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
─悼亡母厚修女士
103.5.10. 馬英九
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
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
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闔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時間,是民國103年5月2日下午6點16分。
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灑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她親身經歷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系的同鄉馬鶴凌─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委員長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捨,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歷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
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臺灣,媽媽當時曾在臺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逆轉,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兇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大陸變色,父親倖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已遭公審清算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臺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
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只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据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臺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拼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臺灣,既無電視、電腦,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面,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制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 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臺,民國69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只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臺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 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 一生未再見面 !外婆送的紀念品, 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
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包穀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包穀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
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鑑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蹟。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媽媽加入中國國民黨75年,這是她晚年最津津樂道的事。
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臺大外文系,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志願海軍補給科,還是臺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
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
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 我們做到了 !
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只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麼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罈上刻的字是:
「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
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
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滅火器 Fire E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演出:滅火器 Fire EX. 編曲:鄭宇辰 ORio Cheng、滅火器 Fire EX. 詞曲:楊大正 Sam Yang 製作:火氣音樂 FIRE ON MUSIC 【長途夜車】 我一定會找到,回去的路 ~ 楊大正 2月底的東京,隔天就是錄音的最後一天。 已經錄完了21首歌,我卻還寫不出最...
「床尾切到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張欣欣 Facebook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田馥甄 Hebe Facebook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風水疑問】房門打開看到床尾測邊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壁刀切床化解、床尾櫃風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壁刀切床化解、床尾櫃風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桌角對床化解的情報與評價,YOUTUBE、PTT、CNYES 的評價
- 關於床尾切到門 在 桌角對床化解的情報與評價,YOUTUBE、PTT、CNYES 的評價
床尾切到門 在 張欣欣 Facebook 八卦
半年前的一天, 到了屯門, 時間還早, 食個TEA.
信步至屯門市廣場, 入太興.
好FULL, 侍應問: '介意搭檯嗎?'
心想, 一個TEA罷了, 連說可以.
我被帶到一張桌子, 坐著一個婆婆.
禮貌問聲: '婆婆, 我坐呢度得唔得呀?'
'坐啦, 無人架, 你唔介意同婆婆坐就得啦!'
就座, 看著TEA-SET餐牌, 覺得食太興都唔平, 一個TEA都要幾十元.
嗌了想吃的, 等待中.
望下婆婆, 她也在看我.
婆婆笑, 問我: '咁晏未食飯咩?'
我答道: '食咗啦, 又肚餓番, 又要食下午茶啦!'
婆婆見我肯與她攀談, 很高興, 開始自動波說自己的事:
'我日日係度食架, 食完就去湊孫放學啦!'
'咁你有幾多個孫呀?'
'十幾個孫, 有個曾孫!'
嘩, 我心想, 佢個家族d人都幾productive!
我說: '你就好啦, 婆婆, 我仲未結婚添架!'
婆婆於是問我幾歲, 我說快40了.
她一臉驚訝, 我滿以為她會說'你這麼年青, 真看不出來'等等的話, 怎知她言:
'我十幾歲就結了, 你40仲未結, 陰公囉!'
然後便是老人一臉的悲天憫人及同情.
我覺得婆婆心地很好, 便問她為何這麼早便結婚生育.
她說那時候人人都是如此, 秉承有仔襯嫩生的傳統......
聽著, 竟然知悉她一些事, 卻偏是出格不傳統:
'我老公, 是窮家子呀, 那時我是富家女, 為了她, 和家鬧翻了!'
我心裡喊勁, 聽得饒有趣味, 為助談興, 便問:
'那麼你老公一定很錫你啦!'
婆婆說: '不是的. 他結婚第一晚, 就去咗叫雞!'
!!
她續道: '佢經常徹夜不歸不特止, 出面又包二奶, 仲有D野更衰既野呀......'
我心諗, 佢老公唔係攪埋基掛? 又基又雞又奶, 好複雜......
婆婆說: '佢仲成日打我呀! 有一次, 佢用衣架打我, 個衣架打到彎咗, 我仲跌埋落地下喊添呀!'
我聽到熱血沸騰, 心想:
娶一個女人回家, 男人便應愛她;
若不愛她, 又何必娶她?
更何況, 這個女人為他放棄了一切, 家人, 名譽......
那個男的, 卻不感恩, 更在外另有別室, 尋花問柳?
我問婆婆: '你被老公打, 咁你點對付佢呀?'
她說: '一個字: 忍! 忍足幾十年了!'
唉, 這個忍字, 背後有多少的辛酸苦難,
現在的人, 動輒分離, 有誰做到?
以刃加心, 痛苦之極矣.
但百忍, 又是否真能成金?
婆婆的故事, 確是百忍成金.
她續說:
'我後來自己在石硤尾開了第一間茶餐廳, 慢慢再開多3, 4間, 生活好多了.
現在子女各負責一間, 我弄孫為樂! 一陣湊果個係曾孫......佢成日瀨屎!'
啊, 龍隱隱於市, 原來是餐廳婆婆老闆呢.
臨走時, 我忍不住問:
'那麼, 你老公現在還有沒有打你?'
'沒有了, 子女大了, 都不容許佢再打我啦.還有......
他中風了, 癱了.'
婆婆說:
'我現在, 每天都在照顧他, 直到他走吧.'
離開太興, 我心中想的, 是那個在床上躺著的男人:
你知道每天仍默默為你抹身體, 清理大小二便, 助你轉身的人是誰嗎?
就是為你放棄了一切,
被你毒打,
忍你在外包二奶叫雞的妻子!
你的子女都恨你, 只有老妻守在你旁!
女人, 很多時被男人傷害, 利用, 欺騙,
但只要內心是向著你, 她始終會對你不離不棄.
你覺得這是蠢? 是愛? 是等? 是忍?
我只知道, 這是一個我食TEA時親耳從婆婆聽來的故事.
床尾切到門 在 田馥甄 Hebe Facebook 八卦
/華研國際/
醞釀兩年 慢工出細活 催聲 田馥甄的 #日常
極光女神走入日常 專輯主視覺遠赴斯洛伐克拍攝
新銳攝影師Mária Švarbová打造”非常”奇想
首創 新專輯跨界音樂舞台劇 #小夜曲 挑戰12場
睽違兩年多,在歌迷殷殷期盼下,田馥甄新專輯「日常」,即將於6/15開始預購,7/8正式發行,此次實體專輯販售以珍藏概念限量預購發售,錯過預購,市面絕版無售。有別於上一張專輯「渺小」的宏觀而嚴肅的視野,「日常」表現出田馥甄輕鬆的生活觀,以簡單且每個人都會有共鳴的概念,表達她愛著一切簡單如常的美好事物,享受當下的每刻,也鼓勵大家讓規律的日常變的豐富精彩。
提到自己的日常,田馥甄說因為平常工作已經像奇幻旅程一樣,因此更渴望享受如大部份人一般的日常生活。平常休假時,會在家耍廢滾來滾去一整天都不出門;有時也會偷潛伏在捷運,觀察身邊人事物,有次不經意發現有人滑手機滑到跟自己相關的新聞或FB覺得很好玩,會在心裡竊笑:「你都沒發現我在你後面!」身為公眾人物,田馥甄覺得平凡的日常對她來說格外珍貴。就連在小吃攤跟別人併桌,聽到媽媽叫小孩多吃水餃的家常對話都覺得很溫暖,覺得每個人生活就算日復一日的重覆,仍有許多吉光片羽般珍貴的時刻。
眾所期盼的田馥甄第四張專輯「日常」,唱片公司日前在網路陸續PO出四支前導影片,短時間內湧進近百萬觀看次數,吊足歌迷胃口,頻頻揣測影片中的時間0615是否就是專輯預購日。其中一支影片田馥甄起床忙煮早餐享用畫面,歌迷眼尖發現時鐘指向下午兩點半,紛紛留言虧:「女神到底是吃早餐還午餐?」另一支影片田馥甄綁馬尾在家做瑜珈,粉絲瞬間留言已被秒殺迷倒,也有人幽默打趣結尾哼歌片段是要跟師弟林宥嘉近期主打的「熱血無賴」一起「oh~oh~oh」嗎? 田馥甄表示拍攝時很像真人秀的感覺,「因為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第一次把自己的日常跟大家分享。」因此許多畫面都一次OK,展現了她最真實的生活一面。
新專輯視覺田馥甄為打造”非常”日常奇想,特別飛往斯洛伐克與當地新銳女性攝影師Mária Švarbová合作,還特地借用國家級的場地與道具,取景於斯洛伐克國家植物園,也特別借了國家美術館的歷史藏品來當做拍攝道具,呈現如春天微風吹拂的清涼歡快感、色彩繽紛清透帶有趣味性。雖然田馥甄與攝影師Mária是第一次合作,卻默契十足,常常Mária還沒出聲,田馥甄已融入拍攝情境表現肢體,令Mária感到十分滿意,頻頻稱讚:「super!(斯洛伐克語,台灣語譯『讚』的意思)」驚訝表示田馥甄彷彿聽得懂斯洛伐克語。
由於斯洛伐克沒有班機直飛,田馥甄一行人先飛往維也納,再乘車前往斯洛伐克,舟車勞頓近15小時才到達當地,第一次到維也納與斯洛伐克,在拍攝行程空檔,田馥甄除了造訪知名景點如維也那美術館等,對於當地美食也讚不絕口,極力推薦:「豬排!豬排!豬排!」強調三次表示非常重要非嚐不可。工作順利之餘還是有些意外小插曲,某日錢包竟不翼而飛,田馥甄不改豁達表示:「錢包是身外之物,有時就是這樣如常的不見、如常的找不到,這也是一種旅遊的『日常』。」
而繼第三張專輯舉辦「渺小.影音裝置展」的創新行銷手法後,田馥甄再度嚐試以新的形式來呈現歌曲及傳達專輯概念,與專輯發行同時推出的音樂舞台劇「小夜曲」,是首次專輯宣傳內容另成一個與專輯相呼應的新作品,特別邀請知名表演藝術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為田馥甄「日常」專輯量身製作。”莎妹劇團”成立至今已發表將近五十部作品,獲獎無數,此次「小夜曲」以田馥甄專輯概念與新曲為主軸,做為劇情的推演。田馥甄也第一次參與音樂舞台劇的演出,除了詮釋角色更配合劇情脈絡現場演唱,希望藉由此次「小夜曲」的演出來讓大家看見不同以往的田馥甄的日常。「小夜曲」音樂舞台劇將於7/15到7/24於淡水雲門劇場進行演出,6/15 (三)中午12點於KKTIX 及全家Famiport同步售票!詳情可上田馥甄官方FB或華研唱片官網查詢。
床尾切到門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評價
演出:滅火器 Fire EX.
編曲:鄭宇辰 ORio Cheng、滅火器 Fire EX.
詞曲:楊大正 Sam Yang
製作:火氣音樂 FIRE ON MUSIC
【長途夜車】
我一定會找到,回去的路 ~ 楊大正
2月底的東京,隔天就是錄音的最後一天。
已經錄完了21首歌,我卻還寫不出最後一首的歌詞,
出門到超市買午餐和咖啡,看著異鄉的街道,感受寒冷的天氣,
聽著人們用我熟悉卻不拿手的語言交談,什麼時候開始,
這些異國經驗彷彿已經變成我稀鬆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疑惑著,我好像屬於每個地方,也好像不再屬於每個地方。
『今天一定要完成這首歌,寫不出來就切腹吧』我對自己說,
(其實我知道我快寫完了.....)
『我一定會找到 回去的路』,這是最先出現的歌詞和旋律
困難的是,我始終想不透這靈感是要我回去哪裡?
一個城市,還是一種狀態,抑或是以上皆是?
午餐後我拿起筆,在沙發上呈現焦慮狀態。
所謂初衷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意味著最初立下願景的時刻為自己決定的方向,
走向願景的路上,滿是荊棘,
有委屈,有妥協,當然也有幸運和驚喜,
花花世界無時無刻都在改變,此路不通繞了又繞,
頭昏眼花,要怎麼能確定初衷的確切的樣貌呢?
我再一次戴上耳機,聽著早已完成的編曲,
當初雖然只有兩句歌詞,但我直覺性的請宇辰把第二次副歌拿掉,
直接進入尾奏,因為我對各種迂迴早已感到不耐。
閉上眼睛聽了一遍又一遍,浮現眼前的畫面,
是一條漆黑的公路,奔馳在夜間的是一個裝滿心事疲憊的浪人,
他正在前往,前往決定離開,放手一搏的時刻,
向當初的自己問個清楚:『我是誰,我們要去哪裡?』
完成這首歌的時候,已經是午夜,
我洗完澡,躺在床上等待著隔天完成這首歌,
入睡後,我在夢裡遇到19歲的自己,
他跟我說:「你沒有讓我失望」
那是一個好夢。
這首歌獻給所有遠走他鄉的朋友,你們從來不孤獨,
我們,終能找到『返去的路』。
☆ 這首歌如果聽一次不過癮,建議重複播放兩次(剛錄完的時候我都會連聽兩次XD)
☆ 滅火器的球季即將開始,明天台中Legacy開幕戰,不見不散!
☆ 下半年的『世界。進擊』巡迴,我們要把「故鄉」帶去你身邊,敬請期待!!
#進擊下半場
#長途夜車
--
《進擊下半場》
博客來:https://goo.gl/JlYAgT
五大唱片:https://goo.gl/MmojHi
佳佳唱片:https://goo.gl/F7S2JB
玫瑰大眾:https://goo.gl/MbFv1u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mKjCHK
--
《瘋狂下半場:完整精選組》
博客來:https://goo.gl/G3D7y9
五大唱片:https://goo.gl/BDYVZT
佳佳唱片:https://goo.gl/irv5cO
玫瑰大眾:https://goo.gl/pTYHZ5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b4Olkk
--
數位通路:
KKBOX:http://kkbox.fm/fa1Azi
Spotify:https://goo.gl/cqYWU2
iTunes:https://goo.gl/g7otBK
myMusic:https://goo.gl/wa4w4y
Omusic:https://goo.gl/2k3kGb
iNDIEVOX:https://goo.gl/Q3ztxr
Apple Music:https://itun.es/tw/mnyTib
--
Official / http://fireex.com.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FireEX/
Instagram / fireex_official
twitter / @fireextaiwan / @fireexjap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9PEYJdwdwI/hqdefault.jpg)
床尾切到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t49QAH3_4/hqdefault.jpg)
床尾切到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Y1KtLoYV3U/hqdefault.jpg)
床尾切到門 在 壁刀切床化解、床尾櫃風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門切床尾化解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otforsale也提到之前使用情形如下行駛中自動上鎖後, 在引擎保持發動下駕駛下車,可以從其他三個車門外部開門, ... ... <看更多>
床尾切到門 在 壁刀切床化解、床尾櫃風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門切床尾化解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otforsale也提到之前使用情形如下行駛中自動上鎖後, 在引擎保持發動下駕駛下車,可以從其他三個車門外部開門, ... ... <看更多>
床尾切到門 在 【風水疑問】房門打開看到床尾測邊 - Mobile01 的八卦
【風水疑問】房門打開看到床尾測邊- 最近去看房子,我媽說房門打開看到床尾,所以有被沖到,不知道就風水而言是否真的被沖到了,因為還滿喜歡的,想請各位大大能夠提供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