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吃飯,席間他說:
“我認為沒有所謂的快樂的學習。所有成功的學習都是痛苦的。重點全是於你用什麽態度去面對、或轉化那個痛苦。”
這句話引人深思。原來難的不是學習,是面對的態度。
想想有道理。像我喜愛的寫作,說到底其實也是一件痛苦的差事。不過,因為有了熱情、想像,好像被我轉化了……嗯,很多時候,苦或樂還真存乎一心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中西文明的夾縫:改變台灣命運的起手式」介紹 訪問作者: 黃光國 內容簡介: 從世界史的宏觀角度,說明「文化中國」在世界史的地位, 以及西方殖民帝國主義興起,中國為何衰敗。 夾縫中的台灣,如何從「中西文明對抗」中, 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 十五世紀歐洲進入...
存乎一心 在 Facebook 八卦
直接發券吧!
週三蘇院長率領政院官員到官邸報告蔡總統五倍券的政策之後,媒體大多下標:「拍板定案」。不過從民進黨立委現在激烈的反應看來,蔡總統的態度應該解讀成:「你自己惹出來的事情,你自己想辦法解決」。
週四,照總統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邀集立院黨團幹部,進行「溝通」。
「五倍券」的版,都印好了,才想到要找國會議員溝通?會不會太晚了一點?沒有先求民意,就自己獨斷獨行,是蘇院長從政以來的「風格」,說的好聽,叫勇往直前,說的難聽,叫獨裁霸道,從不聽勸。
印都印好了,多數民意期待「發現金」的選項,等同直接刪除。不過正國會立委主張,發券沒關係(反正也木已成舟,多說無益),可不可以不要跟民眾「收一千」,直接發五千,或是四千,這樣也算取個折衷。
沒想到蘇院長不同意。
第一,板模都印好了,上面已經寫的「振興五倍券」,不收一千,何來五倍?
第二,過去馬英九發消費券,民進黨罵成那樣,現在如果不收一千,那不就等同消費券?馬規蘇隨,臉上無光,辦不到。
搞了半天,只好維持「收一千」,但擴大「不收一千」的對象,從109萬人不收一千,變成906萬人不收。
906萬人不收,但還有一千多萬人得收。
尤其,要收「一千元」的這一千多萬人,正是努力賺錢,規矩繳稅,然後連疫苗都還沒打的青壯族群,五倍券「雙標上路」,這群人的「相對剝奪感」,即將大爆發!
是解決民眾眼前的困難重要?還是計算宣傳效果,並換算下次的選舉得失重要?
是符合民意的期待重要,還是不想讓馬英九看笑話重要?(真的改了,馬英九也未必就會出面嘲諷)
治理國家,存乎一心,在此一念。
不要再算了,不要再撐了,蘇院長,全民直接發券吧!
暐瀚 2021-8-13 de 台北
存乎一心 在 陳婉容 Sherry Facebook 八卦
最近有件事令我很難過(當然每天的新聞都令人很難過),覺得或許應該寫出來。
我認識一位大陸來的研究生,是個科學家,是做甚麼研究的就不寫了,免得他身分暴露。我跟他不熟,但見面會寒暄。上星期是反送中開始後我第一次踫見他。我們在巴士上聊工作,聊生活,然後他問起回家的事,我出於好奇很想知道他對運動的看法,但又不想直接問(因為我不想吵架啊,網上吵就很累了,現實生活中就別吵了),於是我隱晦地說:「很想回家啊,可是香港……現在這樣子。」
我說「現在這樣子」,沒說是誰令香港變成這樣子——可以是政府,可以是廢青。夠隱晦了。
他點點頭:「也對,現在這麼混亂。」
可是我還是有點忍不住:「你有追蹤香港的新聞嗎?你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
沒等我說完他就說:「不是很清楚,我們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研究很忙哈哈。」
我也打哈哈:「哦,也是。」
之後趕忙換了一個話題。
回家後就想,可能他政見不同不想跟我吵起來吧,又或者他真的不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但無論怎麼說都讓人難過,他又聰明又博學,無論是不關心還是不認同運動,都是令人有點無奈的。
今天下午我又踫上他,這次不是在巴士上,是在某大樓的走廊。
他特意把我拉過去,跟我小聲說:
「其實我不是不知道香港的事,只是在巴士上,很多人……隔牆有耳。」
我點點頭。
「如果被別人聽到,可能會有點問題,會牽連到其他人……我是認同運動的。我知道發生甚麼事。我知道昨天有人中槍了,一個小孩。五大訴求我也知道。只是就算來了這裡,我們也是很難高調說甚麼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where the eyes are, who the eyes are。」
我說絕對明白,這足夠了,我們心領。
但特別特別難過。
十一那天,香港抗爭新聞對我來說是鋪天蓋地的,但另一邊廂,閱兵儀式,國慶煙花,大國崛起,七十華誕——那紅通通的一片昇平是同是真實存在的天與地。甲之國慶乙之國殤;彼之盛世吾之亂世,一切原來可以存乎一心。
大國崛起最好的明證就是它無處不在。他用「eyes」來比喻可能「篤灰」的人,多麼有反烏托邦的意味。「新中國」是一個政治烏托邦,而烏托邦(utopia)代表「不存在的美好之地」。維持烏托邦的幻象,不免就需要眼睛。
十一那天,豆瓣上出現了很多「盤點」帖,列出了所有沒有向中國祝壽的港台藝人。沉默已不夠了,還要表忠。帖子下面的討論看起來非常理性,他們是真心相信這一切的,你賺我們的錢,就要向我國祝壽,如果你不表忠,就是有異心了,就是分離主義,我們就要篤你的灰,封殺你的事業,毀掉你的一切。
在這種狀況下,沉默已是很大的反抗。我們怎會不明白。只是難過就是。
存乎一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中西文明的夾縫:改變台灣命運的起手式」介紹
訪問作者: 黃光國
內容簡介:
從世界史的宏觀角度,說明「文化中國」在世界史的地位,
以及西方殖民帝國主義興起,中國為何衰敗。
夾縫中的台灣,如何從「中西文明對抗」中,
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
十五世紀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台灣在中、西文化初步交會的「夾縫」中,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
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崛起,列強爭霸與殖民霸權,以及陽明學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世界列強們虎視眈眈,將台灣列為囊中之物,勢在必得。
另一方面,本書從「心理史學」的觀點,分析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明臣,如何輔佐清廷應付內憂外患。從他們四人身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和「官無封建、吏有封建」所造成的困境。
尤其從「抬棺抗俄的左宗棠」和「長袖善舞的李鴻章」兩人一生行誼的對比,更可以了解:同樣的儒家文化傳統,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展現,其差別在於儒者所謂的「存乎一心」!
袁世凱小站練兵,說明清廷試圖改變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但在科舉制度的羈靡之下,大多數士大夫想盼的是效法李鴻章的「滿門富貴」,「宰相合肥天下瘦」,結果「戊戌變法」宣告以失敗告終。
「文化中國史觀」的建構,必須要以歷史事實作為基礎;而獨派人士主張的「同心圓史觀」,將台灣歷史在時間上限縮為五百年,在空間上與大陸切割,這樣的史觀是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歷史事實,誤導下一代。
看本書如何從「心理史學」的宏觀角度,剖析從秦漢以來沒有兵的文化,到清末中國進入百年羞辱世紀,探討為何台灣處在中西文明對抗的夾縫中,會陷入今天「內耗」的兩難困境!
作者簡介:黃光國
臺北市人,1945年11月6日出生。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致力於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科學。
著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百篇,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曾任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臺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