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會吧!這日劇第一集讓我淚流成河(泣) /
#24小時照應
#歡迎臨時托育
#住一晚也歡迎
#歡迎立刻前來
#歡迎兩手空空前來
#晚餐吃什錦燒
#優待單親家庭
#附空氣清淨機
因為看完《喜劇開場》,被仲野太賀深深吸引,所以往前追《愛情加溫》,才看兩集,一得知他又有新戲,所以馬上又開追新番《#家族募集中》。原本只是想看看太賀要演什麼,結果不得了,第一話我居然一把鼻涕一把淚看完,整個哭到不存在的隱眼都被沖走(?)到底發生什麼事。
《#家族募集中》主角是Jonny’s WEST 的重岡大毅,在故事開始的第一句對白,大家就知道他是個獨自扶養兒子的鰥夫,偶然間他在家附近的商店街遇到了熱血的兒時同學仲野太賀,他剛搬到商店街,在一家什錦燒的二樓租了偌大的空間,他的想將二樓空間分租,提供臨時托育照護的服務,以「家族募集」為概念,故事就此展開。
————————————————————
《#家族募集中》預告
https://youtu.be/ijSltAvSTOk
————————————————————
我很喜歡本作的切入點,在第一話中,鰥夫重岡大毅與單親媽媽木村文乃都遭遇獨立扶養孩子的困頓時刻,不管是自身情緒無法抒發,或是在突如其來的工作必須處理之下,孩子無人照顧的窘境,這些都讓這些單親父母感到相當棘手,於是這樣一個類似「多元成家」的環境,就成為解決問題的管道。
《#家族募集中》第一話非常四平八穩且安全,各種人情味的碰撞配合劇情的行進有著極佳的療癒感,特別是仲野太賀熱血的個性,雖然少根筋,甚至是過度熱情,但那樣的個性非常討喜,他推動著故事前進,創造場景讓故事發生,甚至還能用取之不竭的愛與熱血讓世界更加美好。
我承認日劇裡的夢想有時過度烏托邦,但也是因為日劇風格的熱血才能讓大家在疲累時刻有個心情的安棲之處,可以笑可以哭,可以想像遠方的街坊有著一群美好的人,同笑同哭,分擔彼此喜樂,在遭逢灰暗襲來時還能相互扶持。
對於我來說,《#家族募集中》第一話相當好看,手法可能微微老派,但切入點卻稍微新穎,我很期待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也很看好陌生入住者間交織的火花。
仲野太賀,最高!
————————————————————
《#家族募集中》主題曲
https://youtu.be/KIDizXoc_58
————————————————————
家族募集中劇情 在 雪奈日劇部屋 Facebook 八卦
《#被背叛的田川的憂鬱》(サレタガワのブルー)
想知道一個人可以不要臉到什麼程度,那就來看這部日劇吧!
本劇由同名人氣漫畫改編,劇情講述一位高收入的帥哥設計師田川暢(犬飼貴丈 飾),同時也是個人人稱羨的好老公。為了最愛的妻子藍子(堀未央奈 飾),所有的家務都一手包辦。然而妻子表面上純真,背地裡卻和上司出軌,只為了尋求刺激感。由愛生恨的田川,決意向妻子展開恐怖的復仇行動。
藍子這個角色讓我聯想到《其實並不在乎你》裡面的女主角三好美都,因為她們同樣都是貪得無厭、忠於自己慾望的女人,就算陷入一段錯誤的關係,也沒有半點罪惡感和羞恥心,惡女本性一覽無遺。出軌使人面目可憎,已經偏頗的思想會越來越扭曲。最後,溫柔老實的丈夫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就變成瘋狂的復仇者。
我很想看看可愛的犬飼貴丈,如何對可恨的「惡女渣男」來個加倍奉還的大反擊,從崩潰絕望到狠下心來的過程一定很精彩。乃木坂46前成員堀未央奈在劇中有驚人的突破,從清純的偶像化身為沉溺於不倫的惡女,很期待看到藍子真面目曝光,然後原形畢露的那一刻。
日本人最愛拍攝這種挑戰道德極限的不倫劇,本季的《被背叛的田川的憂鬱》絕對可以滿足喜歡重口味的觀眾的需求!
每週三同步跟播
https://video.friday.tw/drama/detail/2014
【 friDay影音 夏季日劇公告】
✔獨家🌸《被背叛的田川的憂鬱》
✔獨家🌸《我的殺意戀愛了》
✔《Night Doctor夜間醫生》
✔《從謊言開始的愛情》
✔《TOKYO MER: Mobile Emergency Room行動急診室》
✔《她很漂亮》
✔《女王偵訊室4》
✔《家族募集中》
✔《VOICE II ~110緊急指令室~》
✔《約定的灰姑娘》
✔《來自灰色星球的小王子》
家族募集中劇情 在 Facebook 八卦
#MealKit版矽谷群瞎傳
(這篇文章是昨天發表的〈 #獨立餐廳做MealKit有優勢嗎?〉 的補充,對於美國meal kit業者的發展過程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37269572/posts/343162000508373/?d=n
#BlueApron的暴起狂飆
曾經,meal kit是矽谷創投最看好的項目,皇冠上的那顆寶石。它被期待能改變消費習慣,撼動飲食產業,進軍全世界,the next big thing。這一切,卻在Blue Apron災難性的IPO後,大夢初醒。
Blue Apron是美國meal kit產業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但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始終走在前面。如果新創事業能像明星一夕爆紅,其成名時刻,就是有人拿大量的錢砸你。Blue Apron成立不到二年,就獲得三輪募資,估值5億美元。
活生生的《矽谷群瞎傳》劇情是這樣:Matt Salzberg從事投資業,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任職於知名投資機構Blackstone與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Ilia Papas是一位軟體工程師,有十年的軟體工作經驗。二人想創業,原本的構想是給科學家使用的群眾募資平台,卻因為Papas某天花了大量時間買菜備料只為做一頓經典的牛排晚餐,而靈機一動:做飯這件事,一定有更好的方法。他們想到了meal kit,參考的對象是瑞典業者「Linas Matkasse」,但二人都不會做菜,於是找來Salzberg的家族友人、專業廚師Matt Wadiak一起合夥。
Blue Apron的第一份餐點在2012年8月送出。當時,三人在租來的商業廚房裡,親自烹煮、包裝餐點,如果臨時欠缺食材,其中一人還得跑去超市買。募資計畫也快速展開,2013年2月,Blue Apron從Bessemer、First Round等創投機構與其他投資人募得3百萬美元,公司估值9百萬美元;六個月後,他們又募得5百萬美元,公司估值3千萬美元;2014年4月,他們進一步募得5千萬美元,公司估值飆漲到5億美元,是一年二個月前的17倍。可以看出Matt Salzberg的學經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銀彈多到滿出來,Blue Apron進入一段瘋狂成長期。2014年,其營收是7千8百萬美元,至2016年,營收已衝破7.95億美元,員工人數擴增到5千人。然而,公司始終不賺錢,虧損隨同營收逐年擴大,2014年的營運成本與費用共1.08億美元,其中有 1千4百萬美元花在行銷上;至2016年,營運成本與費用已來到8.5億美元,行銷費用更飆漲到1.44億美元。
#MealKit賺錢嗎?
Blue Apron飆速成長的同時,美國meal kit產業也蓬勃發展。除了HelloFresh、Plated,其他競爭者如Sun Basket、Home Chef也積極搶市,Marley Spoon更找來美國生活產業教母Martha Stewart聯名,另也開始出現專攻某類飲食的meal kit公司,例如植物性飲食的Purple Carrot。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
Meal kit也成為創投鍾愛的項目。2011年,全世界只有一間得到創投支持的meal kit公司(應是德國的HelloFresh);2015年,創投業者投了25個meal kit業者,總金額3.08億美元。
然而,也就在這段時間,眾人發現meal kit的商業模式很難賺錢。從Blue Apron連級跳的行銷費用就可得知,開發新客非常花錢,而一旦客人上門,留住他們也很困難。2017年,Emory University的行銷學助理教授Daniel McCarthy就曾估算,Blue Apron有72%的用戶在頭六個月內取消訂閱。
Meal kit的供應鏈也暗藏許多風險。料理懶人包的設計天生複雜,一道菜的零組件很多,主食材、配料、醬汁都要分開包裝,有生鮮有調理,每樣零件要放進正確的地方,而消費者只要拿到一次裝箱有缺陷的meal kit,可能就沒有下次了;包裝也要小心,必須在低溫環境下,盒子要經過冷藏;從農場運食材到包裝中心,再從包裝中心運meal kit到消費者家,稍有不慎,也都有食安風險。
加總各項環節,你會得出這項結論:meal kit是一種資本密集的行業。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導致業者必須燒錢才開得下去。
#零售巨擘加入戰局
2015年6月,Blue Apron取得最後一輪創投募資,挹注資金高達1.35億美元,使公司估值來到2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俱樂部。
然而,2016年、2017年,正是整個行業競爭加劇、創投開始收手的時期,幾間較大規模的meal kit業者都在尋求出場機會。Blue Apron並不求售,他們選擇的路是公開上市,向大眾募集資金。2017年6月1日,Blue Apron向紐約證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畫以每股15美元至17美元的價格銷售3千萬股。
好巧不巧,就在Blue Apron申請上市二週後,Amazon宣布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震撼彈炸開來,Amazon積極擴展生鮮雜貨事業,新創業者還要玩嗎?
2017年6月29日,Blue Apron正式在紐約公開上市,開盤價是每股10美元,比原先希望的15至17美元低上許多,公司估值也低於2015年最後一輪募資時的20億美元。市場信心明顯不足,除了質疑Blue Apron本身的獲利能力,Amazon併購Whole Foods也有影響。
2017年11月,HelloFresh在德國上市了,也發生公司估值低於最後一輪創投募資的情形。Plated則採取另一條出場路徑:被美國超市Albertsons收購,價格據傳為2億美元(有趣的是,Plated的二位創辦人其實是Matt Salzberg在哈佛商學院的同學!);2018年6月,則換Home Chef被另一美國超市Kroger收購。
你應該看出來了,meal kit新創業者的一條出路是傳統雜貨零售商。超市有完整的基礎建設,成熟的供應鏈,可以解決meal kit一部分營運成本的問題,若在實體門店販售,也沒有線上綁定訂閱的沈重感。對於超市而言,它們獲得一種新產品,也打進一種新業態。
2018年3月,Walmart推出自己的meal kit,起初在美國250間門市上架,後推行到2000間門市。也曾與另一meal kit業者Gobble合作,在Walmart線上商店販售Gobble的產品。
Amazon則在2017年7月推出meal kit服務,原限定於芝加哥地區,2019年擴展至某些Whole Foods門市與Amazon Go無人超市,2020年才真正將線上訂購擴展至全美國。線上訂購,用戶必須是有訂閱Amazon Fresh(月費14.99美元)的Amazon Prime會員(年費99美元),訂閱的費用算在這裡,即便Amazon的meal kit定價比較便宜,加上這些訂閱費用,就沒有省到;原即Amazon Fresh的會員就有利了,等於新增一種產品可以買,繼續享受當日到貨的便利性。
#疫情推了一把
Blue Apron上市後,命運多舛。股價起不來,裁員頻頻,IPO 後不到四個月就裁了6%的員工(約300名),2018年11月又裁了4%的員工(約100名),同年12月,股價探到1美元以下。2019年5月,紐約證交所通知Blue Apron可能下市的危機,Blue Apron只好進行反向股票分割,減少股數、提高股價。
侵襲全球的COVID-19,卻像一場及時雨,灌溉了Blue Apron的業績。
2020年第二季,Blue Apron 新增2萬名客戶,IPO後首度轉虧為盈,獲利110萬美元,前一年同期可是虧損770萬美元。不過,2020年Blue Apron全年營收為4.6億美元,和2019年相比,僅有微幅增長。
疫情下,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的德商HelloFresh則表現傑出許多。HelloFresh視美國為主要市場,從2018年起就超越Blue Apron,現為美國市占最高的meal kit業者,其2020年第四季營收為7億美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了99.3%,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送餐數也倍增,來到278萬份,更有260萬名活躍客戶。相較之下,同為2020年第四季數據,Blue Apron的活躍客戶只有35.3萬名。
不過,市場分析預期,美國疫苗施打普及、全面解封後,疫情推升的meal kit銷售熱潮,將會逐漸回穩。
#TheNextBigThing?
繼meal kit之後,下一個熱門的食物外送網路新創是什麼呢?我看到科技商業策略作者 Manny Li 分享 #生鮮雜貨10分鐘外送 的新創募資浪潮。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74418342970627&set=a.214707742275030
他提到歐洲多家生鮮雜貨外送新創的募資成績,包括英國的Dija,主打10至20分鐘內到貨,2020年12月完成20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英國的Weezy,同樣訴求,今年完成2000萬英鎊的A輪募資;德國的Gorillas,成立不到一年,今年3月完成2.9億美元B輪募資;德國的Flink,同樣成立不到一年,今年6月完成2.4億美元的A輪募資。
以後,當我們準備晚餐臨時欠一把蔥時,是否能按按手機就在10分鐘後開門取貨呢?
商業世界裡,永遠不缺改變世界的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