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剛剛又有人半夜私訊我,
而且問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
本來我一向對於這種沒禮貌沒時間觀念的私訊都是採取無視大法啦。
但今天一整天迎接了很多新生兒的出生,雖然很累,但也讓我整天心情很不錯。
所以找出了舊文重發。
--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選擇通通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
局部麻醉藥物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我是麻醉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決定選擇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小編按:今天重感冒,昏昏沉沉,大概回覆就這樣了。
#以下內容歡迎轉載
#請註明引用出處
發文後36分鐘更新:
靠腰,這種無趣的專業文居然還有五百多個讚
#是趕快點讃以免被人家發現我沒看懂的概念嗎?
好啦,看在大家這麼捧場的份上,等等洗完澡,把你們想聽的故事的部分寫完好了!
【故事已補上,破病的大叔下台一鞠躬】
舉手發問✋✋✋
請問麻醉專科醫師...我婆婆說...她十多年前曾動肩膀的手術動到一半,身體不能動,但腦子已清醒,也能感覺到疼痛,所以後半段在手術及縫合過程,她覺得自己承受了極大痛苦,也因此她非常恐懼未來如果有什麼必要要動手術會發生一樣的情況~所以我很擔心老人家有什麼不舒服不說...(自己爸爸就是😑😑)
請問是什麼原因可能引發這種情況呢??感謝醫師回答~~
局部麻醉藥物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之前寫的舊文
想想覺得還滿有意義的,所以開篇文希望讓更多的人可以看見!
來來來,身為一個專業的麻醉科醫師,我還是必須幫同行澄清一下!
所謂的減痛分娩,是在硬脊膜外面埋入管子,從管子加一些局部麻醉藥物,阻斷一些疼痛的感覺神經,但不可以影響到運動神經,不然會造成你無法用力。
研究顯示,減痛分娩會延長第一產程的時間,但不太影響第二產程。
簡單說,就是我在你3cm以前打,有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prolong labor)而害你必須吃全餐剖腹產。
而5cm以後能不能打,是見仁見智。減痛分娩打上以後,要20~30min才會開始作用,而5cm之後的產程,如果是經產婦,有可能半小時內就生了!我就被產婦哭爸過很多次,說要退錢。。。(但錢是醫院收走,又不是我!那個耗材一副要近兩千,還不含藥物。。。)
#這就好比你點了一塊5000元的牛排,只能吃兩口服務生就會收走,你會不會覺得浪費?但這塊牛排收走也是丟廚餘,不能賣給第二個客人,餐廳老闆會願意退費嗎??
所以如果是我,我現在的做法都是清楚的跟產婦說明,如果你能接受減痛分娩沒什麼用到就生完了,那我還是會幫你做。
身為一個專業的麻醉醫師還身兼三寶爸,我清楚知道女人生孩子有多痛,所以能力範圍內我也很願意提供產婦能夠減緩疼痛的方式!
#oneshot的脊髓內嗎啡注射
#硬脊膜外的減痛分娩
。。。。
這些都可以是選項之一。
前提是良好的溝通和醫病關係。
至於刀房裡面有手術,所以無法立即提供減痛服務。這個只能說抱歉,我們是受僱者,當醫院經營者礙於成本考量,只有一個麻醉醫師的時候,我們只好以刀房病人優先。刀房裡的病人是來救命的,沒有我他可能會死。而說句殘忍的話,古早時代沒有減痛分娩的時候,大家還是一樣生孩子啊!
如果你是我,你怎麼選?
如果躺在刀房裡救命的病人,是您的家人,您希望我怎麼選?
當選擇走麻醉科這個 #有功無賞,#有過要背 的科別的時候,我就有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覺悟了。刀開成功了,病人感謝的是外科醫師,誰會記得幫你麻醉的醫師是誰呢?
我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求
請不要稱呼我為麻醉師
請叫我 #麻醉醫師
就像你不會叫骨科醫師為接骨師,
或是叫婦產科醫師為產婆一樣!
#台灣並沒有一類醫事人員的職稱叫做麻醉師。
所謂的麻醉師,其實是一群跑江湖護理師,她們並沒有合法替病人獨立執行麻醉的資格與能力。
如果您有接受麻醉的需求,請詢問來替您麻醉的醫師,是否為麻醉專科醫師,專科編號幾號!
相信我,沒有一個麻醫會覺得這是一種冒犯~ 清楚的術前說明,包含自己的身分,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職責。
#圖片來源: #管制醫
局部麻醉藥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位於喉結(無論男女生)後方大約一指到一指半幅處,主要功能是供應大腦血流。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血流都依靠頸動脈提供,但大部分腦部循環還是靠它協助。
頸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
針對頸動脈產生阻塞的原因,周孫立醫師回應,無論是頸動脈的管徑變小,造成血流變少;或因血管管徑局部變小,讓血流通過時產生渦流,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啟動,進而產生血栓朝腦袋跑去,或直接在原地塞住,造成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都可能引發相關症狀。
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阻塞的症狀很多樣,從輕微到嚴重都有。
輕微症狀:
頭部脹痛
頭暈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難安
嚴重症狀:
#中風
半身癱瘓
無法說話
意識改變
至於頸動脈阻塞是否會遺傳?周孫立醫師說,頸動脈狹窄的問題是有可能遺傳的,與血管內皮生成的相關因子,以及血液品質、凝血功能是否良好,甚至我們血液的代謝機能等都有相關。
周孫立醫師舉例,很多人會問「高血脂症」會不會遺傳,答案是會的,而高血脂的問題也跟頸動脈是否狹窄、阻塞也有莫大關係。
頸動脈硬化如何治療?
頸動脈內皮刨除術
周孫立醫師舉例,若是今天有水管塞住,或藏汙納垢造成管徑變小,我們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把它清乾淨」。而頸動脈也是相同,我們可透過頸動脈內皮的刨除手術,將管壁清理乾淨。
但血管畢竟與水管不同,假設今天手術是為了清除右側頸動脈,就要確保左側的頸動脈情況是較好的,也不能過度狹窄,能夠繼續維持腦部的血流供應。周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進行手術的血管血流肯定很差,甚至幾乎沒有血流;也可能在清除過程中產生血栓,若是兩側血管都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大腦時,對患者本身就會有風險。
周醫師也指出,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也不能有太差,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若患者心肺功能也有問題,則可能導致心跳停止、心肺衰竭等狀況。
「這樣的手術可以有效避免日後再發生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症狀,」周孫立醫師提及,手術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夠降低五年後中風的機率,但相對地也得承擔較大的手術風險。
血管支架
另一個較新的方式則是裝設血管支架,利用氣球擴張術擴張血管後,就能在血管中放置支架,確保血流暢通,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周孫立醫師表示,相較需要全身麻醉的刨除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風險小很多。
藥物治療
此外,有些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可能只有20%∼30%,周孫立醫師說,其實是可以不必透過手術處理,較輕微的症狀會先考慮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避免雜質再附著在血管壁上,避免阻塞愈來愈嚴重。
頸動脈硬化的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少油少鹽少炸物
周孫立醫師表示,就跟平常在談論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一樣,我們都會提到減少攝取油炸物,因為經過高溫油炸處理後,就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毒物質,都有可能攻擊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或組織,若在血管內皮上就可能造成硬化、粥狀的動脈硬化,進一步造成血管狹窄、阻塞,更不用說可能造成惡性病變,引發癌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周孫立醫師說明,吃下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管外的空間有大量水分被吸引出來,此時除了會造成血管內的壓力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也會升高。
另外,周孫立醫師也提及,頸動脈同時也是感應器,能夠偵測血液濃度,若身體長期處在鹽分過多,導致血壓不穩定的狀況下,感應器有可能快速退化。此時當血壓變化,身體就會有一些不良的反射出現。
周孫立醫師提醒,不好的飲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都是長期累積的,不會是急性傷害,因此若是不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都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影音】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眼科醫師鐘珮禎/健康顧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Jfv3XR3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RR24CvtHA
【相關文章】
走對了,血壓就穩了!院長教你踮踮腳尖降血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41
咳嗽太用力七年級男竟中風險癱!醫:3徵兆警覺中風危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44
突然眩暈會是腦中風嗎?醫師:伴隨4大症狀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局部麻醉藥物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白內障 專題 - 陳凱怡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Winnie的婆婆今年60歲,身體狀況良好,但視力開始衰退。婆婆不肯做檢查,Winnie聽說老人家會很容易患上白內障,她很擔心婆婆的情況。
(一) 白內障的特徵是什麼?老人家是否較容易患上白內障?0:33
(二) 如患上白內障,手術的風險如何?手術後需多久才復原?1:27
(三) 白內障人士,手術後的康復治療是怎樣?手術後應注意什麼?(FindDoc健康資訊)3:00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局部麻醉藥物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評價
痘疤治療的最佳方式為皮下重建術,專治嚴重的凹痘疤!痘疤治療中棘手的凹痘疤要靠皮下重建術,是治療凹痘疤的最佳方式。美上美的痘疤治療讓您擺脫痘疤擁有美麗肌
●皮下重建術的簡介►►https://goo.gl/s6LXdX
1.皮下重建是一種外科治療的概念
2.最常見的皮下重建是使用針,不論是尖針或是Nokor needle
3.目前還有許多治療都可以做到皮下重建。例如1. 高壓組織重塑 2.多層次熔疤術 3.皮秒雷射
4.可以合併其他的填充物治療,如膠原增生劑,讓萎縮的疤痕有體積可以回彈
5.這是協同痘疤治療計畫裡面重要一環,但是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6.可以與其他雷射光療一起合併治療達到協同的治療效果
7.通常都是治療滾動型痘疤、萎縮型痘疤、或是牽扯性痘疤的治療第一步驟
●要進行多少次才可以看到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需要依照痘疤的嚴重程度與痘疤型態才能決定,所以還是需要專門的專科醫師評估過後才可以得知。
1.如果只單作皮下重建,大約需要三次以上的治療。但如果合併萎縮型痘疤、或是牽扯型痘疤皆不建議只進行皮下重建。
2.如果合併其它填充物,如玻尿酸、膠原增生劑,大約需要一次到兩次的治療
●皮下重建術會痛嗎?
我們會讓疼痛感降到最低,雖然是使用針頭進行治療,透過正確的麻醉,不論是表皮麻醉或是局部注射是麻醉,均可以達到很完整的麻醉效果。
整個治療最不舒服的時候是在施打麻醉藥物時後,反而不是治療的當下。
大部分病人反應治療時不會感覺到疼痛,因為有足夠的麻醉,但是治療當下會因為一直不斷聽到疤痕被切斷的聲音感到有點不安。
●皮下重建術可以跟其他雷射同時一起治療嗎?
當然可以,而且我們更經常這樣做。
因為需要使用皮下重建的治療在大部分病人的臉上都局限在一小塊。
所以有很多時候在施打雷射的當下,我們就會一起合併皮下重建術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因為我們認為這樣的治療效果會比單一的治療效果來的優秀。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個人官網
https://dracnescar.com/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pretty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celina
※歡迎訂閱美上美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drpretty4ever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官網:
https://www.drxmedgroup.com.tw/
局部麻醉藥物 在 藥物下集2 局部麻醉藥 - YouTube 的八卦
藥物最終回局部麻醉藥,建議搭配區域麻醉使用投影片如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Vc531x36B1G_iD0AkrZq6E_i4KseMhrM/view?usp=sharing(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