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八個月,仍然有一種盡忠職守叫保安]
香港人過農曆年,愛說一個關於保安的笑話。話說住客常投訴,一年三百六十日樓下保安服務態度麻麻,一到農曆年之前那幾天就忽然變殷勤,為的就是搏取住客新年派發的利是。保安在香港人心目中,未必是受到尊重的專業。
但年初八的晚上,有一位保安叔叔讓人見識了膽色和擔帶。
這個年初八,在九龍老牌屋村美孚新邨,忽然變得「勇武」起來。美孚新邨落成於1970年代,住客不少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屋邨裡最多的商號是診所,其次就是銀行。這裡的住客,年紀大,坐擁資產豐厚,不少人性格溫和保守,今天起來抗爭,皆因燒到埋身。
話說武漢肺炎疫症之下,政府宣佈把與美孚一街之隔的饒宗頤文化館改為隔離營,表示要在此把與確診者接觸過但未有病徵的人進行隔離之用。消息一出,街坊群起反抗,下午集會後,晚上又聚集起來,在邨口百老匯街的樓梯口聚集:「反對美孚隔離營!」「封關!」的口號此起彼落。
晚上10時許,約一百名街坊聚集在邨口,大部份是中年人,有人穿了拖鞋,有人抱了小狗。區議員宣讀了政府最新的聲明,並表示已收集了居民簽名,有個別街坊不滿:「簽名沒用的!我們要時限!」
年輕人按捺不住,11時許,有數個少年人衝出馬路,以發泡膠盒、雪糕筒、路牌、垃圾筒堵路,有人用噴漆把兩駕巴士車頭玻璃噴花,巴士司機唯有讓乘客下車。
老牌屋苑的園藝功夫出色,農曆年裝飾用的一盤盤年花,被抗爭者整盤借用,菊花連根帶泥被挖出、金色布藝包着的膠花盤,散落一地,成為了美孚獨有的懷舊味而有新年氣氛的路障。馬路上留下了塗鴉:「封關救港」「反對MF隔離營」。
附近的巴士站葵涌道天橋底,一直有幾位軍裝警員在監視,果然,堵路之後,防暴警察極速出現,湧出馬路清理路障。居民回到屋苑範圍內叫口號,罵警察。
隨後的一個半小時,警察站得遠遠,以大光燈照射邨民,邨民回罵,有中年婦女以電筒回射警察,也有少年人氣憤地踢一下路邊的雜物。大批居民站在平台上眺望警方,警察也不斷以電筒照射。
至凌晨一時前,警察的人數忽然大量增加,多輛警車到場,站在街頭的防暴警最少達到100名,並在交投接耳,好像有所盤算。我旁邊的尼泊爾裔記者採訪了半年,預告着事態:「警察正計劃如何衝過來呢,有可能繞路。」部份邨民感應到事情不妙,退到樓梯頂部。
12時50分,警方多方包抄,兩輛警車兜路入邨,在多多餅店、車輪餅小姐後面的吉利徑下車,然後同時派人衝上第三期平台。凌晨時分,百計防暴警在地利亞學校旁邊、滄浪亭、新上海飯店一帶的平台疾走。
有住戶聽到吵耳聲,開燈查看,邨民憤怒得從四方八面回罵,有人從樓上扔下水瓶,警方一度向樓上站在騎樓的女住戶舉起雷明登布袋彈槍。
防暴警衝入邨期間,截停多名居民搜身,又向最少三名男女噴射胡椒。面對百計裝備精良的防暴警,一名身型高大,微胖,但頭髮半秃的保安叔叔,一直跟隨。警察衝入邨之前,我已見到他和一兩位同事在樓梯底待命。我跟他說:「警察隨時也可能衝進來。」他說知道,會盡力做。
整個反修例運動出現過不少勇敢保安的身影,在去年7月,我還在沙田小商場看過保安嘗試阻擋警察;及至10月初,馬鞍山新港城商場的名5保安因嘗試阻止警察入商場而被拘捕;再加上這半年來,警察公開表示,不論是街道、商場、學校、屋苑,任何地方他們都有權進入。「私人地方」這種概念,對警察行動,已經沒有禁忌了。
我記得站在樓梯口的警察嗌咪:「你這裡有非法活動,我們警告了你們兩次了,不要逼我們警察進來執行職務!」有穿着睡衣與外傭落樓下散步的阿伯,看到警察在平台橫衝直撞,光火回罵。女住客扯高嗓子:「這裡是我屋企!甚麼叫非法集結?」有人諷刺說:「你們一世也買不起美孚新邨的了!」(美孚千呎住宅樓價過千萬)
但是警察不為所動,在平台隨意走動,對美孚居民來說,平台平日是孩子學習騎單車的地方,坐輪椅的老人被外傭下午推着曬太陽的地方。這個凌晨,成為了警察暢通無阻長驅直進的地方,個別警察遊走時態度甚差,唬嚇記者:「你說追就追?退後!」「保持距離!」記者經過多個月訓練,都懂得忍着後退。
反而是那位微胖高個子保安,一直緊緊跟着警察,並舉高手指,一夫當關,態度堅定地理論:「叫你們的指揮來見我!我有禮貎問你誰是指揮官!你地兇我有甚麼用?找個人跟我談吧!」保安叔叔說,當時有警員諷刺他只是「保安仔」,叫他「走開!」但他仍是不肯離開。
保安叔叔以一敵眾,他只是穿了一件寫了美孚邨名英文字的「MFSC」風褸,螢光帶在暗黑中閃閃發亮,防疫口罩也給他扯到下巴了,方便說話。
他站在一排防暴警前面,眼睛被警察的大光燈照着,他還是鎮定地回話:「樓上的居民全部給你們吵醒了!你們走吧!」理論一陣子,警察暫時撤退。警察下樓梯之前,胖叔叔還勸說後面憤怒的居民別站太前。
凌晨1時20分,警方再度衝進屋苑平台,拘捕數人。有一對中年夫婦後來下樓,他們表示,兒子說去找朋友,不久後才得悉兒子在樓下被拘捕,他們語氣憂心地聯絡律師及議員協助。紥根美孚多年的區議員伍月蘭亦被捕。而這位胖保安亦在第二次行動中被警察抄下了身份證資料。
後來,這位表示在美孚做了八年保安的叔叔說:「我希望讓你們居民明白,美孚的保安是做嘢的。」
他澄清:「我亦不是代表公司,我是代表美孚,我只是保安。可惜是,警察始終沒有派指揮官出來跟我對話。」
居民忍不住拍手喝采,有男街坊熱情回應:「叔叔我愛你呀!美孚保安好嘢!」
他有點害羞:「一句說話,我只是盡番保安的責任。」
叔叔繼續解釋,早預料警察衝入平台,也曾與同事舉手嘗試攔一下,但警察人多,照衝入邨:「警察有權逗我(截查我),有權噴我(胡椒),有權說我阻差辦公。但我們作為保安,又要維護街坊又要維護同事,好難做,無辦法,我們人丁單薄,我們不想被街坊榨型,投訴我們做保安不做事。」
保安薪金微薄,這樣做值得嗎?保安叔叔說得豁達:「我不怕被拘捕,若被拘捕,最多唔撈囉!(丟掉工作也沒所謂)」街坊聽到報以掌聲。
已經8個月了,警察的行徑有目共睹,最初有人仍然抵抗或許是天真,今天仍然不妥協,那就是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膽色了。
保安叔叔仍腰板挺直地說:「我不怕警察,怕他們甚麼?我甚麼風浪未見過?我年紀又比他們大,工作丟了也沒所謂,一個人最緊要有實力,丟了工作也有容身之地。我有的是自信,但卻不是自負。」
不怕被公司怪罪?「寫字樓那邊可能不滿意,也不知道後果如何,但他們是文職,我是武職,大家的想法會有不同。」他說,清楚知道,自己這樣做,或許會有後果,但他仍然沒有退縮。
不少街坊上前多謝他,說不怪責他沒法阻止警察:「你做了你可以做的事,那已經很足夠。」又有居民說笑,說一定要給他一封很大的新年利是。他有點靦腆地雙手作揖說:「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年前,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原是一間只得6班、瀕臨「被殺」的學校,但經校長朱子穎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與快樂學習,這間屋邨小學成功轉型,吸引每年超過千名家長慕名而來為子女報讀。 教育的初心 校長朱子穎是個「八十後」,從教育學院(現為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多...
屋邨學校英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過了八個月,仍然有一種盡忠職守叫保安]
香港人過農曆年,愛說一個關於保安的笑話。話說住客常投訴,一年三百六十日樓下保安服務態度麻麻,一到農曆年之前那幾天就忽然變殷勤,為的就是搏取住客新年派發的利是。保安在香港人心目中,未必是受到尊重的專業。
但年初八的晚上,有一位保安叔叔讓人見識了膽色和擔帶。
這個年初八,在九龍老牌屋村美孚新邨,忽然變得「勇武」起來。美孚新邨落成於1970年代,住客不少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屋邨裡最多的商號是診所,其次就是銀行。這裡的住客,年紀大,坐擁資產豐厚,不少人性格溫和保守,今天起來抗爭,皆因燒到埋身。
話說武漢肺炎疫症之下,政府宣佈把與美孚一街之隔的饒宗頤文化館改為隔離營,表示要在此把與確診者接觸過但未有病徵的人進行隔離之用。消息一出,街坊群起反抗,下午集會後,晚上又聚集起來,在邨口百老匯街的樓梯口聚集:「反對美孚隔離營!」「封關!」的口號此起彼落。
晚上10時許,約一百名街坊聚集在邨口,大部份是中年人,有人穿了拖鞋,有人抱了小狗。區議員宣讀了政府最新的聲明,並表示已收集了居民簽名,有個別街坊不滿:「簽名沒用的!我們要時限!」
年輕人按捺不住,11時許,有數個少年人衝出馬路,以發泡膠盒、雪糕筒、路牌、垃圾筒堵路,有人用噴漆把兩駕巴士車頭玻璃噴花,巴士司機唯有讓乘客下車。
老牌屋苑的園藝功夫出色,農曆年裝飾用的一盤盤年花,被抗爭者整盤借用,菊花連根帶泥被挖出、金色布藝包着的膠花盤,散落一地,成為了美孚獨有的懷舊味而有新年氣氛的路障。馬路上留下了塗鴉:「封關救港」「反對MF隔離營」。
附近的巴士站葵涌道天橋底,一直有幾位軍裝警員在監視,果然,堵路之後,防暴警察極速出現,湧出馬路清理路障。居民回到屋苑範圍內叫口號,罵警察。
隨後的一個半小時,警察站得遠遠,以大光燈照射邨民,邨民回罵,有中年婦女以電筒回射警察,也有少年人氣憤地踢一下路邊的雜物。大批居民站在平台上眺望警方,警察也不斷以電筒照射。
至凌晨一時前,警察的人數忽然大量增加,多輛警車到場,站在街頭的防暴警最少達到100名,並在交投接耳,好像有所盤算。我旁邊的尼泊爾裔記者採訪了半年,預告着事態:「警察正計劃如何衝過來呢,有可能繞路。」部份邨民感應到事情不妙,退到樓梯頂部。
12時50分,警方多方包抄,兩輛警車兜路入邨,在多多餅店、車輪餅小姐後面的吉利徑下車,然後同時派人衝上第三期平台。凌晨時分,百計防暴警在地利亞學校旁邊、滄浪亭、新上海飯店一帶的平台疾走。
有住戶聽到吵耳聲,開燈查看,邨民憤怒得從四方八面回罵,有人從樓上扔下水瓶,警方一度向樓上站在騎樓的女住戶舉起雷明登布袋彈槍。
防暴警衝入邨期間,截停多名居民搜身,又向最少三名男女噴射胡椒。面對百計裝備精良的防暴警,一名身型高大,微胖,但頭髮半秃的保安叔叔,一直跟隨。警察衝入邨之前,我已見到他和一兩位同事在樓梯底待命。我跟他說:「警察隨時也可能衝進來。」他說知道,會盡力做。
整個反修例運動出現過不少勇敢保安的身影,在去年7月,我還在沙田小商場看過保安嘗試阻擋警察;及至10月初,馬鞍山新港城商場的名5保安因嘗試阻止警察入商場而被拘捕;再加上這半年來,警察公開表示,不論是街道、商場、學校、屋苑,任何地方他們都有權進入。「私人地方」這種概念,對警察行動,已經沒有禁忌了。
我記得站在樓梯口的警察嗌咪:「你這裡有非法活動,我們警告了你們兩次了,不要逼我們警察進來執行職務!」有穿着睡衣與外傭落樓下散步的阿伯,看到警察在平台橫衝直撞,光火回罵。女住客扯高嗓子:「這裡是我屋企!甚麼叫非法集結?」有人諷刺說:「你們一世也買不起美孚新邨的了!」(美孚千呎住宅樓價過千萬)
但是警察不為所動,在平台隨意走動,對美孚居民來說,平台平日是孩子學習騎單車的地方,坐輪椅的老人被外傭下午推着曬太陽的地方。這個凌晨,成為了警察暢通無阻長驅直進的地方,個別警察遊走時態度甚差,唬嚇記者:「你說追就追?退後!」「保持距離!」記者經過多個月訓練,都懂得忍着後退。
反而是那位微胖高個子保安,一直緊緊跟着警察,並舉高手指,一夫當關,態度堅定地理論:「叫你們的指揮來見我!我有禮貎問你誰是指揮官!你地兇我有甚麼用?找個人跟我談吧!」保安叔叔說,當時有警員諷刺他只是「保安仔」,叫他「走開!」但他仍是不肯離開。
保安叔叔以一敵眾,他只是穿了一件寫了美孚邨名英文字的「MFSC」風褸,螢光帶在暗黑中閃閃發亮,防疫口罩也給他扯到下巴了,方便說話。
他站在一排防暴警前面,眼睛被警察的大光燈照着,他還是鎮定地回話:「樓上的居民全部給你們吵醒了!你們走吧!」理論一陣子,警察暫時撤退。警察下樓梯之前,胖叔叔還勸說後面憤怒的居民別站太前。
凌晨1時20分,警方再度衝進屋苑平台,拘捕數人。有一對中年夫婦後來下樓,他們表示,兒子說去找朋友,不久後才得悉兒子在樓下被拘捕,他們語氣憂心地聯絡律師及議員協助。紥根美孚多年的區議員伍月蘭亦被捕。而這位胖保安亦在第二次行動中被警察抄下了身份證資料。
後來,這位表示在美孚做了八年保安的叔叔說:「我希望讓你們居民明白,美孚的保安是做嘢的。」
他澄清:「我亦不是代表公司,我是代表美孚,我只是保安。可惜是,警察始終沒有派指揮官出來跟我對話。」
居民忍不住拍手喝采,有男街坊熱情回應:「叔叔我愛你呀!美孚保安好嘢!」
他有點害羞:「一句說話,我只是盡番保安的責任。」
叔叔繼續解釋,早預料警察衝入平台,也曾與同事舉手嘗試攔一下,但警察人多,照衝入邨:「警察有權逗我(截查我),有權噴我(胡椒),有權說我阻差辦公。但我們作為保安,又要維護街坊又要維護同事,好難做,無辦法,我們人丁單薄,我們不想被街坊榨型,投訴我們做保安不做事。」
保安薪金微薄,這樣做值得嗎?保安叔叔說得豁達:「我不怕被拘捕,若被拘捕,最多唔撈囉!(丟掉工作也沒所謂)」街坊聽到報以掌聲。
已經8個月了,警察的行徑有目共睹,最初有人仍然抵抗或許是天真,今天仍然不妥協,那就是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膽色了。
保安叔叔仍腰板挺直地說:「我不怕警察,怕他們甚麼?我甚麼風浪未見過?我年紀又比他們大,工作丟了也沒所謂,一個人最緊要有實力,丟了工作也有容身之地。我有的是自信,但卻不是自負。」
不怕被公司怪罪?「寫字樓那邊可能不滿意,也不知道後果如何,但他們是文職,我是武職,大家的想法會有不同。」他說,清楚知道,自己這樣做,或許會有後果,但他仍然沒有退縮。
不少街坊上前多謝他,說不怪責他沒法阻止警察:「你做了你可以做的事,那已經很足夠。」又有居民說笑,說一定要給他一封很大的新年利是。他有點靦腆地雙手作揖說:「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屋邨學校英文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八卦
1964年-現在 五十六年前 看粵語片尋找往昔香港
尖沙咀 朱古仔村 又一村 九龍塘舊貌
片中加兩段平行時空 玫瑰街 大坑東《朱古仔村》穿越古今!尖沙咀火車站鐘樓噴水池,又一村海棠路玫瑰街尾朱古仔村木屋區.士多.舊時香煙牌子,17.30分 油麻地志和街「百老滙大酒店」在1966年清盤結業。
《朱古仔》係香港一個已經冇咗嘅木屋區,位置相當於今日香港城市大學、又一城、又一居同又一村花園嘅範圍。
喺八十年代之前達之路只係去到海棠路為止,又一居嘅位置喺當時係一個山窩,山窩裏面同外面嘅山坡上面都搭咗唔少木屋,而喺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嗰一邊,即今日又一村花園嘅位有唔少菜田,山窩嘅出口喺馬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後面,因為喺大坑東第二號遊樂場中間曾經有一條明渠,由馬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同又一居第二十六之間流出,以前南山邨嘅居民要去又一村,就要喺呢條明渠則邊入去朱牯仔,去到海棠路嘅海棠苑後面,轉左就可以去到達之路,轉右就可以去到玫瑰路。
喺桃源街遊樂場以前係一片菜田,嗰道有一條明渠流入去信義會中英文幼稚園前面嘅馬路,之後就再流入喺大坑東第二號遊樂場嗰條明渠,而桃源街只係去到香島中學門口為止,菜田就係喺桃源街同明渠之間,喺信義會中英文幼稚園則邊有一條小路,沿住呢條明渠一直走,經過菜田後,明渠同小路就穿過一條又高又黑嘅峽谷,呢個峽谷就係喺依家達之路下面,走出峽谷後,再直行橫過鐵路,就可以去到九龍塘,而條明渠就係沿住鐵路,由筆架山流落嚟。
朱牯仔最先被清拆嘅部份係今日香港城市大學教學樓第一期嘅範圍,大概喺七十年代初期,因為嗰個範圍被用作興建地鐵觀塘線嘅工地,當觀塘線起好後就一直空置,嗰道曾經有一間大同中學。到咗七十年代尾,今日香港城市大學教學樓第二期,即教學樓紫區嘅範圍,又拆埋。無綫電視劇神劍魔刀(1986)部份外影喺呢道拍攝,不過套劇未拍完,香港城市大學就開始起。
到咗八十年代初,今日又一村花園同桃源街遊樂場嘅範圍就拆咗,大坑都唔見埋,達之路就伸延到今日生產力大樓嘅位置。
朱古仔喺1985年火燭過,災場範圍大概係馬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後面嘅山窩,場火大概喺入黑後起,火勢好猛,重係咁爆石油氣,最後摧毀咗成條木屋區,得番向住香島中學嗰邊山坡嘅幾間木屋。到咗九十年代初,成個山窩俾人剷平,起咗又一居。(文字資料維基)
1964年粵語片〔四兒女〕由余麗珍胡楓林鳳江一帆李香琴主演。
#歷史時空
↓
屋邨學校英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五年前,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原是一間只得6班、瀕臨「被殺」的學校,但經校長朱子穎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與快樂學習,這間屋邨小學成功轉型,吸引每年超過千名家長慕名而來為子女報讀。
教育的初心
校長朱子穎是個「八十後」,從教育學院(現為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多間小學擔任老師約十年,主要任教英文科,有時亦兼教數學與常識科。十年的教學生涯,令他漸漸發現,教育界的生態,與自己心中的教育抱負根本是背道而馳:「明明教育應該係快樂嘅,教育應該係體驗嘅,但唔知點解,當一個新老師入咗學校做嘢,就會執行一啲自己都唔相信嘅教學方法。」
「『小朋友,聽日考試喇喎,不如你畀心機啲讀書啦,校長就會好開心』,你試諗吓呢句說話有幾可怕?首先,你同我都超唔鍾意、有負面嘅情感,對於要考試,但係你好正面咁鼓勵小朋友做好啲。」於是,他決心要扭轉這種為考生而鼓勵操練的教學模式。
用創意科技來改革
五年前,在機緣巧合下朱子穎得悉瀕臨「殺校」的天虹小學正在招聘校長,便決心放膽一試:「成日都話創意科技可以改變好多嘢,係咪可以喺呢度實踐?如果呢個概念係正確嘅,咁喺最唔可能嘅地方,就可以發揮佢嘅光芒喇!」
回憶起第一天上班,朱校長仍覺得十分有趣:「五年前我第一日返工時,其實我係全校年紀最細,啲老師都大過我,有啲老師出嚟教書我都未出世。」除了要帶領一班年紀比自己大的老師,他最深刻的是破舊的校舍:「最記得嘅係,我第一日返工,呢間學校畀我嘅感覺係一間鬼屋,甚至試過借出校舍畀人哋拍電影。好感恩,五年後再有人借場拍電影,但今次係講夢想。」
五年下來,他不但在校內推行「電子書包」計劃,小朋友只需要帶電腦而不用帶書本上學,亦有推動3D打印和程式編碼等,校園亦有一個「Lego室」,放滿大大小小的Lego,讓學生小息及課餘時間,盡情發揮創意,用Lego砌出心中的圖畫,大力推動STEM教育。
學生自選學習
此外,他又於去年展開「Dream Starter」計劃,讓學生上午留在課室上課,下午就由他們自行決定學習甚麼,由老師找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教授小朋友想學的課程:「其實『課程』呢兩個字,只係解『學習機會的提供』。我哋所謂設計課程嘅人,就應該思考點樣用我哋嘅方法,為小朋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最好嘅方法就係開放我哋嘅課室,同更多業界同學校以外嘅人合作。小朋友有更多學習機會嘅話,我哋嘅課程就會愈來愈寬闊。」
由瀕臨「殺校」到「快樂學校」
經過朱校長一番努力和一眾老師的配合,天虹小學成功轉型成名副其實的「快樂學校」,每年吸引逾千名家長慕名而來,學校亦從五年前的6班增至20班,教師亦由當初的14人增至現今的47人。對此,他特別感激願意改革的教師團隊:「佢哋能夠放低一啲過去成功過嘅教學方法,放低自己做咗廿幾三十年嘅方法,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嚟教育,我好感謝佢哋嘅信任。」
離開為了更大的願景
朱校長任內為天虹小學帶來不少改變,但他決定於本學年完結後就離任,轉到一間貴價私校任總校長,屆時會着手開發一個名為EdMetro的教育程式,提供予本地和外國的學校使用,希望藉此改變整個教育界的大氣候。
離任在即,朱校長最捨不得的是多年來和老師、家長、學生之間建立的信任,在最後的一段時間,他會把五年來在天虹的教學經驗,寫成書和拍成微電影,與教育界分享。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細說了朱校長如何將「鬼屋」般的校舍,改造成小朋友的「快樂學校」,實現了他的「教育夢」。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0KwPy15EYQ/hqdefault.jpg)
屋邨學校英文 在 鄉村學校(香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 ... 新市鎮和新建屋邨的落成,同時設置現代的大型主流學校,更使到村校難以競爭;加 ... ... <看更多>
屋邨學校英文 在 屋村學校+粵語父母=成世英文差? - 幼校討論- 教育王國 的相關結果
其實可唔可以一至五返普通屋村學校, 星期六及日先去上返幾個鐘的英文playgroup, 小朋友一樣可以有好的英文基礎呢? 究竟可以點? ... <看更多>
屋邨學校英文 在 屋邨學校將IB國際課程融入英文科陳國威小學鼓勵學生用英文探索 的相關結果
要令屋邨學校的學生都能沉浸在英文語境中,以非填鴨式的方式上課,英語水平能有國際學校學生般的表現,原來也不是夢,自古成功在嘗試,只要有夢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