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傾聽,一心一意想了解對方的話語,是因為彼此的愛。
當我們專注傾聽到極致,也許能感覺到我與對方之間,不再有分別。
我們之所以傾聽,是因為不想和對方斷了關係。
對方也許是我們的孩子,是親人,是摰友,或是自己……
找到對方的情緒波動時,學會平靜地、柔柔地,將對方的心拉得更靠近。
我們之所以傾聽,是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
這是不干涉他人最尊重的方式,是以關愛作為交流的陪伴。
讓我們學會傾聽,學會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
讓我們不忘了自己的分寸,給雙方輕鬆自在。
讓我們看顧與我們相遇的孩子,並藉此使自己內在的孩子重生,
和新的自己手牽手,歡喜前行。
取自《我想傾聽你》
***********************************
最近要在不同的場合,跟不同的朋友們談傾聽。說實在話,即便主題相同,我也常講得不太一樣。
我去翻找我過去的一本書《我想傾聽你》,雖然就出版日期來說,是3年多前出版,但書裡面所收錄的文章,還有書寫文章當時的時空背景脈絡,大概距今4年以前了,人事變化劇烈啊!
當時我特別在意原生家庭的議題,我談傾聽,是期待我們聽到我們自己小時候的心情。那時候我們還小,很多我們以前表達不出來的,或者不知道怎麼表達的,現在我們大了,慢慢能夠去理解、釐清,試著重建當時的心情,試著講給自己聽……
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在探索我自己還有身邊人的情緒,對我來說,適當的傾聽,除了聽到對方所描述的事情,還有對方的心情。傾聽陪伴一個人,包括傾聽陪伴自己,那個最源頭的動機是什麼?是愛嗎?
那麼,當我們傾聽到一個程度,我們像是原原本本放在對方的心裡,那麼,我們跟對方的分別,便越來越小,乃至於能將心比心。
我們把自己聽清楚了嗎?我們有沒有好好地重新追溯自己的成長歷程,聽到我們的價值觀,那好像是我們內在的聲音,那最早最早的養成?
我們對自己的嫌棄與否定,是源自於誰?在多久以前?
我們現在還像小孩一樣,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嗎?我們有沒有對自己負起責任,並且由我們自己,成為我們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喜歡談傾聽,這主題又深又廣。讓別人感到被尊重,讓自己感到被關愛,都跟傾聽有關。
祝福您,不管跟誰邂逅,都不忘照見自己,因此傾聽!
***********************************
我們與孩子的邂逅
【文/ 洪仲清】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的家庭故事,我也回報以另一個故事。
A媽媽這個人從小常被罵、被批評,所以她一心想著賺錢,想趕快離家,想有個成功的人生,讓罵她的人閉嘴。她沒錢沒背景,所以非常節省,錙銖必較。慢慢存下一筆錢,開始從投資小套房入手,想靠房地產賺大錢。
她教養孩子,是希望孩子知道社會的殘酷,所以罵得更兇、批評得更厲害。孩子怕她,所以她的處罰,不只處罰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也處罰了親子關係,更處罰了孩子的自尊自信。
於是,出現了一種循環,孩子平常不太跟她說話,在心裡築起一道牆。出大事了,她才會知道,然後更是又罵又批評,孩子更是什麼事都藏得緊。她總是擔心,孩子背地裡不知道又犯了什麼錯,她常捕風捉影,放大孩子的缺點,孩子的鬼鬼祟祟都像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出現一次危機?
B媽媽這個人從小常被罵、被批評,所以她選擇就讀教育。她沒當老師,但是她學到了一段話「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這是她教養孩子的中心思想。
她跟孩子相處,是想要跟孩子一起享受人生的美好。美好不在金錢,在彼此真心相對待。所以她常看到孩子的好,鼓勵孩子,營造情境讓孩子累積成功經驗,跟孩子一起慶祝彼此的成長。
於是,出現了一種循環,她把孩子帶得有自信,不是只有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能繼續保持與成長。遇到困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試試看,因為不管成功失敗,努力就會得到肯定,肯定讓孩子願意繼續。孩子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能力,自信更堅定。
我請這位朋友做為參考,重新把自己的家庭故事再看一次,想想自己的父母與親人,想想自己的孩子,還有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跟孩子的相遇,是一種應當擔負的責任,還是一種創造與重生?
我想邀請這位朋友一起欣賞一首詩,那是席慕蓉的〈邂逅〉:
你把憂傷畫在眼角
我將流浪抹上額角
你用思念添幾縷白髮
我讓歲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後在街角我們擦身而過
漠然地不再相識
啊
親愛的朋友
請別錯怪那韶光鱌改人容顏
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裝師
《我想傾聽你》這本書,在談我們的孩子,也在談我們曾經扮演過的孩子的角色。讀著讀著,兩者之間的界線也許越來越模糊,但是祝福各位朋友,我們的內在因此越來越清楚。
.
以上文字取自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席慕蓉 文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們之所以傾聽,一心一意想了解對方的話語,是因為彼此的愛。
當我們專注傾聽到極致,也許能感覺到我與對方之間,不再有分別。
我們之所以傾聽,是因為不想和對方斷了關係。
對方也許是我們的孩子,是親人,是摰友,或是自己……
找到對方的情緒波動時,學會平靜地、柔柔地,將對方的心拉得更靠近。
我們之所以傾聽,是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
這是不干涉他人最尊重的方式,是以關愛作為交流的陪伴。
讓我們學會傾聽,學會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
讓我們不忘了自己的分寸,給雙方輕鬆自在。
讓我們看顧與我們相遇的孩子,並藉此使自己內在的孩子重生,
和新的自己手牽手,歡喜前行。
取自《我想傾聽你》
***********************************
最近要在不同的場合,跟不同的朋友們談傾聽。說實在話,即便主題相同,我也常講得不太一樣。
我去翻找我過去的一本書《我想傾聽你》,雖然就出版日期來說,是3年多前出版,但書裡面所收錄的文章,還有書寫文章當時的時空背景脈絡,大概距今4年以前了,人事變化劇烈啊!
當時我特別在意原生家庭的議題,我談傾聽,是期待我們聽到我們自己小時候的心情。那時候我們還小,很多我們以前表達不出來的,或者不知道怎麼表達的,現在我們大了,慢慢能夠去理解、釐清,試著重建當時的心情,試著講給自己聽……
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在探索我自己還有身邊人的情緒,對我來說,適當的傾聽,除了聽到對方所描述的事情,還有對方的心情。傾聽陪伴一個人,包括傾聽陪伴自己,那個最源頭的動機是什麼?是愛嗎?
那麼,當我們傾聽到一個程度,我們像是原原本本放在對方的心裡,那麼,我們跟對方的分別,便越來越小,乃至於能將心比心。
我們把自己聽清楚了嗎?我們有沒有好好地重新追溯自己的成長歷程,聽到我們的價值觀,那好像是我們內在的聲音,那最早最早的養成?
我們對自己的嫌棄與否定,是源自於誰?在多久以前?
我們現在還像小孩一樣,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嗎?我們有沒有對自己負起責任,並且由我們自己,成為我們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喜歡談傾聽,這主題又深又廣。讓別人感到被尊重,讓自己感到被關愛,都跟傾聽有關。
祝福您,不管跟誰邂逅,都不忘照見自己,因此傾聽!
***********************************
我們與孩子的邂逅
【文/ 洪仲清】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的家庭故事,我也回報以另一個故事。
A媽媽這個人從小常被罵、被批評,所以她一心想著賺錢,想趕快離家,想有個成功的人生,讓罵她的人閉嘴。她沒錢沒背景,所以非常節省,錙銖必較。慢慢存下一筆錢,開始從投資小套房入手,想靠房地產賺大錢。
她教養孩子,是希望孩子知道社會的殘酷,所以罵得更兇、批評得更厲害。孩子怕她,所以她的處罰,不只處罰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也處罰了親子關係,更處罰了孩子的自尊自信。
於是,出現了一種循環,孩子平常不太跟她說話,在心裡築起一道牆。出大事了,她才會知道,然後更是又罵又批評,孩子更是什麼事都藏得緊。她總是擔心,孩子背地裡不知道又犯了什麼錯,她常捕風捉影,放大孩子的缺點,孩子的鬼鬼祟祟都像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出現一次危機?
B媽媽這個人從小常被罵、被批評,所以她選擇就讀教育。她沒當老師,但是她學到了一段話「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這是她教養孩子的中心思想。
她跟孩子相處,是想要跟孩子一起享受人生的美好。美好不在金錢,在彼此真心相對待。所以她常看到孩子的好,鼓勵孩子,營造情境讓孩子累積成功經驗,跟孩子一起慶祝彼此的成長。
於是,出現了一種循環,她把孩子帶得有自信,不是只有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能繼續保持與成長。遇到困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試試看,因為不管成功失敗,努力就會得到肯定,肯定讓孩子願意繼續。孩子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能力,自信更堅定。
我請這位朋友做為參考,重新把自己的家庭故事再看一次,想想自己的父母與親人,想想自己的孩子,還有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跟孩子的相遇,是一種應當擔負的責任,還是一種創造與重生?
我想邀請這位朋友一起欣賞一首詩,那是席慕蓉的〈邂逅〉:
你把憂傷畫在眼角
我將流浪抹上額角
你用思念添幾縷白髮
我讓歲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後在街角我們擦身而過
漠然地不再相識
啊
親愛的朋友
請別錯怪那韶光鱌改人容顏
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裝師
《我想傾聽你》這本書,在談我們的孩子,也在談我們曾經扮演過的孩子的角色。讀著讀著,兩者之間的界線也許越來越模糊,但是祝福各位朋友,我們的內在因此越來越清楚。
.
以上文字取自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席慕蓉 文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他跟媽媽在某個觀念上過不去,他媽常說:「他畢竟是你的爸爸,你要尊敬他!」
他們家的狀況是,爸爸喜歡喝酒,晚上喝完酒回家就要裝老大。每一個人都要聽他訓話,每一個人都要輪流被他罵一罵,罵到他覺得夠了,大家才可以去睡覺。
他爸是有拿錢回家,可是,很苛扣大家的生活費,卻對自己在外面喝酒非常大方。這種爸爸,他真的尊敬不起來,可是他媽的觀念非常守舊,而且很希望他學會尊敬爸爸,所以他連跟媽媽相處都感覺有疙瘩。
其實,老一輩的人,大概就是這樣的思考。不管爸爸媽媽有什麼錯,總是生下我們的爸媽,要能包容接納,要不然就是子女的不對。
以前教育不普及,知識不夠流通,不鼓勵人懂得思辨與挑戰權威。想太多,彷彿被污名化為罪惡或反骨,甚至還可能遭受當權者的迫害。
如果先不看我們自己,光看他媽媽的一生,去理解與自省,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一直這樣生活到現在,他媽媽必須去忍受他爸的無理,人生好像沒得選擇,要用自欺欺人的方式,去壓抑自己不舒服的情緒。
也許就這樣堅持著傳統價值,會換來一些安全感。可是,她如果沒有成長與學習,她的人生就被自己的想法卡住了。她只是被動地等著什麼,像是他爸爸的改變,但是她不會知道,自己如果成長,會更有機會幫她的丈夫一把。
決定我們怎麼過人生的,常常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僅僅抱持的、不明所以的信念。
他媽需要被鼓勵,而他自己需要勇氣,去建立獨立於媽媽的價值觀,忍受著不被贊同的壓力,走上自己的路。上路前要準備好一些乾糧,也就是他的經濟獨立,有時候在空間上也要拉開距離,才有足夠的清靜空間,去把事情想清楚,再回來面對爸爸媽媽—他這輩子無法逃脫的牽掛。
以他的年紀來說,算很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並且也願意努力。大部分的人,處在他的情境,可能一直到他爸過世之前,心裡一直擺放著亂糟糟的情緒,不懂得怎麼清理,也讓這種狀態一直影響著自己的人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現代心靈方面的知識也比上一代,多太多了。願意成長,真的不怕沒有教材,也很容易跟人就這個議題進一步討論,而不像以前討論父母的不是,就被視為禁忌。
.
ps. 以前的社會很不公平,譬如說,離婚不是那麼容易。離了婚,也不一定得到監護權,離婚的女性也容易被瞧不起。所以相對來說,在婚姻裡,接受男尊女卑,也有無奈的部分。但後來成了習慣,反而會莫名其妙捍衛著這種價值觀。
pps.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討論這篇文章,我跟她提醒,也有可能是媽媽要用迂迴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即使這樣的爸爸,都值得尊重,所以更要尊重媽媽。上一代人在溝通,常有曖昧的部分,我們要敏感到這個層面。
ppps. 想到一段話,跟各位朋友分享
「我們並不是要去爭奪,也不是要去刻意表現,我們只是想在自己這一段生命裡做一次我們自己。我們可以用很多的時間來盡量做好一個女性應該做好的那些角色,就像男性也要做好丈夫與父親的角色一樣。但是,我們也有權利給自己另外走出一條路來,在這條路上,我們只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們應該有權利在某些時刻裡,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生命。」~席慕蓉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席慕蓉 文章 在 8上L09作家那些小事席慕蓉 - YouTube 的八卦

翰林國中國文. ... <看更多>
席慕蓉 文章 在 席慕蓉 的八卦
與席慕蓉有關的話題. ... 席慕蓉. 2 篇文章0 人追蹤. 追蹤. 熱門文章最新文章. 手作. 2019 年10 月21 日. #手寫雨中的了悟席慕蓉. 清晨時分,心情不好想來寫寫字,很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