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聽過P講任何一個人壞話,就算遇到很離譜的狀況,她總是用平實的語調敘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無論誰有煩惱,我們會一起「俯瞰」整件事,拋出想法或感動,盡量不帶批判。
「妳從這次事件中,學習到什麼?」
「妳這次遇到的狀況,跟上次事件有點像,當類似的事情反覆出現,有沒有覺得老天要給妳什麼樣的提醒?」
避免圍繞在無意義的蜚語流言,把焦點拉回跟自身相關的人事物上,多分享自己的夢想計畫、生活體驗、生命省思,或對社會世界有益的議題上。把每次相聚當作寶貴的交流機會,為實現夢想注入養分。話題可以輕鬆,插科打諢無傷大雅,但請不要太偏離內心的一把尺。
高品質的聊天,最能激發創意與促進知識交流。「主題式」的聚會最容易達到效果,例如品酒、外拍攝影、登山健行,其他開放填空。
取自《質感說話課》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跟高姊談交朋友的話題,我就想到這篇即將分享的摘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68995333684609/
如果互動常在批判或嘲諷他人,這樣的聚會參加多了,真的很傷神。心不清靜,是非也多。
剛好今天要跟潘姊直播,潘姊的新書便是專攻「說話」這件事。我身邊也有這種益友,我常能因為他們的分享,引導我有更深的思考。
祝願您,能跟朋友產生建設性的對話,彼此滋養成長!
*********************************
讓相處時光更有價值
【文/ 潘月琪】
「我們藉由批評與嘲諷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並不是真正的連結。」
──TED人氣講者/布芮尼.布朗博士(Brené Brown)
有部喜劇電影《高年級姐妹會》(Book Club),描述四位熟齡閨密組成讀書會,平時會交流各自讀過的好書,當然也會相約吃美食,互相揶揄,聊聊婚姻、舊愛與身材變形的煩惱。某日,個性較開放的其中一位女主角薇薇安,興奮拿出全球暢銷情慾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強力推薦姐妹們一定要看,意外掀起一連串「愛」與「性」的精彩討論,也活化了這四位「黃金女郎」遭遇瓶頸的熟齡生活。
且慢!先別急著轉身溫習《格雷》三部曲,讓我們回想一下――噢!不是要你幻想拿著皮鞭的性感總裁,而是最近一次跟朋友聚會,你們都聊了些什麼?返家路上,你覺得滿足還是空虛?還期待下次跟同樣的朋友相見嗎?
當我們成為大人,有越來越多的責任,數不清的待辦事項,時間如此寶貴,好不容易跟朋友聚餐,作為辛苦勞動的犒賞,什麼都想聊,就像走進限時九十分鐘的吃到飽餐廳,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什麼都想吃,但時間永遠不夠,這時候,需要有「選擇」的智慧。
談到吃,我的朋友K可來勁了:「先進攻那些成本最高、品質最好的料理,龍蝦、生蠔、菲力牛排……也要搭配一些青菜水果,營養要均衡嘛!」語氣一轉:「可是我兒子每次都先倒一大杯可樂,又夾一堆薯條,光吃這些就飽了,氣死我了!」看他一副「恨鐵不成鋼」氣呼呼的模樣,我放聲大笑。
胃容量有限,若先吃薯條,容納龍蝦的空間就少了。攝取太多垃圾食物,不會得到對心血管有益的蛋白質,只會得到脂肪肝。
相處時間有限,如果先花十分鐘抱怨店員送錯餐點,再追問同事的愛恨糾葛、部門主管的職場角力、明星八卦,然後花更長的篇幅,數落分手多年的前任情人,最後重複問朋友一樣的問題:「當年他這樣,究竟是什麼意思?」聊完這些,差不多該散場了。這些話題像冰可樂一樣,當下暢飲很爽快,但對於想要追求美好人生的你,真的「營養又美味」嗎?
「我們藉由批評與嘲諷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並不是真正的連結。」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也是知名TED講者――布芮尼.布朗博士這麼說。
聚會中常見的「營養失衡」,包括太冗長的情緒發言,抱怨天下不公,「同仇敵愾」謾罵、批評、訕笑討厭的人,還有炫耀新買的戰利品。除非是復古黑膠唱盤,那值得給它一個舞台,外加二十分鐘的亮相時間。
想要讓相聚時光更有價值,何不換個方式,以「高品質的閒聊」取代上述內容,也就是增加建設性、成長性、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有療癒作用的對話,聊著聊著,心情和思緒會逐漸澄澈清明,腦子會蹦出靈感,大家都開心笑個不停,或太感動而落淚,那就對了!
比方為剛升職的好友慶祝,當大夥兒紛紛用叉子進攻土耳其知名甜點――糖漿甜甜球(Lokma),你順口一提:「這甜點超好吃的!有句土耳其諺語說得好,吃甜點就能說好話。(Eat sweet, talk sweet.)為了世界和平,我們不多吃一點怎麼行呢?」
悲慘事件剛發生不久,想尋求朋友們的情感支持,絕對無可厚非,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也絕對沒問題,宣洩完情緒後,不妨多拋出幾句話來延伸話題:
「會發生這樣的事,有沒有我沒注意到的盲點?」
「我好生氣,○○不做事又愛在老闆面前邀功,換成你們會怎麼處理?」
用開放性的問題,聽聽朋友們的建議,釐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起激盪未來可以怎麼改善。千萬不要一個人唱獨角戲,除非你是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
P與L是我非常喜歡相處的兩位好友,P是室內設計公司副總,性格沉穩內斂,出國旅行會帶筆墨紙硯在飯店房間抄心經。L是國中音樂老師,一雙巧手能夠輕易做出極美的手工蠟燭,還會製香。
有次聚會,L教我們分辨天然「大豆蠟」與一般坊間常用的「石蠟」的差別,原來石蠟是由石油精煉過程中的副產物,即使有精煉石蠟及食品級石蠟等差別,仍然會對環境生態造成影響。P長期資助印度偏鄉孩童,去年她寄給我們每人一張空白卡片,並體貼附上回郵信封,邀請我們寫幾句話祝福這些遠方的孩子們。我們的聚會從不冷場,每次都像度假般身心舒暢。
我從未聽過P講任何一個人壞話,就算遇到很離譜的狀況,她總是用平實的語調敘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無論誰有煩惱,我們會一起「俯瞰」整件事,拋出想法或感動,盡量不帶批判。
「妳從這次事件中,學習到什麼?」
「妳這次遇到的狀況,跟上次事件有點像,當類似的事情反覆出現,有沒有覺得老天要給妳什麼樣的提醒?」
避免圍繞在無意義的蜚語流言,把焦點拉回跟自身相關的人事物上,多分享自己的夢想計畫、生活體驗、生命省思,或對社會世界有益的議題上。把每次相聚當作寶貴的交流機會,為實現夢想注入養分。話題可以輕鬆,插科打諢無傷大雅,但請不要太偏離內心的一把尺。
高品質的聊天,最能激發創意與促進知識交流。「主題式」的聚會最容易達到效果,例如品酒、外拍攝影、登山健行,其他開放填空。
我的作家好友G在人物傳記、報導文學領域是個中高手,學識淵博,如果以台灣山岳來比喻,在我心中,她就是玉山主峰的等級。
G跟我都很喜愛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這本教導創意寫作的小書,成為我們頗長一段時間的共同話題。我們曾經持續半年的「心靈寫作」聚會,每週見面坐定後,先聊聊天,然後各自振筆疾書半小時,寫得盡興時再延長時間,等時間一到,交換剛剛的即興書寫,邊討論邊延伸其他話題。
「做任何事都要有中心思想,寫作也是。」撰寫這本書時,我想起聚會時G分享的寫作建議,至今依然受用。
「那要不要大家先靜坐冥想五分鐘,用湯匙敲敲杯子,輪流發言五分鐘,再開始吃眼前的蛋糕?」另一位好友開玩笑說。這樣做也不錯,但也不用那麼拘謹,只要鼓起勇氣,婉拒充斥負面言談、空洞無趣的邀約,聚會品質就會產生改變。
當然,每個人對「高品質閒聊」的定義和需求略有差異,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流失一些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因而感到失落。就像剛開始減少攝取糖類、加工食品,會覺得很不適應。等時間拉長,聚會成為滋養你的來源,你將會感謝自己做了這些取捨。
達賴喇嘛與南非屠圖大主教曾在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hala)相聚五天,那時,達賴喇嘛邁入人生第九個十年,大主教也已經八十多歲,兩位宗教領袖年事已高,又各有艱難的政治處境,幾乎可斷言那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相處。那麼他們都聊些什麼呢?兩位老人家心繫人類更廣大的自由、生死、和平,盡情談喜悅的本質、那些讓喜悅遠離的事物、支持喜悅的八大支柱,以及人們該如何練習喜悅。
如此高瞻遠矚的境界,並非遙不可及,想讓聚會時光更有價值,不妨改變一下閒聊的內容吧!
.
以上文字取自
質感說話課: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
博客來 https://bit.ly/2VATkuU
誠 品 https://bit.ly/2RPj9Gw
金石堂 https://bit.ly/34QssLQ
博識網 https://bit.ly/3cuM5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重新開放報名人數上限150人)6/14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已額滿_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要完整地討論死亡,基本上就要連衰老、疾病,一起涵納進來討論。然而,別說孩子的人生經驗不足,因此不知道怎麼面對,有些大人也很害怕碰觸相關議題。
譬如說,有的老人家堅持不做健康檢查,理由是知道自己生病之後更麻煩,「乾脆死一死算了,活那麼久幹嘛……」。表面上看起來灑脫,但言語中常有隱藏不住的恐懼外溢。
多一種方式來說,死亡是終極的焦慮,逃避討論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於不想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容易勾起自己過去的傷慟經驗──那些常是多年以來亟待整理的情緒糾結。因此不想討論死亡,也就連帶地把某些能豐富人生的風景,那些同時鑲嵌著愛的失落,一併驅趕到視野之外。
如果回到根源,死亡議題之所以如此擾動我們內在的心緒,那是因為它會帶來許多難以梳理與消化的負面情緒。沒有了那些讓人難熬難耐的不安、恐懼、悲傷、失落……,死亡不過就是一個人終究會面對的現象,而且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包括身體細胞的汰舊換新。
無常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今天躺在床上,幾個小時之後能不能起得了床,其實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記憶系統一旦開始退化,如失智症,身體即便安在,人格也一天天消亡,這也是離開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樣貌。
大人不懂得在情緒層次陪伴孩子,不願意去同理共感,那麼,通常就沒所謂「討論」,只是在說說教而已。說教常難以入心,因為難以同理他人的人,也通常不願意開放自己,況且說教也常常是人云亦云,以前自己聽過什麼就對孩子說什麼,大人也不一定打從心底去體驗到自己所說的話中涵義。
有些父母甚至會喚起死亡焦慮,做為教養的手段,打壓孩子的自主,像是小孩做了什麼大人不喜歡的事,會嚇小孩「等一下被魔鬼抓走」。有些父母則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內在的無聊煩躁,想逗孩子取樂,所以會拿死亡「開玩笑」。我有一個已經成年的朋友,因為難以事事聽從父親的命令,還被詛咒「會下地獄」。
傳統多的是把死亡焦慮跟道德訓勉綁在一起,即便在以往討論死亡常被視為禁忌,但依舊是被拿來當成規範社會成員行為的工具。
在如此的背景脈絡下,能閱讀到哲學家媽媽,溫柔且有耐性地回應女兒對死亡的好奇,那是備感溫馨。知識淵博的哲學家透過對話來指引我們,一方面看似解答了孩子的疑惑,另一方面其實是在卸除我們讀者對死亡的不安。母女兩人的每個問句,都在拉近我們跟想像中的死亡的距離!
哲學家媽媽順著孩子的好奇,在絕處逢生,從死亡回到生活,增添了孩子的生命厚度。我個人是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更清楚萬聖節所代表的意義,還有聖誕節的其他緣由。
「勇敢面對死亡(不管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就是看重生命直到最後一刻,就是認定人必須以最大的尊嚴過活。關注那些生病臨終的人即是關注生命,而非關注死亡,畢竟垂死的人直到最後一刻都還是活著的。」
其實每天好好面對生活,就是為「善終」做準備。不滿意自己目前生活的人,更不願意面對未來的死亡,在心裡迴盪著許多不甘與懊悔。
所以我們才說:死亡能逼出生命的光彩,因為歲月有時盡!
死亡是一種連結的斷裂,而我們透過連結尋找愛的存在。作者把討論帶到想念,也就自然而然。
想念很美,情緒到最濃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就流了淚。這淚水裡面,有傷悲、有依戀,有過去燦亮的微笑。那微笑很甜,但現在失落了,所以夾帶著苦味。
於是我們哀悼。哀悼是不同情緒的組合,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有時候,哀悼可以延續好多年。
這位哲學家媽媽,在跟孩子討論死亡的時候,似乎再次進入哀悼的狀態。請千萬別用傳統的觀點,去污名化哀悼,任意給人軟弱的標籤──一個願意開放自己內在軟弱的人,通常很勇敢,這對孩子是一種彌足珍貴的身教。
我相當喜歡這位哲學家媽媽的示範,哲學常進行理性的思辨,但她在跟孩子討論的過程中,揉入了大量的感性。這可以讓孩子更完整,成為一個無懼跟自我內在連結的人。
願意面對悲傷,才能談釋放。一個能感受、能釋放的人,內在比較能再次蓄積迎接挑戰與失落的能量。
在死亡面前,小吵小鬧變得可笑。當我們看著孩子的情緒起起落落,我們待之以寬容,並且珍惜孩子對我們的信任,願意對我們表達情緒,願意跟我們會心。
在討論死亡時,大部分的大人,難以依據孩子不同年齡的不同理解程度,給予適當強度的說明與解釋,或者有些大人乾脆完全迴避去碰觸孩子的相關疑惑,孩子可能因此進入父母難以接受的不安狀態。從退化行為、情緒不穩,到上課難以專注,不想寫功課、失眠都有可能。
不用強求一次跟孩子討論死亡,就能如同哲學家媽媽這般理情兼具。基本上,只要回應孩子目前想知道的,他現在能懂的程度即可。
其實在跟孩子討論死亡之前,反而大人自己要先經過一定程度的內在整理。急切地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恐怕是正在忽視自己那不知如何開口的傷心。
把自己整理到一定程度,能初步坦然面對自己的傷悲,並且允許自己軟弱,開始看到這裡面的愛與價值,便能跟孩子展開對話。大人以何種情緒面對,能不能連結到內在深刻的力量,常常是孩子應對死亡的重要參考。
前面提過,一旦死亡成為關係中的關注焦點,與負面情緒共處就難以避免。我們可以自我提醒,也可以提醒孩子:即便我們會因此難過,或者有罪惡感,但並不代表就是我們的錯!
很多非理性的情緒與想法,像是有倖存者的罪惡感,或者被逝者拋棄、背叛,那都是常見的自然反應。嚴重一點的,有厭世感、空虛感,因此愈來愈不容易維持生活功能,甚至逐漸衍生為身心疾病,這也都有可能性。
當至親好友過世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讓我們難以招架,記得向專業人員求助。如果是在安寧病房,通常可以跟工作同仁討論是否有「悲傷輔導」的必要,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考慮。或者到身心科、兒心科就診,以及至坊間機構,只要打上關鍵字,便有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可以蒐集。
有時候孩子小,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透過繪本、簡單的藝術勞作,讓孩子心理的茫然能被梳理。這些出版品不難找到,我個人推薦過好幾本。
有些兒童劇,或者優質影片,也都牽涉到失落經驗。不只是孩子,連大人都可以感覺被同理。
請千萬給自己與孩子時間,這是一個反反覆覆的歷程,像海浪來來回回地拍打著岸邊。我們可能暫時以為已經走出來了,卻在多年後,想到這些傷慟,還可能會不自覺地流淚。
在特殊的日子,像是忌日、周年,或者父親節、母親節,容易觸景生情。透過儀式,讓孩子跟亡者說說話,或者畫出祝福的卡片,寫下隻字片語,可以幫助孩子跟逝者連結。
請尊重孩子表達悲傷的方式,像是悲傷不一定要在公眾流淚。曾經有一位媽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因為感情親密的外婆過世而有任何表示,就對孩子發脾氣,說孩子這樣不正常。即便對媽媽來說,外婆把孩子帶大,媽媽在認知上「設定」孩子「應該」要難過,但孩子有他理解死亡的方式,在表現情緒的步調上也不一定要跟媽媽相同。
就這個例子來說,我們也能體會,有些大人真的沒有能力跟孩子好好討論死亡這個議題,勉強討論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那就主動找其他人幫忙,或者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畢竟很多生死議題的論述,在宗教裡會比較完整。
有些孩子難以對大人表達,但可以跟自己的布偶,或者家裡的寵物談心。請允許人類能有哀傷,特別是孩子。強要一個人「振作起來」,其實只是壓抑,甚至是打壓。
我們可以有哀傷,但我們也可以跟哀傷保持距離,像是遠遠地看著它。我們不等於情緒,情緒會來也會走,我們不迎不拒,它便能流動。
在最痛苦的時候,記得深呼吸,放鬆肌肉,可以伸展身體,並且觀照自己內在的變化。我們衷心感恩逝者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我們延續著這段美好,跟孩子一起攜手走下去。
痛苦裡面有愛,請別忘了在痛苦時,珍愛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讓孩子學會道別:「哀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接受死亡」?一起思考生而為人的必修課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398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夫夫之道Fufuknows Facebook 八卦
一起回顧2019,夫夫之道和你們走了哪些路?
三百多個日子,終於,我們又一起迎來一年的圓滿,即將走向新的未來。若我們要給自己設定2019年的一個代表字的話,和里歐一致認為就是「行」這個字吧!今年,婚姻平權繼續前行,五月通過了同婚,同志伴侶從不能結婚,到現在能夠有一紙婚約。今年十月也迎來第一屆台灣跨性別遊行,更多不同性傾向的朋友們,能夠慢慢地接受自己最獨特的特質,走向更多元的未來。而在十二月,FJ234也舉辦了《Make A Diva》變裝皇后生死鬥,讓更多人認識變裝皇后這個美麗卻專業的職業。
這一年,好多事都在往前行,卻不止步,因為仍有許多需要繼續行走的事,不論是校園霸凌、性平教育、跨國婚姻、同志伴侶親權相關事項,雖有美好的事發生,也有許多要繼續爭取與努力的事,要我們繼續前行。所以這個「行」字,真可算是夫夫之道2019年的代表字呀!從不止步,共伴前行。
再來,讓我們一起回顧,這2019年,我們走了哪些路吧!
一、繼續真人圖書館,從演講分享說起:
很開心今年走訪各大專院校,從國中、高中、到大學與教授們,我們繼續秉持著里歐想成為真人圖書館的目標,以自身的呈現,從我們的伴侶相處、情侶共事乃至於議題發聲、平權爭取、性平教育、YouTube經營與志工經驗等等,期盼每一次的面對面,都能讓他們更願意了解與對話,從人我之間的互動,讓他們體會「不同,並不是一件令人可恥的事,因為多元,這個世界才顯得繽紛美麗。」
謝謝願意找我們演講的你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台下努力聆聽的你們的神情,甚至在某一間學校對著教授們演說時,最終得到你們緊緊擁抱和說一句「你們辛苦了」的感動,這些回饋帶給我們前進的力量,這些分享,是我們交心的時刻。
明年,等你們來預約。
二、爭取你我的平等,從平權說起:
2018年11月公投的挫折,使得年初都還沉浸在悲傷的氣氛裡,但沒有人喊一聲放棄,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自己的領域上努力,終於在今年,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於5月17號三讀通過,並於5月24號正式施行。我們,真的能夠結婚了!身邊的同志伴侶們,也一一步向禮堂。雖然仍然有許多要繼續關注的議題,例如前面提到的跨國婚姻、同志家庭收養親權、性平教育等等,但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起點,讓我們更有力量前進。
今年讓人更激動的事情,是全台有很多地方更加重視性別議題,除了原先就有舉辦市集與遊行的台南、宜蘭、花蓮、台東、新竹、桃園、台北、台中與高雄,今年我們迎接了第一屆的嘉義彩虹生活節、第一屆的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宜蘭驕傲大遊行也邁入第二屆,踏入羅東的土地上,而在台北更迎來第一屆的台灣跨性別遊行,讓更多性別氣質的朋友們都能自信地走出來,讓大家看到我們的美麗與獨特。我們和大家一起參與,並記錄成為影片,期許讓更多地方的人們,或台灣以外的朋友們,都能發現我們的存在。
除了上述以外,今年不能不提的是我們對於疾病平權的重視。以往愛滋總會被人拿來當成攻擊的理由,卻在這樣的污名化下,大眾看不見背後真正需要被關注的衛教知識。今年我們繼續和為i篩檢還有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合作,除了親身讓大家了解篩檢不分異同以外,更和台灣愛滋病學會洪健清理事長與小劉醫生合作,並觀賞了+味人生2.0,那些愛滋感染者的故事展。希望這些影片內容,都能讓人接收到正確的觀念與衛教知識外,更能同理的去和病友們相處。疾病平權這件事,我們會繼續努力。
三、從不同激盪出新的火花,從跨領域合作說起:
再來談談今年的跨領域合作,很開心今年一直有不同的機會與大家見面,從為i篩檢合作的世紀平權婚禮主持人、嘉義阮劇團《城市戀歌進行曲》的彩虹版主持到前陣子剛完成的MAJI集食行樂「彩虹證婚‧婚禮體驗日 暨 音樂庭園啟用儀式」記者會主持,感謝一直能有機會用不同面向與大家見面。
今年還和台南雄雄食社合作,當了一日店員和蛋糕師,並拍了兩支甜到爆炸的影片。也想也沒想過的走上伸展台,穿上dadiogaosai和IF DEAD END所設計的服裝,在濕地|venue進行一場難忘的夜祭噪動。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能以夫夫的身分,參與周美玲導演六城彩虹的作品《帥T空姐》,還因此認識了小蠻與邵翔,交換對這個社會的關心,並支持他們所創立的品牌7525相親相愛彩虹毛巾,共同為成為更好的人而努力。
現在,我們手上繼續戴著intzuition以覺學和鑲澄金工為支持同婚所致贈給我們的戒指與手環,接受LEZS女人國雜誌與來自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宜蘭高商、西松高中和時雨高中同學們的訪問,期待彩虹能揮灑到每一個角落,被更多人給看見。而能和優秀的平台合作,如婚姻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台中基地、Google、Gagaoolala - 屬於你的故事、KKday等合作,讓我們學習與收穫良多。
謝謝在這些合作裡,每次都有We Are髮廊沙龍的艾文與Amber,讓我們能用最好的樣貌呈現給大家。
四、讓我們說故事給你聽,從夫夫劇場影片說起:
今年的夫夫劇場不斷在突破。我們從以往的《情侶貼心小動作》、《不能和另一半說的六句話》、《這七句話說了會更甜蜜》等等的小短片,走到了每個禮拜呈現一支不同故事的微電影,在今年共說了三十六個故事給大家。
從我們重視的情感相處,如《愛我還是你自己》、《我們的距離》、《暫時的溫暖》到關於自我認同的《櫃子開了》、《他的性平教育》和《我的同性戀弟弟》,當然也有男女關係的《誰複製了愛情》、《情感的虛假交流》、《他和她的愛情故事》,各種多元的情節、寫實的狀態與真實的人生,在每週三晚上九點扮演著說故事的角色,說故事給你們聽。
謝謝導演、攝影與後製的張維剛,明明每天都有緊繃的正職工作,卻還願意陪伴我們創作,剪出那麼多好作品來給大家。也謝謝持續不斷為我們翻譯的Sheila、秀萍和小藍,因為你們的英文字幕,才能讓國外的朋友欣賞到我們的作品,聆聽我們想說的話。感謝哲弘除了演出以外也加入編劇的行列,讓我們能有不同風格的故事說給大家聽。最重要的當然是夫夫劇場的每一位演員們,因為你們才能成就這些作品,謝謝你們願意帶著我們成長,期待未來我們能說出更多不同的故事。
最後要謝謝每一位觀眾,謝謝你們愛看影片,謝謝你們愛聽故事。
五、聆聽更多真心話,從夫夫小視窗訪談節目說起:
今年我們共產出了39支夫夫小視窗,等於和大家在每個禮拜五晚上九點,與你們喝了一次茶,聊了一次天。在小視窗的一切都是真情流露,也創造許多哭笑不得與感動的過程。例如三週年的分手真心話,談了一段感情要如何相互維持。也曾讓大家看到阿凱喝醉的糗樣,以及夫夫最露骨的告白,究竟誰攻誰受。
但最無法取代的永遠是來賓們願意上這個節目,在小視窗與我們談心。可能一次只有不到十五分鐘的內容,卻是他們已經走了好久好久的路。這些生活、這些願意傾訴的真心,還有他們願意相信我們,聚集這些信任才能成就每一集不同的內容,我們在這個框框裡,說一些話給你們,而你們也在這個框框裡,回應真心給我們。
謝謝後製青青總能剪出讓大家驚豔的作品,謝謝小雅、薛總是陪伴在我們身邊,給予最大的協助與鼓勵,謝謝每一位願意來上的來賓們,謝謝你們和我們一起完成一件事,留下無可取代的紀錄與回憶。更謝謝每一位觀眾,謝謝你們愛聊天,謝謝你們愛和我們分享,更重要的是,謝謝你願意開這個視窗密我們,與我們在每個星期五晚上聊只屬於我們才知道的真心話。
六、看盡世間美好的風景,從夫夫愛旅行/夫夫愛吃鬼影片說
今年我們這對情侶去了很多地方,年初我們前往菲律賓拍攝「人間佛教傳入菲律賓三十週年紀念影像拍攝特別計畫」,認識當地的宗教信仰與一群很棒的菲律賓青年,他們親身告訴我們面對世界的考驗時,如何轉念去解決問題,讓自己成為更棒的人。這一段回憶,我們會時常拿出來提醒自己,希望自己永遠都能莫忘初衷,繼續前進。
也和里歐搭乘泰國航空前往曼谷,完成當時他在夫夫小視窗聖誕節交換禮物裡面所許的願望,一起前往泰國在曼谷度過幾天的放閃行程。也在接近年終時,搭了「愛無標籤、幸福啟航」的麗星郵輪平權航次,在寶瓶星號度過美好的四天三夜。並在十二月出發前往澳門,和一群很棒的創作者們交流,欣賞動人的水舞間並享用佳餚美饌。
回到我們最熱愛的家鄉台灣,在不同的土地上都有我們走過的痕跡,從彩虹影像拍攝計畫的環島之旅到不同地方的美食與文化,高雄佛光山、北港大熱鬧、南投賞螢、台中慶祝交往三週年、台南的花莧漳州新大鹿之旅到埔里的肉圓,這裡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是養成我們更完整的根。我們熱愛台灣,未來也將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屬於我們的人情味和我們的家。
七、最後,屬於阿凱里歐的點滴,從我們這一對情侶說起:
今年,我們又攜手邁向一年,明年2020年的1月15日,就是兩人交往四週年的紀念日。這一年更成長了嗎?我相信是肯定的。在情感的互動上,雖然還是爭吵不斷,但不曾說過分手。雖然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卻更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聆聽。在伴侶相處的這份關係上,更多了同理與尊重,同理你也會有喜怒哀樂與堅持,尊重你和我都是獨立的兩個個體,然後一起解決所有的問題,牽著手往前。
謝謝Yang Jing Wei為我們拍攝的美照,讓我們的年度回顧能夠這麼完整給美麗。謝謝今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朋友們,謝謝願意給我們機會的貴人和願意給予建議的人們,你們總在我們面對黑夜時把曙光帶給我們,或是讓我們了解黑夜也有它迷人的地方,進而懂得欣賞夜晚與白天的不同還有它們存在的必要。也很感謝那些不時會出現,給予我們一些挫折、一些磨難和一些考驗的人事物們,你們就像是生命安排給我們的期中考,讓我們檢視功課做到了哪裡?讓我們反省是不是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謝謝小洋蔥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才能讓我們更勇敢的往前。有人因為夫夫之道相愛、有人因為夫夫之道結婚、有人和我們分享孩子的超音波照片,讓我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有人傾訴他們的煩惱與黑暗給我們、也有人把愛傳遞過來,你們總說我們帶給你們滿滿的力量,但其實你們的回饋,才是最無可取代的愛。
最後的感謝放在我們各自的家人,是你們無條件的愛才能讓我們有一雙翅膀高飛,謝謝在我們背後,總有一個家,讓我們可以回。而更重要的是,謝謝夫夫之道的阿凱和里歐,因為你們願意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勇往直前創造這些不可能。
今年辛苦了!
讓我們一起迎接充滿希望的2020年,繼續努力。
「行」是2019年夫夫之道的代表字,但莫忘初衷卻是一輩子都不能放掉的堅持,也會是永遠放在心裡的警惕。
(因文字限制,若有未盡之感謝與未收錄之經歷,請相信這些過程裡的人事物,我們一直都放在心上,謝謝你們成就夫夫之道,陪我們成長,給我們力量。)
2018年回顧這裡看➡️
http://tinyurl.com/y5nta2zz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喪禮 #十萬個為什麼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6 禁忌一:不可以在晚餐後過世?
02:19 禁忌二:不可以讓貓靠近靈堂?
03:17 禁忌三:不可以帶小孩子參加喪禮?
04:08 禁忌四:眼淚不可以滴到往生者身上?
04:58 禁忌五:月經來不可以參加喪禮?
06:00 禁忌六: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
06:54 禁忌七:夫妻不相送?
08:07 檢視喪禮禁忌的標準
09:11 我們的觀點
10:47 提問
11:0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簡樂
|腳本:簡樂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喪葬禮俗禁忌|台灣殯葬業資訊網:https://bit.ly/3cTOliQ
→禮儀小知識|台南葬儀社:https://bit.ly/3uq9Ldx
→禮儀百科查詢|仙鄉生命禮儀:https://bit.ly/2Q7syvq
→入殮儀式是什麼?入殮不能看?入殮流程、參加人員、衣服與禁忌揭密!:https://bit.ly/3dD1yMo
→郭慧娟/我想送我的老伴最後一程,不行嗎?:https://bit.ly/3moYase
→喪禮習俗「夫妻不相送」:此世不再嫁娶、情感堅貞不移:https://bit.ly/3aYBZVU
→喪禮怕煞到幼兒除煞小技巧,事圓滿心更安:https://bit.ly/3syeBo3
→《“大姨媽”來喪禮怎麼辦?》—月經和喪禮:https://bit.ly/3wzIC9N
→善意的禁忌|台灣禮俗研究所:https://bit.ly/3moez0f
→郭慧娟/走進死亡咖啡館後才明白,最溫馨的事是談死 :https://bit.ly/3wBIp5S
→破除殯儀館的五大禁忌!喪禮結束不能直接回家?夫妻真的不能相送嗎?【單程旅行社】:https://bit.ly/3wzgZxG
→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25:去殯儀館該注意什麼?:https://bit.ly/3t12kt4
→親人過世禁忌有哪些?服喪多久能去廟裡拜拜?8小時內不能碰亡者?!【冬瓜行旅】:https://bit.ly/3sWvg5b
→吳信雄,臺灣閩南傳統喪禮之探究 —以儀式及其意涵為中心,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fOKjdK
→王書偉,殯葬禮俗「禁忌」研究-以嘉義大林鎮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9OO9zC
→洪美新,驟然喪親遺族治喪歷程的喪慟經驗之探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https://bit.ly/2Re31kF
→洪筱蘋,從台灣閩南諺語與語彙看喪葬禮俗之變遷-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sZ4E3s
→徐福全,論臺灣民間喪葬禮俗中之禁忌及日常生活中因喪葬禮俗所引起之禁忌:https://bit.ly/3dD1OuQ
→《禮儀師的訓練與養成》第10章〈殯葬禮俗知多少〉,郭慧娟,2017,華都文化
→《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內政部民政司,2016。
【 延伸閱讀 】
→《送葬協奏曲》| CCC創作集,韋蘺若明,2020:https://bit.ly/2R9PIS9
→禮儀師紀錄片:https://bit.ly/3uuFTwx
→喝咖啡,聊死亡,卻是笑聲連連?|獨立特派員 第666集 (死亡咖啡館):https://bit.ly/39PiQ7G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郭慧娟,2016,白象文化:https://bit.ly/3wzIRS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061.Home Coming。Peter the Rabbit告訴我們一個故事
丹麥的哲學家祈克果(S. Kierkegaard)說:生命顯現為種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人與天地的關係。最後一種關係往往被理解為宗教信仰。假若宗教有教義一面、靈修一面,當我們面對死亡,我們只能說,人不再可能以任何教義來安立「終有一死者」身份的人。Emma Thompson的老師說著的童話故事:「大樹」可能就是一種Home coming的感受。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謝建泉(前腫瘤科臨床顧問醫生、生死教育學會創會會長)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63.痛苦的處理:痛苦令人意志消磨,所以舒緩治療很重要
痛苦有兩大類:心靈上的與肉體上的。心靈上的痛苦需要修行磨煉,屬於哲學或宗教領域;而肉體上的痛苦則需要一些醫療知識,謝醫生為大家提供一些舒緩治療的方法,讓我們認識肉身痛苦的特質。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謝建泉(前腫瘤科臨床顧問醫生、生死教育學會創會會長)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宗教與生死學系 在 生死學系 - YouTube 的八卦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鄭志明教授--道教生死學專題--102學年碩士在職專班二之二20130918 本系碩士班教學目標:培育宗教交談與宗教 ... From the video descript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