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世界史中國篇 #中國夢 你聽過「中國夢」嗎? 近年來的中國好像很兇? 為什麼動不動就警鈴大作要吵架? 從2019的震驚各界的香港事件, 到2020沸沸揚揚的武漢肺炎, 全世界似乎都不斷在 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欠中國一個道歉 究竟這背後潛藏著什麼邏輯呢🤨 動畫世界史中國...
實踐大學酒吧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Facebook 八卦
28 歲的徐嘉凱,開了 3 間酒吧、1 間娛樂公司、虛擬貨幣公司、3 季短劇影集;去年在曾志偉投資下,拍了人生第一部院線電影「聖人大盜」。
徐嘉凱15歲時是一位「小肥宅」,不擅長交際,沒運動天份、不會音樂、成績普通,在學校沒沒無聞,其實,他每天躲在自己的幻想裡,想著哪天自己能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有自己的故事,不後悔的活一遍。
15 歲的演講比賽,他說了:
「我立志成為像『李安』一樣的導演。」
他考上了藝術大學,23歲畢業後,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他決定創業了,但創業將近 2 年,公司依然虧損;撐得辛苦,卻踏實走在實踐夢想的路程,他說:「我們都處在一個不怎麼樣的 25 歲,但我們都在對我們的 25 歲負責。」
出社會後的茫然,夢想與現實該如何選擇?
他的夢想太大,大到不適合讓一位25歲年輕人說出口,他想拍的劇、電影,拿不到任何政府補助,白手起家的25歲年輕人,只能先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拮据生活,開始拍短片。
夢想不是賺錢,是賺一段不後悔的人生。
必先撐過最苦的日子,才能走到翻身的那一刻。
他低成本製作的短劇,在網路上創造了幾百萬的觀看人次,讓他終於被看見,機會終於來了,他遇見了他的投資人,幾位業界的大老闆,終於看見了他;徐嘉凱的實踐力、堅持,屬於1990後新世代的創造力,他靠實力受到認可,撐到翻身的那一刻。
創業是浪漫的,更是孤獨的,
但我們活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生活迫使我們必須養活自己,大多數人都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妥協,為了生存而把夢想擺一邊,開始面對朝九晚五的生活,漸漸失去對夢想的熱忱。
沒有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是「容易的」,而現在的20多歲,被貼上「吃不了苦、好高騖遠、只會出一張嘴」的標籤,其實而現在27歲的他們,正在靠自己的實力,親手撕下這些標籤。
即使挫折、即使辛苦、即使失敗非常多,即使每一次喝醉後,都得哭著問自己「一切值不值得?」;一早07:00醒來後,他們也堅持繼續走著這條:「屬於自己,孤獨的路。」
最終你會發現:
其實我們都在用99%的辛苦,換那1%的幸福。
-
專訪完整版:https://youtu.be/AxRZyD7097g
-
黃山料 x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聖人大盜 10/18 上映:http://bit.ly/2krYyLe
實踐大學酒吧 在 黃山料 Facebook 八卦
28 歲的徐嘉凱,開了 3 間酒吧、1 間娛樂公司、虛擬貨幣公司、3 季短劇影集;去年在曾志偉投資下,拍了人生第一部院線電影「聖人大盜」。
徐嘉凱15歲時是一位「小肥宅」,不擅長交際,沒運動天份、不會音樂、成績普通,在學校沒沒無聞,其實,他每天躲在自己的幻想裡,想著哪天自己能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有自己的故事,不後悔的活一遍。
15 歲的演講比賽,他說了:
「我立志成為像『李安』一樣的導演。」
他考上了藝術大學,23歲畢業後,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他決定創業了,但創業將近 2 年,公司依然虧損;撐得辛苦,卻踏實走在實踐夢想的路程,他說:「我們都處在一個不怎麼樣的 25 歲,但我們都在對我們的 25 歲負責。」
出社會後的茫然,夢想與現實該如何選擇?
他的夢想太大,大到不適合讓一位25歲年輕人說出口,他想拍的劇、電影,拿不到任何政府補助,白手起家的25歲年輕人,只能先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拮据生活,開始拍短片。
夢想不是賺錢,是賺一段不後悔的人生。
必先撐過最苦的日子,才能走到翻身的那一刻。
他低成本製作的短劇,在網路上創造了幾百萬的觀看人次,讓他終於被看見,機會終於來了,他遇見了他的投資人,幾位業界的大老闆,終於看見了他;徐嘉凱的實踐力、堅持,屬於1990後新世代的創造力,他靠實力受到認可,撐到翻身的那一刻。
創業是浪漫的,更是孤獨的,
但我們活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生活迫使我們必須養活自己,大多數人都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妥協,為了生存而把夢想擺一邊,開始面對朝九晚五的生活,漸漸失去對夢想的熱忱。
沒有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是「容易的」,而現在的20多歲,被貼上「吃不了苦、好高騖遠、只會出一張嘴」的標籤,其實而現在27歲的他們,正在靠自己的實力,親手撕下這些標籤。
即使挫折、即使辛苦、即使失敗非常多,即使每一次喝醉後,都得哭著問自己「一切值不值得?」;一早07:00醒來後,他們也堅持繼續走著這條:「屬於自己,孤獨的路。」
最終你會發現:
其實我們都在用99%的辛苦,換那1%的幸福。
-
-
IG: iam_3636
實踐大學酒吧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世界史中國篇 #中國夢
你聽過「中國夢」嗎?
近年來的中國好像很兇?
為什麼動不動就警鈴大作要吵架?
從2019的震驚各界的香港事件,
到2020沸沸揚揚的武漢肺炎,
全世界似乎都不斷在
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欠中國一個道歉
究竟這背後潛藏著什麼邏輯呢🤨
動畫世界史中國篇最終章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發展出這一切的根本 -「百年國恥」!
_
《動畫世界史-中國篇》完結啦!
覺得 翠茶 灰矛很可愛,以後看不到很可惜?
來來來!LINE表情貼 載起來,
讓你每天LINE來LINE去!
一次收藏 黑啤與啤下組織 5隻元老加上中國篇的4位小夥伴喔
👉 https://lihi1.com/qH79e
_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書籍:
畢可思著,胡訢諄譯,《滾出中國:十九、二十世紀的國恥,如何締造了民族主義的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中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增訂版)》,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
李懷印著,歲有生、王傳奇譯,《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北京:中華書局,2013。
▎論文:
謝采彤,《習近平的「中國夢」到「一帶一路」的實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
鄭宇馨,《兩種國恥?: 葛小偉與柯嵐安論中國及其民族主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Rudolf G. Wagner著,鍾欣志譯,〈中國的「睡」與「醒」:不對等的概念化與應付手段之研究(二)〉,《東亞觀念史集刊》,2(臺北,2012),頁3-54。
Rudolf G. Wagner著,吳億偉譯,〈中國的「睡」與「醒」:不對等的概念化與應付手段之研究(一)〉,《東亞觀念史集刊》,1(臺北,2011),頁3-44。
薛理勇,〈揭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流傳之謎〉,《世紀》,2(上海,1994),頁15
🎼 版權音樂:
Scheming Weasel faster
Hidden Agenda
Flighty Theme
Happy Boy End Theme
Run Amok
Guess Who
Monkeys Spinning Monkeys
Aunt Tagonist
_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_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實踐大學酒吧 在 王Leo Youtube 的評價
Leo王 - 【沙發王 full mini mixtape 】
all beats by Gramatik
其實我一直都不太知道流行,平常穿著打扮也完全不是甚麼嘻哈哥,
對我來講唱饒舌真的是跟大家說說話而已,
這張【沙發王】mini mixtape用的全部都是製作人Gramatik的beats,instrumentals不是沒有版權,而是在沒有營利的情況下,
標明作者互相尊重,其實大家都是樂於分享的。
這張mixtape可以在youtube上免費聽,下方也有wav&mp3免費下載連結。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不太好笑的幽默跟不入潮流的浪漫。enjoy
Leo王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LeoWangSofaKing/
0:00 沙發王
03:48 空空 (feat. 春艷)
06:27 石頭漫步
09:06 我是妳的南八萬 (feat. 春艷)
12:11 阿飛
13:49 90後boy
free download links ↓
mp3
https://www.dropbox.com/s/qvlesg18596ji7g/Leo%E7%8E%8B%20-%20%E6%B2%99%E7%99%BC%E7%8E%8Bmixtape%20mp3.rar?dl=0
wav
https://www.dropbox.com/s/h6z9pv3ngcb6449/Leo%E7%8E%8B%20-%20%E6%B2%99%E7%99%BC%E7%8E%8Bmixtape%20wav.rar?dl=0
01 沙發王
Roll up 這麼晚的晚上 漏接了八千八百八十八通沒意義的電話
第八根菸又燒到盡頭 讓我感覺燙口 yeah 招待du du當然好貨
廢話 we are all rocker star 兩個光頭 聚在一起討論hip hop
這適合讓你躺在沙發 你也有那麼一張 就跟我一樣
只不過林唄有六張 哈哈 他們都是我從街上撿來的
唉 一點傷都沒有就要丟掉真是浪費 這個世界真是病了
這些人的錢太多了 怎麼不分給我呢 總算也是分了一些沙發給我
讓我跟朋友就搬到六樓 於是房子就慢慢變得沒那麼空
還多了很多位置大家來的時候可以chill
想起我那張沙發 某年某月某日我們相遇在路口
別囉嗦先來坐坐 感覺對了帶你回家
人穿過的破鞋我會合 面子問題通通丟掉
沙發沙發哭著找媽媽 yo hold up 我需要再考慮一下
嗨翻了青春 想說反正一切都是過程
但會不會都是過程 最後走不出青春
我要當hip hop的馬可波羅 把所見所聞寫成歌你聽我多興奮
媽媽常打給我 問我要不要回頭 修那些大學裡教的bullshit
我說 多謝 國語 英文 數學 自然 社會 我都會 但我想玩的是音樂
Love, one two three one two three
Eventually I’ll make it work and I’ll have your babies
到時候再看要一起搬去到哪裡 and I’ll marry you we smoke mary jane
Sometimes we do acid stay up so late
Leo王 沙發王 有舊的沙發何必買新的沙發
有些人不爽討厭我嘴巴 覺得我出口成髒
拍謝 咱南部因仔就是卡hip hop 呷土豆啦
02 空空
錢包裡空空 飯桶就也空空
我跟春艷沒事就喜歡說 fuck the po po
最討厭你們管得太多 保你老母人民保母
那你幹麻在青島東路打我homie的 肚肚
空空 飯桶就也空空 我跟春艷沒事就喜歡說 fuck the po po
飯桶一空 腦袋跟著就空
這怎麼能夠 所以春艷才會在 instagram上賣古著
春艷
yo 我口袋空空只剩零錢 生活過得瘋瘋像是沒有明天
我需要現金 支撐週末派對 money money talk money 救救我
money money 救救我吧 在操場酒吧 我只喝可樂 因為我不酒駕
朋友揪我就走 玩板像是溜狗 管他升學就業 我態度 yolo yolo
我的課表空空 不是因為大四 因為我袂爽 我不爽去重修 寧可去划龍舟
我操你媽的廣告系 我不是一隻忠狗 別裝熟
cash ruined everything around me
CREAM, get the money Dollar, dollar bill y'all
hands up 對 我超廢 怎麼做我都不對 口袋空空
算了 反正生活過得鬆鬆
Leo
老師說資源不分享我們就去搶
同學我膽子不夠大 只敢用嘴巴講
都市裡奔波 找工作 像一隻蜜蜂
不都為了生活 打工過 在夜裡拼湊
拼湊出你模仿不來的節奏 勸你把興趣當作工作
必要時要 drop out of school
別讓他們浪費你的時間 現在不實踐 以後怕沒機會囉
看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 少年會長大 相遇會到 你們會變成老頭
肥貓們操控著各種資金的流動 那種裝蒜的表情我們在新聞上真是看得多了
是政客 或教授 兼商人 兼gangster 這些asshole在私底下都是哥兒們
網路上或現實中充斥著liars 那些檯面上的爛貨 讓我們說bye了

實踐大學酒吧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臺灣史 #鴉片 #日治時期
#開啟cc字幕
日治時期總督府透過專賣的方式
控制臺灣吸食鴉片的人數。
雖然吸食人口下降了,
但是每個人的吸食量卻上升了!
到底後來臺灣人是怎麼
把鴉片趕出我們的生活的?
臺灣第一醫學博士杜聰明
和他的鴉片矯正所,又為臺灣人帶來了什麼?
--
本集由臺灣吧 X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與外文系 X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與教學實踐計畫
合作播出
📚 #策劃與執行:陳玉女院長、蔡美慧老師
📚 #臺語指導:胡淑貞老師、黃阿惠老師、蔡美慧老師
📚 #臺語旁白:國立成功大學醫技系 劉渝柔
📚 #臺語文稿編譯:劉思琳、林子恒、林歆祐、劉渝柔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會有YT沒有的新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
🍺臺灣吧IG(會有YT和FB都沒有的新貼文)|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參考書目:
劉明修著,李明峻譯,《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臺北:前衛出版社,2008
北岡伸一著,魏建雄譯,《後藤新平傳:外交與卓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駱芬美,《被混淆的臺灣史》臺北:時報文化,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