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棒球輸了,只好打起精神, 發篇長文自我療癒一下…
去年選舉前幕僚幫忙弄了個「佩琪醫師小學堂」專輯,不過錄了幾集後,跟台灣的選舉文化水土不服,後來就沒繼續再作下去了,最近有人線上開了自己的XX講堂,這讓我想到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臉書開個「佩琪醫師健康小學堂」,今天(11月15日)是流感開打日, 本人醫師魂上身,來個健康小學堂第一集開講…
《相信大家都認為台灣的醫療做得不錯,但醫療再好,要想不破財傷身,有些疾病還是用預防的方式來避免較好,相信大家都不想生病了, 再去醫院人擠人的找醫生幫忙看病才是 。
預防疾病的方法,不外乎營養均衡,多運動,避免肥胖, 年長者要妥善控制三高病(高血壓、高血糖、 高血酯) 。 若說到對傳染病的預防, 除了勤洗手,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外,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打疫苗了。
每年冬天是流感好發季節,「預防勝於治療」,打疫苗是預防防流感最好的方法。流感抗原每年都會有微型變異, 所以每年都該打一次。 兩年前曾因世衛猜錯B株而導致大流行的慘痛經驗,然而今年全台是全面採用四價的流感疫苗,從今天(11月15日)開始 ,醫護和學齡兒童就可在醫院和學校施打, 至於其他高危險族群則要等到12月8日以後方才開打。
流感的高危險群通常是年紀大、 有慢性病、肥胖者、癌症治療中,或住安養機構的人,他們抵抗力差,是疾管署優先施打的對像,小兒科則是針對6個月以上的幼兒(六個月以下則由媽媽接受疫苗施打), 家族若沒嚴重蛋白過敏史,就可施打, 若是學齡兒童, 則由學校安排時間集體施打, 家長只要寫同意書繳交學校就可以了, 若是尚未就學的學齡前兒童 ,就要麻煩家長12月8號以後帶到各合約醫療院所施打。》
今天寫的這劇本(去年的稿子,今年稍微修改一下)好像政令宣導喔,看似無趣極了,但攸關民眾健康的大事,希望大家都能耐心看完。說到肺部感染的防護,除上述流感病毒外, 另一討人厭的就是肺炎鏈球菌了, 下集寫… 。
上周末早上,從住家走約五分鐘到杭州南路二段55號,新搬遷的南門中繼市場採買食物, 雖然我幫家裡做採買工作已經幾十年了, 但因是業餘的,經驗普普,記得那天花了約一小時的時間, 自己當導演兼演員,有效率的完成一段「市長太太南門中繼市場採買記」,看到剪輯出來的結果,我是覺得還不錯啦,希望大家有空上youtube看看,也利用假期時間,有空親自到市場採買、品嘗一番…
買菜歸買菜,那天有些行前插曲 ,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天風和日麗,為了幫市場討個好彩頭,穿上一襲喜氣的紅外套,我一出現, 記者蜂擁而上,當然不是為了詢問我南門市場的美食地圖,而是想問敏感的政治議題, 其實先生從政嘛, 難免啦,至於要如何應對,這五年來, 我也學到不少,記得那天記者第一個問題就是:「 陳醫師,妳在臉書上說對XX黨去年打妳老公的恨意永生難忘 ,要不要談一下啊?」心想這種場合回答這種問題,我promote南門中繼市場的目的就毀了, 於是使出所學第一招〝他問他的, 我答我的〞,「今天是採買日 ,要參選的人,要是跑攤經過這裡, 我一定帶去吃美食。」當地都是賣一些眷村菜, 不見的合每個總統候選人的胃口,記得有人曾說她比較喜歡吃法國料理,那我就沒轍了。
沒聽到聳動的答案,記者不死心,再問:「最近大家都說李XX干政, 妳怎麼看呢?」
第一題雖安全過關,但還沒全身而退,還好我臨場反應不錯:「我很忙, 只關心先生的新聞 ,沒空管人家,相信每個人妻都有自己的護膚(護夫)法。」看似四平八穩, 但回家後看到媒體的標題這麼寫:
「柯控管成功,陳佩琪避談敏感話題」
反正就是要把他打成「大男人主義」者,我則是個會失控的大嘴巴就是了,唉! 看來再怎麼節制,我都是輸家, 甚至還有一家媒體, 乾脆使出這一招,把問的問題去頭去尾,直接下這樣的標題:「 陳佩琪被問干政, 但她否認」,直接把李XX的名字拿掉,就成功地把干政的大帽子扣到我頭上了, 讓人覺得我被問到有干政嫌疑, 而自己在否認, 喔喔,這記者寫作技巧不錯,護主有功,該打賞去當不分區啦,不過回頭想想,我還真是悽慘哪, 老公又沒要選, 還是有人對我不善罷干休…
文字記者或政論節目主持人要如何達到他們心中的目的,戲法是人人會變,但巧妙各有不同,最近有某政論節目主持人被提名為某黨的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被譏是酬庸和派系分贓,但她的回應,讓我「很佩服」...
人家質疑妳的不分區是源自老公派系的分贓、酬庸結果,但妳卻能立刻把它解釋成人人都不敢質疑的「性別平等」議題,呼籲大家不要歧視妳這「職業婦女」,這招真是高明。這也讓我想起了2014年先生第一次選市長時,有個候選人某天突然酸我一句:「不是說有一個什麼職業才算是好,其實家庭主婦才是最辛苦、最該受人尊敬的行業。」我知道他是疼老婆,覺得老婆受委屈了,當時我在臉書回他:「 我很驕傲,我是一名職業婦女,也是一個24小時、全年無休的家庭主婦。」 既是職業婦女, 也是一手包辦家務的家庭主婦,我會歧視職業婦女?還是看不起家庭主婦?
其實人家質疑妳什麼,只要問心無愧, 就直接針對問題核心回答就好了,現在職業婦女這麼多,在媒體界也有很多優秀的女性從業人員,若自豪自己專業表現和戰功彪炳,被拔擢為不分區是實至名歸,那就說出自己過往的豐功偉業就是了,看是主持功力有多棒,還是去年選舉時擔任「X黑」的戰力了得,昔日「X柯」,今日「黑X」,功在黨國,所以足堪擔此重任?我個人覺得妳的同事曾在節目上找葛特曼海外連線,也曾讓柯黑在節目中大談花名冊,功力跟妳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無緣不分區,why?請妳說出自己比她行的地方再哪裡?這樣才能杜悠悠之口,不是嗎?至於「老公不同」這種理由就甭談了,但無論如何,請別動不動就扯出那種大家都不敢質疑的「性平」大帽子,這跟有人要選總統,動不動就扯一些「保家衛國、維護民主自由、守護台灣主權」這種沒人敢挑戰的話術同出一轍。
記者很喜歡引述我講的這句:「每回想到這裡, 心中的恨意 ,永生難忘…」不過卻很少人討論我為何有此感受?是我異於常人,太愛記恨?還是大部分的人腦袋都像電腦一樣, format一下,全都刪除忘記了?是否大家都會接受他們選後所說的:「你們夫妻大人有大量啦, 過去被汙衊抹黑的事,就別計較了吧!」甚至還有人臉皮厚到說要合作的,真要是人人都能如此寬宏大量,那法院還會有毀謗官司嗎?有人說個「蛇鼠一窩」就挨告,我們世大運後,所受的造謠、抹黑與謾罵,更何止千倍於此,一個好不容易取得政權的政黨,不思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卻整天只想打垮別人來維繫政權,這樣的政黨,還跟我們說想繼續執政?
最後幫大家回憶一下…
《 每回想到2017年世大運後到2018年的選舉前,擁有府院執政資源的黨, 發動一整個黨的勢力和龐大資金 24小時不間斷地砲轟先生, 極盡能事地對他造謠,抹黑、抹紅、抹黃,甚至對我也不放過 ,每回想到這裡, 心中的恨意 ,永生難忘》
希望明天有媒體下這個標題:「 柯文哲管控失敗, 陳佩琪又說話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JLv0QEgA4
屈打成招解釋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八卦
10.29 西九龍裁判法院
被告申訴警察行私刑屈打成招
法官批警察前後矛盾,信納被告可靠,當庭釋放
* * *
去年反送中運動,兩名女士被控於 10.13 在旺角「私了」一女子。盧姓女士(D1)被控非法集結和普通襲擊,她僅承認第二控罪,惟法官裁定一併罪成,還押候判。朱姓女士(D2)則被控傷人,獲判無罪開釋。
朱女士申訴警察對她行私刑,招認的口供是在警察要脅下完成。
「警察有打我。」她解釋警察上門拘捕時,沒向她交代原委,只是問她名字,朱女士一答應,該男警便動粗抓她出門,打她的眼,隨即將她押上警車。朱女士身上甚至沒有身份証,警察便在車上以武力恐嚇她就範。
她無從得悉該便衣警的身份,直到在審訊中再見到他,他以控方第三證人出庭。
鍾明新裁判官批評該警察作供前後矛盾、不合邏輯。反問如果朱女士是因掙扎才被鎖上手扣,又怎樣反手簽口供紙?其記事冊亦隻字不提朱女士的傷勢,因此不信納該警察證供。
鍾官肯定案發當日朱女士只曾打開雨傘,無從斷定她與其他人串謀傷人,而且有 whatsapp 記錄證明她當時是落街尋女。因此法官信納朱女士的答辯,判她無罪,當庭釋放。
「你(警察)覺得我犯法可以上門拉我,點解一上嚟就打我?你地都犯法!我覺得極唔公平。」
筆者問朱女士會否擔心律政司不服上訴,她一字一頓:「我唔擔心。」
「法夢」成員「腸」解釋,當被告獲判無罪釋放,律政司只能就「法律觀點」提出上訴。但當裁判官裁定警察證供不可信,就屬於「事實問題」而非「法律觀點」,律政司沒有基礎就此上訴。
案件編號:WKCC4014/2019
* * *
圖片:
同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鍾翰林被控違反國安法提堂,蘇惠德裁判官拒絕批准保釋,鍾翰林須還押直至明年 1.7 再審。
當囚車駛出法院,王婆婆追車一條街為被告打氣,區議員王百羽當場淚下。
屈打成招解釋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說故事的人》以「白色恐怖三部曲」做為第一季的終點,在推出第一集的時候,我承認有些朋友的留言,讓我感到意外。
「一聽到這個議題,就沒興趣,跳過。」
「你們能不能多報點時事?」
「這是在為民進黨護航轉焦點嗎?」
說我們做這個題目是在為某某政黨護航的,真的是太抬舉我了,我一直自認我對台灣的政局了解太淺,跟我同年代的同業比起來,簡直就是政治白痴。選定做這個題目時,是今年二月吧?那時全台灣還在「抗疫有成」的驕傲裡。
但我對「轉型正義」相關議題的興趣,不是始於今年二月,甚至不是始於台灣。
這要回溯到2015年,我在芝加哥做的一個採訪。我當時訪的是一個因冤獄坐了二十四牢的Darrell。非裔的Darrell在1983年被警察刑求,認了一個殺人罪,因此入獄服刑。服刑期間,Darrell一再上訴,堅稱自己沒有犯下罪行,後來他的案子引起一個記者的注意,說他的情節跟他以前訪問過的另一個受刑人很像,這個記者後來做了調查報導,很多民權團體加入聲援;結果發現在1970年到1990年代初,至少有125名受害者,都是被同一個警官刑求,認了自己沒有做的罪行入獄,其中絕大部分是非裔。
2014年,芝加哥警局終於正式道歉,2015年初賠了Darrell十萬美金,也就是兩百多萬台幣。這時距離Darrell被刑求入獄已長達三十二年。也就是說,芝加哥警局這個錯誤,是在三十二年之後,才被糾正。
我當時會對這個案子感興趣,是因為美國那時出了一個特異獨行的候選人,叫做川普,他「白人至上」的相關言論引起當時美國社會很大的不安,這也是為什麼Darrell的案子會受到廣泛的報導,因為要提醒大家,美國社會對非裔的歧視不是過去式。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種族衝突更尖銳,到今年佛洛伊德案的涉案員警終於被判刑,BLM運動在全美、甚至全球延燒,很多分析都指出,這是因為美國社會始終沒有正面對待對黑人歧視的問題。
但當我在報導Darrell的故事時,的確也感受到芝加哥警局的為難。第一,這屈打成招的行為又不是現在當政的人做的,在當時的時空環境裡,能夠做出道歉已經算走得很前面,如果我沒記錯,他們有可能是第一個願意道歉的美國警局。第二,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是因為道了歉,承認錯誤就要賠,每個受害者的情節都這麼嚴重,一關一二十年,人生全毀,真的要照損害程度賠,芝加哥警局早就破產了。
所以最後這個結局,是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點,將這個事件有個「closure」,中文很難翻得精確,但我個人的解釋是,這是一個讓事件落幕的儀式,這表示我們對這個事件有個共同的認知,接下來雙方都可以各自往前走。我當時訪了好幾個冤獄的受害者,每一個都跟我說,道歉比賠錢重要。唯有這樣,他心裡背負的枷鎖才能真的放下,又或者,只是多一些人分擔,讓他好過一點。
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像這樣的歷史傷痕。美國有黑奴,德國有納粹屠殺猶太人,哥倫比亞有毒梟殘害平民,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美國都有殖民原住民的歷史⋯⋯這些受害者全都受過重大創傷,更糟糕的是,傷害幾乎都是代代流傳下去。
這一集我們訪問到的陳慧瑛小姐,屬於我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經常無法看見的一群人,他們並不是直接受到國家的迫害,但卻因為白色恐怖,她,也成為了受害者。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聽到蔡寬裕、陳欽生及陳慧瑛的故事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轉過頭去,這是台灣自己的歷史傷痕,我希望我能很誠實地看待這段歷史,也許我們運氣好的話,也可以有一個closure。
謝謝許多朋友在Apple Podcast與留言區為我們留下真摯的評論,如果你也喜歡《說故事的人》,請給我們五星評價支持、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讓這些故事能夠被更多人聽見。
-
《說故事的人》第十二集——白色恐怖:誰是受害者?
|官網全集逐字稿|
https://www.ourstories.fm/podcasts/ep12/
|立即收聽|
APPLE https://apple.co/3gMi5PF
SPOTIFY https://spoti.fi/3xC9hCM
GOOGLE https://bit.ly/2SHPz9U
KKBOX https://bit.ly/3gRQJaV
SOUNDON https://bit.ly/3wN39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