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臺北東區的永福樓餐廳變成了NET服飾。(張哲生 攝)
下面是2020年4月底出版的《今周刊》第1219期裡頭的相關報導:
NET不懼疫情在「永福樓」舊址開新館
東區老房仲揭金店面搶租秘辛
撰文:張玉鉉、梁任瑋
歷經半年籌備,位於台北忠孝東路4段的永福樓舊址,變身為服飾品牌NET(主富服裝)忠孝旗艦店,成為台北最大NET門市。在疫情當頭的5月1日,依然無所畏懼,如期開幕!
去年11月,NET證實與房東簽約12年,以每月320萬元租下永福樓,轟動業界。近年來,這家無懼國際快時尚品牌挑戰,反而加速展店、朝大型化店鋪轉進的本土服飾品牌,卻愈戰愈勇,再度插旗東區。
儘管如此大張旗鼓,NET卻是神祕而低調,不僅創辦人從不受訪,連在NET工作近30年的董事長特助受訪時,名字也不曝光。
「選擇永福樓,是因其為東區商圈具代表性地標之一,且樓層坪數夠大、交通便利、方便集客。」特助陳先生透露,房東慎選房客,NET提出建議租金與經營規畫後,房東才點頭。
隨著商圈人潮往信義計畫區移動,東區的指標型店面陸續關門、遷移時有耳聞,也讓東區沒落之說不脛而走;然而一次簽下12年長約,意味著NET對昔日一級戰區東區仍信心滿滿。陳特助提到NET展店方針為在地、長期經營,簽約以長約為主,只要選定就會戮力經營,因此多年來與各門市房東維持良好互動。
一位認識NET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文貞27年的東區房仲人士印象很深,1993年,黃文貞相中忠孝東路4段明曜百貨對面、現為屈臣氏的店面,當時NET才剛成立,沒名氣,房東最後選擇租給如今的藥妝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就放棄了,黃文貞卻鍥而不捨,透過管道找上唯王食品的老闆,頂下原本經營食品雜貨的唯王店面,開設NET忠孝1店,讓外界見識到他插旗東區的決心。
「他做生意很阿莎力,決策很快。」這位房仲指出,早年黃文貞還親自找據點時,有一次晚上11點向黃介紹一間不錯的店面,「他一聽很感興趣,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就開車去看。」甚至澎湖、花蓮等偏鄉也親自去勘查市場,絲毫沒有身價數10億元大老闆架子。
去年黃文貞搶下永福樓舊址,其實有段不為人知的幕後。自從永福樓退租後,林姓屋主原本開價每月六百萬元找新租客,由於地點不錯,當時的確吸引不少國際連鎖品牌,包括日本與台灣藥妝店叩門洽詢,但房東對租金的堅持,讓不少品牌商評估後決定縮手,而店面就這樣空置半年之久。
正當無人聞問之際,黃文貞透過熟識永福樓屋主的一位林姓仲介聯繫遠在日本的房東,表達承租意願,並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更驚人的是,黃文貞一口氣向房東砍到4百萬元,最後用「前低後高」方式,前期每月320萬元、後期每月4百多萬元的租金條件拍板。「大家聽到NET以這麼便宜的價錢租到永福樓,整個東區房東都驚呆了!」知情人士透露,「你不得不佩服黃文貞,很懂得抓住房東不耐久無租客的心情,他也許不會第一個出手,但一出手絕對不會讓標的跑掉。」
熟悉黃文貞的這位房仲分析,20多年過去,東區商圈零售品牌潮起潮落,但NET可說是碩果僅存,是從未離開過東區的店家之一,如今更集中火力投資永福樓舊址,力拚對街即將開幕的H&M與UNIQLO,精神頗令人佩服。
NET門市遍布一、二、三線城市。都市外,也注重經營中南部鄉間,像全台最大門市即落腳屏東,將近八百坪。「長期以來,NET展店布點的原則就是不斷追求進步、調整體質。」陳特助堅定地說。
NET於1991年創立,歷經香港服飾品牌街頭林立、歐美與日本快時尚品牌大舉進入,29年來屹立不搖。即使11年前試圖進入中國市場,以失敗收場,仍從中學習經驗,更堅定台灣是NET的重要根據地。
至5月1日,NET全台總店數共148家,年營業額近80億元、員工約3千人,遠超越其他本土服飾品牌。
黃文貞出身雲林東勢鄉農家,今年70多歲,高中畢業、退伍後,曾至報關公司工作半年;接著進入貿易公司服務長達7年,主要負責出口美國的成衣部門。「後來董事長離職創業,在現今東區NET大安一店處開設小超市。」創業以來因資金與經驗不足,有半年時間經營得不順,直到「偶然在冰店看見2位女士,提著兩大袋『津秋外銷成衣』的戰利品,開始注意到此產業。」
當年獲爭鮮創辦人支持 一腳跨進成衣界
黃文貞開始進行服飾產業市調,巧遇舊識陳津秋(津秋成衣、爭鮮創辦人)並獲他的支持,自此跨進成衣服飾業。「陳津秋不僅讓黃董事長自由挑選款式販售,並採先售出後結算方式,無須切貨買斷。」陳特助回憶。這對當時財力不足的黃文貞是一大助力,不用積壓太多資金在進貨上,周轉上也大為寬裕,也因此讓原本的小超市,在1979年順利轉型外銷成衣的主婦商場。
然而,隨工資、原物料與土地成本逐漸上漲,台灣外銷成衣廠漸漸外移,黃文貞面臨第二次轉型,決定朝自有品牌發展。當時黃文貞一夫當關,「董事長交叉比對國際品牌成功經驗,擬定NET發展方向:全客層定位、商品款式豐富、價格實惠。」陳特助提到。
對黃文貞來說,企業經營必須與時俱進、滿足消費者需求,這點也充分體現在NET品項選擇與展點策略上。先看品項,從休閒服飾、都會風格的男女裝,陸續拓展兒童、鞋包配件、家居等,滿足一站式購足消費者。
「NET的商品策略,是製作讓顧客每天都想穿的衣服。」陳特助直言,商品與價格是競爭的不二法門,因此款式多外,始終堅持平均單價落在3到4百元間,用CP值緊拴家庭、小資上班族等的心。
直到現在,NET每季有高達2千種款式,黃文貞皆參與其中,競爭對手推出的服飾樣式、風格市場接受度如何,均走在第一線觀察,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與學習心態。
NET布點上,搭配一站式服務得到加乘效果,因偏鄉購物選擇不多,一家人到NET能滿足各式購衣需求;偏鄉門市穩定的業績,反倒成為NET在都會區迎戰快時尚品牌的堅實後盾。「展點上以方便集客為優先,傾向在交通便利地點開店。」陳特助強調。
近年NET則以關小店、開大店的策略積極布局,於2015年在新北淡水開出首家旗艦店,樹立大型店鋪模式。「為完整陳列豐富款式,5年前陸續在各縣市開設4百坪以上新型態店鋪。」陳特助解釋。
實體戰打30年轉進電商 用人策略「從不挖角」
去年8月,NET從實體門市進展至電商品牌。「隨科技進步,電子商務成為必爭之地,因此決定成立電商品牌NU V(NEW VALUE簡稱)。花1年籌備,定位全客層。」陳特助分享。
疫情加速虛實通路整合,「NET累積近三十年成衣生產經驗與設計資源,使NUV能較靈活快速生產自有商品。目前月營收穩定成長中,且四月業績較上個月成長5至6成;主要購買年齡落在21至45歲。」陳特助透露,因疫情激發團結、對台土地認同,將推出一系列台灣美景與人文特色T恤。
至於展店所需人才與倉庫,陳特助表示,NET從不對外挖角,選擇基層培育,凝聚向心力。去年7月啟用的雲林物流中心約七千坪,整合NET與NU V倉儲需求。
NET另一個深植人心的形象是公益。「黃董事長小時候常穿哥哥留下的衣服,有年除夕夜,因沒有過年新衣而哭鬧,黃董事長母親深夜還到街上已打烊的衣服店敲門,買了一條卡其長褲。」陳特助透露。
有這樣深刻的兒時記憶,黃文貞自2012年起,每年捐助全台家扶中心愛心提貨券,舉辦門市封館贈衣活動,讓弱勢家庭能穿新衣過年,至今已累計約百場、投入逾億元。
「當時接到NET打電話來說要提供50萬元提貨券,彷彿天上掉下來禮物,今年甚至提高至70萬元。」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語帶感激。
然而,台北市大安區仁愛里里長鄭秀郎觀察:「現在東區人潮減少超過一半,至少要幾個月才能恢復。」疫情下逆勢開店,考驗品牌生存力,對此陳特助樂觀表示:「NET看好台灣內需市場,會延續既定開店策略,盡力做到最好。」充分反映黃文貞面對市場挑戰所秉持「謙虛以對、身體力行、量力而為」的原則。
NET(主富服飾)
成立:1991年
負責人:黃文貞
資本額:5.6億元
主要業務:服飾
屏東家扶中心電話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八卦
4月2日社工日,屏東家扶中心資深社工師劉怡婷獲衛福部表揚績優社工獎。劉怡婷居住於高雄市,每天至屏東家扶上班來回車程60公里,12年來從未間斷,也未有過找個「離家近」的工作。劉怡婷社工師被屏東家扶同事稱為紅衣女飆仔,因為她總是穿著紅色外套騎著機車從高雄到屏東工作,也穿梭於屏東鄉間從事兒少保護服務,為了受虐兒少,也常在夜間再從高雄飆來屏東處理個案。
讓劉怡婷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一位在犯罪家庭長大的孩子。孩子到寄養家庭安置時,和寄養家庭反抗對立、愛打架鬥,甚至拿刀威脅寄養家庭,劉怡婷總會在夜間接到寄養家庭求救電話,她必須再從高雄奔馳到屏東處理寄養家庭與孩子的高衝突。劉怡婷以五年時間,耐心、溫柔及堅定地陪伴孩子缺愛的心,讓孩子感受到社工的不離不棄,孩子也因此改變,目前穩定就學,並朝自立方向前進。
一戶由縣政府列案的兒保家庭,原生父母雙雙入獄,孩子一歲多即寄養安置,六年來孩子由寄養家庭照顧長大。為了幫助獄中的父母對未來有希望,劉怡婷定期與在監獄中的父母聯繫,每月透過書信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使憤世嫉俗、防衛心極重的母親敞開心房,並下定決心為孩子改變。因毒入獄的母親接受監所建議,願意到舉目無親的外地接受職訓,劉婷持續寄孩子照片、卡片給這位母親,並鼓勵她安心在異鄉努力,母親終於順利將寄養多年的孩子接回照顧。這位母親接回孩子時,寫了感謝卡給劉怡婷-「我會永遠記得這句話-天助自助的人,妳的出現讓我有力量改變人生的不如意,真的好喜歡妳的陪伴,謝謝妳的出現」,劉怡婷說,這位母親的感謝可以再幫她度過一年遇到的挫折。
資深社工師劉怡婷笑說,社工是個「自肥」的工作,工作壓力、緊張、為個案焦慮,不知不覺身體吃進這些情緒,體重再也回不去了;但真正自肥的意思是,社工是個助人的專業工作者,但也在助人的過程中,默默的反饋到自己家庭的議題而改善,且從受助者的回饋得到力量,持續堅持從事兒保社工。
#資訊屏東家扶中心提供
屏東家扶中心電話 在 Dr's Formula Taiwan Facebook 八卦
#7月15日聯繫狀況即時更新
54.花蓮/#7月14日聯繫狀況即時更新
55.台中/光音育幼院
56.台中/慈馨兒少之家
57.雲林/信義育幼院
58.嘉義/修緣育幼院
59.桃園/藍迪兒童之家
#7月14日聯繫狀況更新
51.嘉義/嘉愛啟智發展中心
52.嘉義/晨光智能發展中心
53.嘉義/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
#7月13日聯繫狀況更新
41.台東/向日葵關懷協會
42.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
43.基隆/大光兒少之家
44.台北/忠義育幼院
45.桃園/睦祥育幼院
46.宜蘭/幸夫愛兒園
47.宜蘭/普賢慈善育幼院
48.台東/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49.台東/馬蘭榮家附設慎修養護中心
50.嘉義/身心障礙綜合園區-再耕園
#7月12日聯繫狀況更新
我們仍不間斷地找尋及聯繫社福單位,
其中不乏資源缺乏的偏鄉機構,
至7/12為止新增聯繫捐助的單位如下:
30.台南/樂扶社福基金會
31.彰化/脊髓損傷重建協會
32.花蓮/美崙啟能發展中心
33.花蓮/原住民少年兒童之家
34.花蓮/家扶中心
35.花蓮/谷若思全人關懷協會
36.宜蘭/愛加倍關懷協會
37.新北/台灣盲人重建院(北區)
38.台中/台灣盲人重建院(中區)
39.高雄/台灣盲人重建院(南區)
40.嘉義/敏道家園
#7月5日聯繫狀況更新
週末陸續有粉絲朋友提供社福單位名單,
我們今日也立即一一聯繫,
以下是新增確認需要防疫物資的受贈單位。
26.台南市樂扶社福基金會
27.藍天家園
28.六龜山地育幼院
29.惠急慈善會
#7月2日聯繫狀況更新
感謝大家來自私訊及留言的分享與推薦,
我們逐一的聯繫了每一個單位,了解需求與狀況,
我們會盡我們所能提供協助,
也歡迎大家繼續推薦。
某些單位表達並不缺乏防疫物資或其他原因,
較無須協助,我們也完全尊重,
就不在此列出。
7/2聯繫單位如下:
1.桃園/私立長長教養院
2.台南/鴻佳啟能庇護中心
3.桃園/懷德風箏園地
4.桃園/幸福基金會
5.新竹/仁愛之家
6.桃園/樂活育幼院
7.新北/愛心育幼院
8.台北/聖道兒童之家
9.台北/體惠育幼院
10.屏東/伯大尼之家
11.彰化/喜樂保育院
12.台北/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13.高雄/希恩之家
14.台北/芒草心
15.台北/失親兒基金會
16.高雄/小天使家園
17.台東/安心家庭關懷協會
18.台中/惠明盲童育幼院
19.苗栗/華巖啟能中心
20.桃園/聖愛教養院
21.桃園/祥育啟智教養院
22.桃園/弘化懷幼院
23.台北/關愛之家
24.南投/德安啟智教養院
25.台中/沙發后花園
---------------------------------
與某社會局課長的一通電話
讓我們想作這件事情…
D編:如果我們希望盡一點心力,將防疫物資送到真正缺乏資源的弱勢族群,是否可以推薦我們合適的單位?
課長:謝謝你們!台灣真的是一個善念齊聚的地方,我們比較擔心的其實是一些相對微型、不具知名度的單位,例如某些獨立運營的照服機構或育幼院等,這些地方具群聚性,資源少,假使染疫,傳播風險相當高,建議你們往這個方向去尋找….
於是乎,我們決定跟D粉們來詢問,
如果您知道什麼樣的機構或單位,
有上述這樣的情形或需要,請分享給我們……
我們會一一聯繫及評估。
我們希望我們的防疫捐贈能用在真的有需要的族群身上。我們能捐贈的有抗菌噴霧、乾洗手、抗菌洗手乳、洗衣粉….等,視機構需要而定。
我們不要錦上添花、
也毋需知名度大的受贈單位,
更不要什麼公開捐贈儀式!
我們無法作到全數單位都捐贈,
但,我們會盡己之力!!
歡迎您們,以留言或私訊方式推薦,
請詳列機構名稱、所在地、服務什麼樣的族群(如小孩、遊民、獨居老人)….
如果您有直接聯繫窗口就告訴我們,
不然,我們自己上網查詢也是可以的。
謝謝大家!
#台塑生醫 #DrsForm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