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巒大山:人倫林道與消逝中的巒安堂(上篇)]
登頂西巒大山大抵有兩條路線,多數人會選擇經人倫工作站進入林道後,由登山口往返三角點,大約十個小時內可以完成這座百岳;或者重裝上陣,背負兩日用水於途中的森林營地或瞭望台紮營,隔日輕裝攻頂後再下山。
也有人會選擇迂迴一點的路線,從雙龍村進入雙龍林道後開始徒步,第一晚在治茆山和西巒大山稜脈鞍部的停機坪營地紮營,隔日銜接人倫林道於荒廢的工作站過夜,最後在第三天攀上西巒大山山頂後循西邊陡降的稜脈下山。
三天兩夜的行程精彩豐富,有迷人的林道景觀也有歷史文化的鑿痕,路線大致沿著舊時大型柴車可通行但現已荒廢的林道,沿途會經過日治時期撫番的警備道路,以及許多舊時伐木產業的遺跡,以及一座潛藏在山林深處,被山友稱為「巒安堂」的林業聚落。
#巒安堂簡史
這裡曾是巒大山林場人倫工作站的行政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6公里處,海拔2600公尺,是當時林務局所設最高的工作站,園區設有辦公室、員工宿舍、販賣部、倉庫、機房,以及一座名為「巒安堂」的小廟。在工作站的下方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溫室花園,因該地氣候環境適宜,是當時台灣唯一種植牡丹花的地方。
人倫工作站設立於民國49年,與當時位在郡大林道僅一山之隔的望鄉工作站互別苗頭,分別開發巒大山區東西兩邊的原始森林。初時人聲鼎沸,從已成廢墟的宿舍周邊仍可找到少量古物和陳年垃圾,不難想像當時這座山城熱鬧的景象。
只是後期因不堪國民政府耗竭式的「皆伐」作業,珍貴的紅檜、扁柏幾已消失殆盡,伐木事業的經濟產值大幅下降,加上幾次風災水災讓水土流失的議題浮上檯面,戒嚴末期的民意聲量越來越大,森林保護運動和保育意識開始萌芽,人倫工作站終於在民國72年走入歷史。
林務局後來在林道17公里處設立新的人倫工作站,因此位處深山的舊工作站之名稱逐漸被「巒安堂」取代,彼時照護林務人員免於工害天災的小小廟宇,成為登山者追尋台灣往日林業榮景的山中秘境。但說「往日榮景」是有些怪異,若用緬懷的角度看待可能會有些尷尬,因為從另一種觀點來看,這段伐木史其實是台灣林業的一道傷疤。
歷經日治時代和國民政府的砍伐,台灣原生的巨木群幾乎消失殆盡。根據日本時代的紀錄,當時光是阿里山區的扁柏和紅檜就有30萬8000多棵,但如今竟然只剩寥寥可數的十幾棵。所以不難想像,台灣當時曾有數萬棵巨木佇立在山林各處,但這批自冰河時期從北方遷徙而來的古老居民,在存活千百萬年後竟已成瀕危物種。
回憶三天的旅程,路上所有看見的檜木皆已剩下殘存的巨大樹樁,少數尚未被腐箘吞噬的樹樁,也早已被不肖的山老鼠一塊一塊裁切打包。即使那些運不走的木塊被巡山員噴上紅漆列管,仍舊不敵風雨的侵襲,終究會成為一片又一片腐朽的木屑,分解成土壤的養分。要再一次看到他們的身影,恐怕得再等上好幾個千年。
巒安堂這麼美麗的廢墟固然很美,消失了會覺得很可惜,但轉念想想,也許有些崩坍還是保持崩坍就好,而傾頹持續傾頹,直到下一個百年後煙消雲散。
✅ 追蹤我們的IG https://bit.ly/2RGrxJb
*詳細說明請點進圖片瀏覽 👉
*有任何行程問題歡迎提問
——
#巒安堂 #雙龍林道 #人倫林道 #巒大山林場 #台灣紅檜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