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發現帳號被檢舉登出。。。還好是小問題,看來要有點準備了。
=========
來談一下系統崩潰的東西
基本上,系統會崩潰的原因,並不是說這個系統不能運作,在工業上來說就是,工廠可以跑、產品可以出、業務可以接,一切都正常,但當想要產業升級之類,或是改善改良製程,就爆了。而且往往爆到連原本的都快做不出來。
所以,為何?
簡單說,拷貝人家的,基本上就是這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我不是說,台灣全部都是照抄不改進,而是這種技轉、拷貝甚至抄襲,都會隱藏很小的細節問題在裡面。
舉實例會比較容易懂,好比說有一個化學製程,美國傳來的使用說明是藥劑A+B+C再加水,溫度調到60C。台灣技轉的公司做了二十年都沒問題,怎麼突然去年開始天天出狀況?
一打聽,老闆嫌美國藥劑太貴,十年前轉日本的,去年轉中國的。把供應商罵到臭頭,怎樣都調不好,今年終於調整到勉強及格的程度,但產品出去後的客訴超多,下游退貨率很高。
問題出在哪?是中國原料的問題,那當然根本就不用問,供應商鐵定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幫現場弄到可以運作。但這問題只是中國貨很爛?
不,當年改日本料的時候就出問題了,只是日本的品質沒差那麼多,現場作業員想辦法調整參數,調整到過關可以用,而且跟原本的品質差不多。當年調整的師傅呢?退的退轉的轉,現在只有徒弟在,然後他只知道師傅調整了某個距離、溫度降了一度。所以當徒弟今年遇到這問題,他也只會重調整距離,溫度上下變一變,讓生產勉強可以動。
所以,這問題出在日本供應商沒教好?還是日本的原料也怪?
NONONO,追根究柢下去,你可能透過美國哪個做這行的朋友,還是當年技轉台灣的那個退休老頭口述,才發現台灣廠一開始就弄錯了!藥劑的投放順序是A+B+C+水,不是一次加下去,這會有很微小的差異,對品質產生大概1%不到的影響。
你說,1%又怎樣?對,當年跟著美國師傅學的徒弟也這麼想,所以後來乾脆全部一起加,反正結果也沒差,而且因為縮短熱機時間,老闆還發過獎金。故發現,原來全部的問題都是一開始就歪了。
但你又說,可是美國現在本土的製程,也是A+B+C一起放啊?
是,二十年來進步很多,藥劑商早就調到順序沒差了,「所以才會十年前藥劑價格變貴,台灣老闆轉去跟日本買」。而且更糟糕的是,二十年來製程越來越精密,進入微米級的時候,你不照原廠的規範跟原料做,就會開始出包。
現在大家知道,為何有些台廠的利潤很薄了吧,並不見得是人家坑他,是這種歷史因素導致他後端要修正的成本變高。也許是額外多了一道修正藥劑D,也可能是多雇用100人去把產品拿來肉眼品管、手工修正。
你如果去問台灣的智庫,他去問老闆跟經理,一定得到一堆根本沒意義的答案,什麼人工太貴或是政府不幫忙。
故稱系統失靈,很多問題是當初路徑歪了一點,後面就歪到海邊去。中國的狀況更糟,又因為人工太便宜,環境的傷害無所謂,所以系統問題一直被蓋掉。
為何說系統崩潰?
俄羅斯當年拿到一大堆美國的圖紙,然後決定不照抄,用自己的方法去做,是因為這些俄國科學家很清楚,自己的工業底差美國太多,照抄遲早會系統崩潰。
崩潰在哪?很多地方。
諸如工人的素質,他是否焊接的時候照規範做,一絲不苟?師傅教徒弟的時候會不會藏私,制度能否保障師傅完整傳授技藝,徒弟得到技藝會不會破壞信任去搞師傅。
或是像上面說的,你知道工序是P-Q-R-S,但怎麼看都覺得不必要這樣,R-P-Q-S也成啊,我們試驗看看,倒過來也可以做啊,為何要堅持順序,生產效率是其他組合的一半?
這必定有原因在,而美國會這樣做,現場技術人員會把原因寫在教科書上?會寫在書上的只有高等教育或是老經驗的,他們也不見得知道現場這樣做的理由,就算知道也不會寫,會寫也是寫三十年前的歷史。
結論就是,凡事必定有原因,你以為美國人很笨,這麼快速簡潔的路徑不知道,是台灣人發現的,台灣人超聰明,中國人複製得更聰明十倍?
沒有,人家知道你遲早會出包,因為這條路他們走過,但為何要告訴你?反正你人工壓那麼低,汙染亂排不用管,自己要害自己國家,你家的事,我爽爽買你便宜的用就好,真的高精密的我自己來。
一家工廠有了這一點bug,十家工廠累積了十種以上不同的bug,整個中國累積的何止上萬。累積到現在,就是民用的還好,軍規的怎樣品質都拉不上去,拼命地想要買俄國的技術跟偷美國的來照抄。
但已經到了照抄也抄不出鬼的時候,因為技術精密度提高,小bug累積的問題也越大,直到寫程式的人最害怕的夢靨,整個系統會不定時的崩潰掉。
要救的唯一可能,就是整個砍掉重練,但又做不到。。。
好了,你說台灣這些台清交的天才難道想不到怎樣研發解決嗎?這就是另一條系統失靈到崩潰的路。因為當年技轉給那個師父,照著做賺大錢,幹嘛去養研發人員,從頭到尾把整個製程解析?
然後研發人員學的不是整個系統,而是部份的技術,與其說創新不如說是改良跟改善。這方面台灣工程師超強,世界名列前茅絕對沒疑問。可是,因為你沒有累積從零開始的經驗,當你從人家的60%開始到現在的90%,想要進步到100%的時候,怎樣都爬不上去。
你必須從60%以前的一個個拆解,不然根本沒辦法做到。但是你已經四十歲了,成功奠基在師傅的技轉跟改善,你能夠說服七十歲的老闆跟股東們,現在花每年幾億,養一堆剛畢業沒有偏見的二十歲台清交新人,研究五年去把這問題解決嗎?
至少到今天,都沒看到這案例,這就是技術到管理制度的系統整個都出狀況,故稱為系統失靈,意即已經沒辦法依靠自己去解決了。
其他的地方更慘,傳產的機械、化工、材料等(紡織沒這問題),照理說要找台大等級的腦袋下去磨十年,從頭到尾知道怎麼回事,接下來就可以創造出屬於台灣自有的技術,連美國人都不知道你怎麼做的。
但,你覺得台灣現在哪家傳產,刻意養了一個台大博士團隊,讓他們下去產線研究十年了嗎?
所以,產業升級他們無能為力,只能希望政府給予補貼,引進新的技術跟機器。也只有這樣,傳產才有空間容納這些台大新人。
而你說為何自己不花錢?先不提願不願意,你們知道國立大學碩博士在傳產基層的處境嗎?跟當兵一樣,覺得你們菜逼八薪水又高,林杯不爽要搞死你。
今晚就講到這,如果真的不懂系統崩潰的意思,可能要多想想了。
#可以問我儘量解釋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學得找方法,漫無目的的努力會消磨你的意志。想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得先學會和自己對話,這部影片是最近很多關於轉職或就業相關的伙伴提出的問題,回覆的有點多次了,就直接整理起來做成一支影片希望幫助到想成為軟體工程師的你。 章節: 00:00 如何與未知相處? 01:19 學習那個程式語言最有效益? 0...
寫程式 工程師 薪水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八卦
【免費艾蜜莉定存股的手機 APP 板-即將誕生!!】
.
今年的 9 月底出了第二本書,也增加了更多想學習價值投資、使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讀者^^,其中有很多大大留訊息給我:「請問艾大的軟體可以開發 ios 版嗎?因為我的電腦是蘋果的不能用。」和「艾蜜莉定存股軟體有手機版嗎?」...等。
.
雖然當時我的回覆都是:「目前只有電腦版,而且只能在微軟系統上使用,不好意思~」。但我其實是許願池來著 XD,如果這是很多人的心願,我就會想辦法去達成(握拳)!!
.
話雖如此,這是 1 個沒經費來源、沒人力、沒技術、沒資源的心願....我該怎麼完成呢?
.
原本第一個想法,是要拜託理財寶公司(也就是原本做電腦版的公司)幫忙。但以前理財寶公司幫我做過免費的電腦版「艾蜜莉定存股」和「0050打敗定存」,之後裡面有一個工程師跟我聊過,理財寶不可能無限支援我做免費的版本,因為每開發一個軟體,至少需要工程師1~3個月的時間和薪水、後續流量的費用(很燒錢),和客服、美工的支援...所以「 0050 打敗定存(電腦版)」可能是他們幫我的最後一個忙。
.
既然如此,我也不好意思再開口了。然後我就想,除了理財寶公司,有沒有其他的財經網站可能願意幫忙?例如:掏股網、台股價值站...等,經營者好像都會自己寫程式。不過因為我想免費給大家使用,表示所有經費和資源要讓該站幫我承擔,這一點讓我很不好意思:他會同意嗎?所需的資源會拖垮他的網站嗎?有沒有辦法用廣告或任何模式補貼他一點?欠人家這麼大的人情要如何償還?....總總問題讓我頭痛不已...
.
後來我想乾脆自己土法煉鋼來學寫手機版程式算了。我從來沒有學過程式,因此家人都說我異想天開,認為此法不可行。不過我上網找了很多自學寫程式的案例和影片,甚至發現有外國的小朋友靠自學學會過。但這個做法曠日廢時,可能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學習+製作,所以後來只好放棄!
.
然後第 4 個方法,就是外包給別人做,我打算用書的版稅來支援經費。不過這筆經費並不多,而且還要想辦法「永久免費」的持續讓大家用下去...先不講外包製作成本,就算做完後,剩下來的錢支付流量費也不知道多久會燒乾?還有需要維護費嗎?
.
所以只能先考慮做精簡版,裡面放艾蜜莉觀察名單,一天定時跳報價 1~4 次,而且不能查詢自選股。我上網先找了一些自行接案的工程師報價,並打算 2017 年 Q1 跟他們面談。
PS:我發現報價上下落差很大,也不知道怎麼選擇,因為我不是想挑最便宜的,要兼顧品質,免得以後 APP 的 bug 叢生。
.
就在這個時候,大概神聽到了我和大家的心願^^,理財寶公司竟然主動聯繫我,問艾蜜莉定存股想改成手機 APP 版嗎?
.
哈哈哈,謝謝理財寶公司了!繞了一大圈又繞回來,而且這樣就不用做精簡版了,目前預計完成時間為 3 個月內(期待 ing )。
.
如果大家也期待有免費的「艾蜜莉定存股手機 APP 版」,請不要吝惜您的支持,在FB「集氣按讚」、留言+1或多多分享,讓理財寶公司知道真的很多人會因為有手機版而受惠唷!!^______^
.
PS:如果對手機版有什麼建議也可以在下面的留言提出來~謝謝:)
.
寫程式 工程師 薪水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紀念到矽谷四年:生活、工作的比較及心得
2015 年的一月,我和親愛的老婆從美國東岸那時大雪紛飛的馬里蘭州搬到陽光普照的加州灣區。時間轉眼一下就過了 4 年, 我們也從當初的灣區菜鳥,到現在大概知曉這裡的各式生活狀況、職場秘辛。 對於矽谷,大家總是有許多憧憬、幻想,當初的我也不例外,希望在這個世界科技之都能立足,並和各國高手一起競爭、合作、參與改變世界的產品。 四年後,在矽谷這個入門工程師的領域,我算是站穩腳步,小有成就,這篇是我的回顧及心得。
2015 年一月,我們從零下還在下雪的地方穿超級厚重的外套在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DCA)上飛機,我們剛下飛機就發現晚上攝氏 10 幾度的舊金山實在好溫暖,脫下了外套後, 要拿我們 2 個大行李箱、 3 個小行李箱,隨身背包、及大外套讓我們手忙腳亂了一陣子。那時要從舊金山機場坐 Uber 到定的 Airbnb 房子,我們選擇最大容量的 Uber XL, 來接我們的大叔開一台大 SUV, 在塞完我們所有的東西後幾乎沒有什麼剩下的空間了。 40 分鐘的路程,我們到了舊金山 Glen Park 附近定的房子,我們知道房東在上夜班,她 90 歲的媽媽會幫我們開門。 在按了門鈴後,過了許久,房子才出現亮光,2 樓窗戶出現一位老太太,揮手示意她知道了。 我們於是在一樓門口等著她, 等著等、大概過了將近 5 分鐘都沒有動靜,我們一度懷疑老太太怎麼了, 正要打電話給房東時,老太太才步履蹣跚的到門口來開門,原來她只是因為走路很慢,但並沒有出什麼事。 當我們走到 3 樓的房間時,發現房間內放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就沒有什麼空位了,我們的行李根本就放不進房間裡。 只能先拿貴重及那晚需要的東西,剩下的先暫時放在他們的車庫裡。
我們搬到舊金山之前,在馬里蘭的 Rockville 租一個 one bedroom 採光不錯的電梯公寓, 850 square feet 包水電, 一個月的租金是 $1350, 而舊金山我們租的房間是一間獨立的房子裡 4 個房間中的一間,大概只有 200 square feet,要和另外一個房間共用廁所,而整個家住了 9 個人加 3 隻狗,一個月的租金是 $1700。 我們知道舊金山的房價及房租很高,要找短期租房的更是困難,所以也只能摸摸鼻子,住在一個不是那麼舒服的地方。希望一切在我上完 3 個月的程式密集班(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後就可以穩定下來。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有大概幾天的空檔,那時候 Uber 和 Lyft 剛推出共乘服務, Uber Pool 或 Lyft Line 只要 $5 就可以讓你搭車到舊金山任何地方, 而且還可以帶一個人。而舊金山的公車系統 Muni, 一個人的基本票價是 $2.25, 而且你要到的地方可能要換很多次車多花很多錢。 那時候的演算法可能還沒有很完善,我們常常上車後,司機到我們的目的地前也沒有接到共乘的人,所以和一般票價的 Uber/Lyft 沒什麼差別。 我們第一次覺得在矽谷可以嘗試新產品真是好棒!
2015 年初的舊金山不太冷,白天有到攝氏 20 多度,我們出門去 Dolores Park 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穿著短袖加一個薄外套,對於在東岸生活了幾年的我們,真的很享受能在冬天公園裡曬曬太陽。
而灣區的餐廳選擇很多、不管是中式、日式、或是哪種料理,我們都可以找到沒有太貴,但就很好吃的,當然我們知道和洛杉磯 LA 的美食可能還是有差距,但我們真的很感動灣區的食物選擇及品質。
在舊金山市區上課時,我覺得最不能忍受的是 Market Street 附近的遊民,有時候一個轉彎,你就看到整條街 30~40個遊民聚集在要走的路上。 因為聽到了不少被遊民謾罵、甚至毆打的案例,通常我都會繞路而行。 但舊金山遊民數量實在太多,路上常常有許多遊民的排泄物,走路真的要很小心。 到 2019 年的現在,每次去舊金山我們還是覺得要經過遊民附近是很可怕的經驗。
那時候我每天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在學習,要回家的路上沒什麼人,從上課到 Bart 車站 5 分鐘,及從 Glen Park 車站走回家的 15 分鐘,我每天都很害怕被搶劫或是襲擊,我會多帶一個備用錢包放一些小錢,並穿著慢跑鞋,想說希望如果真的遇上了,就把備用錢包丟到反方向、拔腿就跑,好在到搬離開舊金山時都平安沒有遇到。
矽谷的工作機會很多,以軟體工程師來說,大中小公司面試的重點不太一樣,大公司著重演算法、資料結構、 system design、小公司著重實際經驗及所要的技能是否能立即使用。 2015 年的時候,大家提到想進的夢想公司是 FLAG , FLAG 是 Facebook、 LinkedIn、 Google 這 3 間公司、A 有人說是為了順口加的,有人說是 Apple , 有人說是 Amazon。 FLG 都是相對年輕的公司、公司福利待遇類似、公司有提供三餐等等,是眾多畢業生想加入的公司。 到現在比較多人在講的是 FAANG (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and Google), 到去年下半年前,這幾家公司的過去幾年股票漲很多, 讓投資人或是工作申請者趨之若鶩。
我 2015 年在找工作時,我主要要靠自己及朋友內推來申請職缺。 我開始在 SolarCity 工作之後, 不時的信箱或是 LinkedIn 就會收到 recruiter 寄信,詢問有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公司或是面試。 而我加入 Facebook 之後, recruiter 們寄來的信就更多了。 在矽谷,1 年半 到 2 年換一個工作是很正常的, 文章像是 Employees Who Stay In Companies Longer Than Two Years Get Paid 50% Less, Why you should switch jobs every 2 to 3 years to boost your earnings 都鼓勵著大家時常去就業市場上看看自己的行情。 而前幾年許多獨角獸公司的擴張,大舉砸錢找人才, 也讓 FAANG 公司許多員工流向像是 Uber、 Airbnb、Dropbox、Pinterest、 Snapchat、Slack 等公司。
因為工作機會多,許多朋友也早就、或是後來搬到矽谷發展, 參加朋友們之間的活動, 讓我也認識許多在不同科技公司的朋友們。 在矽谷這裡, 可能認識的 3 個人就有 2 個是在科技公司工作。 軟體工程師是佔最大的比例、而 Product Manager 、Designer 等科技公司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有不少人。 相對來說, 其他地區的職業傾向沒有像矽谷這裡這麼傾向科技業。
美國的產假在已開發國家中是很落後的, 但加州的父母福利在美國各州還算是還不錯的, 加州規定懷孕的媽媽在產前 4 週可以開始請 maternity leave, 產後有 12 週的 paid maternity leave 。 爸爸也有在小孩出生到一歲前的 6 週 leave。 而科技公司為了讓員工有小孩時無後顧之憂, 也會加碼提高爸媽在家照顧嬰兒時間, 最高的 Netflix 可以提供到一年的帶薪產假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親身看到請一年假的 Netflix 同事),這篇文章提供了矽谷各大科技公司的產假福利時間 Netflix parents get a paid year off and Amazon pays for spouses’ parental leave。我所在的 Facebook 是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以請 17週的產假,公司及部門也都會盡量鼓勵大家在小孩一歲前把這個假放完,多在家陪小孩。
在生活壓力上,矽谷的工作壓力也還是蠻大的, 你的同事及朋友們,大家都是聰明人,也賭上一切在這裡努力求生。 每個人真的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中表現及爭取。 因為矽谷灣區蓋的房子數目跟不上人搬進來的速度, 房價飛漲, 100萬美金在矽谷只能在沒有那麼好地區學區買 60 年以上屋齡的小小的老房子。 相比之下, 馬里蘭最好學區 Potomac 10, 10, 10 的房子,有著可大 2、3 倍的室內室外空間及較新的屋齡, 許多也不到 100 萬美金。 有許多有小孩家庭的人, 因為受不了房價及學區, 紛紛搬離矽谷, 其中, 蠻多人選擇搬到西雅圖, 我一年半前寫的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提到了西雅圖的崛起及人才的流動,我最近也剛好有同事調到西雅圖,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因為不用繳交華盛頓州的收入稅、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每個月可以用的稅後收入增加許多,除了冬天下雨多了些之外,生活過的很開心。
我知道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缺點, 我很感激來灣區矽谷的一切體驗, 對我來說,矽谷願意接受一個半路出家的我, 讓我有機會證明我自己, 這裡的氣候、食物、福利、及各種機會,都是很多地方沒有的。 上一個 4 年,我過的很精彩,希望下一個在矽谷的 4 年能更加適應、綻放光芒。
你的矽谷經驗或者你的美國經驗是怎麼樣呢? 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分享。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1/4YearInSilliconValley.html
寫程式 工程師 薪水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自學得找方法,漫無目的的努力會消磨你的意志。想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得先學會和自己對話,這部影片是最近很多關於轉職或就業相關的伙伴提出的問題,回覆的有點多次了,就直接整理起來做成一支影片希望幫助到想成為軟體工程師的你。
章節:
00:00 如何與未知相處?
01:19 學習那個程式語言最有效益?
03:59 英文、數學能力不好能寫程式嗎?
06:02 如何有效的自學?有推薦的學習資源嗎?
08:01 工程師是不是都很高薪?
影片中提到的播放清單 【12 Web Apps in 12 Week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3ZvcdS3XPLNdRYB_QyomQsShx59tpc-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工程師 #轉職 #自學 #前端 #後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7T1jr1lnQM/hqdefault.jpg)
寫程式 工程師 薪水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程式亂寫也可以動,要怎麼寫的好或易於閱讀,就得花上一番功夫去學習寫作技巧。
這支影片會和你分享一些基本的知識點,實戰技巧基本上當代程式語言開發都能使用
不過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想法跟觀點,不同的團隊也會有不一樣的慣例,希望這次的內容能夠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章節:
00:00 提升品質的影響
01:29 有意義的命名比簡寫更好
03:01 限制傳入參數數量
05:03 簡化條件表達式
06:37 變數定義範圍限制
08:28 一次只做一件事
10:35 Early return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前端 #後端 #工程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feKek8p9us/hqdefault.jpg)
寫程式 工程師 薪水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我從 12 歲就堅持到今天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一些在就學時期或面臨轉職的你可能會想問的幾個問題。
⏩ 影片章節傳送門
00:00 Who am I ?
00:50 成為工程師的心路歷程(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退伍)
04:56 工程師問題總匯
05:09 學校不好會影響薪水嗎?
05:48 念研究所有用嗎?
06:11 進入職場後要補學歷嗎?
06:55 考證照有用嗎?
07:22 工程師是不是都很爆肝?
07:55 如何累積作品?
08:20 突然想轉軟體還有機會嗎?
08:51 學校有差嗎?
09:25 總結
另外,和你分享我很喜歡「賽道狂人」這部電影中的一句話
「人一旦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這輩子的投注與付出就不叫做工作了」
找到自己的天命並全力以赴,我做的到你一定也可以。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任何職涯或抉擇問題。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工程師 #前端 #後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JmxUWs4i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