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給台灣的提案41-47:這票投給我,我跟你一起打造未來】
距離投票只剩下不到24小時,我要把3Q的提案都跟大家報告完畢,#你的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和那些坐著輪椅從國外被推回來的族群不同,如果你三十歲,你還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五十年以上。
你的這票,是投給你自己,是投給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3Q給台灣的提案41:投給自己的未來】
23年前,香港人迎來了保證「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中國,那時,他們沒有選擇。
23年後,當時的年輕人步入中年,面臨房價高昂、醫療擁擠、言論自由縮減的社會。
23年前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則在街上吃催淚彈,被毆打,被強姦,被自殺。
他們或有悔恨,但別無選擇,但是你有。
1年前,有個承諾「全台首富發大財」的煽動家,選上高雄市長,承諾他做好做滿絕不溜之大吉。
1年後,什麼承諾都沒做到的他,在凱道上煽動更多人民,接受他毫無根據的謊言。
他帶著指導解放軍作戰的吳斯懷們,帶著殺警犯、販毒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號角,一起進攻我們的民主殿堂。
還好,你們如果後悔,現在還有改變的機會,拿起盾牌,站好陣線,用手中的選票就能守護台灣。
年輕的台灣人啊,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不要擔憂,不要恐懼,不用再在意動員造勢的人數,不用在乎這兩天的耳語,明天睡得飽飽,1月11日,和你的手足,和你的朋友,投下手中這張選票。
1個半月前,平常不關心政治的香港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他們翻轉了區議會,雖然不能下架共產黨,但展現了香港的意志。
後天,只要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都出來,小英可能小贏變大勝,中二選區也可以翻盤,這就會決定選舉的結果!
不要擔憂,勇敢自信,投票前行,2020,台灣會贏。
【3Q給台灣的提案42:安心當父母】
今天的首投族,到了退休時,65歲以上老人人數將接近青壯年人數,而台灣人口也將下降到1700萬人左右,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缺乏怎麼辦?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近年紛紛強調婦女友善的政策改革,原因在於女性長期負擔照顧老幼的家庭責任,無法工作,造成高教育、低生育、低就業的矛盾局面。而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在世界上長期偏低,鄰近國家中只微幅高過日本,更急需改革!
以北歐政策而言,簡而言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經建政策,透過普及平等公托,提升雙薪家庭比率,也大力提升婦女補助,並透過國家資源投入達到再分配與去普羅化,讓勞工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
以人類發展指數而言,指數越高,生育率越低,但在指數超過0.9以後,反而呈現反轉趨勢。這些高生育率國家有相當大部分是北歐福利國,如丹麥2008年時2歲以下全時托育率就達88%,瑞典達62%,挪威58%。如學者Korpi就指出「2歲以下正式托育是支持雙薪家庭的指標」。
因而丹、瑞、挪等國,婦女就業率比台灣高出30~35%!!人口減少時代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推動以婦女為中心的福利支出。包含育嬰支援、公共托育、長照配套、和強化單親補助等婦女友善政策,讓長期在職場上被壓抑的女性可以安心就業!
在選戰中,郭台銘先生曾推出0-6歲國家養支票,但無視自己在生涯中多次養育兒女的經驗,攻擊洪慈庸委員在任期中生育,這就是無視「友善職場女性」的最惡劣案例。相比之下,蔡英文總統雖沒有漫天喊價式的浮誇政策,卻在不斷改進下,修正了公托公幼補助方式,我會在國會裡面,支持蔡總統更積極的推動照顧新手父母,友善職業婦女的政策,讓生育不再成為青年恐懼的生活負擔。
【3Q給台灣的提案43: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政策,我希望在四年內,我們能做到「公托與公幼免抽籤」的目標。
當然,我們很難將公托公幼國有化,義務化,但可以透過「準公共化」,讓父母有平等的補助基礎和多元選擇,並透過政府稽核和調查聯合抬價行為,維持市場公平性,減少「市場失靈」方式。因此,國家介入除了直接補助外,尚有維持公益調節市場的作用。亦即Richard Thaler所謂「推力」理論的地位。
另外,要透過對於民間社會的動員,促進參與和理解,並釋出多餘勞動力。並透過「政府有效投資」,減少公托的運作成本。舉例而言,所謂「青銀共照」、「二次就業」,都是嘗試釋放部分中、高齡就業者/同時照顧/被照顧者進入照顧體系,減少勞力負擔。
而在宅照顧、大家庭、社區合作社等制度,都是民間吸納照顧壓力的方式。可以透過制度設計的獎助制度來達成。而透過政府釋出閒置空間、鼓勵私營照顧服務型新創,這些都是減少市場營運成本的方式。
更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在強化公托同時,必須帶入公共運輸、公共住宅政策,並鼓勵微型創業的市場機制提供解決方案,減少父母負擔、也增加青年就業。
在0-2歲部分,以「居家型保母」和「機構型托嬰為主」,推動公正的保母推薦、管理辦法;並推動「公共社區保母」,也就是和公宅結合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在2-6歲部分,「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應以修繕活化舊校舍等現有閒置空間,達到法規安全等標準。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和公共住宅政策,在車站節點設立和社區結合的幼兒園,讓最多人能夠利用。
另外,我們可鼓勵民間提出托育和長照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法國老人院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青銀共照人力分享的制度,讓托兒所與老人院比鄰。而日本新創企業推出和媽媽工作場所結合的托嬰/工作空間。這些都能提升服務效率。
如此一來,透過政策工具,來扶助民間力量、引導市場運作,形成一個吸納足夠民意的緩衝區,逐年提升公托比例,達成女性充分就業,解決所謂的「老化、青貧、少子化,人口三位一體」問題,才是讓台灣「平等而富有」的最好方式!
【3Q給台灣的提案44:多元教育】
我們的教育,應該不僅是教育孩子而已,在許多時候,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不只是學習困難,而是遇到社交、情感、家庭上的其他困難,甚至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包含學校的心理輔導、社工、甚至語言治療師等制度,必須加強配置人數,在偏鄉學校,也需要有在幾所學校聯合起來輪駐。
以芬蘭而言,就設有「多學科小組」,由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定期和班導師討論學生整體「身而為人」的需求,仍後思考學生面臨什麼問題,能得到什麼幫助。把「心理健康和福祉」看作和學業成績一樣重要,是芬蘭教育的一大優勢,然而,台灣卻因為成本問題無法這樣做。不過,如果學生中輟,或是因情緒問題,濫用物質,無法在社會上謀生,我們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遠大於這些支出。
我認為,要達到「社會平等」,避免「青少年犯罪」,去特別關注那些落後的孩子,透過補救教學、心裡健康與社會資源協助,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減少階級優勢帶來的不平等差異,這會對我們社會的融合有很大幫助,也將省下龐大的監獄監禁、毒品戒治等成本,畢竟投資教育,回報還是大多了!
【3Q給台灣的提案45:就職教育】
在高等教育擴張下,人人都能上大學,許多人批評大學系統與技職教育的混淆,也注意到了許多類別研究所就業的困難。
許多人認為高等教育有崇高的價值,然而,在通識與基礎人文課程以外,「就職」所需的技能,幾乎還是學子進入大學最關心的事。但大學與產業界的脈動,卻不一定緊密連結。
就拿地理位置來說,以台中為例,台中擁有台灣最重要的航太工業製造基地,但大學的航太相關系所,並不在台中。同樣的,高雄市台灣最大的造船基地,但造船設計能量與大專學系,卻集中在台北,這些都是不利地區發展的因素,不要小看地理因素,人際網路交流構成的互動,常常是促進競爭與人才流動的催化劑。
因此,科學園區結合大學研究機構的集約式規劃,或是大學復歸市區,讓大學成為帶動知識經濟轉型的樞紐,在許多國家的都會與產學規劃中逐漸成為趨勢。
台中具有國立中興大學以及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學校,我認為,教育部應更開放地,鼓勵地方產官學溝通,以研究型大學為樞紐,結合其他法人研究機構與廠商的研發部門,發展一地的技術特長,也能讓學生在學或畢業時,對於就業脈絡更好掌握!
【3Q給台灣的提案46:照顧青年】
青年不敢生育,除了剛才提過的育兒負擔,當然和低薪高房價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我還是強調,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除了進一步稅負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游資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現有的《國土三法》與配套法案,著眼於管制與保護的多,而未來開創的少。我認為應參考日本《國土形成計畫法》與定期檢討的 #全國總和開發計畫 之精神,以提升地方圈競爭力為目標,以子法或子計畫規範設置機能自足的廣域國際交流圈,並以「#西部都會走廊、#東部生態走廊、與環繞全國的 #海洋資源走廊」串連,用全國性的觀點,思考機場、高鐵、鐵公路網的建構,產業的戰略佈局與差異性法規鬆綁,並在各生活圈發展「#差異化吸引」魅力,讓年輕人有台北以外的多重選擇!
而當年輕人回到故鄉,我們應該優先推出公托、公運、公宅結合創業補助的一站到位政策,讓年輕人的生活、就業、育兒都沒有負擔,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Q給台灣的提案47:長照3.0】
蔡英文總統推動長照升級的步伐,是歷任總統最用心的,而我們也看到,經過不道4年,長照BC級據點大量成立,深入社區,加上受益族群範圍擴大,也提供了長輩更多的資源。
以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模式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減緩失能」,而是增加前段的「健康促進」,來省下未來龐大的支出。在公共議題中我們必須納入相對弱勢者的聲音,才能改變我們社區的空間與生活方式。創造對所有年齡層友善的環境,並改革城市的發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誠然,社區、區域到城市,會有不同的尺度,也需要不同的架構來創造改變,建立一個全人健康,全齡幸福的城市。
在高齡者繼續增加下,未來長照2.0的框架,和財物支出,終究仍會受到挑戰。我認為,我們必須及早思考,進一步減少老人失能速度,ˇ以及降低照服員需求成長量的健康促進政策。我認為,長照ABC都是以「據點」出發,我們進一步衍生出「長照ABCD」時,就要用「在地整體照顧」,把地區改造成老年人可以持續生活在此的環境,透過居民間照護意識的提升,結合「到宅醫療」、「遠距醫療」、「智慧協助醫療」,貼近居民的生活,增加社區的信任與活力。因此比C據點更貼近人的,就是「家」。長照3.0便是以每個人的住宅為據點,社區為支援環境的整體營照,也會是長照政策永續發展之道!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嬰 幼兒 心理健康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八卦
謝謝各方朋友關心。
本文 #討論回歸從醫療專業 看待我先前的發文。
我強調貼文出發點,是分享衛教知識。嘴部是潮濕黏膜,是許多菌種和病毒的溫床,而嬰兒相對於成人來說免疫力稍弱許多。你我看起來健康的成人,都可能因為不當心的動作,將菌種或病菌帶給免疫力較弱的嬰兒,平時在醫院裡當我們看到成人在碰觸嬰兒時,我們都會提醒家屬多小心、最好能先做簡單的手部消毒。
因為成人不經意動作而導致嬰兒感染的案例醫療界中時有聽聞,國外曾發生有親吻導致腦膜炎死亡的嚴重案例,台灣於2017年也確實有報導。這在國際上是被廣泛討論的衛教觀念。
昨天看到網路上遍布親吻幼兒的相關新聞時,想到在醫院中也常看到成人不經意的行為導致傳染病菌給嬰兒,我希望跟大家分享正確的醫衛觀念,因此我引用公開新聞來源的圖片撰寫貼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我也會對時事有所針砭。謝謝各位網友的創意,過去不論藍綠,政治人物抱小孩的確常作為一個純潔的象徵,甚至也有部分宗教人士也有這樣的動作,大人親吻嬰兒孩童儼然成為人類的文化之一。但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無論宗教或文化,是否一直以來兒童身體界線在成人觀點中的確沒有被認真的看待,其實任何行為都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同意的基礎上,我們也該重視因為不經意行為將病菌傳給嬰兒。
促進社會生理與心理健康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人對於無法直觀理解的事物,若加上情緒刻意的操控,就會讓衛教效果失敗,這我相信不只是我,也是所有專業人士不樂見的。
謝謝社會大眾的批評和指教,本人堅持做正確的事,未來也將致力為提升台灣社會健康盡一份心力,與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衛生實力。
---
參考
國外案例(2017): http://bit.ly/2POYFx5 (腦膜炎死亡案例)
台灣報導(2018): http://bit.ly/2sh76rY
嬰 幼兒 心理健康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520前夕,對蔡英文總統新任期的期待!
即將到來的520前夕,將是蔡英文總統新任期的開始,我們有著許多期待。在過去四年,時代力量提出了許多關於公平正義的法案,其中大多數都是蔡總統在2016年競選時提出的政見,我們期待未來四年,蔡總統與新的團隊,能夠繼續落實。
針對我們關心的部分,以下和大家分享。
▋守護兒少
1️⃣ 擴大0-2歲公共托育
目前台灣的少子化狀況非常嚴重,政府雖然將少子化視為國安問題,但我們目前做的,夠了嗎?
蔡總統在上個任期力推「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過去幾年,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擴大一千班,這點我們給予肯定,也期許未來能繼續努力。
但目前0~2歲的公共化托育,家外送托率僅有12%、公共托育家園及公辦民營托嬰中心仍不到總體的三成,對比3~5歲的公共化佔比有將近三成六,很顯然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些都是未來四年該繼續努力的政策。
2️⃣加重裁罰不肖業者
托育機構的虐兒、虐嬰事件頻傳,是家長會掙扎是否把小孩送出的主因,在這個會期,我們提出了《兒少法》跟《幼照法》修法,針對不當對待的部分加重罰則、更透明化,同時明訂爭議時家長權益的保障,我們期許衛福部盡快針對此部分進行修法。
希望勞動部跟教育部應持續改善教保員惡質的勞動環境,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3️⃣ 重視兒童青少年權益
未來四年,應該給予兒童及青少年更多的資源,以及更多良性刺激的環境。
以兒少節目來說,台灣兒少節目長期嚴重不足,根據學者調查,每日平均首播的兒少節目僅有1.5小時以內,兒少節目比例也遠低於人口比例,缺乏優質的閱聽環境,更遑論只有極少的本土化、自製節目。
在兒少遊戲權的部分,這幾年間因為各地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努力,漸漸有給低齡孩童的特色公園,讓家長假期時有更多帶小孩的選擇。然而對比國外有更多專屬青少年遊玩的冒險型遊戲場、自然型遊戲場,又或是如英國倫敦更完整的構思兒童青少年遊戲空間政策,這部份台灣至今仍未發展。
我期待未來四年,政府能針對兒童青少年成長時每個階段的需求進行討論,灌注多點資源,讓國家政策更友善、孩童也能更快樂的成長!
▋保護被害人
1️⃣重大案件畫面不該外流
針對社會重大案件畫面不當外流,我曾在院會總質詢中請教蘇院長時,院長認為,這樣的畫面播出並不恰當,除了媒體要自律、相關主管機關的規範也應該加強,當時院長承諾,會要求相關部會檢討,並徵集部會共同討論。
然而,權責單位 NCC 卻仍然針對大量播送後、傷害已發生時,去討論後續的處理機制,提名人甚至回應,畫面做了處理之後,殺人的畫面就沒有出現、就變成普級。
這樣的回答,變相打臉了蘇貞昌院長的承諾,主責單位的推託,更令人無奈。
我們必須再次嚴正呼籲,行政院與NCC等相關權責單位,應盡速建立一個即時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次傷害的機制。
2️⃣犯罪被害人保障權益
犯罪被害人的權益保障,是我們一直以來非常在意的事。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現行的法令與落實情形,對被害人權利保障仍有所不足,不僅服務難以貼近被害人需求,也讓提供服務的第一線人員面臨困境。
目前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存在種種問題,包括:缺乏一致性、存在漏接疑慮的通報標準、犯保協會的法定服務範圍與定位不清等,我們認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的組織應該進行改造,以提升專業自主性,並且重傷案件被害人長期照顧的需求、犯罪被害人的法律扶助權等,也都需要重視,我們希望能夠明定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國家也應該擔起推展犯罪被害人權益、提供必要資金的責任。
上述種種問題,先前我們已舉辦公聽會凝聚修法訴求,今年我也將提出修法草案,希望行政院與法務部等相關權責單位,別再將犯罪被害人的需求停留在國家恩給的思維觀念,應該正視、並且落實犯罪被害人權利的法制化。
▋社會安全網
1️⃣ 傾聽第一線聲音
蔡英文總統2016年就職演說時也呼應了這樣的想法,認為要「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個面向強化社會安全網。」
因此我們一再強調,蔡英文政府若要促使各部門共同織成社會安全網,目前社安網計畫將壓力全放在社工人員身上,以及整體偏重後端的做法,非常需要調整。
我們希望衛福部現在正在召開的社安網第二期公聽會,能真正做到採納相關意見,傾聽第一線社工人員的聲音,並且應積極的往預防端投入資源。
2️⃣ 重視精神衛生、心理健康
社會安全網的網絡中,不可忽視心理健康政策、精神醫療及照護資源的建置。
精神疾病者的照護,除了醫藥治療,同時也需要建立醫院到社區間的連續性照護機制,透過長期的陪伴關懷、多元化的社區支持服務,才有可能提升穩定服藥、復健的動力。
因此,綜合我與相關部會與團體討論的結果,我們有幾點希望:
1、政府應重視精神衛生政策,提升總體預算
2、精神醫療端,解決因精神醫療資源不足所導致的藥價核刪、無法普及居家治療服務等問題
3、重視並規劃社區精神醫療及照護面向,應建立充分且分布平均的精障者社區精神復健資源、社會支持服務等,更多元彈性的危機因應模式
4、建立個案連結平台及跨系統服務的串接,提供長期支持而非片段、斷裂的服務。例如社關員擴編人力、提升待遇及久任制度,使其能深化關係建立的能力及品質。
5、資源服務的建置中,均應納入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的使用經驗與意見。
我們呼籲,國家應該正視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政策,建立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心理衛生及精神健康的政策綱領,擬定改革與資源投注、分配的方向,以及具體的落實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