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如何看台灣總統大選】
選後一週了,觀測站有些話想和大家說。之前我們有就有提到過,台灣這次的總統大選真的是世界級,不只是選前大量外媒(據外交部統計,有超過113家國際媒體、235位外籍記者)來台報導;選舉結果底定之後,更是前所未見地有超過8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以官方或是個人的名義透過致函、致電或社群平台發文等方式祝賀蔡英文連任總統,相信這幾天大家也看到很多相關的整理了(https://pse.is/NNW6F)。有些重量級賀電(例如美國國務卿),更是史上首次。
今天,觀測站想要分享一些我們觀察到的,外媒、學者來台灣的觀選心得。
▍對兩岸關係的公投
這次台灣的大選,國際社會幾乎一致認為是對兩岸關係的一次公投(referendum),而選舉的結果明確且響亮地告訴國際:台灣人民選擇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拒絕中國的一國兩制。
或許台灣人覺得這只是又一次選舉投票,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小編卻覺得這是一個民主社會能夠做出最強而有力的事情之一。要知道,過去數十年以來,中國在全世界大撒幣做大外宣(像是到處設立孔子學院,或是贊助學校做企劃、智庫舉辦研討會),要宣揚他們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讓大家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是中國人。
結果,我們靠著幾乎不需耗費人民任何額外成本(除了請假通勤以外)的出門投票,一個天氣晴朗美麗的星期六,就瞬間摧毀中國過去在國際苦心經營的各種宣傳(出門投票的CP值是不是很高呢?)。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和中國不一樣,台灣人沒有要當中國人,台灣人想要的是能自在呼吸、自由說話、當權者必須尊重民意的生活方式。
去年是《台灣關係法》簽署生效40週年,有許多相關的研討會都在檢討過去這40年美、中、台之間的地緣政治變化,這中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台美升溫、美中競逐」的局面?美國對中國「交往政策」的期望落空並開始改弦易轍這我們現在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40年來在這三邊關係中最大的一個變動,其實是台灣的民主化。若台灣當年沒有走上民主化的路線,若我們沒有一直持續地進行民主深化,今天我們看到的美中台情勢絕對不是這樣。(話說回來,台灣的民主化過程,美國推了好幾把。絕對不是獨裁者的恩賜喔!)
「自由民主」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是一個具有強大威力的價值信仰。因著這樣的信仰,讓過去這幾年來美國對台的發展策略漸漸與中國脫鉤,從兩岸關係下的台灣,變成印太地區中的台灣。儘管很多台灣人會自嘲是美國的棋子,但上述的回顧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也能扮演主動的角色。就像這次蔡英文選後接受BBC專訪首次清楚拋出「不需要宣布獨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這樣的震撼彈,不少人猜測背後或許有美方私下釋出的善意,但這種說法卻忽視了,其實是台灣人展現817萬的民意支持蔡英文路線使她當選,這樣的表態才有可能。
台灣人才是台灣的主人,台灣的民主,是所有台灣人最強的武器以及勝利。
▍令人驚豔的台灣民主特色
這次台灣選舉受世界矚目,多家外國媒體、機構,和學者都紛紛組了觀選團來台灣,有些人已經來過很多次了,有些則是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其中,不少人在這次的選舉中被台灣蓬勃、熱鬧,且草根的民主給驚豔,甚至留下了「台灣人用生命在守護民主」這樣的評語。
為什麼說是草根呢?以美國為例,因為選舉人團制度,除非你是在關鍵的初選、搖擺州,不然你幾乎看不到候選人的積極造勢。所以當他們看到台灣選舉,無論都市還是鄉村選區,每個候選人都奮力掃街拜票、站路口、送遊覽車、衝菜市場,並且一雙一雙地去握選民的手拜託賜票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是激動不已的,覺得這樣熱鬧的選舉活動非常有「人」味,也發出無怪乎台灣人如此熱衷選舉、投票率也比美國高出許多的感嘆(美國近年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率只有50%多)。
另一個讓這些外國觀選人覺得驚訝的體驗,是我們的開票過程,因為在美國是沒有「唱票」這件事的。有人就表示,看到一張張的選票由選務人員揀起、唱票、亮票、最後畫上計票板,覺得這樣的畫面很令人感動:原本概念抽象的「民主」,此刻是如此真切地、由眾人協力小心翼翼地在眼前發生。而且他們也發現台灣民眾在投完票後,都會有人繼續留下來在投票所監督開票過程,並且透過科技工具即時現場轉播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人對於選舉重視和謹慎的程度,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除了上述幾項台灣特色的選舉文化習慣之外,要觀察一場民主選舉的水準,通常選舉結果出爐的那一刻是觀察重點。
1月11日晚間8點40分,韓國瑜率先宣布敗選,他向支持者表達謝意之後,表示已經與蔡英文通過電話恭賀她勝選。隨後,他向支持者說:「既然人民已經做出決定,我身為參選人一定服從開票結果 ... 明天起來還是希望見到團結的台灣 ... 祝福她(蔡)也期勉她。」另一方面,蔡英文在晚上9點舉行完國際記者會後,來到競選總部向支持群眾發表勝選感言:「民進黨贏是民主,國民黨贏也是民主,親民黨贏也是民主 ... 我們都是台灣人,所有的台灣人都是家人。」
對許多國家來說,能夠好好地辦完一場全國性選舉就很了不起了;而能夠在選舉勝負揭曉之後,第一時間各方人馬接受選舉結果,相互退讓、祝福,並要求支持者們在選後要與意見不同者團結,則是更了不起的表現。要知道,在很多地方,選舉結束之後,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暴動和政變。台灣政治人物面對選舉結果的成熟態度令他們印象深刻。而讓這些外國人意外的還在後頭,原本以為投開票完之後選舉活動就可宣告結束,殊不知在台灣,這代表的是謝票活動的開始!不管你是勝選或是落選,選完之後有風度地上街向支持你的群眾表達感謝之意(甚至有時候一謝就是好幾天),這對這些國外觀選員來說也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一個美麗風景。
▍新一代的亞洲事務專家
放眼國際媒體或者智庫報告,近來對台灣的報導在深度和廣度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新高點,選前選後的分析超級多。這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在於,現在關注台灣的記者以及研究者們,和上一個世代所經歷時空背景的已經不一樣了。現在有許多記者常駐台北,研究者和記者們也形成了一個社群,大家平時互相討論以及傳遞資訊,所以也讓台灣相關的報導及研究更加地貼近現實。
相較於前一個世代的中國研究者,其所見證的中國是那個成功讓許多人們脫貧,並轉型成世界工廠的中國;新世代的研究者、具有發言權的人們,看到的中國,是一個不斷向外擴張霸權、在新疆建立集中營監禁維吾爾人、迫害西藏人、暴力對待香港抗爭民眾、不斷文攻武嚇台灣的中國。
現在所謂「擁抱熊貓派」(panda hugger)、覺得多交流中國自然就會民主化的這類觀點已經愈來愈少了,當這些新世代漸漸在決策體系中取得位置並發揮影響力時,新的國際關係和政策就會成形。而這次台灣的選舉破紀錄的外媒和學者來台觀選報導,背後的意義其實是,我們讓這一群新世代的影響力領袖,見證了這個台灣人用生命也要保護的民主。這些都會是往後台灣在國際上立足的資產。
▍威脅仍然存在
雖然這次選舉結果被不少人視為是對抗民粹型政治人物、中國入侵野心的勝利,但民主的威脅仍然存在。這一兩年來,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對假錯消息、網軍、網路滲透、資訊戰等現象的存在毫無疑問(當然可能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無端指控),而我們也確實目睹其分化社會、激化議題的威力。在這個「似乎人人都可能是網軍」的時代(再加上政治人物也常常會這樣指控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大家把彼此之間的攻防拉得緊繃,彷彿是撮隨時等待引爆的火藥。儘管我們大概都不想承認,自己有時候也是那個跟著連鎖爆炸反應,把某一個議題炸成焦土使得各方再無轉圜餘地的人,但我們都經驗過,也知道待激情褪去後有時候會有那麼些後悔。
講這些不是要大家從此對議題噤聲,不再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或理念。而是要說,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惕自己,我們到底是在「溝通」還是「攻擊」?有時候打臉酸民很爽,一直打臉一直爽,但爽完之後只是讓勝者與敗者各自回到自己的同溫層炫耀與討拍,同溫層更加鞏固,交流溝通更無可能,更別提絕大多數的網路論戰都沒有顯而易見的勝方與負方,只有混亂和出征動員,最後受傷最重的或許是該被好好理解的議題本身。
在一個外國人看這次選舉的分享中,他說有一次身上大包小包提滿東西搭公車,上車時一位全副武裝的鋼鐵韓粉見狀便主動把位子讓給他,讓他感觸很深。儘管政治理念可能南轅北轍,但對他來說這位韓粉依然是一位熱情親切的台灣人,而這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當成「人」來尊重。網路平台以及社群媒體只讓我們看到彼此的某個切面,然後不斷放大、複製、轉譯、圍觀,一不小心太過投入就會深陷其中變得麻痺,丟失了自己那溫暖的一面。
到底要怎麼面對資訊戰,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持續去討論的事,除了提升自己媒體識讀的能力:留意訊息來源、資訊內容是否過於誇大煽動、分辨訊息種類(像是我們之前講到的,一篇文章到底是「內容」、「報導」、「評論」、「分析」,其實都很不一樣)、了解媒體立場等之外,或許更重要的是,記得提醒自己,偶爾也要把網路上互動的那些帳號當「人」看吧。
#週末來點正能量
#下面歡迎分享與酸民溝通技巧
#面對政客的胡言亂語我們仍會盡量做多一點的背景說明補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聞偵探隊,任務接招!「新聞偵探隊」透過 Google助理的語音互動功能,以及遊戲關卡和積分方式,引導孩子如何解讀新聞內容,提升他們的媒體識讀觀念,並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及邏輯思考能力。 歡迎國小老師、家長們一同使用「新聞偵探隊」, 協助身旁的孩童們培養網路新聞素養與認知! ✔更多相關資訊:h...
如何 提升 媒體識讀 能力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外界如何看台灣總統大選】
選後一週了,觀測站有些話想和大家說。之前我們有就有提到過,台灣這次的總統大選真的是世界級,不只是選前大量外媒(據外交部統計,有超過113家國際媒體、235位外籍記者)來台報導;選舉結果底定之後,更是前所未見地有超過8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以官方或是個人的名義透過致函、致電或社群平台發文等方式祝賀蔡英文連任總統,相信這幾天大家也看到很多相關的整理了(https://pse.is/NNW6F)。有些重量級賀電(例如美國國務卿),更是史上首次。
今天,觀測站想要分享一些我們觀察到的,外媒、學者來台灣的觀選心得。
▍對兩岸關係的公投
這次台灣的大選,國際社會幾乎一致認為是對兩岸關係的一次公投(referendum),而選舉的結果明確且響亮地告訴國際:台灣人民選擇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拒絕中國的一國兩制。
或許台灣人覺得這只是又一次選舉投票,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小編卻覺得這是一個民主社會能夠做出最強而有力的事情之一。要知道,過去數十年以來,中國在全世界大撒幣做大外宣(像是到處設立孔子學院,或是贊助學校做企劃、智庫舉辦研討會),要宣揚他們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讓大家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是中國人。
結果,我們靠著幾乎不需耗費人民任何額外成本(除了請假通勤以外)的出門投票,一個天氣晴朗美麗的星期六,就瞬間摧毀中國過去在國際苦心經營的各種宣傳(出門投票的CP值是不是很高呢?)。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和中國不一樣,台灣人沒有要當中國人,台灣人想要的是能自在呼吸、自由說話、當權者必須尊重民意的生活方式。
去年是《台灣關係法》簽署生效40週年,有許多相關的研討會都在檢討過去這40年美、中、台之間的地緣政治變化,這中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台美升溫、美中競逐」的局面?美國對中國「交往政策」的期望落空並開始改弦易轍這我們現在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40年來在這三邊關係中最大的一個變動,其實是台灣的民主化。若台灣當年沒有走上民主化的路線,若我們沒有一直持續地進行民主深化,今天我們看到的美中台情勢絕對不是這樣。(話說回來,台灣的民主化過程,美國推了好幾把。絕對不是獨裁者的恩賜喔!)
「自由民主」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是一個具有強大威力的價值信仰。因著這樣的信仰,讓過去這幾年來美國對台的發展策略漸漸與中國脫鉤,從兩岸關係下的台灣,變成印太地區中的台灣。儘管很多台灣人會自嘲是美國的棋子,但上述的回顧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也能扮演主動的角色。就像這次蔡英文選後接受BBC專訪首次清楚拋出「不需要宣布獨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這樣的震撼彈,不少人猜測背後或許有美方私下釋出的善意,但這種說法卻忽視了,其實是台灣人展現817萬的民意支持蔡英文路線使她當選,這樣的表態才有可能。
台灣人才是台灣的主人,台灣的民主,是所有台灣人最強的武器以及勝利。
▍令人驚豔的台灣民主特色
這次台灣選舉受世界矚目,多家外國媒體、機構,和學者都紛紛組了觀選團來台灣,有些人已經來過很多次了,有些則是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其中,不少人在這次的選舉中被台灣蓬勃、熱鬧,且草根的民主給驚豔,甚至留下了「台灣人用生命在守護民主」這樣的評語。
為什麼說是草根呢?以美國為例,因為選舉人團制度,除非你是在關鍵的初選、搖擺州,不然你幾乎看不到候選人的積極造勢。所以當他們看到台灣選舉,無論都市還是鄉村選區,每個候選人都奮力掃街拜票、站路口、送遊覽車、衝菜市場,並且一雙一雙地去握選民的手拜託賜票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是激動不已的,覺得這樣熱鬧的選舉活動非常有「人」味,也發出無怪乎台灣人如此熱衷選舉、投票率也比美國高出許多的感嘆(美國近年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率只有50%多)。
另一個讓這些外國觀選人覺得驚訝的體驗,是我們的開票過程,因為在美國是沒有「唱票」這件事的。有人就表示,看到一張張的選票由選務人員揀起、唱票、亮票、最後畫上計票板,覺得這樣的畫面很令人感動:原本概念抽象的「民主」,此刻是如此真切地、由眾人協力小心翼翼地在眼前發生。而且他們也發現台灣民眾在投完票後,都會有人繼續留下來在投票所監督開票過程,並且透過科技工具即時現場轉播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人對於選舉重視和謹慎的程度,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除了上述幾項台灣特色的選舉文化習慣之外,要觀察一場民主選舉的水準,通常選舉結果出爐的那一刻是觀察重點。
1月11日晚間8點40分,韓國瑜率先宣布敗選,他向支持者表達謝意之後,表示已經與蔡英文通過電話恭賀她勝選。隨後,他向支持者說:「既然人民已經做出決定,我身為參選人一定服從開票結果 ... 明天起來還是希望見到團結的台灣 ... 祝福她(蔡)也期勉她。」另一方面,蔡英文在晚上9點舉行完國際記者會後,來到競選總部向支持群眾發表勝選感言:「民進黨贏是民主,國民黨贏也是民主,親民黨贏也是民主 ... 我們都是台灣人,所有的台灣人都是家人。」
對許多國家來說,能夠好好地辦完一場全國性選舉就很了不起了;而能夠在選舉勝負揭曉之後,第一時間各方人馬接受選舉結果,相互退讓、祝福,並要求支持者們在選後要與意見不同者團結,則是更了不起的表現。要知道,在很多地方,選舉結束之後,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暴動和政變。台灣政治人物面對選舉結果的成熟態度令他們印象深刻。而讓這些外國人意外的還在後頭,原本以為投開票完之後選舉活動就可宣告結束,殊不知在台灣,這代表的是謝票活動的開始!不管你是勝選或是落選,選完之後有風度地上街向支持你的群眾表達感謝之意(甚至有時候一謝就是好幾天),這對這些國外觀選員來說也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一個美麗風景。
▍新一代的亞洲事務專家
放眼國際媒體或者智庫報告,近來對台灣的報導在深度和廣度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新高點,選前選後的分析超級多。這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在於,現在關注台灣的記者以及研究者們,和上一個世代所經歷時空背景的已經不一樣了。現在有許多記者常駐台北,研究者和記者們也形成了一個社群,大家平時互相討論以及傳遞資訊,所以也讓台灣相關的報導及研究更加地貼近現實。
相較於前一個世代的中國研究者,其所見證的中國是那個成功讓許多人們脫貧,並轉型成世界工廠的中國;新世代的研究者、具有發言權的人們,看到的中國,是一個不斷向外擴張霸權、在新疆建立集中營監禁維吾爾人、迫害西藏人、暴力對待香港抗爭民眾、不斷文攻武嚇台灣的中國。
現在所謂「擁抱熊貓派」(panda hugger)、覺得多交流中國自然就會民主化的這類觀點已經愈來愈少了,當這些新世代漸漸在決策體系中取得位置並發揮影響力時,新的國際關係和政策就會成形。而這次台灣的選舉破紀錄的外媒和學者來台觀選報導,背後的意義其實是,我們讓這一群新世代的影響力領袖,見證了這個台灣人用生命也要保護的民主。這些都會是往後台灣在國際上立足的資產。
▍威脅仍然存在
雖然這次選舉結果被不少人視為是對抗民粹型政治人物、中國入侵野心的勝利,但民主的威脅仍然存在。這一兩年來,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對假錯消息、網軍、網路滲透、資訊戰等現象的存在毫無疑問(當然可能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無端指控),而我們也確實目睹其分化社會、激化議題的威力。在這個「似乎人人都可能是網軍」的時代(再加上政治人物也常常會這樣指控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大家把彼此之間的攻防拉得緊繃,彷彿是撮隨時等待引爆的火藥。儘管我們大概都不想承認,自己有時候也是那個跟著連鎖爆炸反應,把某一個議題炸成焦土使得各方再無轉圜餘地的人,但我們都經驗過,也知道待激情褪去後有時候會有那麼些後悔。
講這些不是要大家從此對議題噤聲,不再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或理念。而是要說,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惕自己,我們到底是在「溝通」還是「攻擊」?有時候打臉酸民很爽,一直打臉一直爽,但爽完之後只是讓勝者與敗者各自回到自己的同溫層炫耀與討拍,同溫層更加鞏固,交流溝通更無可能,更別提絕大多數的網路論戰都沒有顯而易見的勝方與負方,只有混亂和出征動員,最後受傷最重的或許是該被好好理解的議題本身。
在一個外國人看這次選舉的分享中,他說有一次身上大包小包提滿東西搭公車,上車時一位全副武裝的鋼鐵韓粉見狀便主動把位子讓給他,讓他感觸很深。儘管政治理念可能南轅北轍,但對他來說這位韓粉依然是一位熱情親切的台灣人,而這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當成「人」來尊重。網路平台以及社群媒體只讓我們看到彼此的某個切面,然後不斷放大、複製、轉譯、圍觀,一不小心太過投入就會深陷其中變得麻痺,丟失了自己那溫暖的一面。
到底要怎麼面對資訊戰,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持續去討論的事,除了提升自己媒體識讀的能力:留意訊息來源、資訊內容是否過於誇大煽動、分辨訊息種類(像是我們之前講到的,一篇文章到底是「內容」、「報導」、「評論」、「分析」,其實都很不一樣)、了解媒體立場等之外,或許更重要的是,記得提醒自己,偶爾也要把網路上互動的那些帳號當「人」看吧。
#週末來點正能量
#下面歡迎分享與酸民溝通技巧
#面對政客的胡言亂語我們仍會盡量做多一點的背景說明補充
如何 提升 媒體識讀 能力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只罵白因子跟淨淨這些消毒液廠商,卻不罵台大醫院,你們也只是 #醫醫相護 而已!」
寫了消毒液廠商的文章後,收到這樣的批評。雖然心裡真的覺得荒謬,但這樣的論調,似乎還真的得到某些人的認同。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公開跟大家說,MedPartner 團隊對這些事情評論的基礎,到底有什麼不同?搞懂其中的差異,相信對社會整體的思辨力會有幫助。
沒錯,我們的組成有醫師、藥師、營養師、化妝品配方師、博士後研究員 ... 等,甚至有醫師就是前台大醫院員工。但我們在近期台大醫院接錯管路的事件,沒立刻批評台大醫院,絕對不是因為「醫醫相護」,因為消毒廠商的事件,跟台大醫院的事件,在 #惡意的程度 上是有天壤之別的。
我們先說消毒液廠商的問題好了。白因子的產品明明有殘留,說是無殘留完全還原成水。淨淨的病毒檢驗報告,人家學校實驗室都已經事先特別警告他「不能用作效果的宣稱」,結果他還是胡亂宣稱了。甚至白因子幾乎所有的錯誤、不實宣稱,淨淨這家廠商幾乎完全照抄一遍。然後一堆廠商都跟部落客說錯誤的使用方式,誤導民眾可以噴在皮膚上,甚至是「可以食用」。
請問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件事情?難道他們是「不小心」做出宣稱?「不小心」放錯報告?「不小心」跟網紅部落客說錯使用方式?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就知道是廠商「故意」這麼做的。如果可以連續發生這麼多的「不小心」,而且一堆廠商一起「不小心」,那這個國家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會發生這種事情,可能是因為政府對這些亂講的宣稱沒有足夠的懲罰機制(也或許是查核人力不足),也可能是因為利益太大風險太小,所以廠商在利益的誘因下,就紛紛這麼做。
如果我們要 #系統性解決問題 ,就只能透過揭露事實,並在之後努力整理防疫相關的正確知識,藉由民眾正確認知的建立,以及對各類消毒產品優缺點的理解,讓大家更有機會選到相對優質的產品,才有可能產生產業良性的競爭,讓社會往正面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我們不得不批判的原因。
那為什麼以前沒人做這件事?因為擋人財路就是白目啊。你是這個產業的專家,別人唬爛賺大錢,你可以選擇一起唬爛賺大錢,或者是講些實話讓人討厭,但自己也沒賺錢,正常狀況下,多數人會選擇哪一個?
今天我們會敢出來講,就是因為 MedPartner 團隊根本不收任何廠商的錢,我們的資源,全都是從 3000 多位網友每個月的小額訂閱支持,還有團隊負責醫師每個月自己再貼上十幾萬的收入來的。團隊負責醫師給整個編輯團隊的原則只有「#憑著你的良心跟專業,#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有事情的話,就由團隊負責醫師來扛責任、承擔風險。
媒體被產業影響的問題還不夠大嗎?大家自己看看,出了這麼大的廣告不實、甚至是亂解釋檢驗報告的問題,正常狀況下,媒體早就爭相報導了。但這次事件,各大媒體有做什麼報導嗎?為什麼他們幾乎都沒報導呢?
大家只要動動手,去 google news 上搜尋相關的關鍵字,就可以看到,這些廠商買了多少商業置入新聞,收了這麼多錢,你如果是媒體老闆,會讓這些負面的消息被放上去嗎?
再來回到台大醫院洗腎護理師接錯管路事件。這是不是個錯誤?當然是個錯誤!但這個錯誤是怎麼發生的?根據台大醫院的調查以及公佈的結果「該名護理人員過去主要是服務於該院洗腎室,後來才調到加護病房,出事的加護病房洗腎機新改為2條管路,出事時是該名護理人員第二次進入加護病房,可能對加護病房沒有這麼熟悉,這是我們的推測。」
另外台大醫院也開記者會公開道歉,承認這是院方的錯誤,並且呼籲民眾不要肉搜該名護理人員,並且已經將該名護理人員暫時調離加護病房工作,並徹查護理人員有沒有超時工作,或者是事發前、事發後的身心壓力狀況。
醫院也強調「台大醫院是有錯的,我們覺得很沉重,也深切體會社會大眾對台大要求與一般醫院是不同的,我們不只要做到很好還要做到完美,希望藉此事件的省思,台大醫院未來能得到更好的精進。」
這就是醫界犯錯的時候,標準的 RCA (root cause 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流程。我們不會去責怪犯錯的「個人」,除非這件事情是「嚴重的故意」。我們會全盤去思考整個流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並且想辦法優化流程,讓問題發生的機會下降。
如果要省事,台大醫院只要把這個出錯的護理師推上祭壇,跟大家說就是他的錯,把他革職查辦,眾多鄉民覺得爽了氣消了,那不就皆大歡喜。但負責任的組織,是不能這麼做的!如果台大醫院真的這麼對待這名護理師,我們才會出來發文譴責台大醫院!
所以這位朋友,你搞懂這兩個事件,雖然都是錯事,但其中的差異有多大了嗎?看到這,你還真的覺得「兩邊都錯, #兩邊都一樣爛嗎?」
這個社會這麼理盲,根本的問題就包含了,很多人根本缺乏深入思辯的能力。但一個社會要進步,需要的就是「整個社會」集體深入反省,共同除錯的能力。
這篇文章這麼長,能看到這裡的朋友,我們要對你深深致敬。社會就是需要有你們這種人,才有機會逆轉我們持續和稀泥、不長進、向下沈淪的困境。
關於消毒產品,這個產業的亂象,已經長年累積的問題了,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團隊在開會後決定,接下來會持續針對這些產品的各項問題、優缺點,以及更完整的防護正確知識,撰寫一系列文章。因為臉書的觸及真的很爛,建議大家除了對我們粉專設定按讚搶先看以外,也可以加入我們的Line@ 即時收到通知。加入連結: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如果你也覺得我們說得有道理,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吧。只有你們這些人醒著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多、更多願意動腦,也願意行動的人。
□ 延伸閱讀:認識實證醫學金字塔
https://www.medpartner.club/evidence-based-medicine-debate…/
□ 延伸閱讀: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3 關鍵
https://www.medpartner.club/research-aprraisal-media-liter…/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如何 提升 媒體識讀 能力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新聞偵探隊,任務接招!「新聞偵探隊」透過 Google助理的語音互動功能,以及遊戲關卡和積分方式,引導孩子如何解讀新聞內容,提升他們的媒體識讀觀念,並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及邏輯思考能力。
歡迎國小老師、家長們一同使用「新聞偵探隊」,
協助身旁的孩童們培養網路新聞素養與認知!
✔更多相關資訊:https://cplink.co/zbj7TmJr
✔Google助理下載
Android:https://cplink.co/eSDzWZcE
iPhone/iPad:https://cplink.co/QGWSGccf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H2CQDMvi98/hqdefault.jpg)
如何 提升 媒體識讀 能力 在 提升媒體識讀力高科大學生分享假新聞案例 - YouTube 的八卦
為了 提升 學生的 媒體識讀能力 ,高雄科技大學針對大一生開設必修課—中文閱讀與表達,其中的假新聞案例簡報中,學生們挑選了政治,生活醫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