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南小探訪 舊地重遊新發現💖】
虹安昨天難得有機會,可以到我大學時期的管區-公館走走,在 #台北市自來水 朱聖心博士和 #寶藏巖 詹智雄總幹事的帶領下,讓我認識到不一樣的台北城南🤓。
大家對自來水博物館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座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築地標🏰,但其實它的用途不是拿來拍婚紗啦(誤),而是過去的水源地唧筒室。整個淵源,要從1896年說起,當時日人後藤新平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擔任專案技師及其助手濱野彌四郎,負責台北水源地的計畫💧。
虹安聆聽著這段歷史的訴說,也反思當年的人們極力發展有益的公共建設,而真正用心良善的公共政策可以延續得如此長久,為人民、文明帶來長遠的進步及影響,這也是我總是呼籲當今政府在政策上需要更長遠全面的思考,才能真正在歷史上留下美好的註腳📌。
虹安也從自來水園區後方沿著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來到傳說中的觀音山百年蓄水池,在過去曾是供應著艋舺、大稻埕一帶的民生用水。而虹安也觀察這主體是鋼筋混泥土,身為半地下室結構與導流壁的古蹟,在台北的二級地震下仍會出現小小的龜裂情況,朱博士也表示類似的狀態他們都有在監測,未來也會進行補強,讓這歷史的榮光繼續延續下去。
而在登山步道的另一個方向,則是可以通往另一段歷史的寶藏巖。目前的寶藏巖已成為國際藝術村,設有14間的藝術家工作室,做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
這依山傍水的聚落是從60至70年代所興建,沿著地景特殊性,隨處可見蜿蜒巷弄、階梯起落,每個轉角都饒富著不同故事的氛圍🎥。
詹總幹事也和虹安分享,寶藏巖最大的特色在於「#聚落共生」,利用藝居共構來活化保存,同時打造出「寶藏家園」、「駐村計畫」與「青年會所」等計劃讓聚落更加多元豐富。
而暑假也快到了,北市府也正在規劃 #防疫新生活 期間開始的城南小旅行,出不了國,也可以來台灣尋找秘境,去不了土耳其地下水宮殿,也可以來自來水博物館看看唷~🙋♂🙋♀
一起來欣賞「飲水思源頭」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TeFiACKYk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https://www.artistvillage.or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仙跡》創作時間軸跨越十年(2009-2019),葉偉立直言,這原先不是一個長期計畫,只是剛好擁有這麼長的時光,實際上做完前6張攝影作品,《仙跡》就擱置。而後,因為邀展,才回過頭再檢視,也才有最後2張照片。 透過8張相片+1張歷經多次合作修復的椅子+8段中英說明文字的組合,《仙跡》展現出物件、地域和...
寶藏巖步道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快要開學了,是不是覺得暑假好像快結束了,時間過得太快,有點捨不得呢🥺?
來來來,先前虹安的 #台北城南小探訪 影片上架啦!
帶你看 #動態的虹安 還有傳說中的 #觀音山百年蓄水池 真面目,發現公館商圈也有歷史和文藝的自然呼吸空間,快來一起抓住暑假的尾巴🤏,讓我們發現台北讓人驚呼的美麗小角落吧💘!
建議路線🔖
自來水博物館➡️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觀音山百年蓄水池➡️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水源市場➡️公館商圈
前篇介紹在這裡唷👉https://www.facebook.com/DrAnnKao/posts/323507512380983
寶藏巖步道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八卦
【公共建設的人文思考】
清朝時期宜蘭跟台北一樣,有座宜蘭城,圍繞著城還有一條護城河,是當初由中國來的移民開墾的灌溉渠道發展而成。護城河具有灌溉與防衛雙重功能,直到日本時期在宜蘭執行市區改正,將西北段護城河加蓋,東南段則維持灌溉功能,沿途栽種垂柳,搖身一變成為景觀水道。民國70、80年間,因應都市發展的交通需要,水道逐一消失。
宜蘭縣政府2010年的「宜蘭河邊的維管束計畫」,希望重現歷史記憶同時打造一條完整的綠廊道,作為絕佳的行人穿越步道。
那天跟著田中央事務所資深規劃師白宗弘老師走在已經完工的維管束計畫中,光復國小段的「九芎漾月」新護城河,一邊聽他說施工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田中央如何想辦法一一化解,不由對佩服團隊的毅力與堅持。
路上一條看似普通的地磚通道,小白老師說,這可是老師傅一手一磚親自排出來的。傳統工藝隨著講求效率的時代來臨逐漸沒落,田中央認為「公共建設也是一個傳承工匠技藝的管道」,希望藉此機會讓傳統延續。
不論是在建築表現上尊重自然、或是人文思維上的接納包容,田中央的建築哲學讓我們能更深一層思考,公共建設可以脫離財團壟斷,不是只有山也BOT、海也BOT,而是能真的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以人為本的空間。
6/26(日)1300-1600《公共建築與城市規劃:宜蘭田中央的建築哲學》白宗弘
活動詳情: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153/c21fr
==========================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
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architecturev2/c1fsu
6/12(日)1400-1600《建築與都市原住民:依水而居的阿美族智慧》吳金鏞
6/18(六)1000-1200《建築與歷史聚落:入寶藏巖不空手而回》 林芳正
6/19(日)1000-1200《建築與文化資產:遺世獨立的化南新村》 孫啟榕
6/25(六)1000-1200《建築與文化資產:齊東街日式建築群》孫啟榕
6/26(日)1300-1600《公共建築與城市規劃:宜蘭田中央的建築哲學》白宗弘
寶藏巖步道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仙跡》創作時間軸跨越十年(2009-2019),葉偉立直言,這原先不是一個長期計畫,只是剛好擁有這麼長的時光,實際上做完前6張攝影作品,《仙跡》就擱置。而後,因為邀展,才回過頭再檢視,也才有最後2張照片。
透過8張相片+1張歷經多次合作修復的椅子+8段中英說明文字的組合,《仙跡》展現出物件、地域和時間的多層次變化。葉偉立表示,藝術家的工作,其實就是時間,表達所身處時空的真實感受,甚或可說是唯一的工作。
談起《仙跡》的緣起,葉偉立表示,是關於一個鬼附身的故事。住在景美7年的葉偉立,某日與妻子吳語心前往仙跡岩步道,無意間發現一處廢墟也如的屋宅,裡頭有個彩色馬賽克浴缸,讓他印象深刻。數月後,他在楊梅的工作室要舉辦活動時,就起心動念想要使用那個浴缸冰鎮啤酒,碰巧其學徒與友人來訪,晚間九點三人驅車前往搬取。
當浴缸移進車中後,葉偉立聽見碰擊的聲響,到後頭一看,學徒鄭盈下半身呈現奇怪的拗折,被車門夾住。他們急忙開門,將失去意識的鄭盈抱出,隨後他出現滿臉大汗、眼睛翻白、發出詭異長嚎的狀況。所幸後來學徒恢復意識,請教有相關神祕學知識的朋友後,翌日他們將浴缸搬回屋裡,並拜拜道歉,鄭盈也回鄉到宮廟進行驅魔儀式。
事件後,葉偉立有好陣子心慌神亂,精神不穩定,生活無有動力,老關在家裡,不移不動。有一天,他決定必須外出散步,也就莫知所以地獨自到那屋宅,浴缸還在,但房裡忽然多了一張單人沙發椅。椅子對葉偉立有種難以抗拒的魔力,彷如個人癖好,且有存在與缺席的對比性象徵。他乃想要將椅子修復,並以之為主題做《仙跡》系列創作。
葉偉立以為視覺藝術分為兩類,一種是直覺性藝術,無須再附加說明,眼前看到的就能逕自傳達情感,另一種是敘事型藝術,必須佐以其他元素,如文字與物件,他傾向於後者,因此致力於用各種手法勾引觀者進入他所塑造的故事時空。
小檔案
葉偉立,1971年生於台灣台北。1997年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獲攝影碩士學位。
重要個展計有《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葉偉立作品2008-2011:日新街+寶藏巖選件》、《仙跡》、《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五階段:勘誤》、《叟勒特大道20號》、《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四階段︰花園與阿凱夫》、《葉偉立:三個地方:2002-2005攝影展》、《客人:有關家的課題》,展場遍及台北、桃園、苗栗、楊梅、香港、紐約、溫哥華等地。
寶藏巖步道 在 寶藏巖尋寶步道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