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風景】
平常就該關心制度的問題,資源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每次遇到不斷上演的慘案才又開始全民一頭熱血,然後不斷被譽為「最美的風景」。
不是說集氣無聊或愚蠢,但是真正要面對問題的時候就在那邊閃、不在乎,那就顯的集氣很廉價。
中華官場文化和教育不喜歡用邏輯來根除問題,總是在事發之後訴諸情緒,套用在任何議題都是如此:
人們看到某某低收入戶老伯、老婆婆好可憐的故事,都會踴躍分享,叫每個人快去買他們的包子饅頭報紙口香糖。可是當有人呼籲阻止某某錯誤政策、未來會製造出一堆可憐的窮老頭的錯誤政策的時候,大家閃的比誰都遠。(還會被退讚)
好比這篇文章好了
Re: [新聞] 希臘總理:都是歐盟害的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5557192.A.2FF.html
2010年希臘總預算有51%用來養公務員
台灣呢?60%
希臘公務員佔全國勞動人口比例是10%
台灣呢? 3%
希臘病上身 台灣年金破產倒數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3-11713…
當有人跟你說「今日希臘,明日臺灣」的時候,看的是全國人民未來的老本,關心的是「制度問題」,但卻會被扣帽子說這樣是「污名化、追殺公務員」「撕裂族群」。邏輯有問題嗎?
再說到食安,累犯廠商都已經抓出來給大家看了,大家罵歸罵,結果那些黑心廠商的還是繼續佔有市場。有鄉民號召抵制,竟然還有一狗票聲音說這叫理盲濫情,民粹反商?政府不幫忙管制黑心財團的乳源,讓第一線酪農成為人民和企業之間的擋箭牌,製造衝突民商對立。找一堆黑心累犯繼續為借屍還魂的食品安全認證把關代言,然後花了整整24小時去不聽話的企業找碴,哈囉?這就是當今政府解決食安的方針嗎?
發生災難,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問題是把錢一股腦的灑出去,世界就和平了嗎?資源分配的問題不一起面對,這些熱血都被沒效率的浪費了。就像是只知道繳稅卻不監督政府,錢永遠被亂花,身為國家的主人,知道生氣,卻不去管好拿你薪水應該為你工作的人。
分享這篇「國王的新衣」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5942385.A.994.html
07.05後續
八仙捐款入專戶 抵稅無上限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6025521.A.2A9.html
醫護資源的排擠問題?抱歉那不甘我的事,人民請捐款給我發錢,這樣才顯的我有照顧這個「專案」。捐八仙的才可100%抵扣喔揪咪。現在是面媒體檢視亂了方寸,支票隨便開全民買單就對了?
[新聞]八仙塵爆2名往生者 新北各發100萬慰問金
發放慰問金的標準是什麼?以後意外死亡的都比照辦理嗎?政府在照顧其他弱勢是否符合比例?還是依照媒體曝光度來給予協助?無怪乎貧富差距創下新高。
貧富差距99倍!最窮5%家庭年收4.4萬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94078
大家都知道政府無感,平常就更應該要關心政策、關心社會議題。等到發生不幸了再來天佑台灣有用嗎?
常常看到發生重大災難,都是民間自己整合資源、募資,最知名的就是八八風災,馬政府的無能與臭名,在那次事件可說是一個里程碑。當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在自發性的自助、行善、募款的時候,表示這個國家的緊急應變和社會福利制度崩壞的,這些事情本應該是由國家來做的。
講實話會被討厭,還是畫祈福圖比較安全。但是兆中,這個時候,我們除了一起關心傷患,也有很多值得關心的事好嗎?
PS
就算針對政策問題去切入太嚴肅,追究責任比較直覺痛快的話。那麼新北政府和媒體能否追蹤一下本事件的業主背景呢???
不禮貌鄉民團:到目前為止,新北市政府與媒體都在拼命演護呂宗吉,明明主辦人呂宗吉才應該負最大的責任,為什麼新北市政府卻隻字不提呂宗吉的責任?到底有什麼通天本領讓新北市政府不敢動他??
http://ppt.cc/yRWuW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分紅十字會
http://ppt.cc/0CzuS
患難見真情。這段期間各國給予援助
八仙塵爆傷者 日派2醫師協助
溫暖助台!日本醫界無限供人工皮 再派出醫師、護理師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02/529453.htm
而我很好奇,總是號稱「讓利」的中国政府現在到底主動給予臺灣什麼協助?他們在臺灣忙得一片焦頭爛額的時候在做什麼?
「154票贊成、0票反對」決定臺灣2千3百萬人的國家主權。中国式的民主。
中囯人大通過國安法 「統一是台港澳同胞義務」
http://www.appledaily.com.tw/…/internation…/20150701/639280/
嘴巴講血濃於水,實際作為是
http://ppt.cc/Milf5
「近5年政院5次動用第二預備金,有4次就是用在中国震災」
只會在那邊誰來做都一樣爛的,是有鴕鳥的基因嗎?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01/528323.htm…
醫勞盟:
請醫院重視員工的勞動權益!醫院如果無法處理過多病患,應該立即向衛福部要求協助,別以「愛心」之名壓榨員工。
https://www.facebook.com/…/a.118547204943…/679012145563530/…
請大家協尋 衛福部怎麼不見了?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886#
塵爆關鍵周 內政部號召宗教界為傷者祈福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50630/638810/
為八仙塵爆患者加油 衛服部桃園醫院製作祈福集氣牆
http://www.nownews.com/n/2015/07/03/1737644
八仙塵爆/第六天了!政院還在唸16字箴言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3237
「救人第一、不計代價、一人一案、長期陪伴、群策群力、追究責任、檢討原因...」
你隨便政治,政府就隨便你。謝謝指教。
最後,天佑台灣…不要在天佑台灣了啦幹
http://ppt.cc/YLcj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3年,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
希臘國王去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芭蕾.巴黎】
芭蕾之緣起,一說起自古希臘,另一說源於義大利,無論如何,芭蕾在15世紀的義大利正文藝復興得如火如荼之時,便已流行於宮廷並具有高度表演效果。之後再藉由來自佛羅倫斯,堪稱富可敵國梅迪奇家族的凱薩琳.德.梅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遠嫁法國,成為法王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王后,將芭蕾流傳至法蘭西。
而芭蕾也從此在法國落地生根廣為流行,進一步發展與正式化,並確立芭蕾完整的動作體系,就連〝ballet〞一字也是法文,從義大利文〝balletto〞而來。
=========================
從芭蕾舞的風行,就可以觀察出從法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開始,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 1715),一路從瓦盧瓦王朝(House of Valois)延燒到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於法國的巨大影響。
比如達文西最著名的傳世鉅作《蒙娜麗莎》(La Gioconda,1502-06)就是因為藝術家本人在1516年受到法蘭一世邀請來到法國旅居時,被一塊帶了過來,達文西去世後再由國王買下,經歷過1911年失竊事件後更奠定其羅浮宮鎮館之寶的崇高地位。(就是因為太過神聖不可侵犯,才又被達達藝術家杜象拿來嘲謔一番)
何況路易十四那『太陽王』(le Roi Soleil)稱號的由來也與芭蕾密切相關:1661年下令在巴黎成立世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從13歲起親自參與舞蹈演出,後來因為吃太好,人也跟著太肥美,才退出舞台。
因為曾在芭蕾舞劇中扮演太陽神阿波羅,自此得到『太陽王』稱號--不僅反映他對芭蕾的熱愛,更突顯這個當時歐陸強權霸主光芒映照全歐洲。
=========================
發展至19世紀末,印象派畫家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將描繪芭蕾舞者做為研究人體結構和動作之對象,以各種角度捕捉舞者造型、姿態和韻律,成為藝術史上世人最熟悉的芭蕾印象。
=========================
漫步在巴黎,常常也會發現風情各具的巴黎女子腳上踩著一雙輕薄柔軟的芭蕾舞鞋。原是專業舞鞋,成為日常穿著後,似乎也跟著輕盈浪漫了起來。
每回到巴黎,總會到店裡逛上一圈感染這結合舞台、日常和時尚的氛圍。於是在初夏時分,我撞見了母女倆相伴添購舞鞋的親暱時刻,還有這個屬於巴黎的,舞者的,女孩的美妙畫面。
#芭蕾 #巴黎
#這不是業配文
#不信去觀察巴黎女生穿搭
#是說夏季折扣已經開始了
#千萬要冷靜!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希臘國王去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Walking With Destiny: Winton Churchill 丘吉爾傳:與命運同行》
另一本關於丘吉爾的傳記出版了,作者為英國人,Andrew Roberts. 在這麼多丘吉爾的傳記之後,他再撰寫的動力是什麼?
在此書的序言中,作者如此敍述:
* 過去113年裡,溫斯頓·丘吉爾(1940至1945年間的英國戰時領袖)的傳記已經多達1009種。還有必要寫一本新的丘吉爾傳記嗎?我相信有必要,並且剛剛在倫敦推出了《丘吉爾:與命運同行》。
*如今網路上有一種針對丘吉爾的新的、惡毒的陰謀論,脫離事實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丘吉爾犯了很多錯誤,但從來不是他們指控的事實,因為心懷惡意。我審視了針對丘吉爾的所有指控,並根據歷史證據對其一一駁斥。我希望讀者感受到,在如今這樣一個乖張、充滿戾氣而心胸狹隘的世界裏,仍然存在榮譽和英雄主義。並且,不管你在人生中犯了多少錯誤(丘吉爾就犯了很多錯誤),只要能像丘吉爾一樣吸取教訓,仍然有可能成就偉業。丘吉爾對愛妻克萊門汀說:「我若不犯錯誤,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他說得很對。
* 寫作本書對我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丘吉爾生平的其餘部分平衡起來。最後我選擇讓這兩方面各佔一半篇幅,因為我認識到丘吉爾1940年5月就任首相時說的那句話是多麼正確:「我覺得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是為了這個時刻、這種考驗所做的準備。」
* 閱讀喬治六世國王日記時,最讓作者意外的地方是,丘吉爾向國王表達了極大的挫折感,有時甚至是憤怒,因為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人對參戰沒什麼興趣。丘吉爾向國王說了一些關於小羅斯福及其政府的話,而這些話是丘吉爾永遠不會公開表達的。
* 寫作過程中,作者比過去寫作時(目前他一共寫了19種書)需要更多地濃縮史實。丘吉爾的著作和文章長達600萬字,他的公開演說長達500萬字。
他幾乎從來沒有寫過或說過重復的話,也幾乎從來沒有寫過或說過一句沈悶無趣的話。作者已經寫了十幾本書,但要把關於丘吉爾的史實全面地濃縮到一卷本中,比之前做過的工作都困難。但當時納粹德國對英國的威脅是壓倒性的,所以特別吸歷史學家的注意力。
* 丘吉爾很喜歡英國之外的許多國家。他特別喜歡加拿大,經常去訪問;戰後他去過古巴;他在法國南部和義大利的科莫湖作過很多畫,還在摩納哥賭過錢。他待在馬拉喀什的馬穆尼亞(Mamounia)酒店寫作和繪畫,當然還去了美國16次,去了28個州。
* 作者最喜歡的一句丘吉爾的話出自1940年11月他在西敏寺教堂為內張伯倫所作的悼文(張伯倫當首相時窮盡一生的力氣阻擋丘吉爾的政治前途及入閣,直到希特勒揮軍入侵比利時,即將攻佔法國,他下台,丘吉爾才在衆望所歸中當上首相)。
丘吉爾是個心胸開闊的人,在張伯倫過世時他的悼詞:「歷史端著忽隱忽現的燈,沿著往昔的小徑跌跌撞撞地前行,努力重建它的場景,恢復它的回音,用昏暗的燈光照亮舊日的激情。」這句話非常詩意地概括了歷史學家努力做的工作,以及這工作是多麼困難。
他完全沒有提及任何私人恩怨。
* 關於丘吉爾的神話有幾十個,尤其是網上流傳的。他不是酒鬼,也不是抑鬱症患者。他喝酒很多,確實有時也會鬱悶,但他的狀況絕不是業餘醫生和心理學家說的醫學意義上的酗酒和抑鬱症。他也絕對不是躁郁症患者。孟加拉大飢荒不是他造成的,他也沒有延長飢荒。恰恰相反,他縮短了飢荒。他沒有主張用毒氣對付叛亂的伊拉克部落族民,只是建議用催淚彈對付他們。達爾朗海軍上將、西科爾斯基將軍、希臘首相等人的死亡不是丘吉爾的責任。關於丘吉爾的荒唐神話實在太多了,這本傳記作了批駁。最近甚至有報紙文章的標題說:「丘吉爾從不抽煙。」
太荒唐了,丘吉爾一輩子抽了16萬根雪茄。
* 為這本傳記做研究的時候,作者去過古巴的叢林,丘吉爾二十歲生日前不久在那裡第一次聽到實戰的槍聲;作者也去了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戰場,他的聲譽在那裡受到沈重打擊;作者去了1915—1916年間他在比利時作戰的戰壕;去過1945年他渡過萊茵河的地方。去過他出生的房間和他去世的房間(其他歷史學家沒有機會去)。作者去過他心愛的鄉間別墅查特維爾莊園。參觀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居住的倫敦公寓、唐寧街10號、契克斯莊園(Chequers)和皇家空軍在阿克斯橋的那個房間,他就是在那裡觀看不列顛空戰的。至於倫敦的丘吉爾戰時辦公室,作者去過幾十次。作者還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過去,整理和修訂了三十年前我寫第一本書時採訪一百多人留下的筆記。那些人都認識丘吉爾,曾在他身邊工作。這讓我清晰地回憶起了那些早已辭世的巨人和英雄,我非常榮幸,曾經認識他們。
閲讀此傳記讀者會驚訝地發現,他是個滿懷激情和同情心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五十次在公開場合哭泣,比同時代的其他政治家都更容易受自己情感的驅動。他同情普通百姓,畢生都低調地扶助平民,這是他的「貴族理應行事高尚」信念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貴族既然享有特權,就對社會的其餘部分負有義務。這是他的人生哲學的一個主要部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總參謀長、陸軍元帥艾倫·布魯克爵士經常當面被丘吉爾怒斥。但布魯克在日記中寫道:「感謝上帝,我有機會在這樣一個人身邊工作。感謝上帝讓我看到,有的時候地球上真的有超人。」丘吉爾為了打敗希特勒、從法西斯主義魔爪下挽救英國的超人努力,英國人應該永遠愛戴他。
希臘國王去世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3年,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漢斯•斯隆(1660至1753年)爵士是當時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後遺留下來的個人藏品達71000件,還有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根據他的遺囑,所有藏品都捐贈給國家。藏品最後被交給了英國國會。在通過公眾募款籌集建築博物館的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1759年1月15日在倫敦市區附近的蒙塔古大樓(Montague Building)成立並對公眾開放。博物館在開放後通過英國人在各地的各種活動攫取了大批珍貴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館傾向於收集自然歷史標本,但也有大量文物、書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參觀者。到了19世紀初,蒙塔古大樓已經顯得不敷使用了。於是1824年博物館決定在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一座新館,並在1840年代完成,舊蒙塔古大樓不久後便被拆除。新館建成後不久又在院子裏建了對公眾開放的圓形閱覽室。由於空間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自然歷史標本與考古文物分離,大英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館再次重新劃分,將書籍、手稿等內容分離組成新的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
倫敦塔橋(英語:Tower Bridge)是位於英國倫敦一座橫跨泰晤士河鐵橋,因位於倫敦塔附近而得名。倫敦塔橋有時被誤稱為倫敦橋(London Bridge),其實真正的倫敦橋是另一座完全不同的橋樑,位於倫敦塔橋的上游。
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區域伯克郡溫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鎮溫莎,目前是英國王室溫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現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時期,城堡的地板面積大約有45,000平方公尺。與倫敦的白金漢宮、愛丁堡的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一樣,溫莎城堡也是英國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現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每年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溫莎城堡度過,在這裡進行國家或是私人的娛樂活動。城堡中的地標之一,也就是被稱為圓塔的建築,實際上外觀一點也不像是圓柱狀,是因為它位在城堡中央的人造山丘上,雖然山丘是不規則但是看起來還是環狀的,所以被稱為圓塔。現在溫莎城堡內建築的分布可以追溯到中古時代時的防禦作用,圓塔將城堡分割成兩個部分,也就是上區及下區。下區包含了聖喬治教堂在內,上區則包括了私人的皇家套房與許多國家外交大廳,也包括了聖喬治大廳。聖喬治大廳是一個巨大的房間,在天花板裝飾著許多過去的紋章與現在的嘉德勳章。聖喬治教堂是王室的禮拜場所,是溫莎城堡中最經典、最豪華的哥德式建築,以繁複豔麗的彩繪玻璃著稱,被稱為“不列顛皇家聖殿”。這裏埋葬了英格蘭10位國王與6位王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勳章“嘉德勳章”的授勳典禮也在這裏舉行。禮拜堂規模不大,但其精美華麗程度令人讚歎。兩邊唱經台與上方的那一排醒目的家族錦旗、騎士的徽章紋樣、鬥蓬、頭盔、毛飾,無不透出高貴、顯赫、豪華的皇家氣魄與騎士風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7e9Cry9jWE/hqdefault.jpg)
希臘國王去世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3rCzKNT
#宇宙人外信 IG 連結 https://bit.ly/2PNGJ8J
菲利普親王病逝享耆壽99歲,生前心願「皇家禮葬」英文怎麼說?從小輾轉待過希臘、法國、德國的帥哥親王,雖然常語出驚人,但和伊莉莎白女王結縭73年,始終扮演好王室角色的他,也被譽為是最佳的王室配偶。
備註:影片為日前錄播,後面集數將全程佩戴口罩,同時嚴格落實量體溫、酒精防疫措施!齊心度過疫情考驗。
中英日韓四聲道
🌍英文主播:Ethan &國際編譯:Ryan/隔壁老王
📺從時事新聞教你英日韓單字
🗣 閒話家常學微知識
💬讓你輕鬆掌握生活用語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宇宙人外信
《Apple Podcast》: http://apple.co/3eSztCS
《Spotify》:http://spoti.fi/3cEwlrF
《SoundOn》:http://bit.ly/3bUeVYU
《KKBOX》:http://bit.ly/2OzeQ42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UvBr1
#Podcast #菲利普親王病逝 #皇家禮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qBemxfcQ6o/hqdefault.jpg)
希臘國王去世 在 希臘末代國王過世,24歲當國王被趕下臺逐出國門,帶著王后 ... 的八卦
希臘 末代 國王 過世,24歲當 國王 被趕下臺逐出國門,帶著王后流亡46年客死他鄉【談笑娛生】#康斯坦丁二世. 1.4K views · 5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