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everKnow #為愛發聲 #看表演做公益
午安,中午休息時間~~來看篇文章吧!
大家認識屏東縣來義高中拳擊隊嗎?
他們是這次活動的公益受贈單位,12/25將一同跟我們參與聖誕party
小編看完此文章真的感動不已......一群為著自己未來打拼的小孩,真的需要我們的關懷
--------------------------------------------------------------------------------------
來義高中拳擊隊的故事:
來義國民中學在民國九十年升格成為來義高級中學,學校拳擊運動至今已有34年的歷程,升格高中後拳擊隊也開始有正式的教練團帶領,教練以拳擊運動帶領來義高中弱勢原住民學生開創另一個運動人生目標,學生參與拳擊運動賽事,漸漸脫離惡習成為受人尊崇的運動員。
原住民族群擁有先天性優越的體能和強大的爆發力,從青年有潛力的選手中實施專案培訓,往國際職業拳擊、博擊運動賽會發展是指日可待的。
拳擊運動教學發展至今不斷的遇到各種狀況,經費短缺是每次比賽及訓練時最大的障礙,教練及選手都會面臨到同樣的情況,每一次出賽都會因為經費而減少比賽人數。
記得有一年的全國賽因為經費不足,學生又非常渴望比賽,所以在節省經費的狀況下我們在比賽的第一晚整個團隊睡在體育館的觀眾席,還好當天沒有人發現,不然團隊很有可能會被趕出體育館,(那一批學生剛好有幾位是金曲得獎者BOXING樂團的團員),比賽時,器材也時常不夠常常需要跟別隊借東借西,現今雖已慢慢地改善器材設施,但在選手所需的生活費及需參加寒暑集訓因家裡沒有多餘的零用錢給小孩使用,所以一些超級優秀的學生必須跟著父母出外工作分擔家計,尤其學生高中畢業後會有很多的遺憾發生,大部份的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弱勢,父母收入微薄,所以學生必須提早就職,因而斷送了選手生崖,有些具有運動天賦的選手甚至在青年時期得過國際賽名次,但為了減輕家計不得不放棄運動選手的使命轉而在軍中發展。
教練團方面因原本學校正職體育拳擊老師升上當學務主任忙於行政業務以至於無法分身乏術訓練學生,所以外聘兼課老師來擔任拳擊專長訓練,外聘教練具備各項拳擊及武術散打,證照齊全也有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學校專任拳擊及武術教練合格證書,但由於南部專任教練沒有落實開缺,屏東縣正式老師的名額也有限,所以一直無法當任正式專任運動教練,以至於有時候薪資無法正常領取,曾經最長8個月沒有薪資,也可以說每年平均4個月沒有薪資,教練常常陷入苦境。
目前已有幾位優秀畢業選手及在校生比賽成績優異的學生,希望可以有好的環境及好的品質訓練,將來肯定會在國際亞奧運會奪金奪銀未來更可以邁向國際職業拳王,期望來義高中拳擊隊能被企業認養,讓選手及教練能無後顧之憂,可以好好的經營技擊運動團隊邁向更高的奧運殿堂及國際職業拳王賽事。
----------------------------------------------------------------------
活動售票系統請洽:
http://www.accupass.com/eve…/register/1511100334068513912870
日期:2015/12/25(五)
時間:19:30-22:30(19:30入場)
地點:Neo19 5F (台北市松壽路22號5樓)
票價:1000元
----------------------------------------------------------------------
戴愛玲+Liveband
神秘嘉賓
愛心公益-屏東縣來義高中拳擊隊(圓夢計畫)
專任運動教練薪資表 在 眼鏡王 Facebook 八卦
爺必須承認爺沒什麼在看企業聯賽,也比較沒有在追比賽新聞
但國家的體制逼走選手,這已經不是主不主觀的問題了
你們什麼時候才要改變?什麼時候才能放下眷戀,革新與進步?
台灣的排球,參與的人數著實不少,甚至可比籃球,但為什麼風氣一直興盛不起來,問題出在哪,難道還不明顯嗎?
做點什麼吧。
台灣男排國家隊#17黃培閎聲明--再見了,我親愛的隊友和球迷們!
「我們渴望贏球,但是,體制在乎嗎?」
----------------------
跟大家報告一件事,我要暫時退出讓我驕傲的台灣男排國家隊了!前幾天在左營國家訓練中心整理行李,26歲的我,環顧這個從高三開始就鎖住我的小小世界,心情百感交集。揮揮手轉身離開,關上門,再見了,我無悔的青春!
過去幾年,這個念頭其實一直在我心中,之所以沒有放棄、堅持走到今天,是因為我的隊友,人單勢孤的小小教練團,還有一路支持我們的球迷朋友們。
我們這一隊和其他國家相比,幾乎沒有什麼資源。每次出國比賽,看到其他國家隊的陣仗,總是讓我們自卑,對手龐大的教練情蒐團、醫生、防護員、翻譯,經常比我們整隊人數還多,甚至許多經濟實力遠不如我們的國家隊,他們的支援體系也都讓我們羨慕,而我們幾乎永遠就是12個選手加上3個打理一切的小小教練團,頂多再多加上一位工作超量的防護員。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從沒有放棄彼此,我們互相扶持打氣,竟然打破台灣男排隊史紀錄,一路打進FIVB世界聯賽的分組決賽,還在巴西有幸和世界最強的男排職業隊交手,甚至還拿下一場勝利,打敗多了兩位外援的埃及國家隊加強版。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指責我們不夠努力。想起學長阿浚、王明浚曾經痛恨出國比賽,他說,因為過去「出去比賽就是去輸的」,直到今天,回顧這段過程和轉變,只有我們這群夥伴才知道,我們一起經歷了什麼。我們沒被這種絕望打垮,而且確實創造了連我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驚奇,不是嗎?想起這一切,一起在場上真心奔跑的樣子,阿浚現在一定會微笑。我們這群排球男孩,午夜捫心自問,也應該沒有遺憾了!
記得兩年多前,我還是台灣男排國家隊的小學弟,看到國家隊士氣低迷、無心求勝,大家都充滿挫折感。大概是年少無知,不知是勇敢還是愚蠢,我竟然做了一件學長們都傻眼的事,我去求見大家都非常敬畏的排協秘書長章金榮先生,表達我的失望和無奈,希望協會能重視比賽以及選手與教練團的需求,改變一陳不變無效率的訓練方式,因為,我不想再虛耗青春在永遠不可能進步的環境裡,我不想再輸了!
那一次的見面,感謝當時企業聯賽美津濃隊教練小邱、邱得全老師陪我一起,讓我感覺沒那麼孤單。會面時,我表達了我的想法,章秘書長也說知道了。但是,在那之後,所有事情完全沒有任何改變。即使如此,我一直沒有放棄溝通表達意見的任何機會,但在這長久的過程中,讓我理解到一件事,就是這個世界似乎沒有人在意我們選手的心情,面對不友善的體育環境,我們怎麼想、有什麼感受,也不會有人理會,我若是不離開,只能自己調適心情撐下去。還好,我有一群跟我一樣不認輸的隊友,知道體制不會給我們任何協助,還是互相扶持硬著頭皮幹下去,就這樣打下一場又一場艱難的比賽。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國家隊的等級,多數選手們的待遇一點也不優厚,不過,這並不是真正打擊我們的關鍵,我所理解的隊友心情,大家對薪資獎勵的要求,其實都很卑微,甚至不抱太大期待;我們更在乎的是,我們想要變強,出國代表台灣比賽想要贏球。但是,從來沒有人在意我們的資源和後援有多稀少,我們微弱的呼求聲,淹沒在僵化冷漠、被獨裁的體制中。
在這段過程中,男排國家隊一直沒有固定隨隊的專業體能教練,能夠針對我們每個選手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訓練。之前總教練舟哥、陳克舟老師在2014年幫我們找來的翁明嘉教練,帶過我們一段時間、選手也都覺得效果不錯,但從去年開始不知為何,我們幾番爭取反映,翁教練都已經幫我們安排好到2017世大運這段時間完整的訓練計畫,最後還是無法加入球隊來帶我們的訓練課程。今年九月下旬在泰國的亞洲杯比賽,賽前,我們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跟隨左訓中心幫我們安排的體能教練進行訓練,但因體能訓練的時程太短,比賽時整隊體能明顯不在戰鬥狀態,雖然最後以平隊史最佳的四強成績作收,但是,我們自己是非常失望的,因為這絕不是我們實力應該打出的成績。
除了沒有長期固定的體能教練,我們也沒有長期隨隊的醫療防護人員。運動選手最重要的就是身體狀況(在這裡就先不要談國外許多國家隊運動員,不只醫護人員,甚至還有心理醫生、營養師等等各種完備支援系統)。我的隊友們,好多人身上新傷舊傷不斷。從六月底長達三週的世界聯賽開始,到十月中旬的巴西世俱錦標賽,兩個比賽中間還穿插了在泰國的亞洲杯,部分隸屬台電的隊友們,還多參賽了亞洲俱樂部錦標賽。最後一場大賽世俱錦標賽遠赴巴西,我們在比賽前一天多才到達,我們的超強對手、去年亞軍俄羅斯隊,比我們早四天就到比賽地點適應時差和場館。
從巴西回台灣的漫漫長路上,我們在狹小的飛機座椅上,坐了三十幾個小時、轉機三趟回到台灣,休息不到三天,時差還沒調好,身體完全沒有得到休息,所有夥伴又再舟車勞頓的趕到北港參加企業聯賽。這些台灣頂級的排球選手,長期就在這樣一個無法有充分時間調整身體狀況、休息養傷,因此身心疲累不堪的情況下撐著,大家可以想像,這樣對選手的身體和心理層面,會造成多大的負擔和傷害呢?
再談到我們一直缺乏的情蒐系統,最近竟然聽到掌握資源權力的長輩說,「再給你們加十個情蒐,就能打到亞洲前幾名嗎?」,天啊,竟然有人會從根本否定情蒐的必要,就是這樣的態度最讓人難過,如果從心態上不重視比賽,當然不會覺得情蒐重要。沒有人能保證加上情蒐就能打出什麼好成績,因為要提升選手戰力,是必需全面徹底的改革性作法才能逐漸看到成果。如果對全世界體育競賽視為必要的情蒐態度如此輕蔑,要我們蒙著眼睛像盲劍客一樣,去對抗配備雷達全身重裝、對我們瞭若指掌的對手,這是掌握國家機器的排球專業人士應該有的態度嗎?
還有更多的故事不勝枚舉,對選手、對比賽不在意的輕蔑態度處處可見。
今年七月世界聯賽打進分組四強決賽,大家都為我們鼓掌。回到台灣後我們這一隊立刻失去兩個好夥伴,26歲跟我同年、很棒的自由球員雍順,還有才23歲非常有潛力的學弟、攻擊手鈞璟。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涯考慮,順仔為了爭取約聘專任教練的工作,鈞璟則是直接去當兵,但是,我知道他們對排球還有熱情,對離開這個充滿革命情感的團隊是多麼不捨的心情。他們的離開讓我傷心、更讓球迷惋惜,但是,有能力挽留他們的人,卻對他們的離隊漠然以待。
一個等級到國家隊的選手,都不是泛泛之輩,這次我們在巴西碰到俄羅斯隊ZENIT-KAZAN的美國球星Matt Anderson,今年29歲,還在場上生龍活虎;本次世界俱樂部MVP、巴西隊SADA CRUZEIRO的舉球員William Arjona今年37歲;今年里約奧運的MVP、巴西國家隊的自由球員Sergio已經40歲了。而我的好夥伴們還這麼年輕,完全還沒到排球選手的巔峰時期,就得因為現實因素離開國家隊,還有更多在台灣的優秀選手,在大學畢業結束兵役義務之後,必須面臨現實生活的問題,放棄競技運動的大好前程,我們的體育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教練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心力,好不容易栽培出萬中選一的菁英,卻能夠這麼廉價地被取代、丟棄?我們因為這樣流失了多少還想打球的優秀選手?我們能提供給選手無後顧之憂、並且幫助國家爭取好成績的環境,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至於我自己,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視野,我和隊友歐告、陳建禎在沒有前人經驗可以追尋的情況下,甚至願意放棄當時一位國內企業老闆非常善意大方的高薪合約,還是決定出去闖闖。我們旅外打球,完全是靠自己和熱心球迷幫忙聯繫接洽,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心情一片茫然。到現在,排協某些長輩還會奚落我們,「旅外有比較好嗎?」對照日本、中國都以政府之力,協助安排有潛力的選手出國旅外。在這過程中,讓我感受不到台灣排球界前輩有真正想要提升選手實力、讓環境進步成長的用心。(又或許,我不是台灣排球界值得栽培旅外的選手?!若不是我,我們總有其他選手值得栽培吧?!)
一直到今年,也就是從西班牙旅外打球回國後,我才在左訓中心之外的民間專業體能訓練單位的檢測下,發現了許多以前自己根本不曉得的身體狀況,原來我的肩胛骨長期在一個不健康的位置下,限制了我背後舉球的身體延展範圍,而我的膝蓋雖然沒有受傷開刀,但髕骨下明顯突出,是因為大腿肌力訓練不足,無法支撐我長期大量的跳躍,這些在我身體上外顯的種種狀況,其他隊友也是如此。因為資源及人力有限,我們身上的這些問題從來沒有被善待、被好好解決過。也因此,即使我已經用盡全力努力,有關我自己身體強度、爆發力和運動能力的各項數據,三年來完全沒有進步。在這個專業領域,國家隊的後勤支援能力顯然遠不及民間單位,而我們這些選手,如果要留在國家隊,就必需接受協會安排長期關在左訓中心集訓。為了盡快矯正改善這些問題,同時提升自己身體的負荷強度,我一定得忍痛離開國家隊,對外尋求專業協助。運動員在球場上的黃金歲月有限,我沒有時間繼續等待體制環境的改變,繼續虛耗運動員寶貴有限的青春。
比起我們,在台灣其他地方集訓的年輕排球選手們,長期待在比左訓更差的環境中,我無法想像他們還要再耗費多少青春,才能接觸到正確的訓練和照顧妥善的食宿環境。今年七月打完世界聯賽,我們回到左訓中心時,剛好去高雄場館幫參加亞洲U20錦標賽的小學弟們加油。那次比賽,台灣青年隊只得到第12名,是有史以來最不理想的成績,小學弟們都很受挫。我看著場上的他們努力的想贏球但卻力不從心,心裡深深地為他們、為台灣排球、為台灣體育難過,對他們的成績,我只有心疼。教練一直激勵他們打起精神,在場上跑起來、大聲喊出來,但是,我們能給他們的支援,就只有這樣嗎?跟我們一樣,他們需要的是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完備具體妥善的各種作戰後勤補給,他們需要的是讓他們上場去有贏球的能力,只是在場上大聲喊出來,是不會贏球的!
睽違世界排球戰場30年,我們首度獲邀參加世界聯賽,就在group3 打進四強決賽,算是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大家一定不知道一件事,在世界聯賽時,我們因為球衣過短,好多次在攔網時因為球衣觸網,白白送對方分數。總教練舟哥回國後跟協會反映,希望幫選手重新設計球衣版型、換新球衣。結果,九月份、十月份,我們繼續穿著同一套球衣征戰泰國亞洲杯和巴西的世俱錦標賽。當球衣太短導致失分這種很容易立即解決的問題,都不被積極處理時,除了不在乎選手、不在乎比賽勝負之外,我不理解這是什麼心態?
無數的事件一再重演,總結我對這個體制最大的失望和無奈,是掌握權力的人們,根本沒有人在意選手、在意比賽的結果。走到今天,台灣社會對體育環境、運動項目的重視愈來愈高,也愈來愈不能忍受落伍僵化的體制和弊病,不能再故步自封了,否則,台灣不管是全民體育、強國強民,或是運動競技提升國際比賽成績的目標,都將看不到未來!
是時候該改變了!
在這裡,用這種方式說出了許多運動員不敢說出的話,其實我心裡是有壓力的。我說這些話,排球界許多長輩一定不高興,也不知道將來我還有沒有機會接受國家隊徵召。但我相信,這不會是結束,只是開始。謝謝一路支持我的球迷朋友,還有每一位對排球運動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你們,後會有期,我們一定會再相見!
暫別國家隊,我會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隨時準備好,希望有一天,還能跟我心目中最棒的隊友一起再披國家隊戰袍,為自己,為台灣而戰。你們是我永遠的隊友,我愛你們,我會想念你們!
黃培閎 2016、11、6
圖/ DV排球部落
專任運動教練薪資表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八卦
地方特考三等榜首,分享給準備體育行政的考生:
首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應考前輩,有您們的幫助,我才有可能在這裡撰寫這篇文章回饋大家,也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納入這一行的朋友們。
1、 心態建立:
強大的心理建設是準備國家考試路上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挫敗後迅速重拾信心,或者是面對旁人有意無意潑冷水而不被動搖,另外我也建議踏入這條路上的考生,除了公務員工作穩定以及薪資實質的誘因外,更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為何要踏入體育行政這一行更深刻的理由,因為這一份強大的內在動機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支持你繼續前進。
另外我也鼓勵考生,不要把考試當作是一種門檻與折磨,而是當作未來考上之前必要的職能訓練,這樣準備起來會比較有動力一點,也會比較甘願。
2、 應考背景與經歷:
我是體育學系學士與碩士的本科生,研究所主修運動管理,大一時其實就已經知道,除了當體育老師之外,也有體育行政的路可以選擇,但我真正開始萌生想要實踐的念頭,是在讀研究所時,一邊在大學體育室擔任行政工作的時期,因工作所帶給我的成就感。
完成碩士論文後,我延畢了一學期,一方面是需要一邊補習行政法,一方面也是在學校可以提供給我比較多資源可以備考,第一次106年高考第25名(取11),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畢業之後,回到了家鄉,剛好也在所在的縣府教育處應徵到體育相關的職務,這一年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心理上相對踏實,工作的實務經驗對我考試充實了很大的能量,但其實上班也佔掉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這一年(107)高考與地特分別是第17名(取8)與第8名(取1)。
隔年在父母的建議之下,於是我辭掉了工作,當起了全職考生背水一戰,全職考生的生活雖然多出時間,但相對也多了很多壓力,對未來的徬徨,旁人的眼光等等,108高考考了第10名(取4),曾讓我一度想就此放棄了,所幸在家人100%支持下,我才得以在這次地方特考順利上榜。
3、 讀書方法:
(1) 時間安排:
1. 半工半讀:平日回家後每日至少2 小時,假日圖書館8小時。
2. 全職考生:每天圖書館專心讀8小時(09:00~17:00),因為回到家基本上我也看不下書了,則搭配相關議題的影片作為輔助。
(2) 共通原則:
1. 一本書原則:所謂一本書原則,並非只讀一本書,而是以一本書作為主軸,並融會各家參考書後,能夠自己整理出一本書的筆記與心得。
2. 習慣聯想:養成聯想的習慣,例如看到一則體育新聞或法律事件新聞時,要能時常聯想到可能的考點是甚麼?此外也可以藉此一邊回想以前讀過的內容有沒有記熟。
3. 勤做習題:除了考古題一定要全部做熟之外,也要以上述的聯想的方法猜題,並「實際手寫」練習。
4. 筆記整理:前期我有以電腦打字,希望可以做成一本完整的筆記,但我後來發現雖然可以當作參考,並隨時補充資料,但是實在太花時間了,而且打過即忘。所以後來筆記的方式還是以考古題擬答的方式,手寫作成筆記。手寫雖然速度慢,但是慢讀的過程卻更有助於內容消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習慣在考試上手寫的速度與感覺。
4、 各科準備:
(1) 國文:58
雖然沒有特別準備,但公文格式及用語務必要背熟,作文的部分可以參考專業科目的內容,就可以跟其他考生的內容有所區別了(尤其運動社會學與體育史都有很多例子可以拉進來寫),選擇題純吃老本。
(2) 法學知識與英文:64
憲法與增修條文熟記是最基本的,但近年更偏向考大法官解釋,坊間都有很多參考書可以參考,至於法學緒論的部分,高考與地特三等的部分雖然包山包海但題目本身不至於考得太難,建議可以找一本《圖解法律》的書籍幫助理解,另外我也有買陳治宇老師的參考書搭配看,剩下的就是利用零碎時間勤做阿摩練習了。
英文的話其實沒有特別準備,個人英文程度不算很好,對我來說英文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但閱讀測驗題相對好拿分,務必把握。
(3) 行政法:79
上過一年林清老師一年的面授課程,真的建議至少一定要去上過一輪課程(尤其無法律背景的考生),薯叔的教法受一致好評,網路上已經非常多的評價了。
除了在行政法這科外,我也應用老師的擬答與整理筆記的方式在其他專業科目上,真的對我收穫非常很多,有種「啊…原來書應該是要這麼讀的」的感覺。
至於要選擇函授或和面授我覺得因人而異,函授雖然可以反覆看,但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是建議面授,一方面可以方便問老師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自認自制力較差的考生,也可以跟著老師的步調走;但我也知道也有考生因為上班和家庭時間上的不允許,函授就是個還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按表操課!否則內容很多,後期一定會消化不完。
另外我認為比上課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練習跟消化,這也是為何我只上了一輪課程,後面2年都是純靠在家自修了!選擇題建議勤做阿摩,建議要練到至少考試不會錯超過4題的穩定度;申論題則搭配老師參考書內的題庫,另外個人也覺得猜題非常重要,尤其是那種選擇題已經前幾年考過的新議題,申論題還沒考過的,就極有可能出現,這次運氣非常好,剛好命中行政執行聲明異議那一題,拿了20分。
(4) 體育行政與管理:52
以鄭志富老師的《體育行政與管理》和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白皮書》,作為備考的雙主軸,再搭配其他的書籍當作參考(詳書單)。這幾年雖然考的題目不算是非常難,但分數似乎有越改越嚴格的趨勢,所以建議準備到後期要廣泛閱讀,多多套用管理理論和實例旁徵博引,才能寫出亮點。
(5) 運動社會學:77
這一科原本是我非常不擅長的科目(可能以前書真得看太少…),所以我先去找了蘇維杉老師的參考書把基礎重新打好,因為這一本寫得相對簡單,而且舉了非常多台灣本土的例子,非常有助於理解。但是後期漸入佳境後,我則以王宗吉老師的書為主,這本書因為是譯本,有很多國外著名實例與社會現象可以參考。
此外也推薦陳子軒老師的《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這本寫得非常活潑,沒有教科書那種硬梆梆的感覺,舉的也都是最新的例子,非常豐富可以當作擬答參考,也可以當作閒書來閱讀。
因為近年偶爾會考出比較純社會學理論的題目,很怕拿到考卷就被嚇傻了,因此我也找了陳遠老師的參考書來搭配。
(6) 世界體育史:86
以吳文忠老師的《體育史》(編修版)為主,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了近半世紀,許多體育科系都還拿來作為上課用書,就知道這本堪稱「體育史的百科全書」有多麼重要。另外我也找來徐元民老師的《體育史》來搭配,這本書的寫法與吳文忠老師的寫法截然不同,比較偏向探討哲學意義和比較,可以更充實答題的內容。
至於其他比較細節的部份我則是參考了《體育運動大辭典》、《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體育專輯》等資料,此外日本也為了東京奧運會也拍了一部日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個人覺得這部日劇非常精采,非常有助於對於近代奧運脈絡的釐清,也讓我在休息之餘,能以更輕鬆的方式一邊吸收體育史的知識。
近年偶爾會考單項運動的歷史或發展,實在非常不好掌握,但可多留意一些時事上或是台灣國際賽成績還不錯的運動種類來準備。
(7) 體育原理:64
這一科基本上就是一個綜合性科目,其他科能考的,這一科也都能考,尤其和運動社會學有很多重疊的部分。
這一科比較特別的是,要把幾個如「體育」、「運動」、「遊戲」、「休閒」…等名詞的定義與關係多加釐清,並把握好12年國教、身體素養、身體與運動文化、電子競技等議題。
參考書我則以許義雄老師的《現代體育學原理》為主,並搭配其他書單上的書作為搭配。
(8) 運動自然科學:86
近幾年運動科學的考法比較應用,所以在以書單上《運動生理學》、《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打好基礎後,我後期開始找了《肌力與體能訓練》、《學校運動教練手冊》…等當作重點閱讀,尤其《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手冊》是體育署寫給第一線教練的官方資料,相對容易閱讀,也有非常多的實例,更重要的是貼近實務,整本都是滿滿的考點!
至於很多人問我運動生物力學的部分,因為考的比例偏低,而且不好準備,我建議把以前國高中物理課中古典力學的部分再拿出來複習,並搭配運動實例,應該就不會差太多了。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這篇勒勒長的文章,感謝一路上給我支持跟幫助的家人、師長及同學,也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回饋到所有還在努力的考生,最後送上我去年初失意時,在日本東京淺草寺抽到的詩籤,作為我最誠摯的祝福:
鑿石方逢玉
淘沙始見金
青霄終有路
只恐不堅心
備考書單: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qqzUQMEb18eR-3PAwX2llasAZ7YMT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