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自由行 #法國景點 極推 #巴黎博物館通票 #ParisMuseumPass 無限次參觀 #羅浮宮 #奧賽博物館 #凱旋門 #巴黎聖母院 #凡爾賽宮 #龐畢度中心 #國立橘園美術館 #拿破侖一世墓 #巴黎軍事博物館 #法國電影資料館 #電影博物館 #布朗利河岸博物館 #裝飾藝術博物館 #巴黎古監獄 #聖徒禮拜堂 等熱門景點
https://ginatw.com/paris-museum-pas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常稱為巴黎鐵塔,是位在法國巴黎戰神廣場的鐵製鏤空塔,屬世界著名建築,也是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及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得名自其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屬於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是世界上最多人付費參觀的名勝古跡,鐵塔從1887年1月27日起建,分為三層樓,分別在離地面57...
巴黎軍事博物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八卦
近來法國政府要向非洲歸還被博物館典藏的文物,這個舉動的規模大到可能有些博物館都可能關門。
這篇來自【ARTouch】的文章,帶我們認識這場法國歸還非洲文物的過程,也從中理解這場歸還工作的背後,學者們如何仔細地整理出相關文獻與資料,並且提出深刻的倫理批判。
---------------------------
為什麼只是非洲文物?
除了非洲文物,歐洲和美國博物館也充滿了歐洲帝國主義擴張時期從亞洲、埃及、希臘、阿拉伯馬格里布地區帶回的藝術品和文物,儘管許多國家也一再要求歸還,但馬克宏的承諾以及報告的內容卻都只涉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色非洲國家」。
原因在於,根據研究顯示,今天85%至90%的黑色非洲國家的文物都不在非洲,而是散逸在世界各地,這個現象不僅為不正常狀態,而且可說是絕無僅有(相較之下,亞洲、埃及、希臘的本土博物館仍有數量龐大的精彩文物),極需重新取得平衡。也因此,將殖民時期以具爭議的方式獲取的非洲文物完璧歸趙顯得格外迫切。
文物歸還報告的兩位作者曾在《世界報》著文指出,「法國剝奪了法屬西非和赤道非洲前殖民地的文化遺產,在他們獨立70年後,同意還給他們這份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從象徵意義,質與量來說),不過是正義。」 歸還這些文物,最重要的是讓非洲年輕人能夠接觸自己的文化、創造力和來自其他領域的精神生活,他們認為藝術品和文物是非洲年輕人構建自己國家未來的核心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作者在方法論上確立優先要務是對法國公立博物館非洲文物收藏進行盤點。他們追溯這些文物成為法國文化遺產的軌跡,對文物來源、典藏日期、方式和途徑等,做了詳實研究,並於研究期間分別在法國和非洲,與150多位專家學者和知識分子徵詢意見。根據報告,法國博物館約有9萬多件非洲文物,其中以布朗利河岸博物館的7萬件藏品為最多,其他存放在巴黎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里昂匯流博物館(Musée des Confluences in Lyon)等。
這些文物絕大多數於1885至1960年間進入法國,亦即法國殖民非洲的時期;兩位學者根據對布朗利河岸博物館收藏所進行的研究,整理出殖民時期法國取得非洲文物的一整套建立在結構性不對稱關係上的機制:戰利品、偷竊、搶掠與廉價收購。 作者最後做出「無償歸還非洲文物」的結論,並表示此舉旨在「構建一個基於互惠互利的新的關係倫理。」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