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上寫作課時,聽到學生告訴我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某間國中的老師,在月考前頒布一項班規:「月考週看課外書要記名字」。
天啊!這是什麼世代了,讀書還有分課內課外?以前小時候每逢月考,都是我最輕鬆的時候,不但課外書照讀,我爸還會帶我去看電影。「考試」的目的本來就在檢視你平日努力的成果,考前抱佛腳才是因為平日不努力,怎麼會完全反過來了呢?
現在的國、高中生,為了準備一學期三次的考試,根本很難按照自己的興趣去探索或是閱讀。我女兒在高職唸設計做專題時,我真的覺得考那些學科很浪費時間。她原本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做自己想做的題目上,但是每個月的月考讓她必須要放下手上有熱情的項目,回頭去唸國英數社自。而大學入學時,這些學科仍佔有「決定性」的地位,不管你是往什麼方向發展。
很多報導指出孩子學習動機低落。想想看,反覆的計算、反覆的寫測驗卷,令人緊張的考試、硬要分出高下的試題,怎不磨掉孩子學習的興趣?並且考試、準備考試佔掉許多時間,哪有完整、足夠的時間多元探索?唉!考試次數不減、班級排名不去除,108課綱真的很難落實。
這些年來,雖然台灣教育不斷試圖改革,但是老師、家長只重考試、不重視閱讀、多元探索仍是相當普遍的心態。學生們絕大多數放學後在安親班甚至回家之後,都要寫大量的測驗卷;為了拿到高分而反覆做同樣的練習和題目。於是,孩子的學習樂趣被磨損了,主動學習的精神消失了;他們沒有時間盡情而深刻的閱讀。我希望國小學生每天放學回家之後能夠自由閱讀至少一小時,很多人都做不到。
上個月我去對岸做了兩場民間的寫作教學分享,很驚訝的發現他們非常重視語文教育和閱讀,並且執行得十份徹底。我參觀了兩間學校,一間公立小學,每天早自習40分鐘是閱讀時間,沒有考試;一間私立小學,光是圖書館就有十二座!十二間圖書館每間都和誠品一樣的美!學生下課都在那裡愉快的閱讀,為了鼓勵閱讀,借閱方式和我們人文一樣,自由取閱、完全不用登記。
他們國小一週的國語文課是八堂,另外還有兩堂閱讀課。我去交流的班級學生從小一開始每天寫日記,每週有週記,每學期另有八篇配合國語課本進度的習作。導師每天要批閱全班52本日記,六年來始終如一、沒有間斷,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經過允許,我翻看他們學生的日記本,真是目瞪口呆!老師只規定至少100字,不限內容,懶得寫抄一篇短文亦可。但我看到每個孩子幾乎都是洋洋灑灑、文情並茂,遠遠超過下限100字,而且程度非常不錯。孩子們可以自由決定日記內容、或是要不要給老師看、甚至指定同學交換分享。他們笑嘻嘻的告訴我,剛開始這樣做確實很痛苦,但長久下來他們都非常喜歡閱讀,也很享受寫日記。
我非常感慨的看到,我一直以來推動的、心目中理想語文教學模式,竟然在對岸看到成果!他們抄寫的生字功課大量減少,以天天寫日記取代,日記寫完之後自己唸三遍,檢查錯字和語句。每天閱讀超過一小時,有老師指定書籍以及自由選讀的書。
他們上課時也很重視大聲朗讀,朗讀時不必全班一致,但要重視抑揚頓挫,不是那種死板板拖著尾音的讀法。另外,上課鼓勵學生發言,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都很積極舉手爭取發言,站起來說話時也口齒清晰,大方不扭捏。
此外,我參觀的兩間學校都不允許帶手機上學。
天啊!台灣真的要加油啊!爸爸媽媽請放下那些評量、測驗卷吧!老師不要再一味每天考考考、讓孩子變成答題的機器人了!不閱讀,下一代的邏輯理解、文字表達、判斷能力、主動積極性真的堪憂啊!
專題動機怎麼寫 在 趙國涵 Facebook 八卦
王景玉、龔重安、程宇、謝依涵,
愈來愈多矚目案件的殺人犯逃過死刑,
你是不是也好奇,
台灣的法官為什麼有各種理由不判死刑?
那些有精神疾病的嫌犯是不是假裝的?
廢除死刑真的是世界趨勢嗎?
如果沒有死刑,這個社會將變得更危險嗎?
截至2019年,
全球195個國家中,
#超過五成103國在法律上廢除死刑
#將近三成50國停止執行死刑長達十年以上
不過 #至今維持死刑的國家佔全世界人口六成五
包括美國部分的州、日本、大陸以及台灣。
現況是,
仍然保有死刑的台灣,
殺人本來就不是唯一死刑。
刑法第271條普通殺人罪,
殺人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
攸關生死的量刑輕重標準落在刑法第57條,
犯罪的動機目的手段、
嫌犯的生活狀況智識品行、
與被害人的關係以及犯後態度,
10款審酌事項,
非得罪無可逭求其生不可得法官才會判處死刑,
也難怪數字顯示我們逐漸邁向限縮死刑的道路。
只從單一角度無法了解事情全貌,
你們會不會好奇,
沒有死刑的地方,
社會治安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混亂呢?
以香港🇭🇰為例,
1993年香港立法會力排眾議通過廢除死刑,
至今26年,
#廢除死刑取而代之的是不得假釋的終身監禁
精神疾病患者如果犯案會拿到無限期醫院令,
關押在司法精神監獄附設的醫院裡。
#光是色狼只要有再犯危險就能關超過20年
再犯風險在香港人心中不是問題。
如此高強度的保安措施台灣做得到嗎?
沒有死刑的香港,
曾經讓30名死刑定讞的嫌犯獲釋重回社會,
#這回採訪團隊獨家採訪到一名當年獲釋的死囚
年僅23歲的他為了保險金設局殺害女朋友,
現在52歲的他超過一半的人生在死囚室渡過。
曾經與死刑那麼靠近過,
死囚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獲釋重生後過得如何呢?
能被社會接納嗎?
最近台灣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台港澳三地掀起熱潮,
很多香港人說腳本張力打進他們心底,
但新聞報導不容許虛構造假,
一個小時的新聞專題,
你看到的每一個訪問、每一段故事,
死囚、法官、被害家屬、思覺失調症患者,
他們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人生角色,
在我們的鏡頭下,他們無須表演,
因為他們真實的人生活得比戲劇更曲折。
我們不想干預你怎麼思考死刑議題,
也歡迎你有觀點跟立場,
你當然可以一派輕鬆的說,
那些殺人犯精神疾病患者都是世界上最壞的人,
把他們殺掉就沒問題了就天下太平了。
但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
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好更公平更正義,
如果你也期盼不會再有下一個鄭捷王景玉,
如果你也在乎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該如何填補,
如果你也實在看膩了政治口水、業配廣告
永無止盡的鬥爭撕裂,
如果你也盼望台灣還是有記者搜集過濾查證思考,
做出更有深度的歷史初稿,
🔜請鎖定TVBS新聞台CH55【死刑與正義】
#6月29日週六晚間九點2100首播
#收看並截圖留言上傳可以參加抽獎喔
🔜此趟出差點進照片有圖說
🔜30秒預告懇請順手幫我點讚一下 🙏
https://youtu.be/GdZ1IKHFwwY
#週三小週末工商時間
#一小時專題登場
#規劃製作採訪寫稿主持都是國涵包辦喔
#週六晚間播出準備迎戰金曲獎
#拜託有空轉到55台主頻賞光
#希望大家能用收視率灌溉我們
#繼續做出心目中的好新聞
文末彩蛋:週五再分享這趟採訪碰到的靈異事件👀
#有人想聽嗎
#法律問題找國涵
#律師娘做你最強後盾
專題動機怎麼寫 在 蕭詒徽 Facebook 八卦
雖然無論在完成度或傳唱度都不及名曲〈OSCA〉,但我私心認為二期東京事変第一次找到屬於這個樂團自己的「聲響」,是在〈Killer Tune〉這首歌:以鍵盤為基底,吉他靈活的插音、快節奏中帶有悅樂氣質的旋律。這個聲響,在新專輯《音楽》仍然可在部份曲目中見得,例如先行發表的單曲〈青のID〉與〈赤の同盟〉和專輯中的〈獣の理〉都有這樣的痕跡。這個聲響,也曾經是我私下戲稱東京事変某天忽然冒出濃濃大叔味的原因(梳油頭穿花襯衫那種);但正是這份大叔味,洗去了椎名林檎強烈的個人色彩,讓事変有了自己的面貌。https://spoti.fi/3xv8zXZ
⠀
⠀
十幾歲時我喜歡椎名林檎的原因,是因為她的音樂與形象為我的世界帶來了對「殉美」的領悟 —— 與死亡與消逝相聯繫的美。時常在歌詞中動用死與性的意象,同時在舞台演出時以聲嘶力竭的唱法、自毀的包裝(比起 Lady Gaga,我確實更偏好林檎穿著全身染血的精神病院服歌唱的模樣),美麗的痛苦。自東京事変第三張專輯《娯楽》之後,大叔味徹底取代了殉美,作品的光明喜樂曾令我無法消受,所以當單曲版本的〈天国へようこそ Tube ver.〉問世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顱內高潮;當他們在 Music Station 穿著耶穌裝、頭戴荊棘表演這首歌,我又高潮了一次。https://spoti.fi/3gvjE45
⠀
⠀
但在理智上,我知道那不是東京事変的聲響。或許在〈天国へようこそ〉時林檎忽然想回味自己的青春時代,但無論如何,就連她以個人名義發表的作品,殉美與自毀也已不是主軸。畢竟,嘴上掛著死亡其實是年輕人的特權。就連這麼中二的我,一想到假如 Kurt 沒有死掉活到五十歲,還唱著一樣的歌,竟都會有一點尷尬的感覺。
⠀
⠀
因為堅持要從日本訂貨以便獲得一些台灣沒有的特典,我今天才拿到《音楽》(初回限定與通常盤各一)。我一直很好奇,事変這次復出,除了檯面下可能的大人的理由,合約啦錢啦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創作上的動機。畢竟,林檎可是從《娯楽》就開始嚷嚷擔憂樂團創意老化什麼的。
⠀
⠀
身為一個聽者,這張新專輯呈現的企圖很明顯,他們想要在既有的樂團聲響之上,更進一步打破樂曲的結構規律,用大量的轉調、非主副歌的形式構成我心中的重點曲目。他們心目中所謂的「音樂」,在這張新作中被想像成更有機、更流動的東西,而不只是流行歌曲結構本身。
⠀
⠀
聽完專輯之後,我認為帶領著復出的東京事変達成上述企圖的核心人物,無疑是鍵盤手伊澤一葉。
⠀
⠀
雖然樂迷常開玩笑說臭臉伊澤啦、伊澤又以為自己是團長了之類的話,但早在另一首先行發佈的單曲〈闇なる白〉,我就已經意識到伊澤一葉的進步,可能是解散十年之後所有團員中最大的,甚至超過椎名。在〈闇なる白〉中,光只靠著編曲的變化,就讓斷裂的、單看奇形怪狀的主旋律各段落,以意料外的方式縫合,同時維持著順暢的連續性。從成果上看,這一點極大程度仰賴了鍵盤的表現。https://spoti.fi/3zi534V
⠀
⠀
伊澤一葉的作曲,在旋律上一直沒有林檎或浮雲優秀。這不只是因為他的旋律「怪」,林檎的旋律就怪得很有自成的美學邏輯;但伊澤那過於繁複跳躍、不直覺、因而難以記憶的樂句,甚至讓我覺得是對歌手而言難以發揮「歌唱」這件事美感的音符。過去,東京事変有找出兩個我認為不是很理想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點(如果不把禁止伊澤寫歌算在內的話),一是藉由更加流行常見的編曲來搭配不直覺的旋律,例如伊澤初次在事変作曲發表的〈手紙〉中,電樂器與弦樂努力讓曲子帶有起承轉合的磅礴激昂。這種讓怪咖穿上西裝的路數雖然可行,但對我來說,就是硬要化妝成普通人的怪咖而已;https://spoti.fi/3gvKhWQ
⠀
⠀
另一種方式,甚至可能不被認為是方式,就是伊澤有一段時間寫出了非常像林檎寫的歌,例如《大発見》裡的〈禁じられた遊び〉、〈絶対値対相対値〉等,基本上算是隱去伊澤作曲上的性格。這兩種方案,我都不覺得完美,更何況過程之中還出現過各種根本失敗的例子,例如《娯楽》的〈酒と下戸〉就是我心目中一次可愛的災難。
⠀
⠀
但在〈闇なる白〉裡,他們真的找到漂亮的解答了。我甚至認為,這首歌在《音楽》中被放置在椎名式種種執著之一、專輯對稱中央曲的位置,並不是偶然。他們自己也知道〈闇なる白〉是復出之後在新意、完成度上都對樂團而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吧?對我來說,這首歌是東京事変繼〈Killer Tune〉之後再一次找到自身樂團聲響新可能性的代表作,同時也是樂手新技法的集大成之作:鍵盤起用大量音色效果、旋律消弭了主副歌的邊界、巧妙地運用過門和編曲而非旋律本身來推進歌曲 ——
⠀
⠀
怪咖找到方法做自己了。第一次聽到 00:50、光靠鼓的變速就從 B 段無痛銜接到 C 段,我真的感到極樂與欣慰。這種小聰明,不曾廣見於過往的事変,因為它確實就是小招數。但〈闇なる白〉把這種小招數玩到了頂。
⠀
⠀
另外一個驚喜,是伊澤把古典鋼琴的色彩再次帶進了事変。會說再次,是因為過往事変作品中這樣的作法也不少,一直到近期的〈永遠の不在証明〉中,鍵盤的技法都有古典鋼琴的影子。而《音楽》裡,〈赤の同盟〉的安插法讓我驚喜於它為歌曲帶來的特殊氣質,而〈紫電〉從 00:20 開始的美麗鍵盤 solo,彷彿在練哈農,可是誰想得到哈農搖滾起來可以那麼帥氣?https://spoti.fi/3zfMa2i
⠀
⠀
當然,作為鋼粉,我對這張專輯的不滿之處還是有的。首先,上面提到的〈闇なる白〉的精彩技巧,竟然隔了幾首歌就出現在〈緑酒〉上,使得〈緑酒〉聽起來就像完成度沒那麼高的〈闇なる白〉。〈緑酒〉 B 段開頭的鍵盤聲響和技法,和〈闇なる白〉C 段的鍵盤線一模一樣(臭臉伊澤!你沒招了嗎!)https://spoti.fi/35j9Sgc
⠀
⠀
伊澤在新專輯另一個沒招之處,是在〈青のID〉的 solo,使用了和十年前上一張專輯〈女の子は誰でも〉銅管的 solo 一模一樣的轉調以及和弦行進。重點是,〈女の子は誰でも〉當初也不是事変編的曲,而是服部隆之啊!(臭臉伊澤!你沒招了嗎!)https://spoti.fi/35sZIdn
⠀
⠀
其次,伊澤的長足進步,凸顯了其他團員的不夠進步;我聽來最沒有長進的,顯然是師匠龜田。由龜田作曲的〈毒味〉雖然相當好聽,但是開頭貝斯線的編曲完全和他們在「DISCOVERY」巡迴時為舊曲〈Mirror Ball〉的編曲相同,音程和斷句都沒有變,一聽就知道這首歌是在舊 riff 上寫新曲,不免有些偷懶之感(https://youtu.be/N64wiARLero
)。而歌曲中還出現〈Dopamint!〉的一個樂句,讓我更加不爽(誰理你)。https://spoti.fi/3zoJmQE
⠀
⠀
最後,專輯中有些因襲下來的製作習慣,依舊沒有破除,例如他們的專輯第四首歌有百分之九十機率會是抒情慢歌,屢發不爽,而這些歌聽起來居然還真的都有點像(スーパースター、私生活、電気のない都市、命の帳);又例如這次的一些歌詞中還是有林檎上一張個人專輯《三毒史》的概念:毒啊藥啊蜜啊宗教啊。你要說那是林檎宇宙共同世界觀也說得通,但整個宇宙最後全部都是彩蛋的話那彩蛋有什麼意義呢?
⠀
⠀
此外,雖然這張專題的企圖是去形式,但偏偏,他們放下的執著有些我很喜歡,頗為希望維持:例如,在我心目中早先數位發表的同捆單曲《赤の同盟》的封面視覺(如圖,一隻七彩的和菓子孔雀),才是過去的東京事変會起用的專輯正式封面:概念化、符號化、將樂團象徵投射在帶有自足世界觀的物件上,巧思如《スポーツ》的奧運金牌、《大人》的仿 YSL 香水瓶等等。然而,《音楽》正式的封面卻是符號化相當不怎麼成功的 —— 錄音室控台。
⠀
⠀
不管啦,一定是因為去年 COVID-19 害他們把原本要用在專輯的封面用在單曲上啦。
⠀
⠀
雖然我很想這麼相信,但是這個封面其實意外地也與「去形式」這個目標相契合:No more 形式主義,No more 符號化,音樂之於音樂的本質本身。或許,這正是這個視覺想要傳達的意念也不一定。畢竟,設計師都一樣是木村豊啊。
⠀
⠀
過去的我,就如同過去的椎名林檎或東京事変一樣,是絕不允許在專頁還有正在進行的連載的情況下,發一篇會破壞版面整齊連續性的文的。但聽完這張專輯之後,忽然覺得要是執著於規則、十八天之後再發這篇心得,那不就等於這張專輯什麼也沒有教我嗎?
⠀
⠀
是故,最後附上林檎在開場曲〈孔雀〉寫的歌詞:
⠀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
我沒有在唬你。誰想得到那個曾經把自己的雕像當成耶穌吊在演唱會十字架上的少女,多年以後會在新歌歌詞裡抄心經?
⠀
⠀
最後來幾個完全無從驗證的 murmur:
⠀
⠀
・「紫電」是《火影新世代》裡卡卡西老師的新招啊。林檎有看火影?
⠀
・「OTK」是《遊戲王》裡太陽神的翼神龍的第三能力啊。林檎有看遊戲王?
⠀
・「UberEats」有女王認證的唸法了。我都唸 UberEats。
⠀
・現在是流行專輯第一首歌和最後一首歌都超短?我還是無法接受把 intro outro 都算一首歌的算法欸?
⠀
・好了,我知道妳愛上 autotune 和 rap 了,前者〈長く短い祭〉和〈鶏と蛇と豚〉還不夠嗎〈一服〉要再玩一次?後者妳年輕時在〈Σ〉和〈弁解ドビュッシー〉玩得很好啊,怎麼最近〈尖った手▢〉和〈孔雀〉變唸經?
⠀
・妳再找妳老公拍 MV 我真的會生氣。
⠀
・我愛你們。
⠀
⠀
⠀
(圖為《赤の同盟》單曲封面。取自椎名林檎 ✕ 東京事変官方網站「SR 猫柳本線」。)
專題動機怎麼寫 在 關於研究所之論文的起手式- 課程板 的八卦
「千萬不要先寫摘要」 摘要就是把整篇論文以最簡單的方式,快速的敘述完後面的整個故事,快速的讓大家了解你的動機、目的、怎麼做、得到什麼結果。很多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