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崩潰到淡定的距離>
時常去接豆豆回家時,會在路上看見這樣的景象。
媽媽帶著一個大約3,4歲的男孩,手還推著一台雙座嬰兒車,車上坐著一對雙胞胎男嬰。
每次他們都走得很慢很慢很慢,尤其走到上坡處,連過個只有幾步距離的小路口都要花上好多時間。
以前的話要是看到這景象,一定會在心裡面O.S.「這個媽媽好勇敢啊!」,「人生連莊3次男孩會是什麼慘狀?」,「會不會光是要走回家都要走一小時啊?」
但最近我每次都忍不住要端詳他們一家的表情,媽媽看起來好滿足,小男孩們看起來也高高興興的。看著他們我會想起小雞小鴨或是小鵝這些可愛小動物,跟在媽媽身後扭著屁股,每天沒做什麼正經事,但開心得要命。
------------------------------
從懷孕到生完小孩,到當了媽媽一陣子。我自己很明顯地意識到自己的各種改變,身體的,意識的,很有意思。
例如懷孕時會突然味覺嗅覺大改變。
生完孩子脾氣耐心也都和以前不一樣,我有時候會被我自己吼小孩的聲音給嚇到,但也培養了自己從來就沒有過的耐心(與意志力XD)
豆豆之後上幼稚園需要好多包包,床單,收納袋等等的。幼稚園給了一本手冊,上面註明了包的長寬,提把長度,名字要寫在哪裡,圖案要繡在哪邊的的指示。
從來沒上過家政課又對手工沒天份的我,以前要是看到這種東西肯定是先顫抖加上覺得麻煩。現在收到則是先上網查查大家怎麼做,問問身邊媽媽怎麼做,然後再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慢慢找材料或是半成本來加工。
做著做著,這些麻煩的事好像也做出了點樂趣。
可以選擇自由參加的家長會,要是以前的我應該也是直接PASS。但現在如果沒有其他太重要的事就會想參加,想知道豆豆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和同學怎麼互動,同學的媽媽們又有什麼樣的育兒妙招。
上週去參加保育園的家長會,老師要每個媽媽說說自己的育兒煩惱還有小孩的成長趣事。
都還沒輪到我我其實就開始緊張,先在心裡面開始打草稿。後來發現同學媽媽們也有各式各樣的困擾(就開始放鬆XD)
例如「尿布已經重到要拖地還死不肯換」
「都三歲多了還戒不掉奶嘴」
「每天堅持要打扮成公主去保育園」等等。
我的育兒煩惱則是
「兒子口齒不清加上媽媽日文也沒很好,有時候會雞同鴨講」(很像多年前流行過的含水唱歌給對方猜)
「太喜歡玩很難弄回家」
「還有......我兒子也說過要打扮成公主,還一直逼我買粉紅色亮片的鞋子給他」
我一邊說著我的煩惱,媽媽和老師們忍不住笑出來,我則很開心自己沒有因為怕麻煩或怕日文講錯丟臉而不來,而是趁這機會讓大家更認識我們。
家長會後和媽媽們愉快的聊了天,還和一對母女去公園玩了一小時,這大概是我育兒三年多來一個很大的進步。
------------------------------------------
回想起育兒生活的前一兩年,時常覺得很崩潰,每天聽到救護車呼嘯而過都好想自己上車。
到了第三年,不知道是崩潰慣了,還是豆豆真的進化了,總之現在的心情很淡定,覺得好像慢慢悟出了育兒的樂趣。
就像某一天開始突然覺得苦苦的咖啡越喝越好喝,納豆配海苔和白飯也很不錯(榴蓮我至今是還沒有辦法啦XD),不是這些東西的味道變了,而是終於有辦法用淡定的心,細細品嚐箇中滋味了。
僅此紀錄。
pic最近拍照動作越來越花式,十連拍請見
https://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家政課 心得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八卦
【食物家政課】50元活一週 市場挑菜術
夜深了,淋了一週的冷雨,終於在星期日晚上得閒放空。下午零散聽了深夜女子毛奇分享她的街區市場心得,想到一本精彩的飲食書《菜市場的大廚》,關於省錢買菜一事,作者喬艾爾這麼說:
「我在市場撿便宜時,絕對會避開海鮮、雞、鴨、魚、肉類。他們可以帶著人情味,替你去掉售價上的五塊、十塊錢零頭,但要是你不知感激得寸進尺,這些在市場打滾幾十年的高手,就有本事讓你家裡的冰箱在半天內發出驚人的臭味。而你完全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事,不管你認為自己有多識貨都一樣。
但如果是蔬菜,情況就不同了。蔬菜有時是真的便宜到像垃圾,只要你懂得抓準時機、一些簡單的討價還價手法、隨地叫人爹娘的厚臉皮和好眼光,一枚五十元硬幣能讓你吃一個星期。
☑ 在蔬菜裡討便宜有幾個重點,首先是種類。這很現實,你不可能讓那些本來就很貴的東西變得很便宜。
☑ 在市場裡,很多東西的價格無關季節、進口或是本地產。再怎麼周旋就是一口價,沒有增減的空間,但是價格比較硬的都是進口貨居多。
☑ 還有就是盡量去大一點的菜市場。雖然家裡附近巷邊的小市集或是袖珍的黃昏市場很溫馨,貨色也算齊全,但是價錢就是貴那麼個五塊十塊。
☑ 最重要也最麻煩的是季節。翻農民曆算是偷吃步,雖不中亦不遠矣,就是差了那麼點現場體驗的味道。
☑ 我個人的方法非常簡單,只是麻煩了點,就是三天兩頭就往菜市場去,不一定要買東西就當散步,偶爾問問東西的價錢,或是買個一、兩樣蔬菜,大致上跟一般女孩子逛精品專櫃是差不多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你自然就能感覺得出來每種蔬菜的季節,也能夠透過味道來感覺。像是這個禮拜的菠菜比上個禮拜的還要有味道一點,或是高麗菜切起來的質地是不是比上一顆鬆散了些。」
.
關於作者|
喬艾爾原是大餐廳廚師,每到佳節卻想不出新菜單,原來求學就業一直依賴進口食材,從未真正認識臺灣市場面貌,於是辭職當魚販學徒。身為菜市場新進份子,他詳實記錄了雞鴨魚肉蔬菜水果攤主人情故事,還附上嬌美食譜。由於寫得太精采,小助教常常為了找一則食譜又再度重看,不建議擺在床頭,會在睡前閱讀時感到強烈的無力與飢餓。
家政課 心得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八卦
即日專欄:土瓜灣的舊風味新活力
過去10年,環球央行大水漫灌式印鈔救市,資金氾濫,長期低利率環境不止未惠及全球人類福祉,反而累及普羅大眾,從經濟數據出發,各國仍可堅稱通脹壓力不高,惟現實是貧富不均加劇,資產價格急漲,除非不用供樓交租,否則怎會感覺不到?單以香港為例,樓價被動急漲,彈丸之地,縱有預期造價達6,240億元且幾可肯定要一如高鐵香港段工程般超硬資的「明日大嶼」,亦只怕遠水難救近火。
置業為人生大事,未能安居又如何樂業?養兒方知父母恩,想當年祖父輩一代只要稍有能力即會置業,選址首要考慮方便返學上班,記得小時候每次搬家,父母都首先照顧到幾兄弟姊妹就讀學校,記憶中,從出生時舉家由宋皇臺附近搬到土瓜灣,到後來再搬到何文田和紅磡,從未離開過市區,取其交通便利。
論衣食住行購物與交通方便程度,最難忘傳統住宅區且小店林立的土瓜灣,獨特的舊區風味與地區文化,見於書店、蛇舖、圖書館溫習室、戲院、國貨公司及毛冷店(當年位於馬頭圍道近天光道的千秋毛冷店,是上家政課學編織買材料的不二之選,認識了劉健威才知道老闆原來是其父親大人),食肆選擇亦應有盡有豐儉由人,起居消費不假外求,唯獨欠集體運輸鐵路系統,但地面交通工具四通八達,足以彌補。
今日香港地,雖說就算由新界出市區亦不乏鐵路與長途巴士接駁,惟交通費是一大考慮。試想想,一家幾口由近年新發展市區如東涌、將軍澳出巡一趟動輒要一、兩百蚊車船開支,實在是另一種負擔。土瓜灣除了原區居民,近年自外區進駐的也不在少數,加上位處34網,傳統中小學名校林立,換樓與新增置業需求殷切。論地區配套,佔地近320公頃的未來全港最大體育園,正好坐落於附近的啟德站,往返港島中環、金鐘,也只是4、5個站之隔。隨着未來沙中綫開通,為節省在交通上所花時間與開支,可以預期對物業的長期需求將更殷切,配合舊區重建注入新活力,將進一步發揮市區盤的保值能力。難怪近期幾個鄰近該區的新盤甫開售即反應熱烈,且以用家為主,連發展商與代理亦始料不及,嘖嘖稱奇,並自覺低估了需求。
原文:https://bit.ly/2U4fVBA
圖片來源: https://snappy.collaction.hk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