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其實我已經看到了,簡單來說,很多人沒看到人性必然的趨勢,就是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現在兩個和尚在挑水,問題是其中一個死禿驢,只會躺著宿醉等別人挑水來喝,於是搞得認真挑水那一個,總是被人抱怨挑的慢,水缸不怎麼沒滿?
台灣人若想要過得輕鬆一點,應該是集中火力把讓那個還會挑水的人繼續挑,把混吃等死的禿驢淘汰出去,換一個會正常輪值挑水的和尚就好,這樣政局才能穩定,國家也能繼續前行,而政局穩定下,經濟才能發展,這是不變的道理。
國家的穩定,禁得起全面騰籠換鳥,禁得起破罐子破摔嗎?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傾聽
#妥協
#折衷
昨晚的直播講到中國現在在香港進行的,就是要分化香港社會。挑播香港民眾的分裂,用仇恨讓香港人無法團結。
反過來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也是出在我們還不需要中國的挑播就彼此裂解自己,互相區分敵我結仇。
昨晚有朋友問直播有沒有逐字稿?雖然沒有,不過我今日在關鍵評論網刊出的一篇文章,便是在談台灣內部裂解問題的嚴重性。大家如果想的話可以分享這篇,正文如下:
《各方堅持「做對的事」,正是撕裂台灣社會最強大的力量》
這幾天社運圈最熱門的爭議,便是地球公民基金會選在蔡英文競選總部造勢活動的當天,從自家辦公室的窗戶垂下了一幅抗議的旗幟。好巧不巧,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辦公室就正好在蔡英文造勢大會舞台的上方。造勢會場上情緒高昂的蔡英文支持者,氣到打電話叫警察破門進入基金會收起抗議旗幟。
地球公民基金會抗議的,是民進黨不肯在這個會期通過礦業法。環保團體認為這個會期明明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足以趁大選前通過這些保護環境的重大法案,民進黨卻因為害怕激起保守陣營反彈的選舉考量而讓法案擱置。
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認為韓國瑜來勢洶洶,香港的情況也顯示中國威權統治的可怕。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抗議行動,足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影響蔡英文的選情,危及民進黨支持者在意的國家安全。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雙方的支持者在網路上互相攻訐。社運圈的人士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打從馬英九政府的時代就參與台灣的社會運動,在318學運中也有出力,這樣為台灣長期付出的社運團體有權利爭取自己重視的議題。民進黨支持者則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不識大體,大敵當前還製造會影響選情的爭議。
這場爭議突顯了台灣這一屆(2020)的大選中,除了蔡英文與韓國瑜的對決之外,另外還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重大特徵,那就是台灣社會越來越嚴重的撕裂。
過去台灣社會因為國家認同上的差異,大致分成偏向「統一」跟偏向「獨立」的兩大陣營。但在今年的選舉中,兩大陣營彼此之間都出現了進一步的分裂。像是國民黨支持者中,就出現了「韓粉」跟「知識藍」的對立。
「進步勢力」的裂解
不過這篇文章想聚焦的,是所謂的「進步勢力」在這屆選舉中裂解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派系,彼此之間相互攻擊。這些相互攻擊激烈的程度,甚至更勝於他們對彼此間共通敵人的攻擊。隨著時序的推進,這些派系還在進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群體互轟。
這裡講的「進步勢力」如果以台灣這十年的脈絡來看,大概是從2012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集結,到2014年的318學運趨於成熟,2016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算是進步勢力團結的高峰。
這股力量促使2014年柯文哲靠素人參政的身份選上首都市長,2016年民進黨第一次在國會過半,也促使了以時代力量為首的「第三勢力」成型。
但是隨著民進黨的全面執政,這股「進步勢力」也開始隨著各種政策上的衝突開始裂解。第一次比較大型的分裂是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的中國政策,開始跟民進黨政府分道揚鑣。
隨著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提名姚文智與柯文哲競爭,更讓兩邊的支持者出現嚴重對立。柯文哲也在這次大選中組建「台灣民眾黨」,直言在這次大選中的目標就是要促成「藍綠不過半」。
時代力量跟民進黨也從「一例一休」的爭議開始出現裂痕,這個裂痕到了今年(2019)年中,黃國昌爆料蔡英文總統專機上有國安人員夾帶私菸後檯面化,最後導致以林昶佐為首,主張親民進黨路線的時代力量黨員紛紛退黨。
除此之外,過去被歸類在「泛綠陣營」鐵票的「台派」(舊稱獨派)也出現裂解。隨著今年初民進黨初選賴清德的失利,一部分賴清德的支持者在選後開始緊咬所謂的「論文問題」不斷質疑蔡英文的學歷與道德操守,進一步組織了「喜樂島聯盟」嘗試推出呂秀蓮角逐總統,最後因為連署人數不足門檻提名失敗。
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是檯面上比較大的裂解,除此之外在過去進步力量的「同溫層」中,還發生更多小規模的裂解。像是針對「中國對台灣發動資訊戰是不是假議題?」在今年年中就有兩派立場上都擁護台灣主權的人馬在一陣廝殺後化友為敵。
特別有趣的是作者近日觀察到,針對近日香港「反送中」抗爭中出現的衝突,就連立場同為「右派自由主義者」的同溫層都出現分歧。一部分的自由主義者站在反對威權的立場譴責香港警方,但另一部分則基於右派反對社會動亂的保守性格譴責抗爭群眾。
同樣的裂解也在「左派」發生,支持台灣獨立的左獨派認為香港的抗爭是對中共極權政治的反撲,但支持兩岸統一的左統則認為香港抗爭是歐美帝國主義煽動的陰謀。近日甚至有過去長期耕耘性別議題的左統派大學教授,出言譏刺香港遭受警方強暴的年輕受害者,引發性別議題同溫層的一陣論戰。
雖然左統派在國家認同的立場上與大部分的「進步勢力」並不相同,但過去在大大小小的社會議題上雙方都會合作,甚至就連318學運的場子裡,都可以看到左統派主辦的街頭論壇。但左統派過去和其他進步勢力點滴累積的合作基礎,在今年也迅速地流失。
隨著各種分裂,「英粉」、「柯粉」、「昌粉」等等亂七八糟的分類名詞也應運而生,隨之而起的「英癡」、「柯屁」、「加蔥力量」種種五花八門的罵人名詞也紛紛出籠。從這些現象,都可以看到今年幾乎可以稱為進步勢力的「裂解年」。
這種神秘的現象如果我們從神秘主義的角度,或許可以用土星與冥王星合相帶來裂解的力量加以解釋。但如果我們站在世俗的角度,又要怎麼解釋過去站在同一陣線的戰友,今年卻紛紛反目成仇,互相撕破臉的奇妙現象呢?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過去曾有一篇分析英國在脫歐之後政治陷入迷走狀態的文章。認為英國脫歐的困境主要是因為各個脫歐勢力對英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各有各的遠景規劃,各派之間只有在「脫歐」這件事情上有共識。
所以在脫歐公投過關後,各派互相牽制,導致英國無法凝聚出一個有共識的脫歐方案,讓英國政治空轉至今。
台灣進步勢力近年來面對的困境,其實也近似於英國的脫歐派。在2016年進步勢力之所以能夠上演大團結的高潮,原因是出在當時各派面對馬英九推動的政策都有所不滿。這也讓國民黨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了進步勢力跨派系的共通敵人。
當時一句流行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正好可以作為那個時空背景的最佳註解。
但是在國民黨真的被打垮之後,進步勢力的每一個成員,都夢想可以在嶄新的政治環境中大施拳腳。這股對「新政治」的期望,便是後來造成進步勢力裂解的動力。
以支持喜樂島的台派為例,他們認為民進黨既然全面執政,理應透過行政跟立法對國民黨在威權時期的作為進行全面清算。同時還給在他們眼中是由於「司法迫害」而入獄的前總統陳水扁清白。甚至是更進一步推動正名制憲,直接把國號改為台灣,廢除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啟動建國程序。
因為蔡英文都沒有做到上述提到的任何一點,因此在這些台派的社群中,不乏認定蔡英文已經被中共收買的陰謀論在私下流傳。至於後面引爆的論文案,便是這股不滿在找尋一個借題發揮的突破口。
至於立場偏向左翼的進步勢力,則是不滿民進黨政府在社會議題上不夠「進步」
。像是勞權支持者抨擊蔡英文無法堅持「一例一休」保障勞工權益;環團認為政府在空汙等環境議題上做得不夠多;又或是黃國昌的支持者認為,蔡英文上台後沒有大刀闊斧的剷除國安單位裡的黨國官僚,所以概括承受私菸案帶來的政治損傷也只是剛好而已。
而偏向右翼自由主義的人則認為政府在掃除市場障礙、開放創新上做得不夠。不滿政府壓抑房市,管制共乘平台、外送平台。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認為政府在「改革」上做得不夠,所以都口徑一致地批評民進黨政府。
原本這在民主國家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妙就妙在政府也不是真的沒有在改革。年金改革、轉型正義、推動同婚還有功敗垂成的一例一修,都激起了不同的保守勢力相互團結。
保守勢力的團結跟進步勢力的裂解,在去年年底形成了所謂「反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不只讓民進黨輸掉了縣市長大選,也讓進步勢力提出的公投全軍覆沒。
一朝權在手,就能令來行?
民進黨作為執政黨,被民意監督批評是正常的現象。有趣的是這些「批評」的基準,是各個派系將自己理想中的政策「願望」投射到現實的政策上,再去批評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又由於每個派系的願望都不相同,甚至彼此矛盾,於是在罵完民進黨後,各派系間就開始互罵。隨著互罵逐步累積彼此間的仇恨值,最後開始刪臉友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其實這些爭吵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
完全執政,就能「徹底執行」某個立場的政策。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可以明白這樣的觀念太過於一廂情願。我們前面說過民進黨在2016年全面執政,是因為進步勢力的整合,但組成進步勢力各派眼中的「進步」完全不同。像是左翼跟右翼主張的「進步」政策,其實都是對方眼中的「反動」政策。
又像是關注性別議題的人,不忍心看到有同志等不到修法就過世;然而關注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同樣也不忍心看到台獨運動的前輩看不到台灣獨立就過世。就算我們不看改革訴求彼此矛盾的情況,在改革能量有限的狀況下,推動某個領域的改革,也一定會排擠到可以用在另一項改革的政治資源,影響另一項改革實行的速度。
有人或許會覺得,改革不就是一聲令下,其他人照做就完成了?既然蔡英文選上總統,民進黨也是國會多數黨,改革理應不會遭遇任何阻力,怎麼需要耗費政治資源?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忘記,就算民進黨在2016年勝選,台灣還是有接近一半的民眾,是支持跟進步勢力相對立的主張。難道我們能夠直接無視這些人的政治立場?或是換個角度想,如果為了「做對的事情」忽視反對改革的聲音硬幹,改革就能成功嗎?
改革靠「做對的事」就能成功?
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們來舉個唐朝改革的例子就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歷史課本都有教,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最大的問題在於「藩鎮割據」。所以對唐朝來說「對的事情」指的當然就是政府要想辦法從藩鎮手中收回權力。在安史之亂後,唯一達成過這個目標的改革只有唐憲宗時期的「元和中興」。
唐憲宗是依靠政府權力強行硬幹達成這個目標的嗎?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唐憲宗的爺爺唐德宗在繼位初期,也曾經想用強硬的政策要求藩鎮交出權力,最後激發了「涇原兵變」叛軍攻入長安,唐德宗險些被殺,從此之後對藩鎮只能採取消極姑息的態度。
唐憲宗的爸爸唐順宗也曾經重用王叔文,還有國文課本上常出現的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以「揭弊」的方式推動「永貞革新」,但只推行了146天就在藩鎮跟宦官裡應外合的政變下被推翻。
唐憲宗一開始的改革也是採取強硬政策派軍隊硬幹,順利解決掉西川跟鎮海兩個比較弱的節度使。但硬幹政策用在真正有實力的「河朔三鎮」時就吃土了。西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造反,唐憲宗動員全天下各地的兵馬剿了兩年,卻怎麼都剿不平。
這個謎團後來被白居易揭開,白居易在西元810年上呈唐憲宗的奏章裡,揭露其他藩鎮其實都不想看到造反的藩鎮被消滅,因為大家都是利害關係一致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最後效忠中央的藩鎮都叫自己派去的將軍只要打幾場勝戰意思意思應付就好。
而且大家發現戰爭拖長可以騙到中央分發的軍餉之後,更讓打假戰爭成了一門「生意」大家一起造假發大財。
這時唐憲宗也發現如果繼續硬幹,最後反而會把更多節度使都逼去王承宗的陣營,最後重演爺爺唐德宗被叛軍趕出長安的慘劇。於是唐憲宗決定暫時裝孫子,替王承宗「昭雪」冤屈,說是政府誤會他了。
但唐憲宗並非放棄改革,而是暗中累積資源,並且跟心腹智囊李絳研究藩鎮間的利害關係。終於在西元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時,成功利用藩鎮內部權力結構的矛盾,策反魏博大將田弘正(田興)轉而效忠中央。
2015年的《刺客聶隱娘》,故事就是以唐憲宗時期魏博鎮田季安、田弘正等人的恩怨為背景。
這次策反破壞了河朔三鎮間的利益共生,魏博的位置正好位於當時野心最大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還有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三者的中間。
田弘正在日後的戰爭中,派軍支援中央政府力攻這三個節度使。最後吳元濟被捕後送長安斬首,李師道戰敗後被叛變的部下殺死,王承宗嚇得自動跟中央請降。
唐憲宗終於真正平定各地節度使,成就唐朝最後一次大一統。但這次改革前後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還經歷數次向既得利益者屈辱性的退讓(皇帝承認討伐造反的叛軍是「冤枉」他們)。
其中最重要的策反田弘正這步棋,源自於唐憲宗的智囊李絳發現每個節度使死後,麾下部將都會為了「權力」跟「保命」這兩個核心價值而互相爭奪節度使的寶座。而中央改革的核心價值則是希望節度使能夠擁護中央的「權威」。李絳認為只要能用中央的權威,保障某個部將既得到權力又能保命,他就會轉而擁護中央。
李絳的謀略便是用計調和雙方的核心價值,促使田弘正擁護中央,讓改革成功。
可能有人會說:
唐朝的節度使有軍權啊,現在台灣反對改革的人又不會舉兵造反,改革硬幹就硬幹有什麼好怕的?
但我必須說,以現在台灣面對的內外形勢,政府如果為了改革硬幹,情勢將會比當年的唐朝更加危險。首先,我們是民主社會,不可能像過去威權時代白色恐怖那樣,把抗拒改革的人通通綁去淡水河槍斃;也無法像唐朝那樣派軍鎮壓後,把帶頭的人拖到長安的獨柳斬首示眾。
再來,唐憲宗當時只要面對反改革人士的互利共生,台灣不只要面對同樣的情況,還要面對強大的外敵「中共」的見縫插針。
藉機見縫插針的「統戰」
這裡就要再稍微講解一下,什麼叫做「統戰」。
大家雖然很常聽到統戰這個詞,但不一定真的了解他的意思。如果望文生義亂解,「統戰」很容易被理解成「中國為了統一台灣所進行的作戰」。但這樣的解釋是錯的,統戰是源自蘇聯的一種革命策略,意思是:
把一切政府的敵人「統一」起來推翻政府。
這也是毛澤東常說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現在中國「政協」的前身「政治協商會議」就是在國共戰爭時期中共的統戰組織。中共利用這個組織拉攏所有反對南京政府的人士,包括被國民黨打垮的前軍閥、國民黨內鬥落敗的失意政客、甚至是追求民主的自由派人士。中共先利用他們一起打垮南京政府,之後再藉著「鎮壓反革命」、「反對右派」、「文化大革命」種種名目分批處理掉這些利用完的人士。
這一套具體應用在現在的台灣,就是中共會試圖拉攏所有對政府不滿的勢力。用虛幻的承諾跟一些資源,結合他們一起擊潰中央政府,讓台灣政局陷入混亂。這時在政府改革中吃虧的人,很自然會變成中共攏絡的對象。
像是因為親共而備受爭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吳斯懷,就是反對年金改革組織「八百壯士」的副指揮官,代表的就是不滿年金改革的勢力。其他像農會跟漁會這些政府改革的重點目標,同樣也成為中國統戰的重要對象。
2018年有週刊揭露,統促黨積極佈局宮廟作為統戰據點,在這件事被揭發的一年前,民進黨在2017年為了改善空污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幾乎得罪了全台灣所有宮廟。
雖然我們還無法證實某些宮廟接受中國統戰,是因為減香運動帶來的不滿。但從共產黨一貫的統戰戰略,卻完全可以解釋統促黨為何會選擇以宮廟作為統戰目標。
但你要把中共滲透的問題,完全怪到那些因為改革而利益受損的人身上嗎?這個想法恐怕也有問題。如果我們今天期望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難道不應該讓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的願望跟理想有被實現的機會嗎?
如果一個國家內的某個族群,他認同的所有理想跟價值觀都被其他人否定。這時境外的敵國對他伸出援手,承諾會協助他實現他的價值跟理想,這時能不動搖的人又有多少?
不能硬幹要怎麼改革?
談到這邊,有人可能會覺得難道因為這樣,我們未來就都不推動改革了?
當然不是這樣。而是在推動改革前,我們要真正面對台灣社會「價值多元」的事實。所謂的價值多元,就是承認這個社會就是同時有進步跟保守、左翼跟右翼、甚至是不同的國家認同。
如果所有的改革都是往單一的價值方向硬幹,不留任何餘地給不同價值的人,不只是撕裂這個社會,也是在幫中共之類的境外勢力製造潛在的合作對象。
社會每個群裡都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與次要價值,雖核心價值無法放棄,但我們應該認清在核心價值之外,我們可以放棄次要的價值,讓社會不同群體彼此間有可以合作、交換的空間。
以之前為了空汙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為例,環保團體的核心價值是「降低空汙」,宮廟的核心價值是「維護信仰」。
更好的改革方式不是用行政命令硬要宮廟放棄拿香拜拜,而是尊重各宮廟的信仰,以傳統儀式請示神明。如果神明指示願意配合政策改採其他方式接受信徒膜拜自然很好,如果神明不允,那可以再研議用補助增設空污設備等其他方式處理。
上述的方式,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不滿。這些人會想「宗教」只是一種人文活動,空汙卻是有科學證明的全球問題,為什麼推動空汙政策要遷就「神明指示」。
問題在於,會這樣想的人本身就不相信傳統信仰,而這樣的想法等於是把不信傳統信仰者的價值觀,強硬要求相信傳統信仰的人全盤接受。
如果「改革」是像上面這麼一個改法,也難怪改革會遍地荊棘,人民會撕裂崩解。就連唐朝有無上權力的專制君主,都要想辦法摸透他想改革的對象,爭取他們的「擁護」才能讓改革成功。
就算你的價值觀是萬世不移的真理,你要怎麼寄望沒有無上權力的政府可以靠硬幹,強力的要不同的群體全面地接受你的價值觀。
不只是空汙跟信仰的衝突,包括左派右派、獨立統一、進步保守等各種衝突也都是如此。擺出「漢賊不兩立」、「除惡務盡」的強硬態度彼此攻擊無助於推動改革,只會讓不同價值觀的人因為仇恨而彼此牽制。更會削弱台灣社會面對外來勢力挑戰的抵抗能力。
以星座神秘學來說,今年的撕裂只是因為土星跟冥王星合相,到了明年就會過去。但真正要重新凝聚台灣社會不能寄託星座,必須要靠我們彼此願意放下「勝者全拿」的觀念,真正給不同價值觀的人合作的空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
宦官意思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八卦
什麼樣的八字會如此孤苦?
懂八字的人看朴槿惠的命盤,不知會怎麼說。今天看一些報導,實在感慨怎麼有人可以有如此之貴命,又如此孤苦。
前兩天朴槿惠的公開道歉裡,有一句話大意是她早已經是斷絕人際往來的人,今後更會連私人的任何關係都切斷。可以印證她這句話的,其實是她弟弟朴志晚。出事後,朴志晚說,他姐姐當上總統後,不要說去過青瓦台看她,連通個電話都很困難。所以朴槿惠真的想避開親近之人弄權,只是避來避去好處都讓崔順實享有了。
大家會好奇她怎麼如此識人不明。但是看韓國日報這一篇分析,也不足為怪。她才剛入中學,父親當上總統,從此住進青瓦台,與一般人的少年生活切斷。她本來想學音樂,當鋼琴家,但是朴正熙說要建設工業,大學就讀了電子工學。大學畢業,才去法國留學,又因為母親被刺,而回來代理第一夫人的角色。幾年後朴正熙被刺,她帶著弟弟和妹妹回到民間隱姓埋名,仍然沒有像一般人生活的機會。然後,就是十八年時間過去,她決定重出江湖要選國會議員。而韓國沒什麼人知道她這十八年時間裡到底是怎麼過的。
這樣的背景下,她當上總統之後顯然很不喜歡和新聞界來往。金大中和盧武鉉總統任內舉行的記者會各有150次左右;李明博差很多,只有20來次。而朴槿惠就任三年來只有4次。而這4次還都是要求記者事先提出書面問題,然後照安排的順序來進行。
朴槿惠就任總統前一天,有一位前政府相當於我們衛福部部長的官員接受電台訪問,最近大紅。這位姓柳的部長當時就指出朴槿惠當總總統之後,一來令人害怕,二來令人擔心。令人害怕的是她對敵對力量會秋後算帳;令人擔心的是,她「不是個理智清明的領導者」,也缺乏一些常識的判斷能力,所以容易被屬下欺矇,「狐假虎威」,將來會導致「宦官政治」。
看最近被翻出來的朴槿惠種種過去講話穿梆的新聞,最有意思的是2012年她決定要出馬選總統的時候,在發表會上說的話。當時她說要辭去國會議員一職,卻說成她要辭去總統一職。希望不要是一語成纖。
我看過她寫的《我是朴槿惠》一書。書中有一段寫她為什麼會從隱居中決定出馬從政。她說那是因為1997年韓國被金融風暴襲擊的時候,她眼看那麼多先人努力建立的國家動搖(當然因她父親感慨的可能更大),所以決心為國家做些事。
最近看各方說她能力不夠、識人不明的先見與後見之明越多,越覺得她真是孤苦之人。如果她真是不適合從政之人,但是她卻一再因為母親、父親的遭遇走上自己不適合的路,甚至連隱居十八年後也再次因為父親足跡的召喚而走上一條終於會使自己更加孤苦之路,繼無父、無夫、無子之後,連全國人都要背棄她,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命運?
祝朴槿惠能走出這個命運的枷鎖。
宦官意思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鴉片(福壽膏)不就是以前的大煙??
XDD
#這真的只是一個歷史故事而已
清朝年間的皇帝中,以康熙的兒子最多,總共有35個,存活到成年以後的兒子只有24個,雍正就是其中的四阿哥。而排名第二的皇帝是乾隆,一共生了17個,存活到成年以後的兒子更少,只有6個。在這六個孩子裡,乾隆本想傳位給富察皇后的兒子,也就是永璉或永琮,但是兩個小孩都很早過世,最後他選擇的繼承人,就是令貴妃的兒子顒琰,年號嘉慶。
嘉慶是個能力一般、運氣很差的皇帝,在他手裡的江山,已經被乾隆淘空,如果不是沒收了和珅的家產,國庫更是困窘。不過,國庫空虛是小事,而是大清帝國在這個時候,已經面臨驚濤駭浪,但官僚體系卻是腐敗墮落,因此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情,預言了清朝未來的命運。
歷經多年的戰爭,白蓮教的叛亂終於被官軍平定。由於白蓮教是老爸乾隆的心腹大患,死前都還念念不忘,因此嘉慶自然覺得神清氣爽,先到東陵拜謁自己的父親,告知已經平定內亂,接著到圓明園休息,就在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心情愉悅的返回紫禁城,進入神武門,準備換轎回宮。但是,就在換轎的時候,竟然從神武門內西廂南牆後,衝出一個大漢,手持短刀朝轎子而來。原本當場有一百多個國安局,喔不是,是御前侍衛與護軍保護皇上,但是當這名手持短刀的嫌犯衝向皇帝,竟然沒人救駕,每個人都呆若木雞。只有定親王綿恩意識到情況不妙,前往以肉身阻擋這名大漢。接著駙馬拉旺多爾濟也衝向前拉扯。這時候,才有四名侍衛衝向前壓制刺客。皇上被刺客嚇得魂不附體,躲到順貞門後,大漢持刀繼續追殺,這時候眾人才大夢初醒,將刺客逮捕。
刺客逮捕後,經過用刑偵訊,始終問不出什麼原因。大概只知道這個刺客名叫陳德,因為生活困苦,想要青史留名,於是臨時起意刺殺皇帝。紫禁城原本應該戒備森嚴,而且皇帝既然回宮,理應更加注意,此時卻毫不設防,讓一名刺客輕易的潛入神武門。更誇張的是,當刺客下手,一百多名國安局,喔不是,是御前侍衛與護軍,竟然忙著發呆,讓皇帝置身險地,引起嘉慶皇帝震怒。皇帝最後凌遲處死了陳德與他的兩個兒子,並且大幅調動紫禁城的護軍人事,算是平息了這場刺殺事件。但是這場意外,或許讓嘉慶意識到,大清帝國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白蓮教雖然表面上平息,但大清政府的官箴卻已經搖搖欲墜。如果連最親近皇帝的御前侍衛與護軍都如此無用,那麼,隱藏在冰山一角的問題又會是什麼?
嘉慶無力解決,因為他受困於大勢。10年後,也就是嘉慶18年,天理教領袖林清,索性與宦官勾結,直接攻打紫禁城,甚至進入東華門與西華門,直接就要佔領朝廷中樞。當時值班的皇子是綿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指揮禁軍勉強擊退天理教徒,但對於嘉慶來說,是非常沈重的恥辱,因為從來沒有民變可以進入紫禁城。從此後,嘉慶身體每況愈下,對於國事改革也不再上心,鴉片戰爭的危機,就這麼悄悄的盤旋在大清國,直到道光即位後爆發。
這是一段悲傷的歷史,但也是一個令人警惕的故事。如果無法處理神武門的事件,只是更換部門主管,接著就會延伸到東華門的危機,最後就會讓大清國覆滅。大清國滅亡,不是外患,從來就是內亂,禍起蕭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宦官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積澱,在這組緊湊的古建築群中體現無遺。古建築群的最亮點金樓,原名賦鶴樓,樓內裝飾著金碧輝煌的木雕,據說是因清末名臣戴鴻慈之女嫁入職方第,作為嫁妝與贈。而民間有“金屋藏嬌”的之傳說。巧奪天工的金木作,幾乎包羅了木雕藝術中的所有手法。尤為難得的是木雕全部採用中國傳統題材,滲入了外來的藝術風格,以實物印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史。院宅內還保存著當年劉塘、宋湘等清代名家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木、石匾額和戴鴻慈以及多位清代順德進士、舉人題贈的書畫翰墨真跡,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清代傢俱、珍稀的清代官轎、跋步床(千工床),遊客登臨,可親身鄰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認識嶺南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建樹。
主要景點
推薦一:金屋藏嬌的傳說--金樓以貼金得名,卻憑藏嬌聞名於世。相傳當年慈禧的幹女兒、法務大臣戴鴻慈的女兒戴佩瓊下嫁曾任兵部員外郎蘇丕文的大曾孫蘇伯雨,蘇家大少蘇伯雨將戴佩瓊安置在金樓之中伴讀,夜夜有美人紅袖添香,故傳有金屋藏嬌的佳話。
推薦二:三口井--因為用做書樓,又是木制結構,所以一個小小的碧江金樓,就修有三口井:院子裏的井、正廳裏的井以及頂部的藻井。天花上做了一個貼金木雕的藻井,它以九龍爭珠為題材,還真有點北京故宮的味道。而它就是主人用來“克火”的風水設計。細心的朋友還會看到在藻井中央有一個很粗的大鐵鉤,這是用來吊燈的。以前這裏用鐵鏈吊著一盞巨大的玻璃吊燈,據說有48釐米直徑、60多斤重。按照五行的說法,木被火克,而火又被水克,院子裏的井和正廳裏的井主要用來防火、降溫。
推薦三:鬼斧神工的木雕--這樓上的裝修佈局,取意於古時珠江上的遊船——紫洞艇。雅集(接待客人、以文會友的場所)是整座金樓的精華所在,這裏的傢俱、木門窗、木屏風大多是採用紋理細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經過刮磨後,表面如同鏡面一般光彩照人,觸摸起來質感細滑清涼,從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覺到一種深厚含蓄的美感。如果再在上面貼上一層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種富麗堂皇卻不失華貴雍容的感覺。不過遊客們大多料不到,金樓精華中的精華並不是這炫目奪眼的黃金裝飾,而是其中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藝,仔細環顧四周門窗,便會發現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雕刻著大千世界,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而且動物姿態生動,神態逼真,植物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推薦四:講究的擺設--金樓中有不少講究的擺設,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寬許多,而且有兩道屏風,兩道屏風中間是給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兩邊滾動推開的,意思是八面威風;比如古代的保溫設備,在兩層包裝之間填上滿滿的棉絮,以達到阻止熱散發的功效。
推薦五:文人墨寶--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鄉,讀書風氣濃烈,很多家的天井中都種植著龍眼和桂花,取一個攀龍借貴(桂)的祥瑞。當時鄉中有“家無讀書子,功名何處來”的傳統,因此,對知名的文人是推崇備至,蘇家把書樓建設得如此豪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讀書人在碧江的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學風,很多文人在碧江留下了足跡,在金樓,你可以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宰相劉墉,“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處寄才賢。幾回禪院花爭發,一夜山堂月正圓”。例如當時嶺南著名的文人張岳嵩,“漢江東去有高臺,煙樹蒼蒼楚望行。老馬銅蹄訪北塔,少年齊唱晤鷹來”。
推薦六:碧江版“清明上河圖”--清代道光年間,蘇家有子蘇鶴,號二悟坡道人,作二十四詠,概括碧江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並以此詠為線索,雕作銅壁,重現歷史上的繁華碧江。 這幅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圖”長23•8米,高1•5米,上面所繪風景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推薦七:鑊耳山牆--是珠江水鄉地方富戶人家的特色建築。而屋脊有一條黑色的雕塑,這就是官宦人家專用的“龍頭鳳尾”屋脊了。大家細心看,左邊抽象的龍頭高高昂起,還有兩個小爪用力地撐住屋脊,尾部的設計就象鳳凰彎卷起來的羽毛。這樣的屋脊在我們這裏共有三條,另外的兩條在泥樓及其旁邊的樓房上,等一下大家要留意了。據說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建“龍頭鳳尾”屋脊,而這座職方第的主人蘇丕文,就是當時大清兵部職方司員外郎,位居三品官銜。職方第的名稱也就是由蘇丕文的職銜得來的。
推薦七:四柱大廳--特色還在於廳前建有過亭和牌坊。一般宅第的過道都只建成走廊,而職方第裏就把大廳前兩邊的地方做為過亭,又稱為香亭。過亭是借用牌坊背面的牆身和四柱大廳的前簷設計成的,另外兩面做成木制扇門,開時可作過道,合時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廳。這樣既增加了室內可使用空間,也使大廳與前面的建築連結得更加緊密,從美觀上考慮,它們就像是大廳延伸出來的兩隻手臂,令大廳的結構更加穩重大方。正對大廳的這面牆被建築成牌坊。一般的牌坊都是為家族共同所有而建在村口之類的地方,要建這種私人住宅內的牌坊必須要有相當的功名作為資格。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牌坊後的小天井上還有一個歇山式的屋頂,它建在牌坊和過亭的頂上,僅以四點磚柱支承。一百多年來它巋然不動,即使是十級的颱風也未能動它一絲一毫。不少國內的古建築專家來到這裏,都要驚歎這個牌坊的設計巧奪天工呀。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左邊磚柱上的橫樑已有一點點的向外傾側及開裂,這是近幾年修楫時搭建木排柵導致的。幸好及時發現和補救,才使這座古建築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呀。大家請注意一下牌坊頂上的一組木雕,尤其是中間這個內外兩層相套的圓形的抽象八卦圖案。這個木雕的內層原來是可以轉動的,據說以前的主人每年都要按照該年的風水運程,轉動內層的木雕以趨吉避凶。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這個木雕原本已經損壞了,現在雖然修復了原貌,但也再不能轉動了。在走過這個牌坊之前,我們再看看後額上寫著“退讓明禮”,它是由道光三年進士、主講豐湖書院的鮑俊題寫,他是香山人,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人吧。走過牌坊,回頭再看,牌坊前額是“視履考祥”,題寫的是南海人熊景星,他是晚清廣東著名書畫家。這兩個橫額是要教導蘇門子弟出門去,要待人謙遜有禮,回家時要檢討自已的衣冠和行為舉止。
宦官意思 在 宦官和太監一樣嗎?宦官是不是太監?宦官和太監的區別動畫 ... 的八卦
宦官 #太監#冷知識破解玛雅 ... 宦官 和太監的區別動畫科普冷知識中國文化. 95K views 1 year ago #冷知識 # 宦官 #太監 · 有点 意思. 有点 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