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二是8/8父親節,在此分享我父親的一篇文章《父親的粥》。預祝大家父親節快樂!
----------------------------------
文/劉墉
大概因為回台體力透支,返美前突然上吐下瀉。所幸兒子住得近,清晨五點把我送去急診。化驗結果,是感染了通常只有小孩會怕的「輪狀病毒」。
大門鑰匙交給了兒子,口袋裡的錢交給了小姨子,健保卡交給了掛號處,自己交給了醫院。我很能逆來順受,心想這是老天爺逼我好好休息。加上前一夜折騰,於是猛睡,睡到隔天下午兩點。中間除了護士進來量血壓、測體溫,醫生進來摸摸肚子,倒也沒人打擾,連餐點都沒有。醫生說得好,病毒嘛!沒辦法,除非高燒不退,會考慮用抗生素,否則只有等病毒自己消失。而且這時候腸胃弱,什麼都不能吃,連喝運動飲料,都得摻一半的水。
所幸我一點也不餓,直到第二天下午燒退了,才覺得有些飢腸轆轆。要求了好幾次,總算送來食物,小小的紙杯,裡面只有黏呼呼的一點半流體,原來是米漿。 「就這個?」「就這個!」護士笑笑轉身:「只能喝米漿,如果喝了又瀉,就連米漿也沒。」
抱著那軟軟的紙杯,小心地用吸管慢慢吸,好像奶娃。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腎臟炎,病得挺重,有一陣子也只能喝這個,相信多半是母親餵我,但不知為什麼,而今只記得父親坐在床邊,端著碗餵我的畫面。大概因為他講的故事吧,說以前窮人家生了孩子,媽媽不餵自己的娃娃,卻去有錢人家當奶娘,餵別人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只有喝米漿。可見米漿雖然白白的沒什麼味道,卻有營養。父親還一邊為我把米漿吹涼,一邊指著上面薄薄的膜,說那是米油,更補,嘴角發炎,只要搽幾次米油就好了。
雖然老婆隔著太平洋叫我多住幾天,我還是堅持第三天下午出院。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為了爭取自由,把插在身上五十多個鐘頭的點滴管子拔掉。小姨子幫我辦出院手續時,又來了位護士,給我好幾份介紹輪狀病毒的數據,說回家只能吃稀飯、海苔醬、蘋果泥……,而且不能多吃,看不吐不瀉了,再由去皮的雞肉絲開始。我瞄了一眼那數據的封面,「輪狀病毒」四個大字,下面印著「嬰幼兒嚴重腸胃炎的兇手」。最下面還有一行大字「對所有的孩子都是威脅」。突然覺得自己真變成了嬰幼兒,而且是很差勁的,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出毛病。
兒子要為我煮稀飯,我說不必,護士講只要拿乾飯加水煮一下就成稀飯,老爸再笨,這點還是會的。正好冰箱裡放了兩盒叫外賣剩下的米飯,於是通通倒進鍋子,又加了些水,放上爐子。果然才一會兒,好多飯粒就上上下下游泳,成為稀飯的樣子。忙不迭地盛出來,再打開醬瓜和海苔醬,吃了病後的第一頓大餐。
只是可能米飯放在冰箱太久,有點硬,還結成塊,加上煮得不夠,所以稀飯不黏,有些「開水泡飯」的意思。使我想起讀初中夜間部的時候,回家已是深夜,常常肚子餓,就從鍋裡舀兩勺白飯,泡冷開水。
那時候家裡因為失火燒成平地,只在廢墟邊上搭了間草房。深夜,外面一片漆黑,有流螢飛,蛩聲細,和火場餘燼的焦炭味,夾在清寒的晚風中。一顆顆飯粒,隨著涼水滑入胸腹間,有一種鯁鯁又灑脫的孤危感。
前一日學乖了,第二天我先去快餐店買了三碗白飯,熱騰騰地拿回家倒進水里煮,而且站在旁邊用筷子不斷攪,還把成塊的一一夾開。剛煮好的飯容易爛,沒多久就起了泡,咕嚕咕嚕,泡泡愈冒愈大,冷不防地溢出鍋子從四面流下,跟著火就熄了,我趕快把瓦斯關掉,爐頭上還是留下好多焦黑的印子。
這稀飯不錯,夠軟,唯一的缺點是我加太多水,為了吃實在些,只好往鍋底撈稠的。端上一大碗白稀飯,頗有些成就感。兒子早晨送來肉鬆,是他去特別店買的,我拿起罐子細看,居然印著「嬰幼兒專用」,不知道這小子是體貼還是諷刺。我倒了尖尖一堆肉鬆在稀飯上,急著下嘴,立刻被嗆得猛咳,因為吸氣的時候,把細如粉末的肉鬆吸進了氣管。
一邊咳,一邊用筷子把肉鬆壓進稀飯,再攪拌成肉粥。突然懂了,為什麼父親總堅持先把肉鬆攪勻,才交給我。還一直叮囑我慢慢吃。他也幫我吹,吹得眼鏡上一層霧,又摘下眼鏡吹。父親還教我用筷子由碗的四周撥稀飯,說那裡因為接近碗邊,涼得快,有時候我還是等不及,他則會再拿來兩個大碗,把稀飯先倒進一個碗,再來回地跟另一個碗互相傾倒。沒幾下,就涼多了。
可不是嗎?我自己煮的這碗稀飯也夠燒的。第一口已經把我燙到,但是當我改由四周撥,就都能入口了。上面拌的肉鬆吃完,我又倒了好多肉鬆下去。這種「大手筆」,也是小時候被父親慣壞的,那時候母親常罵,哪兒是吃稀飯配肉鬆,根本是吃肉鬆配稀飯。最記得父親生病,母親日夜陪在醫院的那段日子。有一天表弟來家,姥姥煮了稀飯,她給我肉鬆,只一點點,遠不如給表弟的多。我當時很「吃驚」,甚至委屈得用注音符號寫了封信去醫院告狀。更令我吃驚的是父母居然都沒反應,即使後來我當面抱怨好幾次,他們也只是點點頭。
吃了一整鍋白稀飯和一整罐肉鬆,腸胃居然沒出毛病。第三天,我的膽子更大了,先去買了兩碗白飯和一盒生的牛肉絲。而且為了快,我找出壓力鍋,把材料全倒進去,添水、加些生薑和鹽,放上火煮。壓力鍋有保險裝置,無需守在旁邊,所以我徑自去書房工作。沒多久就听見咻咻噴氣的聲音,我知道是鍋蓋上的小口在往外洩壓,只是那聲音愈來愈怪,還有點啪拉啪拉的感覺。想起以前壓力鍋爆炸的新聞,趕緊跑進廚房。才進去就差點滑一跤,地上一大片,黏黏的,我的稀飯居然噴得到處都是。
一番忙亂之後,我這輩子做的第一碗「牛肉粥」上桌了,十分滾燙黏稠、而且大有「聞香下馬」的境界。牛肉絲,不錯!一點也不老。薑,雖然切的時候已經因為擺太久,像是削竹片,反而更帶勁。我的嘴又被狠狠燙了一下,想到爸爸的方法,改為從旁邊撥。不知為什麼又覺得該拿個勺,從粥的表面,一點一點刮。
果然,一次刮一點點,滾燙的粥也不燙了。我有些自詡,可是又覺得似乎見過別人用勺子刮的畫面。我一邊刮一邊想,突然回到了九歲的童年,回到父親的病床前。醫院為直腸癌手術不久的父親送餐,只一碗,像這樣的瘦肉稀飯,我居然急著跑到床邊要吃。母親罵:「那是你爹的!」父親對她揮揮手,反教我爬上床,跟他並排坐著,又怕我摔下去,一手摟著我,一手餵我吃。肉粥很燙,醫院裡沒有兩個大碗可以用來減溫。父親就用勺子,一點一點在稀飯的表面刮。那瘦得像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飯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還像撫摸般,很細膩、很輕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層,再吹吹,放進我嘴裡。
現在我正這麼做,但是飛回了五十年前,我的手成為父親臨終前兩個月的手。我的眼鏡飛得更遙遠,成為父親為我吹粥時的眼鏡,蒸氣氤氳,鏡片罩上一層霧。我像父親當年一樣,摘下眼鏡,只是不見清晰,反而模糊。一個年已花甲的老孩子,居然從這碗粥,想到五十七年前抱養我的父親,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淌,淌在父親的粥裡………
摘自劉墉作品《不瘋魔,不成活》
姥爺意思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GlocalEducation] 這位中學師兄的分享,完全反映了我們中學在名校標籤以外的真正校風,出面幾多錢、幾多校規都堆砌唔到:
//1975年入皇仁書院讀中一,像劉姥姥入了大觀園。單是看見師兄們的造型,已覺新奇興奮,這是Flower power的年代,很多高班同學長髮披肩,然後一條大喇叭褲。亦有一些不穿指定校褸,改穿各種顏色棉襖、外套、甚至皮褸也看到。皮褸喎,完全是母親口中「死飛仔」的樣貌。鞋更離譜,百花齊放,各自表述,有些索性穿涼鞋上學。校服可以這樣,校風可想而知,承襲多年外籍校長的開明態度,學校及老師信任學生,鼓勵獨立思考。第一次有這種「被信任」的感覺,十分正,快樂時光,頑皮好像是應份的。中文老師叫同學起立讀課本,我們坐在後排輪流配音;上堂時傳閱鹹書《老爺車》;在舊生會後門溜走去打麻將;邀請校外女同學回校參觀……有同學選擇乖乖讀書、有些喜歡活動、亦有些心裏着火要反叛,各適其適,在成長期應該發生的事,學校提供充夠空間讓之發生,充滿自由氣氛。一百年來一直如此,學業成績保持優秀,有甚麼問題?
後來換了校長及訓導主任,比較保守,在校規執行上嚴格了一點。我們習慣冇王管,真是睬你都儍。反正從來沒有見過校規,只好犯上一點才知道,對不對?於是我們在校服上入手,超窄身白恤衫加藍色鈕,哦,原來沒問題,那褲袋放在小腿上的位置行不行?又得。有一次是一排鈕扣放在腿側,訓導主任終於受不了,勸我們修正一下,可以,因為這設計亦真的是太古怪。
美術老師潘sir最開明,時常教導學生think outside the box,我們上美術課,燒焊做鐵甲人,砌巨型浮雕,拿了一些公開比賽獎項。以前美術學會間有設計訂造毛衣線衫,同學們自由購買,學校從不過問。到了我們話事那年,照做,設計很型深受歡迎。有一天早上回校,高班同學突然換了校服外套,校長看了很不高興,跟美術老師說,因為有金錢交易,下次要先申請。我們年紀輕,但不儍,申請意思即是禁制。沒有解釋原因或提供可行機制,校長說了便是校規,是否太兒戲?我們當然不理,這次美術老師也沒通知,三個星期後,校內突然出現新型書袋,校長立即召老師問話,潘sir硬頂下來。後來他跟我們說,沒有犯法,同學們又歡迎,為甚麼不能做,況且設計還不錯,頂得過。畢業前兩年,我們陸續與校長發生一些磨擦,最後還是在各位老師維護周旋下過關。潘sir說,people always have an opinion, but you have to live life the way you want to,這是中學最寶貴的一課。我們可以挑戰權威,可以打破慣例,可以反對,走出盒子可以海闊天空。便是這樣,大學畢業後,因為愛上食物,雖然沒有正式訓練,我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做餐館佬。
白首之心,未敢忘懷當年自由空氣。最近看新聞,才知道現在中學生回校拍照,老師會報警,不能相信是事實,這是甚麼世界?校規去到如此細碎,硬要把學生變成大人眼中的「乖仔乖女」,這不是教育,是啤模。老同學在群組中說,如果這種方法用在當年我們的中學,方便一點,不如警車長期泊在學校門口好了。 //
姥爺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凡是不體恤我們的疾苦,一味拿人情來壓榨我們的人,都不必跟他們講人情。也許拒絕時,雙方很不愉快,但總比我們一個人長時間不愉快要好得多。長痛不如短痛,及時「止損」才是王道。
要給自己耐心、信心,給自己時間,更要允許自己有反覆、有猶疑不前。因為反覆、退縮都再正常不過,要接受,而非苛責,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你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
■ 一時強硬不起來,可以先假裝「不好惹」
■ 克服性格缺陷,別讓有心者抓住弱點
■ 時常提醒自己,拒絕自我欺騙的迷失
■ 挖掘自我專長,強化自身優勢
取自《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借錢常破壞關係,到最後連朋友都難做,這基本上是常識。所以這是很清楚的界線,如果還是要借,就要有關係難長久的準備。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真的還不夠強大,常被內在的罪惡感與愧疚糾纏。要給自己時間,對自己有多一點的耐心,那些猶豫、反覆、退縮,都是我們大部分人走過的路。
意識到就好,這是為自己負責,就不用自責了。要知道,這些都是成長的階梯,我們不斷學習,同時也靜心,我們可以一階一階腳步安穩地踏上去。
祝福您!
*******************************
量力而行,拒絕被人情套牢
【文/ 黃志堅】
我們身處禮儀之邦,做事講人情、重人情,也是常情。今天朋友有事求我們幫忙,明天親戚手頭緊向我們借錢……親朋好友你來我往,講究的就是一個「情」字。也正是因為一個「情」字當頭,礙於這個「情面」,很多人被「情」所困、所累。尤其是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更是因為「討好心理」而處處打腫臉充胖子,深深被「人情」套牢。
我有一個深受「討好型人格」困擾的朋友叫王鵬,他被人情拖得幾乎吃不上飯。王鵬本有一家汽修廠,生意還不錯,日子過得也還算愜意。老家的親戚自從知道他當了老闆,手裡有錢後,就隔三差五地跟他借錢,二姨家表弟要買房子,找他借二十萬;大舅家表哥要出國,讓他幫湊十萬;姑姥爺住院,動手術急需住院押金,要他送去五萬;大伯家建養雞場,打電話來說啟動資金不夠,他二話不說匯了三十萬……
隨著借出去的錢越來越多,找他借錢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他很有錢,只要張嘴就能借來,彷彿他就是銀行,就是提款機,而且是無息、無條件的,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可是,主動還錢的幾乎沒有,而王鵬也不好意思去催要。於是他的資金越來越緊,在自己著急用錢的時候,不得不去貸款。而親戚借錢的節奏並沒有慢下來,他被壓榨得恨不得賣掉汽修廠,可還是說不出拒絕的話,還在硬撐著打腫臉充胖子,賣血一般供著那些找他借錢的人。
如此苦不堪言的「人情」,背負到何時是個頭?要解脫,就一定要懂得拒絕。不要礙於情面為難,要知道,讓我們如此為難的人,都不值得去為他們為難。這聽起來有些像繞口令,換個說法,那就是:凡是不體恤我們的疾苦,一味拿人情來壓榨我們的人,都不必跟他們講人情。也許拒絕時,雙方很不愉快,但總比我們一個人長時間不愉快要好得多。長痛不如短痛,及時「止損」才是王道。
我們為人情傾力付出的一個根本出發點,無非是換得受助人一句肯定的話:「你真好!」、「你真有本事!」、「你是個熱心人!」而我們礙於情面不敢拒絕的一個根本原因,也無非是擔心自己這種「好心」、「有本事」、「熱心」的形象崩塌。其實,殘酷的現實是:若我們真的很強大,即便拒絕別人,人們依舊覺得我們很厲害,不會因為我們的不幫忙便否定我們的價值;而若我們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我們為別人做再多,稍有一次不如意,還是會被人苛責,說我們一事無成。所以,與其為人情世故所困,終日為別人的事忙得焦頭爛額,不如多為提升自己投入時間和精力。
當然,在自己變得強大之前,我們也許還是沒有勇氣拒絕別人。那就先試著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量力而行吧!我們可以繼續善良,繼續講人情,只是凡事要有個度,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裡總要有一條邊界。對待他人的求助,一定要量力而行。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因為若不惜餘力,「損己利人」,寧可讓自己過得很糟糕,也要讓別人生活得很幸福,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被人情拖垮,青山不在,何來柴燒?如何量力而行?
首先在應允朋友親戚求助的時候,就不要把話說滿,要告訴他們:「我能力也有限,不一定能辦成。但我會盡力。」別跟我一個朋友似的,對有求於他的人是一口應承下來:「放心吧!等我消息。」結果轉了好幾圈,事情辦不成,自己乾著急,來向我求助。我們不知道費了多少心思,才一起把事情辦成。這中間受的周折就不用說了,他自己也搭了不少錢,可還不好意思跟求他辦事的人說。
其次,在幫忙的過程中,如果的確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那就別勉強自己,我們畢竟不是神,不是什麼事都能辦成的。儘早給對方回話:「抱歉,我這兒的確有困難,不然你再找找別人。」如此,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確努力了,也不至於等太久耽誤了事情的進程,再來埋怨我們辦事不力。
再有,若同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求助於我們,而我們內心發出不情願的聲音,那麼就當機立斷拒絕他。不要被人情套牢,苦了自己,也不一定有利於對方。因為讓他養成依賴我們的習慣,對他也不是好事。
最後,記住一句話:好好愛自己,有餘力再去愛別人。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挖空心思忍讓、強顏歡笑配合; 「討好型人格」:討好世界多年,終於面目全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023
本書贈書直播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11367032567892
.
免費板橋公益講座_傾聽~心中的聲音【11/16(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82321272716334/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姥爺意思 在 姥爺拉着一車筍葉去賣,給重孫們買可樂 - YouTube 的八卦
小杰帶兒子去看姥姥 姥爺 , 姥爺 拉着一車筍葉去賣,給重孫們買可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