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媽媽又來了😅😅
最近看到一個令人感到非常非常痛心的新聞,一個兩歲大的孩子餓死在自家浴室,死亡時不到六公斤,想像他最後的時間是多麼的孤獨,我就聽到自己心碎的聲音
男孩的母親-20歲
20歲的我們正值青春懵懂,對於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什麼都想躍躍欲試
20歲的我們,揮霍青春,揮霍健康,揮霍情感,因為我們20歲
20歲的我們,其實⋯還是個孩子
而20歲的我們,雖然已達法定成年年齡,知道犯法要接受法律制裁,但是卻還無法真正的體會到什麼叫責任,什麼叫做為自己做的傻事付出代價
我深深的體會到,「教育才是一切的根本」
未來勁寶長大了,我們也會面臨所有父母要面對的那一章,那個最難以啟齒的那一章
時代的改變,現代小孩用智慧手機就可以在網路上獲取大量資訊,甚至是18禁的情色影片,父母再怎麼小心防,都防不了神通廣大的網絡世界,與其讓他們像無頭蒼蠅一樣胡亂摸索,不如早點教導他們正確的性觀念和何謂安全性行為,告訴孩子們尊重別人的身體自主權也保護自己的身體,也讓他們了解,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性別取向,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我們每個人或許外表不一樣,性別不一樣,但內在的靈魂都是一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愛、渴望自由自在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分享,如果說,身體最基本的一個單位是細胞,那麼靈魂的基本單位就是一個個念頭,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內心強大、善良,那麼請餵養他們一個個好的念頭
感謝你們耐心看完我這囉嗦媽媽的「長篇」短文,成為媽媽到今天剛好滿1年7個月的時間,我和我先生也都還在學習,學習如何給勁寶一個「金鐘罩鐵布衫」,就好像歌詞的第一句一樣:如果問我死後的願望,還有什麼好留下,我立刻回答,一個好孩子在這地球上
爸爸媽媽們,一起加油吧💪🏻💪🏻💪🏻
#很不會寫文章的我真的很盡力的寫😅
#真的有人看完嗎🤪
#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父母也是需要被教育的
#人與人之間良性溝通很重要孩子也一樣💪🏻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Facebook 八卦
徐若瑄結婚以後,她成為孩子們「夢寐以求的母親」,當未成年女兒談戀愛,她不反對,只找了一個深夜,和女兒炫耀自己青春歲月裡與男人的愛情故事。
她告訴女兒,媽媽現在結婚了,成了辛苦的模樣,妳千萬別這麼辛苦。但若真的踏上一條辛苦的路,媽媽也永遠在,只要妳回家,家是妳溫暖的港。
她不反對孩子哭鬧,支持孩子「有情緒」,生氣是很正常的,理解自己為什麼產生情緒,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課。不願只是媽媽,她願當孩子的算命師、當孩子的指南針、擔任嚮導、成為燈塔。
在工作中,她扮演徐若瑄;
在婚姻中,她扮演好李太太;
在家庭中,她扮演好媽媽的角色。
媽媽最痛的,是她最愛的孩子,終究都將離家而去。摯愛的兒子,有天終究會離開母親,奔向另一個女人。徐若瑄捨不得,但即使捨不得,也要逞強,告訴孩子:「你快走吧!」
唯有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感情才能走得長遠。
「一件襯衫」透過徐若瑄與黃山料的訪談,整理出她在「母親」路途上,發現媽媽們千萬要謹記的8件事:
一、孩子有情緒是好事
失控吼叫也可以,只要學會「不傷害自己」
小朋友表達情緒的能力有限,孩子不開心,會鬧脾氣,體罰或許能暫時制止,但那只基於害怕,無法根除問題。有智慧的家長,是不能走捷徑的。她建議讓孩子發洩,並發洩在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地方,當情緒過了,父母才出面理性溝通。
二、教會孩子體驗情緒,孩子也有生氣的權利
大人會生氣,小孩為何不能有情緒?徐若瑄教兒子「多種生氣的方法」:對枕頭出拳、在戶外大叫,教兒子釋放情緒,同時也與兒子共同尋找生氣的原因。未來,當媽媽不在你身邊,當你情緒來臨,將懂得照顧自己。
三、孩子哭鬧很討厭,其實他只是需要一份「理解」
2歲的小孩生氣就愛亂丟玩具;5歲的小孩經常故意調皮搗蛋。人生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屬於它的心理過程,而良好的溝通應建立在「懂得承接對方的想法」,首先聆聽他的話語,理解哭鬧的理由,再來溝通。
四、請不要強迫孩子,你只要成為「孩子的算命師」
生命沒有正確答案,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只需要分享經驗,最終決定權是在孩子手上。若強迫孩子照著家長決定前進,結果卻不是孩子期望的,你將成為「罪魁禍首」。
五、妳愛孩子10分,但只要表現出5分就夠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採取不同作法。大人越說不要,小孩越想要做;妳想要他親親妳,可以先發制人,警告孩子別親妳!適時「口是心非」,妳的「詭計」可能就可以得逞了。
六、兒子不是妳的,是他老婆的
小孩從來就不「屬於」父母,他是獨立的個體,甚至有一天,他會有他的另一半、有他自己的生活。但他依然是妳的孩子,希望他會常常想起媽媽,至少逢年過節回來看看我,這樣簡單的奢望,應該還是容許的。
七、要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同時也要成為他的避風港。
孩子照顧年邁的父母,並不全是理所當然,所以提早做好覺悟。但,也要讓孩子明白,我會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只要你想家,我永遠都在。
八、從愛上孩子的那一刻,就得開始學習放手
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你一定隨時在學習如何真正去愛,但同時,也要學著不去緊握,待孩子羽翼豐滿時,鼓勵他勇敢的往外飛、用力闖、不害怕,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在你身後。
-
【山料聊聊】第11集 – 徐若瑄 Vivian Hsu
完整版:https://youtu.be/R0fbztwW7TI
一件襯衫IG: the.shirts.tv
黃山料IG: iam_3636
出品方:一件襯衫
錄影場地:SELF Oasis 綠洲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退休人士早年存的「退休金」,到了晚年,經常是不夠用的,如果你也會有這樣的擔心,就一定要看完今天的分享。
在內容開始之前,請記得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開啟小鈴鐺,你的具體行動,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很多人工作了三、四十年,一直支持他們繼續工作的動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存夠錢」;存夠錢之後然後退休,就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你知道嗎?近年來在很多退休人士的研究裡面,都顯示出相同的結果,那就是他們二十年前準備好的錢,等到了二十年過去之後,通常是不夠用的!
假如你也認為「只要存夠錢」就能夠退休,那麼你現在在準備的,很有可能會是讓你晚景淒涼的退休計畫。
要命的「早知道」
然而再進一步分析,有更多的數據反映出,所有失控的退休生活,最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一連串錯誤的觀念~
而什麼樣的錯誤觀念呢?最常見的就是沒有理財的觀念,所以不懂得通貨膨脹,也就不懂得「退休金」需要存多少,做怎麼樣的配置,才能夠讓自己持盈保泰。
再不然就是手頭鬆的時候,缺乏「節制」的觀念,所以讓慾望走在前面,有錢也不會多存下來。
還有另外一種奇怪的想法,就是他「不信任金融機構」,所以呢從來就沒有買保險、也不投資,然而當你聽到了這些,都還不是最危險的!
其實最危險的觀念,就是當我們身在二十一世紀,還認為我們可以做一份工作,然後可以做到六十歲退休。
而不是做好你必需要延長工作年限的準備,慢慢的從年輕的體力活,轉型成靠腦力、經驗決勝的顧問工作,讓自己越老越吃香啊!
所以呢,這些晚景淒涼的退休人士,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外乎就是什麼呢?比如說「早知道錢會愈來愈小,就應該學好理財」。
再不然呢?「早知道會活這麼久,就應該要買保險」、 接著呢「早知道會被時代淘汰,就應該學第二專長」這些話。
總而言之呢,後悔的理由真的很多啊,然而一切卻無法挽回、無能為力!
對現在的你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是喔,是在你還有時間的狀況底下,往富足的思維靠近,讓你降低面對退休的壓力跟風險。
「富一代」的七個準則
國外有作者喔,為了探討白手起家的人,是怎麼樣變成有錢人;所以刻意的約訪了這些「富一代」,去歸納出成為有錢人的七個準則。這七個準則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他們量入為出,生活花費一定會小於收入。
第二、他們相信真正的金錢自由,會比「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錢」這件事更重要。
第三、他們有效的運用時間、精力跟金錢,去做「累積財富」的事。
第四、他們的父母,在他們成年之後,就不再提供金錢上面的資助。
第五、他們也會要求小孩,在成年之後能夠經濟獨立,養活自己。
第六、他們了解自己,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來發展。
最後第七、他們懂得觀察趨勢,擅於抓住市場的機會。
「成為有錢人」的共同點
然而當我們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些準則光用嘴巴講講,當然都很容易啊,但如果你也想要朝著「成為有錢人」這個目標邁進。
你會不會很好奇啊,他們還只是一般人的時候,這些導致他們「成為有錢人」的想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試著來拆解看看喔~
首先,第一個「量入為出」,並且知道真正的財富自由,會比「展現」財力更重要的這個部份。
這是因為他們有「健康」的理財方式,並且懂得「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慾望啊」這樣子更深的觀念很重要;所以才能夠駕馭自己的慾望,留住該存下來的錢。
再來,他們很早就認清時間跟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們能夠有效的運用時間、精力與金錢,去做累積財富的事」。
這就是把目標明確的定在「增加財富」這件事,並且「以終為始」的幫自己做規劃,決定自己眼下的時間跟精力,應該怎什麼、如何做?才能夠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
接著,這些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他們的父母通常不會給他們太多經濟上的支持,這倒不是說他們的家庭就沒有溫暖!
很有可能是這些家庭,原本的經濟狀況就不好了,或者是就算經濟狀況好,也很強調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親或原生家庭,有一定的「人我分際」這樣的觀念,才能夠做到不過份的心軟、被親情綁架,從而幫助孩子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格。
而最後,他們會更了解自己,因此會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並且刻意培養「觀察趨勢」這樣的能力,所以更擅於抓住市場的機會。
我們姑且不論這些人處於什麼樣的產業,或者是擁有什麼樣的專業,單就以能夠「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以及「看懂市場趨勢」這兩點來看。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了向內看懂自己,和向外看懂世界的趨勢,這兩種探索的勇氣跟素質。
然而這份勇氣的背後,並不是為了勇敢而勇敢的莽撞行事;而是能夠獨處、靠近自己,並且俱備了「全局的思維」,不斷的跟著成長的變化而調整,才能夠穩定的培養出新的能力。
如何培養「變有錢」的能力?
那麼聽到這裡喔,如果你也想要擁有「成為有錢人」的能力,具體上到底該怎麼樣做到呢?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是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學習行列。
在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裡,嘉玲老師會從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經驗,陪伴你回溯根本的源頭,梳理你的金錢信念。
讓你了解自己的花錢習慣之後,更進一步的幫助你,建立健康的理財步驟,做好對自己的投資,讓你花錢啊、越花越有錢!
而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會用具體的步驟,協助你盤點出自己的「時間黑洞」,讓你看見自己的時間都花到哪去了?
並且陪伴你理解大腦是怎麼樣運作的,讓你能夠運用「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的切換,提高你的時間效率。
而另外呢,我們還有【人際斷捨離】的課程,幫助你澄清那些不假思索、習以為常的人情壓力。
就像親子關係會是一輩子的,我們不會完全的脫離家庭,但也不需要一直跟家人綁在一起。
因此呢,需要學習的不是切斷關係,而是斷開那些不合時宜的信念,建立清楚的人我分際、關係界限。
讓該放手的時刻發生的時候,可以心無罣礙、祝福彼此,這樣子對於自己跟他人,才能夠活出真正的獨立。
另外,我們還有【過好人生學】,無論你工作幾年,從事什麼行業,你的行業有沒有遠景?
在這劇烈變動的時代裡,你都需要先搞清楚,自己有沒有一些不自覺的想法,限制了你的眼界,讓你看不到更大的格局、讓你的職業生涯老是在原地打轉?
在此同時呢,又不知道怎麼樣培養有利於自己的生態圈?怎麼樣做決定?還有「自主學習」這些關鍵的能力?
如果「釐清自己」和「培養新的能力」都是你需要的,那麼在【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就能夠帶給你很具體的前進。
我相信啊,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變化又很快的時代裡,經常會給你很大的壓力;因此呢「存夠錢就退休」這是很多人一生努力的奮鬥目標。
然而也請你別忘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準確的預測到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的,永遠是在既有的資訊底下,為退休生活多做一些準備,就能夠多降低一點風險。
那麼現在的你,有多想要成為有錢人呢?而你想要幫自己準備幾個「成為有錢人」的條件呢?
平安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很容易讓人失去危機意識,這是很正常的人性;然而當我們處在新冠疫情,引起全球動盪的期間。
這背後為我們帶來的省思,就是如果你想要擁有長遠的安全跟穩定,那麼我們先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歡迎你現在加入「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為你想要的人生,做更好的準備;也期盼今天的分享,能夠陪伴你一起面對危機,迎接轉機;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開通了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之外,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的部分。
在這疫情肆虐的今天,我想線上學習會是你很棒的選擇,你可以在不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底下,自由自在的進行你所需要的學習。
詳細的資訊,在我們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也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進前。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評價
山料聊聊】由「一件襯衫」出品,黃山料主持之對談式節目,於2020年04月30日首播,第一季於12月31日前播畢25集。
【山料聊聊】試播集 - 柯佳嬿
https://youtu.be/f-_Q3a6sffE
【山料聊聊】第1集 - 韋禮安
https://youtu.be/3vgMbzkj4us
【山料聊聊】第2集-小燈泡媽媽王婉諭
https://youtu.be/9APzWkmbfXM
【山料聊聊】第3集 - 白癡公主
https://youtu.be/RloIMZ5HcZ0
【山料聊聊】第4集 - 周興哲
https://youtu.be/XPChp11064U
【山料聊聊】第5集 - 楊丞琳
https://youtu.be/thrX5KBRmcY
【山料聊聊】第6集 - 山料媽媽
https://youtu.be/gQdCGA0pMcI
【山料聊聊】第7集 - 吳姍儒Sandy Wu
https://youtu.be/fYk1EqEd3VY
【山料聊聊】第8集 - 阿翰PO影片
https://youtu.be/KMFTFHkOpVs
【山料聊聊】第9集 - Peter Su
https://youtu.be/EC8TbwxZTTU
【山料聊聊】第10集 - 薔薔
https://youtu.be/9LzG0ejHpq0
-
出品方:一件襯衫
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me...
主持人:黃山料
https://www.facebook.com/shanliaohuang/
錄影場地:SELF Oasis 綠洲
https://www.facebook.com/selfoasis?locale=tw_TW
【 採訪後記 】
撰文者: 王怡文、黃山料
徐若瑄結婚以後,她成為孩子們「夢寐以求的母親」,當未成年女兒談戀愛,她不反對,只找了一個深夜,和女兒炫耀自己青春歲月裡與男人的愛情故事。
她告訴女兒,媽媽現在結婚了,成了辛苦的模樣,妳千萬別這麼辛苦。但若真的踏上一條辛苦的路,媽媽也永遠在,只要妳回家,家是妳溫暖的港。
她不反對孩子哭鬧,支持孩子「有情緒」,生氣是很正常的,理解自己為什麼產生情緒,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課。不願只是媽媽,她願當孩子的算命師、當孩子的指南針、擔任嚮導、成為燈塔。
在工作中,她扮演徐若瑄;
在婚姻中,她扮演好李太太;
在家庭中,她扮演好媽媽的角色。
媽媽最痛的,是她最愛的孩子,終究都將離家而去。摯愛的兒子,有天終究會離開母親,奔向另一個女人。徐若瑄捨不得,但即使捨不得,也要逞強,告訴孩子:「你快走吧!」
唯有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感情才能走得長遠。
「一件襯衫」透過徐若瑄與黃山料的訪談,整理出她在「母親」路途上,發現媽媽們千萬要謹記的8件事:
一、孩子有情緒是好事
失控吼叫也可以,只要學會「不傷害自己」
小朋友表達情緒的能力有限,孩子不開心,會鬧脾氣,體罰或許能暫時制止,但那只基於害怕,無法根除問題。有智慧的家長,是不能走捷徑的。她建議讓孩子發洩,並發洩在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地方,當情緒過了,父母才出面理性溝通。
二、教會孩子體驗情緒,孩子也有生氣的權利
大人會生氣,小孩為何不能有情緒?徐若瑄教兒子「多種生氣的方法」:對枕頭出拳、在戶外大叫,教兒子釋放情緒,同時也與兒子共同尋找生氣的原因。未來,當媽媽不在你身邊,當你情緒來臨,將懂得照顧自己。
三、孩子哭鬧很討厭,其實他只是需要一份「理解」
2歲的小孩生氣就愛亂丟玩具;5歲的小孩經常故意調皮搗蛋。人生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屬於它的心理過程,而良好的溝通應建立在「懂得承接對方的想法」,首先聆聽他的話語,理解哭鬧的理由,再來溝通。
四、請不要強迫孩子,你只要成為「孩子的算命師」
生命沒有正確答案,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只需要分享經驗,最終決定權是在孩子手上。若強迫孩子照著家長決定前進,結果卻不是孩子期望的,你將成為「罪魁禍首」。
五、妳愛孩子10分,但只要表現出5分就夠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採取不同作法。大人越說不要,小孩越想要做;妳想要他親親妳,可以先發制人,警告孩子別親妳!適時「口是心非」,妳的「詭計」可能就可以得逞了。
六、兒子不是妳的,是他老婆的
小孩從來就不「屬於」父母,他是獨立的個體,甚至有一天,他會有他的另一半、有他自己的生活。但他依然是妳的孩子,希望他會常常想起媽媽,至少逢年過節回來看看我,這樣簡單的奢望,應該還是容許的。
七、要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同時也要成為他的避風港。
孩子照顧年邁的父母,並不全是理所當然,所以提早做好覺悟。但,也要讓孩子明白,我會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只要你想家,我永遠都在。
八、從愛上孩子的那一刻,就得開始學習放手
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你一定隨時在學習如何真正去愛,但同時,也要學著不去緊握,待孩子羽翼豐滿時,鼓勵他勇敢的往外飛、用力闖、不害怕,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在你身後。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管你是為人父母,在教養小孩;還是領導組織,在規範、管理自己的部屬。你可能有發現一個現象,你越是嚴正「禁止」的事情,往往底下的人只要逮到機會,他們就會試著去做,試著去跨越那一條紅線。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事實上,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中期,史丹佛大學的強納生.福里德曼;他就做了一個實驗,探討這個現象。
他從加州的兩個學校裡,找來40個七到十歲的男孩。一次找一個男孩進房間,請他們為五個玩具給分,用來表示他們有多喜歡這些玩具,這些分數從0分到100分。
0分代表這玩具非常的爛,100分代表這玩具很酷。其中四個玩具都很普通,分別是「廉價的塑膠潛水艇」、「小孩子的棒球手套」、「玩具牽引機」,以及「玩具步槍」。
相反的,第五種玩具特別貴、也特別吸引人。可以說是當年玩具當中的極品,是60年代的尖端科技「電動機器人」。
等到這些男孩打完分數之後,研究人員告訴男孩說,他需要離開房間幾分鐘,去辦一點事情。他告訴男孩,可以隨意玩前面的四種玩具,就是那些很普通的玩具,但是不要去摸機器人。
他還清楚的對其中一半的男孩說,要是不聽話你會很糟糕。比如說,如果你玩機器人,我很生氣、我會處罰你、我會揍你…等等的,這種很嚴厲的威脅。
但是,對另外一半的小男孩,講的比較委婉;只是告訴他們,你不要玩機器人,那樣子不好。
在研究人員離開之,後留下的小男孩,都很渴望的盯著那個機器人;經過五分鐘之後,研究人回來,謝謝這些男孩子參與實驗,並且讓這些男孩離開。
那你可能很好奇。研究人員離開之後,這些男孩會不會經不起誘惑,所以為了解答這一件事情,研究人員在機器人裡面做了一個裝置,它可以判斷玩具是否被啓動。
結果發現喔,這40個男孩裡,只有2個男孩很有自制力,沒有碰機器人。其中一個來自於「嚴厲警告組」,而另外一個來自於「委婉勸說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當這個誘惑實在太大的時候,不管你是嚴厲警告,還是委婉勸說,基本上都沒什麼效果。
不過呢,福里德曼的研究重點,倒不是在於短時間之內,有什麼樣的不同。他比較感興趣的是,這些男孩子透過這樣的過程,放到一個相對長的時間裡,會有什麼差異?
結果經過了六個禮拜,他派一個女性的研究人員回到學校,顯然是找同樣一批男孩做不同的研究。他一次找一個男孩進房間,叫他畫畫。之前那五樣玩具,還是一樣放在房間的角落。
小孩子畫完之後呢,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說,現在可以玩任何玩具幾分鐘,這次他們對玩具沒有設限,每一樣都可以玩。結果呢,原本屬於那些「嚴厲警告組」的男孩當中,有77%的孩子去玩那個機器人。
而在「委婉勸說組」當中,則只有33%玩那個機器人。沒想到幾周前,不同的規定方式,會對於男孩子後續的行為,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委婉勸說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可能的解釋有幾個哦,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和人類思考「威脅」的方式,是有關的。通常呢,只有在不希望對方做,他想做的那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才需要提出威脅。當對方越想做那些事,這時候就會需要越大的威脅,才能避免他去做。
所以,根據這樣的理論,當孩子聽到嚴重的「警告」的時候,他的潛意識裡面,就會想哇~只有在我真的很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大家都不讓我做;所以呢,他們才會對我做這麼大的威脅。
於是呢,我一定是很想玩那個機器人。你聽出來了沒有?這是一個,因為你的外部威脅越大,反而造成當事人,他的渴望跟動機越強的內在歸因。相反的,當你委婉的要求孩子,不要玩機器人,這樣子反而讓他們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那麼想要玩機器人。
然而,也有另外的研究人員認為,當威脅的語言,一施加在男孩的身上的時候,馬上就把機器人,提升到禁果的地位,反而會誘發他內在底層的慾望。你越禁止,他就越想得到。
然而在學術領域裡面,也強烈質疑這樣的傾向,有可能是因為「好奇心」或「叛逆」的心態,但是大家都同意,這樣的效果很強大。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你越禁止青少年抽煙、喝酒、開快車,而他們反而越是去做那些事情。
所以,不管在學術上的爭議是如何,如果你要孩子在成年之後,不會成為酒鬼,那麼請你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好好的跟他談「喝酒」這件事情,而不是跟他說「你敢沾一滴酒,我就打斷你的狗腿」。
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正好啓動了他內在,原來喝酒是一個,這麼有誘惑力的事情;或者是你這麼強烈的禁止,看來這件事情挺有趣的。
如同我在教學當中常常說的,「別的對待,是自己教出來的」。而別人對很多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內在反應,往往也來自於,你所呈現出來的態度。
強力禁止、嚴刑峻法,或許在短時間之內,能夠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放到足夠長的時間裡的時候,它往往是弊大於利。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月26號開課的『幸福工作坊』。
這個『工作坊』呢,是由嘉玲老是擔綱,你會在這個『工作坊』裡面學會,怎樣去經營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
不管你現在是已婚還是未婚,不管你現在有沒有親密關係的對象,我相信這個『工作坊』都會為你創造,更圓滿的幸福可能。我很望期待,能夠在1月26號的『工作坊』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跟成年子女距離怎麼抓? 不近不遠剛剛好 - 橘世代- 聯合報 的相關結果
1、自我覺察:若與孩子溝通氣氛經常不好,爸媽可回想一下每次雙方快吵起來的時候,「自己的心理狀態如何」、「當時使用的語氣與用詞是正面還是負面?」。 ... <看更多>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你對成年子女說錯話了嗎? - 愛家華語網站 的相關結果
關於與成年子女正確溝通的最終想法當我們有了正確的動機並遵循一些簡單的溝通準則時,就可以與成年子女就學校、工作、金錢、婚姻、政治和信仰進行有意義的 ... ... <看更多>
如何與成年孩子溝通 在 和成年子女維持良好溝通的五個祕訣 - 基督教今日報 的相關結果
詹恩斯在Ibelieve網站撰文,如何有效地與成年子女溝通?這件事情難度頗高,但並非沒辦法做到。她提出了五個有效溝通的要點,期望幫助更多家庭在孩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