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海岸七疊 ◎#楊牧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我們尋到歇息生聚的地方
(你曾經長期隨我流浪
帶著雙鞭,和一對刀槍)
俯視溪谷草原的山坡上
我們尋到了喬木和果樹
練武的院子,和書房
並且我們驚喜地發覺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有生命比陽光還亮,比白雪
清潔,比風雷勇敢。這一切
北極星是這一切的見證
無論從哪一個方向觀察
凜凜巍峨,喜悅,堅強
快速還過海鷗鼓盪的
翅膀,飛越漂流的冰山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探索心的傳奇,血的傳奇
綠藻和珊瑚的神話
在我們掌心底下,生命的
汪洋浩瀚溫暖而明亮
時常,我看你這樣充滿了
好奇和期待,眉目之間
專注地設想着清秀和剛健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濃霧後面是巨鯨的花園
有定期的船舶繞道航過
航過,直放臺灣我們的故鄉
你纖細的小手握緊的時候
本是黑帶二段的拳頭
如今溫婉地梳攏着好看的
短髮,摺疊著小小的小衣裳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果然有一艘大船驕傲啟碇
啟碇,直放臺灣我們的故鄉
好像一切都這麼從容簡單
預備着整理着,忙著為盆花
澆水,將陽臺上的小松鼠餵胖
杖著鹿谷鄉的竹竿過馬路
捧回一兜滿滿的郵件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拆讀弟弟的信,以及航空版
這時日光已經越拉越長了
照滿你的院子和我的書房
春天即將來到,下一代
會比我們活得更充實放心
在臺灣,辯才無礙而剛強
雖然他是在外國出生的孩子
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Unsplash (@pixabay)
--
◎小編利文祺賞析
這首的詩寫於一九八零年一月,為三月出生的兒子常名所作。楊牧的心歷轉折要回顧到七六年,和第一任妻子離婚,此時出版的《禁忌的遊戲》討論了愛情、偏見、迫害、英雄幻滅、和死亡的主題。然而認識了夏盈盈,並在七九年結婚,隔年是名名(兒子常名的暱稱)的誕生,此時出版的《海岸七疊》是楊牧中期最美妙,藝術價值最高的詩集。經典的詩如婚頌〈花蓮〉、為盈盈寫的本草綱目〈盈盈草木疏〉、想念盈盈的〈子午協奏曲〉、和給名名的〈出發〉。每首詩都是愛,都是快樂,都是幸福。
這首詩的開頭提示了穩定生活的開始,原本長期流浪的生活終於「在一個黑潮洶湧的海岸/我們尋到歇息生聚的地方」。這黑潮洶湧的美國西岸讓他想起了太平洋另一邊的台灣。此時,根據詩集的跋,楊牧提到在整理稿子或寫作時,「聽見盈盈在樓上走路的腳步聲,洗菜淘米的水聲,⋯⋯所以我想像我又已經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我不能不覺得喜悅,感謝。⋯⋯我從前絕對不敢想像,一個詩人如何可能編出一本完整的,快樂的詩集」。確實,上本詩集的創作背景是人生的低潮期,致使楊牧去思索死亡和暴力的總和,他無法想像幸福可以就這樣來臨了,生活穩定,有了盈盈,且兒子即將出生。他隨後也出版了這麼明朗的詩集《海岸七疊》。
在詩的第六節,楊牧提到盈盈捧讀的信,或許可以呼應詩集的跋:「有一天早晨,盈盈在陽台上餵松鼠,我在書房裏,又聽見她開門出去取信,捧回滿懷的報紙和郵件。⋯⋯幾天來報上正在大幅刊登高雄事件的審判消息和辯論,我曾經對着微茫的北極光,不能自制地為一個事件的發生而放聲痛哭」。這裏的高雄事件是指美麗島事件,楊牧關心台灣的政治氛圍,也為此寫過〈悲歌為林義雄作〉。
透過跋所提示的政治意涵,楊牧對兒子以及台灣未來環境的期許也就更明白了。在西雅圖出生的名名,他的生命將「比陽光還亮,比白雪/清潔,比風雷勇敢」,他將「清秀和剛健」。如果他回到台灣,在未來的政治環境,不再發生類似美麗島事件、和林宅血案的悲劇,兒子將「活得更充實放心」,「辯才無礙而剛強」,不必擔心政治迫害,能夠享有集會、言論、出版的自由。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8/20160822.html
小松菜禁忌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週末前往敦南誠品擔任朝陽科技大學學傳播藝術系畢展影片講評,兩天共十部作品看下來,幾乎部部都有獨到特色,目不暇給,成功展現了朝陽同學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以下簡述十部影片的觀後評語及雜想。
.
.
開幕片《本》紀錄了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對故鄉的濃厚情意,乍看之下以為是社運人物的側寫,但導演廖庭汝更淡化了這個角色的政治性,反從他的音樂來切入,進而思索音樂(乃至兒歌)能深化土地、深植下一代心田,為台灣農村帶來改變的可能,也揭示了片名「本」的由來。
.
純熟的聲效剪輯搭上疊影,《本》從裡到外都不是照本宣科的音樂性人物紀錄片,導演以此形式強化了一個社運分子可能的多重角色。阿達是一個社運人士,也是一個音樂家,更是一個夢想家。
.
.
本次畢展的高中生題材並不如想像中多,導演李文浩的《伴,青春》是其中一部。畢業後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主人翁希望能一償「破處」的宿願,並以此留住女友的心,無奈事與願違,同時酒店女的出現,更讓他徹底迷失。
.
對白的設計以及角色情感的經營尚有精進空間,影像的配色策略則令人眼睛一亮。以象徵純淨學生之愛的白色與紙醉金迷的紅色與禁忌之愛發生前有著警示意味的黃色等,整部短片光靠顏色就幫助戲與戲之間做出有效的串接,令人驚艷。
.
.
畢展唯一的動畫片《御守》在選材上明顯受到吉卜力動畫《神隱少女》(2001)和《貓的報恩》(2002)的影響,同樣都是一隻黑貓帶領主人翁踏上奇幻旅程。無奈篇幅太小,能發揮的空間也有限,但捨去對白來說故事的做法仍有其挑戰性,值得鼓勵。
.
.
由胡仲凱執導的劇情短片《逆手刀》講述空手道少女協同夥伴一起追查父親失蹤的原因。本片捨棄了常規的開場敘事,竟在開場戲便採用了類似《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的手法,以一首曲的長度,以繁複的剪輯交代了角色間的關係,更預示了稍後情節的走向,相當驚人。
.
本片混合了懸疑、動作和驚悚等類型,卻又輔以岩井俊二式的逆光與公主奇想等「奇觀」,加上配樂作為線索,清楚得知導演是中島哲也的死忠粉,難怪本片一直有種強烈的《渴望。》(2014)感。女主角姚愛寗無論形象還是神秘氣質也確實與小松菜奈相似,導演慧眼選角讓這部《逆手刀》得以藉演員的適切而再獲昇華。
.
如果能再多交代空少道這項具有日本文化底蘊的運動與本劇的直接關係(必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則能讓本片的層次再往上拉。再來就是類型的混合仍待拿捏,太肆無忌憚反倒可能適得其反。
.
.
深入泰雅族偏鄉攝製的紀錄短片《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乍看故事簡介就是奇觀,一群原住民小朋友在師長的帶領之下,既不是打棒球也不是踢足球,而是拉起了小提琴。片初,部落人也提及了泰雅族的傳統樂器是口簧琴,但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小朋友放棄了部落的傳統文化,選擇了更普及、更為人所知的西方樂器。
.
影片的流暢性是沒有問題的,但導演所選擇的切入觀點卻不免顯得可惜。即便大人在片中帶領了小朋友一起手製小提琴,多少消弭了小提琴的既有符碼,但部落本身的傳統文化被輕易拋棄一事,片中僅獲數語帶過。
.
再,小朋友平常身著便服,卻得在公眾表演時換上部落服裝,搭上的又是西洋樂器,整個場面的違和感,在《誰在拉誰的小提琴》中被平實乃至勵志的呈現,再怎麼說都是挺奇怪的。沒有人規定原住民應該就要保衛傳統文化或要遠離都市塵囂,但就紀錄片的創作而言,類似文化的辯證討論從中也許更容易鑿出蜜泉。
.
.
唯一涉及同志議題的創作《說再見》講述一名父親,得接連面對女兒重傷昏迷,又是同志身分的「打擊」。然而,隨著劇情推展,他漸漸敞開心房接納了女兒的情人。身兼編劇的導演藍虹林為該片寫了不少沁人心房的佳句,但無奈如此傷悲戲實在不易詮釋,演員的表演略顯偏失準心,結尾戲也可以考慮再收多一點。
.
.
《空殼Good Take》無疑是兩天下來的最大驚喜,導演林哲緯拍出了台灣版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8),各項部門之完備程度皆屬水準之上。與今敏的《藍色恐懼》一樣,同樣是一位演員逐漸迷失,走向性格分裂的歷程。
.
從主人翁入行拍攝三級片,到奇想的槍戰戲,再串連到拳擊賽,林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一再令人驚艷,鏡頭的運用不見學生製片的生澀。幾場圖形連戲的剪輯,有效壓縮時間,卻又營造出迷亂般的奇幻色彩(例如牆上海報戲的拉回,鏡頭選擇再退一步,更放大了角色的孤獨。兩種色調的對立,也得以讓張力得以擴展)。
.
以方法演技的典故來賦予角色瘋狂動機的做法更是神來一筆,爾後在廁所的強暴戲選擇以極小的比例呈現,讓空間的壓縮感更為之凸顯。略過導演的技法不談,整部片最重要的功臣還是飾演男主角小杜的曾子益,精神病患的角色公認最難演,但在曾子益的詮釋底下,小杜有神、有魂,亦有瘋迷的姿態。
.
本片可惜之處在於小杜毅然從業的動機仍顯交代不足,剪輯總感覺還能再更狂暴、任性一點(也許導演可參考《逆手刀》)。再來就是片名可考慮修改,也許再庸俗一點都好。
.
.
微電影組的唯一代表《最好的關係》,採取動漫式的陳設,從劇中布景到角色服裝皆然,讓它顯得十足《五星級魚干女》(2015)。據了解該片主要是用於為特定的民宿作為宣傳用途。因此,用傳統的影視批評來看待這部片好像不太管用,更實際的,應該是看該片是不是真的能為該民宿帶來實際的效益。
.
本片講述大財團為了利益打算吞併小民宿,一眾年輕人打算團結「起義」(設定也頗像《海月姬》(2014)),參加獎金三百萬的跑步大賽(雖然好像不太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呀)。影片敘事流暢,群演的表現還算稱職。但如果更著墨在民宿的設備特色和周遭景致,也許更能符合廣告宣傳的本意
.
.
據說是朝陽科技大學前所未有的新聞片《擁報台灣》,是以美食行腳節目的型態呈現,由主持人帶著觀眾一起悠遊彰化景點。乍看之下還真不像非職業的節目製作,從主持稿到地圖動畫到配樂的選用都能看出用心。
.
.
連看九部影片,最後一部《寫間旅社》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它的風格與其他作品相比,太過於突出。該片講述兩名少女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撞傷了旅社老闆,而被迫進入該旅社幫忙工作(然而,兩女同時也正在構想他們的劇本創作,又有著後設趣味)。
.
看似一個可以往本片的節奏和步調可以往《五星級魚干女》走的作品,導演李宜庭卻讓選擇了另一種路數,從影片色調(完全不走鮮豔風)到阿伯的樹後偷窺,一直到演員淡定的念白,搭配規律的鐘擺聲,讓本片實在獨樹一格,怪得可以。
.
本片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深田晃司的《你家就是我家》(2011),至少角色的「ㄎㄧㄤ」度感覺相似。影片風格也跟周逸民導演的《關於存在的幾個猜想》(2014)互通聲氣。雖然影片尚有值得修補處(例如怪可以怪得更貫徹,捨棄掉通俗配樂更佳),但導演的獨特創作思維已足以令人拍案叫絕。
.
.
.(Blog版)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20th黑朝畢展──總評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8130031
.
.
(圖為《空殼Good Take》劇照。)
《伴,青春》- 朝陽傳播 20th 黑朝畢展 空殼 GOOD TAKE 《最好的關係》- 朝陽傳播 20th 畢製 曾子益Jimmy 姚愛寗
小松菜禁忌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八卦
#2018年度CharMing日片回顧
最佳漫改:
《先生我可以喜歡你嗎》
絕對不是因為有絲絲醬(好啦有一部分),那句「老師,我可以喜歡你嗎」光是作為預告便力道十足。但是會放到最佳漫改,不外乎是因為本片「非常不忠於原著」的優點,大刀闊斧地改變兩人的情侶關係,讓少女漫畫的情節得以在現實與美夢中獲得平衡,不再是「過度」美化的禁忌之戀、無法衝破二次元的浪漫純愛,而是一段你我在學生時期,在平行時空可能會發生的師生愛戀。著重於響的單戀之情,以及朋友之間的情誼,可以說是非常勇敢且明智的決定,不然就會變成像《近距離戀愛》一樣,成為不顧真實世界法則的笨蛋情侶。
《響-HIBIKI》
同樣都叫「響」,只是這次談戀愛的對象不是老師,而是高中生與「小說」之間,一段天才的不斜合音。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引人入勝的漫畫了,這是當時看完《響-HIBIKI》最真摯的感想,而電影與漫畫之間並無太大差異,刪掉了響與青梅竹馬的曖昧,將文藝部社員縮減到四位,而後遇到的小說家也僅留下柳樂優彌與小栗旬,以及曾經的賣座作家鬼島仁。而響與凛夏之間,亦敵亦友的友情,隨著劇情發展不斷磨合與碰撞,成了本片處理最得宜的亮點。,
《銀魂2:規矩是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
標題說規矩是用來打破的,那麼《銀魂2》打破的不是規矩而是「續集無法超越前作」的宿命。本次選用漫畫的「真選組動亂篇」和「將軍接待篇」篇章,在本質上即是原作中最為感人的橋段,也使得讓前作萬事屋的主線得以在續集成功轉移,進而強化銀魂的整體完整性。尤其是前作稍嫌失敗的武打戲,續集瞬間從不及格躍升為A++,絕對是知錯能改的典範。
《累-かさね-》
曾執導《殺人草莓夜 劇場版》 《戀愛腦內大作戰》的佐藤祐市導演,在懸疑與奇幻中取得絕佳的平衡,運用大量的手持鏡頭,展現尼娜與累之間波動的情緒,也將原本線性的時間軸,將兒時回憶穿插其中,使得電影節奏得以維持緊張與張力之感。大量刪減原著漫畫的複雜性與支線,尼娜與累的個性變得更加立體,同時也從各取所求、相互依存的情感,隨著關係的變化成為寄生、搶奪自我主體與容身之處的狀態。人人都說內在比外在還重要,卻會假狀性忽略現實中「外貌取決於一切」的真理。
《花牌情緣-結》
撒花!完結!相較於上之句與下之句,完結篇因為不再受限於原著,原本最為之詬病的一場戲可以哭鬧個二十分鐘的拖,來到最終章卻是毫不拖泥帶水的簡潔有力,甚至將「歌牌」唱出新高度。以太一宣佈退社做為主軸,看似主打千早最後將會情歸何處,其軸心還是圍繞在五人之間並肩作戰的情誼,沒有大量的回顧畫面,反而透過如影隨形的身影加強情感層面。即便歌牌競技的畫面沒有前作多,攝影同樣也承襲前作的慢動作攝影,同時使用Go pro等全新的鏡頭呈現,透過剪接與鏡頭的激昂之感。
《愛在雨過天晴時》
或許是因為《銀魂》的高還原度,為後續的漫改電影設立一標竿,因此2018年大家都在比「神還原」「神選角」,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廢物大叔大泉洋,臭臉少女小松菜奈的「叔姪戀」。礙於電影長度,本片的細膩度的確不及原著,但是對於愛戀與夢想之間的拉扯,一句「不只是戀愛,你還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吧」,也讓一部好的漫畫走到三次元的電影事件也不顯得難以接受,而是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