好書推薦:《像投資大師一樣思考:避開價值陷阱,只買好公司》
這是2018年2月由Smart智富出版的一本外國書中譯版。作者田測產(Charlie Tian)是美國價值投資界頗負盛名的一個網站 GuruFocus 創辦人兼執行長。該網站平均每日到訪人數達4萬人次、每年有2萬1,000名付費會員,甚至包含操盤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經理人皆是會員之一。
本書適合有在做選股操作的投資人,可透過田先生的這本著作,快速學習到幾位投資大師的核心投資哲學,包括了彼得.林區、華倫.巴菲特、唐納.亞克曼、霍華.馬克斯,這幾位大師級人物的智慧精華。
我認為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對於選股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得即便在全球股市自2009年以來已經大漲9年(道瓊工業指數波段漲幅超過了300%)之後,仍然可以讓你在當前的股市當中,找尋到值得投資的標的,而不受限於傳統的價值投資法而在當今找不到夠便宜的買進標的,同時也透過「檢核單」來避開買到便宜卻最後證明是走下坡的公司(用我的語言來說,就是要在股市中用合理價格去買好貨,但避免用很便宜的價錢買到爛貨)。
作者在書中大量的使用實例,來分析與應用各大師們經典投資法則的優勢以及「值得更加靈活的標準、或必須留意的陷阱與潛在盲點」,尤其這樣的靈活性以及補強性,是目前我所看到選股相關書籍當中較少人能夠做到的,所謂大成若缺,我想田先生勤於尋找缺陷並加以補強所下的功夫,是目前更少人能夠做到的。
田測產先生攻讀物理學多年,擁有30多項光纖和雷射領域的專利,並曾經在一間光纖通訊公司工作,憑藉著自己傲人的專業背景和產業知識,他投資於光纖股,並認為自己能憑著專業選股賺進大筆獲利。沒想到他開始投資1年就遇到網路泡沫破滅而光纖股重挫,最後以大賠90%收場。然而,這也成為他人生、職涯的轉捩點。
在他慘敗之後,全心鑽研多未價值投資大師的著作,並建立GuruFocus網站與價值投資人分享這些大師們的智慧、以及企業與市場的最新情報,因資訊豐富而大受喜愛,迅速成為在美國的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分享平台之一。
其個人投資績效近5年平均報酬率高達20.69%,大幅超越同期間S&P 500指數的平均報酬率15.79%。若以實績論英雄,那麼我會說田先生已經證明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而且我認為以他揉合了價值與成長的選股模式,是更具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值得推薦給操作個股投資的好友們參考!
若各位對於此書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另外,出版社提供5本贈書,若您公開分享此文,在下周五(4/6)晚上21:00截止獲得最多人按讚(至少要10個讚以上)的夥伴就會獲得贈書喔!!
有興趣可留言+1,要參加分享贈書活動+168💕💕💕
彼得林區選股法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99%市面上的投資書籍,99%所謂的投資老師,他們的言論,都隱含一個概念,就是”投資人,你可以,你辦得到!”
辦得到什麼呢?
買進好股票、放空壞股票、掌握趨勢、打敗市場。藉由這些書中點出的法則,藉由老師的建言,你可以為你的資金創造不凡的收益,理財致富,富足一生。
許多投資人相當用功,看了許許多多教人如何挑基金、挑股票、看方向、猜趨勢的書。他也認為自己做足功課了,理應有更大的機會獲取龐大的報酬。
有的投資人甚至還覺得股市的報酬太小,涉足衍生金融,目標放在100%這種獲利數字。
對投資投入熱情不是壞事,但一些冰冷的事實值得理性的頭腦深思。
1965到2000年,巴菲特為Berkshire的投資人帶來23.6%的年化報酬率。這樣的數字,讓他名揚全球,也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之一。David Swensen,耶魯大學投資長,二十年年化16.1%的報酬率,名聞投資界。
很多投資人在想怎樣的報酬率數字,比他遜一點就好了,每年20%,還是每年15%?
我想不會有很多人覺得一直練籃球,就可以比喬丹大帝遜一點,就可以當移動長城了吧。
而且巴菲特和彼得林區投資什麼市場?剛好都是美國股市。剛好是20世紀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
假如他們不是投資美國股市,能有這樣的成績嗎?
你,投資人,今天選那個市場投資呢?會不會是50年後回頭,最正確的地方呢?
投資人以為自己看了很多書,但有沒有想過書中說法的立足點何在?
這些說法是故事?有些時候,有些人用它會有用。還是通則?每個人用這些方法選股票、選基金,都會有好結果?
假如是通則,假如讀書就知道買好股票的原則,奇怪,是那些笨蛋去買那些爛股票、爛基金的呢?
現在雜誌、書中那麼多靠基金、股票賺大錢的例子,是因為他們會理財,還是因為近幾年的多頭?某某人中樂透,是他會理財,還是運氣好?
巴菲特和彼得林區靠什麼賺錢?這些真正的投資大師,靠他們的實際成績讓自己吃香喝辣。他們不靠別人訂閱他們的雜誌、他們的簡訊、他們的會員來致富。
有個有趣的比喻。在基督山恩仇記Beta版中,公爵回國後,他沒有私藏藏寶地點,他反而成立一家公開公司,請大家入股,要帶大家一起去挖寶,與股東同享。你覺得,有可能嗎?
我們在現實生活,倒是看到很多慷慨的基督山公爵和相信Beta版恩仇記的投資人。老師跟你分享賺錢訊息?基督山公爵跟你分享寶藏?
你假如知道點石成金的方程式,你不會將它賣給任何人,你會慢慢的點出享用不盡的黃金。
那些老師能賣的,頂多是“可能“點石成金的方法(冒著把錢變垃圾的可能),但你,投資人,要拿真的黃金去買。
彼得林區選股法則 在 陳喬泓投資法則 Facebook 八卦
「右手拿畫筆、左手學投資」,畫家也能靠著股市賺進千萬,如果你不是財經科系出身,卻想在股市中有一番作為,那麼陳喬泓的故事可以當作你的典範。
陳喬泓從小立志當漫畫家,高中廣設科畢業以後,畫了三部作品角逐漫畫新人王,沒想到全部敗北,與漫畫界無緣,他轉讀夜二技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打算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
退伍後,他投了五十封履歷求職都石沉大海,最後棲身一家電子公司的小美工,月薪32K。然而,自由創作的靈魂仍在心裡蠢動,他說,老闆叫你往東,你不能往西,「我只是老闆的手」,跟想像的差很多。
當時他逛書店,看到媒體人鄭弘儀的書中描寫,「每年在股市複利滾存20%,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他心想,32K扣掉家用,所剩無幾,毅然決然辭掉小職員工作,跟家人集資20萬,勇敢投入股市。
同一時間,他看到大學同學在牯嶺街創意市集擺攤,收入頗豐,於是仿效同學的商業模式,重拾畫筆,自創潮T品牌,開始「早上看盤,晚上畫畫、六日擺攤」的生活,市集每年營收破百萬,扣除成本,一個月盈餘還有六、七萬,對於未滿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算是優渥。
「第一檔股票,亂買」,2006年正逢股市多頭,從六千點漲到一萬多點,當時他買進亞崴、力成、兆豐金,賺進25%獲利了結,「不是自己厲害,是行情使然」,賺到的錢再投入股市,買進允強,奇美電及航運等景氣循環股,好景不常,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股市慘跌,160萬資金縮水到僅剩60萬元。
繳出一百萬的學費,他思考錯誤的原因,並大量鑽研國外投資經典,像是巴菲特、彼得林區、約翰坦伯頓等一百多本大師書籍,擷取各家精華,找出長期獲利的方法,他發覺,國外大師多是以基本分析做為投資主軸,於是從60萬元重新開始,把市集擺攤所得再投入股市,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390元賣出,中間翻了五、六倍,並陸陸續續以價值投資法找出多檔成長股標的,六年內滾出獲利超過千萬。
陳喬泓認為,投資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遇到事情用邏輯去推論,比較容易走得長久,不曉得股票的真正價值,將在股市裡載浮載沉,而他自己的中心思想是「盈餘成長是股價上漲最重要的因素」。
「台積電為何漲?是因為長期EPS往上走,儒鴻、寶雅亦是如此」,發現這個原理,操作股票會比較容易。
陳喬泓表示自己是美工出身,可說是股市的外行人,對於財報只看六個關鍵指標,並整理出八個選股法則,包括營收、毛利率、ROE、EPS、現金股利及本益比,至少追溯五年以上,以這樣的法則來挑選,挑出的股票不會超過50檔,再縮小範圍找出最強,成長性最好的股票。
基本面投資有兩個派系,一是價值股投資法,一是成長股投資法,價值股是市場低估的股票,也就是「好公司遇到壞情況」,一旦市場回升,就有獲利機會,譬如電信龍頭中華電,天然氣欣雄,中興保全。價值股的成長性不夠,一般是領股利股息為主,成長股的操作策略則不同,成長股是買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因此,「即使是現在股價不便宜,未來成長性看好,還是值得進場」。
什麼樣的成長股最值得買?陳喬泓透露獨家心法。「盈餘成長大於本益比」的公司,他利用平常人很少的注意的「本益成長比(PEG)」來算出合理價,昂貴價、便宜價,作為進出場依據。
陳喬泓以自己投資儒鴻為例,他在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買進以前分析過去五年財報,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之外,2007至2011年儒鴻每年的淨利成長率都有超過30%的實力,如果用30%的淨利成長率來預估,本益成長比僅有0.31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30);若用保守的20%來預估,計算出來的PEG也只有0.47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20),都明顯低於0.75倍的買進目標,是相當明顯的進場訊號。
他從52元一路加碼買進,60元、70元,甚至80元,押注資金超過五成,2013年七月股價超過250元,才開始賣出第一張,直到儒鴻股價超過350元,才大幅出脫出上持股,最高價在392元,因為當時股價來到300以上,本益比已經接近30倍左右,若獲利成長無法再維持高檔,本益成長比很容易超過一倍以上,股價已不算便宜,加上毛利率也較去年同期衰退3%,越南工廠營業費用提高更侵蝕獲利表現,因此在2014年五月把股票全數出清。
同樣的邏輯,他在2013年七月開始注意豐泰,2014年二月以70元進場,在此之前,他回看豐泰過去的財報,以2013年前三季每股盈餘3.04元推估,全年EPS有機會達4.1元,稅後淨利可望較前一年同期大幅成長三成以上。
再推估豐泰2014年的稅後淨利及本益比,從營收成長率19%推算,2014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年成長率有機會超過20%,若維持過去的成長力道,他預估豐泰2014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機會達5.5元,稅後淨利有望年成長超過二成,若股價為75元,預估本益比約為14倍(股價75元/預估EPS 5.3元=14倍)。
接著計算本益成長比(PEG),稅後淨利有望能夠年成長20%至30%之間;如果以較保守的20%計算,PEG約為0.7倍(預估本益比14/預估稅後淨利成長率20),符合本益成長比買進的條件。
買進後不到二個月,豐泰股價上衝到90元,之後因為越南排華事件,股價回落至77.6元,當時他觀察豐泰月營收持續高成長,基本面仍看好,反而趁著股價回落加碼買進,後來在法人、外資買盤不斷湧入,不到半年時間,股價推升到200元。
2015年三月,豐泰股價來到150元,他開始減碼,眼看豐泰股價節節攀升到180元,本益比已超過25倍以上,但是淨利成長率並沒有跟上,2016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僅年成長9%,扣掉配發股票的成本,只剩下6%的增長,在股價還在相對高檔的情況下,他在180元附近陸續清出手中持股,最高價賣在200元,總計持有豐泰不到兩年時間,加計股利所得,總報酬率達260%。
陳喬泓認為,「找一檔有競爭性的公司,長期持有,獲利會遠高於短線進出的操作」,像是寶雅(5904),剛開始不起眼,如果2009年以一百萬進場,此後每年加碼12萬元,寶雅的年化報酬率約32%,十年之後可以滾出3700萬元,這就是長期持有成長股的驚人威力。
彼得林區選股法則 在 彼得·林奇3步教你如何挑選10倍股| 方法很簡單 的八卦
彼得 ·林奇3步教你如何挑選10倍股| 方法很簡單,但99%的人都不知道,尤其是男生! #富人思維#有錢人思維#財富自由#投資#股票投資#財商思維你知道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