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文學課】眾人皆醉我獨醒 因為我酒量好啊 by屈原
再過一個半月,屈原就要變胖了,因為將有成千上萬的粽子獻給他。然而他愛吃粽子嗎?辭官流放後,他書寫大量文字安撫自己的情緒,沒一篇提到粽子,倒是寫了很多酒XD。除了最有名的〈漁父〉,另一篇〈招魂〉紀錄了2300年前的調酒「楚國特調」。
.
〈招魂〉模仿民間符文,如通靈少女的四字訣,呼籲一個靈魂歸來。文字開頭細數家鄉以外多麼危險,建議靈魂快快回舒適圈,因為故鄉楚國的食衣住行無懈可擊;他尤其形容宮廷伙食(怪字多,翻譯見下):
.
「魂兮歸來!何遠為些。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麥,挈黃梁些。
大苦鹹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陳吳羹些。
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鵠酸臇鳧,煎鴻鶬些。
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瑤漿蜜勺,實羽觴些。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
華酌既陳,有瓊漿些。
.
怪菜很多吧,看不懂很正常,白話文就是:
「靈魂啊請回吧!不要離家這麼遠。
你可記得聚餐的時候,親朋好友都來了,桌上什麼吃的都有
稻啊小米啊麥子,或黃色的小米,
有苦鹹有酸辣也有甜
那煨爛香噴噴的牛筋啊
或帶酸苦的吳式濃湯
還有清燉甲魚烤羔羊,再淋點甘蔗汁
醋溜天鵝肉,香煎大雁和野鴿
滷雞或者大魚羹,滋味香濃吃了超爽
接著吃麵餅和蜜糕,淋上很多麥芽糖
將白濁的好酒摻點蜂蜜,倒入高級的飛鳥酒杯
去除酒渣拿去冰鎮,這樣的烈酒好好喝呀
高級宴席,配上頂級好酒
靈魂啊請回吧!保證只會加碼絕不怠慢喔!」
.
迷途的靈魂是指誰呢?因為屈原寫得不清不楚,後世推測或許是三年前被秦國拘禁而死的楚懷王,或是屈原自己。無論如何,漂泊在外懷念家鄉食物,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吧!
.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許就是那摻了蜜、過濾後又拿去冰鎮的「楚國特調」了。原文「酎清涼些」提到的酎,是指多次釀造的酒,因為中國地區是元朝後才從中東傳入蒸餾技術,因此當年若想喝甘醇烈酒,就得用酒加水重複釀造3-4次,去除酒渣後,就是清爽的好酒了。也就是說,將烈酒調飲成適合入口的滋味再冰鎮,可是春秋時代就呼風喚雨的喝法呢。
.
∥食物課調酒師Dior Hou-創作燒酎特調∥
x【飲私】教堂裡的調酒沙龍
x詳情
https://goo.gl/NldZEU
x報名傳送門
https://goo.gl/forms/cELYAdPLzogVGTuh1
.
#原圖出處
https://goo.gl/HW14zm
#小助教正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稱滿Sir的跆拳道教練張滿榮身形魁梧,聲如洪鐘,他說是由小到大的跆拳道訓練令他自立,「無人睇到出我係孻仔」,指自己在因緣際會下,認識很多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想到成長階段的自己,「我細個成日畀人鬧,因為我成日郁嚟郁去,我都唔知點解」,滿Sir接受訪問時也要抱着令自己定下來,「所以我對S...
小助教正正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八卦
【食物家政課】奶奶的醪糟青魚
小助教正正的奶奶60年前,隨著國民政府到台灣,隨著老人家口味漸漸「本土化」,很多以前常做的家鄉菜現在都不做了,其中一道,就是醪糟青魚。
醪糟又稱酒釀,一直以為它只能拿來做甜湯圓,其實很多中菜如豆瓣魚、乾燒明蝦都會使用。奶奶說以前蘇州家鄉過年的做法,是把青魚(台灣稱草魚)切片用鹽醃兩天,再以酒釀醃兩天。煮的時候,鍋裡另外擺冬菇、蛋餃、油炸小肉圓、豆腐和白菜;河魚的鮮和時令蔬菜、豬肉共舞,光想就讓人流口水。
說著說著就饞了,雖然離過年還很久,卻忍不住凹奶奶做菜。小助教於是自告奮勇去買魚。但是那天進到東門市場,一連三個魚攤老闆卻都搖頭「我這只賣海魚,沒有草魚」;直到步入市場最核心,附有活水魚池的攤子招牌寫著書法字「中國鮮魚鋪」,才預定了草魚。
現殺的魚肉鼓脹飽滿,照著奶奶所說放鹽,第三天再加半罐酒釀下去。到了週末,我們在湯鍋裡鋪上白菜、香菇和豆腐,加入半個小鍋的水,大火煮開後再煮20分鐘,最後才鋪上魚片。
奶奶身為軍師,率先開動吃了一口,嘆說「魚比干貝還好吃」;接著換我們品嚐:魚肉細緻毫無土味,原本擔心湯頭會甜,但其實不然,白菜的鮮、魚肉的鹹和米麴的甜三方各現風采,進退有據共譜一鍋清爽有韻味的好湯。奶奶吃完後,又和全家說了60年前逃難的老故事,一開講就開心不已,同樣的話語神氣十足repeat兩三遍。
醪糟青魚撫平了奶奶多年的饞,也讓小助教認識了酒釀的另一面。重現家鄉菜,除了好玩,也讓餐桌多了很多故事呢。
.
食材好,菜自然美。優質的酒釀和新鮮的魚一樣重要。如果想親手做酒釀,食物課四月會和Gather 四合院 自釀文化復育中心合開酒釀課,當天也有料理示範唷~參考這邊:https://goo.gl/XtTyWA
.
#小助教正正
小助教正正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八卦
【食物文學課】 熱愛烘焙的詩人 艾米莉・狄金森
12/10除了是世界人權日,也是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的生日。這位終身未婚、足不出戶又愛烤麵包的19世紀阿宅生前僅發表10首詩,一輩子默默無聞,卻在過世後被人發現1800首詩作,與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齊名,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
身為一位終身未嫁、鎮日待在家中的女性,狄金森在她身處的時代自然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然而只要說到「吃」,就能讓這位詩人開心做自己。她曾對外宣稱父親只肯吃她做的麵包,並以一款「黑麥印地安圓麵包」奪得家鄉比賽第二名(不過其中一個評審是她妹妹)。廚房可能是家中她最喜愛的角落,因為平時足不出戶,她主要透過書信與朋友聯繫,並不忘寄上一些手作糖果餅乾;她熱愛分享食譜,也會將麵包、餅乾放在籃子中,由房間窗戶垂下,分送鄰居好友。
.
她的信中時常提到家人在廚房中的對話,許多詩作草稿也寫於廚房紙巾或食譜上。在廚房中流著汗俐落烤麵包的狄金森,似乎和「只穿白衣,從不出門」的孤僻詩人形象似乎不大一樣;無論如何,糕點甜品讓她與周圍的人群連在一起,她曾在食譜筆記中寫下:「愛是烤箱,愛是溫暖(Love’s oven, is warm.)」
.
狄金森的這首「希望長著羽毛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獻給最近所有關心婚姻平權的朋友們:
.
希望長著羽毛
棲居在靈魂裡
唱著無詞的樂曲
從不止息
當狂風呼號
歌聲最為甜美
擊打人心的暴雨
也嚇不了這隻
溫暖眾生的小鳥
我曾聽它在寒冷的大地
與陌生的海域中歌唱
而它從不因身處絕境
向我乞討絲毫
.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
And sweetest in the gale is 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That kept so many warm.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Yet, never,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of me.
.
#小助教正正
小助教正正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人稱滿Sir的跆拳道教練張滿榮身形魁梧,聲如洪鐘,他說是由小到大的跆拳道訓練令他自立,「無人睇到出我係孻仔」,指自己在因緣際會下,認識很多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想到成長階段的自己,「我細個成日畀人鬧,因為我成日郁嚟郁去,我都唔知點解」,滿Sir接受訪問時也要抱着令自己定下來,「所以我對SEN小朋友係好接受,因為我覺得你哋都係同我差唔多。」
滿Sir有招SEN學生,當中有獨立成班的,也有一些表現較佳的與正常同學一起接受融合教育,他說SEN同學在外面的場地等上堂的時候,外界的眼光或是職員對他們的態度令自己不滿意,因此就特意租了一個單位,專門給他們上堂。
滿Sir的教室面積不大,他卻說是教導SEN同學的理想地方,因為對他們而言,是出面的地方太大,「佢哋空間感比較差,去一啲較為空曠嘅地方,佢哋會好興奮」,因此小小的空間反而可以學生更集中地學習。
另外,滿Sir也希望教室給同學們家的感覺,因此就把自己的團體及地方稱為「道場」,「道場以前嘅古仔就係師傅屋企,前舖後居」,他又指SEN同學接納一件事是要很長時間,但當他們接納的時候,就會很認定那地方,「我最想呢度係同學仔嘅屋企,有咩事返嚟,我要陪住佢哋成長,有咩我就會喺佢哋身邊,我覺得我哋係一家人,雖然少見,最重要返屋企。」
「我希望真係宣揚,其實他們無咩嘢,但只係要多啲包容。」滿Sir為教導SEN學生報讀一些相關教育課程,指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不足等並非一些「傾向」,而是腦部出現差異的病,「希望社會大眾明白佢哋,唔係佢哋唔想做好,或者唔想聽你講,真係先天問題令佢哋接收唔到呢啲訊息。」
他指SEN學生行為在常人眼中怪異,其實並無惡意,「可能我哋見到你嘴角污糟咗,我會提醒你,但佢哋會睇點污糟,佢哋嘅思維有啲唔同,佢哋會睇你嘴角有啲咩,反而會研究呢啲嘢,就會靠得你好近」,滿Sir形容SEN學生是率直,指自己教了他們多年,很少見他們打人,「只要大家有啲包容、有啲忍耐,其實佢哋都唔係太特別。」
儘管與常人有不同地方,滿Sir也是找到SEN學生的優點,「佢哋學習可以好好,但只係有無方法,所以要畀佢哋機會,特別係自閉症,佢哋大部分記憶力都好好。」
他以自己患自閉症的學生作例,「好似Calvin sir,佢一星期可以記8套拳,但係我未教過佢,我叫佢自己睇片,呢啲就係佢嘅優勢。自閉症(患者)溝通能力一般,但套拳畀到佢空間,佢自己學完、我教完佢,佢自己自修,呢個係最適合佢哋」,滿Sir認為若學生學得不好,教導的要負最大責任,「就係要諗方法令佢得。」
滿Sir希望透過跆拳道,給予平時少動SEN學生運動的機會,也讓溝通能力一般的他們可與不同人交流。在課堂上,滿Sir除了教導學生跆拳道技巧,也訓練他們的領導才能,「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做領袖,可能要帶拉筋、要帶新同學做每一個任務,呢個係慢慢建立佢哋嘅自信。」
他更聘請部分表現優異的SEN學生做自己課堂的助教,「我覺得係心靈嘅認同,佢哋覺得自己係有能力嘅,可以去做到助教。」滿Sir指特殊助教能力沒有問題,「喺心入面佢哋知道要做咩,同佢講一次,佢可能會唔記得,但講咗十次佢記咗入腦,佢個engine就開咗,佢就用佢嘅方法不斷去做」,助教也令自己不用擔心,「佢哋唔會遲到,因為佢哋好緊張自己嘅時間,佢哋對時間觀念好執着。」
滿Sir更指SEN助教有些地方更比自己做得好,「因為佢哋讀特殊學校,由細到大都會接觸唔同類型嘅同學仔,佢哋嘅溝通方法比我更加優勝」,滿Sir指自己曾教了一個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打一套拳兩年,對方都未學識,但成為助教的Calvin sir則教那小朋友慢慢做,「慢嘅程度係你忍唔到」,打套拳打了很久,整堂也只是打到兩次,但那小朋友下課前懂了一大半,「我就明白我唔係最清楚佢哋嗰個」,指對學員而言,有人真真正正了解自己才是對整件事最好。
對SEN學生的能力,滿Sir充滿認同,指他們在不同範疇的能力都可以很高,但因為欠缺了溝通的技巧,令他們缺乏機會發展,「我不想佢哋只係做太基層嘅工作」,指自己作為僱主,幫他們解決到不擅長的東西,叫他們做一些擅長的東西,他們就可以在社會立足。
「佢哋嘅潛能係估唔到,個個潛能真係好唔同。」滿Sir希望不斷找到SEN學生不同的優點再發酵,令他們得到很大的自信,「我最希望就係帶佢哋出人群,話畀人知佢哋係得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a2mHcZM1p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