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電腦瀏覽2016年全美31城巡迴演講的相片。
看到了我在亞特蘭大和美美姐、亞新大哥的在石頭山的合照。
在那一場自我蛻變的北美壯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起因就是接到了美美姐從亞特蘭大寄來的演講邀約,那時我還不認識美美姐和亞新大哥。
而後,在波士頓僑領Sarinna的幫助下,終於實現了長達2個月,開車2萬公里,走遍北美31城的壯遊。
人生就是一個緣份連結著另一個緣份。
亞特蘭大可説是這一連串緣份,最早的火花。
很感謝美美姐和亞新哥,還有亞特蘭大的朋友們。
為了紀念這樣的緣份,後來我在人間福報,發表了二篇亞特蘭大的感懷,這是其中的一篇,也分享給大家。
【異城的奮鬥】郝思嘉的明天
2018/10/26 羅智強 人間福報
來到亞特蘭大的第二天上午,美美姐安排在僑教中心的演講,竟來了近二百位的華僑嘉賓,可謂盛況空前。先前,美美姐雖然只是輕描淡寫敘述演講籌備的過程,但看到這麼多的華僑自發性的來到會場,我才真正領會到美美姐為這次的演講,肯定是殫精竭慮,花了許多心思。而亞特蘭大和紐約的演講,是我北美壯遊三十一個城市巡迴演講中,華僑參與人數最多的二場。
中午用完餐,李大哥、美美姐驅車帶我們來到距亞特蘭大市中心約四十分鐘車程外的「石頭山公園」,這座石頭山是一高八百英呎、腹地達百公里大的整塊花崗岩,相傳曾是當地印地安人的聖山,如今成了旅遊聖地。每年五月底到十月,公園的草皮會舉辦雷射秀,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賞;又因為亞特蘭大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冬季溫暖,不大下雪,石頭山的草皮在冬天會灑上人工雪,讓小朋友體會滑雪的快感。
在石頭山的一面岩壁上,有三位美國內戰時期南軍將領騎馬的巨大浮雕,分別是羅伯特.李、湯馬士.傑克森以及傑斐遜.戴維斯。遠看這浮雕似乎沒什麼特別,實則這浮雕巨大到可以在羅伯特.李的肩膀上擺上二十桌的酒席呢!
就在今日人們懷抱讚歎的心情欣賞這三座人物雕像時,若將時光倒回一八六四年九月,北軍與南軍在慘烈的攻防戰之後,北軍統帥謝爾曼率領十萬大軍占領已無設防的亞特蘭大城,並在十一月大軍開拔前,下令放火摧毀這座南方最繁華的城市。大火延燒了十五天之久,火焰一度衝上百米之高,在大火的映照之下,黑夜如同白晝,許多無辜的百姓,則與烈火俱焚,亞特蘭大城毀於一旦。至於今日的亞特蘭大,是從廢墟中重建的。
一九○○年生於亞特蘭大的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契爾,據說她從小喜歡坐在外婆的膝蓋上,聽外婆敘述亞特蘭大所發生的戰爭故事,包括她所住的莊園,還有一條當時南軍留下的戰壕。透過外婆的口述,摧毀亞特蘭大的那場末日大火,在她的眼前歷歷如繪。而她一生唯一的出版著作《飄》,後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便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故事背景,女主角郝思嘉與男主角白瑞德的愛恨情仇,正是從亞特蘭大一座莊園開始發展。在我那個年代的學子,若沒讀過《飄》這本書,沒看過《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彷彿就少了一種可供永遠咀嚼的青澀況味,在如今憑弔年少歲月時,似乎就顯得蒼白了。
晚餐回到市區用餐,和李大哥、美美姐聊起八○年代的亞特蘭大,雖為喬治亞州的首府,但基礎建設落後,人口稀少,卻因地利之便,是附近六、七個州的中心,可控數百萬人口,綿密的國道四通八達。他們發現當時的亞特蘭大,僅有一家華人開設的汽車零件商,競爭者少,但汽車零件市場需求極大,於是在一九八六年時,夫妻倆毅然拋棄加州安定的舒適圈,帶著分別為八歲、十歲的二個女兒,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亞特蘭大市,開啟人生的創業之旅。初到亞特蘭大之時,二個女兒必須重新適應新的學校和環境,也曾有過一段過渡期,尤其是小女兒,因為沒有朋友,還把庭院一棵小樹當朋友,時常和小樹對話,玩家家酒,至今仍令夫妻倆心中不捨。
晚上返回飯店,免不了繼續打開筆電準備清償稿債,卻覺得心浮氣躁,心思始終沉澱不下,索性又關上筆電,憑窗看著夜已寂靜的亞特蘭大──這個曾經屬於印地安人的亞特蘭大、蓄黑奴種棉花的亞特蘭大、在內戰中一度毀於大火的亞特蘭大、瑪格麗特.米契爾出生的亞特蘭大、李大哥和美美姐創業有成的亞特蘭大,以及此時當下專屬於我的亞特蘭大。
神思恍惚之間,瑪格麗特.米契爾筆下的郝思嘉,彷彿從黑夜的盡頭幽幽走來,張著如星子一般閃亮的雙眸,輕聲對我說:「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西乃山又稱摩西山,是埃及西奈半島南端的一座山。海拔高度為2,285公尺,在西奈半島僅次於海拔2,637公尺的凱薩琳山(Mount St. Catherine), 聖凱薩琳修道院位于山腳,海拔約為1,200公尺。在《聖經》中,西乃山是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之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摩西在...
山是 一座 學校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今天晚上,在電腦瀏覽2016年全美31城巡迴演講的相片。
看到了我在亞特蘭大和美美姐、亞新大哥的在石頭山的合照。
在那一場自我蛻變的北美壯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起因就是接到了美美姐從亞特蘭大寄來的演講邀約,那時我還不認識美美姐和亞新大哥。
而後,在波士頓僑領Sarinna的幫助下,終於實現了長達2個月,開車2萬公里,走遍北美31城的壯遊。
人生就是一個緣份連結著另一個緣份。
亞特蘭大可説是這一連串緣份,最早的火花。
很感謝美美姐和亞新哥,還有亞特蘭大的朋友們。
為了紀念這樣的緣份,後來我在人間福報,發表了二篇亞特蘭大的感懷,這是其中的一篇,也分享給大家。
【異城的奮鬥】郝思嘉的明天
2018/10/26 羅智強 人間福報
來到亞特蘭大的第二天上午,美美姐安排在僑教中心的演講,竟來了近二百位的華僑嘉賓,可謂盛況空前。先前,美美姐雖然只是輕描淡寫敘述演講籌備的過程,但看到這麼多的華僑自發性的來到會場,我才真正領會到美美姐為這次的演講,肯定是殫精竭慮,花了許多心思。而亞特蘭大和紐約的演講,是我北美壯遊三十一個城市巡迴演講中,華僑參與人數最多的二場。
中午用完餐,李大哥、美美姐驅車帶我們來到距亞特蘭大市中心約四十分鐘車程外的「石頭山公園」,這座石頭山是一高八百英呎、腹地達百公里大的整塊花崗岩,相傳曾是當地印地安人的聖山,如今成了旅遊聖地。每年五月底到十月,公園的草皮會舉辦雷射秀,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賞;又因為亞特蘭大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冬季溫暖,不大下雪,石頭山的草皮在冬天會灑上人工雪,讓小朋友體會滑雪的快感。
在石頭山的一面岩壁上,有三位美國內戰時期南軍將領騎馬的巨大浮雕,分別是羅伯特.李、湯馬士.傑克森以及傑斐遜.戴維斯。遠看這浮雕似乎沒什麼特別,實則這浮雕巨大到可以在羅伯特.李的肩膀上擺上二十桌的酒席呢!
就在今日人們懷抱讚歎的心情欣賞這三座人物雕像時,若將時光倒回一八六四年九月,北軍與南軍在慘烈的攻防戰之後,北軍統帥謝爾曼率領十萬大軍占領已無設防的亞特蘭大城,並在十一月大軍開拔前,下令放火摧毀這座南方最繁華的城市。大火延燒了十五天之久,火焰一度衝上百米之高,在大火的映照之下,黑夜如同白晝,許多無辜的百姓,則與烈火俱焚,亞特蘭大城毀於一旦。至於今日的亞特蘭大,是從廢墟中重建的。
一九○○年生於亞特蘭大的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契爾,據說她從小喜歡坐在外婆的膝蓋上,聽外婆敘述亞特蘭大所發生的戰爭故事,包括她所住的莊園,還有一條當時南軍留下的戰壕。透過外婆的口述,摧毀亞特蘭大的那場末日大火,在她的眼前歷歷如繪。而她一生唯一的出版著作《飄》,後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便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故事背景,女主角郝思嘉與男主角白瑞德的愛恨情仇,正是從亞特蘭大一座莊園開始發展。在我那個年代的學子,若沒讀過《飄》這本書,沒看過《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彷彿就少了一種可供永遠咀嚼的青澀況味,在如今憑弔年少歲月時,似乎就顯得蒼白了。
晚餐回到市區用餐,和李大哥、美美姐聊起八○年代的亞特蘭大,雖為喬治亞州的首府,但基礎建設落後,人口稀少,卻因地利之便,是附近六、七個州的中心,可控數百萬人口,綿密的國道四通八達。他們發現當時的亞特蘭大,僅有一家華人開設的汽車零件商,競爭者少,但汽車零件市場需求極大,於是在一九八六年時,夫妻倆毅然拋棄加州安定的舒適圈,帶著分別為八歲、十歲的二個女兒,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亞特蘭大市,開啟人生的創業之旅。初到亞特蘭大之時,二個女兒必須重新適應新的學校和環境,也曾有過一段過渡期,尤其是小女兒,因為沒有朋友,還把庭院一棵小樹當朋友,時常和小樹對話,玩家家酒,至今仍令夫妻倆心中不捨。
晚上返回飯店,免不了繼續打開筆電準備清償稿債,卻覺得心浮氣躁,心思始終沉澱不下,索性又關上筆電,憑窗看著夜已寂靜的亞特蘭大──這個曾經屬於印地安人的亞特蘭大、蓄黑奴種棉花的亞特蘭大、在內戰中一度毀於大火的亞特蘭大、瑪格麗特.米契爾出生的亞特蘭大、李大哥和美美姐創業有成的亞特蘭大,以及此時當下專屬於我的亞特蘭大。
神思恍惚之間,瑪格麗特.米契爾筆下的郝思嘉,彷彿從黑夜的盡頭幽幽走來,張著如星子一般閃亮的雙眸,輕聲對我說:「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山是 一座 學校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名為”薩提爾”的對話模式,發端於心理學家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她的學生約翰.貝曼(John Banmen),根據其對話方法,發展而得。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就是討論這個對話方法的原理與應用。
冰山是全書的核心概念。
冰山的基本意思就是,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行為表現(也包括我們自己),就只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
但其下方有龐大的”基礎”。你不深入探究是看不到的。
薩提爾的冰山有七層,最上層是行為。就是一般我們看到的地方,譬如一個小孩無法專心唸書,整天摸東摸西。
再往下是感受。這個人當下的感受。譬如這個小孩覺得不在乎,不想要念書。
然後是感受的感受。譬如小孩對於不在乎的態度,心中是有點愧疚與罪惡感的。
第四層是觀點。小孩的觀點是什麼?譬如他可能覺得,再用功也沒用。
第五層是期待,或許小孩真正的期待是自己可以專心完成功課。
第六層是渴望,他心中也渴望得到老師與父母的認同。
最後則是自我。
大多人在處理事情時,完全只根據冰山的最上層。就是行為表現。
小孩不唸書?
父母就規定,”你給我在書桌上好好坐一小時,沒寫完不準離開”。或是威脅,”考超過第幾名,就不可以出去玩”。
這叫試圖解決問題。成效如何,我們心知肚明。
薩提爾的對話模式,是要解決問題的根源。希望透過深入的對話模式,切入冰山的下方幾層,帶出矛盾與衝突的點。
重點不在於迅速解決問題,而是透過對這個人更深的關懷,找到問題。最後也改變了行為。
這個對話模式不僅適用於面對他人,也可以面對自己。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或反應的根源。譬如自己明明很生氣,對這個感受的感受卻是”我沒有生氣,只是講話比較大聲”。因為從小,他的家長就嚴詞告誡,不可以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
許多人從來不會面對與承認自己的情緒。薩提爾模式,也可用來自我剖析,回顧過去的經驗與創痛。
書中一句話說的很好,”進入他人內心的捷徑是瞭解自己”。
書中有許多薩提爾對話模式的逐字稿。應用很多,可用於處理親子關係、手足衝突、師生關係等。
譬如有個小孩自行決定要中斷大學學業。媽媽焦急如焚的要找作者諮商。
作者不是勸那個大學生,而是藉由跟媽媽的一次對話,解開了媽媽的心結。
作者藉談話引導媽媽說出自己年輕時,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而輟學的歷程。這位媽媽沒有從中走出來。
她覺得自己當時為家庭犧牲,才要離開學校去工作賺錢。
現在自己犧牲了那麼多,讓女兒可以沒有經濟壓力的去唸書。她居然自行決定不唸了?
她完全無法理解,自己犧牲了那麼多,所為為何。
作者的對話直接的切中她的心結。她要求女兒不要離開自己不喜歡、唸不下去的系所,其實是要女兒為她犧牲。
談話之後,這位媽媽開始鬆動與釋懷。最後她選擇相信女兒已經長大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日後,女兒也在其它科系,找到人生的方向。
這個例子是作者做為一個第三者,為兩方排解衝突,找到問題核心。但也有許多對話範例,自己就是”衝突”中的一方。譬如老師或父母面對不守規矩或是情緒爆發的學生與小孩。
這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不是用以上對下的角度,用嚴重的生氣反應,要脅對方就範。選擇用更深入、想要瞭解根本原因的心態進行對話,就是薩提爾對話模式的重點。這樣的對談,自己不平靜沉穩的話,是無法進行的。
書中這些對話看起來非常有趣,也很有效。但我必需說,看到這些描述,會知道這個講話方式是練出來。不是看完一本書馬上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個初始起點。讓有興趣的讀者知道基本觀念與起步怎麼做。
想要進一步深入探詢的朋友,書中也有提到參考書目與相關的工作坊課程。
不管有沒有選擇更深入的瞭解,知道薩提爾對話模式,至少要讓自己從”情緒應對情緒”的行為模式中脫離出來。譬如看到小孩我行我素,氣一上來,馬上大罵或給予教訓。有時好像馬上有效。但問題有解決嗎?這樣真的比較輕鬆嗎?
選擇藉由對話深入探究行為表象下的成因。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山是 一座 學校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西乃山又稱摩西山,是埃及西奈半島南端的一座山。海拔高度為2,285公尺,在西奈半島僅次於海拔2,637公尺的凱薩琳山(Mount St. Catherine), 聖凱薩琳修道院位于山腳,海拔約為1,200公尺。在《聖經》中,西乃山是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之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摩西在這座山代表以色列人領受耶和華的律法十誡。當摩西在山上時,亞倫製造了金牛犢給以色列人敬拜。摩西下山看見,摔碎了法版。
莫卡塔姆洞穴教堂(Cave Church)也被稱為皮匠聖西門教堂(Church Of Saint Samaan The Tanner),位於埃及開羅的莫卡塔姆山內。這座教堂的神奇不單在於它的渾然天成和人文奇觀,更因為它就建造在曾經發生過神跡奇事的莫卡塔姆山內,而這個神跡也與聖西門密不可分。垃圾山街巷的許多牆壁上都刻畫著「十」字紋樣。埃及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這裡卻是一個基督教社區,生活在此的近5萬人中有超過90%都是基督徒。聖西蒙教堂的歷史並不悠久,它始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為了紀念千年前那位幫助科普特教皇移動大山的皮匠西蒙,基督徒們在這座穆卡塔姆山上的岩石中開鑿教堂。據當地嚮導介紹,整個工程歷時5年完成,山體的一側完全被掏空,僅開鑿的岩石重量就高達250噸,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聖西蒙教堂巨大的祈禱廳順著岩洞依勢而建,僅座椅就有近百排,可以容納1萬多人在此進行宗教活動,堪稱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教堂。每年都有大批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聖。從教堂建立後不久,一位來自波蘭的名叫馬里奧的藝術家便開始在岩石上進行宗教場景的雕塑,很多講述耶穌與宗教歷史的雕刻作品通過這位元藝術家靈巧的雙手得以呈現,也為這座樸實無華的教堂增加了不少美感與藝術氣息。目前聖西蒙教堂不僅僅進行宗教活動,還設立了教育中心、幼稚園和針對聾啞人和聽障人士的職業培訓學校,為垃圾山上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務。
埃及博物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是1858年由法國人馬里埃特創建的。博物館共分兩層,下層順時針展出從古王國時期到羅馬時期的古物,有很多大型石像、石棺和石刻等;上層根據主題分成不同展室和展區,有木乃伊、棺槨和很多較小型的展品。眾多藏品之中,以圖坦卡門陵墓出土的文物最為人注意,博物館也特別劃出一間展室展示圖坦卡門墓中文物,包括法老的黃金面具和棺槨。木乃伊展室是另一個引人注目的部分,展出數具三千多年歷史的法老王乾屍,包括拉美西斯二世、SetiI、TuthmosisII等著名法老。該博物館還包括一個攝影節和一個大型圖書館 。埃及博物館包括許多部分先後順序排列
第一部分房屋Tutankhamon的寶藏。
第二部分房屋前王朝和古王國紀念碑。
第三部分房屋第一中間期和古村古跡。
第四部分房屋的紀念碑現代英國。
第五條房屋的遺跡和後期的希臘和羅馬時期。
第六條房屋的硬幣和紙莎草。
第七條房屋石棺和scrabs 。
遺憾的是博物館內不能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y0rz2X_6Q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5sFrlgaMVEeNSvy-jlKwHRuE5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