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飲筆記】「帝亞吉歐 PRIMA & ULTIMA 極奢原酒系列」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酩會。
以「極奢」為名,帝亞吉歐的新作,精選旗下八家素負盛名蒸餾廠從26~48年之高年份原酒組成系列,全球僅限量發行 238 套(台灣配額 37 套),以高齡珍稀威士忌價格一日千里此刻而言,無疑是一回奢華至極的品飲。
一一品試,首先倍覺興味是,首席調酒師 Jim Beveridge 的選桶思維:從八家酒廠、數不清的窖藏原酒中千挑萬選而出,有的酒廠個性鮮明盡顯、有的則與既定風格截然迥異 ── 可以感受得到,確實是以「系列」為考量的選擇,一次飲來,丰姿多樣多芳多變化,饒富意趣。
首款 The Singleton 1988,酒齡30年,來自 Dufftown 蒸餾廠,refill hogshead 桶熟成,花、香草、 杏仁、蜜桃、椰子、洋槐花蜜,清亮精巧、甜香習習,與台灣習見的 The Singleton 路數兩異。
酒齡 26 年,以 refill 美國橡木桶熟成的 Clynelish 1993 卻是一嗅聞便是酒廠極具代表性的蜂蠟氣,繼之以花、蜂蜜、香草、洋梨與蘋果汁,柔美中透著個性。
Mortlach 1994,酒齡25年,以 Pedro Ximénez 和 Oloroso 雪莉桶熟成,撲鼻是強烈的打火石與煙硝氣,來自雪莉桶的深色果乾隨後揚起。
Talisker 1988 於 refill 美國橡木桶中熟成31年,散發著泥煤、森林苔蘚、胡椒與幽幽微鹹海潮海風韻致;然在這非常島嶼的雄渾裡,飲來卻極妍媚精巧,醇柔甘雅,既清澈又複雜,大愛!
48歲齡的 Cragganmore 1971 是最高年份的一支,酒廠最後一年直火蒸餾之作,於一次雪莉桶中熟成,洋溢黑色果乾、木質、咖啡與中藥氣,口感濃鬱深沈。
於refill 雪莉桶中熟成30年的 Caol Ila 1984 則在典型 Caol Ila 特色的煙燻裡交揉著明媚的水果糖、牛奶糖等甜美香氣,十足優雅雍容世故版的 Caol Ila,喜歡~
眾所期待的 Port Ellen 1979,酒齡40年,歐洲橡木雪莉桶中熟成;大為意外是,和過往曾經歷的高年份 Port Ellen 的強悍強勁非常不同,酒體柔和,花香蜜味輕盈綻放,原本預期的泥煤煙燻直至尾韻處才隱隱浮現,頗耐玩味。
壓軸的 Lagavulin 1991 也是出人意表之作,美國橡木 hogshead 桶熟成28年, Lagavulin 特有的海潮、泥煤與煙燻氣溫文淡雅,口感澄澈中透著豐潤,且越是慢酌細品,越覺甜美醇亮,迷人之作。
※ 更多品飲文字分享 http://goo.gl/lEClpF
帝亞吉歐威士忌價格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八卦
這支酒值不值得收?-財訊第637期
四月份踏入某酒展的展場時,一列長長的人龍立時吸引了我的目光,驚訝的發現這條人龍並不是為了買票,而是-我走到人龍底端-為了排隊購買某支剛推出的威士忌。入場後我與朋友聊起了這個現象,剛好幾位已經拿到酒、正在整理背包的年輕人就在附近,忍不住開口相詢,為什麼對於一支剛剛發行、沒有人喝過、價錢又不算低的無年份酒那麼熱衷。
「因為過去的風味桶評價都不錯,數量又少」(超前部署嗎?)
「本來沒有預定要買,但提早來到現場,剛好看到可以排隊購買」(盲目跟風?)
「如果覺得好喝的話就留下來,不好喝就…找機會轉賣,應該會漲價吧」(投資理財?)
近日好奇加入了幾個臉書社團,而後,猶如打翻了潘朵拉的盒子,每天不斷的看到許多「這支酒值不值得收」或是「這支酒現值多少」的留言,很顯然,在威士忌大波段行情已經逐漸平緩時(我的個人觀點),仍有許多酒友心理拉扯在收藏與投資之間。盡管我身為「酒是拿來喝的」基本教義派,但大概能了解值不值、收不收的疑問,因為酒友們時時計較於性價比,所以產生以下種種的理由:「沒喝過但聽說很讚,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好多人在搶,我是不是也要跟?」、「聽說要漲價了,先囤一些起來再說」、「據說會漲,可以買來等著漲價賣出」、「單桶、台灣獨賣、全國限量,不買就沒了」或「我買了第一版,是不是要繼續追下去?(我買了第三版,是不是要把前二版補齊?)」
拍賣市場上瘋狂飆高的價錢,如去年山崎五十五年的六百二十萬港元,基本上只是酒後閒談,與絕大部分酒友無關。剛剛現身市場、至今為止最高齡的八十年格蘭利威,或是一套六瓶上千萬的麥卡倫RED,也都不是升斗小民所能企及。但你我都知道,除非頂尖富豪,上述酒款不會有人開來喝,存在的目的只是投資獲利,但若論及收藏,基於不同的理由與契機,每個人都可侃侃而談。所以暫且先放下投資不管,就「值不值」的目的簡單分類如下:
一、 個人意義:最常見的莫過於個人或家人親友的生日年份,或是重要的紀念日或事件,又或者是大師簽名。許多人喜歡遇見大師時,請他在酒瓶上簽名,不過請注意,簽名後的酒並不會因大師光環而價格倍增,不如就安心收藏吧!
二、 品牌喜好:麥卡倫、百富、波摩、雲頂、山崎、余市…等,主要關乎個人風味喜好,也可能是潮流趨向或增值性,以及對個人具有特殊意義的品牌。我的某位好友刻意收藏百富,因為是他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啟蒙。
三、 桶型與喜好:許多人喜愛初填雪莉桶,也有許多人(如我)喜愛酒齡夠老的波本桶,重泥煤總會吸引一批逐臭之夫,各酒廠、品牌不同的過桶具有特殊性,而稀罕的日本水楢桶更是一瓶難求。
四、 系列:麥卡倫的系列品項最多、百富故事系列、帝亞吉歐年度原酒甄選、高原騎士北歐神話...,市場上不乏以系列方式裝出的酒款,但通常不在同一時間出現,也不會公告何時終止,所以收集起來最是耗神,不知何年何月才收得齊全。
五、 第一版:定時定期推出的酒款,如果酒標上註明第X版,那麼第一版永遠最吸引人,其增質性當然也最高,山崎五十年第一版的拍賣價是第三版的兩倍。
六、 絕版:關廠的酒廠如波特艾倫、布朗拉、羅斯班克、輕井澤、羽生等,或是早年的裝瓶如雲頂的本地大麥、雅柏單桶、拉弗格小紅標,因為喝一瓶少一瓶,成為酒友到處尋覓的對象。
從以上的收藏理由讀者們應該注意到,「收藏」與「投資」時常糾纏不清,也是酒友猶豫著該不該下手的主因。的確,口袋不深、收藏不豐的我,主要都依據喜好來買酒,早年聽從前輩們一次至少買兩支的教誨,一支當然要開來喝,另外一支就成為收藏,可能未來開來喝,也可用來交換或轉賣。只不過某些當年以「喝」為目的的收藏,今日居然搖身一變成為珍稀,雖然十多年來幾乎都喝光了,少數未開瓶的酒價格漲到開不下手,真的不愛時,轉賣不失為存放空間不足的解決方案。
說到底,「值不值」牽涉了個人價值觀,不該問人,永遠該自問收藏的理由,不過也永遠要將經濟/家庭因素考慮進去,收藏收到經濟拮据或家庭失和就完全不值了。
帝亞吉歐威士忌價格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八卦
愛在瘟疫蔓延時 - 財訊605期
為了完成《威士忌學II:美國威士忌》一書,我於去年便著手規劃走訪美國一趟:從芝加哥入關,參訪一間工藝酒廠後,飛到肯塔基州繞遍所有重要的大廠,中途插花跑一趟田納西州參研傑克丹尼的特殊技藝,再飛到賓州去體驗具有歷史意義的維農山莊,順便繞繞紐約州鄰近的工藝酒廠,最後從JFK機場離境。這一趟旅程於三月下旬出發,四月初返國,預計參觀的酒廠至少十六間,另包括製桶廠和博物館,雖然行程滿檔,但每個停駐點都打點妥當,只待收拾行囊出發。
不料這波席捲全球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行程,當然也包括我。二月初剛剛爆發時,雖然有些擔心,不過當時的美國僅數十案例,我還信誓旦旦的告訴家人,比起臺灣,美國應該更為安全。可進入三月後,美國快速捲入疫情狂瀾,某酒廠委婉告訴我,在這個敏感時刻還是暫緩參訪為妙。我衡量家人的擔心和美國情勢,斷然決定取消行程,接下來一一告知酒廠並取消各段航班和旅館,沒多久,預定造訪的酒廠也一一關閉大門了。
確實,當歐美疫情重創當地經濟時,威士忌產業也無法置身事外。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各地絕大部分的酒廠旅客中心都已經關閉,至於蒸餾作業,雖然疫情嚴重的英、美兩國仍未下達封城命令,但也建議非屬民生必須的商業營運都應該暫停。在這個原則下,酒廠紛紛暫時關門,部分仍在運作的酒廠也轉型製作抗疫用酒精,如格蘭父子、百加得集團、帝亞吉歐等,連印度的雅沐特也投入,美國FDA更迅速頒布法規,規定消毒用酒精製作的方法並豁免登記。
不過疫情對威士忌產業的影響非常全面,不僅是酒廠的運作,上下游的供應鏈都出現問題。在生產端,雖然現代化的酒廠採自動化操作和電腦管理,已經將人力需求降到最低,不過大宗原物料如麥芽、穀物、橡木桶和瓶身包裝材等,無論製作和運送都得倚靠人力。廠內除了蒸餾作業,倉儲管理、調和、裝瓶以及裝瓶產品的運送和分銷等,同樣都需要人力參與。當各國因疫情擴大而採取鬆緊不一的防疫措施時,上述每一個鏈結都可能斷裂,產量下滑無法避免。
就消費端而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免稅通路一向被視為獨立市場,而且是全球第二或第三大的市場,當各國祭出鎖國令後,旅遊業幾乎全面停擺,桃園國際機場的進出旅客不足千人,在這種情況下,免稅消費可說全軍覆沒。此外,各地的酒商、酒類專賣店都因運輸鏈的斷裂而得不到供應,自然也影響經銷業務。更慘的是,各國政府為避免人群聚集而下達酒吧封鎖令,臺灣重要的夜間通路也被斬斷一半以上,因應社交距離的個人獨飲顯得清淒,酒吧朋友紛紛訴說門前冷落的苦境。
當然,所有國內外的大型酒展都取消了,倫敦Whisky Live、斯貝賽酒展、艾雷島狂歡節、坎貝爾鎮嘉年華等,通通不辦。臺灣原訂三月舉辦的新竹酒展,本來預定延到六月,但決定停辦;八月桃園酒展暫且先延到九月,若狀況仍未解除定則取消;十二月初的臺北奢華酒展和高雄酒展,幸運地仍有緩衝時間,目前尚無延期消息。不過平日酒公司及社團舉辦的品酒活動,也都盡可能的減少或暫停,我計畫於五月初在橡木桶講一場美威,延到七月感覺較為妥當。
新冠黑天鵝的衝擊下,各大酒公司對今年的業績已經不抱希望。全球最大的帝亞吉歐早在二月底便已經預估,由於疫情嚴峻,今年減少的營收將超過四億美金;第二大的保樂力加也同樣悲觀,預期年度利潤將下滑百分之二十。至於第三大的賓三得利仍在艱苦奮戰,但非常清楚今年酒類市場將大摔一跤,而全美最大的烈酒公司百富門,老早就因貿易戰而調降全年財測,加上疫情重擊更是雪上加霜。
「萬物皆有裂痕,正是光藉以透入之處」這句激勵人心的話,出自加拿大吟唱詩人李歐納・柯恩所寫的歌曲《Anthem》。一場尚看不到終點的疫情,促使所有的產業反思有關全球化、供應鏈等種種過去被誤以為永恆不變的真理。不過威士忌產業有其特殊性,近十年來的威士忌風潮讓倉庫裡的烈酒存量不斷刷新記錄,所以無論是供應或價格應該都不會立即反應,其影響可能得看十年後。至於臺灣法規所不允許的酒類網路交易,或許藉由這個機會可推動更多討論,以此而言,未嘗不是一絲透進黑暗裡的光亮。
帝亞吉歐威士忌價格 在 Casks of Distinction星星標威士忌的愛馬仕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