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三高五大聖品]
‿分享给朋友,會幫助很多人╰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25088647551720
現代人得「三高」愈來愈普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3種慢性病,困擾著多數男女。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18日表示,苦瓜、綠藻、大豆蛋白、甘草及紅麴萃物,最能有效活化PPAR因子,建議民眾「天天五蔬果」、多運動,可以預防、遠離三高。
蘇益仁說,PPAR因子在活化之後,可平衡血脂、血糖、血壓的代謝,運動也有相同功效,老祖宗吃紅麴燒肉、豬腳燉花生、大蒜配香腸,現代人天天五蔬果、規律運動,都是養生智慧。另外,每天規律運動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活化PPAR因子,進而平衡人體血糖及血脂。
由於三高引起身體發炎反應,易誘發癌症,國衛院將以切除肝癌的病患為對象,探究PPAR因子保健食品輔助藥物、化療,能否調控發炎、抑制肝癌復發轉移。
這項研究今年初發表在「營養研究(Nutrition Reseach)」期刊的研究,將100多位30到75歲代謝症候群受試者分組,實驗組連續12週服用PPAR因子天然活性劑,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降幅超過1成,腰圍縮小,與對照組明顯差別。
另外,有三高症狀者,需注意的飲食原則為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此三少一高的飲食原則可說是防治三高的要件之一。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 看不見的手 操縱著全球資本市場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396103266958
[降三高五大聖品]
❤ ‿分享给朋友,會幫助很多人╰❤
like =>【健康美麗銀行】- 點讚加入!
http://goo.gl/qcGJz
現代人得「三高」愈來愈普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3種慢性病,困擾著多數男女。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18日表示,苦瓜、綠藻、大豆蛋白、甘草及紅麴萃物,最能有效活化PPAR因子,建議民眾「天天五蔬果」、多運動,可以預防、遠離三高。
蘇益仁說,PPAR因子在活化之後,可平衡血脂、血糖、血壓的代謝,運動也有相同功效,老祖宗吃紅麴燒肉、豬腳燉花生、大蒜配香腸,現代人天天五蔬果、規律運動,都是養生智慧。另外,每天規律運動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活化PPAR因子,進而平衡人體血糖及血脂。
由於三高引起身體發炎反應,易誘發癌症,國衛院將以切除肝癌的病患為對象,探究PPAR因子保健食品輔助藥物、化療,能否調控發炎、抑制肝癌復發轉移。
這項研究今年初發表在「營養研究(Nutrition Reseach)」期刊的研究,將100多位30到75歲代謝症候群受試者分組,實驗組連續12週服用PPAR因子天然活性劑,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降幅超過1成,腰圍縮小,與對照組明顯差別。
另外,有三高症狀者,需注意的飲食原則為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此三少一高的飲食原則可說是防治三高的要件之一。
[資料來源 : 大紀元新聞網]
✿ 更多好訊息 : http://news.epochtimes.com.tw/
--------------------------------------------------
[美國培恩保健食品 限時搶購 ~ 買1送1]
~~ 保健的最佳選擇 ~~
✰ 專案商品~ 超便宜特價 + 買1送1
✰ 購買地點: 全省 [ 家樂福 ]
✰ 優惠時間: 102年 5月23日止
http://goo.gl/XowWm
……………………………………………………………….
[台灣自造 . 行遍天下 ]
網站連結: http://twgoods.net/
[世界金品 . 遍及世界]
網站連結:http://wgold.info/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Facebook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Re: [求救] 實驗的一些設計- 看板Biote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實驗組與對照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Re: [求救] 實驗的一些設計- 看板Biotech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Facebook 八卦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別哈哈哈哈哈
.
上面是徒步環島的第一天,和好朋友小柯在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合照
經過了20天,很巧的我們又在高雄相遇✌🏾
.
結論:從祝釩剛變阿部寬😂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八卦
『一個大老婆對通姦除罪化的省思』
最近因為韓國憲法法院於二月底宣告通姦罪違憲的判決,使得國內要求通姦除罪化的聲浪又再起波瀾。
坦白說,身為半個法律人(法律系畢業但沒去考律師)及一個律師的老婆,對於目前德高望重的前輩們都對通姦遲遲尚未除罪化大肆撻伐,其實應該是要跟上法界的新思潮,一起致力推動通姦除罪化,可是或許是唸書時不夠認真,受到的法制教育還不夠深入我的骨肉,其實我是有很多對於通姦除罪化的疑惑。
首先,主張通姦除罪化的論述,最常見到的是,全世界只剩台灣、印度、菲律賓及伊斯蘭教國家還把對婚姻不忠視為刑事罪行,只是各國有各國的國情,也因為這樣各國才有不同的法制,就像美國人對長輩常習慣直呼其名,但能代表台灣學習美國對長輩直呼其名就是好的嗎?畢竟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及道德觀是不一樣的。
另外,也有人主張配偶發生婚外情,可以循民事途徑求償,不需要經過刑事處罰,但是我們從事這一行,看到太多犯罪的受害人因為加害人名下無財產,所以求償無門,也因此會有所謂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來對得不到賠償的被害人做補償,或是像汽車強制險等機制來保障被害人的權益,但是我想通姦除罪化會配套這樣的補償機制嗎?聽起來好像也很奇怪,總不能叫每個人結婚時都來買個通姦險吧!
我們還會看到有些人認為通姦以刑事犯罪來處罰,已經讓通姦成為報復第三者的工具,因為目前的刑事訴訟法是允許單獨對配偶撤回告訴的,關於這點我也覺得很疑惑。基本上通姦是處罰故意犯,那相比起來,車禍事件的過失傷害罪,則是處罰過失犯罪,甚至常常淪為被害人要脅加害人免除刑事前科的工具,比起來我覺得才更像是一種報復工具,難道車禍過失傷害的道德非難性是比通姦罪來得高的嗎?更何況,通姦罪成立幾乎都只判幾個月徒刑並得易科罰金,因此結果就是十幾萬的罰金跟一個不名譽刑事前科,比起感情家庭都受到傷害的元配,真的有比較值得同情嗎?
再從預防性的角度來看,為什麼酒後駕車的處罰要一直加重,就是為了抑制酒後駕車的情況一再發生,事實上從統計數字來說,也的確降低了酒醉駕車的受害人數,這不是刑事犯罪所要達到的效果嗎?還是,用刑事犯罪來抑制配偶的不忠其實會沒有效果呢?這個沒有做實驗組跟對照組來做比較好像也是空口說白話,那麼我們問問自己,一個行為如果純粹是民事糾紛跟刑事犯罪,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與否嗎?我大膽的猜,對於高道德標準的人沒差,因為他都不會做,對低道德標準的人也沒差,因為他都會做,而對於道德標準在中間值的人,或許刑事跟民事的差別會讓他在一念之間決定做與不做,如果可以透過刑罰的威嚇,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到底算不算一件好事呢?
其實,講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是個大老婆,所以當然會反對通姦除罪化,其實私心上好像也是,但其實也不是,我並不是反對通姦除罪化,我只是納悶,在這個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的社會,放下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換個角度來想,我倒覺得有一點可以拿來反思的就是,其實整個告訴通姦的刑事程序,那些蒐證的過程,控訴的行為,可能受到最大傷害的反而是難堪的元配,如果要讓我舉出一個通姦除罪化的好處,我或許會說,這可能會是降低元配難堪的一個途徑吧!
今天這篇貼文,我寫完一直很猶疑要不要發文,除了暴露我是個法制思想落後的半調子法律人外,好像也沒什麼好處,希望大家當作星期天晚上收假前的娛樂性文章就好,不要來罵我,免得嚇得我趕快撤下這篇貼文。
一個真的很想懇求小三退散的大老婆敬上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有些更積極努力的人,甚至於因為太渴望成功,所以會刻意找一些成功學啊、提升自信啊、自我激勵,這樣的課程來上。
這些課程也確實給我們一些乾貨,比如說他們會教你「十二個成功致富的條件」、「邁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類似像這樣子的部分喔。
無論是什麼樣的條件和步驟,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手式,那就是要「設定目標」。
只要稍微有點社會歷練的人,一定就會知道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目標,我們才能夠前進的有方向和有規畫,做起事來也才會更起勁、更有動力。
所以廣泛來說,這個觀念很好、也很正確,但你一定不知道,關於「目標激勵」其實有一件很弔詭的事;那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得越大,你反而越容易掉坑,離你要的成功會越來越遠。
那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關於「目標激勵」的方法,最有力的實驗支持,是在1953年,有一個很著名的叫做「耶魯目標研究」。
當年的研究人員,訪問所有耶魯大學即將畢業的大四的學生,問他們有沒有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如果有明確目標的人,研究人員就把他們記錄下來。
過了二十年之後喔,這些研究人員再去調查同一批的受訪者,發現之前有寫下人生目標,那3%的學生,在這二十年來累積的個人財富;會比其他那些沒有寫下目標、沒有目標的97%的另外的學生,他們的總財富會來得多很多。
你聽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這樣的結果好激勵、好鼓舞人心啊!
事實上呢,在2007年之前的勵志類的書籍,或者是各種跟「激勵」相關的研討會上面;你都還會經常聽到有老師引用這個案例,來說明「目標設定」的力量。
相信聰明的你,你已經聽出關鍵了,沒有錯啊!這個研究只在2007年之前有效。
這是因為喔,在2007年的時候,《高速企業》這個雜誌的一位作家,叫「羅倫斯・塔巴克」。
他想追蹤《耶魯研究》的始末,所以聯絡了幾位引用過《耶魯研究》的作家;還有呢1953年,當時耶魯大學的秘書,以及想要探討這個研究,是否真實發生過的研究人員,一起來做一個共同調查。
結果啊!不調查沒事,一經刻意的揪團追查之後,卻發現當年參與這個實驗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任何證據來證明,曾經進行過《耶魯研究》。
所以呢,塔巴克推論,這個激勵人心的研究,事實上是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聞。也就是說喔,塔巴克的調查,結果發現什麼鬼影子都沒有找到。
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勵志大師,只會提出《耶魯研究》來佐證他們的論點;卻沒有人想過要去求證,這個研究是否真正存在。
所以導致長久以來,社會大眾跟商業界,都對於現代心理學,這個「激勵實驗」深信不疑。
那你會不會覺得塔巴克很無聊、很解氣喔,沒事幹嘛戳破大家的美夢,幹嘛管《耶魯研究》是真的還假的,反正只要能夠讓人成功不就好了,不是嗎?
我來說個故事喔,你馬上可能就會意會到我的意思。
你想像有一個彈跳能力非常出色,很嚮往要去打NBA的19歲男孩。他目標設定,立志要成為第二個NBA的球星「柯比.布來恩」。
於是他才參加他們的籃球校隊,就會要求自己,必須跟柯比.布萊恩在19歲的時候一模一樣,一出場就技驚全場。
但是呢,他空有遠大的目標,卻沒想到在基本功不足的狀況底下,一上場就被打趴,落得很挫敗的下場,於是呢,這一輩子因為這樣的挫折感,遠離了球場。
其實這就是「盲信」的結果,只會設定目標,沒有能夠把所有的主、客觀因素,都設想周延,矇著眼睛往前衝,結果讓人直接送死的「目標繆誤」。
如果你聽到這裡喔,有一種背脊發涼,往事歷歷在目,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空轉,就是因為掉進「設定目標」然後「不斷失敗」的「目標繆誤」裡。聽到這裡呢,你其實不用太擔心,你還是很有機會翻盤的。
接下來呢,我要提供給你,哈佛大學的艾倫・南格,所做過的一個經典研究。不過我要先聲明喔,像這種明確找得到研究人員、有人掛名負責的實驗,它就跟耶魯研究是不一樣的,這絕對是真實可靠、有指標意義、有據可查的。
艾倫.南格的研究呢,主要的場域是發生在療養機構。他帶了很多那種小盆栽到療養院,發給所有的病友,並且呢,把這些院友一分為二,一組是實驗組,另外一組就是對照組。
其中的差別是,當他們發小盆栽給「實驗組的院友」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叮嚀他們,要「親自」好好的照顧這個盆栽;並且發給「對照組院友」小盆栽的時候,跟他們說「院方」會負責照顧這些(盆栽)你不用管。
就這樣的一個小差別,六個月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對照組」裡面呢,也就是「沒有要照顧盆栽」的這些院友,有30%的人死亡;而「獲淮照顧盆栽」的實驗組,這一組裡面,只有15%的院友過世。
這也就說明了,「照顧盆栽」雖然是一個很微小的掌控感,但是它卻足以讓這些院友,變得比較快樂、健康、活躍,比較不容易死亡。
更讓人振奮的是,當艾倫.南格發表這樣的實驗研究的結果,他也帶動了其他領域,投入類似的實驗。
結果各方研究人員發現,不管在教育、職場、健康、關係、飲食…這些領域,都再次印證了艾倫.南格的結論。
那就是沒有掌控感的人,也會相對的沒有成就感,身心方面會比較不健康,容易死亡。
換句話說喔,即使只有一點點,那怕只有「照顧盆栽」,這樣的小小的掌控感,就能夠讓人更有自信、快樂、活得更好。
那麼,如果我們依著艾倫.南格的實驗結果,我們回頭來看;當你陷入了「目標繆誤」這個死循環的時候,請先讓自己得到一點點的掌控感、成就感,先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再往下走!
就像前面提到的19歲男孩,如果他一剛開始設定的目標,不是以柯比.布來恩為標準;而是「我只要在這場球賽,投進一球就好!」。
那這樣的期待,相信他就不會被巨大的挫折感打敗,持續能夠在球場上活躍下去。
這也像是我在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
無論你的目標再好、再大,要是你在抵達終點之前,你就先掛點;那你想想看,再大、再好的目標都沒有意義,不是嗎?
所以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目標切小、切碎,讓自己往前走的每一個小碎步,都像呼吸一樣的簡單,就能夠漸漸的找回,讓你活下去的掌控感。
有一句成語我很喜歡,叫做「日拱一卒」。
在東方的象棋裡面,這個「卒」啊,它不像「車」、「馬」這些棋子,一次呢可以走很多步,或者是有特殊的步法。
它一次就只能走一步,而且表面上看起作用還不大,但別忘了,它前進的方向,始終是「前方」。
這也是我一直很喜歡「日拱一卒」,這句成語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設定目標」,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重點你要像一顆卒子一樣,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才是更務實、為你想要的成功買保險的方法。
其實就像「一天聽一點」的精神一樣,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所以千萬別小看「小目標」跟「一點點」的力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同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果今天內容提到的【時間駕訓班】;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都聽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人,成為我們的朋友,我們就會受他的影響。
然而這樣的影響,在很多的「心理學」實驗裡。其實所呈現出來的,會比你我原本認為的來得更大、更強,而且更深刻。怎麼說呢?
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提是我們心中認定,這個人是「朋友」,但是如果我們把層次降低一點,單純的只是你跟一個人,有一些可能很小,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共通點」的話。
在這個前提底下,比如說,你跟另外一個陌生人,只是在同一個月份出生的;就這樣子而已,你覺得你的行為,會受到他的影響嗎?
在我繼續往下講之前,你不妨靜下心來想一下;你覺得這麼小的因素,會影響到你的「行為」,甚至於,你的「道德價值觀」嗎?
不管你現在心中的認定是什麼,我跟你分享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這個研究是賈林.基斯教授,跟法蘭西斯卡.吉諾教授,兩位學者,一起共同進行的。
他們找了一群人,以兩兩一組的方式,去進行一些測試。而這兩兩一組,其中一位是真實的受試者,而另外一位是實驗者安排進去的。
他們的做法是,在進行測驗之前,有一個負責監考的人,告訴這兩位。跟他們說:「好好玩哦!你們兩個是同月生的,而且還同年級。好!那我們開始測驗吧。」單純的只是講完這句話之後,開始進行測驗。
而測驗進行的過程當中,那一位暗樁,大概在測驗開始一分鐘之後,就大聲說:「我全部寫完了,那接下來怎麼辦?」這樣的狀態,其實對另外一位真實的受試者來說,是不合理的。
因為那一份考卷,根本不可能在一分鐘就寫完。所以,真實的受試者,一定會發現到這一位暗樁,其實是在說謊,而且是作弊。甚至於在考完之後,對答案的過程當中,這一位暗樁,也謊報了自己的分數。
實驗者就想看看,單純的只是在考試之前,由監考人員點出,你們兩位一個很簡單、很微不足道的「共同性」;那麼,對另外一位真實的受試者來說,他的行為、他的誠實程度,會不會受到影響?
那當然,有實驗組就會有對照組。而另外一組一樣的,監考人員在開始的時候,就會跟他們說:「真有趣,你們兩個在不同的月份出生,讀的年級也不一樣。好!那我們進入測驗吧!」
在監考人員講完這一句話之後,所有的流程,都跟我剛剛說的第一組,是一模一樣的。所以,這兩組的差別就在於,對於那個真實的受試者來說;第一組先被提示了,另外一位暗樁,跟自己是同月份出生的。而第二組,沒有這個條件。
透過這樣的小小的提示,而且是創造出來的心理連結;看看對於受試者,會有什麼影響?
結果發現喔,在那個沒有「共通點」的那一組;就是剛剛說的第二組,有29%的受試者浮報了自己的測驗成績。但是,對於第一組有「共通點」的那一組,你猜猜看,有多少人謊報了自己的成績?
這個數字,是高達有65%的人,受到了這個暗樁、這個臥底的影響,而謊報了自己的成績。「65%跟29%」,足足差了兩倍還要更多。
其實這兩位學者,進一步的去分析,這個實驗的結果。他們檢視了這些受試者,對於「作弊」的看法。
他們的方式,是在實驗前的一個禮拜,和經過了這個實驗之後,都請他們去填寫一份關於「作弊的態度」問卷。去瞭解他們的主觀感受上,對於「作弊」這件事情,不管在道德認知、價值判斷上有什麼改變?
他們比對了這兩份問卷之後,發現了喔。浮報成績的行為,會讓人的道德感降低;也就說喔,不管你先前的價值認定是什麼,只要你作弊,在這之後你就會開始覺得「作弊,其實沒什麼!」,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影響。
然而,如果回到這個實驗的情境。對於那些會作弊的人,純粹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共通點」,叫做旁邊這個傢伙,跟我在同一個月份出生,他作弊了;於是我因為這樣的「共同點」,而我跟著作弊,於是我整個人道德價值就沈淪了。
或許你聽到這邊,會覺得有一點嚴重;可是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生命脈絡,和真實的生命經驗裡面。我們的「道德底線」會一步步的退守,一直退到幾乎是「秀下限」這樣的一個狀態。
你想,它最原初的起始點,都是從哪裡開始的?是不是從一個你在心裡投射,或真實狀況裡面,你認為你跟他「有點像」的那個人,在你面前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於是你也跟著做了。
所以,談到這裡,今天這一段好像有一點在老生常談。但是,請容許我再多講一句,不要太過於相信,自己的自制力跟意志力;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希望今天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2019年4月13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上更精進,在現在的社會裡面,成為自己另外一項競爭力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4月13號的『寫作小學堂』,由嘉玲老師跟另外一位,專業的編劇陳怡璇老師,為大家帶領。
在過往學員的回饋當中,都帶給大家很豐富,而且很實際的前進。所以,希望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望在4月13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想不管在任何的時代,或者是你面對各種不同文化的人,問他們同樣一個問題,叫做「你要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呢」?
可能呢,你會聽到很多的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個答案,會有高度的共同性;就是呢,很多人會講「我只要更有錢,就會更快樂」!
那這也難怪哦,「發大財」這三個字,永遠會是一個有市場的訴求。
而且呢,很多調查研究,都一再的顯示「更有錢」這個選項,一直是高居快樂的必要清單裡。
但是「快樂」真的可以用錢買得到嗎?還是金錢的渴望,注定會讓人失望呢?
在1970年代,西北大學的菲利普.布里克曼,他和他的同仁,做了一個特別的實驗,提供了這個問題的部分解答。
布里克曼他想知道喔,人在實現財富的夢想的時候,他的快樂程度會有什麼變化?當天外飛來一大筆橫財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長期的笑逐顏開嗎?
還是等到新的財富,變得平凡無奇,也就是我們已經習慣它之後,而最初的興奮感,也會迅速的消逝呢?
布里克曼呢,他聯絡了一群,曾經中過「伊利諾州彩券大獎」的人;其中有好幾個人,更是百萬彩金的得主。他也從伊利諾州的電話簿裡,隨機抽樣相同的人數,作為實驗的「對照組」。
他請每個人評估自己「快樂的程度」,以及「預期自己未來會有多快樂」。另外呢,他也問他們「從日常生活的樂趣裡,獲得多少的歡樂」?
比如說,和朋友打屁呀、聽到好笑的笑話啊、接受讚美…等等的。而這個實驗結果,讓人清楚的瞭解到「快樂」跟「金錢」到底有什麼關連?
研究的結果,其實違反了我們一般人的直覺。那些中大獎的人,並沒有比對照組的人,「快樂」或者是「不快樂」。
而且請他們預期「未來能有多快樂」的時候,「實驗組」跟「對照組」也沒有顯著的差別。
而事實上,他們唯一的差別就是,比起「中大獎」的人,「對照組」的人更能夠從日常當中,簡單的事物裡得到樂趣。
其實「中大獎」雖然能夠讓人得到一筆橫財,但是畢竟它是比較少見的。所以有些心理學家,也觀察那些透過工作,一步一步的累積財富的人;去瞭解他們「收入」跟「快樂」之間的關係。
其中有一部分的研究,是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調查。從各國的人,去評估自己的快樂程度;然後呢,以各國平均快樂等級,相對於他們的國民生產毛額(GNP)繪製圖表。
結果就顯示喔,那些貧困國家的人民,雖然沒有那些富裕國家人民快樂,但是當一個國家的GNP,超過一個普通的水準之後,「財富」跟「快樂」之間的相關性,就消失了。
有些研究檢視,一個人的「薪資」跟「快樂」之間可能的關係,發現的模式也是相同的。
這些結果都告訴我們,當我們一旦有能力,去支應生活當中的必需品之後;這個時候收入的增加,並不會讓人成正比的,變得更快樂。
其實這樣的現象,就回到了我們的心理運作;我們通常都會有一種「感覺適應」的狀態。
也就是說,當你習慣了自己擁有的一切,你的人生第一次,買了一台你夢寐以求的車子的時候,那個當下你會是最快樂的。
可是當你每天都開這台車,這台車之於你,已經變成是一種習慣的存在的時候,你的主觀快樂感受,就不會隨之而增加。
而且呢,你的快樂感受,也會因為你的習慣,很快的回復到,你還沒有得到這台車之前的快樂水平。
就如同有一位心理學家,戴威.邁爾斯他所說的:「因為我們有能力,為越來越多的名利調適自我;昨日的奢華,可能很快的就變成今日的必需品,跟明日的紀念品。」
所以呢聽到這裡,或許你會感覺就連最後一個,能夠因為「有錢」帶來的快樂,這個希望都破滅了;那麼「快樂」好像感覺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其實恰巧相反,快樂並不困難;你要讓自己能夠快樂,其實關鍵真的不在於,你獲得的任何外在事物。這些外在事物,它幾乎不可避免的,都會進入你的心裡的「感覺適應」的循環裡。
說白話文吧,就是當你得到它之後,那個快樂的程度,接下來會呈跳水的方式,它很快的回到,你還沒有它之前的水準。
甚至於,你會更難過。因為你會有一種感覺,怎麼我有了錢,還是不快樂呢?所以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你得到這些,而是在於你所關注的事情。
如同上一集,跟大家分享的「一天聽一點」的內容;那句聽起來,有一點雞湯的話,「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在於你專注的地方」。
那麼你要專注的,是那些幾乎你在得到之後,注定就會產生「適應效果」的事情;還是你要專注在「你自己」身上?
尤其是,那些值得你付出一輩子的事情。可能是你愛的人,你有跟他好好相處嗎?
又或者是,你所愛的事物。當你投入一件,你真正所愛的事物的時候,其實做那件事的本身,就是快樂;而不是做那件事情的結果。你說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始終是要寫一些東西的;那麼這一門課,千萬不要錯過。
或許透過文字的爬梳、自我的整理,你的人生裡想要的快樂,就在那隻字片語、文字交錯之間能夠獲得。
這一門課,由我的伴侶嘉玲老師,陪伴大家一起前進。相信你能夠透過這一門課,獲得文字之美,也能夠獲得寫作的快樂。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21號【寫作小學堂】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課程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望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實驗組與對照組 - YouTube 的八卦

你有沒有試過在家自己煎牛排?我們想試看看不同的煎牛排方法會不會讓牛排更好吃,嗯,我們就用得上科學家做 實驗 的方法啦。https://blog.edumeme.org/ ... <看更多>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Re: [求救] 實驗的一些設計- 看板Biotech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對照組 :證實實驗組現象,是由某一個「操控變因」引起,而做的比對組別。理想上,好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只能有一個(或一種)變因的差別。通常對照組會將該 ... ... <看更多>
實驗組對照組差別 在 Re: [求救] 實驗的一些設計- 看板Biote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發表淺見 :)
實驗是為了證實某個假設(或理論) 因此必須設計「實驗組」
為了證實某個假設(或理論)「正確無誤」 因此必須設計「對照組」
為了證實某個實驗過程和結果「正確無誤」 因此必須設計「控制組」
所以理想的實驗設計 除了「實驗組」、「對照組」之外 必須作「控制組」
實驗組:基於某個理論或是假說,在現有的技術上測試的組別。
對照組:證實實驗組現象,是由某一個「操控變因」引起,而做的比對組別。
理想上,好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只能有一個(或一種)變因的差別。
通常對照組會將該變因設計為「無變因」或「背景值」。
控制組:為了證實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發生錯誤,而做可預期結果的組別。
即為確認「操控變因」以外的因素(控制變因)沒有錯誤。
理想上,好的控制組,除了判斷實驗過程沒有錯誤外,
還能幫助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
※ 引述《linzhengzhan (研究所:碩士班vs博士班)》之銘言:
作個補充
控制組 是將某個實驗「測試項目」置換成「可預期結果的項目」
來確保實驗結果不是false positive(偽陽性)或false negative(偽陰性)
以下positive稱為(+) negative稱為(-) control稱為ctrl
(因為要確定「控制變因」沒有問題 因此稱為「控制組」)
: 簡單的說:
: positive control:就是一定有的東西,如果實驗結果沒有出來,就可能是實驗有問題…
正控制是將測試項目置換成「確定會做出結果的項目」
因為預期會「有」因此稱為「正」
若(+)ctrl結果呈現(-),表示控制變因有問題,
通常是reagents少加,或是變質。
此時若test項目也呈現(-),則可能為false(-)
(因為可能是reagents發生問題才導致negative)
此時若test項目呈現(+),那就要檢查日期是否為農曆七月(好吧~很難笑)。
而找出問題的方式為:
1.先將(+)ctrl重跑一次(勿將上次的mixture拿來重複使用),
如果可以的話在再找另外一個「確定有結果的測試項目」來同時測試。
此為測試是否因為「少添加」某reagent(s)而導致上次ctrl的失敗。
2.若依然呈現(-),則將所有reagents(控制變因)換成新的(或另一來源),
重新再跑一次(+)ctrl,能的話測試兩個以上「確定應有結果的測試項目」。
此為主要測試「確定應有結果的測試項目」沒有發生問題。
3.另將reagents的一項(或一組)逐一更換新的,來找出有問題的reagent(s)。
如果實驗經費充裕,可以不做此步驟而將可能有問題的reagents全部丟棄。
4.以上1~3項可三者同時或挑兩項同時測試(自行拿捏時間和實驗經費的平衡點)。
若依然1~3項都是(-),則必須檢查protocol或instrument是否有問題。
: negative control:就是一定不會有的東西,如果結果有,就“自求多福“……
負控制是將測試項目置換成「確定不會有結果的項目」
因為預期會「沒有」因此稱為「負」
若(-)ctrl結果呈現(+),表示控制變因有問題,
通常是reagents受到污染。
此時若test項目也呈現(+),則可能為false(+),若為定量則會造成數據的不正確。
(因為可能是reagents發生問題才導致positive)
此時若test項目呈現(-),那有很有可能「確定不會有結果的測試項目」受到污染。
而找出問題的方式為:
1.先將(-)ctrl重跑一次(勿將上次的mixture拿來使用),
再多找另外一個「確定不會有結果的測試項目」的來源做同時測試。
此為測試或是操作過程是否造成污染(技術問題,甚至換人操作),
同時也測試「確定不會有結果的測試項目」是否為污染源。
2.更換新的一組耗材(會接觸reagents的項目)或操作環境。
確定不是耗材或環境本身引起的污染。
3.另將reagents的一項(或一組)逐一更換新的,來找出有污染的reagent(s)。
如果實驗經費充裕,可以不做此步驟而將可能有問題的reagents全部丟棄。
4.以上1~3項可三者同時或挑兩項同時測試(自行拿捏時間和實驗經費的平衡點)。
若依然1~3項的結果都是(+),則要認真思考污染來源為何。
: internal control:控制實驗的條件,已減少變因;在結果方面,是大家長的一個樣;
: ex. western blotting 常用就是β-actin,以確定每個well的
: protein量都一樣……
: RT-PCR常用的就是GAPDH之類的……
internal ctrl跟實驗結果的(+)/(-)無關(定性部份) 而是跟「定量」有關。
也就是「相對定量」所做的normalization ,
確保test項目的數據的相對大小(即倍率)為正確。
通常挑選為internal ctrl的項目,應該要為穩定(變異性小)、均勻、不易受影響。
例如某測試項目的結果 A為B的兩倍,
但是internal ctrl的結果 A亦為B的兩倍,
那麼經過normalization後(將測試數據除以internal ctrl數據),
A與B並無差異。
通常定性實驗都會做(+)ctrl和(-)ctrl
而定量實驗都會做internal ctrl和(-)ctrl(因為(-)ctrl呈現(+),那定量就有問題)
--
有錯請指教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62.1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