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業配文*****
非常時期更常宅在家,用3C的時間大大增加,更要喝白蘭氏強化型葉黃素飲,馬上網購、把3C族所需的舒緩放鬆直接送到家。
其實就算沒有宅在家,我也是3C重度使用者……
前一陣子才出了條新聞講到”有人去民宿,不是先欣賞有什麼美景,而是先確認wi-fi訊號強不強”,我就是這種。
我是3C產品的重度使用者。 每天的screen time, 就是用各種螢幕的時間,應該有。。。10小時?11小時?搞不好更多。我不但工作時使用,我娛樂時,也都重度倚賴大大小小的各種螢幕。追劇不用說了,<愛的迫降>好像是一次追完;我很愛閱讀,但只讀電子書。人家送的實體書,我都是擺在書架上當<TODAY看世界>的背景,真的想讀,我寧可自己花錢去買電子版。我連在超商排隊那兩分鐘,都要滑手機,我認為這可以增加我的耐性,不會嫌前面的人:繳個電費繳這麼久!?
蘿蔔頭覺得我有”大自然缺乏症”,所以常常會強迫我跟他去露營,而且會故意去找那種沒有電,沒有網路訊號的地方。 嘖!這有什麼難?我就把所有的劇啊,書啊全部下載好,再把手機平板筆電全部充飽電帶去,外加行動電源,還要確定可以車充,姐姐我可是跑過災區的,什麼裝備沒有?我甚至還有個太陽能板充電器!而且為了怕當機,所有的東西都有兩套。
結果就是蘿蔔頭釣魚釣八小時,我在他旁邊讀小說讀了八小時。晚上他賞星星,我追韓星。
我承認我3C癮滿嚴重的,可是因為沒有改善慾望,也就這麼過一天是一天。
但最近我發現我在螢幕前沒一兩個小時就撐不住了,去檢查,答案都嘛是說同一套:大姐啊,年紀大就要服氣.
我突然對我同齡的男性朋友們興起無限同理心。
@#$%︿*&
那能怎麼辦,只能多保養啦。現在我中午吃飯時,就會強迫自己不能用新聞配飯,正好白蘭氏來接觸,要我試試他們的<強化型葉黃素飲>,說是除了葉黃素,還有從紅藻萃取的蝦紅素,能有效提升舒適感、幫助舒緩放鬆,且素食者也可以喝。
我是想這試試也無妨,反正我本來在下午我就很喜歡喝杯珍珠奶茶,我現在就改喝葉黃素,卡路里比較少, 喝起來像果汁,口感還不錯,這就像開高速公路進休息站一樣意思,休息尿尿順便加個油,人就會覺得比較舒適放鬆。
白蘭氏還跟我說,像我這樣的人,更適合用「強化型葉黃素飲」.他的意思應該是想說,像我這樣”年紀”的人,要喝強一點的?
想死啊?
好啦, 不跟你計較,既然要喝,就喝強一點的。 強化型就強化型吧!反正我本來就什麼都喜歡extra strength。
我喜歡喝冰的,因為要站起來走去冰箱,所以也會強迫我從書桌站起來,我喝完以後,就會走到陽台去丟垃圾,然後就在陽台伸展一下,正好也欣賞一點遠一點的東西舒緩一下。
幾個禮拜下來,結果讓我很意外。。。。。我發現有一位鄰居,有一天勾肩搭背進門的,竟不是鄰居太太!
我其實不是很確定我是不是韓劇追過頭,總之我現在在陽台上的時間比以前多很多,包括那個強化型葉黃素,我已經全部改成在陽台喝了。
人生處處有戲,幹嘛一直低頭追韓劇!
-
5/21-6/10在PChome專屬網頁輸入折扣碼FAN200,立即享有折200元的優惠!
白蘭氏強化型葉黃素飲18入:https://reurl.cc/rae5R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萬的網紅冏冏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蹤 IG: kyontw #投資理財 #個人成長 #CC字幕 📖 購買此書 👉 https://pros.is/poorcharlie :::: 本集簡介 :::: 巴菲特的最佳搭檔 窮查理小傳 蒙格的哲學 讓你的人生悲慘無比 逆向思考 能力圈理論 投資必須的心理學 追求財富是為了什麼 【其...
「娛樂至死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安柏不在家 Facebook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冏冏子 Youtube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摸摸冏冏 Youtube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分享] 「娛樂至死」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娱乐至死》现代媒体如何悄悄夺走了我们的智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且讓我們娛樂至死 - 好青年荼毒室- 哲學部 的評價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要比娛樂至死反省更多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娛樂至死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安柏不在家 Facebook 八卦
#新書試閱【死藤水 Ayahuasca】
剛到庫斯科時,我問刺青店老闆說
『難道你都不想嘗試看看Ayahuasca(死藤水)嗎?』
刺青店老闆是土生土長當地人,他說看那些人喝下去之後大哭大叫吐得滿地都是,幹嘛沒事整自己,抽大麻不是開心多了嗎。邊說著把他手中的大麻煙遞過來,我搖手說不要
『可是我不抽大麻也過得很開心』我說。
死藤水源自於古老的亞馬遜叢林,以死亡藤蔓為主加入其他植物熬煮而成。該植物含有一種叫DMT的成分,讓人產生幻覺。DMT叫做Dimethyltryptamine ,是自然產生的色胺和迷幻藥物,不僅在許多植物中, 人體內也有微量大腦分泌。最早DMT是某些北美南美巫師通靈時服用來達到通靈。
DMT在人類胚胎第49天開始分泌,有人認為這時是靈魂的開始。
我的薩滿是位俄羅斯人,他先跟我解釋喝死藤水有四個層次,一是單純達到身體健康、第二層是情緒釋放,第三層是思想開啟,第四是與世界的連結,他問我想要到哪一種等級,還沒等我回他,又問了我的職業、問我平常有沒有在使用任何藥物,來決定調配給我的死藤水強度。
進入儀式前要先進行齋戒,戒糖、鹽、紅肉、酒和性生活。好在平常除了在路邊攤亂吃,秘魯生活都健康正常,吃飽睡好每天拉屎條件都達標。我說完全沒有服用過任何迷幻藥物、沒有在吃安眠藥,職業是畫畫跟寫作,薩滿說我應該是個纖細敏感的人(並不是)所以給我調了最輕的等級。有服用藥物的人反應會比較激烈,死藤水濃度也要提高去壓制。
在等待的同時,同行的俄羅斯人問我,會緊張嗎
Ayahuasca的意思是「靈魂的藤」。當地人把死亡藤蔓又稱為小死亡,是非常強大的藥用植物,有人說他是啟靈藥,體驗的人常常會有瀕死經驗、被拖入自己心中最深層恐懼的深淵中,自行貿然使用會有相當的危險性。
『通常他們飲用死藤水是為了將理智與感情,大腦與身體之間調和,甚至是將自己從過去的傷痛中解放出來。死藤水不是令人在飲用後,所有煩惱都會在幾個小時之內消失的靈丹妙藥。它在某種意義上,把人的潛意識和其他維度帶來的問題浮出水面,這可使你知道問題的根源從而知道如何療癒。』
薩滿說上次來的人崩潰大哭激烈掙扎著說要回到現實世界。提醒我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試圖去控制祂。順著去接收祂要給你的訊息。我來不是為了娛樂或好玩,所以還沒有感受到害怕或緊張
薩滿在作完儀式後,要我完全放鬆,喝下又苦又濃稠像中藥汁的死藤水心裡一陣反胃,忍著躺下來等待
網路上有人說會看到前世、外星人、過世親人等等,我不期待看到那些,但我總覺得我上輩子應該是條狗。
過了20分鐘左右,我以為我在作夢卻又很清醒,所有畫面都解離成粒子在流動,我的身體消失,不再有『自我』。化為一波意識型態或者能量,快速穿梭在各種不同的維度空間、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時光流速,在那裏交流不需要言語,和另一個星球上的未知打招呼然後我又飛過。
薩滿看我一動也不動,過來關心我還好嗎,一瞬間又把我拉回現實世界,我說我很好,心裡想再回去那個才是屬於我的世界,身體像性喜黑暗的死藤植物強烈感到畏光,把身體蜷縮成一團。
畫面不斷變換流動,幻象中我回到了小時候,剛出生離開子宮,意識的我是清醒的不感到悲傷,身體卻在流淚
看見了遠古時期的印加人、大地之母的型態
山川河流風和湖泊,它可以是任何東西,這個世界所有,是內在也是宇宙
我不斷問著我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問著自己,問久了自己會開始感到困惑又害怕的問題。
因為一直等不到答案,忍不住哭了出來
畫面飛到很遠的遠方,我只是一股聚散沒有歸屬的能量
意識裡的我被現實中哭泣鼻塞的我不得不拉回現實
我問愛的人到底是誰
畫面在無數轉瞬消逝之中快速變幻
原本以為會出來的是某任男友或最近讓我很糾結的人
畫面停格出現了,完全預期不到那個人
是我的媽媽。
她是所有的源頭,所有多年來埋藏在心底的困惑的解答、是我抑鬱童年主因、是我曾經想不斷逃離的家
是我的媽媽。唯一骨血相連從子宮就住在一起汲取她的養分,看著我長大最親密的人。
瞬間又變回小時候的自己,在黑暗中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嘶聲力竭不斷喊著媽媽,童年的片段像斷片劃過
我希望媽媽可以牽我的手過馬路
希望媽媽可以對我好一點
想要原諒那些羞辱和精神攻擊與殘缺
哭到醒來,以為只經過兩個小時,像是做了很長的清醒夢,薩滿過來關心我,説已經過了快五個小時,問我看到了什麼
我說我看到我媽媽,而我變回小孩子
死藤水展現的就是你自己內心世界,赤裸直白的,完全沒有預期出現的人會是我媽媽
他說可能我的生活很單純,跟小孩時期的我沒有什麼太大距離,所以很容易就變回小孩子。
醒來之後來開始嘔吐,薩滿說這個過程也是把身體裡一些髒東西吐出來,在儀式開始前已經斷食八小時,仍然吐出一堆黑水。邊吐邊想到神隱少女裡白龍在吐了一堆東西後,最後吐出的那一條扭動的小黑蟲。
在亞馬遜叢林中,原住民看病是找巫醫
叢林裡有很多神秘草藥,可可豆和可口可樂曾經使用原料古柯葉,都是被文明社會帶出叢林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死藤水可以治病,但現在更多人為了祂深入叢林,去治療心理的疾病。
躺在床上眼淚一直不停掉下來
我的問題幾乎都已經得到解答
不斷追尋的是精神和真理存在
最後一幕祂給我看心中最渴望的是什麼
我和媽媽坐在外婆門口的躺椅上,媽媽變得年輕健康又漂亮,正開心的和外婆聊天,我大概只有三、四歲大,用小小的四肢躺在媽媽的懷裡撒嬌,溫暖陽光照射在我們身上。
原來我心裡最深的渴望,不是金錢或成就
而是希望可以回到小時候,躺在媽媽的懷裡盡情的被疼愛
是希望她的心中不再有憤怒悲傷。
有人說死藤水是一個關於愛的植物
喝過之後會在心裡留下一顆種子
無論它是否會在未來的人生中長成一顆參天巨木,我都希望能在前方看不清盡頭的漫漫旅程中,保有清澈的雙眼和一顆透明的心靈,繼續看清所有真相。
#單純分享不鼓勵自行使用
完整全文:
作者親簽版:https://reurl.cc/qy0mp
誠品(補貨中):https://reurl.cc/5Wkxy
金石堂(補貨中):https://reurl.cc/KYKWm
博客來(已售完):https://reurl.cc/7Q98l
電子書:https://reurl.cc/RAydx
有販售的獨立書店 /文青早餐店
台北:鹿途中
台南:鹿耳晚晚早餐店
高雄:無關書店
嘉義:勇氣書房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Zodiac 索命黃道帶的12個病態執念】#葉郎電影徵信社
《Zodiac 索命黃道帶》是導演 David Fincher 在犯罪片這個類型上從《Se7en 火線追緝令》過渡到 Netflix 影集《Mindhunter 破案神探》的一個重要轉折。
作為一個從未被偵破的真實犯罪事件,《索命黃道帶》因而不像《火線追緝令》有真兇揭露的結局,Fincher 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向記者和警察的犯罪調查運作經歷。為了確保觀眾絕對不會從電影細節中得到「誰就是真兇」的先入為主印象,Fincher 甚至刻意在重現黃道帶涉嫌的每一起兇案時讓不同的演員扮演兇手。
故事的重點從來無關真兇是誰,而是關於一種病態的執念。這種執念不僅存在於兇手身上,也存在於犯罪調查過程中、甚至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每個人。甚至是銀幕前方那些熱衷真實犯罪故事的我們。
從執念到自我毀滅,只在一線之隔.......
執念1:18個月的偵查
 ̄ ̄ ̄ ̄ ̄ ̄ ̄ ̄ ̄ ̄
大部分電影籌拍過程,多半涉及了寫劇本、畫分鏡、找卡司和找資金之類的煩人事務。《索命黃道帶》的籌拍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犯罪偵查。
雖然改編自 Robert Graysmith (即電影中 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報社漫畫家)所寫的私人調查專書,但導演 David Fincher 仍然要求組了一個調查小組,不僅由他和編劇 James Vanderbilt、製片 Bradley J Fischer 三人一起親自訪談書中涉及到的每個還在世的當事人,甚至還聘僱私家偵探追查失聯關鍵證人的下落,並找來語言學家專家、筆跡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專家來分析書裡書外各種線索。
《索命黃道帶》的3年籌拍過程中,實際上有整整18個月是在花在導演本人扮演偵探親自調查案情上頭。
執念2:2800個犯罪 podcast 節目
 ̄ ̄ ̄ ̄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上映以來,真實犯罪事件的衍生娛樂產品已經快速長成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產業。
串流產業一方之霸 Netflix 根本就是以賣犯罪故事竄起,一路以來已經製作過《Makeing A Murderer 謀殺犯的形成》、《Tiger King 虎王》、《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當然還有 David Fincher 的《破案神探》等罪犯節目。Netflix 這幾天還宣佈要跟《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的超級製作人 Ryan Murphy 合作改編另一個著名的美國連續殺人魔 Jeffrey Dahmer 的故事成為電視影集。
另一個真實犯罪節目蔚為風行的領域是近年快速崛起的 podcast 市場,據統計全美 podcast 市場上有高達 2800 個真實犯罪節目。美國甚至已經有一個大型展會叫做 CrimeCon 犯罪展,每年吸引數千名對犯罪事件狂熱的人與會。
執念3:24棵橡樹
 ̄ ̄ ̄ ̄ ̄ ̄ ̄ ̄
除了透過調查還原案情之外,導演 David Fincher 還堅持一定要在兇案的真實現場取景,藉真正重現歷史。所以電影中除了發生在舊金山市市中心的一起兇案因為封街難度過高而不得不改採搭景之外,其餘每一場兇案都在黃道帶殺手行兇的精確地點拍攝。
1969年9月27日,離舊金山不遠的 Berryessa 湖邊有兩名大學生Bryan Hartnell 和 Cecelia Shepard 遭黃道帶殺手以利刃攻擊,後者傷重身亡。事發的地點是雨季時會變成湖中小島的一個湖邊半島(稍後被當地人暱稱做黃道帶島)。半島上頭原先長滿了橡樹,事實上兇手就是靠著樹的掩護慢慢靠近在湖邊野餐的兩名大學生。然而等到 David Fincher 到現場勘查時,上頭的樹早已不存在(無法確定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為移除)。
於是 Fincher 執拗地用直升機運來24顆活生生的橡樹重新種在半島上,並另外種滿1600塊草皮,來完全恢復1969年兇案發生當天的原有地貌。
執念4:0犯罪動機
 ̄ ̄ ̄ ̄ ̄ ̄ ̄ ̄
犯罪學家 Scott A. Bonn 將黃道帶殺手歸類為比較少見的「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認為他追求的是獵殺和折磨被害者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快感。
其中一個證據是殺手曾在挑釁信件中引用《The Most Dangerous Game 最危險的獵物》一書的句子。這部惡名昭彰的小說中以描繪的是把人當成獵物集中在一個小島上供人獵殺取樂的遊戲。今年初在美國引發爭議的電影《The Hunt 惡獵遊戲》正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
快感殺手的犯案特徵是經常遍尋不著犯罪動機,兇手經常既和被害當者沒有任何恩怨,也欠缺性慾或憤怒等激發他殺人的因素。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快感殺手案例是1924年綁架謀殺14歲男童的兩名美國大學生 Nathan Leopold 和 Richard Loeb 。家境富裕的倆人毫無來由地計畫謀害男童,唯一的理由是尋求刺激,希望藉由成功犯案並跳過追緝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犯罪智慧。
其中一名行兇者甚至還是死者的堂哥。
執念5:70個 take
 ̄ ̄ ̄ ̄ ̄ ̄ ̄ ̄
《索命黃道帶》是第一部完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也使偏執細節狂 David Fincher 得以完全不在乎底片成本地瘋狂追求更多細節。
115天的拍攝日程中,最高紀錄曾有一個鏡頭反覆重拍了70次之多。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曾目睹導演看著機器,然後豪邁地宣布「來!把剛剛十個 take 的畫面通通刪掉」,讓幾個小時的拍攝通通放水流。
另外一名主角 Robert Downey Jr. 更加不適應數位拍攝。數位拍攝不像傳統底片攝影機需要很多時間準備才能重拍同一個鏡頭或是下一個鏡頭,所以演員原本的休息時間就被壓縮了。鏡頭跟鏡頭之間再也不能回休息室複習劇本,必須馬不停蹄地演出再演出。David Ficher 多年後在訪談中透露,當年片場經常發現裝著尿的玻璃罐藏在各個角落。正是 Robert Downey Jr. 大人藉以向導演抗議「老子連撒尿時間都沒有了」的藝術裝置。
執念6:私人追兇13年
 ̄ ̄ ̄ ̄ ̄ ̄ ̄ ̄ ̄ ̄
在一個兇案最終沒有被破解的故事當中,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故事主人翁 Robert Graysmith 對調查真相的病態執念變成真正的故事重心。編劇 James Vanderbilt 在劇本中將作者本人放在舞台正中央,反而把調查兇案的警探和記者變成配角,藉以形成一個對兇案執念程度的光譜,以及墜入自毀和懸崖勒馬的兩個不同下場,藉以作為主角的借鏡。
據說原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看過電影的劇本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天!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太太會離開我了。」
投注整整13年的人生在調查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上,他付出的代價是妻子帶著小孩離開他。Graysmith 在另一個訪問被問到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會怎麼選擇:「我想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於是所有事很可能會都會再發生一次。因為它還是會將你緊緊勒住,它會完全征服你的生活。」
執念7:18封挑釁信
 ̄ ̄ ̄ ̄ ̄ ̄ ̄ ̄ ̄
黃道帶殺手以寄發挑釁信件給媒體甚至個人(比如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而著稱。1969年到1974年的最後一封信之間,至少有18封信件被認定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這個行為模式也符合「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想要博取公眾注意力的心理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之前,黃道帶殺手其實已經銷聲匿跡了整整三年,而激發他重出江湖的動機居然是為了發表他個人對於《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影評。
當年舊金山紀事報記者 Paul Avery 在大法師上映兩週後在報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每天都有觀眾在大廳嘔吐甚至昏倒的新聞。一直把 Avery 當成鬥智對象的黃道帶殺手很可能為了回應 Avery 的該篇報導,忍不住發出這封復出信來闡述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我看了《大法師》並覺得該片可說是我看過最好的諷刺喜劇(I saw + think "The Exorcist" was the best saterical comidy that I have ever seen.)」黃道帶殺手說。
執念8:1.3萬份報紙
 ̄ ̄ ̄ ̄ ̄ ̄ ̄ ̄ ̄
媒體記者一直都是連續殺人狂熱潮的原罪。我們永遠無法推知誰是史上第一個連續殺人狂,卻可以明確知道誰是第一個被大幅報導而廣為人知的連續殺人狂——那就是1888年7月開始在倫敦犯案的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熱其實和英國對報紙課徵長達150年的各種知識稅制度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的知識稅抗爭,1853年到1861年之間英國報紙的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陸續取消,致使二十多年後的開膛手傑克案正好和英國報業的爆炸性發展撞個滿懷。各種狂熱的追蹤報導和缺少事實根據的大膽臆測,甚至使某些人相信連續殺手狂是報社為了賣報紙捏造出來的。
1888年英國各家報紙報導開膛手傑克案的規格和方法後來幾乎成為全球媒體面對重大犯罪事件的標準SOP,並間接影響到近百年後黃道帶殺手的報導規格。整個20世紀美國報紙的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1.3萬份~到1.5萬份之間,僱用數萬名記者每天撰寫新聞。這些針對真實犯罪鉅細靡遺甚至天馬行空的報導,正是我們對於重大犯罪事件的病態迷戀的真正源頭。
執念9:第2篇影評
 ̄ ̄ ̄ ̄ ̄ ̄ ̄ ̄
在《大法師》影評之後,報社仍收到不少署名為黃道帶的信,但多半被認定可能難以證明出自黃道帶之手,而可能是仿效者或是沒事找事的鬧事者所為。
可信度較高的是1974年5月的另一封同樣涉及了電影評論的信件。黃道帶殺手這一次的評論對象是《The Thin Red Line 紅色警戒》導演 Terrence Malick 1973年的犯罪電影《Badlands 窮山惡水》。不尋常的是黃道帶殺手在信中展現了一絲同理心,對於該片的行銷用語表達憂心。電影廣告的這句宣傳與「1959年多數人都在殺時間,但 Kit 和 Holly 則在殺人」,被黃道帶殺手指控有美化殺人兇手的嫌疑,並呼籲社會關注以要求撤除該片廣告。
如果這封信真的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那他可能已經不小心揭露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David Fincher 請來的犯罪心理學家 Sharon Pagaling-Hagan 認為這封信意味著黃道帶殺手的人格自我認知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完成他的犯罪「成就」之後,開始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他史無前例地在該信件中改屬名 「A Citizen 一個公民」也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執念10:66歲英年早逝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中最常被批評偏離事實的部分,不是關於兇案或是黃道帶殺手的描繪,而是關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的下場。
電影中的 Avery 因為過度沉溺案情而開始酗酒。記者事業也因此走下坡,從全國知名記者變成轉到小報工作,成為一個人獨居在拖車中的過氣記者。這段戲劇性的描繪或許是為了凸顯電影主題「病態執念」,也或許是讓曾長期沉溺毒品的 Robert Downey Jr. 的表演能有投射之處。
然而實際上Paul Avery 在黃道帶殺手後的人生仍然精采。他曾為了近距離報導越戰而搬到越南三年,在越南和香港等地活動。日後的記者生涯也還因為報導轟動全球的報業大亨孫女 Patty Hearst 的綁架案而名噪一時。稍後 Avery 則與著名的妓女人權運動者 Margo St. James 者結婚,但因為後者連續多年在法國工作,使 Avery 必須一個人留在舊金山面對孤獨和酒精的誘惑。
酒精、毒品或是對黃道帶案的上癮都沒有真正讓他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魔鬼藏在另一個生活小道具裡。2000年 Paul Avery 因為另外一個病態執念——吸菸導致的肺氣腫病逝,享年 66 歲。
執念11:八成女粉絲
 ̄ ̄ ̄ ̄ ̄ ̄ ̄ ̄ ̄
當我們著迷於真實犯罪事件時,我們在迷的是什麼?
「廣泛的大眾之所以被這些故事吸引,是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基本卻強而有力的情緒:恐懼」犯罪學家 Scott Bonn 說。就像兒童著迷於怪物故事一樣,連續殺人狂就是成年人的怪物故事,讓他們在安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不斷體驗到恐懼情緒的刺激。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 Emily Mendez 則說這種恐懼體驗有助益於另外一個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發展出保護自己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犯罪節目的的觀眾中女性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比男性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的需求。
根據統計真實犯罪類型 podcast 中有75%聽眾是女性。而在美國 CrimeCon 犯罪展活動中,更有八成參與者是女性。
執念12:554本書
 ̄ ̄ ̄ ̄ ̄ ̄ ̄ ̄
2007年《索命黃道帶》上映之後黃道帶案雖然被警方重啟,但沒有新線索,進度仍是一灘死水。最新技術的DNA比對甚至排除了電影中的第一嫌疑人Arthur Leigh Allen的可能性。
真相這塊大畫布上越保留空白,就越吸引更多人在上面著墨。在Amazon上搜尋黃道帶殺手的關鍵字,可以找到554筆出版資料,包含實體書、電子書和有聲書(許多都來自 podcast 市場上的真實犯罪節目)等各種各樣出版品。《索命黃道帶》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的幾本書當然排在最前面。而緊跟在後的則是201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的暢銷書。從小被父母遺棄的作者 Gary L. Stewart 在追查生父真實身份的過程中,找到了種種證據指向當年遺棄他的生父很可能就是黃道帶殺手本人。
今年初串流平台 Hulu 依據該書製作了一部真實犯罪調查的同名紀錄片節目。他們和 David Fincher 一樣重新訪談相關當事人、檢視書中條列的種種證據。和《索命黃道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許多鐵證來自作者一廂情願的錯誤解讀。
這本暢銷書被紀錄片一一破解之後,作者 Gary L. Stewart 本人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當年協助他完成該書的記者評論道:「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身份,而這些線索就是他身份的一部分。如果這些線索再度瓦解,他就再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了」。
當他沉迷於追求真實犯罪事件時,他其實是在找尋自己。
《索命黃道帶》myVideo線上看: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226055
——————————————
現在上myVideo租電影儲值100送200,每月再抽5G手機!
更多優惠資訊與活動內容: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oldenfilm/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冏冏子 Youtube 的評價
追蹤 IG: kyontw #投資理財 #個人成長 #CC字幕 📖 購買此書 👉 https://pros.is/poorcharlie
:::: 本集簡介 ::::
巴菲特的最佳搭檔 窮查理小傳
蒙格的哲學
讓你的人生悲慘無比
逆向思考
能力圈理論
投資必須的心理學
追求財富是為了什麼
【其他書籍】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國富論》《身為人》《娛樂至死》
在 Pubu 電子書城用折扣碼【KYON】書籍可以 83 折購買電子書
https://www.pubu.com.tw/
冏冏電台 & 各平台傳送門 https://linktr.ee/kyonPC
:::: 本集是由【BFFECT 好肌膚精華研究室】贊助播出 ::::
🔥 BFFECT X 冏冏子&摸哥專屬賣場 🔥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8/22
🛒 冏冏子&摸哥 專屬賣場連結 🔗 https://bfc.cool/Zr9eY
※任選2件以上89折、任選4件以上85折、任選6件以上79折
※單筆滿1000送一千元85折優惠卷(不累送,不限品項/支數最高折500元,共兩張)
※單筆訂單滿千免運費。
※有問題可以私訊找小編: https://m.me/BFFECT
【Himalaya 喜馬拉雅 國際版]】最強中文有聲書 App
有聲書、音頻課程和 Podcast 全包!
使用折扣碼【KYON30】就可以免費享受 30 天 VIP
點擊下方連結兌換優惠,還能獲得價值USD$300的思維導圖學習包
https://www.himalaya.com/mPmQw
試用到期前不扣款,下載 App 免費解鎖百本精選有聲書
關於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法條聲明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美國法律】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中華民國法律】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訂。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摸摸冏冏 Youtube 的評價
追蹤 IG: kyontw #冏說書 #投資理財 📖 購買此書 👉 https://bwnet.pse.is/3mht36
🔥 使用折扣碼【KYON30】就可以免費享受喜馬拉雅國際版 30 天 VIP
點擊下方連結兌換優惠,還能獲得價值USD$300的思維導圖學習包
https://www.himalaya.com/mPmQw
🔥 最強中文有聲書 App、有聲書、課程和 Podcast 全包!
🔥 試用到期前不扣款,立刻下載 Himalaya 喜馬拉雅 App 免費解鎖百本精選有聲書!
:::: 本集簡介 ::::
巴菲特的最佳搭檔 窮查理小傳
蒙格的哲學
讓你的人生悲慘無比
逆向思考
能力圈理論
投資必須的心理學
追求財富是為了什麼
【其他書籍】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國富論》《身為人》《娛樂至死》
在 Pubu 電子書城用折扣碼【KYON】書籍可以 83 折購買電子書
https://www.pubu.com.tw/
冏冏電台 Podcast https://linktr.ee/kyonPC
小額抖內 https://p.ecpay.com.tw/E6119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娱乐至死》现代媒体如何悄悄夺走了我们的智慧 - YouTube 的八卦
每日一书《 娱乐至死 》原作名: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 ... ... <看更多>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且讓我們娛樂至死 - 好青年荼毒室- 哲學部 的八卦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不再處於印刷機時代,甚至不再是電視機的時代,或許大家都會同意,這個年代主舞台是電子產品。如果真的有波茲曼描述的娛樂至死年代, ... ... <看更多>
娛樂至死電子書 在 [分享] 「娛樂至死」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娛樂至死】
先說結論。
不要到電視裡找深度,要深度,去看書、去上課。
第一章、第二章偏理論,比較艱深晦澀,之後的章節易讀。
我這一次要介紹的書是《娛樂至死》,我覺得這書名取得真好,我第一眼看到時,心想:
「怎麼不是"致"而是"至"?」原來,致死是我們還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至死則是直到死
亡之時,我們都還不清楚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邁向死亡的。
作者是在紐約大學執教鞭超過四十年的尼爾波茲曼,他長期鑽研文化傳播與媒體理論,並
開創了「媒體生態學」的新領域。《娛樂至死》一書,是他最有名的著作,被翻譯成十幾
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到處流竄。
這本書很特別,它在探討電視(娛樂)怎麼樣一點一滴地剝奪掉人們的思考能力、語言能
力,以及如何改變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這本書的觀點,有一些我不同意,但有更多的觀點,讓我覺得批判得非常到位,尤其是當
我知道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二十年前的美國,但是擺在2017的今天來看,你還是會在心裡
自言自語:「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有一點很可惜的是,作者早在2003年就因為肺癌身亡,要不然,我覺得作者如果能夠活著
看到今天的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應該能夠針對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提出一套也很有趣
的見解~
這本書,如果硬要用三言兩語就介紹完畢的話,那麼我想,非下面這段話莫屬了:
「所有的公共論述都逐漸以娛樂形式來傳達。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
業,全都成為娛樂的附庸。對此民眾毫無怨言,甚至漠不關心。於是,我們成為瀕臨娛樂
至死的一群人。」簡單來說,娛樂成為霸權。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聽過這兩本書。
一本是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一本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在《一九八四》一書中,民眾遭受痛苦荼毒的監控。歐威爾擔心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惡、擔
心有人會奪走我們知的權利。
在《美麗新世界》,民眾則因耽溺享樂而為人掌控。赫胥黎害怕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害
怕沒有人監控,我們也會失去自主與成熟,並且愛上壓迫力量,崇拜剝奪我們思考能力的
科技。
而《娛樂至死》一書的觀點是,歐威爾的預言成空,赫胥黎的預言極有可能成真。
媒體形式在無形之中塑造人類文化
媒體各有形式,而形式會排除內容。
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是,煙霧信號頂多只能用來表達「我在這裡」而無法用來表達「哲學
概念」、時間本身並沒有計算單位,是鐘錶的發明,讓我們把時間切割成「秒、分、時」。
就拿電視來說,為了顧及收視率,所以電視的形式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呈現內容,
所以只能用來表達淺薄直白的概念、只能用來娛樂,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所以無法完整地
表達邏輯縝密、嚴肅理性的公共論述。
作者認為,長期下來,由於特定媒體基於特定形式所以只能提供特定的內容,基於這點,
強勢的媒體(娛樂性高)會逐漸地塑造出整個人類社會的文化特徵。(比方說,印刷紙本
塑造出邏輯較為縝密的思維與表達方式,而電視則導致我們習於知識快餐化、資訊碎片化)
如果還是不太懂,就拿智慧型手機來做比喻吧,網路和LINE等通訊軟體的發明,其實在無
形之中給了我們一個隱喻:「傳訊息就好」。這個例子應該非常有感,相信大家現在多數
時候都傳訊息,而很少打電話了吧。
媒體影響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
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源自於媒體,不管是看書、聽廣播,還是看電視
,只要我們接觸到媒體的每一刻,都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媒體引導思想,並藉此統整我們的
生活經驗,我們對於是非、對錯、善惡、美醜等等的定義都在改變。
在這裡,作者用河水被汙染做比喻。他認為,電視的普及化,其實也對於印刷紙本產生影
響,而且,回不去了。一來,電視把我們變笨,變笨的我們,對於紙本較為嚴謹縝密的公
共論述,可能會無法理解;二來,變笨的人再去寫書,結果就是產出不好的公共論述被印
在紙本上。
總而言之,媒體具有價值取向,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往往受到媒體很深的影響,只
是我們自己沒有察覺到。如同前面所說的,電視的形式使得我們習慣知識快餐化、資訊碎
片化,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當然也跟著變淺薄與零散了。
在電視找深度?別開玩笑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作者就是對電視有偏見,以一個學院派的大教授之姿在靠北電
視。但其實作者跟我們一樣,都喜歡看垃圾節目,他甚至認為垃圾節目對於人類文化絲毫
無害。(我是認為有害啦,像是綜藝節目、韓劇等等,多數人還是知道沒啥知識含金量,
不過還是綁在上頭許久,常常這樣子就幾個小時過去了。)
波茲曼說,電視螢幕上最好的東西就是垃圾節目,具有娛樂消遣、訴諸情感的效果。反之
,真正該令人害怕的,是電視抱持著遠大志向,試圖帶領人們增長知識、認識世界,這時
,電視才最顯危險與荒唐。
舉例來說,綜藝節目可能看一看笑一笑就沒了,可是偏偏有一些自詡為知識性節目的電視
台,讓你誤以為看電視就能增長知識。事實上,因為電視的節奏太快,所以講到的東西都
很淺薄,還一直塞東西給你,根本就不允許你停下來思考。
針對這點,我個人是蠻有感的。看完某些知識性節目,當下會覺得好像聽了很多、習得十
八般武藝、充滿力量,但是過個兩天,我幾乎忘記我到底看了什麼。
那是一個紙本壟斷媒體的時代
在沒有電報、攝影、廣播、電視、電影的時代,印刷紙本是唯一的媒體,壟斷了整個傳媒
市場。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麼多選擇,那是個「人人皆閱讀」的時代,舉凡農夫、工人、
教授、店員、企業家,大家都保有靜下心閱讀的能力,人人的語言、文字,都具有縝密的
邏輯。那是個公共論述蘊含邏輯、理性的時代。
形象至上的社會
作者以林肯與道格拉斯的七小時辯論為例,說明昔日政治人物所發表的公共論述的邏輯較
為縝密。同時,社會大眾不只保有解讀的能力,也願意坐在台下聆聽長達七小時的辯論。
接著,作者對比現今的政治辯論,不只辯論時間較短,無法完整地闡述自身的政治理念與
施政目標,政治人物的邏輯也漏洞百出,而社會大眾變得既無能力也無心去解讀政治人物
的政治哲學。
作者認為,當今的政治人物,只需要想辦法在螢光幕前保有良好形象、譁眾取寵,具有娛
樂社會大眾的功能,勝選的可能性便大大提升。至於政治理念與施政目標?早已沒人在乎。
資訊的取得更為方便
過去,資訊的傳遞倚靠著口語、書寫和繪畫,都具有空間的限制。後來,電報的發明,徹
底地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接續著的,是相機的發明,引爆了圖像革命。
電報使得資訊不受空間所限、相機使得圖像被大量運用、報紙也開始使用口號式的短句,
這些因素,促使大量且無用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被繁瑣小事淹沒,再也無暇思
考。
電視的發明,更將電報以及攝影的媒體形式,推向高峰,至此,我們對於政治、教育、宗
教、商業、科學等所有領域的理解與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電視。
資訊的取得變得更方便了,但,我們究竟是「知道」更多,還是「瞭解」更多呢?
不要反思,只要掌聲
如同先前所說,因為電視的媒體形式,在必須顧及收視率的情況下,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
快速地呈現內容,所以無法完整地表達邏輯縝密的公共論述,更不容我們去思考。
對於電視,觀眾想看的是吸引人的影像,促使電視製作必須抑制思想內容,才能迎合收視
需求,造就出一個「不要反思,只要掌聲」的世界。
作者認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電視帶來娛樂題材,而是電視把所有題材(政治、宗教、
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通通以娛樂的方式來呈現。
娛樂,顯然成為這個時代的霸權。
新聞節目,看過即忘
上一秒播川普、下一秒聊食物、再下一秒換氣象預報。注意到了沒有?新聞搪塞給了我們
一堆「事件」,資訊量好大好大,大到我們看似「知道」很多,卻「瞭解」很少。我們看
到關於川普失言的新聞時,只知道他是美國總統、又講出什麼失言的話,至於川普為什麼
這麼說、他為什麼要針對這些族群、他究竟想表達什麼,我們連思考的機會都沒有,下一
秒,新聞節目開始介紹台南美食。地點從美國白宮換到了台南、話題從政治變成美食、語
言從英文跳到了中文。這一切,如此碎片。
政治是演藝圈、資本主義的自相矛盾
前美國總統雷根曾說:「政治就像演藝圈。」雷根這句話的隱喻,說的正是形象政治學。
作者指出,電視廣告已經徹底地蹂躪了政治論述。
電視廣告以所有演藝圈的特質來呈現政治論述:音樂、戲劇、影響、幽默、名人。
電視廣告是資本主義的產物,然而,理想的資本主義認為,在買賣雙方都充分成熟、擁有
充分資訊的情況下,能夠理性地做出利己利彼的交易。而電視廣告則完全不談產品資訊(
如政治人物的論述、消費品的產品資訊)它呈現的的,是消費者的憂心、幻想與願望。
三十秒的電視廣告,無法檢視出一位政治人物是否嫻熟國家事務、擅長談判手法、對經濟
體系的瞭解,無法判斷出誰適合擔任總統,於是,政治廣告力於塑造出一位「形象良好」
的候選人,而我們也漸漸習慣以「政治人物形象」如此粗淺的準則,來選擇投票給誰。
我們選擇候選人是這樣,選擇產品也是,我們開始不注意產品真正的功效,轉而以「品牌
形象」、「廣告情感」為挑選產品的準則。
電視,讓我們忘卻歷史
電視呈現的,是「此刻」。電視圈人士莫耶斯說:「我擔心我這個行業,助長煩躁與健忘
,我們對於過去二十四小時的事似乎無所不知,但對過去六千年,或者說,六十年的歷史
卻簡直一無所知。」
其實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你在電視上很難找到什麼過往歷史的痕跡,除了重播的
電影或連續劇以外,其餘的節目幾乎都是「新的」。
作者在書中這麼寫:「毀滅歷史的,不會是歐威爾想像中的:當權者有系統地湮滅掉不利
的歷史證據、而是赫胥黎的預言:科技戴上笑臉面具,提供美好形象、此刻資訊,便能摧
毀人們對於歷史的關注與理解。」
就歷史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在網路出現以後,對於歷史的探究可以說是變得比較好,也可
以說是沒有,端看個人的使用習慣。因為不管是用Google還是百度,都很容易可以查到過
往的資訊,但如果只是一直滑臉書的話,臉書上的資訊非常大量,又都是「新的」、「即
時的」,確實會讓我們一直在接受新資訊,而忘了從舊資訊當中挖掘金礦。
教學就是娛樂
電視上有些令人覺得擁有教育性質的節目,讓人誤以為是運用娛樂方法來幫助學習,然而
,電視的形式本身就與學習背道而馳。
課堂是人際互動的地方、而電視前的空間卻是外人禁區;課堂是學生向老師發問的場所、
而電視卻沒有發問的可能;課堂著重語言與書寫、而電視注重影像;課堂上守規矩是禮儀
、在電視面前不需要守規矩,想看就看,不看就關掉,還可以任意轉台;課堂把娛樂當成
手段、在電視面前,娛樂本身就是目的。
可能有人會反駁;「看電視也可以學到東西啊!」
如果照這個說法,那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學習。舉例來說,跟女朋友約會遲到了,你知道下
次要提到十分鐘、在電視上看到綜藝玩很大,所以知道世界上有吳宗憲這個主持人。
或許,更精確的說,運用電視來學習是「低效的」。真的要有效學習、深度學習,還是要
回到課堂與閱讀。
在這裡,作者舉了一些學者的研究,每一篇分別的研究結果如下:
「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節目幾分鐘後,有51%想不起來任何一則新聞」
「有21%的觀眾完全想不起來一小時內播映的任何一則新聞」
「比起電視和廣播,平面媒體較能提高學生對於人名和數字的正確反應比率」
總結,「電視上的資訊往往零散、僵化、無法觸類旁通;從閱讀掌握的比較有可能和我們
原有的知識產生聯繫,因此比較可能舉一反三。」
最重要的,是被電視影響的我們,會認為一切值得學習的東西,都能夠,甚至必須以娛樂
形式來呈現。但改變不了的是,深度學習,終究有苦有樂。
總結
把文字引進一個文化當中,那個文化的社會關係、以及對於宗教、歷史、政治、商業各個
層面的認知與理解,都會受到改變。印刷術的發明,以及電報、攝影、電視的出現,也是
如此。電視引起一場影像革命,由於電視的形式並不適合嚴肅的公共論述,故公共論述的
品質自此低落。
要讓文明凋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歐威爾的預言,把文化變成監獄;另一種,則是赫胥黎
的警語,把文化變成滑稽喜劇。
前者易於察覺,永遠都有人在呼喊,也永遠都有人起身反抗或脫逃,譬如中國、北韓。後
者,大眾沉浸在娛樂當中,一旦沒有人發出痛苦的吶喊,我們將娛樂至死。當文化被一波
波的娛樂狂潮襲來,嚴肅的公共論述成為娛樂表演,這個國家的前景便令人堪憂。
作者在最後有提到一個避免娛樂至死的「解方」,但我認為效用不大,或者說,近乎無效
。那就是,從學校教育中就開設「媒體識讀」的課程,透過教育,培養出人人皆有「判斷
與省思媒體對我們造成何種影響」的能力。
最後,我知道我們都是人,況且身處低薪、高物價、高工時的台灣社會,現代人生活壓力
大,人人都需要娛樂來好好抒壓,這在所難免。
不過,最可怕的,是把娛樂當成終極目標,天真的以為學習任何東西都能夠「快樂學習」
。其次,是不要沉浸在娛樂的世界太久,娛樂是抒發、是消遣,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應
該是娛樂與意義並存的。
當然,因為這本書出版於1985年,所以有些情形已經不符現況,但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功
用,是做為指引與警惕,提醒你日後在使用媒體時,去思考書籍、電腦、智慧型手機、以
及電視對你造成的影響,不要娛樂至死。
【#抽獎活動】
即日起,只要在2017/5/27(六)上午10:00前,完成以下步驟,
就有機會獲得《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1本喔!
Step 1 → 按"閱讀控"粉絲專頁「讚」
Step 2 → 「分享」此篇貼文並設為"公開"
Step 3 → 在本貼文留言處「留言」"你最近在看的書",並標記兩位朋友。例:「我最近
在看尼爾波茲曼 的《娛樂至死》!周杰輪 蔡依鄰」(也很歡迎各位分享心得或感想唷!)
本活動最終會抽出一位幸運的愛書人!
得獎名單將於2017/5/31(三)晚上22:00公佈於粉絲團。
*閱讀控保留修改活動與獎項細節權利,並有權對本活動所有事宜作出解釋或裁決。
*本活動為閱讀控所舉辦,並無與任何出版社或書店合作。
#閱讀控
閱讀控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goo.gl/A1oW24
閱讀控Instagram:
https://goo.gl/osRpaG
閱讀控anobii
https://goo.gl/OU7Y5D
對閱讀控匿名提問:
https://ask.fm/tzuhsuancho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46.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94425606.A.76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