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造成的瘟疫,有很多的經濟學課裡的應用,讓我稍微談一下。
比如說,口罩生產的不足,造成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幾乎是經濟學的第一課了。現在生產擴充的緩不濟急,而且事關人命,所以用價格來分配口罩,問題不小。口罩變成了「公共財」,市場失靈了,為了避免屯貨,「竭澤而漁」,於是許多國家都由政府介入,採取了配給(ration)的措施,但配給也有不同的形式,台灣有良好的健保資訊管理系統,加上政府的決斷,因而得以施行實名制,避免了南韓式的排隊惡夢,眾人額首稱慶,給民進黨政府嘉獎一次。
而醫療系統被大規模病例癱瘓,也是典型的外部性問題,同樣也要政府介入。政府禁止大型集會活動,甚至關閉學校、宗教集會等,都是避免疫情爆發,盡量把感染病例大規模發病的期程錯開,是保護醫療系統的正確對策。現在有些在野黨,認定社區感染已經發生,不需要再追踨來源,那也是不對的,要從「圍堵」containment,轉為「緩解」mitigation,那是放棄推遲爆發的良好政策,會提早癱瘓醫院,是不對的。對於這種愛出餿主意的傢伙(吳斯懷?),我們真要懷疑他的動機。忙不迭地想把台灣南韓化,甚至是武漢化,有何居心?
另外,中國新增病例的奇蹟式減少,很可能也是另外一個經濟學現象作祟,「資訊不對稱」。
遼寧丹東下的一個縣,因為通報新增病例,而被調查,最後衛生官員被免職,因為「防控不力」。上級和地方官員的目標都是「清零」,不再有新增病例,但資訊是不對稱的,只有地方官員有實際資料,上級要確認目標達成,只能就著下面報上來的數字,「獎善罰惡」,而這個資訊不對稱,最後造成了「道德風險」,我實報,你罰我,那我只好報假的。公司治理也是這樣,運營成敗如果只有執行長有正確數字,而董事會只能就著執行長提供的數字賞罰,那執行長自然有強大的誘因造假、矇騙。
這也是為什麼外界不相信中國的各種數字,國家社會不透明的運作,造成了明顯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因而導致誘因偏差,而有普遍造假的問題。
最後,還有一個正在發生,但比較少人注意的經濟學現象。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不只是在比較明顯的電子業。不少醫藥,尤是是抗生素,主要產家都在中國。現在中國的半停工狀態,已經造成有些醫療用藥缺貨。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正在清查存量及產量,可能很快會出爐禁止出口抗生素和維它命的命令。這會是很可怕的事情,這種命令,影響全球經濟的效力,可能不下於1930年的Smoot-Hawley關稅法。 Smoot-Hawley對進口商品的懲罰性關稅,造成世界各國競相報復,貿易壁壘生成,把原本的景氣衰退,加重為景氣大蕭條,時至今日,仍是經濟學家一再勸告政客不要重蹈的覆轍。如果美國開始禁止這些藥品的全球流通,很快的其它國家也會跟進,這種貿易壁壘很危險,沒有口罩,還不一定馬上生病,但沒有藥用,立刻死傷枕藉。這不是市場失靈,也不是政府失靈,而是世界失靈了,需要各國政府認真看待,共同合作,解決藥品斷貨的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
市場失靈 資訊不對稱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議員批評我未經允許就公開,還指控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恐造成民眾置產損失,甚至質疑我違法。
市政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政府該做得事情,連林智堅市長都在臉書上講「只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並強調民主抗體的重要性。
但是新竹輕軌可行性研究從 106 年 9 月發包出去,至今二年半多過去,市府除了開記者會,提供幾張簡報給議會外,一場公開的說明會都沒有。
新竹市政府推動新竹輕軌計畫,市民居然是透過媒體報導新竹縣長在縣議會答詢的內容才得知最新進度,不覺得很諷刺嗎?
難道如此重大的公共建設,新竹市民一點知情權都沒有嗎?甚至市議會也沒有監督權,這樣合理嗎?
#公開未定案計畫資料違法❓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精神是公開透明,不是以「限制或不予提供」為原則。就算是內部單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在法規上也有但書,「對公益有必要者,得公開或提供之」。
連法務部都有行政函釋表示:「如為意思決定之基礎事實而無涉洩漏決策過程之內部意見溝通或思辯資訊,仍應公開,因公開非但不影響機關意思形成,且有助於民眾檢視及監督政府決策之合理性。」 (法律字第 10603512970 號)
#公布未定案路線造成民眾投資損失❓
執政黨議員認為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會造成經濟學上凱因斯的預期理論,來新竹市就學、就業的外地人,如果依照路線資訊置產,預期未來會有利潤空間,但假如最後輕軌沒有經過附近,那他們個人利益的損失要向誰索賠。
我的天阿!同樣身為是清大計量財金系畢業的,居然講得出這樣的話,要求政治人物為個人投資利益負責,實在令人傻眼。
經濟學講的是完全競爭市場,但是現實生活中,充滿著「資訊不對稱」,也就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投資商品能百分之百確認利潤空間,通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內線交易。
難道等到路線百分之百確定之後,市府就一定會蓋嗎?公布確定路線後,結果最後沒有蓋,民眾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這兩個問題,連市長都沒辦法回答了。
況且,等到真的百分之百確定要蓋了,誰會先知道呢?還不是有權有勢的人。
桃園之前蓋機場捷運,就被爆出有鄉長和四位資深議員透過友人優先購買捷運站預定地的土地,獲利數億元。
市政公開透明,多少能夠弭平上述說的資訊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的問題,盡可能杜絕有權有勢的人,利用職務之便,炒地皮、牟取暴利。
#促進公民參與才能計畫更完整🆙
市政在推動過程讓公民有參與空間也相當重要,像我將新竹輕軌計畫路線放上網之後,就獲得許多有建設性的提問。
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1️⃣ 馬偕醫院應該要設站。
2️⃣ 特二道 30 年未開闢,輕軌卻規劃走這條路,代表未來開路有望?
3️⃣ 輕軌希望是全線高架,不然道路更塞。但要如何穿越國道呢?
4️⃣ 台鐵六家線如果被輕軌取代後,市區到高鐵更久怎辦?
交通處在可行性研究或是未來的綜合評估的過程,都應該廣泛搜集民眾的意見,將有建設性的建議或意見考量進去,讓計畫更完整。
#市府務必做到市政公開透明
「推動市政公開透明、促進公民參與」是我競選的政見之一,所以我相當在意。
質詢最後,我要求市府未來在推動重大公共建設時,於可行性評估或是基本設計階段,就應該要廣開說明會,讓市民有參與的空間。相關的文件資料和計畫進度,也應該定期公布在網路上,讓有興趣多了解的民眾可以檢視。
只可惜市長未能當場承諾,只回應說「新竹市政府一直都是一個讓新竹市民信賴的政府」。
我想就如同市長一直強調的:「好還可以更好」,期許市府在市政公開透明上面,也能夠更加把勁來做。
#第三次定期會總質詢
#推動市政公開透明 #促進公民參與
#新竹輕軌
市場失靈 資訊不對稱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八卦
網路中立性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廢除Net Neutrality(網路中立性)的管制後,矽谷一片哭天搶地,「混蛋川普的罪狀又加一條」,很多人都預測,科技創新會受到抑制、大公司控制言論、消費者將面臨高昂上網費用等,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樣。但是,老話一句,Relax,事情不是這樣的。
網路中立性的意思是,網路服務提供業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保障所有內容業者,像YouTube、Netflix這些串流業者,或是其它新興軟體、app業者,都有同樣直達消費者的權益,沒有任何歧視。也就是讓消費者想看任何網路的內容,都不用擔心ISP會擋。這樣的大義凜然,誰能說不? 但就像所有「又要馬兒,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政策,網路中立性,也有始所未料的後果。
YouTube、Netflix這些吃頻寬很兇的服務,當然力挺網路中立性。但換個角度想,因為不能歧視內容業者,ISP能夠提供的差別服務不多,也就是說只上網、收電子郵件的老奶奶,和拚命看串流A片的年輕人,寬頻上網交的錢差不多。你可以說是老奶奶在補貼年輕人看A片了。這裡的重點在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ISP包容串流大戶,那就是要ISP從別的地方挖錢出來,如果沒有夠多的老奶奶來補貼,那只好砍設備投資了。而網路科技日新月益,ISP得不斷投資,才能跟上下一代的服務。「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網路中立性隱含的就是限制ISP的獲利,也就是限制ISP的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
歐洲寬頻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像是英國,多半有所謂的open access,「開放使用」。開放使用什麼呢? 最後一哩的到戶服務,像是英國電信BT的到戶網路,得無歧視性的提供給任何合法的私營ISP,這些ISP很多、很雜,但用戶可以隨時更換。這也是另外一種程度的網路中立性,但對英國電信而言,他們有什麼誘因快速的更新網路設備? 政府規定錢就只能拿這麼多,不但沒有服務客戶的理由,更不知道要服務什麼客戶,是ISP,還是終端家戶用戶? 反觀那些寬頻速度快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ISP從頭到尾通吃的,他們都是有利可圖,才會一再地提升頻寬速度。
回頭看最近的爭議。聯邦通訊委員會廢除網路中立性規定,其實只是更大層面下鬆綁的一環而已。歐巴馬政府想用政府干預的方式,確保網路中立性,並幫助科技快速升級。而川普政權,則是認為政府全面退出監管,市場的競爭,反而真正能保障網路中立性和科技提升的兩全齊美。這是對新興科技產業認知的歧異,也是對政府角色認知的不同。要了解誰對誰錯,要先知道什麼時候政府介入監管產業是合理的。
經濟學家大致同意在四種情況下,政府介入產業經營可能提升效率,是增進公益的。一是公共財,如國防,政府不做,就沒人會做。二是資訊不對稱,如計程車業,政府不介入,沒人敢搭車。三是有「外部性」或是「網路效益」,如傳統水電等公共事業,因為建設的不易,有天生的壟斷性,政府得直接把手伸進去管。四是市場失靈,如人為壟斷。除了這四種情況外,市場看不見的手,都會做的比政府看得見的手,來得好。
政府監管「網路中立性」的立論,是因為網路服務有外部性,或者說有天然壟斷、寡佔的現象,所以政府要介入。如果家家戶戶上網的選擇都只有一個,那這個ISP的權力會很大,Netflix能不能進到你家的電視,不是取決於你有沒有錢付月費,而是ISP高不高興,那政府當然要管。這也是Netflix和擁有YouTube的Google,之所以是遊說「網路中立性」最大力的業者,不拿政府壓著ISP,他們生意就別做了。
這是歐巴馬政府的看法,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問題就快出來了。ISP一個個都在觀望到底政府要管到什麼程度,因為「網路中立性」所依據的法規,居然是一百年前的電話服務規定,拿這些過時的規定拿來管現代的網路,業者很怕,所以投資的腳步放慢了。
更大的問題是,ISP真的是天然壟斷嗎? 如果民眾寬頻上網只能用僅此一家的cable,那當然得像水電一樣的管。但科技日新月異,年輕人上網的方式多著很,固網電話的DSL,手機上網的tethering,都是cable的競爭者。而且現在很多家戶,cable的選擇也不是只有一家。如果市場充滿了競爭,誰怕ISP擋服務? A公司因為你一直看A片而放慢你速度,讓你看毛片,你就選B公司,付多一點錢,看個過癮,有什麼問題嗎? C公司和Netflix幹起來,不讓放Netflix,你就打電話威脅要換到D公司,C公司還敢拿蹻嗎? 正因為市場已經發生這樣的改變,ISP的競爭,越來越激烈,Netflix很巧妙的也不再支持「網路中立化」了。
對消費者而言,我們要ISP競爭,但也要ISP多元化競爭,不是只拚價錢。這世上多的是寧可花錢買好服務的客人,為什麼政府要剝奪他們的選擇呢?
到頭來,因為時代的變化,之前列在政府監管的四種情況,也逐漸發生改變。像是乘客、司機資訊不對稱的計程車業,原本得政府監管才行,現在有科技,Uber、Lyft可以都不用政府插手。又如水電等公共事業。等到太陽能和電池普及了,沒有什麼網路效益的問題,電力哪裡需要政府監管、經營? 而論到市場失靈,有時候,政府都是太快下結論,急著插手。現在誰還記得微軟「壟斷」電腦作業系統的事? 政府管得再勤、再精,都沒有科技的發展和蘋果的競爭來得有效。因此,把「網路中立化」的廢除,當成科技發展的末日,那實在是太小看市場的力量,太小看科技創新的速度了。
市場失靈 資訊不對稱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評價
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議員批評我未經允許就公開,還指控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恐造成民眾置產損失,甚至質疑我違法。
市政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政府該做得事情,連林智堅市長都在臉書上講「只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並強調民主抗體的重要性。
但是新竹輕軌可行性研究從 106 年 9 月發包出去,至今二年半多過去,市府除了開記者會,提供幾張簡報給議會外,一場公開的說明會都沒有。
新竹市政府推動新竹輕軌計畫,市民居然是透過媒體報導新竹縣長在縣議會答詢的內容才得知最新進度,不覺得很諷刺嗎?
難道如此重大的公共建設,新竹市民一點知情權都沒有嗎?甚至市議會也沒有監督權,這樣合理嗎?
#公開未定案計畫資料違法❓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精神是公開透明,不是以「限制或不予提供」為原則。就算是內部單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在法規上也有但書,「對公益有必要者,得公開或提供之」。
連法務部都有行政函釋表示:「如為意思決定之基礎事實而無涉洩漏決策過程之內部意見溝通或思辯資訊,仍應公開,因公開非但不影響機關意思形成,且有助於民眾檢視及監督政府決策之合理性。」 (法律字第 10603512970 號)
#公布未定案路線造成民眾投資損失❓
執政黨議員認為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會造成經濟學上凱因斯的預期理論,來新竹市就學、就業的外地人,如果依照路線資訊置產,預期未來會有利潤空間,但假如最後輕軌沒有經過附近,那他們個人利益的損失要向誰索賠。
我的天阿!同樣身為是清大計量財金系畢業的,居然講得出這樣的話,要求政治人物為個人投資利益負責,實在令人傻眼。
經濟學講的是完全競爭市場,但是現實生活中,充滿著「資訊不對稱」,也就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投資商品能百分之百確認利潤空間,通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內線交易。
難道等到路線百分之百確定之後,市府就一定會蓋嗎?公布確定路線後,結果最後沒有蓋,民眾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這兩個問題,連市長都沒辦法回答了。
況且,等到真的百分之百確定要蓋了,誰會先知道呢?還不是有權有勢的人。
桃園之前蓋機場捷運,就被爆出有鄉長和四位資深議員透過友人優先購買捷運站預定地的土地,獲利數億元。
市政公開透明,多少能夠弭平上述說的資訊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的問題,盡可能杜絕有權有勢的人,利用職務之便,炒地皮、牟取暴利。
#促進公民參與才能計畫更完整🆙
市政在推動過程讓公民有參與空間也相當重要,像我將新竹輕軌計畫路線放上網之後,就獲得許多有建設性的提問。
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1️⃣ 馬偕醫院應該要設站。
2️⃣ 特二道 30 年未開闢,輕軌卻規劃走這條路,代表未來開路有望?
3️⃣ 輕軌希望是全線高架,不然道路更塞。但要如何穿越國道呢?
4️⃣ 台鐵六家線如果被輕軌取代後,市區到高鐵更久怎辦?
交通處在可行性研究或是未來的綜合評估的過程,都應該廣泛搜集民眾的意見,將有建設性的建議或意見考量進去,讓計畫更完整。
#市府務必做到市政公開透明
「推動市政公開透明、促進公民參與」是我競選的政見之一,所以我相當在意。
質詢最後,我要求市府未來在推動重大公共建設時,於可行性評估或是基本設計階段,就應該要廣開說明會,讓市民有參與的空間。相關的文件資料和計畫進度,也應該定期公布在網路上,讓有興趣多了解的民眾可以檢視。
只可惜市長未能當場承諾,只回應說「新竹市政府一直都是一個讓新竹市民信賴的政府」。
我想就如同市長一直強調的:「好還可以更好」,期許市府在市政公開透明上面,也能夠更加把勁來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53EGCn8Q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