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嘲諷、鄙視的本土語言,該如何復興?】
我們之前談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歷史。
台灣的本土語言從20世紀末開始,雖然開始受到重視,卻仍舊被視為舊時代的代表、成為老氣、低俗,甚至是詭異詼諧的象徵。
核心的原因就在於,21世紀大量的科技、流行語、外來語湧入,卻止步在華語上,沒有辦法進一步進入本土語言被使用。
舉一些例子來說:Columbia Records在1930年代授權商標給日蓄,成為《古倫美亞唱片》,便是用台語的發音來號名;1984年進來台灣的McDonald's,卻停留在華語的《麥當勞》,幾乎沒有人用台語發音。
又如,水泥在17世紀隨著荷蘭的殖民統治傳入台灣,客語用紅毛泥(Fùng mô nài)來指稱;到了近代,Hamburger進來台灣,卻卡在華語的「漢堡」,沒有人進一步用客語去指涉。
這樣的現狀,對 #已經重傷的本土語言來說,是更大的危害。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時代的變遷不停加速,無法容納新詞彙的本土語言, #註定被華語獨霸的社會視作舊時代的灰燼,就算日常生活再怎麼努力使用、國家再怎麼重視,大家的心理永遠沒辦法把它們視作與華語真正平等的地位。
也因此,檯面上那些親中的政治人物和藝人,那些本土語言的兇手,才能用「怎麼可能翻譯?」「不然薯條你台語要怎麼講?」,一天到晚嘲諷受苦的本土語言。
#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幾年,台語的民間力量蓬勃,許多友志催生出iTaigi平台,讓大家可以在上面投票新詞彙的台語講法。
然而,身為立法委員的參選人,我認為,公部門在這個「#本土語言發展」的議題上不能規避責任,必須有所作為。
2014年,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成立的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是公部門在本土語言發展進程上的典範,設立五年多來,總共為各族推薦了5280筆新詞,例如:去年推出的排灣語的電梯(iribita)、手機(pinilima dingwa)等。
這種「語發中心」的設立與運作,是本土語言發展的首要之重,不僅創造新詞彙,還能持續檢視書寫規範、收集方音差、整合資料庫...等。
然而,相較之下,客語還停留在籌備的階段,即使《客家基本法》第11條明訂了客語語發中心的法源依據,但具體的設立草案卻卡在立法院。
台語的語發中心更是在沒有專責部門的背景下,遙遙無期。
#為什麼本土語言的語言發展會那麼重要?
因為,當我們的語言透過公部門帶頭,進一步規範、容納新的詞彙,我們才有機會用這些語言來指涉:三聚氫氨(Melamine, C3H6N6)、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複雜語彙,我們的本土語言,也才能用來指涉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等外語人名。
有了這些規範,我們才能進一步把當今時行的母語沉浸式教學,推向更高級的中學、大學教育,用台語、客語、阿美語等,教數學、物理、歷史。
到時候,我們應該建立一套機制,另外推出用本土語言出題、書寫的各科試卷,讓考生選擇,並且讓這些試卷可以在大考中加分。
這麼一來,#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也才能 #真正逆轉本土語言走向死亡的不歸路。
今年,高雄美濃的吉東國小,推動了用客語教授傳統文化、社區訪察課程的沈浸式教學,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客家人文實驗小學;9月的時候,馬躍.比吼也在花蓮玉里成立了開辦了全阿美語幼稚園,這些都是本土語言復振中,非常重要的進展。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土語言在「復振」以外,更要「發展」,從公部門語發中心的造詞、規範,活化本土語言,再從教育這個誘因下手,全面翻轉母語的地位,也才能使台灣真正回到公平、合理的多元文化社會。
我承諾,我與台灣基進黨的同志進入立法院後,會儘速推動各本土語言發展的相關法案,並大力推動本土語言教育的相關政策。
解殖不僅是理念,更關乎刻不容緩的語言消亡,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盡快起步。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自由自在地使用本土語言,描述顯微鏡底下的世界;在聯合國上,用本土語言為普世議題發聲;
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以本土語言,形容天空的顏色、波浪的形狀,還有使他迷戀的一切。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30的網紅幼幼客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音樂詞曲/吉聲提供 幼兒表演設計/鄒瑞嬌 律動演出/李佳 「童謠」是最能表達意境,也是最能讓兒童產生興趣的一種文學體材;藉由童謠中的對句、押韻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詞彙之美,進而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 而在童謠教學活動中,兒童一邊遊戲做動作,一邊吟唱兒歌表現出活潑愉快的趣味性,更能啟發兒童日常生活禮節、安全...
「客語發音教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顏銘緯 Facebook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顏銘緯 Facebook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幼幼客家 Youtube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Youtube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Youtube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閒聊] 客語教學-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01 客家語拼音及例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01 客家語拼音 的評價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客語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四縣腔-0.客家語拼音方案-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客語發音教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愛情#小三#出軌 ... 的評價
- 關於客語發音教學 在 客語發音教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愛情#小三#出軌 ... 的評價
客語發音教學 在 顏銘緯 Facebook 八卦
【受盡嘲諷、鄙視的本土語言,該如何復興?】
我們之前談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歷史。
台灣的本土語言從20世紀末開始,雖然開始受到重視,卻仍舊被視為舊時代的代表、成為老氣、低俗,甚至是詭異詼諧的象徵。
核心的原因就在於,21世紀大量的科技、流行語、外來語湧入,卻止步在華語上,沒有辦法進一步進入本土語言被使用。
舉一些例子來說:Columbia Records在1930年代授權商標給日蓄,成為《古倫美亞唱片》,便是用台語的發音來號名;1984年進來台灣的McDonald's,卻停留在華語的《麥當勞》,幾乎沒有人用台語發音。
又如,水泥在17世紀隨著荷蘭的殖民統治傳入台灣,客語用紅毛泥(Fùng mô nài)來指稱;到了近代,Hamburger進來台灣,卻卡在華語的「漢堡」,沒有人進一步用客語去指涉。
這樣的現狀,對 #已經重傷的本土語言來說,是更大的危害。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時代的變遷不停加速,無法容納新詞彙的本土語言, #註定被華語獨霸的社會視作舊時代的灰燼,就算日常生活再怎麼努力使用、國家再怎麼重視,大家的心理永遠沒辦法把它們視作與華語真正平等的地位。
也因此,檯面上那些親中的政治人物和藝人,那些本土語言的兇手,才能用「怎麼可能翻譯?」「不然薯條你台語要怎麼講?」,一天到晚嘲諷受苦的本土語言。
#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幾年,台語的民間力量蓬勃,許多友志催生出iTaigi平台,讓大家可以在上面投票新詞彙的台語講法。
然而,身為立法委員的參選人,我認為,公部門在這個「#本土語言發展」的議題上不能規避責任,必須有所作為。
2014年,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成立的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是公部門在本土語言發展進程上的典範,設立五年多來,總共為各族推薦了5280筆新詞,例如:去年推出的排灣語的電梯(iribita)、手機(pinilima dingwa)等。
這種「語發中心」的設立與運作,是本土語言發展的首要之重,不僅創造新詞彙,還能持續檢視書寫規範、收集方音差、整合資料庫...等。
然而,相較之下,客語還停留在籌備的階段,即使《客家基本法》第11條明訂了客語語發中心的法源依據,但具體的設立草案卻卡在立法院。
台語的語發中心更是在沒有專責部門的背景下,遙遙無期。
#為什麼本土語言的語言發展會那麼重要?
因為,當我們的語言透過公部門帶頭,進一步規範、容納新的詞彙,我們才有機會用這些語言來指涉:三聚氫氨(Melamine, C3H6N6)、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複雜語彙,我們的本土語言,也才能用來指涉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等外語人名。
有了這些規範,我們才能進一步把當今時行的母語沉浸式教學,推向更高級的中學、大學教育,用台語、客語、阿美語等,教數學、物理、歷史。
到時候,我們應該建立一套機制,另外推出用本土語言出題、書寫的各科試卷,讓考生選擇,並且讓這些試卷可以在大考中加分。
這麼一來,#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也才能 #真正逆轉本土語言走向死亡的不歸路。
今年,高雄美濃的吉東國小,推動了用客語教授傳統文化、社區訪察課程的沈浸式教學,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客家人文實驗小學;9月的時候,馬躍.比吼也在花蓮玉里成立了開辦了全阿美語幼稚園,這些都是本土語言復振中,非常重要的進展。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土語言在「復振」以外,更要「發展」,從公部門語發中心的造詞、規範,活化本土語言,再從教育這個誘因下手,全面翻轉母語的地位,也才能使台灣真正回到公平、合理的多元文化社會。
我承諾,我與台灣基進黨的同志進入立法院後,會儘速推動各本土語言發展的相關法案,並大力推動本土語言教育的相關政策。
解殖不僅是理念,更關乎刻不容緩的語言消亡,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盡快起步。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自由自在地使用本土語言,描述顯微鏡底下的世界;在聯合國上,用本土語言為普世議題發聲;
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以本土語言,形容天空的顏色、波浪的形狀,還有使他迷戀的一切。
客語發音教學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八卦
有些人還是不太懂歧視的定義:「以不相關的條件排除個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要怎麼運用在發音不標準或使用語言的狀況中。為何有些是歧視,有些不是呢?
就以我親身碰到的例子來說明:
第一例:
學生問:「老師你發音好奇怪喔,你是哪邊來的?」
我:「我是客家人~我是講客家國語~。」
不是歧視,單純覺得奇怪,非我族類是也,但沒有排除我的任何意圖。
第二例:
我和一堆客家朋友在台大校園以客語聊天。有其他同學在旁邊看,最後忍不住說:「你們不要自己用客家話聊天好嗎?很不尊重我們,我們會感覺你們是在偷罵我們。」
這是歧視,表面上是不會講客語的覺得自己被排除了,被歧視,但深刻點來看,是在公共空間使用客語的權利被排除了。
第三例:
我和一位使用國語的同學在系館前面聊天,另一位僑生走來問我某系怎麼去,但因為發音不標準,我一時聽不出他講什麼系,正想要追問,那位使用國語的同學拉走我,在我耳邊低聲說:「他連話都說不好,裝不懂走掉就好了,幹嘛回答他的問題。」
這是歧視,已經排除了該僑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
第四例:
學生刻意模仿我的口音以取樂。像「拿過來」我都唸「哪(三聲)過來」。
如果取笑的吵鬧聲浪已經干擾到我的上課與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算是歧視,如果不影響到教學機制運作,那就不算歧視。
第五例:
「這外省老頭講的話很多同學都聽不懂,系上應該要換老師。」
這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只是我聽過的實例。這算歧視嗎?這就交給大家來討論。
客語發音教學 在 幼幼客家 Youtube 的評價
音樂詞曲/吉聲提供
幼兒表演設計/鄒瑞嬌
律動演出/李佳
「童謠」是最能表達意境,也是最能讓兒童產生興趣的一種文學體材;藉由童謠中的對句、押韻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詞彙之美,進而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
而在童謠教學活動中,兒童一邊遊戲做動作,一邊吟唱兒歌表現出活潑愉快的趣味性,更能啟發兒童日常生活禮節、安全、衛生習慣豐富兒童生活知識等,同時客語中的(m)(n)(ng)(b)(d)(g)組成的特殊韻尾,及童謠文學中使用的同音、疊韻更有助指導孩子發音練習,使其口齒流利,理路分明。在此多元時代,及早讓孩子多元學習,大家一起來唱童謠、學客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T4PdP3YNzg/hqdefault.jpg)
客語發音教學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Youtube 的評價
發摟我的個人網站:http://www.poppyoh.com|超大量實用教學
發摟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oppyohoh|動態更新最快
發摟IG:poppyoh17|照片更新最多
————
客語教學來啦~
上次播出之後,遇到好多客家朋友來相認
身為一個新竹土生土長的客家妹
一直想跟大家好好分享客家話
這週是超簡單又實用又好發音的詞彙
而且還一次教兩個,簡直划算到不行
這個單元教的都是可以超快融入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必備客家話
想偶爾烙幾句客家話的話,看這個教學就對了~
也歡迎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來跟我響應一下!
這兩個字,你是不是也常用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JW_0ILJ-_k/hqdefault.jpg)
客語發音教學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Youtube 的評價
發摟我的個人網站:http://www.poppyoh.com|超大量實用教學
發摟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oppyohoh|動態更新最快
發摟IG:poppyoh17|照片更新最多
————
你家的長輩,都怎麼罵你呢?
不如先來聽聽看客家長輩怎麼罵小孩吧~
身為一個新竹土生土長的客家妹
一直想跟大家好好分享客家話
這週依然是是超簡單又實用又好發音的詞彙
想偶爾烙幾句客家話的話,看這個教學就對了~
也歡迎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來跟我響應一下!
你有沒有被家裡的長輩,罵過這個詞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NuKADGZpdM/hqdefault.jpg)
客語發音教學 在 01 客家語拼音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看更多>
客語發音教學 在 [閒聊] 客語教學-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我是閩南人,老公是客家人。
嫁入客家家庭不到一個月,婆婆就一直積極地叫我學客家話,
衝著她放話"學一兩年就很會講了",我只好逼老公沒事就教我一些詞彙,
偶爾搭捷運或看電影開場聽到客語也會學舌給老公聽。
不知道是不是客語發音比中文台語細緻的關係,有些音我一直無法很好的掌握,
像是老公說"U雞腿"(註1)是一個生活上很常用的用品,
我跟著他念了很多次他都搖頭說我發音有問題。
被批評那麼多次,我也有點惱怒了,就問他台語的"袂宋",用客家話怎麼講。
他說:「嗯(閉口N)聳。」
我乘勝追擊:「那台語的"甲賽",客家話怎麼講?」
老公一臉"妳其心可議"的表情,還是拗不過我,乖乖回答。
我跟著念了:「細(有點接近序)錫。」
老公半苦惱半讚嘆:
「奇怪,正常的詞怎麼講都講不好,遇到要罵人的,妳講得特別標準!」
嗯,看來婆婆期待的正常客語交流,
還有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後遺症就是,老公只要小小惹我憤怒,就會博得我的大喊:「細錫!!」
雖然我心裡是更認同"甲賽"的鏗鏘有力啦...
-------------------
註1: 聽發音很難猜是什麼東西對不對? 答案是油紙袋(塑膠袋)。
上次回家我講給媽媽弟弟猜,每一個人都說是雞腿便當之類的食物,
沒有人往生活用品猜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96.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