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冤錯化為美: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
向臺靜農致敬的展覽前日圓滿結束。幾位主要參與者,以酒敬天,以黃金玉蘭祭臺老,夕陽秋風吹照在臺先生一輩子沒有去過的池上,展覽館外的荷花,在秋收季節已近枯萎。
但荷花罈還在。如某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死,永遠不會消失。
臺老師的展覽起源於當代經常有的寃錯新聞。「台大不挺台大,臺靜農故居遭拆除」。這則新聞報導刊登在一個不必負責的聯合報部落格,一位與臺家有特殊緣份的人發現了,哭著告訴我。我看了一下內容,錯誤不少,因為古蹟的保存權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而文化局從來沒有得到任何單位申請當臺靜農故居列為古蹟。
事實是台大某研究所有一群日本老宿舍迷,將一大批房舍建築全批送文化局,未標示其中包括臺先生的建築: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看完後,認為保留面積太大,而且沒有明顯保留價值:於是行文台大不必當古蹟保存。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當時申報者知道其中有臺靜農故居,於是丟了一個新聞,批評的對象是從頭到尾沒有介入的台大。
我們都希望當天電視新聞報導此事,搶救臺靜農故居,但不批評台大。
可惜這個社會比較擅長指責,當文化界注意這個新聞成為各大電視台報導時,紛紛同聲譴責痛批台大。
當然這是寃錯了台大校方。
但寃錯也可化為美。
臺老師晚年非常疼愛蔣勳、林懷民老師。林老師已經宣布退休了,但他的視野不會老退。他直接主張辧一場「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紀念展」,讓後代之人知道代表五四那一代的知識份子臺先生的重要性及其書法地位。
於是常年負責蔣勳老師書畫的谷公館負責人谷浩宇開始奔走,常年敬仰臺老師、也是臺老師最喜愛的兩位女弟子最疼愛的許悔之,負責年表、資料搜集:最後由台灣好基金會徐璐統籌一切。
展覽一直到臺先生今年忌日十一月十一日才結束,前後從今年一月那樁錯誤的新聞開始籌備。
四月開展。
儘管台大一開始承受了委屈,校長管中閔在海外跨海指示:1)臺靜農故居不能拆,而且要成立臺靜農紀念館,明年換台大辦展覽。2)全力協助池上穀倉藝術館展覽。
所以人,不要沈浸在被攻擊、誤解的情緒中,而是想一下,我可以做什麼。
臺老師展覽近兩萬七千人次,這在當地是創舉。
終於十一月十一日是臺靜農老師逝世三十周年忌日,蔣勳為在池上的紀念展結束前,寫下一段結尾。
* 臺老師的書法從明末王鐸、倪元璐出發,有二王的流動。臺老師的書法從王鐸轉向倪元璐,是一大改變。明亡後,倪元璐的書法,有痛淚的奔濺揮灑,有劍戟的鉤砍,已預告著帖學流熟書風的異變。
臺老師後來更近一步,親近「石門」摩崖,親近刻石碑版,很顯然也是參與了清代「金石派」一直到康有為的書風革命。
池上「臺靜農紀念展」最後更換的展品有兩件都與老舍有關,一件是臺老師為老舍寫作二十年寫的一篇紀念文字的手稿,題名為「我與老舍與酒」。另一件是臺老師「懷老舍」的詩稿。
老舍,寫《駱駝祥子》的老舍,寫《四世同堂》的老舍,創作著名戲劇《茶館》的老舍,也許對今天的台灣青年一代是很陌生的名字了吧。
〈我與老舍與酒〉是臺老師一九四四年的手稿,現在收藏在台灣大學圖書館。策展人谷浩宇從這篇手稿開始,很仔細閱讀了老舍重要的著作,如《駱駝祥子》。因此使池上穀倉的「紀念展」有了臺老師和他一代文人的風骨形貌,為整個展覽規畫了氣度宏大的尾聲,這是台灣少見的一次有宏觀視野的策展,應該特別感謝谷浩宇的用功。
* 很圓滿的落幕⋯⋯
許悔之以梁啓超詩及臺老師常引宋詞聯句,書句落幕時眾人追憶的心情:
三杯高梁飲盡
酒氣湧上心頭
故人縱浪大化
筆墨自有江山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陶陶居(俗稱孖陶)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原名葡萄居,由...
康有為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八卦
當國民黨傳統勢力崛起,改革派終將化為灰燼。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韓國瑜的表態支持下,申請恢復黨籍進而參選黨主席一事引起廣泛討論,許多年輕人對於趙少康相當陌生,其中有三項事情成為眾人關注的關鍵,包含選黨主席的程序與資格、韓國瑜表態的背後意義、趙少康的實質影響力為何,接下來就用短短五分鐘的時間來讓大家快速明白背後的意義。
根據國民黨的規範 - 「選舉人資格」,包括必須入黨滿1年,且曾任中評委或中央委員。其中中評委是可以直接由現任黨主席任命,根據我國中同學李問所寫的資料顯示。國民黨中評委人數975人,加上82位中評會主席團主席,總人數破千。
這些中評委可由黨主席直接任命,不用黨內選舉。
順帶拿民進黨作為對照組 - 民進黨中評委總共11人,每兩年由黨代表直選,往往競爭激烈,中評委互選主委1人。
這邊我不討論制度的利弊,只討論問題的核心。誰有資格讓趙少康可以參選「國民黨主席」?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現任主席江啟臣,從江啟臣一上任就可明顯感受,他是背負著改革派的希望而上台,中生代 (抱歉國民黨沒有年輕世代)期盼百年老黨國民黨能夠有所變動與作為,如今以韓國瑜為首的傳統派施壓,甚至可以視為一種「逼宮」,在國民黨中傳統保守派一直是大宗,看到江啟臣在許多議題上都被民進黨壓著打,眾人的憤怒無處宣洩,如今韓國瑜願意登高一呼,旗子一搖馬上就有大批支持者過來支持。
可以說,韓國瑜表態要支持趙少康的那一刻,國民黨就注定要回到更極端的保守路線。
那其中的關鍵人物 - 韓國瑜在打怎樣的算盤?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我是全台灣第一個告訴大家韓國瑜要參選桃園市長的人,那時我受到了多少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我是為了刷聲量而這麼說,但回過頭來去驗證我所提過的內容,包含韓國瑜不會消失在政壇會繼續插手國民黨的運作、動員王浩宇罷免事件來藉此測試水溫、會影響國民黨的黨主席等,每一件事情都在驗證我所說的一切。
就連同黨曾任馬辦發言人的徐巧芯都曾表示韓國瑜參選桃園市長是選項之一。
韓國瑜就是天生的政治家,政治就是他最好施展手腳的舞台,擁有極佳的演講天賦,配上接地氣的草根氣息,用最庶民的方式來表達各式議題,都讓他在不同縣市擁有極高的支持群眾,即使蔡英文當時以破紀錄的高票817萬連任成功,但大家也別忘了韓國瑜可是拿到了552萬票,這可是比上一屆朱立倫381萬票高出許多。
有人說韓國瑜被罷免後就會消失在政壇,是我不懂政治。
我說韓國瑜會不甘寂寞在政壇持續進行,是你不懂韓國瑜。
韓國瑜一旦確定要重回政治舞台,首要目標就是擊潰以江啟臣為首的改革派大臣們,讓國民黨重新回到保守勢力的手上,如果拿中國歷史來對比的話,大概就是清朝時期的戊戌變法 (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韓國瑜就是當年的慈禧太后,江啟臣就是維新派首領康有為。
(不明白這段歷史的朋友請回去找你的歷史老師)
許多年輕人疑惑且不明白的是,為何韓國瑜會挑選趙少康呢?他到底是何許人也,又有怎樣的影響力呢?
當年趙少康首次參選議員,便以僅次於陳水扁的第二高票當選,四年後以該選區最高票當選,轉戰立委時問政風格犀利,也立即成為國民黨少壯派的政治明星,要說趙少康帶來的旋風是如今韓國瑜絲毫不為過,唯一的差別是過往的少壯派,如今成了傳統保守派。
那時國民黨中有三個派系。
分別是由趙少康領軍包含郁慕明、王建煊等人的「新國民黨連線」,馬英九為首的改革派,李煥、郝柏村等代表的國民黨保守派,三方勢力彼此角力,最終趙少康帶領一眾出走成立「新黨」
現在提到新黨,大概只會認識王炳忠,覺得整個政黨毫無作為。
但當年新黨成立時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比擬國民黨,新黨最終沒有成氣候,關鍵還是在於國民黨擁有龐大黨產,選舉本身就是一場戰役,在缺乏糧草子彈後援的情況下,即使你有龐大民意支持仍不夠力,最終新黨成為大家現在所熟知的樣子。
歷史小補充 : 1992年趙少康以無黨籍參選立委,在台北縣(現在新北市)獲得超過二十三萬票,得票比第二名高出一倍,相當於「一人得票可拿八席立委」,當時的影響力可以想見,在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前,該得票紀錄無人能敵。
如果一切的劇本繼續走下去,趙少康接任黨主席,韓國瑜出任桃園市長,國民黨會有怎樣的發展?
可以想見國民黨會走向更加的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對同性議題、性別平等、文化、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會回到傳統的官僚制度,甚至講求血統與派系,「有關係很多事情就沒關係」,等到哪一天真的發生,後代我們的子孫就不會對你說「我是台灣人」,取而代之的就是「我是中國人」。
別小看中國文化入侵的程度。
你去詢問現在的小學國中生,有多少人有在看中國的綜藝與選秀節目,擁有抖音帳號,成日花時間在小紅書上,甚至中國歌曲朗朗上口,在校慶等活動上播放的音樂甚至都是一系列的所謂抖音神曲,從小就習慣中國文化與用語。
你認為一旦兩國統一,適應還會困難嗎?還會有機會吹起反抗的號角嗎?
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它們的一切給揭露出來,就是為了別讓悲劇一再上演。越多人看懂他們的劇本,就越多人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就像上次我有跟大家提過「台商春節泡泡」串聯這件事,後來在他們得知我擁有他們的串連與對話證據後,立即宣布解散群組,並且停止行動。
如果台商春節泡泡真的成功,可以想見台灣疫情會有多大的破口,醫療體系有承受多大的負擔,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一點點小小的事情想要講,我很難得的昨天失了眠,今天一早七點就接受廣播的採訪,文章發布後我將會閉關一整個早上,我將要寫一篇我粉專成立兩年來我認為最難寫的一篇文章,發布在下午,還請大家持續關注這項議題。
我所擁有的後盾,只剩大家了。
「國道ETC收歸國有,由民眾自主選擇付款方式」
連署:https://pse.is/3936l2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康有為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香港KOL離地出售物業,得款四千三百萬,引起巨大爭議。
KOL是網絡全球化的新行業,粗分為A,消費類與B,思想類兩大種。
A類不需要太高的學歷,舉凡吃喝玩樂,美容湯水、旅遊購物、玄學風水,只要是消費行業內的權威,或俊美外表賣點,即可隨時吸引大批信眾,成為消費行業的教主。
B類則比較複雜——思想必涉及社會,社會必涉及政治,政治在黑暗時又難免涉及民變抗爭。
偏偏香港二十多年又有相當程度的言論自由。因此香港的B類KOL,以過去兩年香港史上罕見發生的社會民變,又可分為兩種:B( I )類 —— 是正逢電子網絡的威力,積極主動參與並策劃社會運動者,為之Proactive 型。
另一種B( II ) 類 —— 是對社會時事反應性( Reactive ) 的評論,這一種,外國比較多,如英國的Piers Morgan、美國的Tucker Carlson。他們在美國大選之時,只是評論兩黨的表現,言論影響力大,如Piers Morgan,率先指出梅根說謊,後來果然證實。但是Morgan不需要領導一場鞏固英國君主立憲的示威運動,因為英美有足夠的議會民主表達渠道,B II 類言論有影響力,不須要海外流亡,西方的意見領袖也不需要悲情型的課金呼籲,但不成為政治領導角色。
中國宋明的書院,已經是中國早期的KOL社交基地。士人變成「意見領袖」,如明代東林黨的顧憲成,曾經身在官場,因為得罪皇帝,貶謫山林,聚而成東林書院,以民意代表自居議論朝政,往往以為民請命為讀書人職志,竟主張「學問不貴空談,而貴實行」,後來被明政府殲滅。
清末戊戌維新的康有為,亦屬KOL,亦Proactive 的B ( I )型,而且晉身光緒皇帝身邊,成為智囊,雖然並未實質奪取任何政治權力。但康有為等人最初也是以民間言論起家,維新失敗之後,亦擁巨財流亡海外。中國人經歷過康有為,因此,這次引起爭議的人物,屬B ( I ) 類型,不但集顧憲成、康有為若干特徵於一身,而以「康有為現象」的歷史記憶,香港抗爭的一些人,覺得不舒服,也可以理解。
況且康有為海外流亡之後,並無要求廣東省支持他的南海鄉里繼續按月課金,聽他繼續講革命。
以中國帝制政治之專制,香港民主運動的劣勢,中國人政治之在專制之內循環,B ( I ) 類型的KOL,若滿腹經綸,當認識到自己的政治角色。
因為許多KOL都說過:政治無非是一種感覺 ( Perception ),脫手多年前購入的物業,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但連結到香港數以千被捕的民主抗爭者,其中有許多學生,有很多是窮人,銀碼和身份又被民主派傳媒披露(「連某大KOL也買樓着草了,香港還有什麼前途」——其目的可能是唱衰樓市),而被捕者之中到底有幾多位是聽了網台社交媒體軍師型的策劃、指引參與而導致被捕的,是直接還是間接(在這方面很難有數據),但在香港民運處於創傷(Traumatised ) 狀態之中,在政治上,確實予人的感覺不太好。
對於KOL買樓發表反感意見的,當然並非都是「鬼」,出於眼紅嫉妒者也極可能是少數,但其敵對勢力必定大事炒作,進一步分化,畢竟,這是紛亂的網絡時代。
此事對當事人以至對B 類型整個「KOL海外收費制」有損害(Damage)。唯如何Damage Control ,辦法當然是有的,本人當然無權也不必要挿嘴。
綜觀而論,香港人推動民主,整體來說,過了30年,在政治上還是不成熟。
今晚11點,在光明頂,我和鮑偉聰會再嘗試以一貫公正、理性、客觀、不涉感情的邏輯與事實態度,與大家討論這個複雜的問題。
康有為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陶陶居(俗稱孖陶)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原名葡萄居,由黃澄波自理的時期,主要經營姑蘇清茶和細緻點心為主。後由廣東巨商譚傑南(另一說法是陳伯綺)購入後改名陶陶居,取其「樂也陶陶」之意。關於在茶樓大堂上耀眼的牌匾上「陶陶居」的命題,傳說是清末文人康有為的手筆,有說康有為到廣州講學時,是該茶樓的常客,因而為茶樓題字;亦有說這三個字是康有為為替愛妾「陶陶」居所題的字,後才落入茶樓老闆手中。清末民初,陶陶居拹著康有為的名氣,再加上店內清雅的裝修格局,在中華民國初期各方文人雅士聚會之地。曾經到訪過這裡的名人商賈包括巴金、魯迅,粵劇界名伶薛覺先、白駒榮等。但後來因經營不善,後繼無人,曾經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巨債而倒閉。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1956年,中國共產黨對私營企業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強行將陶陶居「公私合營」。1966年,陶陶居從公私合營企業變成國有企業。文化大革命時期,蓮香樓被當局改名為東風樓,所在的第十甫路被改為「秀麗路」;至1971年9月,陶陶居恢復原名。到1990年代,國家市場經濟改革,陶陶居亦是從眾多國企中變革求生的一員。於在2000年,陶陶居被香港幸福樓海鮮酒家飲食集團收購,從舊國企轉為股份制籌集資金,並引進香港模式進行管理。但商標仍然屬於「國有」的「廣州飲食服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並不屬幸福樓飲食集團。現在陶陶居亦被中國國內貿易部頒發「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等稱號。2005年6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相傳從前陶陶居是以白雲山的九龍泉水泡茶做招徠的,並由專人負責走到那處擔水。煮茶時更用紅泥小火爐,有專人侍候。
蓮香樓是一家廣州店,位於荔灣區第十甫路。蓮香樓在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上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1889年,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那時,西關一帶繁華非常,住戶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飲食業異常興旺。老制餅陳師傅改進制餅工藝,用蓮子來製作餅點餡料,使之獨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緒年間,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並擴大經營,在香港九龍開設了三家分店。為了保證餅食品質,該店嚴格選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由於製作講究,生意日漸興隆。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品嘗了蓮蓉食品後,有感於蓮蓉獨特的風味,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眾人一致贊同,他遂手書“蓮香樓”三個雄渾大字。高懸于該樓門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這位學士的手跡。從此,蓮香樓製作的蓮蓉食品,進入千家萬戶,被譽為“蓮蓉第一家”。近百年來,蓮香樓雖幾經風雨,歷盡滄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終興旺。老一輩的"蓮香"職工自豪地說:“蓮香開業至今,百多年來從未虧本”。
廣州酒家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一間著名酒家,其總店位於文昌南路與上下九步行街交匯處。酒家以經營粵菜和中秋月餅而聞名,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1935年陳星海看中文昌路同上下九交界一塊地,於1937年在此創設西南大酒家。1938年毀於火災,陳星海於1939年重建,取名為廣州大酒家。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1950年代末困難時期,資源缺乏,市人大在廣州大酒家搞酒會時,後來的酒家領導、當時仍是廚師的陳明,就操刀弄出「番薯宴」作宴全部番薯菜式的造型、味道、款式都不一樣。文化大革命後酒家沿用現名。1983年7月進行改造裝修,1991年成立廣州酒家集團公司,2005年9月被公佈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先後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酒家等稱號。1930年代曾在香港石塘咀電車路置有分店,於1981年結業,此店在中共建政後已與廣州本舖沒有關連。

康有為 在 好倫 Youtube 的評價
日本在古代是一個沒有文字的國家,西元三世紀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後,倉頡的智慧在日本諸島開枝散葉,日本人假借漢字的草書創造了平假名,從漢字的部首發想出片假名,大和民族終於有了自己的文字。
明治維新後日本大量翻譯西方著作,經濟、社會、哲學、新聞、國際……這些在東方從來沒有過的名詞,都是日本翻譯家創出來的「和製漢語」。
在橫濱流亡的康有為、梁啟超心中仍然不忘維新運動,透過「和製漢語」將西方知識傳到中國,日本從沒有文字的國家變成輸出文字的國家,我們以為我們不會說日文,結果我們一直在説日文……
這就是傳說中:漢字の逆襲
廢注音真的很蠢
FB: http://fb.yehland.com
IG: http://ig.yehland.com
好倫筆記 http://yehland.com
---------------------------------------------------------
送1000旅行基金
http://www.airbnb.com.tw/c/a471e6
日本便宜旅館比價
http://bit.ly/2emTwsJ
日本不動產獨門物件電子報
http://mail.yehland.com
---------------------------------------------------------
🉐請支持好倫的理念與創作
最低99元即可得到:
★幸福的不敗兵法
★YouTube影片逐字稿以及音頻
★好倫的辛酸筆記
📲加強聊天技巧
★聊天攻城包
★實戰神卷軸
💪幸福的不敗兵法
http://pressplay.cc/together

康有為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嶺南之風」是一個中式公園,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整個公園分為十個景區,園內的建築物皆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迴廊為布局。其建築藝術也是採用嶺南風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則以英德太湖石為主。此外,園內掛有多副對聯,撰聯人有梁啟超、劉華東、李文田、康有為等。公園由東門至橋廊屋檐,均綴以彩色光纖燈飾,令園景在月夜下更添嫵媚。園的內外廣植樹木,綠樹成蔭;此外,更有精緻的盆景擺設,供遊人欣賞。花園內的一個景點為「健康去屣」。這是一條用卵石鋪砌而成的小徑,遊人赤足或穿著布鞋,於卵石徑上來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經反射區,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每天的不同時段,均見遊人如鯽,可見卵石徑甚受歡迎。
六十年代,香港只有兩個較具規模的遊樂場,一個是在荔枝角海邊的荔園,另一個較小的是新蒲崗啟德遊樂場,荔園當然有資格稱為香港遊樂場史上最經典的品牌。對於六十年代的小孩子們,荔園就像今天的迪士尼公園,是遊樂必到之聖地。荔園全盛黃金期,是在六十年代。但若要追溯歷史,早在一九四七年,荔園便已經有了雛形。第一代的主人稱石鐘山,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四十年代在荔枝角山麓經營房地產。四十年代末期,石鐘山在鐘山台對下的荔枝角灣畔,興建一個遊樂場,名為「荔枝園」。初時遊樂場以游泳池為賣點,後來在泳池旁邊陸續加建一些從美國進口的大型機動兒童遊戲,開闢「兒童世界」。到了一九四九年,更建成全港第一個滾軸溜冰場。至此,從成人到兒童到年青人都有顧及,荔枝園已具備綜合性遊樂場的規模了。一九五零年,石鐘山將荔枝園的經營權轉手予一位織造業富商「張軍光」。張氏入主後,將「荔枝園」改名為「荔園遊樂場」,且並且大肆革新,加設了許多夜總會概念。第一次革新的「荔園遊樂場」,加設了有水上舞廳、馬尼拉大樂隊、西式餐廳,還加建一座可容納千名觀眾的劇院以及露天電影院。當然最吸引年青人的,就是從美國購入的一批新型機動遊戲,像摩天輪、過山車、騰空飛艇、碰碰車。一九五二年,又增設動物園,雖然面積不大,但有獅子、老虎、大笨象、鱷魚、猴子、長頸鹿,算是五臟俱全了。第二代的荔園,設施環境改善不少,亦多姿多彩,具娛樂性。最初幾年遊人眾多及生意旺盛。可惜管理人急於求成,不太顧及老少咸宜形象,引進不少具賭博性的玩意,電影院亦播放不少色情味重的西片,更以「神秘節目」為名,找來美女大跳艷舞,結果引來一班品流複雜之輩在園內流連聚集。本來是合家歡的樂園形象開始褪色,入場人數也逐年遞減,業務漸走下坡。在積極尋找「白武士」下,第三代荔園掌門人出現了,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香港娛樂業大亨—邱德根是也。邱德根一九六一年接手荔園後,馬上進行大改造,原本的泥沙地面重新鋪蓋水泥、紅磗,擴闊通道,廣種花草樹木,更新遊戲,邀請歌星名伶駐場表演。不出三個月全園煥然一新,舊雨新知紛紛重臨捧場。荔園又回復昔日生氣。 一九六三年是荔園的巔峰年,這一年,總入場人數高達三百萬人,幾乎等於當年香港總人口總和,盛況空前。

康有為 在 罗辑思维28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 YouTube 的八卦
罗辑思维28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 罗振宇,又称“罗胖”。一个每天在微信上坚持60秒的男人,一个每周“死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