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金熊獎《出走巴黎》原文片名為 Synonymes,也就是同義詞、近義詞,慢了很多拍觀賞完後深覺這名稱取的耐人尋味,關於一個以色列退役軍人逃亡至法國巴黎後非法滯留,希望擺脫過去沉重的軀殼,於這個浪漫自由開放獨立形同滿州里之處展開全新的人生,但是,有可能嗎?
第一場戲便抓住全場觀眾的目光,夜晚的巴黎瀰漫著凜冽寒冷之氣,大力搖晃的手持鏡頭,跟隨約亞夫孤獨背影一踩一蹬旋即走進陌生建築,在空蕩蕩的一戶中從一間房間穿梭至另一間房間,兜兜轉轉終於來到簡陋的浴室,幸好水龍頭扭開還有自來水湧出,褪去衣物卸下疲憊草率沖洗後,卻發現原本靜置於僅止一牆之隔外的行李與衣物早已不見蹤影,沒有任何聲響,不確定當初是否闔上的大門兀自敞開,和當年個人首度踏上花都時的想法大概相去不遠,還真是一個友善的城市。
是不幸也是幸運,也因為這個瞬間陷落一無所有的落魄夜晚,約亞夫遇見了他在這裡唯一認識的兩位法國人,艾米勒與卡洛琳這對衣食無缺的年輕情侶出手相救,從此進入了一個類似《戲夢巴黎》的情境。無法得知他過去所受的軍中創傷,無法理解長期以來與父母的衝突矛盾,也無法窺視以色列政府趨近極端的愛國與民族主義,因此他背棄了希伯來語、拋下了自我身分,《出走巴黎》就在幾段破碎的故事,幾段以色列男子試圖融入異國都市的過程,外語再如何流利也無法除去怪腔怪調,無時無刻投來疏離冷漠的異樣眼光,沒有簽證亦沒有經濟來源,俐落而尖銳的建構出身處歐洲的難民們所面臨的深層困境,裡裡外外,有形無形。
從語言、文化、宗教、道德觀、價值觀到意識形態要徹底融入一個陌生國家,得經歷無數次思想衝擊和碰撞,實則為重新包裝過後、喊著不同口號的洗腦與自我催眠。他拒絕抬頭欣賞那一席流動饗宴動人夜色,因為華美袍子近看爬滿的只有蝨子,與整個環境單打獨鬥的過程就像另一種模式的戰爭,親自走過這一遭的導演拍出了如此的破碎感,沒有槍砲彈藥的內在戰爭依然並非連續不斷的事件,而是由一段段冗長的靜止期、無聊期組成,穿插著零碎的激烈活動,接著旋即恢復無聊期和靜止期。
赫克托在以色列人心中永遠不是一位英雄,繞了九圈特洛伊城才正面與阿基里斯對決,最終還是成了希臘第一勇士的手下亡魂,但戰敗了就沒有價值嗎?有些文化會告訴你雖敗猶榮,有些文化則會視之為莫大的恥辱,人們既厭惡自己社會缺乏人性的牢籠與束縛,卻又無法真正褪去以文明包裹的這一層皮膚,因為我們都不自知,自己現在的雛型就是自幼由無數複雜群體意識、價值體系教育而成,永遠都密不可分。言語隔閡僅只表象,國與國令人愛與恨之處都是極為相似的,有光就有影,斷裂面從此劇烈產生。最孤獨的時候,是在人聲鼎沸、熙來攘往街頭依然感到毫無容身之處;最悲哀的時候,是在自由民主、開放多元國度裡仍不容許主流價值觀以外的聲音存在;最絕望的時候,是在努力切割、棄絕一切過後卻發現標籤如同影子般牢牢附著,然後不停捫心自問,人人口中的自由又是什麼?
這就是為何旅居國外之人往往會更為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在異國待上一段時間之後,或早或晚都會發現任誰都無法真正於第二個國家接納與被接納,無論你飲食、穿著、言行模仿的維妙維肖,舉凡標榜民族熔爐或毫無種族歧視之處,外來者與當地人之間皆存在一堵無形高聳的城牆,一度衝撞緊閉的大門,卻仍舊徒勞無功,最終無論拒絕抑或接受自我身分都不得不認清這一點,持續遊走於傳統價值觀與假性開放的大眾視角的夾縫裡,低下頭冷眼看著曾經勾勒無盡美好的海市蜃樓逐一灰飛煙滅。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 #出走巴黎 │ #Synonymes │
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原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柏林影展金熊獎《出走巴黎》原文片名為 Synonymes,也就是同義詞、近義詞,慢了很多拍觀賞完後深覺這名稱取的耐人尋味,關於一個以色列退役軍人逃亡至法國巴黎後非法滯留,希望擺脫過去沉重的軀殼,於這個浪漫自由開放獨立形同滿州里之處展開全新的人生,但是,有可能嗎?
第一場戲便抓住全場觀眾的目光,夜晚的巴黎瀰漫著凜冽寒冷之氣,大力搖晃的手持鏡頭,跟隨約亞夫孤獨背影一踩一蹬旋即走進陌生建築,在空蕩蕩的一戶中從一間房間穿梭至另一間房間,兜兜轉轉終於來到簡陋的浴室,幸好水龍頭扭開還有自來水湧出,褪去衣物卸下疲憊草率沖洗後,卻發現原本靜置於僅止一牆之隔外的行李與衣物早已不見蹤影,沒有任何聲響,不確定當初是否闔上的大門兀自敞開,和當年個人首度踏上花都時的想法大概相去不遠,還真是一個友善的城市。
是不幸也是幸運,也因為這個瞬間陷落一無所有的落魄夜晚,約亞夫遇見了他在這裡唯一認識的兩位法國人,艾米勒與卡洛琳這對衣食無缺的年輕情侶出手相救,從此進入了一個類似《戲夢巴黎》的情境。無法得知他過去所受的軍中創傷,無法理解長期以來與父母的衝突矛盾,也無法窺視以色列政府趨近極端的愛國與民族主義,因此他背棄了希伯來語、拋下了自我身分,《出走巴黎》就在幾段破碎的故事,幾段以色列男子試圖融入異國都市的過程,外語再如何流利也無法除去怪腔怪調,無時無刻投來疏離冷漠的異樣眼光,沒有簽證亦沒有經濟來源,俐落而尖銳的建構出身處歐洲的難民們所面臨的深層困境,裡裡外外,有形無形。
從語言、文化、宗教、道德觀、價值觀到意識形態要徹底融入一個陌生國家,得經歷無數次思想衝擊和碰撞,實則為重新包裝過後、喊著不同口號的洗腦與自我催眠。他拒絕抬頭欣賞那一席流動饗宴動人夜色,因為華美袍子近看爬滿的只有蝨子,與整個環境單打獨鬥的過程就像另一種模式的戰爭,親自走過這一遭的導演拍出了如此的破碎感,沒有槍砲彈藥的內在戰爭依然並非連續不斷的事件,而是由一段段冗長的靜止期、無聊期組成,穿插著零碎的激烈活動,接著旋即恢復無聊期和靜止期。
赫克托在以色列人心中永遠不是一位英雄,繞了九圈特洛伊城才正面與阿基里斯對決,最終還是成了希臘第一勇士的手下亡魂,但戰敗了就沒有價值嗎?有些文化會告訴你雖敗猶榮,有些文化則會視之為莫大的恥辱,人們既厭惡自己社會缺乏人性的牢籠與束縛,卻又無法真正褪去以文明包裹的這一層皮膚,因為我們都不自知,自己現在的雛型就是自幼由無數複雜群體意識、價值體系教育而成,永遠都密不可分。言語隔閡僅只表象,國與國令人愛與恨之處都是極為相似的,有光就有影,斷裂面從此劇烈產生。最孤獨的時候,是在人聲鼎沸、熙來攘往街頭依然感到毫無容身之處;最悲哀的時候,是在自由民主、開放多元國度裡仍不容許主流價值觀以外的聲音存在;最絕望的時候,是在努力切割、棄絕一切過後卻發現標籤如同影子般牢牢附著,然後不停捫心自問,人人口中的自由又是什麼?
這就是為何旅居國外之人往往會更為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在異國待上一段時間之後,或早或晚都會發現任誰都無法真正於第二個國家接納與被接納,無論你飲食、穿著、言行模仿的維妙維肖,舉凡標榜民族熔爐或毫無種族歧視之處,外來者與當地人之間皆存在一堵無形高聳的城牆,一度衝撞緊閉的大門,卻仍舊徒勞無功,最終無論拒絕抑或接受自我身分都不得不認清這一點,持續遊走於傳統價值觀與假性開放的大眾視角的夾縫裡,低下頭冷眼看著曾經勾勒無盡美好的海市蜃樓逐一灰飛煙滅。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 #出走巴黎 │ #Synonymes │
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原文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八卦
(原文刊於《信報》專欄)
墨爾本的公園午餐
到墨爾本出席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頒獎典禮,墨爾本美酒美食節(MFWF)亦在這段期間舉行。這項世界級盛事,已經邁入25年,從初期助長墨爾本餐飲業的發展,到後期扶植了整個城市在國際美食界的地位,以軟實力帶動了經濟成長和國際知名度,真的要歸功於政府的遠見卓識。
為期十天的MFWF,令墨爾本更添活色生香,海明威說的“流動饗宴”套在此刻的墨爾本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登上活動的官方網站,不同類別、主題、餐廳的活動,井然有序地列出,票價、銷售情況也一目了然。本想參加一個街頭小吃邊走邊吃的導賞團,但已經額滿,只好另覓選擇。經過一番瀏覽,被一項活動吸引:Surf , Turf & Bolli in the park,是一家餐廳配合美食節在公園辦的長桌午餐餐會——MFWF素來的重頭戲之一的“世界最長午餐”,就是把優美自然背景、戶外樂趣、優雅餐桌盛宴結合在一起,客人沐浴在南半球的悠閒氣息下,明白何謂享受人生。
由位於墨爾本South Yarra巴黎式小酒館Entrecote辦的這場公園午餐,可說是袖珍版,但是絕不欺場——英式田園餐桌擺設、手風琴手在大樹下奏起悠揚樂章、餐酒桌上酒杯列出排陣,香檳桶裡浸滿冰塊和香檳,配上某些女客隆重其事地戴上華麗帽子的盛裝出席,整體氛圍已是一絕。餐廳就在公園對面,一條馬路之隔,所以客人上洗手間也絕無問題。要是下雨呢?“我們會搭棚,當然,氣氛會稍遜。”餐廳經理說。幸好天公作美,天朗氣清,氣溫徘徊在18度左右的舒適地帶、樹蔭擋去大半太陽但不失陽光帶來的愜意。我們在這端午餐,公園另一端則有三三兩兩成組的人在做瑜伽。
菜單並不複雜,小吃兩款,然後三道菜:前菜的他他牛和吞拿魚ceviche、主菜的法式牛扒薯條、甜點的焦糖燉蛋,加上wine pairing,都做得稱職味好。我單刀赴會,其他客人都是結伴而來,交流成了重點。戴上華麗帽子的幾位女士,不出所料都是闊太太;有好幾位客人卻是上班族,跟上司多請一個小時假,出來吃個公園午餐透透氣散散心,之後還要回去公司開會呢!坐在我隔壁的則是一對同志戀人,都是在家上班的,時間具彈性,所以能隨時出來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調劑生活。一次公園餐會所見所聞,真讓人羨慕,墨爾本人可以享有這種生活素質!
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原文 在 海明威名言巴黎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前幾天歐洲各地下了一場大雪,看著住在巴黎的友人分享前往聖心堂的雪景,就讓我想起 ... 再次驗證海明威《流動的饗宴》的名言:「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 ... <看更多>
巴黎是一場流動的饗宴原文 在 Re: [心得] 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看板book 的八卦
※ 引述《bean1080 (晨竇)》之銘言:
: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 歌頌著巴黎的美好。
: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
: 饗宴。」1950年──海明威。
: Si tu as eu la chance d'avoir v嶰u jeune ? Paris, o? que tu ailles pour le
: reste de ta vie, 蓷 te reste, car Paris est une f皻e.-Ernest Hemingway
: Life is unpredictable.
這本書原文是英文,所以我提供一下這句原文的說法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這句話其實不是在本書的內容出現,本書的標題是海明威死後他的遺孀Mary
Hemingway決定的。這句話是海明威對Aaron Hotchner說過的話而已
我看的版本是 Scribner 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 Restored Version(英文書)
我也是趁去巴黎小住的時候特地看了這本書,很碰巧地,我住的地方也是跟他
書中提到住的地方很近,甚至跟伍迪艾倫的Midnight in Paris裡面他們穿越時空
的街道也相比鄰。讀起來特別身若其境。(費茲傑羅在書和電影也都有出現)
你說到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巴黎,也是體驗特別深刻。在我看的版本的前言裡面
有一段我覺得解釋特別深刻:
A memory or even a state of being that had become a part of you, a thing
that you could have always with you, no matter where you went or how you
lived forever after, that you could never lose. An experience first fixed
in time and space or a condition like happiness or love could be afterward
moved or carried with you wherever you went in space and time.
- Patrick Hemingway
海明威特別的寫作風格在這本書很顯著。他常常會用一種好像是在講話碎念的口吻
,用and or之類的連接詞一直不停講下去,導致句子很長(但是不複雜)。而且他
會用心描述你可能會覺得不重要的小物品、地點位置、走路路徑之類的,看完以後
搞得我很想模仿他的風格寫些散文,例如
我把手中的筆插到桌子底端的筆筒裡,用屁股把椅子往後推開以後站起來,轉身
往門口緩慢移動,然後到了門旁邊我輕輕地轉了門把之後用一種近乎儀式般的慎重
將門打開,接著跨步出去以後再慎重關上,經由狹窄的樓梯間從三樓走到一樓,中
途毫無遺漏地確認了窗櫺上的盆栽一如往常地靜待在原處...
就像這樣,這麼多字以後,也只是從房間出去還沒出一樓大門咧
他一直連接不停的句子,例如書中第五章最後一段
But Paris was a very old city and we were young and nothing was simple
there, not even poverty, nor sudden money, nor the moonlight, nor right
and wrong nor the breathing of someone who lay beside you in the moonlight.
到了there那邊的時候你以為句子可以結束了,結果就一直nor沒完到最後
很小心地描述物品的例子:
The blue-backed notebooks, the two pencils and the pencil sharpener (a
pocket knife was too wasteful), the marble-topped tables, the smell of
café crèmes, the smell of early morning sweeping out and mopping and
luck were all you needed.
and個沒完這樣。
我個人對他寫作比較感冒的地方是,在他筆下他的女人跟他的對話中,那些女人
說的話都好像嗑了藥一樣,無法自己做決定也講話內容也很無腦。
要不是他交往的女人都是這樣無腦,要不就是在他耳中,女人聽起來就是這樣無腦
(對不起,話說重了點)
我當時沒有特別標起來,就先不找來舉例了。
***************************
因為這本書是他死後手稿整理出來的,所以很多地方都還只是草稿
這本Restored Version有趣的是有把他的很多草稿都附上。你會發現海明威不光靠
天份在吃飯的,他可以為了一個書的標題,活生生列出幾百種可能,尤其是文章
的開頭或結尾,他也會很認真地寫了超多版本再來決定,看了以後相當佩服。
--
我的anobii書架
https://www.anobii.com/peichi/boo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3.83.46.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4597991.A.88B.html
※ 編輯: iamx (73.83.46.158), 09/23/2016 10:36: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