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退休了!他從1968年23歲就開始在中央氣象局擔任氣象預報員,在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前,一直是中央氣象局最具代表性的發言人;之後他又陸續在台視、中視、華視、TVBS等電視台擔任新聞氣象主播;2021年5月31日,任立渝在TVBS光榮退休,長達53年的氣象預報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影片:https://fb.watch/5TumfMQoSG/
左上圖攝於1991年4月26日;每逢颱風季節,最受民眾信賴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任立渝。(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上圖攝於1993年10月8日;自中央氣象局退休的任立渝被台灣電視公司聘為氣象主播,以「氣象先生」的新身分,在台視晚間新聞播報氣象。(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左下圖攝於1997年3月22日;中視新聞主播沈春華歡迎氣象主播任立渝加入中視新聞陣容。(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下圖攝於2021年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完最後一次氣象預報後的「氣象先生」任立渝從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手中接下TVBS金麥克風獎盃,光榮退休。(圖片來源:TVBS新聞部)
《任立渝的氣象預報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氣象系(1982年更名為大氣科學系)畢業的任立渝,當兵時被選進海軍氣象中心擔任預報員,1968年(23歲)退伍後考進中央氣象局服務,從預報員一路做到預報中心主任,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後,隨即轉戰電視圈,擔任過老三台及TVBS的新聞氣象主播,直至2021年5月底。
1990年5月~1992年7月: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1992年7月~1993年10月:中央氣象局一組組長
1993年10月~1997年3月:台灣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1997年3月~2006年4月:中國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06年5月~2009年8月:中華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10年6月~2021年5月31日:TVBS新聞台氣象主播
2021年5月31日:正式宣布退休,自TVBS新聞部光榮引退。
下面是幾篇相關新聞報導:
*1993年10月8日《民生報》第12版:
任立渝 掀起三台 氣象 戰
中視祭出「雷達氣象」
華視借重卡通動畫
將與「專家」比高下
【記者 姜玉景/報導】光輝十月,三台「晚間新聞」將展開一場「氣象大戰」,台視新聞部花了一番心血,從氣象局挖來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選在雙十節登台亮相;台視新聞添加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則由任立渝一手調教的「徒弟」劉蕙苓,擔任氣象小姐,造成「師徒同台對壘」的緊張情勢外,中視還要亮出百萬元添購的祕密武器「雷達氣象」,告訴觀眾更準確的天氣;華視「晚間新聞」則以上卡通動畫的天氣圖,使氣象的播報更生動、活潑。
和「氣象」結緣近30年的任立渝,往年,每逢颱風季節,他都會出現在三台新聞中說明颱風的最新動向,十月起,任立渝成為台視氣象主播後,專屬台視一家,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台視晚間新聞」中,和觀眾分析明天天氣是晴天,還是會下雨。
談到氣象知識,任立渝是專家,可是,上電視播氣象,他還是「新手」,這幾天,任立渝在新聞棚練習播報時,發現播報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主播李四端還傳授他幾招「保持你自然、輕鬆的態度,就對了。」
台視新聞部聘請任立渝報氣象,主要是借重他的權威,在觀眾心目中樹立一個形象,不只「重大新聞,必看台視」,連氣象也看台視。
長期以來,中視新聞對「氣象」人才和器材的投資,都花了不少心血。迎戰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選在雙十節當晚,也要秀一下百萬元購買的「雷達氣象」,「氣象小姐」劉蕙苓解釋,這套機器,在梅雨季或是有颱風來臨前、或有大雨發生時,預測比衛星雲圖更準確。
中視氣象除了有「雷達氣象」助陣,劉蕙苓覺得,目前國外重要城市的天氣,只能作到分析明天的天氣,可是我國一年有200萬人出國旅遊,服務這些人口,中視新聞將與國外氣象機構合作,取得國外重要城市未來一周的天氣,讓國人出國旅遊時,只要收看中視氣象,就可以知道要帶厚重的冬衣,還是輕便的夏衫。
台視打出「任立渝」專業形象牌,中視以「雷達氣象」添增準確度,華視「晚間新聞」靠「晴時多雲偶陣雨」的電腦動畫作背景,再配上周明華和孫紀蘭兩位年輕可愛的氣象小姐播報明天天氣,華視的用意是,透過活潑且生動的畫面,讓觀眾以輕鬆的心情看完短短五分鐘的氣象。
*1997年3月24日《聯合晚報》第10版:
台視 vs. 中視
氣象主播大戰 今晚正面交鋒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台視與中視的氣象主播大戰今晚正式登場,由台視跳槽到中視的氣象主播任立渝,將在斥資兩百多萬的三度空間電腦動畫設備輔助下,進駐中視氣象主播台。
台視從氣象局新挖來的專業主播熊台玉也將在體育部經理傅達仁的陪伴下出現。另一方面,台視第二「冠軍」頻道今起對外試播,除在晚間7時30分播出一小時的全新閩南語新聞外,任何重大新聞也將在此新頻道以現場方式播出。
*2006年5月2日《民生報》C8版:
任立渝 為跳槽 上教堂禱告
打造華視新氣象 兒子提醒他既簽約就不能背信
【記者葉嫦芬╱報導】華視總經理小野最嫉妒的男人竟然是氣象主播任立渝,小野說,「我老婆每天晚上都要看到任立渝報氣象才肯睡,實在讓我太嫉妒了!」任立渝昨天到華視報到,小野親自迎接,還幫他戴上華視員工的帽子、穿上華視員工外套,小野幽默的說,「從這刻起你就是華視的人了,以後要習慣說,我們華視」。
華視新聞部將於9日全面改版,任立渝和他的氣象團隊,昨天起正式加入華視,小野說任立渝到華視,可說是天上掉下來的寶,也是天意。華視在加入公廣集團後,積極建立正面形象,為了區隔以往,任立渝的「華視新氣象」是小野的第一砲,未來任立渝在早、晚間的氣象播報外,更會增添一段夜間氣象播報,讓晚回家的觀眾也能知道隔日的天氣預報。任立渝也表示未來將加強氣象教育的推廣、漁業氣象的深度報導,以及國內外旅遊氣象的在地報導,與民眾更接近。
提及和任立渝洽談一直到簽約的過程,小野透露當初任立渝合約到期後,兩人接觸相談融洽,為了讓任立渝的氣象播報成為華視重要的品牌,他下令不論多少錢、什麼條件都要把任立渝請來。
任立渝說他在面臨老東家誠意的慰留、以及華視所給予的尊重和寬廣揮灑空間時,心裡確實掙扎了很久,曾到教會去禱告,還被小野的友人撞見,也開了家庭會議,兒子提醒他既然跟華視簽約了就不能背信。
*2010年6月1日《聯合報》C2版
任立渝 T台復出播氣象
【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國內資深氣象主播任立渝去年8月自華視氣象退休,休息了10個多月後,本月1日起正式在TVBS復出。從事氣象工作30年,任立渝自豪是「人體測量機」,他更笑說:「我現在憑感覺就可以知道現在氣溫大概幾度,風速是幾級風。」 4年多前,任立渝與旗下的氣象團隊被華視以年薪千萬元價碼,從中視挖角過來,這回退休後再復出,少了原有的氣象團隊,但T台仍相當禮遇,外傳年薪百萬元,且如遇特殊天候如颱風季節,還會再視增加時段按件計酬。
昨天在任立渝的T台歡迎記者會上,主播莊開文也特來站台,她透露當年跑新聞在氣象局巧遇擔任發言人的任立渝時,和幾個小女生超興奮。而任立渝休息的10個月內,也和老婆去了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地,決定再復出,任立渝坦言:「看了線上的氣象主播,都覺得還差一點,看自己身體還可以,又有機會所以就再出來播報。」
*2021年5月31日《聯合新聞網》即時報導:
傳奇再見!
氣象主播任立渝最後一報光榮退休
2021-05-31 21:28
聯合報 記者林怡秀/即時報導
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的氣象先生任立渝,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最後一次氣象後,光榮退休,任立渝感性表示:「在TVBS是最愉快的工作經歷,在TVBS的這11年是最快樂時光。」任立渝也在鏡頭前,以一貫溫柔的語氣,祝福觀眾「在疫情期間都健康平安,也希望缺水能快快解除」、「謝謝大家這麼長的時間的支持」,簡單幾句話,感受得到任立渝對氣象的熱情,始終如一。
受到疫情影響禁止群聚,同時配合任立渝行事低調的個性,TVBS在內部為他舉辦了小型歡送會,由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送上TVBS金色麥克風獎座,感謝任立渝為氣象專業的付出。任立渝也自爆最後一天播報,「一早就嚇到,小學六年級的孫子看到退休的新聞還大叫。」
任立渝一再強調對於各界的讚美他不敢當,同時,任立渝也跟年輕後輩分享兩件事:「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本領;第二點則是要記得,吃虧就是佔便宜。」而11年前任立渝到TVBS的歡迎會上,代表獻花的主播莊開文更是哽咽表達感謝,「曾經在颱風新聞對談前,問任先生是不是要先給他要提問的問題,結果任先生直說不要緊、儘管問」,顯見任立渝的氣象專業「早就準備好!」
歡送現場並播出TVBS主播主管們預先錄製的感謝影片。主播方念華感性地說:「在這個講求血脈賁張的名嘴時代,您不疾不徐、像春風一樣的風格,永遠讓我敬佩。」氣象主播彭志宇則回憶:「每一次颱風播報,您就是拉一張躺椅在辦公室稍做休息後,整點又繼續播報,敬業精神令人佩服。」已76歲的他如今離開螢光幕,專業形象依舊深刻留在所有觀眾的記憶中。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反送中 #罷工罷課罷市大串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
「彭城堂必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Facebook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Super Snow Show Youtube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彭城堂2021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彭城堂2021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彭城堂必點 在 [台中美食新發現][台中米其林必比登] 「彭城堂」台菜海鮮 ... 的評價
彭城堂必點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中國對日抗戰始於台灣
今天是盧溝橋七七事變八十週年。八十年前的今天,駐屯在華北的日軍,假借尋找演習失蹤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索,被我守軍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團長斷然拒絕,日軍乃砲擊宛平縣城,國軍被迫迎戰,因而爆發著名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十天後,蔣委員長在廬山宣言中宣示:「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對日全面抗戰於焉爆發。
這八年的戰爭中,我方雖然裝備、訓練落後,實力不足,明顯處於劣勢、但在蔣委員長「以空間換取時間,抗戰到底」的大戰略下,軍民一體、眾志成城,歷經四萬多場大小戰役浴血苦戰,死傷322萬將士,包含268位殉國將領,以及將近2000萬的無辜百姓後,成功抵禦外侮。不但保衛國土、牽制日軍、協助盟軍,贏得二戰、提升國譽、尤其是光復臺澎、洗雪割讓50年的奇恥大辱,更是值得欣慰。當年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八十年後回顧,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近年來,大陸當局主張對日抗戰並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要從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起算,將局部抗日概括納入。如果這個主張成立,對全體中國人來說,1894年的甲午戰爭就已經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起點了,史稱第一次中日戰爭。而對我們臺灣人民來說,早在「九一八事變」的36年前,臺灣人更已經投身對日抗戰了。這場抗戰,發生在清光緒21年(1895年)5月至11月,史稱「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始因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割讓臺澎給日本。當時全國各界強烈反對,臺灣人民更是萬分悲憤,居民乃在全島各地組成義軍,結合劉永福的黑旗軍,頑強抵抗入臺日軍,迫使日軍多次增兵,總共出動兩個師團兵力。從1895年5月底日軍近衛師團在臺北縣澳底登陸,穿過臺北,一路循桃、竹、苗、臺中、彰化、嘉義、臺南、打到屏東,耗費近六個月之久。戰況激烈,死傷枕藉,日軍攻臺統帥─明治天皇親戚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均因參戰而死。日軍承認,乙未戰爭的難度和死傷,甚至超過前一年甲午之戰的陸戰─遼東之戰。
臺灣軍民將士用命,造成日軍相當死傷。日軍心有不甘,瘋狂報復,大量殺害無數英勇的臺灣軍民。當時,日軍所至之處,都採取不分軍民、男女、老幼的「無差別殲滅」,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掃蕩」,使無數城鎮淪為煉獄焦土。學者估計,臺灣軍民死傷總計有十萬人之多。當時的臺灣人口不到300萬人,臺灣人在這場抗日戰爭中,死亡超過3%人口,並不亞於42年後八年抗戰在大陸軍民的死傷比例。
而日本即使憑藉優勢武力,攻佔全臺,然而在其統治之後,臺灣人武裝和非武裝的抗暴運動仍然不斷。因此到了1898年,當時日本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他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就頒布「匪徒刑罰令」和「土匪招降策」,誘騙抗日志士「歸順」,並隨後將他們集體屠殺。後藤新平更在1921年《日本殖民政策一斑》一書中承認,1898至1903之間,誘殺近12,000名抗日志士,可見日本殖民政府的血腥統治。
不過臺灣人的抗日志業並未就此屈服,即使到1915年,日本已經統治臺灣20年了,都還會爆發像臺南「西來庵事件」(亦稱「噍吧年事件」)的抗暴活動,被捕近兩千人,866人被判死刑。如此大規模的抗日起義,足以顯示見臺灣人抗日的火苗始終不息。
在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和「臺灣民眾黨」等團體則以非武裝抗爭的策略延續抗日志業,要求臺灣總督府撤廢壓迫臺灣人民的「法三號」以及展開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參與其中的許多志士因此被捕入獄或是遭到嚴密監控。1930年甚至還爆發由南投賽德克族馬赫坡社莫那魯道頭目所領導、震驚世界的抗日運動「霧社事件」。其規模之大、意志之堅,迫使日本殖民政府使用飛機、大砲和毒氣來鎮壓,造成800多位臺灣人死傷。在先賢蔣渭水向國際聯盟檢舉後,國聯派員調查,東京國會質詢,在內外壓力下,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總督及臺中州廳官員四人引咎辭職,轟動全臺。
也就是說,日本對臺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臺灣的抗日運動從未停歇。臺灣抗日志士從早期的丘逢甲、劉永福、吳彭年、吳湯興、姜紹祖、簡大獅、柯鐵、林少貓、余清芳、羅福星等人的武裝抗日,到中期林獻堂、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蔡培火等人的爭取民主自治,再到後期蔡忠恕、李建興等人的地下運動,都以不同方式,進行反日抗爭。其中更是有不少志士,遠赴大陸,以各種方式投入八年抗戰。例如李友邦、宋裴如和丘念台分別領導臺灣革命同盟會及廣東東區服務隊;李萬居和謝東閔分別參加國際問題研究所及廣西日報、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黃朝琴投入外交界,出任國內外要職,都從不同面向為抗戰貢獻心力。這些前輩投入抗戰,留下宛如史詩般的壯烈事蹟的同時,也都不忘光復故鄉臺灣,追求自由、平等與民主,他們意志堅定、行動積極,都令我們這些後輩熱血沸騰,感動不已。
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因為日本軍閥的野心而被欺凌迫害,傷亡慘重,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禦侮戰爭,為同盟國抗法西斯戰爭作出了極大貢獻。然而由於時過境遷等諸多因素,許多人並不知道當年我國到底為二戰勝利與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因此,牛津大學的米德(Rana Mitter)教授,在2014年出版一本講述我國對日抗戰貢獻的暢銷書,《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ies: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說明在八年抗戰中,那些中華民國軍民被遺忘,但卻值得流芳百世的事蹟,讓我讀來既沉痛、又驕傲。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段文字,是米德教授的序言。他說:「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中國政府與人民不顧一切,抗戰到底,終於戰勝強敵,也證明各國新聞記者與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誤。直到珍珠港事變之前,中國有四年多的時間在孤軍奮鬥、抵抗日本,在這段期間, 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牽制住一個全世界最高度軍事化、科技先進的八十萬雄師勁旅,此後四年同盟國得以在亞洲與歐洲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有相當大的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
這一段話,曾經讓齊邦媛教授等許多讀者因歷史平反而落淚,我也不例外。兩年前政府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週年的活動中,我都要求國防部把這段話印在現場的牆壁、看板或海報傳單上。我為抗戰老兵頒授「抗戰勝利紀念章」時,也一定會提到這一段。
所以說,國軍為國際社會和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才是我國能從一個任人宰割的次殖民地,變成世界四大強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原因。這才是真正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而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的偉業。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並不在於仇日、反日,而是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在於期望中日兩民族之間仇恨終止、友誼開始,不再重蹈過往歷史的慘痛經驗;在於期許雙方能追求區域及全球的永續發展,和平解決爭端,鞏固世界和平。
彭城堂必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彭城堂必點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反送中 #罷工罷課罷市大串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8 【香港為什麼會突然開始修訂《逃犯條例》?】
02:00 【什麼是「引渡」?】
03:31 【兩岸三地之間的引渡狀況】
04:45 【對於本次《逃犯條例》的各種意見攻防】
07:52 【《逃犯條例》修訂通過之後,對臺灣有什麼影響】
09:11 【我們的觀點】
10:5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渡法 :http://bit.ly/2IbSDD7
→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http://bit.ly/2WE1S7F
→ 情O網 AV01 響應反送中,香港伺服器 11 號晚間加入罷工!:http://bit.ly/2XFzVJh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http://bit.ly/2XDVYA9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2:http://bit.ly/2F3pl7q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3:http://bit.ly/2XE5qmU
→ 蔡正元 貼文:http://bit.ly/2wQdTrA
→ 美國務院關切港反送中遊行 中國:這是國內的事:http://bit.ly/2MHwbpq
→ 陸委會:逃犯條例有威脅 即使通過也不同意移交:http://bit.ly/2XAkH8l
→ 香港反送中遊行 郭台銘:一國兩制失敗:http://bit.ly/2KJepji
→ 西班牙引渡台灣94名詐欺犯到中國 法務部:強烈遺憾:http://bit.ly/2MKpDXg
→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http://bit.ly/2wPSYoq
→ 引渡法 維基:http://bit.ly/2F21o0o
→ 一國兩制 維基:http://bit.ly/2IaAMMz
→ 司法管轄權 維基:http://bit.ly/2Kju6OP
→ 2016年臺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http://bit.ly/2XHlp3F
→ 【Q&A】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香港「送中條例」?因為連過境香港都危險!:http://bit.ly/2KG6GCx
→ 中國說你有罪就有罪!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怎會有臺灣人支持統一?:http://bit.ly/2KcF603
→ 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in Hong Kong - Threat to Personal Safety and Freedom:http://bit.ly/2RcRSML
→ 《報導者》以影像留住台灣的1095個日子:http://bit.ly/31rgUfL
→ 香港修改「逃犯條例」將可引渡到中國,6個QA搞懂和台灣人有什麼關係:http://bit.ly/2KbyWgQ
→ 法律白話文小學堂:台灣人在國外犯罪,遣送至中國?引渡和遣返有什麼不同?:http://bit.ly/2WzkFfE
→ 逃犯條例:中港擬互相移交嫌犯的種種憂慮:https://bbc.in/2F7aBo6
→ 逃犯條例修訂爭議發酵:香港市民醞釀罷課罷市:https://bbc.in/2Radeu6
→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立法會示威現場發生衝突警方發射催淚彈:https://bbc.in/2WALzUi
→ 艾未未:「若逃犯條例得到通過,每個港人將面臨危險」:https://bbc.in/2WAuzTb
→ 《逃犯條例》:末代港督彭定康指修訂有損香港聲譽:https://bbc.in/2X0syPy
→ 反逃犯條例遊行現場:香港市民在擔心甚麼:https://bbc.in/2KjyzB5
→ 【殺人棄屍】港、台無司法互助難控疑犯謀殺 警今午晤律政司急研對策:http://bit.ly/2ZqMeK5
→ 香港戒嚴了嗎?冒雨準備集會 金鐘站多名青年遭警強制搜身:http://bit.ly/2IF51KV
→ 【修例交逃犯】移交範圍涉46重罪 綁架、逃稅、重婚可移交內地?:http://bit.ly/31rtuvv
→ 修訂有關逃犯及法律協助條例填補法律缺陷:http://bit.ly/2R8qsYB
→ 香港公布《逃犯條例》 台灣強烈反彈恐對港發旅遊警示:http://bit.ly/2R9nh2G
→ 【香港反送中】警員持槍凌晨6點清場 爆發流血衝突百人遭捕:http://bit.ly/2KgNQ5s
→ 無視香港民眾上街頭?陸外交部:數字多寡不代表民意說服力:http://bit.ly/2Zj3ArZ
→ 陸委會駁台灣早「送中」 :和香港逃犯條例完全不同 刻意曲解:http://bit.ly/2IaMZRw
→ 《2019 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 ( 修訂 )
條例草案》:http://bit.ly/2IdTLpT
→ 國際人權團體聯署公開信 促林鄭月娥停止修訂《逃犯條例》:http://bit.ly/2WEHMdI
→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目前停擺 僅剩書面交流:http://bit.ly/2KdHSm0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反送中,反什麼?台灣人必知的懶人包】:http://bit.ly/2KcWPoa
→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http://bit.ly/31BQN6a
【 延伸閱讀 】
→ 端傳媒 逃犯條例 :http://bit.ly/2KdddoI
→ :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遣返」困境之探討:http://bit.ly/2IEIA8o
→ 朱立倫:http://bit.ly/2XEnXjd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http://bit.ly/2XDVYA9
→ 香港反送中遊行 郭台銘:一國兩制失敗:http://bit.ly/2KJepji
→ 韓國瑜6點聲明回應香港「反送中運動」 強調三個不容懷疑的決心:http://bit.ly/2MKDnkO
→ 國人境外犯罪司法管轄權競合之研析:http://bit.ly/2MGPPlC
→ 兩岸移管被判刑人制度實施4年 仍無法律依據:http://bit.ly/2R6TMyw
→ 逃犯條例:百萬香港人抗議後 下一步如何走:https://bbc.in/2R72pJw
→ 有關引渡:你需要了解的六件大事:https://bbc.in/31BSccW
→ 「1997快點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Kong。」香港回歸20年, 他們看見了什麼?:http://bit.ly/2WE8y5J
→ 香港醫院掛號等兩年、手術等十年、連洗腎都要省成本!台醫生感嘆:在台灣看病簡直超幸福:http://bit.ly/2F8s1B0
→ 罷工、罷市、罷學!送中條例二讀前,香港市民的最後一搏:http://bit.ly/2WFeo6S
→ 18歲就迎來「我城終局之戰」,香港少年少女的絕望與希望:http://bit.ly/31uKu4m
→ 楊貴智|香港特首誰來選?揭開北京在香港基本法留下的伏筆:http://bit.ly/2IdV2xb
→ 政府回應遊行:http://bit.ly/2MFhvas
→ 各位香港人,今天不上街,日後媒體只有建制的聲音:http://bit.ly/2wPDTmG
→ 【Fact Check譚惠珠】37國跟中國簽署並執行引渡條約 不包括英、美、加、德:http://bit.ly/2IBVAf0
→ 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移管被判刑人与引渡有何不同? :http://bit.ly/2WK1XHj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http://bit.ly/2WAcYps
→ 法國媒體關注香港空前規模大遊行:http://bit.ly/2wPE55o
→ 獨立特派員 第598集 (逃離香港):http://bit.ly/2WCHbJB
→ 政府因應香港逃犯條例專區:http://bit.ly/2Wub4X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彭城堂必點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Wong Wai Man
梁天琦暴動罪被判囚六年;金正恩今會特朗普。
梁天琦是香港大學畢業生,運動健將,屬於港產尖子。他,為什麼要在旺角街頭擲磚?
金正恩三代為北京政權飼養,一家獨大,與世隔絕。為什麼要打破朝鮮半島半世紀的恐怖平衡?
他們都覺得被困,前無去路。困字,一棵木在四面牆內,入了死巷。
木,本來代表生機,樹木要伸展枝葉,但入了一個困境,活力生機全被扼殺,無法伸展。
受困,並非本領差,只因客觀環境發生改變,大樹無法從外界攝取資源,生存受威脅,所以,想突破困局。
九七後,香港年輕人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景。
公義在剝落,價值觀在扭曲。
要改革社會,乖孩子跟著遊戲規則,為市民發聲,爭取選票,走入議會,在制度內,盡一分力,維護香港公平公正的傳統價值。
但權勢不容許。入了立法會,他們都被DQ,原因莫須有。
制度不公義,社會另一個聲音便響起:
勇武抗爭,以武達義。年輕人起來,走上街頭。
但誠如彭定康說的,公安條例被政治脅持,針對年輕人和泛民主派人士,他們被判重刑。
困局之下,便想到了非常手段,想到了革命。
什麼是革命?
社會形勢推展到一個轉捩點,要破舊立新,開始新的遊戲規則,開始新的秩序,那便是革。
人志突破天命,由群眾的智慧,打造一個嶄新的世界,歷史上重大的文明,重大的政治改革,都是如此。
革字本來是指製革工業。將天然的獸皮經過加工,人工打造,成為民生日常用品。
荀子說,奪然後義,殺然後仁,上下易位然後貞。
他說,當社會極度不公,上層既得利益者的剝削,造成社會嚴重不滿,逼不得已就可以革命。
殺了之後才講仁,奪了之後才講義。上下易位,新的群眾力量,推翻舊體制,讓社會秩序重歸穩定。
上下易位然後貞,這個「貞」,就是社會正義。
這是香港年輕人走上街頭,用磚頭擲向警察的背景。我們看到警民衝突,街上沒有破一塊玻璃,沒有人趁機打劫,沒有嚴重人命事故,當晚新年煙花照放如常。但梁振英事後斷性為暴動。
所以,這就是政治檢控,這就是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合作下的司法欺凌。
至於金正恩,他用盡機關,才得到今天的美朝峰會。
先是積極發核武,唯恐天下不知的核試,再三用飛彈越過日本上空,聲言核彈可直到美國境內。
世界以為北亞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突然他伸出友誼之手,南北韓會面,他跨過三八線。
朝鮮半島的恐怖平衡已經超過半世紀,他為什麼要急於改變現狀?
金家三代,安於做北京的門前惡犬,做國際流氓,令美國的第一鍊嶼防線痛苦,受中共飼養,安心關門做皇帝,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改變?
沒有北京的默許,他能否代表朝鮮半島與美會談?
金正恩父親祖父輩面對的北京領導人,和今日不同。
毛澤東忙於內鬥,大殺功臣。
鄧小平忙於搞開放,與保守派周旋。
江澤民忙於悶聲發大財,竊國。
他們都樂於見朝鮮半島不變,保持現狀。
習近平不同。
用反貪腐之名將政治對手清理得七七八八;修憲永續權力沒有下台之憂,要有大作為,與毛鄧歷史上鼎足而三。
金正恩的政治觸覺知道,朝鮮半島要變。他始終是在中、美、俄三大霸主間走位求存的小角色。
與其被動的在北京蔭下生存,不若走出安全圈,找另一個恐怖平衡的安全處境。
他主導了今次的美朝峰會,他也在找出路。
在困境的人,都想到了革,因為革故之後,就可以鼎新。即是有出路,有新秩序。周易雜卦傳說: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易第47卦是困卦,第49卦是革卦,第50卦是鼎卦。
困境之下,要走到革故鼎新,中間,還有第48卦——井卦。
序卦傳說: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困乎上者,因為澤水困,澤中無水,所有有形有用的資源都沒有了,「必反下」,這個「反」,是回歸基本,不是反對。
反,是動詞,在上面的資源受困了,就要思考,是不是有深藏在下的東西呢?
當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外面行不通的時候,回過頭來另尋新路,故受之以井,要開發新資源。
尋找新水源,就是紓困。當井水冒出來,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但開發一口新井,找一條新出路,不會一擊即中,還是要不斷調整,所以,井道不可不革。由困到井,是扭轉乾坤。
困是革的先兆,革是創造新文明的大機緣。機緣,是因為困的處境而激發。井,新資源,新思維,便是通關之神。
九七前,香港一直在升,升到某一個極限就變成困。
不甘束手待斃的人,就會設法脫困。走投無路,激發潛能,便是井卦;創新開闢一個新時代,便是革卦了。
#貿易戰 #中興 #華為
2018年6月12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彭城堂必點 在 Super Snow Show Youtube 的評價
2020即將畫下句點….這一年世界都在變!在歲末年終的此時,Snow覺得是時候,要好好犒賞自己一下…..
用最棒的工藝大作來激勵自己一番:一台Mercedes-Maybach GLS、四瓶Johnnie Walker限量威士忌,為什麼我說四瓶?因為這四瓶都各有巧思,讓我愛不釋手~雖然限量是殘酷的,但”限量”也更讓我眼前這幾瓶酒在召喚我~ 「把我帶回家吧!!」
今年,正好是Johnnie Walker邁向200年的重要里程碑,這兩百年的威士忌工藝”世紀大作”,光用看的,都醉心了!
當天我們在陽明山的私人會館,徹底的來了一場美酒的盛宴~
我也才更加明白, Johnnie Walker的調和工藝歷史,聽起來像一篇篇的傳奇故事….
從最早的蘇格蘭雜貨店中,貯存單一桶裝威士忌…..
因為進貨酒廠的不同,威士忌的風味和品質,就是不一致
再到JOHNNIE WALKER的開創者John Walker,用熱情和決心
在自家開設的雜貨店中進行威士忌的調和,成功創造出最耐人尋味的風味
聽著聽著 腦海中都有畫面了…..
而這數百年Johnnie Walker開疆闢土,從蘇格蘭走向全世界…足跡遍布各大城市,當然也包括台灣…..一幕幕都化作瓶身上的圖案,讓人忍不住駐足回味再三…..
也為限量酒款,更添神祕度…..
【約翰走路 200 週年復刻限定版】
「這就是當年蘇格蘭威士忌的風韻特色啊!」這支酒獨家復刻JOHNNIE WALKER第一支販售產品「老高地威士忌」(Old highland whisky)。復刻當年51%精濃度的酒體,裏頭還原了葡萄乾的甜味,烘烤堅果的香氣,在腦海裡兜兜轉轉的…尤其尾韻…有種柔和的胡椒尾韻,實在特別!
【藍牌 200 週年紀念限定版】:我在這支酒上面,停留最久!我也相信這支酒絕對是威士忌迷必收的,瓶身上立體的質感,不只記錄了200年來,約翰走路從蘇格蘭走向世界,還有一頁頁美好傳奇的篇章。
【28 年 200 週年紀念版】:「傳奇是這樣誕生的!」這是以創辦人”約翰華克”位於蘇格蘭奇瑪諾克開立的小雜貨店為靈感….很直接的用威士忌工藝把人帶回到1820年,當時店裡頭充滿異國香料,所以在唇舌之間,你能很輕易地品嘗到中國熙春茶的清香,及牙買加胡椒的香氣,還有甘草糖漿的香甜。
【藍牌絕世 8 藝限定版】: 8藝代表8間蘇格蘭的傳奇酒廠,其中有幾間更是早已不復存在的消逝酒廠,這真的是絕版的歷史風華!
了解更多:https://bit.ly/34Ga0qo
【禁止酒駕 未滿18歲禁止飲酒】
#AD品牌邀約 #JohnnieWalker #JW200年

彭城堂必點 在 [台中美食新發現][台中米其林必比登] 「彭城堂」台菜海鮮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