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想來點什麼🥳
點一個刺激的棺材板🥰
見棺發財🥳
#這是一部不恐怖的活屍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5x4lgbAok
阿民與鳥仔是在郊區經營葬儀業的夥伴,在一場簡易的喪禮後,兩人答應了死者兒子的荒謬要求,幫忙守夜並於隔日財氣最旺的時間火化遺體,只為了圓自己的發財夢。
沒想到在夜裡,不平凡的事情發生了!
但脫線的兩人,要如何面對眼前的挑戰?
/
【公視學生劇展】爬出棺財板 Break Out|4/18,週日晚間10點半|公視13台
主要演員 #王彩樺 #王嵐申 #羅申 #簡宗福 #馬力歐
導演/編劇|夏睿謙 製作人|柯妧青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台灣濱崎步❤️
#王彩樺❤️
#特效妝❤️
#敬請期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愛的練習簿:寫給爸媽們的5堂親子溝通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趙雅麗 教授 本書特色: 為什麼我如此愛我的孩子,他卻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越是愛他,他越是不想靠近? 為什麼我們曾經那麼要好,但轉瞬間他卻想離我而去? "這是一本,讓爸媽學會當個爸媽的書" 愛不是一種本...
影像傳播學系學什麼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除了滷肉飯也要守住玉米濃湯
#秋行軍蟲來襲
👊秋行軍蟲已經進入台灣,全員備戰刻不容緩,台灣還在努力守住非洲豬瘟,但秋行軍蟲卻已大軍壓境,這次一定也要守住,靠的就是大家幫忙巡邏!
#第一時間追蹤農業局防疫進度
🤜黃捷已在第一時間追蹤高雄市農業局的進度,並請農業局注意「本次秋行軍蟲屬於取食玉米型,而非取食水稻型,該注意的作物是玉米、高粱、小麥、牧草」、「除了主要產區,非主要產區及民眾自種的玉米田才是防疫漏洞所在」、「目前高雄的性費洛蒙誘餌只有33處,應更加密集的布點」!
#全民防疫一起來
但以下幾點也要請大家幫忙:
❗巡邏居家周圍的玉米田或牧草,這些地區可能是政府巡不到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忙!
❗能第一時間辨識請幫忙通報,若無法辨識,也一樣先通報,務必做到滴水不漏!
☎「防檢局通報專線」:0800-039-131
#更多資訊看這裡
《防檢局傳送們》https://npptw.org/dugRo7
《秋行軍蟲長怎樣》 https://npptw.org/vv0Mop
《顏聖紘教授示警注意事項》 https://npptw.org/s6D5Lq
---
捷伴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秋行軍蟲蟲蟲危機危機重重,守護台灣滷肉飯第二回合開始!
📞若發現疑似蟲體,請立刻通報防疫局📞
上一場守護台灣豬的戰役還沒結束,如今秋行軍蟲大隊又緊接而來,我們要提醒各位民眾,請與我們一起守護台灣農產業、守護台灣滷肉飯!
上禮拜苗栗通霄飛牛牧場的青割玉米發現疑似秋行軍蟲的幼蟲,經過分子技術進行基因定序,確定為秋行軍蟲!秋行軍蟲具有「取食玉米型」與「取食稻米型」以及未被描述的隱藏種,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警之 #全球重要害蟲,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小麥等禾本科。
抓害蟲人人有責,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除掉害蟲,若未來大量繁殖,將會對台灣農業造成重大損害!
秋行軍蟲對全球農作物侵害的路徑,從北美洲的東部與中部、南美洲的部份地區,2016年入侵非洲28國、2018年後亦入侵至印度、斯里蘭卡與中國雲南,2019後接著蔓延至中國11省,範圍大且嚴重。
台灣防檢局針對飛牛牧場青割玉米的栽培區已劃定疫區,將受害作物全數剷除銷毀,並在現場懸掛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蟲器誘殺雄蟲。同時,因為秋行軍蟲的移動路徑可能仰賴飛行器及港口,防檢局也針對各個寄作物產區及港口機場,佈設500個性費洛蒙偵察點,並在中央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各縣市農業相關部門也成立「監控處理小組」,中央及地方聯合處理。
除了上述的部分,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副教授也分享關於民眾及政府的一些建議:
一、「請大家 #對新興蔬果議題保持防疫敏銳度」:
按照《植物防疫檢疫法》規定,所有植物引種都要經過防檢局評估核准,但有時媒體會廣宣或民眾會自己引進未經許可的品種,顏教授舉例過去有民眾私自夾帶受蟲害與病害感染的梨接穗,而造成梨產業龐大的損失。
二、「#各級單位 及 #私人農園 都應保持關注」:
因為玉米是屬於「只要有心就能種一片」的作物,所以不僅是牧場,平地、私有地、自家農園、有機農園,甚至是學校菜園都可能成為防治上的漏洞。換句話說,#非農業地帶也需要大家的關注,以免政策目光焦點僅集中在「農業地帶」。也因此,政府除了防檢局主責外,宣導也應該擴大到其他非農業地帶的主管機關,包含林務局、畜牧處、農糧署、涉及友善農業得國家公園或各縣市有主管糧食作物栽培的觀光局產發局,都應保持關注。
三、「邊境管理 #不僅限中國」:
因為各國家技術水準的差異,目前尚無法掌握秋行軍蟲入侵了哪些國家,萬一「取食稻米型」入侵了菲律賓呂宋島,那也有可能乘著氣流進入台灣。也因此,除了中國外,也因正視台灣與全球許多國家有農產品貿易的事實,嚴加提防。
四、「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顏教授另外提到,非洲及中國之所以有嚴重的疫情,很重要的因素是 #農業生態環境的崩壞,導致外來入侵品種缺乏天敵而大肆肆虐。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更需要跨部門的合作。
無論是豬肉還是稻米,讓我們一起守護這得來不易的滷肉飯,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更需要全民共同關注、努力。
📰更多參考資料:
「秋行軍蟲入侵台灣後:科學、教育、防治與媒體傳播,還能多做點什麼?」
http://bit.ly/2R285EC
「從「秋行軍蟲」一夕暴紅,談台灣有害生物風險評估與公眾知識落差」
http://bit.ly/2F1hKX4
防檢局新聞傳送門:
http://bit.ly/2WTeNlN
摺頁連結:http://bit.ly/2WCh4lG
⚠️防檢局小編小叮嚀:
1、請相關業者與農民主動赴田間巡檢
2、如有發現秋行軍蟲:
請立即撥打防檢局專線 0800-039-131,或找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或是防檢局 line@,進行通報並上傳照片、影像,以利快速鑑定並採取緊急防治措施。
影像傳播學系學什麼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失敗根本不存在。
每個人都會遇到人際關係不好、工作不順利的問題,但如果站到高處(上帝的視線),就可以看出這並不是失敗,只不過「一件個案」而已。例如,原來的目標是A地點,卻只能走到B地點,你可能覺得這就是失敗了。
但是,當你發現B地點可以看到A地點絕對看不到的景色,利用新的經驗和發現,採取了新的行動,得到的結果或許還遠勝於原先想像在A地點的成功。
沒有失敗,只是發生一種反應。
不是失敗,只是單純一個事件。
取自《腦科學╳心理學的自我肯定法》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把自我肯定的概念與架構,再談得深廣些。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95388070984755/
當我們願意使用「上帝的視角」,或者拉長到「人的一生」來看,很多事只是個過程,或者是暫時的狀態。那麼,其實也沒所謂成功或失敗,一切都在變化當中。
得失心太重,反而妨礙工作與生活。當我們太過執著在一時的成敗,反而限縮我們的世界,狹窄了自己的格局。
最重要的是,不管發生了甚麼,我們學習接納,並且以善意回應。但我們事事以善意回應,也幾乎等於善意回應自己,這便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下列摘文的方法,我特別喜歡拜倫.凱蒂的四個提問,我自己常常練習。祝願您,當全世界都背棄,別忘了我們還有自己,給自己打氣,繼續為了生存努力!
……………………………………………………………..
【文/ 彌永英晃】
主觀認定藏在潛意識裡,正視這個問題並寫出來,就是覺察的第一步。
除去偏見,修改潛意識,讓大腦進行新的神經結合,就能提升自我肯定。
想到要面對過去無感的自己,或許會令你不安,但不找出問題或原因,就永遠無法改善什麼。抓到原因,擺脫過去的束縛,才能放眼未來。未來思考型就是我的療程主軸。
「自我更新的四個提問」
❶ 寫出令你困擾的對象、場景、狀況
例A覺得自己是膽小鬼,總是怯懦、沒有自信
例B男朋友不珍惜自己
❷ 針對以上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 問1你認為以上皆屬實嗎?(請回答是或不是)
是→到問2
不是→到問3
■ 問2你非常肯定以上屬實嗎?
(如果24小時內有一瞬間的猶豫,都屬於「不是」)
■ 問3當你這麼想時,通常都如何反應?(思考、情緒、反應、行動等)
■ 問4如果沒有這些想法,你會怎麼改變?
藉著回答這四個提問,我們可以發現潛意識中的主觀認定。
我先說明開頭的A與B兩個例子。
問1「你認為以上皆屬實嗎? 」這個問題是指你自己認知的事實,大部分的人回答都會接到問2「你非常肯定以上屬實嗎? 」
然後,你會突然發現「咦,怎麼可能二十四小時都這樣。」舉例來說:
例A 在家裡玩手機遊戲時,我可不膽小。
例B 男朋友最近是有點冷淡,但每天還是會傳簡訊給我。
到了問3「當你這麼想時,通常都怎麼反應? 」,例如:
例A 會感覺不安,但不是二十四小時都這樣。
例B 老是疑神疑鬼的很痛苦。但仔細想想,他上班很忙,還記得每天傳訊給我,已經很貼心了。
問4是「如果沒有這些想法,你會怎麼改變? 」
例A 我也是有不膽小的時候,在公司可以大方地對上司或客戶做簡報。
例B 想向他說聲謝謝,其實他還是很關心我的。
應該會變成這樣。
經過這四個提問,你發現很多事情並不能以自己的主觀認定一語概括。
如此你就能擺脫它們了。
所謂主觀認定,就是「偏見或固執的思考」 。
自我發掘偏見和固執,找出其他例外來消除,人生將會變得很自由。一切就靠這四個提問來解決。
這就是自我更新的魔法問題。
偏見的方向是可以導正的。
為什麼偏見必須導正呢?
人在一天之內,主動產生負面思考的次數多達六萬次,再加上媒體播放的新聞有九成都是車禍、犯罪、刑事案件、八卦等負面訊息。
為什麼媒體總是喜歡傳播那些內容呢?
因為他們知道負面訊息最容易吸引觀眾。
如此看來,人都會被負面思考牽著走,即使是照著步驟2修正自我想像,也還是會被負面資訊吸引。所以說,利用這四個提問,先擺脫負面思考,回歸中立、發現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
扭轉負面主觀認定的方法
在第三章曾經提到過的「改變自我印象」,要運用心像法(Visualition)。
利用這個方法,將大腦的神經結合由負轉正,並強化迴路。這是腦科學的方法,也可以改寫潛意識,導正主觀認定。
「自我印象的修改」
❶ 閉上眼睛,想像眼前是一個巨大的電影螢幕,你就坐在觀眾席看著螢幕。
❷ 電影即將上演。這部電影是針對你在前一步驟中的問1「寫出令你困擾的對象、場景、狀況」所寫下的情景。
❸ 這部電影會——
.暫停在靜止畫面
.從彩色變為黑白
.你發的牢騷或是對方說出的令你不悅的話都用遙控器轉至靜音沒有一點聲音
❹ 在螢幕右下方,是你真正希望,或是在前步驟中從問4察覺的感恩情緒,以及在希望改善的未來那個全新的自己登場。
❺ 大聲說出「Change!」,將呈現在右下方畫面B中你真正想變成的樣子,與畫面A中過去負面的自己交換。
就像在電腦螢幕上移動畫面,將畫面B拖曳到A的位置,B展開成全畫面。
❻ 播放更換過的影片,用你的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好好感受美好的氣氛。
…………
「未來時光機」加強正面思考
前一步驟成功地修正了你的大腦神經迴路和潛意識。在這個狀態下搭乘未來時光機,強化你的神經迴路。
「未來時光機的使用方法」
❶ 回想前步驟的動畫中呈現未來那個變得正面積極的自己。
❷ 搭乘時光機。時光機緩緩漂浮起來,朝向未來出發。
❸ 不久後到達問題已經解決的地方。
你在那裡是什麼心情?
你覺得自己變得如何?
四周是什麼樣的環境?
有沒有人對你說了什麼?
在這裡想像一下未來的自己。
❹ 未來的自己該怎麼做、問題是否解決,你已經知道答案。試著問未來的自己。
他會給現在的你什麼建議?
不必著急,聽他慢慢說,有些事或許言語無法形容,請他「給一點提示」。腦海中突然浮現的話,可能就是最重要的事。
❺ 給未來的自己一個擁抱,與他合而為一,獲得力量。
❻ 如果得到建言或靈感,記得說聲「謝謝,請一直守護我。」然後道別,再度乘上時光機,回到現在。
❼ 得到的忠告,就是你最強的自我肯定。如果沒有得到建言,就可以記住當時的視覺或感覺(溫柔、溫暖)。
❽ 細細回想並複誦獲得的自我肯定建言。沒有獲得話語的人,回想感覺或影像也有效果。
藉由這個過程,你發現自己的主觀認定,大腦的神經結合與潛意識發生了變化,你的思維就會轉為正向。提升了自我肯定,日常生活也就愈來愈好。
…………
「上帝的視線」
「失敗」這個字眼在心理學界並不常見。
所謂失敗,是指事物進行不順利,自己所描繪的結果、未來、成績不如預期時,就會留下後悔、遺憾。
每個人都會遇到人際關係不好、工作不順利的問題,但如果站到高處(上帝的視線),就可以看出這並不是失敗,只不過「一件個案」而已。
例如,原來的目標是A地點,卻只能走到B地點,你可能覺得這就是失敗了。
但是,當你發現B地點可以看到A地點絕對看不到的景色,利用新的經驗和發現,採取了新的行動,得到的結果或許還遠勝於原先想像在A地點的成功。
失敗就是轉機的道理。
沒有失敗,只是發生一種反應。
不是失敗,只是單純一個事件。
——站在高處,一切事物都和過去的理解不同了。這在心理學叫做消除心理盲點。
失敗根本不存在。
將我們的視點放到上帝的位置,你將會發現過去不曾見過的機會。
「從『上帝的視線』俯瞰」
❶ 想像自己與對方的位置。
❷ 自己站的地方是X,對方站的地方是Y。
❸ 想像自己靈魂出竅,飛到Y的對方體內。
❹ 這時你好像能理解Y那邊的思考或立場、煩惱。
❺ 要變成上帝的視點必須到第三者Z的位置。從地面上的XY上升到空中。
從上空的Z看下去,可以冷靜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對方。
俯瞰XY,將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思維。你突然發現,原來不用這樣煩惱……
心情放鬆下來,萌生新的想法或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腦科學╳心理學的自我肯定法:處理隱形創傷,能接受別人的付出,開始喜歡自己
博客來:https://bit.ly/3a355Bj
金石堂:https://bit.ly/3fCRVfA
誠 品:https://bit.ly/31rHRB0
讀 冊:https://bit.ly/2DlDgbH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8/24截止】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18351421514473
已額滿8/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影像傳播學系學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愛的練習簿:寫給爸媽們的5堂親子溝通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趙雅麗 教授
本書特色:
為什麼我如此愛我的孩子,他卻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越是愛他,他越是不想靠近?
為什麼我們曾經那麼要好,但轉瞬間他卻想離我而去?
"這是一本,讓爸媽學會當個爸媽的書"
愛不是一種本能,它需要練習,
練習抓住你和孩子間適當的距離,
練習透過溝通來減少誤解,
了解孩子心裡所想、心裡所要,
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他們,才是平等且有意義的愛!
錯誤的愛給人壓力、痛苦、不悅,讓人想盡快逃離?
跟著書中的5堂課及各種愛的練習題,讓你的愛更有意義!
第一課:為人父母要先釐清「我是誰?」
在教養過程中,比起孩子,爸媽得要先教育自己才行!第一課就讓趙雅麗教授幫助各位爸媽們從了解自己做起,釐清自我觀感,透過對自己的深入認識,爸媽們才能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父母」,並以正確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一起成長!
第二課:你怎麼看待孩子,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你為什麼老是……」,「你就是一個……的人」,這些父母常掛在嘴邊抱怨的話,其實都是過去灌輸給孩子所咎由自取的結果!舉凡貼標籤,規畫身份腳本,都會影響孩子的養成,所以請聽聽趙雅麗教授的第二堂課,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啦!
第三課:一廂情願的愛,只會讓孩子更痛苦
有太多太多爸媽習慣假愛之名行控制之實,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或者是無條件討好,殊不知實際上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他。趙雅麗教授的第三堂課,就是想提醒各位爸媽別再犯自以為是的錯誤,來達到親子雙贏的結果!
第四課:在溝通之前,得先解開親子溝通的迷思
傾聽是溝通當中不可或缺,甚至可說是最重要的環節,然而在學習傾聽之前,趙雅麗教授將在第四堂課當中先釐清各位爸媽可能有的迷思,分析「同情心vs同理心」、「阻礙親子傾聽的原因」,才有辦法以正確態度去傾聽孩子所說的話!
第五課:溝通,從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開始做起
在最後一堂課中,趙雅麗教授將列舉出優秀的傾聽者特質,以不斷練習加強爸媽們在溝通時的技巧及注意事項,確保這些過程都屬於「有效溝通」,而非敷衍了事,如此一來,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會對你永遠敞開,維持緊密又穩定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趙雅麗 教授
資深的傳播學者、溝通專家與心靈成長教師。是台灣第一位赴美修讀「口語溝通」的學者,並連續20年獲政府補助專研「意義科學」,除此之外,她也積極參與視障服務等社會工作,創設「口述影像發展協會」,長年擔任政府機構、企業的傳播與溝通講師及諮詢,同時更是中國廣播公司「Iren藹玲幸福相談所」節目的固定受訪溝通專家。
趙雅麗教授出生於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豐足的家庭,一生「沐愛而行」,身上總帶著光與愛,是學生口中永遠的「雅麗媽媽」。在學校,她有著三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桃李芬芳,收穫了不少快樂與忘年的情誼;在家庭,她是兩個孩子的超高齡母親,也自許是孩子心中的「普通媽媽」,自認和孩子在人間結緣是最美好的生命際遇與成長經歷。一生堅持「溝通」的價值、信仰「溫暖與擁抱」的力量,有一顆永遠年輕熱情的心,和永不灰心放棄的勇氣。目前從「意義科學」的研究成果出發,講授溝通與心靈成長系列課程,擅長「意義療癒」與「話語分析」的溝通諮商。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
曾任: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臺灣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ag3YxGZQpo/hqdefault.jpg)
影像傳播學系學什麼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評價
離島人從十歲開始認識林盈君,一直都很羨慕他在圖像處理上的才能。⠀
童年的記憶有很大部分都是在林盈家和林盈妹玩貓,看漫畫,打電動的XD⠀
⠀
林盈君從輔大影像傳播畢業後就前往美國進修,⠀
而研究所畢業後,現在又在UI/UX上持續發展。⠀
到今年八月為止就是林盈待在美國的第十個年頭了!⠀
⠀
離島人想知道林盈在前往美國之前,是怎麼規劃自己的career path?⠀
而當年的規劃和現在的差別有在哪裡?⠀
這十年在美國的生活又有遭遇到什麼困難,遇到什麼難忘的經驗呢?⠀
⠀
開始做離島人節目之後才發現,有好多不同專業的人都轉做了UI/UX⠀
也希望能和林盈請教UX Design 的入門與發展⠀
⠀
-------------
補充註1: 關於不同職稱,UI Designer / UX Designer / Product Designer 在不同產業、公司類型上,所要負責的事也會很不一樣。但他們所需的思考的方式、設計能力、流程有很大部分是重疊與相關的。
⠀
補充註2: 關於我們公司的流程,初步研究之後,在我們一開始製作sitemap/wireframe之前,也會有幾個對於使用者的目標核心,來構思想法的可能方向⠀
⠀
補充註3: 關於入門UX的練習,除了自我自發練習、看書外,如果有相關課程(實體或線上)可以加強督促自己練習UX的研究方式到問題的發想與設計解決方式,也會是很不錯的激勵起步方式,但持續的練習、經驗累積和新知識的吸收與閱讀也是滿重要的。⠀
-------------
Ep023 - UI/UX一路向北:林盈君⠀
#林盈君⠀#UIUX #離島人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Motion Media Design⠀
-DDB (NY)/Summer Intern ⠀
-DDB (Chicago)/Designer⠀
-Energy BBDO/Digital Designer - Sr. Digital Designer⠀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SHDHwpI6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