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育過程對自閉症孩子而言是辛苦的,是累的,甚至是會感到壓力的,唯有當孩子的能力提升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開花的果實,這時也是大家所期待的快樂學習。
假若一開始就熬不過努力付出的階段,那往後您可能就只能在一旁羨慕其他自閉症孩子「為什麼他們可以與人互動玩遊戲,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
多年前我曾經同時間遇到兩個年紀相仿的自閉症孩子,都在小班年齡。
A自閉症孩子的能力比較好,有簡單仿說,眼神注視也具備基本要件,甚至在社會行為能力可以搜尋家長的位置。只不過A孩子的爸爸非常保護孩子,課程中只要稍微一點要求,或是孩子受挫而哭鬧,爸爸就會急著介入,希望治療師不要要求孩子,因為他相信孩子慢慢會變好,我們有的是時間可以等孩子準備好再來學習。聽到這樣的話語,我能做的就是尊重家長,那我們就慢慢的等他準備好........
B自閉症孩子的能力很弱,沒有口語,沒有眼神注視,也沒有應有的社會行為,反應很慢,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不順他的意就大發雷霆,搞得整個環境都可以聽到孩子的尖叫及哀號聲。但媽媽卻很堅持該要求就要求、該學習就要學習。
經過一年之後,孩子都到醫院重新評估,A孩子評估的評價是「您確定孩子這一年有在上療育課嗎?」B孩子的評估報告則顯示「孩子陸續有在進步,但遲緩現象仍具顯著。」
評估完之後,A家庭選擇不繼續上課,因為家長認為上我的治療課無效,於是要另求其他單位名師來協助。
B家庭繼續上課,甚至在療育課中,爸爸媽媽賦予我很大的權力,讓我可以大膽的放手一搏,畢竟在自閉症的領域,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手法、哪一項理論是完全證明適合自閉症概況。
B孩子的課程我們持續到了國小四年級,從個別課,慢慢的轉入小團體治療課,再轉入大團體遊戲治療課程,從個別能力的提升,到情緒行為的管理,再到社會技巧的演練,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進行,這位孩子慢慢在進步,進步到可以跟同學玩躲避球,雖然動作不靈活,常常被K又很愛唉,至少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發飆;也可以跟同學組團打籃球,雖然技巧不好體力也不好,至少學會怎麼跟人組團交朋友;還可以跟同學玩益智遊戲,雖然他有時出的題目很難,至少他知道用溝通的技巧跟人打交道,雖然一年沒見到他,但爸爸偶爾會傳line告知我孩子的訊息,也從fb看到孩子長大了,一點一滴變厲害了!
那A孩子呢?前年我在路上遇見他,爸爸手緊牽著孩子,孩子的眼神變空洞了,聲音從仿說轉回無意義的尖叫聲.........
自閉症的治療手法沒有絕對,但我只知道一件事,自閉症孩子的療育是不能等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尊重 團體遊戲 在 如何教小朋友換位思考去尊重他人?讓戲劇治療師萬叔帶你一起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