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李怡 Facebook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李怡 Facebook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男方親屬過世習俗問題- 看板GetMar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長輩過世還沒對年可以登記結婚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才剛預計要結婚,男方家長過世 - 結婚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親人過世登記結婚的價格和推薦,DCARD、PTT和顧問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親人過世登記結婚的價格和推薦,DCARD、PTT和顧問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女方長輩過世、過世結婚對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女方長輩過世、過世結婚對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家人過世結婚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請問女友奶奶過世,是否百日內結婚? - getmarry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請大家幫幫我婚期遇家人離世- 看板GetMarry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男友說外婆過世,要兩年後再結婚 - PTT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百日內一定要結婚嗎? | GetMarry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請益] 男友外婆過世,說要兩年後再結婚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請問女友奶奶過世,是否百日內結婚?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請益] 喜餅要什麼時候發?喪事百日內結婚- 看板GetMarry 的評價
- 關於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請益] 奶奶如過世,補辦婚宴會受影響嗎? 的評價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李怡 Facebook 八卦
我們會再次相見
有些朋友原想同我過生日,現在都免了。就把我會講的話在這裡說說吧。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的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今年是最冷清的一年。昨天,鄰居許醫師夫婦約去吃一次四人午餐。今天就一個人過。寫作人大都不會感到孤獨,我習慣獨處,閱讀,沉思,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不過,今年也有些事情可以記下來。通常農曆生日同新曆生日會有一段時間距離,今年卻只隔了一天,明天就是農曆3月22了。我也懷想到去年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好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一個人即使做足了防備是否就一定可以免疫?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今年是鼠年,我屬鼠,是本命年,但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說,並非應驗在所有屬本命者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我沒有戒懼。今年又是庚子年,上一個庚子是1960年,我在那一年結婚,沒有擺酒,也沒有註冊,只登報宣稱「旅行結婚」就完事,可以說很前衛。啟事登在「文匯報」,二人去北京旅行,是當時左派身份的表現。太太那時仍然在寶安縣觀瀾中學教書。
上一個鼠年,是2008年,她真是應了本命年而逃不過大劫,離開人世。我為此長久擺脫不了困擾,後來讀了Felita一篇文章,才顿有醒悟。
好友敏儀去了溫哥華,一時間回不來,她昨日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她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已文字或聲音相見。
(圖片;2016 年八十歲生日與眾讀友、老同事攝於英式老餐廳Kuc Space。/今年可能是唯一的生日飯,許醫師夫婦請客/Venny Lai/1960年結婚時攝於北京御花園連理樹下)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八卦
《 我沒變,是愛變真了 》連載八之三
第五段,就是現在已訂婚的未婚夫,林哲廷先生。
其實我在下筆的時候,還是沒有寫出這位女主角的名字,為何我會刻意不在第一時間介紹她出場就提了?
其實,她沒有給我不要名字曝光的暗示,相反地,除了那四位前任情人,她都直接告訴我那是誰,並允許我寫出其中殘酷的部分。我當然不是為了故事張力的因素不提她的名字,我只是覺得用「她」比用她的名字來看這個故事會更深入讀的人的內心,這個內心因為沒有頭銜與名字,就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任何一個有類似經歷的人。
在林哲廷出場前,我想跟大家講講「她」的童年與青春期的過去,她是在長期暴力下長大的孩子,施暴者是爸爸,媽媽甚至是因為被爸爸強暴才嫁給他的。所以媽媽對爸爸只有怨與恨,在她還小的時候,媽媽就逃離了家,剩下她和爸爸,於是她就成了爸爸最易施暴的對象,她告訴我,她會變成男孩子樣子,其一的可能⋯⋯是想要保護自己的一種刻意偽裝吧,覺得「我是男人的話」比較有能力對抗暴力。
那些暴力都是發生在爸爸喝酒的時候,爸爸只要不喝酒,對她是很疼愛的,可惜的是,家庭越分裂,爸爸就越喪志,幾乎每天喝,不停地喝⋯⋯兩年前,爸爸過世了,是在浴室內摔倒死的,當然,跟喝酒很有關係。
媽媽在和爸爸結婚前有相戀多年的戀人,她是被爸爸強暴後懷了孕,才嫁給爸爸,這是他們那個年代很保守的思維才會做的傻事,這樣的人不是更不該嫁嗎?她總想,就算有孩子,拿掉就好了啊?
我們在電話中談到此事,都一致感到訝異!
婚後爸爸媽媽的相處當然不好,爸爸酒後就打媽媽,也打她,媽媽逃家後,其實是逃到舊情人那兒,那位舊情人並沒有結婚,多年來,一直在等媽媽離婚,他知道媽媽過得很不好,知道她是在什麼因素下結婚的,甚至覺得她很快就會受不了的。
她的爸爸到死都前⋯⋯沒有和媽媽離婚,但也沒有去找媽媽的麻煩,只是從此沒有來往。我覺得這位爸爸其實很愛媽媽,但方法太病態了,太可惡了,強暴得到的人,怎麼會得到心呢?就算有,也是仇恨的心,是吧!所以爸爸沒去打擾媽媽的生活,算是他對媽媽的另類懺悔吧!
這兩年,她鼓勵媽媽把婚事辦了,只是登記也好。但媽媽沒有積極在想這件事,她說,她真的搞不懂他們那一代的人到底想把婚姻的重點放在哪件事上?我說,可能是爸爸走了以後,媽媽也多少感受到那個強暴她的丈夫的另一面吧,因為強暴者真的只要施暴就好,沒有必要結婚,也許,她和現任情人以後可能會結,按照傳統的觀念,丈夫死了,太快再婚可能會有受人議論的壓力。
這幾天她的臉書PO了他們文定的照片,也寫了一些她個人在婚前慌亂的心情,她說她有時會跟未婚夫吵架,但很快就提醒自己要調整一些個性,畢竟她以前都是用男友的方式愛人。至於要不要公開真名,她相信家人親戚或多或少會在意,但她和老公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的心意就是盡量說出真相,提供給大家一個人生案例,如果這個案例能對人有正面幫助的話。
談到男友,她害羞地說:「老實說,我真的有點害羞,因為我跟他是先發生關係後才是日久生情的,其實我在三十歲就對愛情失去信心,感情一再失敗,不管開始和過程多麼真心付出,最終還是受傷,所以,我什麼都不期待,打算飄蕩一輩子,到現在我都不敢置信我要結婚了。一開始我覺得我的未婚夫,看起來吊兒郎當,應該是玩咖,睡完你就消失的那種。他來我店裡光顧認識的,我們是先有性才有愛,直到我約他說,ㄟ,要不要拍照,他說好啊!然後我上傳臉書後,他說,那我們這樣是在一起了嗎?我說,喔,對啊!然後我們就在一起了,一個月後他說我們結婚好不好,那時我覺得他根本把婚姻當兒戲,也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他一次比一次認真,我們在一起不久後就同居了,他知道我所有的過去,包含我是T,我也知道他以前很荒唐,不過他真的對我很好,我又胖又醜,怎麼可能有人愛我?還要娶我?我們吵吵鬧鬧是有的,但我只要遇到困難,我就趕快把自己調整好,以老師的感情觀去對待這份感情,並且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沒想到越來越順利。」
接著她說:「其實我的未婚夫跟我一樣,他父母離婚,他的爸爸再娶,媽媽再嫁,也是很早離家工作賺錢養自己。他也被劈腿欺騙,他很沒安全感,情緒有時也不好,也是有很多故事,不過我還是比他嚴重一點,不知道是因為同病相連還是怎麼樣,我們變得很相愛,他把他賺的每一分錢交給我,幫我洗衣服,做西米露讓我賣,直到交往一年左右,他直接說我們結婚吧,說了馬上帶我去見他的父母。我還記得那天是颱風天,還鬼月,帶我去下訂婚紗,訂飯店,就這樣⋯⋯我真的要結婚了!」
《 待續 》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長輩過世還沒對年可以登記結婚嗎? - Mobile01 的八卦
女方家長頗有怨言,認為女兒又不是私奔…… 如果妳和你家人不在意,那當然就隨便了!! 0. ... <看更多>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才剛預計要結婚,男方家長過世 - 結婚板 | Dcard 的八卦
我要結婚的時候剛好老公的爸爸過世未滿一年有在未滿一年內提親宴客就遇到疫情只能無限期延長登記的日子我們是沒有挑就突然覺得今天可以就跑去登記了 ... ... <看更多>
家人過世結婚登記 在 [問題] 男方親屬過世習俗問題- 看板GetMar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大家好
在GM板潛水一段時間了 原本也預定明年初要舉辦婚禮
但因男友奶奶七月初去當神仙了 事情有了一些轉變~
依照禮俗好像是說 百日內要結婚 不然就要等一年後
男方家人有詢問葬儀社的人 這方面的事情
因為考慮我們餐廳新秘之類的都喬好了~
結果禮儀社的人提出了權宜之計 就是..
百日內先登記 然後婚禮如期舉行(意思就是我們已經百日內結婚了 婚禮只是補請)
然後請我問問我家人的是否同意
我其實心裡覺得這樣還是在百日外舉行了婚禮阿 有差別嗎?(覺得也沒多合禮俗就是)
然後我媽媽去問了一個懂這方面事情的老朋友
結果對方說這是亂來阿~ 因為過世的算是至親 怎麼可以在百日外一年內辦婚禮
即使是已經登記也不行
其實我本人也是挺懶惰的 覺得重弄很麻煩
但又覺得到時如果真在一月舉行婚禮前 又有人突然跳出來說這樣不行
我應該會整個崩潰
我媽媽是覺得這事關重大 關係到長久的幸福(?) 所以不能胡亂來
那男方呢 現在覺得我們家意見很多~orz (他們偏向禮儀社說的權宜之計)
以上說了那麼多 我只是想問問大家
有沒有人不巧也有過相關經驗的 能不能提出一些你們的做法給我們參考呢?
夾在中間實在是有點不知道怎麼辦QQ
謝謝大家看完落落長的問題加廢話
2-3-2挑選部分禁止幫我挑選婚禮廠商,多做功課多看資訊會比較好
違者刪除視情況水桶7天到3個月,文章退文
注意 挑選文禁止挑選任何廠商,以及旅行業者 注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6.26.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tMarry/M.1437882506.A.21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