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碼頭姑娘 的製作,很多朋友私訊表示無法轉,所以我只好把文字部分再貼在這一次。
說真的,這是首自己喜歡的好作品。無論有什麼紛紛擾擾。
#還願Devotion 原聲帶上架,雖然不好意思再打擾各位,但請容我以單曲製作人的身份公開跟所有參與 #碼頭姑娘 的辛苦工作人員致謝。沒有他們的幫忙就不會有這一首好歌的出現。不知道有多少人希望私人臉書不曝光,以下我就不tag了。
首先謝謝還願製作人江東昱寫的好詞,作曲家楊適維的好旋律。也謝謝大人歌手何夏、小孩歌手劉芷融情緒飽滿的演唱。提到了歌手,我不得不說配唱指導陳威宇在錄音室現場調整歌手唱腔調整的非常的好,在情緒、呼吸點的調整之外,也帶入了很多年代感特有的唱腔技法,讓這首歌在主唱的部分有非常亮眼的表現。
在編曲上,因為在編曲之初我就決定了要用復古電影和歌曲的方式來呈現,而這樣的作品用midi處理是不夠細膩的,所以我認為錄製一個中型的弦樂團非常有必要。在我編完曲子之後,我邀請了在管弦處理上非常好的松本在人先生幫我把弦樂部分做了更好的調整,在過程中也謝謝他對這首歌曲的付出和幫忙。附帶一提,松本先生目前也跟我合作另外2個遊戲,這幾個月很快會公開進一步的消息,請各位期待。
錄音的部分,謝謝德國的Dynamedion錄音公司幫我安排了19人的弦樂團在匈牙利的Studio 22錄音,謝謝David Christiansen先生在錄音前後居中協調了不少事務也飛到了匈牙利一趟,沒有你們幫忙,我想碼頭姑娘的弦樂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
在編曲時我大致的想法就是在歌手唱的時侯,編製或是演奏比較傾向老歌的處理法,而歌手不唱時,音樂緩緩地滑進如夢似幻的老電影裡,這種時間空間不斷流動的做法事實上在錄音跟混音時都有很大的挑戰,尤其在弦樂團的錄製上更是有許多需要溝通的部分,總之,非常感謝匈牙利的樂團大力的幫忙。
另外,也謝謝李孝祖大大在錄vocal時的幫忙,身為一個配樂家,我實務上處理人聲的經驗並沒有他這麼多,謝謝他在錄音時的幫忙。
謝謝曾經錄過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的鼓手,也就是音樂界公認的鼓神國寶老師-黃瑞豐老師特別來跨刀碼頭姑娘的錄音。事實上60-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歌手非鄧麗君無疑,能夠請到真的錄過鄧麗君作品的音樂家來協助錄音,我想對音樂的加分的確非常的大。我記得我跟黃瑞豐老師第一次針對碼頭姑娘的錄音做討論時我人在日本,我就坐在東京鉄塔的旁邊,一邊看著東京鉄塔一邊跟黃老師說:
這是個恐怖遊戲,我希望能用鼓打出一種內斂而壓抑的情緒,是一種說不出的痛苦裡面帶著解脫的感覺…
黃老師:是這樣子啊,我還沒打過恐怖遊戲啊, 那我們好好的玩一下吧!
大致上就是這種形而上的溝通,一講講了40分鐘,很感謝黃老師的耐心,哈。
黃老師也介紹了他的老朋友,吹過去五燈獎時代的歌曲非常有經驗的薩克斯風老師林業盛先生前來幫我們錄了間奏和第2次副歌的薩克斯風部分。當他在錄音室練習時吹第一個音我就知道,這首歌對了,完全對了。我們做到了。
對,就是這種感覺。
在製作之初,因為從來沒有製作過這麼復古同時又要像電影配樂的歌曲的經驗,所以一直在非常大的壓力之下工作。一個和聲的配置不當,一個聲音的選擇不當,一個錄音take的決定錯誤,這首歌大致就毀了。遊戲的ending theme若是毀在我的手上,那真的就不是說聲抱歉就可以解決的事了。在最後的鼓和薩克斯風錄音完,我才完全擺脫那種如臨深淵也如履薄冰的心情。
那真是非常的開心。
混音的部分,我非常感謝楊敏奇 Micky Yang 老師的大力協助,楊老師是台灣最好的電影配樂混音師,當我說出碼頭姑娘要在短短4分鐘之內切換好幾個時間空間的想法時,他說:
好啊,來玩玩看啊…
於是我們就在強力錄音室聽了一堆鄧麗君的歌跟一堆老電影的歌,最後楊老師一共弄了十多個小時才把這首歌的混音搞定,結果跟返校的原聲帶一樣,跟染上了什麼奇幻的魔法一樣好。
這就對了。我當時想。
最後謝謝 赤燭遊戲 - Red Candle Games的信任,把遊戲的最後一關字幕關交給我來防守,也恭喜 #還願Devotion 得到了很好的成積。
以上。萬分感謝。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GEMb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本想在大排檔嚐嚐小吃唱唱老歌的G.E.M.卻被邀去"蹦D"...
小城故事 原 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Love Life News
【迪化街老店“葉晉發”開業近一世紀 隨著時光荏苒於1969年停業 家族第五代不捨對文化與歷史的情感 改造百年老宅但仍保留閩式建築味道 葉晏廷與經營團隊走訪全台農家 尋找特有在地農產品 販售來自台灣10款特色稻米與自製零嘴 希望讓米食文化重新進入人們生活 也讓台灣的稻米產業時尚重生】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回來。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外觀,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所以聚財。
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跟全台灣做生意。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小時候,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小提琴,喇叭,小鼓,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玩在一起,像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都是他 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快樂的童年。」
米,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
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重獲新生,「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阿圖啊,說實在,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你也讀專科,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我想,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相互合作,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已經醒了。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小城故事 原 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推荐》
【大稻埕老店開門 米產業時尚重生 迪化街繁華再現】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 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葉家影片)
1228阿嬤在前面 阿嬤香舉好喔 上香 拜 再拜 三拜 好 收香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 有生之年 一定要再回來。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這樣高興了喔,阿嬤好開心 看妹妹好開心,阿嬤做曾祖母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 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 (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 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 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 外觀 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 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 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 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 所以聚財。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 跟全台灣做生意。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 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葉家影片)
葉瓊姿 葉家小妹,其實這些樹,有些像玉蘭花這些樹,是從那時候就開始種,所以你說 等於之前想要把它修剪,因為太茂密了,想要把它修剪又捨不得,那我就會爬牆,沒辦法 你一定要爬到那個牆 要去剪那個枝,然後採那個玉蘭花,然後媽媽會在旁邊叫,小心點 小心點 你要扶好喔,我說 你不要喊 越喊我越怕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
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小時候 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 小提琴 喇叭 小鼓 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葉瓊姿\葉家第四代)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 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 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 玩在一起 像鄧麗君的 月亮代表我的心 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 都是他,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 快樂的童年
米 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 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 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 重獲新生。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 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 阿圖啊 說實在 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 你也讀專科 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葉家影片)
那個米啊 那個米上面是太陽東昇 raising rice sun) 恭喜開張 財源滾滾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我想 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 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 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 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 相互合作 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 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 已經醒了。
小城故事 原 唱 在 GEMblog Youtube 的評價
原本想在大排檔嚐嚐小吃唱唱老歌的G.E.M.卻被邀去"蹦D"
小城故事 原 唱 在 彭梓嘉專屬頻道JP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小城故事 原 唱 在 林奕翔-Shiang木管樂器 Youtube 的評價
小城故事│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
由莊奴(1921~)作曲,為同名電影"小城故事"的電影插曲,電影為描述1970年代的苗栗三義發生的ㄧ些鎮上故事。
而後由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溫柔婉約,插曲因而走紅,而翻唱者也不計其數,可以說是鄧麗君的代表曲之一。
單簧管五重奏以1979年代在台灣鄧麗君演唱的版本為參考音源。原曲前段為各聲部的對唱,因此拍點的起合要同時,
以免造成不整齊,以及速度太快等困擾;中段的高音旋律為原曲中的小提琴部份,以此可以模仿弦樂的音色,避免高音的刺耳音色。
各聲部的主旋律平均分配外為考慮音域及民眾對原曲熟晰度,此曲採用與原曲一樣D大調性,音域也此用平易近人的中音域。
為了符合演奏需求,特別提供Eb調性的第四部中音單簧管曲譜,以利於單簧管重奏的完整性與便利性,另外如果有Eb高音單簧管的需求,
吹奏第四部的曲譜也是可以的。只是高音群可以降低八度來演奏。
錄音團隊:真理大學單簧管室內樂團:陳建銘老師、楊可靖、陳研鎗、羅友廷、及林奕翔老師本人
林奕翔老師: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258671533
訂購請洽卡穠文化:http://www.canonmusic.com.tw/shop/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frontpage&Itemid=1324
封面設計:台灣知名插畫家飛飛飛老師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lyflyflying?ref=ts&fref=ts
樂器編制
Clarinet 1, Clarinet 2, Clarinet 3, Clarinet 4, Alto Clarinet, Bass Clar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