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幫孩子做太多,孩子長大反而會害怕自己做決定。
訓練獨立,也是在培養耐挫力,寧可孩子趁早體驗失敗、也趁早把膽子練大。
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怎麼辦?
把親子關係變成合作關係,讓孩子參與更多決定,在家就在學習合力解決問題。
鬧情緒、黏手機、難改壞習慣,都不能只有改孩子,爸媽一起改變才有效。
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事物都不關心,也不太願意分享、表達感謝?
成績很重要,但同理心才真正能幫助孩子在求學與工作上成功。
在最自戀卻也最不快樂的時代,教孩子從付出中找到意義與成就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做足萬全準備,
父母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
取自《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各位朋友,晚安:
身教最難,所以不少家長著重在「說教」。因為說教對家長比較輕鬆,要求孩子改變就可以。
可惜,說教的效果不好!
其實,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第一次當父母,想要為自己的作為合理化。可是,也就停在這邊了,只有合理化,只剩合理化。
因為自覺很難,一個沒甚麼自覺的人,本來就不好說要調整甚麼。這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只是孩子便有苦頭吃了。
覺察是有深度的,我到今天還一直感覺,覺察似乎沒有底部。
作者提到她之前有一個習慣,是「生病時不洗澡」,後來被女兒挑戰之後,才開始改變。而這個習慣,從作者的爸爸就開始,但不知不覺地執行了好多年之後,才在孩子的眼中看到這個慣性的荒謬。
「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
在直播的時候,我特別提到了這一句。這不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這樣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重視自己的成長。
一個願意面對自己困難的人,進步是飛快的!如此,父母對自己能更有信心,也能帶動孩子的自信。
祝願您,善用孩子為鏡,找到未來成長的方向!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52620218474544/
……………………………………………………………..
我不是完美榜樣怎麼辦? 沒關係,沒有人是
【文/ 艾絲特•沃西基】
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可能已經辨認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了。也許你容易被小事惹惱, 常常發不必要的脾氣。與其感到愧疚或挫敗,不如這樣想:其實你也是孩子最好的模範。因為「改變的過程」是影響極大的一課,孩子在完美的父母身上學不到(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從一再重複壞習慣的父母親身上也學不到。我們的運氣很好,擁有這個黃金機會,可以拿自己當範例,教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這很不容易,改變恐怕不會一夕成功,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但假以時間和耐心,凡事都有可能。孩子看到你努力嘗試平息怒火,會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抱持行為可以改變的觀念,然後讓孩子看見你正在為改變努力,並且尋求他們的協助,就能向孩子證明改變真的是可行的。
坊間有各種理論和方法,但父母尋求改變大致上有三個原則:
#有發現,而且願意改變。
尋求任何改變,第一步都是自我覺察。我們必須先檢討問題出在哪裡,才有辦法解決問題。靜下來,仔細分析出問題的行為。你為什麼會做這件事? 是不是多半出自於無意識? 是不是承襲自父母? 還是因為碰到教養這件事,你心中感到焦慮或不安? 不論原因為何,盡量從中學習。認出長期以來僵化的習慣,然後放手別再懊惱。寬恕自己。你會省去很多時間和痛苦。
我還記得當初向自己承認養育女兒犯過的錯(我犯了很多錯)有多困難。我並非一直是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我不只一次大發雷霆,用錯誤方式處罰女兒。我也曾經徹底失去耐心。但每個人都難免如此。我後來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代代相承的。一旦察覺想改變的行為,我就發誓要改。我相信自己。我從承認錯誤、尋求孩子的原諒做起(就像那次偷看珍妮的日記)。我們身為父母也得不斷學習,只要還活著一天,誰都不曾停止學習。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就能改變。我們永遠能變得更好。想想你的孩子對你來說多重要,他們值得你努力。
#認清目標,與孩子分享目標。
一次只改變一件事就好。建議可以先從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行為做起。可能是每天早上兒子穿衣服準備上學時,需要多點耐心。可能是你必須開始運動,讓女兒看見養成健康習慣的效果。或者你希望修補與自己母親的關係,藉此教導孩子原諒。不論目標是什麼,決定以後就與孩子分享。你可以說:「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這麼做會讓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以及你真的在乎,也會引起孩子的重視。
孩子藉此機會可以看見,爸媽也是人,有希望與夢想,也有失敗和不完美。大多數孩子都會希望幫助父母。安妮的女兒蘇菲才七歲,但總會提出很好的見解。她會說:「媽咪,你可以放心把多點事情交給我跟朋友自己做。」或是「小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你只要讓他們去做就好了。」向孩子解釋,每個人都會努力想做得更好,爸媽也一樣。也向孩子說明,你為什麼想改變。你想讓孩子看到什麼,你想給予孩子哪些啟發? 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從這個目標做起? 為什麼決定現在開始?
#尋找解決之道時,保有彈性。
你已經下定決心改變,但這次又控制不住對兒子發火了。你工作忙,下班晚了,沒能遵守承諾跟女兒去慢跑。與母親的關係比你預期中更棘手。沒關係,改變行為和很多事一樣,很可能不會第一次就成功。這並不代表就要放棄目標。成年人想改變行為和寫作很像。我們得先寫出第一份草稿,大概知道想說些什麼以後,再一遍一遍修改,找到通順的句子,揪出邏輯謬誤。不要期待一出手就完美,你會感覺思緒清晰得多。堅守目標,但做法保有彈性。起初的策略可能行不通。為什麼行不通? 受到哪些原因阻礙? 可以如何修正、繼續前進? 有沒有沒想到的新辦法? 孩子能協助你分析問題嗎? 孩子能不能參與這個過程? 也許上學前一晚,你可以請兒子先決定明天想穿的衣服,或是當他耽誤了幾分鐘時,請他提醒你深呼吸。別怕徵求孩子的協助與支持。這麼做反而能讓孩子知道,改變需要多大的決心。也別忘了把自己的進步記錄下來,之後才能回顧你實現了多大的改變。文字紀錄有助於保持動力和決心,書寫也能激發創意,為計畫提供更多聰明的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博客來獨家版):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https://lihi1.com/pjatE/fb0801
天下讀者俱樂部
🌿艾絲特•沃西基接受《親子天下》獨家專訪紀要就濃縮在這篇
>> https://lihi1.com/jAfcp/fb0801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彈性學習時間紀錄範例 在 安納金 國際洞察 Facebook 八卦
❤️【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第5系列第20篇(限時開放閱覽)
請先閱讀前一篇:【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5.19【高手戰略】
1. 上文提到:「『滾動熊市』會讓各國股市以輪跌方式來達到全球股市最終殊途同歸的結果。過去抗跌的,今天會抗漲;過去不跌的,未來會補跌。然而,你永遠不會預先知道何時補跌?這也是為何從12月上旬開始建立好30%的反向ETF部位後就以靜制動。空頭是以輪跌的方式讓各國股市輪流修正,而多頭是以輪漲的方式輪流創新高;如果你看到某一國股市大跌之後才要追空,反而會『抓龜走鱉』錯過你真正該放空的標的,甚至被獵物反撲所傷。台股過去抗跌,未來會補跌,你準備好了就一起親自見證這個過程。」今天(2019/1/2)已經讓您見證了這個過程。
2. 有夥伴問說是否需要關注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我的觀點是,PMI是目前所有已知的總經指標當中,最能夠代表基本面的領先指標之一(也因此被納入許多國家的總經領先指標裡),然而PMI領先基本面大約僅有兩、三個月;股價則領先基本面長達三至六個月,那麼代表股價永遠跑在PMI等等的經濟數據之前,你又如何靠觀測這些總體經濟數據或指標來做投資判斷呢?
3. 以美國為例,製造業PMI在2018年8月達到高峰61.3(但在9月初才能統計出8月份數據然後公布)、2018年9月下滑到59.8(但在10月初才能統計出9月份數據然後公布),而安納金國際洞察VIP的日報是在2018/9/20建議出清台股、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20%、在2018/10/5出清所有股票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0(因而完全避開10月的股災)。因此,這些領先指標若恰好領先基本面3個月的狀況下,和領先基本面3至6個月的股價,有時候是會同步的(但通常時間上是落後)。這也是為什麼,當10月初我判定全球股市高點已經過了、開始偏空操作時,按照總體分析為依據的分析師們卻可能需要等到11月或12月才能判定出來(或現在還沒判定出來)。
4. 當然,我並不會說總經數據與指標無用,事實上,它們是用來「驗證股價趨勢」(過去到目前已知的部分是否合理)有用的對照,但不是用來預測股價(未來發展)之用。在全球股市自2018年10月初開始明顯翻空起跌、過了3個月後(也就是2019年1月初)基本面數據就會驗證給你看確實變差了,因此會加重股市跌幅,這也是為何我12月建議持有30%反向型ETF而且老神在在的主因,因為合理來說基本面數據會在1月開始明顯走差而拖累股市。這無關預測,只要熟悉股價領先基本面三至六個月的這個原理即可。這也是科斯托蘭尼所說的,你不需要無所不知(各種資訊),但要理解一切(道理)。
5. 這樣聽起來如果包括PMI指數在內的各種總體經濟指標都無法領先股價,那麼只能當作股價的後照鏡了?其實也不盡然這麼無用,倘若今天(2019/1/2)公布的PMI數據遠超過預期,其實股價是會反彈上來的、投資人會回頭修正自己原本的看法(是不是把經濟前景想得太悲觀了?其實經濟沒那麼弱,而股價會不會已經超跌了?因此回補一些部位)並且會再多觀察一個月,到2月初的數據出爐,來驗證整個經濟趨勢是否已經落底回升(還是續跌?)
6. 我用下圖做為一個範例(只是目前一瞬間的想法,不代表此想法會持續不動,而是會隨著最新的數據出現、最新的市場反應、最新的股價變動,而會有持續的微調,人是活的、市場是活的,想法也必須是活的才有用)。藍線表現出美股可能走勢,而灰線表示出美國經濟可能走勢,可以觀察兩者的差異(其實就是3~6個月的時間差)。同時,您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股市修正波當中投資人會毫無預警的損傷慘重,因為在A波修正時往往總體經濟還很好,而股價卻已經跌得鼻青臉腫,愈是堅定只相信某一面的人(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還是消息面籌碼面)就愈會在修正波當中損傷慘重。金融市場只有相對,沒有絕對,你只要相對比其他人具有自我修正的彈性、相對較有紀律、相對有恆心去進行PDCA提升自己,就會打敗大盤、打敗市場(大盤指數代表市場的平均表現)。
7. 先預告下周起即將進入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版的第六系列:突破。您也將會見到自己的績效近期有顯著的突破(並不一定是賺到大錢,而是績效明顯和周遭其他人區隔出來,輸贏愈差愈大),2019年的文章將會明顯擴大您的格局與視野、深度與廣度,因此我相信到了2019年底時,您在回顧2018年底時的自己PDCA紀錄與思維、對話、留言,都會覺得2018年只是幼稚園到小學階段,2019年是中學階段,2020年是大學階段。累積3年下來的訓練,投資智慧會超過您一生當中至今所累積的好幾倍。2019年從第六系列開始也會讓您學習時間的投資、時間(最寶貴的資產)配置,決定了您一生的成就高低。我希望您找家人和您一起共讀(將您閱讀心得在睡覺前和另一半或子女分享即可)、或找好友共讀,這將會提升您的學習成效。
P.S. 空頭市場當中,人人都是輸家,即便你賺了錢也不會開心,因為周遭多數人垮了,你也無從分享贏錢的喜悅。何不現在就開始,幫助周遭的人避開市場的傷害、與你一同學習呢?💕💕💕
願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本文限時開放閱覽,歡迎轉發分享,但所有內容均受到版權保護,嚴禁轉製或做其他商業用途。
彈性學習時間紀錄範例 在 安納金 國際洞察 Facebook 八卦
❤️【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第5系列第20篇(限時開放閱覽)
請先閱讀前一篇:【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5.19【高手戰略】
1. 上文提到:「『滾動熊市』會讓各國股市以輪跌方式來達到全球股市最終殊途同歸的結果。過去抗跌的,今天會抗漲;過去不跌的,未來會補跌。然而,你永遠不會預先知道何時補跌?這也是為何從12月上旬開始建立好30%的反向ETF部位後就以靜制動。空頭是以輪跌的方式讓各國股市輪流修正,而多頭是以輪漲的方式輪流創新高;如果你看到某一國股市大跌之後才要追空,反而會『抓龜走鱉』錯過你真正該放空的標的,甚至被獵物反撲所傷。台股過去抗跌,未來會補跌,你準備好了就一起親自見證這個過程。」今天(2019/1/2)已經讓您見證了這個過程。
2. 有夥伴問說是否需要關注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我的觀點是,PMI是目前所有已知的總經指標當中,最能夠代表基本面的領先指標之一(也因此被納入許多國家的總經領先指標裡),然而PMI領先基本面大約僅有兩、三個月;股價則領先基本面長達三至六個月,那麼代表股價永遠跑在PMI等等的經濟數據之前,你又如何靠觀測這些總體經濟數據或指標來做投資判斷呢?
3. 以美國為例,製造業PMI在2018年8月達到高峰61.3(但在9月初才能統計出8月份數據然後公布)、2018年9月下滑到59.8(但在10月初才能統計出9月份數據然後公布),而安納金國際洞察VIP的日報是在2018/9/20建議出清台股、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20%、在2018/10/5出清所有股票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0(因而完全避開10月的股災)。因此,這些領先指標若恰好領先基本面3個月的狀況下,和領先基本面3至6個月的股價,有時候是會同步的(但通常時間上是落後)。這也是為什麼,當10月初我判定全球股市高點已經過了、開始偏空操作時,按照總體分析為依據的分析師們卻可能需要等到11月或12月才能判定出來(或現在還沒判定出來)。
4. 當然,我並不會說總經數據與指標無用,事實上,它們是用來「驗證股價趨勢」(過去到目前已知的部分是否合理)有用的對照,但不是用來預測股價(未來發展)之用。在全球股市自2018年10月初開始明顯翻空起跌、過了3個月後(也就是2019年1月初)基本面數據就會驗證給你看確實變差了,因此會加重股市跌幅,這也是為何我12月建議持有30%反向型ETF而且老神在在的主因,因為合理來說基本面數據會在1月開始明顯走差而拖累股市。這無關預測,只要熟悉股價領先基本面三至六個月的這個原理即可。這也是科斯托蘭尼所說的,你不需要無所不知(各種資訊),但要理解一切(道理)。
5. 這樣聽起來如果包括PMI指數在內的各種總體經濟指標都無法領先股價,那麼只能當作股價的後照鏡了?其實也不盡然這麼無用,倘若今天(2019/1/2)公布的PMI數據遠超過預期,其實股價是會反彈上來的、投資人會回頭修正自己原本的看法(是不是把經濟前景想得太悲觀了?其實經濟沒那麼弱,而股價會不會已經超跌了?因此回補一些部位)並且會再多觀察一個月,到2月初的數據出爐,來驗證整個經濟趨勢是否已經落底回升(還是續跌?)
6. 我用下圖做為一個範例(只是目前一瞬間的想法,不代表此想法會持續不動,而是會隨著最新的數據出現、最新的市場反應、最新的股價變動,而會有持續的微調,人是活的、市場是活的,想法也必須是活的才有用)。藍線表現出美股可能走勢,而灰線表示出美國經濟可能走勢,可以觀察兩者的差異(其實就是3~6個月的時間差)。同時,您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股市修正波當中投資人會毫無預警的損傷慘重,因為在A波修正時往往總體經濟還很好,而股價卻已經跌得鼻青臉腫,愈是堅定只相信某一面的人(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還是消息面籌碼面)就愈會在修正波當中損傷慘重。金融市場只有相對,沒有絕對,你只要相對比其他人具有自我修正的彈性、相對較有紀律、相對有恆心去進行PDCA提升自己,就會打敗大盤、打敗市場(大盤指數代表市場的平均表現)。
7. 先預告下周起即將進入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版的第六系列:突破。您也將會見到自己的績效近期有顯著的突破(並不一定是賺到大錢,而是績效明顯和周遭其他人區隔出來,輸贏愈差愈大),2019年的文章將會明顯擴大您的格局與視野、深度與廣度,因此我相信到了2019年底時,您在回顧2018年底時的自己PDCA紀錄與思維、對話、留言,都會覺得2018年只是幼稚園到小學階段,2019年是中學階段,2020年是大學階段。累積3年下來的訓練,投資智慧會超過您一生當中至今所累積的好幾倍。2019年從第六系列開始也會讓您學習時間的投資、時間(最寶貴的資產)配置,決定了您一生的成就高低。我希望您找家人和您一起共讀(將您閱讀心得在睡覺前和另一半或子女分享即可)、或找好友共讀,這將會提升您的學習成效。
P.S. 空頭市場當中,人人都是輸家,即便你賺了錢也不會開心,因為周遭多數人垮了,你也無從分享贏錢的喜悅。何不現在就開始,幫助周遭的人避開市場的傷害、與你一同學習呢?💕💕💕
願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本文限時開放閱覽,歡迎轉發分享,但所有內容均受到版權保護,嚴禁轉製或做其他商業用途。
彈性學習時間紀錄範例 在 生涯學習歷程平台|慧治教育協會- 範例【團體活動紀錄】 的八卦
學習歷程線上展PART3: 範例 【團體活動 紀錄 】|生涯學習歷程平台|慧治教育協會 ... 1121課綱宣導多元選修 彈性學習時間 1120913【天方系統線上查詢、線上選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