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幫忙別人?
這兩天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舉例子說吧,不久前的這個案子原本是一個奮鬥上進的單親媽媽,當上小公司的總經理,也多次取得了官方的創業奬助金,還去念了某個皇家學院的EMBA.多年來產品也打進大通路。
我一直相信天助自助者。
也願意給相對弱勢或奮發上進的人幫忙.而且我相信的是,除了孩子之外,不能給魚,只能給釣竿。
但是這個人實在是很令人傷心💔你給他釣竿,他拿你的頭當誘餌。也許不勞而獲對他而言更吸引人吧⋯⋯
這二天,她公司某前任出納才告訴我。這人貌似誠懇,其實一直不單純。
她公司曽無故未付帳半年,公司會計追帳,她怪下面出納的人亂搞,我們一直錯怪出納,直到今天才知道都是總經理自己做手腳。
因為他的產品還不錯,都做過重金屬的檢驗,我還甚至把他介紹給我中國的互聯網同學,同學也答應投資他,但是因為他提不出公司的登記證明,也対專利來源模糊其詞而作罷。(在中國,公司登記有資本額,如果沒有核實,很難騙的。而後來的配方經過光譜儀分析也發現應是陳博士的專利原料,不是什麼中研院他乾爹的)
最可怕的還是,他三番兩次跟我說,公司在宜蘭的廠房想要低價出售,問我想不想買.我很早就不想要投資宜蘭土地,以前買進的也出售了,對於海邊的工業區,什麼科技園區一點都不感興趣⋯⋯一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公司的土地根本就是租的,她竟然曾經想把租來的土地賣給我一億多元,😱😱😱看起來她一定認為我的智商很低。😭😭
我沒有影劇圈人那麼好騙。我智商不高,但是看得懂財報!要投資資金,必有客觀法則,不循人情。
除了他做帳不真實之外,我們公司財務損失不大因為基本上在投資上我是謹慎的。怎麼可能因為誰是誰閨蜜,就投資她?那為什麼不找到本人來投資我?(不過謝謝,我也不需要投資,我只做自己付得起的生意🙏🙏)
前員工表示,她的債務人,因為他不出面故意牽扯我,這樣才能夠引起影劇圈注意。對於這個亂扯的債務人,我非常同情但是也保留法律的追訴權。
投資,在查證上,一定要謹慎,不要亂把錢交給别人。有多少人過去曾是好人,但也見利忘義!很多人要錢是一張臉,還錢換另外的嘴臉!
換了位子,換了腦袋;小錢都很誠實,看到大錢,就忘了以前的清白!
沒有人教這些人,信用一旦變壞,人一輩子很難翻身!
我其實有一點沮喪,那位曽經奮發有為的單親媽媽到底值不值得幫?
他如果好好做生意,自己花費看起來也不奢侈,前員工表示公司收支平衡,如果沒有不當挪用,不至於此。
我想到了一句肯特其斯矛盾十誡名言:"也許你成功之後,身邊多得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無論如何,還是要成功!"
也許你幫人,你會幫到假的朋友的真的敵人⋯⋯但是無論如何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值得幫💪💪
不要因為一棵腐木懷疑森林的美好。
一點小感想。圖文不符。🙏🙏謝謝大家關心。
宜蘭廠房出售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八卦
反核也必須知道送出核四燃料棒的後果──
【台電破產,或是台灣的信用破產】
先講一個故事。
在馬政府時期,反核團體千方百計阻止用過核子燃料的乾式貯存,也不准台電送出國外進行再處理。
2016年1月,蔡英文勝選,確定政黨輪替。同年4月,以黃國昌服務處主任郭慶霖為首的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立刻配合「準官方」改口,宣稱他不是反對乾貯,而是露天乾貯太危險,改成室內乾貯就安全。
2016年9月,原能會要求台電將已經蓋好的乾式貯存場,由目前的露天式改成室內式,並且必須在貯存桶外,再加上金屬護箱。
■ 插曲
說到這裡,我不小心睡著做了一個夢。
夢中的我在新北市核安委員會上,見到宜蘭人文基金會的陳錫南董事長,多次要求播放他製作的影片,說明某家廠商的一體成形金屬護箱安全又可靠,台電必須全部更換為該型金屬護箱。
我跟陳錫南起了口角,他嗆聲核安委員會有黃士修就沒有他。過了一段時間,我接到通知,拜託我把核安委員位置讓給另一位較溫和的專家,我也就笑笑不說話。然後就醒了。
■ 突然多出的三百億元虧損
對台電來說,此舉屬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解釋(IFRICs)第1號「現有除役、復原及類似負債之變動」第4段所述情況。
2016年12月,台電公布重大訊息,補列除役成本負債準備311.63億元,其中增加反應器內核燃料資產29.70億元,核能發電後端處置費用估計變動數281.93億元,列入該年度損益。
這筆費用把台電上半年獲利全部吃光,該年度的核能發電成本也暴增為往年的兩倍以上,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核能很貴。
不知道是不是湊巧,在詹順貴投下關鍵票通過深澳電廠案引發爭議的隔天,台電就公布了核四廠的1774束燃料棒確定送回美國原廠拆解的消息。
各大新聞媒體忙著報導深澳電廠的爭議,比較少在追蹤核四燃料棒這條線。(其實有一家電視台記者有問我這一段,但後來似乎沒有播出。)
大家可能沒想到,送出核四燃料棒的後果,遠遠大於深澳電廠的影響。
■ 非核家園就是全民買單
2017年1月,電業法修正案三讀通過,追加第95條第一項「非核家園條款」: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
言下之意,便是核一二三廠不延役,核四廠也無法啟用。
核一二三廠的建廠費用已折舊攤提完畢,問題不大。由於核四廠處於封存狀態,已投入的2838億元,目前仍然被列為資產,而非負債。如果確定報廢不用,就必須討論這筆帳該如何處理。
解決方法不外乎有二:「政府編列特別預算」或「分攤電價逐年回收」,兩者皆等同全民買單。
當時朝野正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8年8800億元吵得不可開交,政府不可能再撥個3000億元特別預算給台電紓困,所以自然傾向漲電價的方案,但這又碰觸到蔡英文總統十年不漲電價的承諾,政治上同樣敏感。
2017年6月,台電向經濟部提出分攤至電價的建議,經濟部也初步同意。隨後消息曝光,初估工業大戶每戶需多付758萬元、家庭用戶每戶需多付5600元,果然引起廣大民怨反彈,經濟部長李世光緊急澄清尚未拍板定案,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直接否認相關訊息。
擱置兩個月之後,發生815大停電事件,大家也就忘了這事。
■ 變成核四守門神的民進黨
把核四廠成本攤提到電價的方案,前提是核四要維持在資產狀態。早在2016年7月的立法院臨時會上,時代力量便打算全數刪除核四封存預算13.56億元,當時竟然是由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陳曼麗擋下,最後只刪了5億元。
要知道,陳曼麗在馬政府時期,還是主婦聯盟董事長的時候,可是最激進反核電與反核食的社運人士。當上立委之後立場大轉彎,維護核四封存預算、提案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都是由她親手貫徹黨意。
2017年11月,台電編列核四廠資產維護管理預算8.5億元,時代力量又打算全數刪除,也是民進黨團以人數優勢否決該提案,改為只酌減1億元。原本規劃三年的核四封存計畫即將於年底到期,也因此變相悄悄展延一年。
為什麼民進黨不敢直接判核四廠死刑?因為它們很清楚,如果不繼續編列封存預算,核四廠就必須報廢,台電恐將破產,動搖國本。
■ 不是隨便你玩的國際會計準則
政客們互相演戲是一回事,實際上能不能做是另一回事。
送出核四燃料棒是很嚴重的問題,重點不在核四能否存續,而是核四燃料棒一旦送出,再加上政府多次表示核四廠絕對不會重啟,根據國際會計準則(IASs)第16號「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第7段,已不符合「(a) 與該項目相關之未來經濟效益很有可能流入企業」條件,故不應認列為資產。
即使政府辯稱,核四可能整廠出售或轉型綜合火力電廠,其資產仍可堪用,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第9段,「企業應於每一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有任何跡象顯示資產可能有減損。若有任一該等跡象存在,企業應估計資產之可回收金額。」
由於核四廠運轉發電的使用價值已被否定,可回收金額只剩變賣設備的一點殘值,資產減損也會將近三千億元。更重要的是,除非政府帶頭公然違法,否則就必須廢止原先興建核電廠的土地徵收,重新進行興建火力電廠之徵收程序,阻力異常巨大。
待到電業法第95條規定的2025年非核家園,台電更負有將核四廠除役的現時義務。由於核四廠並沒有發電,不像核一二三廠已提撥40年的核後端基金,所以必須另外撥一筆經費,將除役成本認列負債準備。
此處還不計台電多次重大違約,對國際商譽造成的減損損失。
■ 比台電破產更嚴重的問題
無論如何,台電都必須認列這筆鉅額虧損。可是台電絕對不會做,因為一做就破產。負責查核簽證的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也不會主動做外部稽核,因為會得罪政府。至於主管我國公司營運與財務監察的經濟部和審計部,更不可能動作。
所以我們一次賠上國營事業的公信力、會計稽核制度的公信力、政府機關的公信力,最終導致台灣在國際上的公信力消失殆盡。
核四廠的發電量是深澳電廠的整整兩倍,沒有空污。核四廠啟封所需的時間,以及後續的成本,都比重新蓋一座燃煤電廠低很多。
若以同為無碳的潔淨能源相比,再生能源平均成本每度5元,核四廠每度發電成本不到2元(反核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證),每年發200億度電,一年就節省600億元。三千億元的建廠成本,核四廠只要商轉五年就能賺回來。
蔡政府卻寧願毀掉核四廠,也要選擇深澳電廠,對國際投資人傳遞了台灣政府缺乏理性與成本概念的訊息。
■ 試計算瘋狂的半衰期
蔡政府高喊要注重空污與碳排問題,一面管制生煤,卻一面蓋燃煤電廠。在空污日益嚴重、反核遊行由二十多萬衰減到數百人的情況下,執意解體核四廠、大舉興建火力電廠。
面對社會大眾強烈反彈聲浪,掩耳盜鈴地宣稱反核是全民共識,一意孤行。這凸顯出蔡英文總統的治理毫無章法、制度蕩然無存,整個國家的信用不復存在。
好了,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要推動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終止非核家園條款的以核養綠公投了吧。
宜蘭廠房出售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你或許還不知道..... 水庫、火車頂都能蓋!5個海內外屋頂光電案例,本土企業不輸蘋果 (12/29/2020 天下雜誌714期)
(文 劉光瑩 林綺薇)全球企業紛紛宣示淨零碳排與再生能源目標,但綠電究竟在哪?
製造業是台灣用電大戶,用電超過56%。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透過衛星地圖及民間空拍影片指出,從工業區到科學園區,八成以上建物沒有安裝光電。基金會進一步盤點,光產業園區屋頂,就有2.3GW(百萬瓩,即十億瓦)的潛力。
領先世界腳步的蘋果公司及豐田汽車,都高規格從自己做起,讓光電優先去到屋頂,而非侵佔農田綠地,才能夠兼顧綠電需求又照顧環境。
1.國瑞汽車自建屋頂光電,蓋出4座大安森林公園
在桃園楊梅物流園區內,國瑞汽車有座面積超過一萬坪的太陽能光電場。
這些太陽板不在農地上,而是在廠房的屋頂上。
2018年建置完成的屋頂光電場,裝置容量3.4MW(百萬瓦),一年可發電320萬度,相當於減少900個小家庭的碳排放量,也等於多蓋了4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此案場不僅是北台灣非能源業者建造的最大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場,更是豐田(Toyota)亞太地區總代理第一家。
國瑞為什麼要做屋頂光電?其實,跟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有關。
國瑞汽車日本母公司豐田集團,在巴黎協定後許下承諾,全球豐田工廠自2019年起,每年至少要減碳3%。
豐田更要求,全球生產工廠,2025年要達到35%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大方向一訂,全球都得動起來。
國瑞股東和泰汽車協理劉松山說,這一方面是母廠要求,再加上台灣政府鼓勵,「裝上屋頂光電板後,發現室內溫度平均降了兩度,這是意外收穫。」
和泰全省經銷商的屋頂,也都安上光電板,截至2020年底,已建置29處太陽能案場,每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為1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吸碳量。
目前這些屋頂光電,都賣回給台電,但下一階段,和泰也希望能走向自發自用。
和泰正在評估全台灣30多個據點,以及楊梅物流園區交車中心,也導入屋頂型太陽能光電。
經濟部已經宣布,2021年開始,用電大戶要建置一成再生能源。
和泰並不屬於用電大戶,不過劉松山也認同建置光電應慎選地點,「既然都要用綠電,就該選擇對大自然破壞最少的方式,否則綠電都不綠了。」
2.長照中心聖嘉民,發電自用還能賣憑證
「阿姨,今天吃得好不好?有睡飽嗎?」院長黃龍冠聲若洪鐘,在宜蘭三星鄉,建築師黃聲遠蓋的聖嘉民老人長照中心裡快步穿梭,跟長者們閒聊。
這個長照中心與附近的啟智中心,黑瓦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小到不引人注目,意義卻很大。
這是台灣第一個「電證分離」的綠能公益專案,成功達到社福單位發電自用、綠電憑證出售、企業以捐贈光電板取代純粹金錢贊助的三贏效果。
在潮濕多雨的宜蘭,被褥與衣物的洗淨與烘乾,是滿可觀的電費支出。黃龍冠說,兩個中心在夏天每月電費約20幾萬,「洗衣機、烘衣機、氧氣機、病床、冰箱、電梯,是從早到晚都不能停的。」
這套裝置容量僅22.2KW(瓩)的微型光電廠,是2018年由陽光伏特家媒合花旗銀行與民眾贊助籌建。每年產出1萬9000度綠電,讓長照中心「自己用的電自己發」,每年節省4.7萬元電費。
此外,聖嘉民還能把自己用不到的再生能源憑證,出售給需要的企業。自2018年起,綠電憑證出售給大江生醫,2019年底起,啟智中心屋頂光電也加入行列。兩個中心一年節省電費九萬元,販售憑證一年收入近8萬元。
社福結合綠電,是黃龍冠心心念念多年的夢想。
「我20年前參訪慕尼黑老人之家,就看到屋頂鋪滿太陽能板,德國的主任說他們不想只推老人照顧,更想為地球做一些事,這番話對我影響很大,」他說。
透過陽光伏特家的媒合,剛好認識正在找新公益模式、又不需要憑證的台灣花旗銀行。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認為,有了第一個案例之後,更多自發自用、電證分離的可能性會陸續出現。
她指出,雖然聖嘉民案例的量體很小,但符合分散式、公民電廠的商業模式。反觀目前大部份光電業者,希望走大型開發、集中式大電廠思維,都希望成本最低、收益極大化,但無法得到民眾的諒解與支持,可能走不遠。
「只有一點一滴累積人們的參與,一群人才可能會走比較遠,」她這樣相信著。
3.美國蘋果總部,全球最大太陽能商辦
蘋果公司在2018年宣布,全球營運將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提供電力。而位於加州、2017年啟用的新總部「蘋果園區」(Apple Park),也在建築物頂部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技術為總部發電。整個園區所需電力皆使用再生能源,這棟被戲稱為太空飛船的大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辦公大樓。
4.荷蘭浮動式光電島,為萬戶家庭供電
2017年創立的荷蘭再生能源公司Floating Solar,2020年開始在荷蘭北部安代克(Andijk)水庫上建造15座浮動式太陽光電島,裝置7.3萬片光電板,可提供一萬戶家庭用電,建造完成後,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水面上追日型太陽光電廠。此一計劃由北荷蘭自來水公司PWN發動,PWN表示,水庫的水可冷卻浮動式太陽能板的電線,提高發電效率,對生態系統、水質環境的影響也小。
5.澳洲太陽能火車,車頂發電驅動全車
2017年起,澳洲的拜倫灣(Byron Bay)鐵路公司,在新南威爾斯州一段約3公里長的海岸鐵路上,做出全球第一列全太陽能驅動的火車。所有列車內部系統,包含電源、照明、控制電路等,都是由車頂與車站屋頂的太陽能板供電,再儲存於車上的鋰電池。(責任編輯:曹凱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4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