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洩密如何幫助了伊斯蘭國破壞英美在中東的情報網,加速在歐洲的恐懼?以下是每日郵報報導:http://goo.gl/pnXYRY
聲稱「斯諾登與伊斯蘭國無關」、支持斯諾登的左膠盲毛們---不錯,我承認:我不為法國祈禱,哈哈,我為下次伊斯蘭國在西方任何一個城市再開槍擲手榴彈之後、死者名單上也「包容」埋你個名而祈禱。
By the way, 今晚商台光明頂講巴黎大屠殺。
請各位指教之前,重溫舊文兩篇:
我的卡夫卡
美國人天真,加上左派知識份子加基層的民主黨執政,所以在全球退化。恐怖勢力囂張,俄國強硬,奧巴馬變成大西洋版的馬英九,毫無領袖相。
天真的人,絕不可以從政,尤其在一個妖孽羣起的亂世。
小說家卡夫卡有一句名言,在亂世之中的悲劇,歸根究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邪惡太了解善良,而善良的人,毫不了解邪惡」(Evil knows of the good, but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
天真的人,對人性的邪惡全不認識,也不願意了解。他們不會明白,為什麼人壞起來,可以邪惡到這個程度。將幾百萬猶太人滅族,三五歲的小孩關進毒氣室;上千萬人驅趕到西伯利亞的勞改營;一個地主階級,不問情由而滅絕,蠱惑少年兒童用皮帶將老師和校長打死。幾百萬城市居民趕到農村,凡戴眼鏡的,視為擁有知識的人,有知識的人都被視為「專政」的滅絕對象。這一切都是不遠的事實。
卡夫卡的小說很 Dark,不一定個個喜歡,但他的作品都像人類步向毀滅的預言,因此文名不朽。
對於天真的人,你跟他們講世上有這些事,他們睜大眼睛,拒絕相信,認為你誇張。當你拿出證據,告訴他們:這是真的。他們聳聳肩,說:我天性樂觀,做人要 Happy,這許多慘事,我不想多聽。
在香港,有許多把「做人最緊要開心」掛在嘴邊的人,他們平時以開朗、開心、開放自居,看到有天災,也流眼淚,跟着人潮捐錢。他們是消費一族,從小受電視教育長大,只知做人「要開心」,而不知道這種盲目的樂觀,出於對人性的愚昧和對世情的無知。
他們不是壞人,而且嚴格來說,是成千上萬的好人。他們喜歡享樂,一心想遠離哀愁。當然,這一點沒有錯,但是當邪惡在一個角落裏等待季節性的收割,這種人是理想的飼料,因為當最壞的人對好人的心理瞭如指掌,好人對邪惡一無所知,好人全無防範的意識和能力。
在森林裏,伺伏的猛虎了解在河邊喝水的羚羊,但羚羊不了解猛虎。在河裏,暗藏的鱷魚在觀察和計算一隻在悠閒背泳的水瀨,但水瀨絲毫不了解鱷魚。一九四八年的北京知識份子如張伯苓、沈鈞儒、梁思成,絲毫不了解毛澤東,但毛澤東看透了所有的中國文人。
在歌德學院,我看到德國和捷克合辦的卡夫卡展,想起少年時初讀卡夫卡的「審判」之震撼,以後看許多愚昧的好人,以天真和善意撲向火裏,我想起卡夫卡影響我一生的警告金句:Evil knows of the good, but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於是,我愛讀文史。
童屍的邏輯
一名三歲難民男童屍擱淺於土耳其沙灘,西方國家震動。蘋果的標題:「歐盟難卸責」。
七十年代許多大陸人由后海灣游泳偷渡來香港,流浮山多浮屍擱淺,我也見過。看了這種標題,我以為當年冰島政府還要負責。
男童一家四口,偷渡翻船,一對可愛的小兄弟跟他們的母親都溺斃了,兇手是伊斯蘭國。
但連英國人,看到照片也呼籲英國政府增加收留難民。但由邏輯角度,此童、此照、此事,如果導致增加收容,有以下問題。
一,歐洲若增加收容難民,消息會令更多十倍的北非人乘船出海。
二,船民增加,中途翻船風險也增加。因此,更多兒童會遇難。
三,想防止這一點,歐盟政府只有直接派船,直接遠去地中海南岸接渡。這樣,船民不必出海,走過一塊跳板即可。
四,這樣不會再溺斃兒童了,但會有幾多千萬人湧來歐洲?哭童屍的歐洲人都是納稅人,他們收淚之後,想清楚,就會拒絕。
五,最有效的辦法,是美國歐洲派兵去伊拉克剿匪。但西方選民絕對不肯。他們之中的左翼人士,會繼續大罵美國,說布殊的中東政策才是禍害根源。在繼續罵美國的時候,伊斯蘭國學精了,會多放幾具童屍在沙灘。
六,在邏輯上,這時應該將布殊家族抓起來,控告他們戰爭罪,旁及謀殺兒童。但是,今年總統大選,還有一個布殊出線。而且不要忘記,希拉莉當年也投票支持入侵伊拉克,所以連希拉莉也該送法庭。這樣一來,最能入主白宮的,只剩一個杜林普。
這就是邏輯思維。以感性來看這張照片,只要是一個文明人,都會悲痛。但化悲痛,不是轉為增加收容難民的力度,而是向恐怖勢力發動戰爭。這就是這張照片引申的唯一理性結論。
如果歐洲怕戰爭,那就準備增加開支,增加收容難民。兒童的屍體,特別觸動心靈,你不可以只收容兒童。但記住:成人的難民之中,必有恐怖分子臥底。
二十世紀初,當英國佔有星馬,當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沒有馬來和台灣難民爭相出海,郭鶴年、辜振甫,有許多華人因貿易做了富豪;但如果一九六七年毛澤東成功「解放」台灣,台灣人都會爭相偷渡來英殖的香港,浮屍可以填滿半個台海。
說到這裏,又有人的弱小民族感情受損害了,要咆哮了,對不?但這是事實、真相、邏輯、理性。我當年在流浮山的泥灘見到浮屍,我沒有怪冰島,我記得那天我在流浮山吃了半條新鮮味美的星斑。
(後記:今日回讀,感悟萬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中美貿易戰開打了,似乎是沒完沒了的戰爭。 香港在扮演怎樣的角色? 香港人關心樓價,股市,和人民幣匯率所受的影響。 西方關注的,是冷戰重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西方形成兩大陣營。 一方是美國為首的民主世界,包括西歐的北約組織,亞洲的東南亞國家協會等等,對抗蘇聯為首...
「少年法庭金句」的推薦目錄:
少年法庭金句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少年法庭金句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有一種分道揚鑣叫「認罪」]
大年初五,香港的農曆年四天公眾假期完結,法院恢復運作。今日較觸目案件為一聚民主派人士及領袖,包括黎智英、李卓人、吳靄儀、李柱銘等9人,被控告於2019年8月18日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當日港島區有大型集會,坊間稱為「8.18流水集會」。當日大雨滂沱,港島區大街小巷被擠得水洩不通。
被控告的9人之中,包括曾經在民主黨屬於年青一輩,有「乳鴿」之稱的前立法會議員,今年33歲的區諾軒,他在今早出版的《明報》披露,今日會向法庭認罪。
區表示,身負3案,感到心力交瘁,終日生活在惶恐裡,生計亦面對壓力,本來在日本修讀博士課程的他,回港即因民主派初選而被捕,曾經獲得的大專教席,亦忽然落空。他決定今天在本案中認罪,而他表示,以往曾替他撰寫「求情信」的社會賢達,現今亦不願意伸出援手,足見氣氛今時不同往日。
區在專訪嘆道:「不斷面對官司,法庭維護不了權利,我還有什麼力氣在庭上說話?」
今早審訊後,67歲的前立法會議員梁耀忠,亦選擇認罪。其餘6人則否認控罪。
按法庭程序,認罪即可跳過漫長的審訊期,省掉時間和法律開支,直接進入判刑程序。但審訊過程亦有機會把案情詳細於公開審訊披露,或有機會打開缺口。每一宗案件的細緻案情,證據的強弱,被告人自身的各種需要,對法律程序的認知,多個複雜因素,左右了是否認罪的決定。
原來今日下午亦有一宗案件,涉及幾位素人青年,也出現了同一宗案件,有人選擇抗辯,有人選擇了認罪。
3位年屆21至22歲的青年,在反修例運動較後期,即12月22日一個中環集會被拘捕,被法院以同一案件作處理。
3名青年,歲數接近,穿着休閒黑白色衣服,有T恤也有hoodies,個頭不算高大,甚至有點瘦小,表情有屬於青春期男孩的木訥內歛氣質,下午審訊進行時,旁聽席上坐滿了數十名支持者及親友。
3個男孩原坐在犯人欄以外的長木櫈上,審訊開始時,懲教署職員把犯人欄的門打開了,3人徐徐步行入內。等待法官出來的十來分鐘,旁聽席上氣氛肅穆,反而辯方和控方大狀們還輕鬆地商討大家繁忙的日程表,「夾時間」,準備之後的審訊流程,好讓稍後向法官閣下商討安排。
「Court!」有人喊着開庭的慣性禮儀,眾人循例站立向法官微微鞠躬,辯方律師爽快地表示,3名被告襲警及暴動等罪名的青年,其中1人選擇認罪,另外2人則不認罪。而認罪的青年,亦選擇放棄保釋,意味立即還柙。
全場靜默。對律師們來說,這只是法庭流程的熟悉一步。有人選擇立即入獄,及早坐牢減少其後的漫長精神折磨;也有人選擇承受審訊的煎熬,寄望在過程得到一些甚麼。沒有人有水晶球,向左走向右走,每個人都承受着自己面前的挑戰。
法官、控辯雙方像打乒乓球一樣,爽快地交換了日程。法官宣佈,認罪的少年,數個月後可以進入求情程序;相反,不認罪的2人,則要等待至整整1年後的2022年3月才可以開始審訊。2名不認罪的少年可以保釋外出,他們和親友走進法院電梯時,有人說道:「即係下一年農曆新年之後。」是整整一年的懸念和等待。
至於認罪的青年,短期內的命運較清晰。法官請他起立,再講解一次,今天他放棄保釋,意味現在就還柙,少年輕輕點頭。畢竟親友預知了這個消息,旁聽席上沒有人情緒激動,這一步,好像主動,又好像被動中的一點選擇權,空氣像凝固了,大家在消化着這個訊息。
和他同案的2名少年,今天可以離開犯人欄,臨別前3人輕輕擁抱,暫獲自由的兩位青年,拍一拍將會還柙少年人的肩頭,互相耳語數十秒。年輕人式的安慰,輕輕的,後生仔之間的,不會太肉麻的。法官退庭,旁聽的人群離開座位,但不太願意離開,腳步放慢。
還柙青年有點靦腆,待另外2人離開了,他還在犯人欄呆站了一陣子,直至懲教署職員召喚他離開,他才縮起肩膀,低頭走入那道棗紅色的木門之後。
此時,旁聽席上有人趁機喊了兩句:「撐住呀!保重呀手足!」還柙青少好像聽到又好像聽不到,獨自走入了木門後面。大家魚貫離開,在庭外的大堂聚集了一陣子,才離去。
法庭外,農曆新年氣氛,仍蕩漾在街頭小巷,香港的男男女女,還在過着他們的小日子。
咖啡館子衣着入時的barista少女,沖泡好咖啡送上給客人時,笑意盈盈送上一句:「新年快樂!」有中年男客人表示,昨天初四就開始第一天上班,全因為「意頭」:「老闆話初四開工好運氣,這天回公司不是上班,是買燒豬回來切,扮開工。」他拿着美少女遞上的咖啡,笑呵呵地解說。
在二人限聚令下,茶餐廳在午飯時間熱熱鬧鬧的,穿着西裝、尖頭皮鞋的青年才俊,吃着五十多元的叉燒炒蛋飯,擠坐在透明膠板間隔的狹小座位上,他跟對座的男性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西裝男明顯意見多多,他說,近來不斷升值的虛擬貨幣很有前景,覺得那是「去中心化」金融大趨勢的未來。他的世界,有很多賺錢的機會,未來是發達的機緣。
吃完那碟超值茶餐,這位西裝男滿意地道:「很好吃,很抵食。今年一定會很順利。」
然後他掃一掃手機,看看下午恒生指數的表現,難以置信地說,連表現欠佳已久的匯豐銀行股票,也來個反彈:「嘩,今日恒指升咗五百幾點!連匯豐都升咗五個巴仙!今日簡直大奇跡日呀!」
(配圖為香港風景照,與案件無關)
少年法庭金句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Wong Wai Man
中美貿易戰開打了,似乎是沒完沒了的戰爭。
香港在扮演怎樣的角色?
香港人關心樓價,股市,和人民幣匯率所受的影響。
西方關注的,是冷戰重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西方形成兩大陣營。
一方是美國為首的民主世界,包括西歐的北約組織,亞洲的東南亞國家協會等等,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世界。
北京跟隨蘇聯老大哥,也是共產世界的一員,被西方孤立。
這時香港起了一個關鍵的角色。
兩大陣營的衝突,西方對中國的貿易封鎖禁運,香港都成為一個特殊的窗口。
北京藉香港張望世界,外國亦靠香港一窺中國情況。
實質的戰略物資,亦只有經香港運送大陸。
隨著1989年北京天安門的鮮血,灌溉了東歐國家的民主之花,華沙集團潰散,兩年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這階段美國政界有一股天真想法,扶助中共經濟發展,中產階層的出現,會自由演變大陸社會,追求高層次的民主自由和言論自由等普世價值。
2001年,美國協助中國大陸加入WTO,中國大陸享有世貿成員國在貨物和貿易方面的最惠國待遇。從此,中國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強力推動了經濟增長。
當大陸人高呼「利害了,我的國」時,美國才如夢初醒,當年加入WTO時的承諾,北京一點都沒有做到。
知識產權保護,開放市場,金融服務和電訊服務方面,北京都詐顛扮傻。
農業領域,食品安全,植物檢疫,中國沒有採納國際標準,也沒有用科學依據制定規則。
他們意識到,西方養大了一頭東方怪獸,威脅著文明世界。
根據美國國務院今年的最新報告,威脅美國安全的五個對手,首名為中共,然後依次為俄國、北韓、伊朗和以ISIS為主的各大恐怖組織。
中共尤為積極利用西方自由開放市場的好處,透過軍事投資和擴張,企圖推翻現在的國際秩序。
換句話說,美國視中國大陸為頭號敵人,以後的政策,將以針對北京為主。
所以,西方觀察家擔心,蘇聯瓦解後的冷戰再現。
二戰後的東西方冷戰期,香港的特殊角色,為北京帶來很多有形無形的用處。今日,香港能否再發揮這樣的作用?
即便在九七後,世界視香港仍有別於大陸其他城市。
這裡行不同的法律,有可靠的法庭,有優良的公務員團隊,國際城市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治安……
國際企業都設總部在香港,和大陸做生意。
但近年「中國崛起」的民族狂熱,和內心深處的民族自卑,都希望香港特殊角色消失。
梁愛詩叫香港人安心做一個大陸城市,現在大力催谷大灣區,連「我愛香港」都不適宜了。去年香港歌星還在唱《香港我家》慶回歸二十年,今年已要唱《共同家園》作大灣區主題曲。
香港,已經是敏感詞,只有大灣區,沒有香港。
但冷戰再來,大灣區可以作緩衝麼?當大陸再被孤立,那個中國城市可像香港作為通氣窗口,與外溝通?
戰略上,保留香港別於國內城市,一切香港傳統價值,制度,三權分立,公正可靠的法庭,向市民負責的政府。這些對北京和世界衝突時,作為一個有利可用的戰略城市。
將香港融入大灣區,中聯辦治港,製造政治犯,對香港,對北京在世界的戰略,都無好處。
一個政權,一個政府,是否穩當,關鍵在於百姓。就像一個鼎,是否平穩,就在那三隻鼎腳,是否平衡,是否穩健。
周易第五十卦火風鼎卦,是革卦之後的卦。革故鼎新,革命,將舊的一切推倒,人志革了天命,改朝換代,天翻地覆;鼎新,重新建立新的制度。
鼎,是古代的烹肉器皿,即我們現代煮食的煲,但也是權力的象徵。
大禹治水之後,將天下分為九州,每州鑄一鼎,象徵吃飯的工具,亦即政權。誰背負起照顧百姓吃飯的責任,就是當世政權了。
東周末年,春秋時南方楚國欲北上爭霸,在朝見周天子時,見周有九鼎,問鼎重幾何?當時諸侯間視楚君凱覦中原的表現,這就是後來問鼎中原的出處。
鼎是國之重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序卦傳說: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雜卦傳說: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易說:最能變革事物的是鼎了。鼎,即現代的煲,將各式各類的食物材料,由生煮成熟,沒有比這個更徹底的變革了。
用鼎比喻政權,它可以容納不同的人才,烹調出一鍋食物供天下人享用,象徵政府任用不同人才,製訂政策,令天下百姓都可安居樂業。
歷史學家要求領袖「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任何政策,像一鼎食物,任何人都啱食,天下的陰陽矛盾,你要居中調和。這就是領袖,這就是政府。
革卦是上下易位然後貞,將社會上下階層互相易位,取回社會公義。因為一旦民不聊生,就會有人起來革命,政權無法阻止天下大亂,便會被拉下台。新的政治勢力上台後,就要設法維持穩定局面。
鼎卦代表政權,就要尋求穩定,所以鼎的三隻腳,就代表政權的民意基礎必須平衡。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就是讓國家機制保持穩定,不要邊高邊低,否則易被推倒。
鼎中的肉,代表國家資源,GDP,是全體國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應該,全百姓分享。
一旦老百姓的個人利益,和政權的利益一致,共同進退,人民就希望能長久維持鼎的穩定了。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小鮮,就是小魚,象徵一般老百姓。鮮字,由魚和羊組成。易經中,魚,象徵陰爻;羊,代表陽爻。鮮,是包含陰陽的。
小鮮,基層老百姓,沒什麼知識,但對社會很重要。如果基層動搖,政權就有危機。
所以鼎卦很重視腳的支撐,亦即是民意基礎。
北京政權,和林鄭政府,都犯了一個基本毛病,就是與基層老百姓為敵。嘴巴說追求穩定,穩定壓倒一切。但基層活不下去,政權如何穩定?
中美貿易戰不會一時完結,西方世界已經意識到中共政權對文明世界的危害,這是國策的問題。
但真正令政權不穩的,不在外患,在鼎足是否平衡穩當。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貿易戰 #大灣區
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少年法庭金句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評價
【好人好事】撐國安法街站!訪問一位英國留學好青年!佢仲即場加入做義工推廣?| 高Sir真心英雄直播26052020
1. 我們經常問,這一代的青年人還有希望嗎?「港區國安法」即將出爐,不少年青人存在憂慮和誤解。今集高Sir開撐國安法街站!訪問一位英國留學好青年! (20歲未夠),佢仲即場加入做義工幫手推廣?
他表示支持香港訂立國安法,希望穩定局勢,保住前途,原來仲有好多青年支持香港訂立國安法 ,抵俾讚。
維護國家安全「港區國安法」非洪水猛獸, 前特首董建華和陳曼琪力撐。高Sir 創作2金句支持國安法
平生不作叛國事
國安立法唔駛驚
國安立法 人人有責
唔係漢奸 使乜害怕
*支持國安法 & 守護香港 做個醒目選民至掂檔活動*
因為我們今年非常嚴峻 ,我們建設力量目標要保住35+ ,所以我們一班KOL發起!團結就是力量!希望大家配合支持。
請參與行動: https://forms.gle/Z4sMNs4srLrtE7pMA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少年法庭金句 在 《少年法庭/Juvenile Justice/소년심판》真實事件 ... - YouTube 的八卦

《 少年法庭 /Juvenile Justice/소년심판》真實事件整理+影集中的九大 金句 是? 587 views · 1 year ago #소년심판 #이정은 #JuvenileJustice ...more ... ... <看更多>
少年法庭金句 在 [問卦] 為什麼日本歌手愛來台灣拍MV? - PTT評價 的八卦
[問卦] 有辦法拍出少年法庭嗎? 如題啦! 台劇拍的出類似像少年法庭那樣的韓劇嗎? ... [問卦] 2023上半年『最佳金句』是哪一句. ... <看更多>
少年法庭金句 在 [心得] 少年法庭全劇雷身為大人...... - 看板KoreaDrama 的八卦
兩天飆完,感觸太深,哭了很多,想說的千言萬語,沉澱後依舊理不出什麼頭緒,所以這
篇抒發胡亂寫寫。
編劇非常用心,一部劇裡串起太多現實問題,那些當然不只是少年行為出了問題,而是整
個社會。
法律上的每個壞人,他們先是壞掉的人,又破壞了別人的人生。
韓文片名直譯是審判裁判,但這部戲焦點確實不在「審判」,劇名調整為法庭給讚。
#少年們
前面幾集就像在看機智牢房中「法子」們的誕生。
法子全稱是法務部的兒子,即為經常進入法庭監獄的少年,在法務部長大的孩子。
當人們被法律貼上標籤,容易陷入「我就爛」、「我就廢」自我放逐,若沒有人給予教導
、引導反省,再犯機率相當大。
這從人性角度思考不難理解「反正都已經這樣了,還怕什麼呢。」
也因此少年法庭的關鍵在於教化,而非懲罰。讓他們真正知道自己做錯了,不再犯錯、不
再站上法庭,是少年法庭之於社會最重要的意義。
「重點不是她加入那個(逃家犯罪)集團,妳應該先關心她為何會加入吧?」
「遭受家庭暴力傷害的孩子們,在傷害之後就不會再長大了。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那
也只是時間流逝而已。他們會被獨自拘禁在過去的日子裡」
除了直接的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和冷暴力都算。
所以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但這個「治癒的啟動」還有許多前提,除了外在刺激和引導,最關鍵是當事人自覺和自願
,像劇中車法官,幸運遇到好法官再次給予機會,也得他自己想通甘願,才有現在的車泰
柱。
金武烈用溫柔但強烈語氣說著長不大論,這場戲真的好精彩,連續兩天都看到超讚場面是
不是太幸福惹(扭扭~~
武烈近年認真工作也讓人不敢相信哈哈,他有夠適合制服職業,法袍好帥!想當年小時候
就被海軍制服的武烈電翻過(趁機告白XD
&星民叔在認出他那一幕也演得超好,似曾相識、不太確定、不敢相信,到最後欣慰的笑
。
#父母子女
上篇寫三十九的心得才提到,這個世上多得是有毒雙親。時隔一天馬上就在少年法庭看到
多如牛毛的有毒家庭......
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環境,但也並非所有出身不健全家庭的孩子都會犯罪,因此關鍵仍
在於孩子們對於該行為的認知。
出身暴力家庭的孩子有樣學樣,暴力是他們從大人身上學來的宣洩方式,沒有人告訴他們
這是不對的,更沒有人教導他們,能用其他方法緩解心中憤怒。
一如車法官所言,遭受過暴力的孩子不會再長大,當那些孩子也成為誰的父母,便開啟惡
性循環、階級複製......
社經地位當然與教養知識有關,但善良的安置機構講師,給予無數無家少女家庭溫暖,卻
不自覺忽視自己的親生女兒;姜法官年輕時挽救了當年可能差一步就走上法子之路的車法
官,也為少年法的修法傾心盡力,卻接不住親生兒子渴求父愛的訊號。
中間集數彷彿在看天空之城法治篇。
金字塔頂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瘋狂和慾望,望子成龍不計手段。
有良知懂自省的孩子對比那位在法庭上仍理直氣壯的母親。但她說得沒錯,也就因為說得
沒錯而更顯諷刺「我拒絕的話也會有其他人遞補上,這升學之路就是見血的戰爭。」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犯後態度,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家庭與社會
組成社會的最小單位是家庭,而組成家庭的最小單位是愛。
那些不適格的父母們真的懂愛嗎?
在他們兒時,有被其他大人好好愛過嗎?
看著一個個少年犯和他們背後的故事,不禁冒出這個想法。
那些孩子,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
「養育一個孩子需舉全村之力。」
這是一句諺語。
所以沈法官說「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如果整個村落都漫不在乎,就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人
生。」
對被害者來說,加害者真的只有那些人嗎?太赤裸了不忍繼續往下想。
「對於那些曾經因我而受傷的人,對不起,作為一個成年人。」
當曾秉持法庭上應不帶任何感情,應該速審速決的羅法官說出這句話,對於螢幕外的我,
震撼力不下於核爆(大淚崩
我已經是個足夠成熟的大人了嗎?
我能說自己是成年人了嗎?
我心中的小孩有沒有被治癒且跟著年紀長大呢?每個人的成長路上多少都有傷,而我能坦
率面對傷痕、與過去的悲傷和平共存了嗎?
除了透過少年犯罪們反應的社會百態,編劇也帶給我這些思考。
整個社會結構一時半刻當然不可能因為一齣戲就發生改變,但先從自己開始這是做得到的
。
當懂得照顧自己身心、情緒狀態的大人越多,
至少,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成熟不穩定而傷害孩子,當大人們能給予青少年、兒童穩定安全
的環境,漸漸地,少年犯罪、不,總體犯罪可能也會漸漸減少吧。
希望啦。
-只看片段都會秒哭
-援交當然不對,拍攝性愛影片當然不對,但有市場才有供給
-沈法官前婆婆那一小片段,根本是82年生的金智英
噢對了,有悧就是機醫1塞符的小媽媽,她長大好多。
最近很常到處看到律帝職員和家屬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5.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45949761.A.999.html
※ 編輯: hahahahamu (1.171.25.140 臺灣), 02/27/2022 18:14:52
不覺得他的臉其實也很適合被打嗎(欸XD
熱XD
人沒有辦法給予他人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尤其是寬容、敦厚和溫柔。
一名成人若在兒時沒有被溫柔對待過,自然也不懂何謂溫柔對待他人,何況是面對比成年
人更為弱小的孩子們。
先練習溫柔對待自己,自然也會那樣對待他人。
※ 編輯: hahahahamu (1.171.16.137 臺灣), 02/28/2022 10:41:24
想看帥帥海軍金武烈推個延坪海戰
搞笑武烈政客誠實中,然後他最近在隔壁棚當厭世公務員XD
寫功課,大約晚上7點再進辦公室加班到十點回家,日復一日
以那個人設能理解,因為同儕關係加入,一次之後也馬上退出就讓他睡不著了
能不能讓人在讀完新聞之後有什麼感觸收穫,那就是記者們該用心的地方了(遠目
一般人對法律也幾乎不了解,朋友欠錢沒還該告刑事還是民事也不清楚。
所以要知道或認識處理少年事件的人們有誰/是什麼單位,
太強人所難,相信也不是這部戲誕生的目的。
點出社會問題,讓人們看見社會問題,但要處理社會問題的也會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每個
人至少都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部分,慢慢地,社會就會改變些什麼吧。
※ 編輯: hahahahamu (1.171.9.53 臺灣), 03/09/2022 22:41: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