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我們都在
這幾天,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守著電視,看著我們台灣的運動員們,在奧運殿堂上展現他們的光彩。
東京奧運讓我們在悶了許久的疫情之後,找到另一個寄望,寄望可以像場上的選手一樣,可以出國、可以脫下口罩、可以盡情的揮灑,表現原來的自己。
但,在過去一段時間,有許多我們的家人、朋友,因為病毒的侵襲,生病了、住院了,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無法和過去一樣,和我們最親愛的家人見面、聚餐、團聚,也沒有辦法,在下了班之後,和三五好友,一起吃著美食,傾訴自己這一周工作後的情緒。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過去那些習以為常的美好,5月19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到今天已經73天了,我們一起渡過了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不過,在國人的團結努力之下,警戒降到了二級,但我看到,大家都還是相當的遵守防疫規範,緊緊的戴著口罩,無論是在公園裡,或者是在街道上,甚至是在田徑場運動的市民朋友們,也都是戴著口罩。
尤其,看到孩子們,戴著口罩在公園裡,玩著遊具時,他們的眼神,還是那麼的天真,那麼的歡樂,但,口罩總是遮蓋了他們那最燦爛的笑容,脫下口罩,回到正常的生活,是此刻大家共同的期盼。
但,有一些朋友,在過去這70幾天,比我們更辛苦,新竹市40位的確診的市民,出院比率達92%,我要求同仁要時時刻刻的關心他們,因此這兩天,我利用了空檔,撥了電話,跟他們問好,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辛苦了。
防疫期間,我都會從同仁們提供的疫調報告,去了解、想像確診朋友們的生活背景,以及他們的生活足跡,好幾次,我看著疫調報告,就像走入他們過去的生活。
他們不只是患者,也是我們的市民、家人、朋友,我跟同仁們說,我們要用盡一切的方法、力量去關懷他們、保護他們,身為市長,我希望可以更了解、更關心,甚至於更快的幫助他們,走出染疫後的陰霾,因此,我請同仁幫我安排,讓我可以有機會親自打電話,给這些確診的市民,一來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二來關心他們康復後的生活。
在電話裡,我感受到良善台灣人的開朗與堅強,像是,有一位大姊,我一開口就說,阿姨妳都好嗎?她告訴我說,妳叫我阿姨阿!我說,對不起,那我稱呼妳大姊好了,她說,沒有啦,我的年紀,你還是稱呼我阿姨好了。
大姊一開口,就跟我說,她家房子很大,她和她的家人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運動,沒問題,聽到這裡,我笑笑的跟她說,我看過妳的資料,妳們家真的好大,聽到她開朗的聲音,我心裡很是為她高興。
還有一位孝順的孩子,陪媽媽到北部醫院就醫,卻因為同病房的病人確診,他們被感染、確診,但在電話中,我感受到這18歲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因素,他的語氣中,有著超齡的成熟與堅強,他告訴我,媽媽剛做完化療,還在隔離病房休養,我問他,爸爸和弟弟都好嗎?他告訴我,一切都好,他也告訴我,他準備升大學了,在電話中,我提醒他,媽媽需要多休息,身體才能盡快恢復,你是哥哥,你辛苦了,有任何需要,我們都在,不要客氣隨時和我們聯絡。
另外,我也可以從電話中,感受到他們的擔心,擔心會被社會歧視,擔心無法過正常的生活,有一位確診的市民告訴我,因為她的健保卡被「註記」,而無法去醫院看診,我告訴她說,應該不會有這個情況,也告訴她,我會請同仁協助釐清,同仁在第一時間,回電向她說明,她的健保卡並不是被註記,而是因為有Covid-19的就醫紀錄,但,她還是可以正常的就醫,也請她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在,隨時打電話給我們。
其中,讓我最不捨、最難過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告訴我,雖然她已經康復出院了,這個病毒沒有擊垮她的身體,但,確實影響她的心理,她說,她有很多的害怕,她害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她害怕,接觸家人,她害怕,她的家人也會因為外出而被感染,她有好多的害怕。
過程當中,她的語氣充滿了焦慮與不安,我在電話中鼓勵她,我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跟她一樣,有很多的擔心,也可以體會她的辛苦,不過,我請她為了自己、家人及孩子,一定要勇敢的走出來,也主動請同仁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她及早恢復正常生活。
甚至於她跟我提到,她害怕,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連累到先生到現在還必須居家辦公,無法正常的去上班,聽到這裡,我也跟她分享,我曾經在媒體上看到的一篇報導,智邦科技的資深副總,寫給他們員工的一封信。
信裡提到:「一位曾經被感染的同事寫信給他,說到,他已做第五次PCR採檢,CT值為36.1,且已經解除隔離,CT值35以上也符合公司復工的規定,但主管因擔心我身體未康復,指示先請病假/生理假。」看完這封信後,這位資深副總回信給他:「你可以來上班了,如果有問題,來坐我旁邊。」
我用這個例子,告訴她不用擔心,妳不但PCR陰性、解除隔離,也已經出院了,家人也沒有被感染,安心的休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先生在工作上,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在,我們願意提供相關的協助。
就在準備掛電話的那一刻,她突然跟我說,市長謝謝你,我一個人,嫁到新竹來,我感受到,新竹人對我的照顧,我覺得很溫暖,她請我向所有的市府同仁,與照顧她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卻是這麼的真誠,這麼的有溫度。
也有確診的市民,在通話快結束時,再次跟我說明,在居家隔離期間,她的家人外出,不是亂跑,而是因為客戶的要求,不得不,必須到工作的地方完成工作,我也跟她說明,這些我都知道,不過,居家隔離期間外出是事實,當時疫情吃緊,政府一定要有作為,保護多數的人,請她能夠理解。
她完全沒有任何的情緒,反而是一直要告訴我,希望我能夠了解,她和她的家人,絕對沒有要成為防疫的破口,沒有要造成其他人的困擾,只是希望讓我知道,她們心裡的委屈,我說,我知道,我們都在。
最後,我要誠摯的呼籲大家,這也是其中一位確診的市民,特別希望我懇託大家的,大疫期間,沒有人願意染疫,過程當中,他們也都很無奈、很恐慌,甚至於感到絕望,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感染了,但,他們都積極的接受治療、配合防疫,現在也都康復出院了,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他們害怕自已和家人受到歧視,因此,我要呼籲所有的朋友們,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朋友,我們一起陪他們走過,人生最辛苦、最艱難、最無助的一段。
大疫期間,一起平安、一起健康、一起回到過去幸福的生活,比甚麼都重要!
朋友們,不怕,我們都在。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林智堅 Facebook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Re: [心得] 反推中國醫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宋X舉-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醫師感謝卡怎麼寫的原因和症狀,PTT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送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DIY雙色漸層燙凸卡片印章定位板的 ... 的評價
- 關於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紅色賭盤》中文版沈棟揭露中共權貴真面目 - Mobile01 的評價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眾人齊心挺醫護
僅以蔓越莓保健品,代表我們對醫護的感謝。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時而傳出醫護被壓力過大的病人攻擊事件,也有醫護為了怕帶病毒給家人,不敢回家,或是因為家人的擔憂而選擇離職,甚至也有醫護因壓力過大傳出自殘的案件。
如果是照顧新冠病患的醫護,還必須整天穿著防護衣。為了減少穿脫的次數,將時間盡可能都用來照顧病人,醫護常常忙到沒時間喝水、甚至憋尿。這些現象令我們非常不捨,萬般心疼,擔心他/她們得到尿道炎。
剛好我們家是在新竹國軍醫院生產,當時備受醫生和護理師的細心照護,一直很想要找機會感謝他/她們,所以我和太太決定接力由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發想的計畫,邀請朋友一起認購蔓越莓保建食品,送給國軍醫院的醫護人員。
雖然這無法根本地解決醫護辛勞與過勞的處境,但希望可以藉此減緩一點身體的不舒服。
很感謝最後有超過 30 位的朋友響應認購,總共募集到 240 瓶的蔓越莓保健品,也謝謝新竹市故事協會熱情參與,還為此開設線上課程,帶領小朋友一起手做卡片送給醫護。其中一位小朋友居然還將小卡們變身成一座小型摩天輪,真是太令人驚艷了!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內容,其中一位小朋友在卡片上寫:「謝謝辛苦的醫護人員,我們會好好呆在家。」後面才被加註(待)在家,真的是很可愛。
「有您們的辛勞防衛,我們才能安心生活!」
「感謝你們在如此艱難的時刻,仍堅守崗位。只能用這些小小心意,請各位好好照顧身體。」
「謝謝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守護市民的健康!」
「謝謝您們無私的付出,謝謝您們如此盡心盡力的守護台灣,辛苦了!感謝有您!」
「辛苦了,感謝您們的付出!宥全宥晴(我們都出生於新竹國軍醫院喔)」
看著每張寫給醫護的卡片,眼眶不知不覺有點濕濕的,真切感受到每一位朋友打從心裡疼惜醫護,想要呵護、感謝醫護的情意。謝謝第一線醫護人員,感恩。
最後,也要謝謝以下單位與朋友響應本次的認購計畫,因為你們的參加,讓行動熠熠生輝,良善的心有如夜空的星星,映照人間。人間有愛,疫情無礙。
新竹市故事協會
漢聲幼兒園
麥逢年
郭瑞誠
虎律師
建中李阿伯
綠光-77挺醫護
張金元
閻文俊
鄭銘耀
劉怡瑄會計師
彭燕澄
林志成
農瑀
張育鑫
很怕打針,流血的市民
寶山張先生
Danny
關新梁朝偉
宥全跟宥晴
何松諺
新竹小小魚
Haynes
高雄陳小姐
任亭澄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八卦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7月12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澳洲聯邦政府希望在國家公園創造就業機會,來幫助那些受疫情影響的人,投入2.23億美澳幣資金。烏魯魯和卡卡杜預計將從這筆贊助資金受益的兩個國家公園,在未來三年中,將有1,000多個工作崗位。
→澳洲副首席醫學官表示在COVIDSafe應用程式的幫助下,發現維州1病例。稅務局的獨立建模建議,如果澳洲所有智能手機用戶都下載該應用程式並啟動,則病例將減少50%,根據目前的下載數量,將是減少25%。我建議您,如果您是戴口罩的支持者,那麼根據建議模式,您還必須是下載和啟動支持該應用程序。
→明天將在一組澳洲人身上測試COVID-19的潛在疫苗,此疫苗試驗由昆士蘭大學研發,僅是全世界進行的一百多次試驗之一。
→維州這種情況,限制行動和減少社交是我們抵抗COVID-19的主要武器之一。關鍵是透過行動限制來控制病毒,之後的關鍵是確保社區傳播停止,並且將盡最大努力透過飯店隔離來維護邊境安全。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暗示我們一定有幾個月或幾年的鎖定期是在鎖定之後再鎖定,不如說完全沒有必要。重點是要控制維州這場特別重要的疫情,然後再回到我們最擅長的工作,就是聯繫、追踪和消除小規模的病例疫情。
→澳洲副首席醫學官表示我們觀察社區傳播正在發生的事,例如在維州那些地區,我們建議使用口罩,口罩是措施的一部分,就像我們一直說。我們甚至可以形容為”口罩拯救者”,他們對口罩控制這些病毒暴發的能力深信不疑。作為AHPPC,我們接受它們的作用,我們也知道控制COVID-19的主要遊戲就是限制行動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一位澳洲感染控制專家說,她對維州總理提出的建議感到高興,她建議在擁擠的地方戴上口罩。
→澳洲國防軍已抵達南澳與維州之間的邊界,來幫助路障邊界道路。週日有60名男女抵達邊界,預計未來幾天部署人員將增加到100人。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068例,死亡6例。
→3個活躍病例,1例正在醫院治療。
→來自維州小巴試圖穿越昆士蘭邊境,6個人被罰款24,000澳幣。
→昆州總理表示:我們知道昆士蘭大學在他們正在進行的某些工作處於領先地位,明天他們將對作疫苗人體試驗有進一步的宣布,昆士蘭大學的消息使我們感到非常鼓舞。這是早期階段……我們在昆士蘭擁有出色的科學家,他們正在做出色的工作。
→昆士蘭研發部長:我們在疫苗研究上投入了數百萬澳幣,因為我們知道疫苗對於戰勝COVID-19非常重要。
⬛新州
→新增5例,共3,289例,死亡51例。
→新病例2例是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3例是7月3日在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感染的親密接觸者。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14,975次測試。
→新州衛生局呼籲7月3日到7月10日去過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的任何人應該立即自我隔離,並進行測試。
→如果您去過維州,請在兩週後再與其他人接觸。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的人(例如醫療體系或養老院)如果出現感染症狀,則不得工作,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如果症狀輕微或最近從維州回來的人們不應該去醫療體系或養老院探望親戚。
→昨天新州衛生局在Crossroads Hotel臨時測試診所對400多人進行COVID-19測試,新州衛生局感謝民眾對這項測試的大力支持,這項測試在確定新病例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新州確定另外4例直接與雪梨西南部Casula的Crossroads Hotel有關。其中1例將放到明天的病例數,目前與此案相關病例已累積9例。
→新州總理:歡迎回家,請付澳幣3,000。從下週六12:01開始,從海外返回澳洲新州的每一個人,包括澳洲公民,一律需自費14天飯店檢疫隔離費用3,000澳幣,同一家庭的其他成年人將另外收取1,000澳幣,而三歲以上孩子費用將為500澳幣,3歲以下維持免費。如果想避免被收隔離檢疫費,必須在今天午夜前訂好機票,在星期一前購買的機票的乘客,仍需要在檢疫隔離區待兩週,並需要出示購買機票證明。新州總理表示,該州承擔了接待35,000多名海外返回旅客的艱鉅任務,並表示與其他州相比,處理量比率更高。上個月資訊,自從澳洲有旅行禁令開始以來,新州已在飯店檢疫上花費超過5,000萬澳幣。新州的處理量是其他州的處理量六到七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確保將資源放在需要的地方。絕對重點必須放在追蹤聯繫上,接下來的四週非常重要。新州處於十字路口。我們現在有機會真正遏制社區傳播,否則不幸的是,我們將跟隨維州正在經歷的事情。
⬛維州
→新增273例,共3,560例,死亡24例。
→連續6天,每天超過100名新病例,病例總數超過3,000。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市區3,415例,維州其他地區有288例,一些病例仍在調查中。有57例在醫院治療,包括16位住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患者。
→新病例中,與已爆發病例相關共22例,一般檢測發現25例,其他226例正在調查中。
→目前維州有1,484例活躍病例。
→維州警察已在24小時內發出119項罰款。
→Alfred醫院自疫情來爆發第二次病毒感染,有8名感染,有5名醫護人員感染,3例透過追蹤接觸者發現,目前尚未發現院內病患感染名單;11例與Brunswick私人醫院有關;2例與Box Hill醫院有關。
→維州衛生官員和流行病學家希望墨爾本的封鎖能夠在幾天內開始對病例數產生影響,但警告民眾,只有當人們遵守封鎖限制措施,才會成功。
→Menarock養老院11例、12例與Werribee的Glendale養老院有關。
→2個病例在墨爾本兩間不同的Coles。
→237起病例與公共大樓有關。
→維州首席衛生官表示,在學校戴口罩可能有用,並且如果需要,可以自由戴口罩。
→維州政府Linda Dessau AC寫給墨爾本人的一封信: 我們一直被警告,與COVID-19疫情的戰鬥將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競賽。而且我們在國外看到一些例子,其中病看到毒似乎已經被征服,卻又重新開始。不過,仍然很難為封鎖限制所帶來的失望、悲傷、財務狀況和個人關心做好準備。我們確實知道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們不能一時低估這種病毒,我們需要聽從專家的健康建議,不要讓沮喪的情緒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繼續敬畏那些所有為了保護和照顧我們而竭盡全力的人們。我們衷心感謝他們。沒有他們,我們將無法成功。在我們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沒有成千上萬的好人,他們將以身作則,以身作則,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我們就無法成功。在危機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挑戰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以及我們的應對方式。今年的情況無疑挑戰我們。維州人以韌性和同情心做出回應,他們將再一如以往。
→從7月20日起,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就讀小學的學生都可以重返校園。這適用於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而不僅只是獲得PSD資助的家庭。關於無法在家工作父母的小孩,將被允許去學校並在校園完成線上課程。
→維州托兒院將繼續開放,住在熱點區的居民可以得到托兒費用一半補助。
→從7月20日起,從Pre至10年級的學生將進行靈活的遠距教學,這規則適用於封鎖熱點區。從明天起所有11年級和12年級的學生都將重返學校。參加VCAL課程的10年級學生,他們將返回學校進行面授學習,專科生明天也將重返校園,有特殊需求的小學生也可以上學。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1例,死亡0例。
→2個活躍病例。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5個活躍病例。
→首都領地衛生局表示從7月13日星期一開始,首都地區所有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將恢復對訪客嚴格限制。這是對維州COVID-19疫情和首都地區最近新增病例的關係。訪客政策包括:
🔹 每天每位患者只有一位訪客。
🔹 允准進入的嬰兒、兒童和年輕人(0 -17歲)始終有一位父母/照顧者在場,每天最多可以有一位訪客來訪。
🔹接受與分娩有關的照顧婦女最多可有兩名支持陪伴人員在場。需要在產前護理期間與相關的助產士和婦產科人員預先計劃。
🔹如果您正在門診和/或社區衛生診所就診,則應盡可能單獨出診。如果您需要支持陪伴人員,請限制為一個人。
🔹身體疏散原則將繼續適用於所有看護者和訪客,而兒童和年輕人(0-17歲)應盡可能避免訪問醫療機構。
限制訪客使用我們的醫療服務的決定始終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確保我們可以保護患者、員工及其親人的健康和安全。這對於我們最脆弱的人,尤其是健康已受損的患者非常必要。
⬛西澳
→新增1例,共635例,死亡9例。
→新病例來自海外返回旅客,在住在隔離檢疫飯店。
→活躍病例22例。
⬛南澳
→新增0例,共443例,死亡4例。
→連續13天沒有新病例。
→澳洲國防軍已抵達南澳與維州之間的邊界,來幫助路障邊界道路。週日有60名男女抵達邊界,預計未來幾天部署人員將增加到100人。
⬛塔斯
→新增0例,共226例,死亡13例。
→連續58沒有新病例。
→自3月以來,塔斯警方已對塔斯人違反COVID-19法規的行為處以332項罰款。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如果你也是在海外防疫面臨到homeschooling的爸媽,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想得到一些創意想法,歡迎申請加入Una最近創立的"海外防疫爸媽home school社團"。此社團僅限海外的爸媽入社,不接受以粉絲專頁名義加入,需回答問題和同意遵守社團規則,才能加入。目前已經有澳、紐、歐、亞、美、加的爸媽加入此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06749232970528/
今天澳洲新增279例,共9,797例,死亡108例,世界病毒感染第71名。今天維州多一死亡病例,依目前疫情發展,澳洲總病例明天破萬機率很高。維州衛生官說得很好,目前就是需要維州人努力遵守封鎖限制規定,才能讓目前的封鎖政策有效。維州整府官員今天寫得信很溫暖,希望能以情打動維州人,讓他們更樂意遵守規定。新州政府終於也宣布開始對海外返回旅客收隔離檢疫費,從三月以來,新州政府光是負擔這些海外旅客的檢疫隔離費就超過5,000萬,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還好聯邦政府昨天宣布所有海外返回旅客都需要自費飯店檢疫隔離費用,接下來還沒宣布的州應該也會跟進宣布海外返回的自費檢疫隔離金額。新州的社區傳播病例、維州醫院和養老院疫情延燒,維州未來死亡例應該會繼續增加,因為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很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被感染,只希望疫情早日控制。政府的政策真的很需要人民遵守,如果人民不遵守,封鎖可能無限期,經濟應該也會垮了,在維州疫情延燒這個時期雖然自由誠可貴,但健康生命價更高,維州已經動員聯邦政府資源和其他州支持,剩下的只剩住維州的人們自己防疫加油。
住澳洲的朋友防疫還是要注意,除了工作和學習外,不要去熱點區。最近澳洲氣溫下降,請大家小心保暖以免生病,小心保暖以免生病,有需要也可以預約打流感疫苗。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送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DIY雙色漸層燙凸卡片印章定位板的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最近台灣疫情大爆發,看到報導裡上衣濕透、筋疲力盡的 醫護人員 真的感到很心疼 大家一起宅在家防疫、做手作!等疫情過了,再送他們 感謝卡 也不遲哦! ... <看更多>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紅色賭盤》中文版沈棟揭露中共權貴真面目 - Mobile01 的八卦
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留下記錄給兒子,因為母親是兒子人生最重要的人之一, ... 特殊設立的醫院由專職醫護人員治療,透過販賣政治關係和權力來尋租致富。 ... <看更多>
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卡 在 Re: [心得] 反推中國醫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宋X舉-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 引述《ONLYlove (ONLYlove)》之銘言:
: 欸 看到大家熱烈推文壓力有點大,
: 但還是有點意見跟疑問想提出來討論一下。
: 摒除原原po的情緒性發言跟反應,大家真的能接受對病人進行侵入性醫療可以不用告知
?
: 對於我來說有幾點我感到疑惑不解
: 1. 驗尿需要留尿,但留尿必須要用導尿管嗎?之前也有護理師提出一般使用留尿袋,
此?
: 個人經驗相符。
潛水兒科醫師舉手~
我認真的跟你說
其實最標準的新生兒留尿培養細菌檢查
根據規定要用穿刺尿
所謂穿刺尿就是指從肚皮用針刺膀胱把尿抽出來
這才是最標準最準確的做法
但是因為侵入性比較高現在大家比較退而求其次用還算比較無菌的導尿方式
不然你真的要求標準那來啊~每個寶寶都來穿刺導尿最符合醫學標準
至於為何寶寶不太能用尿袋做培養
因為尿袋留的尿裡面經過外面皮膚早就不是無菌常常會留到雜菌所以通常都不會用尿袋留
至於有護理師回文講的
通常會用尿袋
指的是留UA(尿液分析)
這個就不一定要用導尿沒錯
但問題是很多寶寶很難留
如果有帶寶寶去過急診驗尿的家屬就知道
等著寶寶尿進尿袋又要尿袋不要漏以免重貼
拖好幾個小時到崩潰最後改成導尿馬上解決
是很常見的
尤其寶寶已經需要住院
需要很快看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情形才能做決策
當然是需要快點處理
總不可能一直等寶寶尿,住院隔天早上才留到然後說“欸原來昨天住院有泌尿道感染啊不
過我今天才知道呢”
-->家屬聽到絕對不會怪自己的寶貝怎麼尿這麼慢,怎麼尿這麼愛漏
家屬只會怪醫護人員怎麼沒有幫他們早點發現
: 2.導尿管放置屬於侵入性醫療,以衛福部發布的sop來說需要跟病人與家屬說明處置的
目?
: 過程與可能的併發症。嬰兒聽不懂,但跟監護人說明以sop來說應該是需要的,這部分
大?
: 真的可以接受?
導尿其實是一個簡單的procedure
一般來說還是會跟家屬提一下
但其實是很安全的
大概就是簡單說下我們會幫寶寶抽血導尿
沒有講到可能是太忙或是新生兒太常見所以有時候會不小心沒有提到
但其實不會特別詳細描述
: 會對這個議題特別提出來討論是因為,我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也經常進出醫院,當時因
為
: 液會污染傷口造成當時醫療團隊非常大的困擾,我還很有印象當時的主治醫師(正巧也
是
: 北榮總的主任)跟我說放置導尿管是最後的選擇,並且需要麻醉來進行,當時也讓我去
自
: 購買醫院內沒有常備的最細的導尿管。這種種相異之處讓我感到疑惑。
當然醫療處置因時
: 環境病症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理解,但我的疑問是說“告知病人及家屬處置的目的過程
與
: 發症”不是醫療流程中必要的一環嗎?
你都說了
病症不同可以理解(但我覺得你寫這樣就是不理解)
那放置導尿管和簡單導尿根本是兩個不同的事
為了留尿的簡單導尿
跟泌尿道可能有畸形困難放置尿管會一樣嗎??
一般導尿也不需要麻醉
所以拜託請不要用自己個人的經驗來質疑
因為其實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
(但我覺得有時候家屬就是愛聽這種“我家XXX放尿管要麻醉醫師跟你說不用是不是騙人
”,然後跑去質疑醫師,但其實狀況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拜託大家可以的話有點同理心
當然醫護這端也需要同理家屬的焦慮
但是這種沒搞清楚就憤怒到不行覺得自己小孩被欺負的我是真的無法同理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85.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8934232.A.139.html
可以花時間詳細回答你的疑問
但如果是值班24小時半夜被叫起來的可憐醫師
要叫他們花這樣的時間講到讓家屬滿意
是非常折磨人QQ
現實就是不可能在臨床講這樣
我自己接的病人如果問這麼多問題
我就只會回“喔如果拒絕導,那幫我簽個拒絕同意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