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客艙裡的頭頭我們叫「座艙長」
一般航空公司會稱做 Purser
但在國泰航空公司比較特別,名稱和其他航空不同,我們不叫 Purser
我們是叫做 “ Inflight Service Manager ” 也稱為座艙經理
#俗稱老總
如果你們曾經搭過國泰飛機,一定會注意到她🧑🏽
唯一一個穿全黑的女王!(很顯瘦哈哈)
男生的座艙經理的西裝外套很好認(是西裝領)👱🏻♂️
他們雖然不需要做服務,但其實責任很大
在飛機上有任何事情發生,他們都要寫報告、也都要負責處理📝
畢竟有些貴客很愛說這句:「叫座艙長來!」
對空服員來說,座艙經理是誰非常重要,因為決定這一趟好不好飛
就像大家在辦公室一樣,「主管決定命運!」👀
和好的座艙長一起飛,團隊工作氣氛很開心很放鬆,工作效率也會提高呵呵
曾經飛過一位座艙經理讓我覺得很佩服✈️✈️
她跟我分享一件發生過的客訴
客人動怒大發飆,在她的面前把服務的空服員罵得很難聽,像是不該存在在世界上一樣!😨
但就她的觀察,那位空服員很溫和有禮,態度也不錯
但客人誤會也借題發揮,堅持要那位空服員親自來道歉
她直接跟客人說:”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cabin service, please accept my apology. “
(我是客艙服務的負責人,請接受我的道歉)🙇🏻♀️
沒想到客人很生氣地回說:" I don’t want your apology, she should be the one doing it. "
(我不要你的道歉,叫她來道歉!)💢
🧑🏽座艙經理告訴我:「錯不在組員,她不可能逼組員來道歉,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因為組員心裡會很不服氣也很委屈。」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菜鳥上來的,客人借題發揮的事件很常見,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護組員,好好處理這些事。」
接著她笑笑的說:「我的 title allowance 津貼包含這個啦~就是挨罵的費用阿!」
所以她早就做好挨罵不出聲的覺悟😅
她俏皮的跟我眨眼說:「可能因為我長得比較無辜,客人多半都蠻給面子的!」😜
真的很喜歡像她這樣的老總
百分百相信支持自己的組員,只要大家有把份內工作做好,發生什麼事就是她擋在前面💯
用她在服務業多年經驗和觀察,良好的應對進退,幽默圓融的化解客訴危機👏
很有同理心又超級溫暖
我們都很希望可以跟這樣的主管一起工作吧!
#你們也曾經碰過超好的主管嗎❓
對了對了提醒一下大家
想看更多有關有趣飛行或是激勵的故事,我會先放在IG上
記得可以追蹤我的IG喔,有時候還會有臉書沒出現的彩蛋
🎬Emily IG: Instagram.com/emily_cpy
#emilypost #crewlife #InflightServiceManager #ISM #flightattendatn #cathaypacific
#空姐報報 #空姐 #故事 #老總 #空服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客訴處理報告 在 Facebook 八卦
甜度格差
#中古小姐職場連載文之一
松田小姐入社前是某本女性雜誌人氣読者モデル(讀者模特兒)的事傳遍了全公司,知道的人表示早就知道:「我可是很久之前就開始追蹤她,松田超受歡迎的」
不知道的也沒人驚訝,大家不約而同點頭表示理解。
「怪不得,她對美那麼執著!夏天帶傘就算還天天套袖套。老實說,為了防紫外線要我套上袖套那醜東西走在銀座街頭我可不敢」山本小姐說
「難怪每天中午只吃玄米飯糰,應該是読モ時代就養成的習慣吧」江原推測
松田不管哪個角度、哪個時間看都活生生像雜誌走出來的Model,和一般OL不同,一般OL的美深受時段限制。早晨,大家帶著剛化好的妝進辦公室的臉是正值賞味期的「−5歳肌」(看起來比原本的自己年輕五歲)。到了午餐時間大致會開始脫妝逐漸恢復原貌、而來到傍晚,身體在累積了一整天的工作壓力下,法令紋、黑眼圈、粗大毛孔也像約好似的同時現形,這種時刻毫無疑問是「+5歳肌」(看起來比真正的自己老五歲)如果不費心補妝就算還在二十代也可能瞬間被歸類到路人口中的歐巴桑族群去。
唯獨松田,她無時無刻都很完美,不像少了美肌模式就會徹底走樣的網紅,沒人能找到松田脫妝、變醜的時段。另外,松田的美也不是那種必須露胸露臀「母豬賽貂蟬」僅限宅男鑑賞的低俗款式,而是可登大雅之堂、男女都認同的正統派美人。
松田出現時通常是微波浪捲髮配當季裙裝,加上天生的女優氣勢讓她即使走在公司堆滿貨物的倉庫通道你都會以為下面鋪了紅毯。不論和誰視線交集,那個堆滿笑容的臉上永遠有無邪眼神,一般女生在被心儀男人注目時才會出現的潮紅嬌羞感松田也駕馭得完全沒話說。
在男人們眼裡,松田角色從來不是什麼東京OL、不是雜誌Model不是後輩不是下屬,就是單純的戀愛對象!是會讓其他女性相形失色的戀愛對象。
拿和松田同期入社的高橋來說,高橋存在感稀薄的不像話。在這間大型美容企業裡,哪個女孩當初不是抱著憧憬入社。大家在面試時肯定使出渾身解數,把甜度開關開到最大一邊宣傳自己一邊闡述對化妝品的熱情,接著通過二次面試、三次面試,通過各部門歐吉桑上司們的嚴厲目光後才得以成為社員。高橋身為女孩的外在甜度就算沒有松田的十,也有六吧,畢竟沒人在進入美容企業之後才變醜的,照理說。
高橋的工作內容大都在打雜,A前輩的品牌需要辦活動時高橋是絕對奴隸名單、B前輩的品牌貨物入庫時高橋一整天都得待在倉庫、C前輩海外出差時高橋得負責留守處理客訴,不論哪份工作高橋都是出力最大掌聲最少的。因為體力活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高橋的打扮也越來越樸實。
這種認真認份的工作態度值得嘉獎嗎?似乎一點都不。公司很奇怪,人人都希望高橋幫他們打點雜務,但一方面又露骨地嫌棄高橋社員失格。
「出了公司不准掛社員證喔,妳太樸實不夠好看,我可不希望外人以為本公司社員都像妳這樣,為什麼妳就不能花些心思打扮呢?」部長對著臉上沒有太多妝沒有太多表情的高橋發出指責
「我說高橋,妳觀察一下松田,學學人家怎麼化妝。另外,大家跟妳說話如果有聽懂,麻煩給些臉部表情,不要只是木訥的站在那裏」男前輩一邊打電腦一邊嫌棄
高橋工作上其實沒犯什麼錯,她遭到嫌棄的都是她本人。可話說回來,每天在化妝、保養品世界裡打轉,高橋怎麼可能不知道如何打扮?但可惜,此刻的她需要的不是物品、不是技巧,而是勇氣。她連把公司春夏新款的粉紅唇膏塗在唇上、說話時確實看著對方眼神的勇氣都沒了。高橋發現公司裡已經沒人將她當成女生,包括她自己。
她不清楚同期入社的松田究竟在哪一天哪個時刻開始拉大和自己的距離?
新入社員研修時,高橋天天沉浸在歸屬於心儀大企業的喜悅裡,驕傲地用著公司未上市的新款化妝品,是通勤途中在銀座線裡拿出來補妝會吸引周遭OL目光的新款化妝品,她巴不得讓眾人知道自己是X社社員。前輩們交代的任務她會全力完成,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她總是埋頭專注,不像隔壁的松田,松田會專注的從來不是工作。
辦公室裡,男前輩只要稍微扭動領帶松田就會適時遞上冰涼飲料。
「前輩,辛苦了。喝杯麥茶休息一下吧」
當部長從外面開會回來,松田會帶著崇拜眼神說
「部長氣勢好強,開會過程一定很順利吧!有你這樣的上司好令人安心,我要一直跟在部長背後前進」
當女前輩很明顯補完妝從洗手間走回來時,松田會像見到大牌藝人似的發出驚呼
「天哪,前輩皮膚好棒妝好美,我是男人肯定醉了」
也許是外貌和行為上的差距,不知不覺中高橋徹底失去了戰場,大家眼裡只剩下她和松田的甜度格差。二十七歲的松田在入社短短幾年已成為歐洲市場擔當。
「哇!上天竟然同時賦予她美貌和能力」你也許會這麼想,但很遺憾,企業內部沒人知道松田工作能力究竟如何,或者說其實沒人在乎。畢竟她直屬上司是大老闆,加上公司銷售主力仍然集中在日本國內和亞洲,歐洲市場每月湊零頭的業績有跟沒有一樣,就算是路口的高島屋單日營業額都比歐洲市場一個月多,這種狀況從松田來之前到她接手之後絲毫沒改變。所以她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嗎?比起有也許更接近沒有。
在需要應付大量資訊流動的世代,沒人有時間一一追求邏輯和事實的正確性。比如冠上自媒體專家的人在版面侃侃而談時,沒人會去檢証對方真實能力如何?兩性專家在長篇大論時,沒人檢証他們真實生活中所經營出的感情是成功是失敗?所以當松田被定義成歐洲市場擔當、高橋被定義為打雜角色時,也就決定了她們在公司內會享有的待遇規格。
定例會議時,松田可以直接入座、和各部部長同進同出,人模人樣的報告海外市場現況。高橋卻只能在現場搬椅子排座位。公司裡,大家叫松田會稱呼她為松田小姐,而高橋永遠只是高橋⋯⋯
做事比做人重要的年代早就結束了,我說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要妳專注在做人上,而是希望兩樣都能兼顧(起碼能從比重一百和零的差異調整到70%對30%)要記得在職場中「適度伸展」甜度。
一開始我跟大家一樣覺得職場裡的松田很假,為什麼老把女性特質當成武器?可後來我發現工作其實是多面向的,具體而言,把妳自己打理好、打理成討喜角色又未嘗不是工作的一部分!想找人幫忙處理雜務時,高橋的確很好用,但這個角色可替代性太高(實習生都能取代她的地位)而需要面對外部團隊時,行為得體又能博取眾人好感的松田其實非常不可或缺。職場裡的能力指標並非只有一兩樣,如果渴望開疆拓土,千萬別顧著埋頭於工作本身,也許有時候該站起來瞧瞧部長咖啡杯裡是否需要注入新的熱咖啡了😏
客訴處理報告 在 小氣少年的部落格FB Facebook 八卦
【長榮事件後續】
剛剛接到了長榮來電道歉。為表示他們的歉意,所以他們希望贈送禮品給我,但是我覺得禮品對我來說,用途不大,所以婉拒了。
但是,我是星期五下午才寫的客訴,今天早上就收到回電,處理動作真的是很快,還算是不錯。
在這邊跟各位報告一下,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意見。
客訴處理報告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最近,有朋友到【汽車私房話】的FB社團、影片下方留言處捎來訊息,表示:
自己買了2019年式搭配「不是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的Toyota RAV4之後,最近總代理和泰汽車又推出了「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TA車道維持系統」規格的2020年式RAV4,讓一些車主們無法認同。並表示:
「目前正在集結車友的力量,必要時到台北總部車聚進行抗議活動,讓大家看見和泰是如何的罔顧顧客的權益,也讓他們知道不是把事情壓下來就當作沒有事情了。」
同時,他也希望:
「廖兄能夠替弱勢的消費者發聲,請公司講清楚,不能改的原因是甚麼??而不是隨便回應幾個字就想矇混過去,麻煩主持公道。」
首先,很謝謝車友們的支持,將我視為一個有份量的角色;而其實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曾經私訊給我(或是其他媒體的其他同業朋友),希望我(們)能出面解決某些事情。然而,這些希望常常都是落空的。
這裡,關於對這事情始末的看法,因為在留言串裡已有很大量的聲音是跟我想法類似的,所以我就跳過省略。我主要是針對「車輛客訴找廖剛到底行不行」這個點來做個說明,而這段說明也是先前就講過的了。
說真的,找別人會有什麼效果我不曉得,就我這邊來說,就是沒有能力幫忙所謂的「主持公道」。
有些媒體跟廠家的合作關係密切,就算手下的人想幫車友出頭,可能老闆也不願意。有些媒體就算幫車友發聲,但車廠冷處理之後也就不了了之。
至於我,一沒公權力、二不是當事人、三也不是律師身份接受誰的委託了...所以廠家完全會無視於我的存在,直接把我晾著而已。
下面,我編一段善意敷衍的劇情給大家瞧瞧:
「廖大哥,事情是這樣的,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其實我們服務廠已經有幫車主處理過了,目前車子也交由車主開回去再使用看看。請問他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
「他就說修了五次都沒修好,這次也是沒修好。」
「那可以請他回廠再次徹底檢查嗎?因為據我們技術部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每部車都是這樣,這是正常的。可能是他沒理解好,我們可以再次跟車主溝通看看。」
「說真的,你們自己知道,已經有好多車門問題的案例了,這是個問題吧?」
「廖大哥跟您報告一下,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母廠給我們的答覆是說:台灣的濕氣太嚴重,而母廠本國是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現在只要回廠的車輛,我們都會另外在車門鉸鏈的地方做特殊處理來解決這個現象,後來車友們的反應都很好了呢。實際來說,其實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不曉得廖大哥這邊還有什麼問題嗎?」
......(以下省略幾萬字)
這種類似的對答,發生過太多次了,終究是無疾而終~真正會讓車廠正視問題的方式,仍是消費者自己拿出主張才行!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爭取權益的作法,就是當事人自己必須「提出具體的索求/索賠方案給車廠」評估,如果可行,就有談下去的空間。很多時候,就是要有耐性慢慢磨~
就我多次跟車廠交涉類似事情的經驗來說,車廠經常告訴我的一個情形,就是-「其實車主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就是一直表示不爽......」又或者是,車主只給車廠一個單選題,例如「我要廠家原價買回!」但車廠辦不到就僵在那邊了。
就車廠來說,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會評估「這個問題可能會帶來多少損失?」,然後有哪些解決方案?最後,「取其輕來執行」;也就是選一個可以將損失減到最小的方案來做為解決之道。
而萬一某天真的要跟車廠談判時,最好備妥幾個具體方案作為拉鋸的籌碼,例如:
1.修到好之外,另外再賠點大錢。(大錢沒有再換小錢)
2.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保固。
3.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免費保養。
4.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談中古價。
5.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貼錢換購別款,談新車價。
6.這次維修費車廠負擔大部分。
7......(諸如此類)
都不滿意,就走司法途徑吧。
不要第一直覺就是走「輿論壓力」這招,因為這招最沒用,你永遠不曉得輿論是幫手還是幫兇?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最厚的東西,叫做「臉皮」。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d9PoEmDGEM/hqdefault.jpg)
客訴處理報告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評價
在上傳影片之前,確實沒有跟老婆討論過,但無論任何,也是把自己近期的心聲給說出來了。
這幾天街頭藝人的圈子爆發一個滿嚴重的衝突,是妖怪村及街頭藝人之間的事,我大概描述事情的經過,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在下方提點我一下:
9月5日妖怪村在19:00的天狗祈福儀式,因為B團隊在演出中道具鬆脫,直飛觀眾的面部造成牙齒斷裂、嘴唇撕裂傷,後來有遊客在A團隊的粉專上客訴「怎麼沒有馬上處理?」
9月7日A團隊到妖怪村開會,報告這樣的指控造成團隊的名譽受損,但妖怪村回應「園區內的表演團隊應該要團結一致,不應為此事件切割」,當晚以「街頭藝人故障」為由立即停止園區內所有街頭展演活動。
9月8日A團隊不滿,發文訴苦,網友見義勇為紛紛到妖怪村粉專留言,要求妖怪村說明此事,不料妖怪村刪文,民怨四起,而影片開頭的好友與妖怪村的主管熟識,希望平息此事。
好啦!就我的觀點,我覺得身為場地主管機關有這樣的作為,確實令人嗤之以鼻,但換做是他們的角度,其實他們也發現事情的嚴重性了,雖然我不知道後來妖怪村打算如何處理此事,但我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雙方理性溝通。
妖怪村有為表演團隊納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嗎?如果有,大可用園區的保險去處理問題;A團隊自己解除合約,帥了一波,接下來何去何從?這群支持者能否趁機發展成其他的互動模式;當然B團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聲明,我也是很好奇他們的想法。
據我所知,妖怪村仍想邀請表演團隊進駐妖怪村,代表這是一個願意推動街頭藝術的空間,即使妖怪村是以營利的角度來觀察這個文化,甚至有些作為不太令人認同,但至少它是有動能的,我不希望因為這次撕破臉,造成妖怪村無法保有街頭藝術發展的空間,不然,一切就太可惜了。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可以分享文章,讓更多的場館營運單位以此為鏡,一起找到更適合推動街頭藝術的方式,不管是對民眾、場館、藝術家都能三方三贏,共創街頭藝術的新局面。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倒數10天
老婆叫我不要亂惹事,我先說對不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dp19uUzxEc/hqdefault.jpg)
客訴處理報告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評價
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起軒然大波,病人與家屬的物品屬於私人財產,請問基層護理人員真的有管理權限可以「強制檢查」並「沒收床墊」嗎?甚至是冒著被罵、被打的暴力風險前去勸阻?#難道違法攜帶私人電器的民眾與醫院負責人都不需要負起一點責任嗎?就這樣讓這兩名無辜的護理師背上15條人命的陰影與責任,成為「業務過失致死」的「加害人」,實在有失公平!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許多機構為了節省經費,#都讓護理人員兼任非自己專業的角色,以這次事件為例,護理人員便還兼任了防火管理權人,一肩扛起安全管理責任、場所管理責任、防火責任,在沒有受到完整專業訓練的情況之下,出事了又都算在掛名的護理人員頭上,這合理嗎?以後誰還敢擔任沙包基層護理人員呢?
不僅身兼數職、業務包山包海,#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專業職責還備受質疑,在許多人眼中,醫師才有專業,護理師只是服務業,只有資格做打針、換藥、換床單等雜七雜八的工作,甚至連「打針太痛」也會被視為不專業的一種表現遭到客訴,非常不合理😡😡
在護理師的業務範圍不明確、專業不被重視的情況之下,護理師的權益被嚴重侵害,醫療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即使政府在103年修正《醫療法》,將醫療暴力行為納入刑事處罰範疇,並列為非告訴乃論之罪,但成效仍然有限。106年的醫療暴力通報件數有353件,107年有400件,#平均每天都有一件以上的醫療暴力事件發生,其中有高達60-70%的通報案件沒有移送司法、完全沒有被處理,結果令人心疼。
國際護理協會(ICN)早在2001年就報導指出,護理師是醫療機構中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遭受職場暴力的機會是其他專業的三倍。然而我國卻沒有保護醫護人員的通報系統,只有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還不須通報「非關病人安全之異常事件」。
我強烈建議醫院要確實落實建立「需特殊關懷名單」,讓系統在具有潛在暴力風險的病人、家屬或訪客掛號時,通知相關人員,並立即採取防範措施,#以起到預警的作用,避免無辜的醫護人員再次陷入醫療暴力之中。
根據某醫學中心急診室針對工作滿三個月以上的護理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有高達94.3%的急診護理人員都有經歷過暴力事件,其中以言語暴力事件最高佔94.3%,威脅行為其次佔65.8%,身體暴力事件則佔32%。
這些護理人員在遭受到暴力事件後,皆感到生氣、委屈及無力等情緒,#繼而產生職業倦怠,相繼離職,造成護理人力短缺的狀況,而這也是護理師執業率僅有60%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正視並解決。
📌📌為此我再一次請勞動部輔導各醫療機構成立工會,並偕同衛福部研擬「在民眾教育部分對於預防醫療暴力」的具體可行方案,同時調查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在落實「警示訊息」的執行成效。
#部長竟然不知道護師節幾號
#質詢
#醫療暴力
#護理師
#護理之家大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im-Ixtf9R8/hqdefault.jpg)
客訴處理報告 在 客訴與危機處理期末報告第五組 - YouTube 的八卦
客訴 與危機 處理 期末 報告 第五組. 1 view1 view. Jun 13, 2022. 0. Dislike. Share. Save. 海科大進二時尚三甲. 海科大進二時尚三甲.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