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你累不累?】
「Eva妳喔~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才會活的這麼累!這本書很適合妳,妳一定要看。」在某一場聚會中,許久不見的好友S,隔著坐滿讀書會好友的長桌,大聲對我提醒,口氣隱隱帶著譴責。
當時我們正在討論《名聲賽局》是否該列入本年待讀書單。我翻了翻書,突然看到這句話「如果我們想要建立自信,想要感到快樂、充實,想要受到他人肯定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努力建立個人名聲。」喔?受到他人肯定?我聽懂好友的話,忍不住笑了。
「看來我們太久沒有見面了啦,我現在放很鬆、很自在,沒有什麼『太在乎別人看法』的問題了啦!」我笑笑的隔著長桌大聲喊回去。
「少來~我們雖然很少見面,但我光是看妳的臉書,就知道妳還是很在意別人對妳的觀感!」多年好友對我的回應嗤之以鼻,看來對我的陳年老毛病相當感冒。
我擺擺手,笑笑的沒再回應。不在意就是不在意,即便現在好友對我的認知跟我對自己的認定有落差,我也不急著去澄清或扭轉她對我的想法。我們之間的認知落差,也絲毫不會影響到我感受她對我的愛與關懷。
我不否認我曾經是個「力求表現」、「樂於獲得他人肯定」的人,也的確曾經活的綁手綁腳心很累。還記得在年輕時拼死拼活的工作,全力想獲得主管的認同。那時候主管說我做的很棒,我就會覺得我真的很棒;如果主管說我還不夠用心,我就覺得我的確沒有付出全心全意。
多年前的某天,我淩晨一點多,把工作帶回家裡做,剛結束與羅馬尼亞分公司的通話,隨即電話又響起來,是我當時的主管。
「Eva妳在哪裡?為什麼我回公司沒看到妳?我交代給妳的事情做完了嗎?妳真的齁...要再多努力一點啦!」主管劈頭指責,認定我不夠用心,還可以再加把勁。
還記得掛掉電話後,我難過大哭,傷心到像是全世界要毀滅一樣。怎麼會?我好努力了,怎麼會還是不夠努力呢?
當時的我,把主管的評價當作工作的KPI,當作衡量我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我忽略了我處理事務的用心,我輕賤了我在工時上的付出。主管不認同,一翻兩瞪眼…我就是不夠好。
因為這種「努力在別人眼裡閃耀」、「獲得他人肯定」的毛病,讓我長期處於不停把自己逼到極限地燃燒狀態。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是我的日常,隨身攜帶各種胃藥、感冒藥、止痛藥,不理會這些疼痛是身體執行任務過勞所帶來的警訊,好像符合所有「別人對我的期望」才是我的人生績效。
直到這鬼毛病搞到我在懷第二胎時,過度用力工作導致差點流產,最後臥床休息直到生產,我才有那麼一點醒悟過來。
其實,「別人的肯定」根本 #不值我半毛情緒成本。
所有人,對於其他人的評價,都是來自於「本位主義」,也就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的。
主管說「妳工作還不夠努力。」對主管來說,真實的意義是「如果妳可以完成XXX達到OOO,讓我對上好交代,對其他部門有面子,那就太好了。」
對你產生評價或偏見,其實也不是他故意的。這其實是 #人類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對所有人事物貼上標籤,加以分類,我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判別:我們到底要怎麼應對這些人事物?我們該如何自處?
「妳是好員工,不需要我擔心」、「妳很懶散,需要我提醒」、「她力求表現、愛拍馬屁,我可以討厭她」、「他全心全意愛我,我可以放心付出」。
我們評價,只因 #方便我們應對。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絲毫沒有印象與評斷,那這個人就等好像並沒有於「我的世界中」存在。
你知道嗎?他對你的評價與「你」無關,只與「他自己」有關。
我們當然會希望我們在別人的眼中的評價是正面的,但是我們要很確切知道的是:別人的評價內容,或許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考績或升職加薪機會,但卻 #不會影響我們的本質一絲一毫。
讀書會中,許久不見的好友H對我說「妳真的很厲害,工作已經這麼忙碌了,下班還聽演講、開讀書會,抓緊時間充實自己。」我笑了笑,揮揮手說沒什麼。
被誇獎當然是開心的,我也不例外。但於此同時,也可能有人對我的評價是「妳真的很自私,工作已經這麼忙碌了,下班還都不在家陪老公小孩,他們好可憐。」
若聽到這兩種兩極的評價,我或多或少會開心,也或多或少也會受傷。但是這些評價都不能「決定」我的行為到底是「好」是「壞」。
不管這兩種評價有沒有出現,或是以什麼形式出現,我的行為或是我的心態,#在本質上都沒有改變。
換個場景,我們來聽聽兩種耳熟的評語。
「妳放棄了大好的工作機會,全心全力照顧家裡,讓老公沒有後顧之憂,妳真是個好媽媽好太太。」
「妳教育程度這麼高,卻只在家裡帶小孩,枉費你爸媽用心栽培妳,妳活得沒有自己,真可悲。」
但 #妳就是妳,目前在家帶小孩的妳,本質上沒有變。
追求評價與肯定,就等同於在 #試圖捕捉空氣。#評價與肯定是空的,而妳,是疲累且白忙一場的。
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你累不累?
工作成效 評語 在 女人進階
工作成效 評語 在 女人進階 Facebook 八卦
【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你累不累?】
「Eva妳喔~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才會活的這麼累!這本書很適合妳,妳一定要看。」在某一場聚會中,許久不見的好友S,隔著坐滿讀書會好友的長桌,大聲對我提醒,口氣隱隱帶著譴責。
當時我們正在討論《名聲賽局》是否該列入本年待讀書單。我翻了翻書,突然看到這句話「如果我們想要建立自信,想要感到快樂、充實,想要受到他人肯定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努力建立個人名聲。」喔?受到他人肯定?我聽懂好友的話,忍不住笑了。
「看來我們太久沒有見面了啦,我現在放很鬆、很自在,沒有什麼『太在乎別人看法』的問題了啦!」我笑笑的隔著長桌大聲喊回去。
「少來~我們雖然很少見面,但我光是看妳的臉書,就知道妳還是很在意別人對妳的觀感!」多年好友對我的回應嗤之以鼻,看來對我的陳年老毛病相當感冒。
我擺擺手,笑笑的沒再回應。不在意就是不在意,即便現在好友對我的認知跟我對自己的認定有落差,我也不急著去澄清或扭轉她對我的想法。我們之間的認知落差,也絲毫不會影響到我感受她對我的愛與關懷。
我不否認我曾經是個「力求表現」、「樂於獲得他人肯定」的人,也的確曾經活的綁手綁腳心很累。還記得在年輕時拼死拼活的工作,全力想獲得主管的認同。那時候主管說我做的很棒,我就會覺得我真的很棒;如果主管說我還不夠用心,我就覺得我的確沒有付出全心全意。
多年前的某天,我淩晨一點多,把工作帶回家裡做,剛結束與羅馬尼亞分公司的通話,隨即電話又響起來,是我當時的主管。
「Eva妳在哪裡?為什麼我回公司沒看到妳?我交代給妳的事情做完了嗎?妳真的齁...要再多努力一點啦!」主管劈頭指責,認定我不夠用心,還可以再加把勁。
還記得掛掉電話後,我難過大哭,傷心到像是全世界要毀滅一樣。怎麼會?我好努力了,怎麼會還是不夠努力呢?
當時的我,把主管的評價當作工作的KPI,當作衡量我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我忽略了我處理事務的用心,我輕賤了我在工時上的付出。主管不認同,一翻兩瞪眼…我就是不夠好。
因為這種「努力在別人眼裡閃耀」、「獲得他人肯定」的毛病,讓我長期處於不停把自己逼到極限地燃燒狀態。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是我的日常,隨身攜帶各種胃藥、感冒藥、止痛藥,不理會這些疼痛是身體執行任務過勞所帶來的警訊,好像符合所有「別人對我的期望」才是我的人生績效。
直到這鬼毛病搞到我在懷第二胎時,過度用力工作導致差點流產,最後臥床休息直到生產,我才有那麼一點醒悟過來。
其實,「別人的肯定」根本 #不值我半毛情緒成本。
所有人,對於其他人的評價,都是來自於「本位主義」,也就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的。
主管說「妳工作還不夠努力。」對主管來說,真實的意義是「如果妳可以完成XXX達到OOO,讓我對上好交代,對其他部門有面子,那就太好了。」
對你產生評價或偏見,其實也不是他故意的。這其實是 #人類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對所有人事物貼上標籤,加以分類,我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判別:我們到底要怎麼應對這些人事物?我們該如何自處?
「妳是好員工,不需要我擔心」、「妳很懶散,需要我提醒」、「她力求表現、愛拍馬屁,我可以討厭她」、「他全心全意愛我,我可以放心付出」。
我們評價,只因 #方便我們應對。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絲毫沒有印象與評斷,那這個人就等好像並沒有於「我的世界中」存在。
你知道嗎?他對你的評價與「你」無關,只與「他自己」有關。
我們當然會希望我們在別人的眼中的評價是正面的,但是我們要很確切知道的是:別人的評價內容,或許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考績或升職加薪機會,但卻 #不會影響我們的本質一絲一毫。
讀書會中,許久不見的好友H對我說「妳真的很厲害,工作已經這麼忙碌了,下班還聽演講、開讀書會,抓緊時間充實自己。」我笑了笑,揮揮手說沒什麼。
被誇獎當然是開心的,我也不例外。但於此同時,也可能有人對我的評價是「妳真的很自私,工作已經這麼忙碌了,下班還都不在家陪老公小孩,他們好可憐。」
若聽到這兩種兩極的評價,我或多或少會開心,也或多或少也會受傷。但是這些評價都不能「決定」我的行為到底是「好」是「壞」。
不管這兩種評價有沒有出現,或是以什麼形式出現,我的行為或是我的心態,#在本質上都沒有改變。
換個場景,我們來聽聽兩種耳熟的評語。
「妳放棄了大好的工作機會,全心全力照顧家裡,讓老公沒有後顧之憂,妳真是個好媽媽好太太。」
「妳教育程度這麼高,卻只在家裡帶小孩,枉費你爸媽用心栽培妳,妳活得沒有自己,真可悲。」
但 #妳就是妳,目前在家帶小孩的妳,本質上沒有變。
追求評價與肯定,就等同於在 #試圖捕捉空氣。#評價與肯定是空的,而妳,是疲累且白忙一場的。
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你累不累?
工作成效 評語 在 102年榮譽榜 - 屏東縣政府財稅局 的八卦
姓名:張美慧. 服務單位:行政科. 主管評語:該員處事主動積極,自動自發,將出納工作視為己任,與同仁相處秉持助人為樂心,品德操守敦厚謙和,值得同仁學習楷模。 ... <看更多>
工作成效 評語 在 考績評語 - Mobile01 的八卦
考績評語- 我的朋友今年剛升上主管職目前面臨要對屬下打考績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道該如何寫考績評語那小弟也不是當 ... 在複雜的工作上邏輯清晰(能把工作推給別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