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話不吐不快。
「臺灣大專院校可悲之處」
這六年來,我在六所不同的大學任教。很多同學平常不來上課、上課的時候態度欠佳(睡覺、吃飯、滑手機等不妥行為)、不寫功課、不參加小考、甚至誤認為有權利不參加期末考。如此荒誕的態度,各校有之而且屢見不鮮。
學生或許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校園民主」,意謂著學校或老師該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與作息。民主之意,固然是在於把選擇權放在大眾的手上,但如果掌握權利的大眾,是不負責任的人,後果則令人堪慮!
選民常說,選舉的目的,是為了幫人民選出最佳的候選人。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人民所選出的掌權者,卻目中無人、自私自利!罪魁禍首不就是不明狀況,盲目而為的無知人民嗎?
臺灣的大專院校,每年進行教師評量,讓學生替老師打分數。表面上看似校園民主,問題是,難道每個學生都有評量老師的資格嗎?從未出現過在課堂,或上課時從不專心聽課的學生,在期末卻有權利執筆評量,洋洋灑灑地批評他們根本不熟悉的老師或課程,這像話嗎?!
這種民主只不過只是一種給學生的幻覺。
如今大學已變成一個商業機構,學生不過是一個企業的客戶。所以客戶至上,甚至可以對提供教學服務的老師提出評量。表面上的民主化以及僵硬、裹足不前的官僚制度,只會讓「教育」離它的本旨愈來愈遠,這是臺灣大專院校可悲之處。
政大教授劉宏恩堪稱臺灣最機車的老師,他也一向以此自豪,容我分享他在今年九月寫給學生的公開信,看過之後,您不妨可以想想,所謂的教師評鑑制度,以及學生追求的民主化,是否到了該檢討的必要?
劉教授說得很好「為了避免山難,凡是第一週上課無故缺席的,我會一律強迫你退選。但如果有正當事由第一週需要請假,你本人可以親自向我本人說明來請假,但第二週我還是會點你起來問你:有沒有跟其他同學弄清楚第一週的課程說明和作業內容。 以後不管是第幾週上課,我都不接受請假或缺席的人被我點起來問問題時回答說「我上週沒來所以我不知道」----你上週沒來你就要自己事後想辦法去跟其他同學問清楚,若是你沒有去問清楚,那就是你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
我跟劉老師一樣,在課堂上再也不接受「無法替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的同學選修,在生命中再也不會與「無法替自己所選所作所為負起責任」的人有多來往。
歡迎分享!🙏🙏🙏
(圖片是曾當演辯比賽裁判的我,本人無雙下巴)
Yahoo!奇摩新聞蘋果日報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壹週刊壹週刊商業周刊人民邮报 - The Rakyat Post Chinese Vers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學習態度量表 在 大人學 Facebook 八卦
Hello 大家好,我是Joe。
對很多人而言,戀愛真是一件非常抽象也非常吃力的事情。
我在25歲之前其實也是如此。無論怎麼嘗試,前面就像是一團迷霧一樣,努力奮戰了半天,模仿偶像劇那些對別人好的事情都做全了,但卻怎麼樣都無法讓人喜愛。困在原地、遍體麟傷之餘,實在滿心都是挫折。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對某些人而言,會把戀愛歸類成在純粹感性的範疇中 - 他們覺得戀愛毫無道理、異性都是莫名其妙。
因為我曾經有過這麼辛苦的時期,所以當我後來開始無意間做對事情後,我慢慢回頭思考,並嘗試拆解每個細微的互動。
若說我有甚麼特長,大概就是擅長把抽象概念系統化。所以在這十多年的時間中,我陸續整理,發現其實兩性互動中,有許多可被拆解、被解構、被明確化規則化甚至公式化的知識。
只是當我們不知不覺時,就容易把這些概念歸納成天分,並以為成功與失敗只是好運與緣分。推給緣分或是命運當然很輕鬆,卻忽略了自己做為主角應盡的責任。
說起來,戀愛或許跟音樂很像?我們若倒退回到很古早以前,當人們對音樂還一無所悉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音樂就是天分跟音感嘛。有人天生就能演奏出華麗的曲子,但有人拿起樂器怎麼努力就是噪音。可是隨著歷史推演,慢慢有人拆解,發現樂曲背後的組成是Do、Re、Mi。然後有人發明了五線譜、高低音、拍子的概念以及標記,最後大家終於可以把抽象的音樂記錄下來。到了現在,音樂不但可以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還可數位化的儲存,甚至這幾年據說還可以讓電腦理解音樂規則並輔助作曲了。當然,就算是這樣,演奏背後還是有詮釋、情感投入、以及藝術的部分。但最少可被記錄、可被拆解、人們也對於敲擊與吹彈的所發出的聲音背後的原理有越來越多的理解,能模仿就能進步。這就是把天分,系統化成可模仿知識的進程。
戀愛也是類似的狀況。當我努力把戀愛背後的遊戲規則、人際互動規則、人性的期待、心情的起伏轉折、以及每個階段該做以及不該做的事情,都明確結構化、甚至視覺化(還有力道圖)的攤在大家眼前,就會完全地理解過去為何會搞砸關係,也會知道下次該怎麼做得更好!連甚麼是愛、甚麼是好感、為何自己不被選擇、如何曖昧並觀察反應力道,都有量表與公式,實在已經讓大家對與理解這遊戲有大大的提升了。
雖然戀愛背後還是有個人詮釋以及藝術的部分(當然也有主觀喜好的差異)。但當我們有個類似五線譜的東西在手上,有工具+量表+思考流程在手邊,最少下次就可以在互動時持續做對的事情;搭配理解以及感情的投入,最後肯定會有機會慢慢變厲害的。
換言之,我很希望把我看到的世界也分享給大家 - 避開錯誤的舉動,讓人能慢慢成為更好的戀人!
很多上過課的同學給我的回饋,他們都覺得上完課後最大的改變,在於他終於不再只從自己出發(過去那些妳直覺以為的「為對方好」,往往還是僅是為自己好)。他們終於可以理解為何過去的戀情對方會討厭自己,甚至兩人最後會憤恨不平的原因。
當這些搞懂了,後續能更客觀地看待關係,能更高角度的體察自己的情緒,就終於能避開錯誤的舉動。不再把自以為是的「對別人好」施加在別人身上、不再做那些別人根本不要的「奉獻」。當錯誤少了,態度對了,人高度有了,自然就能行事優雅,最後戀情也就會開始順利。
PS 有人甚至回饋說,因為她整體的人際體察能力提升了,現在連職場也順利了許多。:D
-----
歡迎參考:一堂讓人覺得相見恨晚、卻能確實改變人生的關係課程!戀愛大人學 - 搞懂戀愛規則,學習關係雙贏
http://bit.ly/2DY425Q
#這課的特色是男女可以一起上課
#徹底了解異性在想什麼
學習態度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建立信心,通常是使用正面語言與肯定。不斷使用負面語言,通常是打擊孩子的信心,擴大我們對缺點與弱勢的關注,又破壞關係。很多人以為有能力將人罵醒,但是通常把人罵倒的機會比較高。
【撰文/曾鈺庭】
如果聽到孩子智商只有72時,很多人心裡可能愁苦著:「天啊,這樣的孩子我該怎麼辦?」但前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運用肉麻教養法,深信「相信」的力量與21次練習的魔力,讓智力測驗只有72的兒子盧蘇士,一路讀建中、上大學、進研究所,目前還是博士班的準候選人。
盧蘇士當年因為無法適應小學生活,被帶去做智力測驗,結果他的智商只有「72」,得知這樣的結果,盧太太很難接受、放聲大哭,但盧蘇偉信心滿滿地安慰太太:「只要用對方法,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因為他當年也是因為找對方法,從此一路順遂,考試總是保持前三名。
70分的智商 不一樣的天才
盧蘇偉八歲時得了腦膜炎,傷到腦部,直到小學五年級時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因為總是記不住基本國字,沒念過書的母親當時為了讓他能夠分辨「馬、鳥」「常、裳」,就用歌仔戲的道具自創一套認字法,「馬的脖子上有鬃毛,鳥嘴是尖的,所以頭上有一撇」「常是做官的要經常戴著筆直的方巾,裳是當官的要穿很多衣服」才讓他記住這幾個字。
為了爭一口氣,盧蘇偉每天努力讀書仍不得法,他國中讀了四年,其中有三年是在啟智班度過,勉強考進高職,大學聯考準備七年,考了五次,中間還去當兵,最後因退伍軍人加分的優待,才讓他考進警察大學。
直到大二那年遇到心理系主任馬傳鎮教授,才讓盧蘇偉的人生撥雲見日。由於盧蘇偉在課堂上做了很多心理測驗、智力測驗,結果與他在國中時測的一樣,智商只有70分,讓馬教授不諒解,「如果是這樣的智力怎可能進大學?一定是你不認真。」在聽過他坎坷的求學過程後,馬教授覺得不可思議,也引發研究興趣。最後使用蘇明尼加多項人格智力測驗評量表,經過層層分析後發現,「盧蘇偉,你不是白痴!而是不一樣的天才,因為你的天才沒被發現!」原來他的學習能力評量偏低,但在組織、分析、整合能力的項目分數偏高,尤其創意思考、延伸性思考能力表現特別好,恩師要他善用這樣的優勢能力,不要再用別人的方法讀書,改用自己的方法,果然從大二下學期開始,他的成績總是保持前三名。
把字拆成故事講 解決閱讀障礙
「如果孩子表現一直不如你的期待,不妨做一下智力測驗,找出孩子的優勢能力,用對方法讀書,就能事半功倍。」盧蘇偉建議,但如果只想知道智商高低而測驗,那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由於有了自己切身的經驗,讓盧蘇偉對兒子深具信心。上學不久,盧蘇士出現閱讀障礙,最後盧蘇偉發現用「字」說故事的方式,例如「孝,就是有個土包子打了兒子一下」,學會這個方法後,盧蘇士就自己發展看字說故事的能力。「教,就是土包子打兒子後,有人在旁拍手叫好。」盧蘇偉坦言,有時看到太太抓狂的場面,他便會出面用他的方法讓兒子了解難題所在。
給孩子信心 不要「預告失敗」
盧蘇偉發現,「教養出問題其實與預告失敗有關。」如果一直指摘孩子笨,嫌孩子能力太差,孩子哪來的信心?根據他的經驗,爸媽要先了解孩子的目標,與孩子共同找方法、甚至一同完成,當孩子因為目標明確,而改變態度後,一切也就跟著轉變。他建議家長要盡早讓孩子找出人生的目標、存在的價值,孩子就會自動去做,父母只要站在支持者角度。
二○○五年盧蘇士小學畢業前夕,盧蘇偉想送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最後盧蘇士決定要騎單車環島。「自從做完這個決定後,我那不會騎車的兒子,自己每天在公園練習。」幾天後父子兩人展開旅程,出發第一天就發生一連串事故,下大雨、半路被狗咬、爆胎等一籮筐衰事,到後來甚至單車被偷等離譜的事都發生過,這段艱辛環島過程,盧蘇士全都寫在日記裡,沒有抱怨,只有感恩,他的日記還以《陪你去環島》出版,這項創舉讓一個成績很差的孩子,得到全校師生按讚的回應,這讓盧蘇士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
學習態度量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提出兩個問題,邀請你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就是,你覺得是一個人的行為,決定這一個人的個性;還是這一個人的個性,決定這一個人的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喔,到底我們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然後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還是啊,你先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所以對於某些事情,你才會選擇做它,或者是不做它?
我想多數時候,我們直覺都會覺得,應該是「個性決定行為」才對吧!但事實上喔,所有的心理學研究都指向一個證據。
這個證據就是,其實是我們先做了某些事、我們先說了某些話,然後我們再透過事後合理化的過程,去形塑出我們對於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也就是自己個性這方面的認識。
可能你聽到這邊會覺得有點繞哦,其實我今天談的,就是在心理學裡面,叫做「自我知覺理論」。
「自我知覺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不管對自己還是他人,它其實是源自於,我們對於自己行為的觀察。
通常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很明確的,去指出我們對某件事情的行為、態度,它的歸因是什麼?
但是呢,我們會運用「看圖說故事」,也就是連結的方式,讓這件事情聽起來是合理的。
在1993年,有三位心理學家,分別是約翰.卡西歐波,跟喬瑟夫.普利斯特,還有格雷.伯恩特森,他們做了一個聯合的實驗。
他們的實驗方法很有趣哦,他們拿「中文」給那些不懂中文的受試者看。然後要他們回答,他們看到這個中文字的感覺,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然而實驗的操弄,就是在這些人看這個中文字的時候,有些受試者,他們是邊回答這個字給他們的感覺。
而這個字一邊由桌子下面往上提,也就是說這個「字」,會呈現出越來越往上抬,然後靠近這個受試者的方向。
然而有些受試者,則是相反的。就是他們邊感受、邊說這個中文字給他們的感覺,而一邊回答的同時,這個桌面是被他們撐住、而且往下壓,也就是「字」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結果這個實驗發現喔,那些受試者,他們只要是面對這個「字是往上提」的,他們多數會感覺到,這個中文字是正面的感覺。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懂中文,搞不好上面是寫個「死亡」的「死」字也不一定。
但另外一組人,當他們看到這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他們大多都得到負面的評價,他們都覺得這個字是不OK的,感覺是不舒服的。但也可能那個向下壓的字,上面是寫個「好」也不一定啊。
那這到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哦,是因為我們不自覺的,會把肌肉的收縮,跟「正面的經驗」綁在一起。
也就是說這個「字是往上提」的時候,彷彿是我們的手,往上收縮這樣的感覺,它跟擁抱、它跟接受的這個肌肉的運動方向是一樣的。
而相對的我們會把肌肉的延伸,連接到負面的感受,也就是當那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就好像是我們的肌肉在延伸的過程,彷彿是我們排斥一件事,或者是把這個字推開。
所以只光「推」跟「拉」這個動作,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感受。而如果進一步來看的話,事實上我們還在襁褓裡面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意識的,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往自己的身邊拉,而把我們不要的東西往外推。
所以在「自我知覺」裡面,進一步的把我們這種,屬於身體的感官上面的記憶跟歸因,把它分成是「宣告式的顯性記憶」,跟「非宣告式的隱性」這兩種。
而「宣告式的顯性記憶」,就像我們的隨意記憶一樣,可以透過你自己的自主意識,而決定它的運動方向。
而「非宣告式的隱性記憶」,會不自覺的被儲存在我們的大腦潛意識裡面。這個部分跟我們的直覺是很類似的。
然而在「自我知覺理論」裡面的實驗,都發現了一件事,不管是「宣告式的記憶」還是「非宣告式的記憶」,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我們除了是被動的,因為我們身體的行為跟動作被刺激、被引發,而決定我們的內在心情之外呢。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去主動的去創造出,很多對自己的情緒跟主觀認知,有「正面效果」的動作。
當然了在這個部分,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可能聽過,過去我分享了很多內容。
比如說,你希望自己面對某個挑戰的時候,更勇敢、更堅定;你所需要做的,並不是給自己打雞血、不斷的自我催眠,說「我要強壯起來!」。
反而啊,這個時候你先忽略你怎麼告訴自己的話,你先讓自己的身體,去做出那個領域擴張啊、抬頭挺胸啊、下巴微微的抬起這些動作;反而你會很快的感受到,自己的信心跟勇氣。
那麼談到這裡,或許你也會好奇,除了動作的自我暗示以外,有沒有可能你可以透過「自我知覺理論」,去引導別人、去創造出別人內在的主觀認知?
有些朋友聽到這邊,可能直接的就會想到,那我老叫別人去做運動、去做伸展,然後呢跳帶動唱…。
這似乎的確啦!別人在做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振奮;可是這種招數玩久了,其實所有人也會覺得很無聊,而且那個套路、那個刻意的痕跡,實在是太明顯了!
所以,所有曾經參與過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從來不會在我的課程跟教室裡面,去做那些讓所有人,會得到尷尬癌末期的所有相關的事情。
可是呢,如果我不去引導別人的行為,那我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去創造出別人的「自我知覺理論」,而透過這樣的歸因的方式,把它引導到我想要帶他去的地方?
其實啊,除了口語跟自我呈現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文字」。你會發現社群網路、IG、Facebook…這麼風行的年代,其實文字表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能夠善用文字的結構,跟善用文字的引導,那麼你會發現一件事。關鍵往往不在於,你是否能夠去寫出很厲害的句子;而是你整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到底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
就像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她推出了很多在市場上非常暢銷的書籍。很多讀者讀完之後,都會感覺到非常的有幫助,而且充滿療癒性。
可是如果你細細的去分析她的字詞,她所使用的詞彙跟句子,沒有那些很複雜的、很困難的,或咬文嚼字的。但是她字裡行間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卻是這麼的引人入勝。
這裡面就說明了一件事,其實「自我知覺」除了我們的行為、動作的自我引導之外;如果你要更積極的,去引導他人的自我知覺,那麼「文字」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就像今天開頭所說的,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是因為他的個性決定他的行為,那麼很多事情是無解的。
可是如果你很清楚,其實所有人的個性,都是先由某些行為,或者是你先引導出他某些行為跟認知,而決定了他自己的內在認知;那麼「文字」就是這個時代,最有力的武器。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上有所精進,你想要透過文字鋪成的氛圍,不是去學那些很匠氣的套路,而是回到文字的根本、回到訊息傳遞的根本。
透過「文字」去創造出你想要有的影響力的話,那我在這裡就會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嘉玲老師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可以說是集其她畢生的功力,把所謂的「文字表達」怎麼樣寫出自己的風格,透過課程的學習跟實做的引導,讓你找到屬於自己文字的影響力。
所以很期待,能夠在「寫作小學堂」裡,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寫作小學堂」,下一期我們在7月21號開課。
相關的課程連結,在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xwVt7-H5X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X1XPsZAPeN8vR6uf5ihj0EuSyfA)
學習態度量表 在 學習態度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學習態度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學習態度量表、學習態度例子、學習態度有哪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學習態度量表 在 學習態度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學習態度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學習態度量表、學習態度例子、學習態度有哪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學習態度量表 在 屏東縣接受補救教學國中生數學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的八卦
教學數學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問卷」中,學生在數學態度量表上現. 況感受之程度,四個層面分數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對學生在數學態度愈. 高;反之,則表示數學態度越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