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隨帖】京都天橋立。絕景窗前,一日和、一日洋,溫泉旅館之昨日與今日客房內早餐。
── 兩日來,從海灣、峰頂、沙州、島到車船,從飛龍觀到昇龍觀,這裡那裏不知看了多少好景;但最是心醉難忘留戀不忍去的,還是自個兒房內的這一景。
※ 更多旅中隨帖 https://goo.gl/aoWbSd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目的地。2018年...
峰頂橋 在 葉怡蘭 Yilan Facebook 八卦
【旅中隨帖】京都天橋立。絕景窗前,一日和、一日洋,溫泉旅館之昨日與今日客房內早餐。
── 兩日來,從海灣、峰頂、沙州、島到車船,從飛龍觀到昇龍觀,這裡那裏不知看了多少好景;但最是心醉難忘留戀不忍去的,還是自個兒房內的這一景。
※ 更多旅中隨帖 https://goo.gl/aoWbSd
峰頂橋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恭喜阿果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8163m),並且成為台灣第一位無氧完登三座八千米巨峰的登山家!
勇敢的台灣人,站上世界的屋脊,將登山的精神帶往頂峰,與國際好手並肩屹立在同一座山巔。
同時,也為他的隊友,我的好友,也是哈崙山搜的隊員之一,張元植喝采。他評估自身情況,知所進退,在七千米發現身體狀況不佳,選擇撤退,平安下山。
盡管有一點點遺憾,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給登山教育最好的典範。未來,我們再一起去圓這個未竟吧!
恭喜兩位英雄!
Manaslu (8163m)
Final summit
9/26 上午十點左右登頂
再次感謝大家的關心與支持!
真的要實際感謝的人很多,而非常感謝很多人是默默關心的朋友,這對我都是非常重要特別的(原諒我因為在巨峰頂上,累到一個不行,居然跟當初想的一樣,在巨峰頂上,無法拍攝感謝大家的關心的話XD)
Ps.而且在攻頂路上時,過程中還有這樣跟自己對話過(有自拍錄影XD)
整趟第一要感謝的是我的隊友元植,我們也是認識十五年以上的老兄弟了,應該不會只是這趟,經歷過生死交關經驗XD
這次跟他合作是非常好的又有趣的一趟旅行,他很細膩的在觀察自己而會不斷表達出來跟我分享,而讓我知道他的狀態,也很能配合整體行動,還有我在出發前,我很忙,許多行政事情他都攬在身上幫了我很多,在整個攀登的過程,也需要他的翻譯跟提醒,這非常重要也是很好合作的互相夥伴關係,最後關鍵還有很辛苦可以忍受常要聽我講一堆幹話吧XD。
本來預計我們的狀態都會非常好,這波衝頂計劃,一開始都非常順利,無氧無雪巴(雖然我已經是常被誤認雪巴人了),是我們的堅持跟信念,而一開始我們居然可以重裝從第二營到三營只花了兩個半小時,我還可以再挖了一個大營地,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說明我們的狀態很棒!
但是命運萬萬沒想到傍晚元植開始有些不舒服,高山反應出現,但我們很快的馬上改變策略,時間充裕,多停一天,機會還是在的,看看會不會改善。
隔天視乎元植狀況有好一些,預計九點出發,我們大概在八點半後才出發,大概走了兩小時(6900左右),元植的休息狀態跟休息方式,跟以往不同,我想他也可能還在暖活自己的手腳,但是我們還是經過一些討論,確認狀況,這是非常重要及難得的經驗,而大家要注意一下(兩個小時左右才上升兩百,這可能要注意是否有什麼問題)我們繼續往前,來到七千一左右,元植再一次的慎重評估自己的狀況跟想法,身體還是無法調整過來,這樣的話要衝頂是非常危險的決定,而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選擇下撤到第三營等候身體的狀況是否有機會再次嘗試看看。
我也評估自己的身體,然後繼續前進,我自己也評估再兩個小時左右應該是會到第四營(7400M),跟預計差不多,凌晨兩點半到達第四營,風速強,我無法久留休息,我跟基地營回報後,繼續往前,而接下來就是一場艱難的時刻了,曾經讓我兩度想放棄,最後用生命去換取活著的價值,也第一次體驗自己的極限,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我們完成這個旅行,跟我當初說的還是一樣的,這是透過一次次的經驗跟每次不斷的反省努力去達成目標的。因為我們當初想像的路線跟設定的攀登風格,在突發狀況下,發生了衝擊,但是我們快速應變而我們堅持了下來,平安成功的完成,這是困難的事情,也是很精彩的故事。
歷史性的時刻,也爲台灣寫下紀錄
是付出代價的
我們完成了無氧無雪巴自主攀登Manaslu
我
成為台灣第一個無氧首登Manaslu。
完成台灣第一個無氧首登三座八千米巨峰的人。
我的成就不代表什麼,而每次我更感謝背後支持著我的人,從贊助者,朋友們,在辛苦留守的朋友,還有這些當地人跟一起攀登的夥伴,我們像家人一樣相處,讓攀登變的自然自在的感覺,都會感受到我的熱情與放鬆,這是對我非常重要關鍵的,活在當下而慢慢細膩的觸感每一刻的開始!
山永遠都會在嗎?或許我這輩子都在,但是用自己的想法跟風格去面對它,是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會繼續鼓勵我們這些:
*勇敢ㄟ台灣人啦XD*
感謝
#康軒文教基金會
#康橋國際學校
#山雲白袍健康顧問有限公司
#100mountain-高雄百岳
#Hilleberg
#Grivel
#Beal
#Komberdell
#LEDLENSER
#ADHOC#艾德國際
#台灣百岳戶外探索公司
#歐都納戶外體育基金會
#綠野山房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
#MSRTaiwan
峰頂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目的地。2018年將代表中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是「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方圓達六、七百里,其最高峰——鳳凰金頂(鳳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2494米,新金頂(柔佛巴魯)2336 米。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對高度達二千米),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區)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這裡留下了10至14億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觀:孤峰突兀,斷崖陡絕,溝穀深邃,瀑流跌宕,億萬年的風雨侵蝕,雕琢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諸如「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將軍頭」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頂更是孤峰高聳,直刺雲天,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峰頂至山腰劈為兩半,唯有一線峽谷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立足峰頂,時而千里風煙,一覽無餘;時而雲瀑籠罩,佛光環繞,變幻萬千,神秘莫測。梵淨山「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故稱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梵淨山景區有兩個金頂,遙遙對望,左邊最高處是老金頂,又名月鏡山,海拔2494米,頂上有座小廟燃燈殿,供奉過去佛;另一金頂名為紅雲金頂,一柱擎天,拔地而起頂峰被「擘」開兩半,靠一條石橋連接,這橋名為「金頂天橋」,兩邊山峰各有一殿,一為釋迦殿,供奉現在佛,另一邊為彌勒殿,供奉未來佛,山下是名剎承恩寺。這一帶都是10億年前從海底冒出來的,周遭都是沉積岩。走進景區,須先乘車往索道站,上到山還要走600多級樓梯才可登上景區,行不了可請轎夫抬上山,盛惠500人仔。
峰頂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荊州北部南陽郡、江夏郡,而中南部被孫劉聯軍佔據。曹操之後從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一詞的來源。
張家界是著名的旅遊城市,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美譽。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世所罕見,1992年12月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因旅遊建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賦予了張家界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擁有國家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境內最為重要的景區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它由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1982年9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列入國家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武當山景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當山主要景區有金頂景區、南岩景區、太子坡景區、福壽康寧園景區、玄岳門景區、瓊台景區和五龍宮景區。
金頂景區位於天柱峰周圍,由朝天宮、一二三天門、太和宮等組成。
太和宮建於明永樂14年(1416年),現在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宮中主體建築金殿位於峰頂,為銅製仿木結構建築。
南岩景區
南岩景區位於山腰,由紫霄宮、南巖宮、榔梅祠等景點組成。
紫霄宮在展旗峰下,是武當現存最完整的宮殿之一。整個建築採用皇家建築法式,現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當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峰頂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疊彩山舊名桂山(相傳過去山上多桂樹),位於廣西桂林市區東北部,桂林市區之灕江畔,包括四望山、於越山和明月、仙鶴多座山峰,是唐代桂管觀察使、文學家元晦開發的旅遊勝地,自古就被稱為 「江山會景處」,按照《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像一匹匹絲錦堆疊在一起,遂將其命名為“疊彩山”。疊彩山濱臨灕江,與城中的獨秀峰、灕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主要景觀有疊彩亭的美石、風洞的摩崖石刻造像、望江亭看兩江四湖風光以及明月峰頂鳥瞰桂林全景。山上古樹多,依樹而望周圍之景觀,往往會有滄桑之感。山中有個四季生風的洞,洞口上鐫有陳毅元帥所題的「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洞中則為歷代作家的詩文題刻和一些佛教的摩崖造像,大概有19龕80餘尊。風洞之北,即後洞,橢圓形,是葫蘆的後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稱"北牖"。洞高4.8米,寬9.2米,長7.5米,面積約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陳維湘題刻"北牖洞"三字,洞內摩崖石刻數十件,以朱顏《訪疊彩岩登越亭》、楊芳《遊風洞山》、袁枚《遊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康有為《風洞題名》和李秉綬的蘭竹畫刻為珍。洞中原有臥佛一尊,供撫摩祈祥,現已無存。在疊彩山明月峰頂可將桂林城景盡收眼底。望江亭在疊彩山北半山腰處,原為正德間(1506-1521)明太監傅倫作為欽差鎮宋廣西都知監時所建。他酷愛桂林山水,尢偏愛疊彩,有七登疊彩山詩。他的《望江亭詩》,有"山色佛雲青,溪光照空碧,構亭倚風洞,超然意自適"句,繪出望江亭"佛雲""照空"的特色,亭早廢,1954、1990年兩次在原址重建,為紅柱、綠瓦、翹角、攢尖頂的仿古方亭,高約6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9米,總面積約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題刻"探奇處"3個大字,站在亭內或由此攀登,都有奇景可探。在疊彩山明月峰與於越山之間,是一組以桂北侗族建築形式為依據構築的大型風景園林建築群體,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疊彩瓊樓以鼓樓和連廊為中軸線,將整個建築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庭轉院接,曲徑通幽;西院開闊疏朗,小橋勾連。院落以池水為中心,東為高閣,西有亭廊,南設層樓,北置水榭。主體的鼓樓為2層歇山頂樓閣,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軒,其餘為1、2層坡頂,局部突起重簷、3重簷卷棚歇山頂或6角、8角攢尖頂。整組建築,主從分明,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富於變化,與自然環境和諧調協,具有仙山瓊閣的意境。2015年東麓靠灕江岸發生一起自然地質災害的山石墜落事件,經政府相關部門處理危岩治理工作完成,該區域道路已恢復正常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