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才凍漲夏季電價
政府又預告將浮動調漲?
6月在家時間多
國民黨爭取緩收夏季電價
我也替民眾發聲
希望因應疫情延長
7月也應取消夏季電費
豈料
政府卻挑此刻放消息
電費在今年或明年
可能會有大幅度的變革調漲?
台電宣佈
未來住戶與工商業
都可能收到台電簡訊預告
分離峰丶尖峰時段
如果在最貴的時段用電
就有可能多付電費
面對各國增加碳稅
蔡英文卻選擇火力全開
每年出口商將增加千億台幣的成本
現在再度遇到發電不足
卻把腦筋動到百姓身上
要求人民分時段用電
再三保證的不缺電、不漲電價
都是騙
疫情之下
各行各業都受衝擊
沒有消費者上門
政府不研究減免夏季電價
反而雪上加霜
提前預告搶錢方案
老百姓是跟民進黨有仇嗎?
https://tw.news.yahoo.com/%E9%81%BF%E5%85%8D%E7%BC%BA%E9%9B%BB-%E5%8D%B3%E6%99%82%E9%9B%BB%E5%83%B9%E6%93%AC%E4%BB%8A%E5%B9%B4%E6%8E%A8-%E5%83%B9%E5%B7%AE%E9%80%BE10%E5%80%8D-201000768.htm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蔡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這段時間,謝謝大家關心能源轉型和環境議題,今天小英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完整說明了執政黨的立場。 說明的內容有點多,但請大家幫忙多多將影片分享出去,能源轉型與環境議題是攸關台灣未來的大事,我們都需要理性思考,然後共同面對。 00:00 ▌福島核災後反核四成為主流民意 2011年福島核災的...
「尖峰時段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羅智強 Facebook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Facebook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蔡英文 Youtube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阿藤 Youtube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上下班尖峰時段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最新》尖峰時段汽車併排違停單車弟揮「正義之掌」 @newsebc 的評價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網路上關於準時下班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網路上關於準時下班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尖峰時段英文 在 網路上關於準時下班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尖峰時段英文 在 Facebook 八卦
【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二之二)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用水多,到底有多麼多?
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台積電2019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
聯電呢?其他半導體大廠呢?其他電子業大廠呢?整體工業用電呢?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在「缺電」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
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貨車和貨櫃車激增,才是塞車的主因-----
繼續用高速公路的比喻。
高速公路上有大小不同的車子在跑。
住宅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
工業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全台灣大約2.5萬戶。
從1998到2017的二十年間,每年的住宅用電,也就是小客車流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
而工業用電,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一倍,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三倍。
把大貨車再細分來看。
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五名,排第一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22.6%;其他四名加起來才17.5%。鋼鐵業只有7.1%;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3%等等。
半導體所在的產業用電不只佔比最高,增速也最快。1998年不到60億度,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增加了快6倍。
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貨櫃車。
正因為這二十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最快,同時也佔位最大的,是大貨車和貨櫃車,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
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合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又怎麼管理他們?
--------便宜到鄭崇華說不合理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同一報導中也提到:「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六次不調漲,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四低。
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這是很奇特的。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
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像台積電)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換句話說,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尤其超級大戶。
所以,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連6凍」紀錄的同時,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
換句話說,經過電價的連六凍之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
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真是在走逆世界的潮流。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而是那些大貨車、貨櫃車。
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
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但2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
所以,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不塞車可能嗎?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有什麼奇怪嗎?
但是,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
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經濟部。
--------主要服務工業大戶的經濟部和台電--------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從加工出口開始,一路都是以製造業、工業為主,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已經有三十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
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經濟部的政績,也就是出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等等,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
所以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有的,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而台電就是執行者。
本來,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許多產業在萌芽之初,國家有計劃地提供各種獎勵、補助、便宜的水電,讓他們茁壯。
並且,他們習以為常地對太多早已過了草創時期,早已茁壯成世界級的企業,仍然提供這些超級優惠。
這就是鄭崇華所說的「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的真相。
而許多工商大老,在享受電力的眾多好處之後,相對應的回報是很奇怪的。
以工業總會的領導成員來說,他們長期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否定綠能的價值。2018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向政府建言的白皮書,甚至能說出台灣不適合發展觀光,因為台灣太髒了。
經濟部和台電一味只知道增加電力供給,不把環保放在心上、過去還偏向核電的思維,當然都不免相當程度是因為主要仰視這些工業用電大戶的鼻息,受他們的影響,甚至綁架。
--------台積電的指標--------
那數十年來都如此了,為什麼現在就不行?
很簡單,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經濟部及其屬下的台電如果仍然維持長期以來的思維和習慣,這個全球工業用電第四便宜的脫疆野馬,不知道會墬入哪個深淵。
「開放台電」研究期間,我們訪問台電的電力中控室的一位專家。他不無得意地說,以他的經驗,每天早上他看看情況,自己用筆先畫出一天整天的用電曲線,不會有什麼差錯。
但是最近的連續停電,我們連續看到台電承認「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出問題。今天世界的情勢變化,不再是你能用過去經驗畫出曲線來預測的了,電力管理當然更是如此。
台電不做電力需求的管理,而只想以便宜的電力供給工業用;對工業用電的詳細分配,又一向不肯說明,說是事涉客戶營業機密。
所以,我們要如何面對台積電,是一個關鍵指標。
如本文開頭所言,根據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當年台積電全球用電量為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按照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估計,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要一年供應143.27億度的電,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據我問台電的人,需要2GW的機組,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而台積電原來是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才出現這麼大用電的需求,接下來到2023年,四年之內卻就要加倍,再需要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大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繼續留在台灣,但是經濟部和台電應該要求台積電說明清楚其需電規劃。未來新增加這麼大的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要由台灣提供?台積電既然可以公布其全球用電量,顯然並不把這當作營業機密,因此對外說明其中屬於台灣的比例應該不是難題。
對於台積電,還應該𨤳清一件事情。
同樣在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裡可以看到:台積電全公司用電量只有7%是購買再生能源,但在海外據點是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第95頁)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7%的再生能源?那其他使用的能源都是如何構成?
「開放台電」的研究過程裡,我訪問當時董事長朱文成那天,他說有次張忠謀問過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那台積電是為什麼放棄?
是因為政府法令不足?還是台電的配合無法令台積電放心?
不論如何,正因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實際的需電量又如此之大,應該清楚地解釋他們為什麼只選擇當一個消極的消費者。
這是應該不只向政府和台電說明,也該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明的。
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發展方向的領頭羊。
有台積電當範例,我相信政府和台電對其他工業用電戶都會有新的要求基礎。
反之,台積電也可能帶頭把政府和台電引向無底深淵。
從這裡延續,可以看出藻礁和三接在考驗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藻礁和三接的核心議題--------
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三接」計劃,當然比國民黨時代好了不知多少,確實把對藻礁造成的傷害降低太多。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三接」和「反核四」是兩難,是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我認為這樣看的話,錯過兩個重點。
第一,這也落入了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
經濟部和台電還是應該先𨤳清近二十年增加最大用電量的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否合理、這樣一路增加的用電量是否合理、如何滿足台積電三年內就要倍增的用電需求,如何滿足其他半導體業者要擴增的需求、如何滿足回流台商的用電需求,並且推動分時電價,掌握調節工業用電的需求方法。
他們自己連這一切都沒搞清楚之前,就說「三接」增加總共才 2.24 GW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能源轉型危機,太沒有根據。
檢視「三接」,光是看經濟部和台電說這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版本改善了多少,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跳開台電一切先考慮「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跳開經濟部服務工業用電大戶的思維,在一個劇變的年代,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版圖的供需規劃,再來看現在這個「三接」版本到底有什麼作用,再來判斷是否值得大家冒一些風險。
否則,光是增加2.24 GW的機組有什麼用?不要忘了,光台積電未來三年就需要2G發電機組。
二,這也落入了經濟部和台電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切在他們掌控之下而不自覺。
現在就要「三接」,是因為台電說不然接下來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就要達不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標準。
把「備用容量率」定成百分之十五,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台電在「增加電力供給」無限上位時代,還曾經定到百分之二十五。講得像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就會缺電。後來這三十年來,「備用容量率」一路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再百分之十六,再百分之十五,也從來沒出現過結構性缺電。
所以,光只是主張「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是沒有根據的。
覺得「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其實主要是因為沒做需求管理。而不做需求管理,繼續任憑電價全球第四便宜的野馬暴走,不要說「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只怕「備用容量率」百分之五十也應對不了頻頻出現「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用電高於預期」而導致的缺電危機。
我們只會一路快馬跳進無底洞。
--------
這兩篇文章,我已經把我從2016年「開放台電」以來,到現在看到的危機都寫出來了。
長短期問題如何應對,其實看了這兩篇文章的人,應該心裡都已經有數。
不過,明天我還是會再整理一些摘要和建議,提供給蔡英文總統,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考。
尖峰時段英文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藻礁公投連署突破29萬,人民用行動守護藻礁,不畏缺電的恐嚇,希望政府能正面說明電力與環境之間的取捨。
如果不蓋「三接」,台灣的電就會不夠用?
選舉時高喊台灣不缺電,選後開始恐嚇人民如果不興建三接會影響供電,難道又時空背景不同。
2019年總統大選將至前夕,缺電謠言四起,然而時任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估算各項因素後,2025年台灣電量的備用容量率可達17.2%, #供電能力遠大於用電需求 , #台灣並不缺電 。
到了2019年10月,蔡英文總統也曾提及「台灣供電穩定,順利度過夏季用電高峰,還能保持備轉容量率10%」,蔡英文總統更強調「台灣不缺電,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不必爭辯的事實。」,然而到現在面臨三接工程蓋與不蓋的議題,一瞬間似乎又讓整個台灣的電量介於夠與不夠之間。
經濟部先前提到,如果第三接收站興建時程延後,將會影響整體供電的備用容量達到將近6%,並不是外界所說的僅影響2%,但實際上2018年9月5日的三接專家座談會上,台電副總陳蔚慈便曾提及,三接如無法順利供氣「2022年的備用容量將少掉2.5%」,難道台電副總的說法,也是所謂的「外界」嗎?
連數字都兜不攏,又要如何讓人民相信三接是必要的呢?
處理能源問題,重點仍應該聚焦於「調度」,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便曾經指出,「台灣一年八千多小時中,僅約兩百小時是尖峰用電;台灣沒必要為了這二.五%的尖峰用電,蓋新的發電廠,而是要想辦法透過儲能、節能或需量反應等方式,解決少數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
究竟興建三接而破壞藻礁,是為了解決台灣電量的燃眉之急,還是只是為了達到能源政策的帳面數字?,卻要破壞7600年才能生成的藻礁,真的划算嗎?
在種種的疑慮以下,政府有說服民眾的義務,透過付諸公投、召開聽證會讓資訊更加透明的方式運作,才能讓大眾在「能源」與「環境」兩大議題中取得平衡與真相。
請大家與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別讓欺騙與謊言傷害罕見的藻礁!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尖峰時段英文 在 蔡英文 Youtube 的評價
最近這段時間,謝謝大家關心能源轉型和環境議題,今天小英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完整說明了執政黨的立場。
說明的內容有點多,但請大家幫忙多多將影片分享出去,能源轉型與環境議題是攸關台灣未來的大事,我們都需要理性思考,然後共同面對。
00:00 ▌福島核災後反核四成為主流民意
2011年福島核災的震撼,不僅衝擊了日本,也衝擊了台灣,福島事件的畫面和傷痛,讓台灣人感受到「核災」如此可怕。
也在那一年的8月,民進黨在「十年政綱」當中,正式把非核家園的主張,落實到現實政策的規劃當中,歷經數十年的努力,終於爭取到主流民意的支持,把核四工程擋了下來。
02:26 ▌民進黨執政啟動能源轉型,推動三接也會保育藻礁
2016年開始,我們啟動了能源轉型,讓綠電急起直追,全世界再生能源的廠商,都感受到台灣推動綠電的決心,也帶來大規模的投資。
最近受到矚目的第三接收站,我們大幅修改前政府的232公頃開發面積,現在只剩下原規劃的十分之一,接下來,我們更規劃要成立基金,針對全台多處藻礁,推動系統性的保育工作。
03:10 ▌能源轉型是共同目標,保護家園是我們的共同使命
能源轉型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不是路線之爭。天然氣和藻礁,是減煤、減空污和保育之間的權衡,是環保與環保之間的選擇。
我們會要求行政部門和黨公職,持續和關心的團體、朋友溝通。保護家園是我們的共同使命,我們目標一致,只是選擇的實現方法或許有些不同。
因此,請大家不要相互攻擊、不要相互傷害。抱持理性,努力溝通,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尋求出解決之道,一起度過能源轉型這一關。
04:50 ▌重啟核四並不可行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最近重啟核四的聲音又出現了。我必須明確地告訴大家,核四絕對不是選項。
第一,安全不可行。
福島核災之後,核電廠耐震標準,已經變得更嚴格;核四過時的設計,早就不符合新的標準。且台灣位於地震帶,潛在風險不斷增加,工程上的風險,也令人憂慮。尤其是鄰近的台北市和新北市,都是人口稠密區,萬一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耗資費時不可行。
因為廠商已經解散、設備也停產了,不僅要跟總顧問重啟新約談判,過期設備也要汰舊換新。再加上地質調查的重新評估,以及立院預算審查,耗資巨大、曠日費時。更不要說,核廢料的處理和存放,到今天,都還是很難解的問題。
06:31 ▌核四發電占比僅6.5%,然而太陽能發電占比已能超過6%
即使排除萬難,讓核四兩台機組都發電,發電占比也只有大約在6.5%左右。然而,在目前的中午尖峰時段,太陽光電的占比已經超過6%;另外,風電也全力在追趕進度。
透過全力推動能源轉型,光電、風電的比重逐步增加,大約五到六年的時間內,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可達到20%,再加上燃氣取代燃煤,也可以同步達到減碳、減少空污的目標。
07:27 ▌加速推動能源轉型,讓台灣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模範生
第一,要跟上淨零碳排的趨勢。今年元旦行政部門已加快腳步,歸納整理其他國家的減排路徑、方案和做法,並且啟動跟民間部門的溝通討論。
第二,要更新綠能發展目標。國家能源轉型的總目標,不會停在2025年。我們因應環境變化,設定新目標,檢視並投入新的技術,幫助我們推動減碳成果。
台灣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政府團隊不僅要跨部會一起努力,更要結合政府、市場和民間的力量,爭取更多支持,讓再生能源發展能夠更順利。
小英總統有信心,也有能力帶領國家,讓台灣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模範生,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8fI-QscJHs/hqdefault.jpg)
尖峰時段英文 在 阿藤 Youtube 的評價
本頻道主要以有趣方式
所呈獻出來的影片
如喜歡可以按訂閱
也可以分享你身邊的朋友呦
如有任何問題我有看到都會回答
聯絡信箱 : q14442678@gmail.com
今天韓服果然還是出了舒適SR-R版
跟尖峰一樣是傳說車
手感的話較柔軟穩重
離心力的話明顯重了些
我個人覺得是蠻好控的
而舒適SR時期也是我玩這遊戲進步最多時段
跟著車隊一起交流的時光感覺真的很棒!!!
----------------------------------------------------
目前此車取得方式:
1.直接到商城購買 12800韓幣
2.合成可以合到
3.利用剪刀石頭布寶石去刷寶箱
BGM:
周杰倫 Jay Chou【Mojito】English Cover 英文版 羅藝恆 Laur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oR6oHZCV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uu8bFDj9N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gffw3Q7WgMYOl7g7EIM5pk2SDOQ)
尖峰時段英文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位在#汐止 巷弄裏頭的#煲仔飯,可是在地無人不知的美食,但第一次前往的時候還真的挺不好找的,因為就藏在一般住宅區的巷子裏頭,重點是附近的停車格不多,所以若是開車前往可能會麻煩一點。建議可以停在大同路上,再走進去喔!
店內位置不大,有提供自助的熱茶及湯,湯品每天都不太固定,不過都蠻好喝的,店內餐點約 6 ~ 7 鍋可同時煮,但由於都是貨真價實的生米煮成熟飯,所以等待時間稍嫌久了點,強烈建議要內用的客官最好別在尖峰時段前往,不然真的會等到餓死哈哈!
葳葳推薦YouTuber :
fish tv
MaoMao TV
ShenLimTV
Yuuuma TV
미라 Mira's Garden
Mumu MusicTV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AlanChannel / 阿倫頻道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安啾咪
林辰 Buchi
魚乾
靠杯星球 fun planet
古娃娃WawaKu
GINA HELLO!
TheKellyYang
聖嫂 DODO
聖結石Saint
Stopkiddinstudio
TGOP 這群人
放火4ni
WACKYBOYS 反骨男孩
Shenlim TV
CaseyNeistat
魚乾
電影法蘭克
人生肥宅x尊
古娃娃
阿滴英文
雅匀
蔡阿嘎
韓國瑜
北漂青年
斜槓青年
理科太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FfVxKgU54/hqdefault.jpg)
尖峰時段英文 在 網路上關於準時下班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八卦
2022準時下班英文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準時下班英文,上下班尖峰時段英文,上班下班時間英文在Instagram影片與 ... ... <看更多>
尖峰時段英文 在 網路上關於準時下班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八卦
2022準時下班英文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準時下班英文,上下班尖峰時段英文,上班下班時間英文在Instagram影片與 ... ... <看更多>
尖峰時段英文 在 最新》尖峰時段汽車併排違停單車弟揮「正義之掌」 @newsebc 的八卦
尖峰 時刻路上車流量大,如果再遇到違停車輛,一肚子氣,高雄左營區的重愛路上,下班時刻有輛汽車違停在馬路上,機車必須鑽小縫才能過去,一名騎著單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