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很被唐太宗所鍾愛,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但她始終只鍾情於一名和尚。
武媚娘勸她:「可他畢竟是個出家人,他一輩子都不可能跟妳在一起的。」高陽回答:「那是他的事,與我無關。這是我的愛情,只要我愛他,就算是他本人,也只可以拒絕,但沒有權利否認。」
我repeat了這part至少五次,最後忘我又投入的在螢幕前邊擺頭邊用鋼琴節拍器90BPM的tempo拍手大約12下!我想...我哪,若是生在唐朝,想必偶像就是高陽。
我並非生來卑賤,但我骨子裡就是流有像高陽一般的血,以前唸書時期我就常挑戰校草型人物,因為我也自詡為隱藏版校花,所以 #感覺般配 。回想起來至今還沒有被嘲笑過(或可能我生來就是活在自己世界,一種I don't care style)身邊姐妹只要耳朵跟著我,就能有聽不完的精彩事(好啦都我自己在講啦其實她們覺得很煩 #感覺困擾 )可我那股追男仔的氣場,讓我活至今日日子也還算得上開心啊。
我畢生心願就是想要用寫情書的方式(不使用任何的通訊軟體)對心儀男子好好的追上一趴。雖然至今還真沒認真送過情書(因為後來名為愛情培養皿的MSN開始盛行)直到我終於盼到了MSN消失,但在這個通訊更快速的年代裡,到處都是自以為顯示已讀很貼心的app!這更加喚醒了我內心最渴望使用的原始泡妞方式 - 寫信。
越老派的方式我越喜歡,但也並非是招招無拒,像摺千紙鶴這種為你心跳為你祈禱的這款就不必。而且我向來都無法被追,可能因為我太會追人,所以追我者皆容易被我嫌遜之。
我本身也有些變態,我很是希望能在情人節請快遞送999朵玫瑰到男友辦公室讓他簽收!每次看到什麼創意求婚上了新聞我就忍不住剃牙邊想:「怎麼都盡是些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影片哪~」
往未來想想我的愛之路,深深為我身邊的姐妹們憂心,因為她們做為我的姐妹,老要替我處理緊急事件,我打字又不是普通的快,她們往往還在想第一個對策我已經在群組講完十種相愛的可能。
以前,我喜歡的一個男生喜歡吃牛排,一天之內,所有姊妹傾囊相助,一個帶來了平底鍋、一個提供鍋鏟,一個提供牛排醬,一個提供所有食材!在那次之前我可從來沒拿過鍋鏟,還急電問了大廚朋友如何煎出完美牛排。最後,我在對方稱讚好吃時說:「這些食材都是我精心上超市挑選的,而且我平常閒來沒事就喜歡下廚。」
後來,我心儀的另一個男孩子在搞Band,媽的就算我再喜歡五月天我也是不懂Band. 我根本就不知道吉他有幾根弦。於是所有姊妹幫我粗略研究了一下幾種吉他的差別,還依照他們Band的風格,我那陣子聽了超多搖滾樂。然後最後在他驚訝我原來也懂點音樂的時候說:「哈哈哈,我從以前就喜歡聽這種風格耶,遇到你真是難得遇知音。」
又有陣子,我心儀一名開手排車的賽車狂熱份子,於是我就去考了手排車駕照。對方還喜歡打麻將,我根本連台數都不會算我就豪氣的說我都打三百五百,結果導致後來每次我們聊MSN我都在一邊回應他一邊查知識+
種種的種種,這種事件太多了!遇到基督教我就說我對聖經有興趣,遇到設計工作者我就說我平常都有在研究藝術品哈哈哈哈哈哈~然後苦的都是身邊姐妹。
好啦,那都是小時候的事了,我現在已經不會這樣說謊了。因為覺得應該要100%呈現自己,所以現在已改邪歸正都很老實,不過心裡那股熱血還是相同的。
我常常都是抱持著「前提是千萬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剩下的,就是隨心所欲的追了。」誰管你喜不喜歡我啊,那真的是你的事耶~
就好比以上提到的那幾位,雖也不是個個都成功,但那些可都是我人生日記本裡頭最彩色的那幾頁耶!
而這,這就是我的事了~
#武媚娘今日觀後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
如何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們懷有的善意與期待會反過來折磨我們。
你很努力地成為帶著善意去替他人著想的「好人」,結果卻怎麼樣呢?你老是期望落空,越想就越覺得自己被反咬了一口,於是感到怒火中燒。
時間久了,你甚至怪罪起相信那種人的自己,所以想放下對他人的期待、努力變得冷漠無情。被他人所傷,憤怒累積久了,最後找上門的就只有悲傷。
取自《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
*********************************
各位朋友,晚安:
「對某人懷有期待,而這份期待又能完全得到滿足,無疑是最完滿的結局,但有時期待會帶著通往失望的快速鍵。」
當我們對人「失望」的時候,請回頭檢視我們的「期望」。
我們的「失望」,跟我們的「期望」,息息相關。我們「失望」了,不代表就是對方的錯。
要願意這樣想,真的很難,也可能很痛。我們信仰的某種價值,可能就此崩解。
不過,痛苦是成長的開始。藉著痛苦,我們接納屬於我們的痛苦,並且藉此滋長能讓我們自由飛翔的翅膀。
祝願您,當我們痛苦時,能多看見自己事前的種種期望,而非直接認定對方有錯!
*********************************
【文/ 李東龜】
怎麼能這樣對我?
我是屬於會在人際關係中犧牲自己的類型,也經常聽到別人說我善良,我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盡量不把自己的立場強加在他人身上。
可是,事情卻與我的付出背道而馳,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真的好難。就算剛開始關係良好,但只要對方說出一句無心的話,我就會感到很受傷,關係疏遠的情況也反覆發生。
我對男友也是全心全意付出,漫不經心的他總是忘記家人的生日,所以我事先打聽了他家人的生日,在前兩天事先傳訊息提醒他,有時還會代替他準備生日禮物。要是男友有一點小感冒,我就算是熬夜工作,也會親自熬煮木瓜茶,裝在保溫瓶內拿去給他。
我從三個月前開始偷偷編織要送給男友的背心。因為想在聖誕節給他一個驚喜,所以我目測他的體型後,經歷了不斷拆開重織的過程,最後終於完成了誠意十足的禮物。
後來,引頸期盼的聖誕節到來,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把禮物遞給男友,得到的卻是冷冰冰的反應:「哦,我什麼都沒準備耶……畢竟我本來就不做這種事。還有,雖然很謝謝你送我禮物,但我原本就不太穿背心之類的。穿在夾克內感覺很笨重,在室內穿又覺得悶,你怎麼不事先問我一聲啊?」
雖然我很想大吼:「我花了多少功夫才織完這件背心,你怎麼可以說這種話?」當場卻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因為咄咄逼人不是我的作風。我帶著很失落的心情回家,忍不住為過去花在男友身上的時間和努力感到空虛。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似乎該離開這個男人了。
***
體諒與期望的相互關係
你現在覺得很失落、很受傷,正處於氣頭上。
「他怎麼可以這樣?」
「是人就不該這樣對我吧!」
「那人不能這樣對我吧?」
「我付出了多少啊,他把自己想要的都拿去,卻只因為不喜歡而說出那種話!」
你很努力地成為帶著善意去替他人著想的「好人」,結果卻怎麼樣呢?你老是期望落空,越想就越覺得自己被反咬了一口,於是感到怒火中燒。時間久了,你甚至怪罪起相信那種人的自己,所以想放下對他人的期待、努力變得冷漠無情。被他人所傷,憤怒累積久了,最後找上門的就只有悲傷。
被曾經深信的人拋棄或背叛,猶如尚未穿上鎧甲之前就被長矛刺中般疼痛。碰到這種經驗時,會失去對人的信賴、不自覺地關上心扉,從這些角度來看,無疑是一大損失。或許,此時也有許多人像你一樣,對曾經深信的人感到失望,活在痛苦之中。
但首先,我想對你說的是,結果不好並不代表過去付出的努力就一文不值。在你想為男友付出的行為背後,有著珍惜兩人關係的情意,你為了讓這段關係更加美好,所以才會欣然投資時間與努力,朝著期望的方向竭盡全力。我希望你至少別忘了自己曾經喜歡那個人,而且一起共度的美好時光,也還猶如昨日般歷歷在目。
男友怎麼可以這樣?當然有可能了。假如你經常在被某人傷害後反問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性格。希望你第一步先想想,你在這段關係中「期待」的是哪一點。想必你在編織要送給男友的背心時,一定想像過他收到這份驚喜後大受感動的模樣。
對某人懷有期待,而這份期待又能完全得到滿足,無疑是最完滿的結局,但有時期待會帶著通往失望的快速鍵。聽到他說「我不怎麼喜歡背心」時,你的期待落空,產生惆悵的情緒。假如「期待」是銅板的正面,自然就有「挫折」在背面伺機而動。
男友收到了一份心意滿滿的禮物,卻說出如此冷酷的話來,這種行為當然不可取,而且我也能理解你傷心、生氣的原因。只不過假如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而且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持續受到相同的傷害,你就有必要深入思考其中緣由了。
在心理學中,我們通常會著眼於受傷的人擁有何種「常識」。常識通常以「假如A,就應該B」或「當然應該怎麼樣」的形式出現,有人稱之為「責任」或「道德法則」。可是,當這種常識與為某人著想的行為、對某人的善意混為一談時,對那人的期待就會跟著上升。期待越高,也就越容易失望。
假如你認定自己的行為是為了那個人好,而且如果去問一百名路人,有九十名以上都會同意這是「好的」行為,你對於那人應該要表示感謝的期待也會跟著提高。換句話說,我們懷有的善意與期待會反過來折磨我們。
我們會下意識地相信,其他人的想法與自己差不多,但實際進行問卷調查,就會知道大家意見紛歧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針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根據報紙是保守派或激進派,產生喜歡或不喜歡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多數人贊成的某個提案,對其堅決反對的人也不在少數。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原因就在於各人性格與成長環境不同,偏好的價值與看待世界的觀點自然會有差異。
心理學稱此為「主觀現實」。大部分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衝突,都是因為對彼此的世界理解不足,無法將真心傳達給對方所致。
每個人都透過大小不同的格子觀看世界。比如說,有些人把紅色、橘黃色、赤紅色都簡約為紅色,以鏤空的格子觀看世界,有些人則會根據明度和彩度,將紅色至少區分成五種以上顏色,用很細密的格子觀看世界。
可以接納每個人的差異到什麼程度,還有將這差異視為「不同」而非「錯誤」,正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到頭來,願意認同與我不同的人,能夠合作到什麼程度,即顯現了那人的成熟度。
認知治療師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說明,使我們維持發怒狀態或更怒火中燒的,不是對方的行為本身,而是我們對於該行為的解釋,並將此稱為簡單好記的「ABC理論」。儘管我們很容易認為,在產生衝突的兩人之間,是促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引起了情緒結果C(Consequence),但事實上引發負面情緒、使其加劇的關鍵要素,在於解釋該事件的個人信念系統B(Belief system)。這個信念系統是由個人認定的期待與常識所構成。
‧收到禮物就應該心存感謝。
‧就算禮物不合心意,也必須考慮到送禮之人的心意。
‧沒有準備聖誕節禮物,即是不愛對方的證據。
‧不想看對方臉色才送禮物,這種行為毫無意義。
‧雖然內心很受傷,但當面發火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
依照你的信念系統,假如男友重視與你之間的關係,收到心意十足的禮物後就應該感到高興、心存感激,但他卻沒有表現出這些反應,讓你覺得很失望難過。可是,信念系統果真是大家一致認同的常識與認定的價值嗎?假如你期待對方也信奉那一套「假如A,就應該B」的常識,並對此懷著很高的期待,你的失望感自然就越大。
***
不表示感謝的權利
心理學家會建議,如果將這種認定的常識改成以下適應性的說法,就能減少相同情況下產生的負面情緒:
‧收到禮物的人表示感謝,我會覺得很高興,但不是非得如此。
‧喜不喜歡我贈送的禮物是那人的權利。
‧要是男友主動準備禮物給我,我會感到很開心,但如果真的很想收到,我可以主動開口。
‧生氣時能坦率地告訴對方。
送禮物時,如果對方表示感謝,我也會覺得很開心,但世界上並沒有對方一定要感謝我的規定。即便是花了再多心思所準備的禮物,對方都有不喜歡它的權利。
「你來我往」是人際關係中經常發生的遊戲。若是對這個遊戲上癮,就會不自覺地產生期待,認為對方為我著想的程度要與我相當,並視此為理所當然。當這種期待碰壁時,就會朝對方發火或感到受傷。然而,要對方察覺這種期待是很困難的。
「我並不是想收到什麼報答,但至少對他人好五次,那人也總會表現一次誠意,這才是人之常情吧?」我們經常聽到身邊的人這麼說。
雖然能夠理解你對他人產生期待的心,但我仍想和你分享以下兩點:第一,會對你好的人,就算不對他抱持期待,他也必定會這麼做;第二,不會對你好的人,你期待越高,就越容易失望。內心沒有任何期待,對方卻出乎意料地對你釋出善意,你就會獲得全然的喜悅。
假如你經常為人際關係感到失望,不如事先將「你來我往」這個想法抹去,改成「單純給予」怎麼樣呢?許多人都是在不求回報的分享中找到了幸福。不過,要是真的覺得很難做到,那就請盡量避免單方面地想要付出什麼。此外,既然已經高高興興地付出了,就試著別期待獲得回報,或對此大發脾氣吧。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放下對他人的期待,活出內在價值,與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博客來:https://bit.ly/2Tmx3ks
誠 品:https://bit.ly/3g6yWeU
金石堂:https://bit.ly/2WO2y9d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已額滿 6/14已額滿_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英國金融時報》好文選讀
「直擊“維密秀”:中國式面子問題」
〜〜劉裘蒂:上海“維密秀”與性感無關,它是一場界定階級身份的盛筵。值得圍觀的不是超模,而是台下觀眾。
劉裘蒂 2017-11-23
為什麼遠道從紐約眼巴巴到上海看2017年的“維密秀”?我的目的很直接:想要親身體驗為什麼“維密秀”在中國這麼火?這個在西方已經逐漸失去了光澤的“維密秀”,為什麼在中國卻變成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出發前我跟一些美國朋友提到我將要到上海去看第22屆“維密秀”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感到特別激動,有些美國朋友大概認為我“墮落”了!畢竟我是那個在20歲以前已經讀完尼采所有作品、混過華爾街的“女博士”,又是主張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為什麼會為一個被女性主義者批評為“物化女性”的內衣秀捧場?
但是當我走出上海賓士文化中心,我才領悟到我的預設錯了。我本來以為中國人看“維密秀”是基於一種“集體的偷窺欲”,反映出消費升級的過渡時期社會的獵奇心態。然而現在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個中國“宅男的視覺盛宴”,因為其實它已經在極大程度上跟“性感”和“時尚”剝離,成為一種界定社會階級的消費性身份象徵。
11月20日秀後當晚,“維密秀”壟斷了微博的熱搜話題,成為現象級的全民輿論運動。其中最受矚目的三條是:#奚夢瑤摔跤# (熱議“維密秀”史上第一次摔跤);#有錢也不是萬能,王思聰看“維秘秀”幹站著#(說王思聰遲到了,所以站著看全場);#維密秀現場組織混亂# (洪晃發微博:“像逃難一樣,然後大家開始搶位置”)。
在我看來,這三個熱門話題都跟中國人“好面子”有關。
首先,關於王思聰站著看“維密秀”的謠言是假的,因為我就坐在他後面,他就坐在李小璐和關曉彤的後面。據估計上海“維密秀”來了12000人,其中有數百個在遮罩的VIP區席位。
但是關於王思聰“罰站”的誤傳,顯然是為了凸顯“維密秀”一票難求。根據報導和我看到的私售訊息,中國黑市黃牛票從10萬炒到35萬不等。“維密”的高管對我澄清:“維多利亞的秘密不出售僅贈與受邀者的表演門票,不授權任何協力廠商代理人出售門票。獲得門票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特殊的邀請。”
往年的“維密秀”也有不少賣票的傳聞,但是沒有像這次中國買票管道與價碼的甚囂塵上。我問了很多朋友,砸錢看“維密秀”的心態是什麼?很多人說,土豪可以用來曬朋友圈,因為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說穿了,就是面子問題。
秀場在我周圍的有明星鐘漢良、鄭愷、李小璐、劉嘉玲、陳學冬,有網紅雪梨,有企業和投資大佬郭台銘、熊曉鴿。很多人跟我說,其實花10萬或35萬並不是為了看臺上走秀的完美身材,而是買跟鐘漢良排排坐、和李小璐摩肩接踵的“特權”。
所以在煞費周章的折騰過程中,當我數度懷疑看這場秀是否“值得”,我便提醒自己我免費得到的這張票,在黑市可能價值高達35萬……
1977年羅伊•雷蒙德在美國俄亥俄州創立了“維多利亞的秘密”品牌,當時是為了解決讓男人(他自己)在為妻子購買內衣時感到尷尬的問題。第一屆“維多利亞的秘密”時裝秀1995年在紐約的廣場酒店舉行。1996年納奧米•坎貝爾、斯蒂芬妮•西摩、和海倫娜•克裡斯坦森同台走秀,開啟了品牌與超級名模的聯繫。
“維密秀”的經典語彙:性感挑逗的內衣、15公分高跟鞋和一雙有時重達10公斤的天使翅膀(注:只有和“維密”簽約的模特兒才能成為維密天使,相當於代言人)。2003年海蒂•克魯姆戴了“維密秀”歷史上最大的翅膀,高達366公分。
“維密秀”的另一個傳統噱頭是重金打造的“幻想文胸”: 克勞迪婭•希弗1996年展示價值100萬美元的第一款幻想胸罩。超模吉賽爾•邦辰在2005年穿了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幻想胸罩,價值1250萬美元,由2900顆鑽石,22顆紅寶石和一顆101克拉大鑽石組成。
今年“維密”天使萊斯•裡貝羅穿著由Mouawad設計、費時350小時製作、價值200萬美元的“香檳之夜”幻想文胸,結合了裝飾性項鍊,以鑽石、黃色藍寶石和藍色托帕石造成虛實效應,並用近6000個寶石鑲嵌18K金點綴。但是夾雜在五花八門的各種造型之中,上海的觀眾並沒有為這個重頭戲驚歎喝彩。
因為衣服已經不是“維密秀”的重點,它們只是陪襯經過鍛煉的完美體格。
多年來“維密秀”在紐約或洛杉磯舉行,直到2014年首度跨出美國到倫敦,2016年在巴黎,上海秀是“維密秀”首度在亞洲舉行。“維密”為了攻下中國的市場,先要提高國人對品牌的關注度,而上海“維密秀”在中國自帶流量,畢竟這是在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世博會之後,少數能夠讓全球觀眾聚焦中國的秀場。
中國對於自己的國際形象極為關注,有時甚至帶有“好面子”的情緒濃度。
更讓中國“長臉”的是,在55名入選的超模翹楚中,這也是歷史上華人最多的“維密秀”:劉雯、何穗、奚夢瑤、雎曉雯、謝欣、陳瑜 (法籍華裔),和第七名中國模特兒王藝,由網路選秀綜藝節目《天使之路》30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
在這次“維密秀”之前,就有不少因為種族意識而燃起的風波,包括美國超模吉吉•哈迪德數個月前遭中國網友批評“種族歧視”,因為她在妹妹上傳的社交媒體視頻中,拿著一塊佛陀形狀的餅乾,裝出眯眯眼的樣子。後來她很失望地表示今年將無法參與在上海舉行的“維密秀”。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成功地借由網路,行使抵制哈迪德來華的“話語權”。
而有些中國媒體報導,外媒借著這個活動的外國訪客簽證流程來“黑”中國。
根據我經歷的公安審核流程,當“維密”決定邀請名單之後,受邀者必須提供身份證明,然後由“維密”傳送給中國官方審核認證,才能正式納入名單。而真正的邀請函並不寄到國外的地址,而必須寄到嘉賓在中國下榻的酒店。邀請函加上兩張證件,包括已經被中國核准的那張,才能在“維密秀”的現場換取入場券。
我到了上海之後,發覺我的邀請函還沒到,“維密”總部的人員解釋情況有了變化,邀請函不能以快遞傳送,必須由本人憑著身份證件領取。我想,入場要憑著已經與主辦方註冊的有效證件,因此這個措施應該與公安無關,莫非是為了防止內賊勾結黃牛賣票?
隔天“維密”又緊急通知我,他們突然找不到我的邀請函,但是確認安排我坐在貴賓席,需要拿一個貴賓區專車入口的特別通行證。
當晚我的車把我落在貴賓區私密的B2入口之後,輾轉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到了取票的地方。入座不久以後,旁邊來了一個電視主持人,當場在做直播,他的座席號碼居然跟我“撞號”,很快我們就發現,我們兩個並不是僅有的例子,許多貴賓席的VIP也都有撞號的情況。
根據非官方的解釋,這是由於電腦自然生成劃位元時所出現的錯誤。但是加上邀請函的神秘失蹤,我不免想難道這其中另有貓膩?莫非內部有人透過這種方式向黃牛提供票源?
無論如何,有人認為“維密秀”滿足了中國“土豪”的原始欲望,它代表了一種國外的“高大上”,讓觀者覺得立馬時尚起來,融入國際主流。而黑市的價碼,似乎又提升了“維密秀”神秘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維密秀”在中國變成一個盛世奇觀,但是這個奇觀真正值得觀看的地方,並不是在臺上那個已經公式化的嘉年華會,而是台下和網路圍觀的中國觀眾。
這次的“維密秀”,無疑是我近年來在中國參加的正式活動中,出席的觀眾穿著最為考究的一次。邀請函上對於服裝的要求是雞尾酒服,但是許多男性穿著黑領結的小禮服,而不少女性穿長禮服和皮草,感覺是把家裡面最好的家當都穿出來了。
根據我在紐約為奢侈品牌辦活動的經驗,中國人對於服裝要求經常主動打七八折,但是這次我的感覺是大家卯足了勁,做出150%、甚至200%的超額表現。
據說觀眾在外面排了很長的隊,並且有爭先恐後的現象,因為我的入口是在貴賓席區,所以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觀,我的感覺是對公眾秩序的評論,反映了在乎這個活動所代表的“國家形象”,這是一個值得講究的“面子”。
整場有六個環節,包括和法國時尚品牌Balmain合作的《朋克天使》鉚釘系列、《冬天的故事》、《女神們》、《遊牧的歷險》、針對年輕人PINK系列而製作的《千禧國度》主題。
去年無處不在的少數民族風,特別是誇張的中國元素,為中國線民詬病,比如超模艾爾莎•胡思卡扛著纏著腰身、從肩膀冒出來的龍頭。今年的中國元素比較簡約,集中在《青花瓷天使》的環節。在服裝史上,西方和中國設計師利用青花瓷元素已經是稀鬆平常,近乎窠臼。
“維密秀”的造型雖然絢麗,但是很少人會認為這場秀代表的是時尚的成就,觀眾其實是沖著超模的人氣和架勢而來。這次秀場的舞臺美學和時裝,沒有讓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開場不到五分鐘,奚夢瑤跌了個踉蹌,這跤摔得絕對不輕,因為至少足足有30秒,她在地上爬不起來,加上背後戴的飾物十分沉重,直到走在她身後的巴西模特吉賽爾•奧利維拉過來攙她一把。
秀後奚夢瑤發了微博道歉:“對不起,大家失望了,謝謝所有人的關心,做模特7年,這條路上一路走來摔過無數次……但是我知道不管摔得多疼,我都一定要站起來,把路走完……未來的路很長,我會一直走下去……謝謝你們。”這條微博總共拿了100多萬個贊。
這兩天奚夢瑤摔跤前後的動圖,反反復複地在中國各種媒體中重播,引爆一連串的問題:她是被誇張的薄紗披風絆倒?還是地板材質太滑?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站得起來?她走完余程的表情合適嗎?
中國線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分為兩派:奚夢瑤的死忠粉,認為她微笑站起來走完全場,代表了人生積極的態度和充分的敬業精神;反對派則認為她今後將與“維密秀”無緣,有人甚至斷定跌倒本身乃是不敬業所導致的基本功不足。
微信大V“她生活”發文批判奚夢瑤兼職(廣告、電視、電影)過多,把她的摔跤歸因於外務干擾,而缺乏模特的職業精神,因此走不了臺步。
相對而言,西方媒體的報導傾向於中性或正面,《人物》雜誌認為奚夢瑤以“全然優雅”的方式處理了這個難堪的意外;《E!娛樂訊息》讚美“模特兒奚夢瑤在“維密秀”中跌倒,但她的恢復100%完美無瑕。”
“維密秀”的執行製作人愛德華•瑞澤克在推特中表態:摔跤並沒有什麼丟臉的,能夠站起來並完成表演就是最大的成功。但是有些中國線民自聘為英文大師,把他的推文做了逐字解析,認為他事實上是捧幫助奚夢瑤的巴西模特兒,而不是讚揚奚夢瑤。這其實是對瑞澤克推文的曲解。
我認為中國網友對於“維密”高管推文的過度解讀,對奚夢瑤的過度審判,反映了自身的焦慮,因為群眾想要解讀的,不僅僅是奚夢瑤是否一跤從此斷送了模特生涯,而是這個事件所反映的中國“面子”。
有些中國網友指出,“維密秀”要錄製兩次,希望在11月29日(美國時間11月28日晚上)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CBS對全球聯播的視頻中,能夠刪除這段尷尬的情節。
為什麼要刪除?我認為不論是從新聞性和故事性來說,這個環節其實是最有看點的一分鐘。
當部分中國網友抨擊奚夢瑤“傻笑”和在臺上以愧疚的表情走完余程的姿態,《雅虎!網》的編輯卻說,奚夢瑤的笑容把一個讓人嚇到蒼白無力的場景,轉化為整場秀最好、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這似乎又反映了經典的中國式好面子,對比西方人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
然而,當我們在熱議奚夢瑤的模特兒生涯,以及王思聰和關曉彤搶鏡之時,我們真正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在長達十頁的“維密秀”主創和製作團隊名單裡面,除了一個製作助理和幾個負責超模的美甲師,幾乎看不到任何中國人的名字?
我認為在乎中國和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本身是好事,但是先要搞清楚,我們在乎的是什麼?是純粹的面子問題?除了有“土豪”願意砸錢獵奇之外,我們給世界看的是什麼樣的“奇觀”?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話語權,不是作為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砸錢就可以買到,也不是模特兒的國籍可以代表。
在中國線民斤斤計較哪個中國模特兒入圍“維密秀”的同時,為什麼沒有人問“維密”:在中國舉行的首秀為何部分環節不找中國設計師合作?張藝謀也在上海維密秀現場觀秀,但是為什麼舞臺美術沒有中國人(不必是張藝謀)的參與?
2017年的上海“維密秀”,只是一個移植到中國的壯觀事件行銷。而在這個奇景裡,中國人只是舞臺下的觀眾而已,不是背後創意的大腦。真正應該思考和議論的,不是中國人或西方選秀裁判喜不喜歡眯眯眼的問題,或是在走秀時跌倒丟不丟臉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讓世界真正看見中國。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189?full=y&ccode=2G172001
畫面來源:Clevver News
如何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五、六月這兩個月是報稅的季節,那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延到6月底,然而呢,每次遇到報稅的季節我就會想到,要怎麼樣讓人對於繳稅這件事情,能夠更接受、舒服一點,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哦!
那我聽過一個說法,很有趣哦,所謂的「徵稅」就是拔最多的鵝毛,但是聽最少的鵝叫聲,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學問。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繳稅這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樣的難受?因為呢,這個動作讓我們損失了我們的收入。
可是如果把你的收入分給慈善機構,而且是你指定的慈善機構,它的數額跟你繳稅的金額是一模一樣的,你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呢?
可能會,因為啊,繳稅比其他的花費更令人感覺到厭惡的原因,就是我們被迫這麼做。
然而如果是捐款或者是購物,我們可以有決定權,我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付多少付給誰,然而我們面對繳稅這件事情,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要,一定得面對,而且你還不太確定這個錢到底用去哪裡。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是有一些研究的,我在一本書裡,這本書叫做《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裡面就讀到了相關的研究討論,這人就是這樣哦,他針對人在面對繳稅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掌握到一些主控的感覺,那是不是會在繳稅的意願上更甘願一點呢?
所以為了實驗這件事情,三個研究人員就進了一個研究,他們請學生到哈佛大學裡面的一個實驗室,請他們替很多張的室內設計圖,各自去做評分。
而為了感謝他們花時間參與,他們會得到10美元,但是必須從裡面拿出三美元,去付一個稅叫做「實驗室稅」。
根據指示呢,他們必須在離開前,把3美元放在信封裡交給實驗人員,學生哦,對於這個做法其實會感覺到不爽的,而只有一半的人照做,另外一半的交出的空的信封,或者是少於規定的稅金。
不過呢,這個實驗還設計了另外一組參與者,這組參與者被告知可以「自由建議」實驗室的經理,怎麼樣去分配這個實驗室的稅金。
例如呢,他們可以建議這次繳的稅,可以拿來買點心、飲料,來給未來的參與者享用。
而讓人很意外的是,只光讓這些繳稅的人能夠參與「我的錢要用去哪裡?」,它就讓原本的遵守率從5成提升到7成,這是一個很可觀的差異,你想想看這種幅度如果發生在實際的國家稅務上,那整個國家的財政會得到多大的前進啊!
而研究人員也想了,這個實驗的結果會不會只限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所以呢,他們又在網絡上進一步測試了更大、更多樣化的一般民眾的樣本。
而這一次部分的參與者,有機會看到目前美國的聯邦稅,他們的使用分配的狀況,而有些參與者,則有機會去表達他們希望這個稅收「該如何分配」?
是分配在教育啊,國防啊,健保啊,各自是多少比率,最後呢研究人員要所有的參與者想一下,如果他們可以利用某個稅制的漏洞,省百分之十的稅金,那他們會不會去做呢?
而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沒有機會對於稅收的配置,表達意見的那一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大概66%表示會鋌而走險,幫自己省下稅金。
而相對的在另外一組,有機會發聲的那一組,只有不到半數的大概44%的人,決定鑽漏洞。
所以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很多行為,特別是這種有一點痛苦的行為,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要讓人有控制感的。
然而你仔細想一下這個控制感其實是一種感受,因為你並沒有「控制力」或「控制權」。
簡單來說該繳稅就是要繳稅,你幾乎是沒有可以逃避的空間,但是都一樣要繳稅,當我能夠「感覺」我對這件事情是有確定感的,或者是有主導權的,那我對這個行為的實踐跟執行,我就會甘願很多。
其實聊到這裡,你進一步想一想,在自己的人際裡面,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一定得跟人互動跟人接觸,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去靠近呢?
你會選擇那種,讓你根本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而且似乎你也很難靠近他的,還是你會選擇那個讓你看起來舒服,讓你感覺安心的,其實這裡的「感覺」安心也是一種控制感啊!
因為當你有了這個感覺,跟你能不能真的跟他合作成為好朋友,還是有一段差距的不是嗎?
可是你會發現噢,只光這一點小小的差異,他就會決定性的影響,很多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機會比較多,還是比較少。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那不就是求職面試嗎?現在這個季節,也是很多朋友開始要思考求職面試的時候,那麼你想想看,你願意不願意在自己的身上,多去培養一些給別人的確定感,也就是讓所有跟你互動的人,多一份控制感呢?
任何人對你其實都沒有控制權,也沒有控制力,可是營造出別人能夠對你的控制感,卻是別人願意靠近你,願意給你機會的第一步啊!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在人際之間有更好的連結,能夠帶給別人更好的控制感;那我會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8月3號開課的實體課程~【人際回應力】這門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知道怎麼樣調整自己的表情,而且透過觀察別人的表情,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策略。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8月3號的人際回應課程名額也在個位數倒數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到還有名額的話,就請你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喔,有一個人去面試一個新工作,對方呢告訴這一個人說:「其實這份工作,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那個人想了一下之後,就告訴面試官:「那我一定是不二人選,因為我在老東家上班的時候,公司出包,他們總是叫我負責任。」
好!關於面試這個議題哦,可能在明天正式開工、收假之後,有很多人就要陸陸續續的開始面對。所以我左思右想,在這個階段跟你分享「面試」的一些關鍵,或許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其實,如果我們去問一些人資主管或者是雇主,他們為什麼會挑某個人讓他錄取,而不是挑另外一個?
他們可能都會說出一套道理,包含是條件啊、個人技巧啊、能力啊…等等的;但事實上來說,真的是如此嗎?有沒有別的更關鍵的原因?是這些面試主管,或這些雇主沒有說出口,但其實是真正的核心呢?
關於這個部份呢,華盛頓大學的查德希.金斯,跟佛羅里達大學的提摩西.賈其,他們的研究就發現喔,這些面試官都誤判了自己決定人選的方式,他們其實在無意之間,都受到一股神秘又強大的力量所左右。
這兩位研究者經過大量的資料分析,跟實驗證實之後,他們破解了面試者如何錄取應徵者的一些迷思。
其實一個人的錄取與否,是看他們的資格而定的嗎?還是考量他們的工作經驗呢?
事實上呢,跟這兩個都沒有關係,關鍵只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注意聽哦~就是「應徵者看起來順不順眼」!
你沒有聽錯!叫做「應徵者看起來順不順眼!」;討人喜歡的應徵者,很有可能就會被錄取。
這些人呢,會有很多方法提升自己的好感度,有些人呢是花時間閒聊和工作無關,但是面試官卻都有興趣的話題。
而有些人呢,是努力的保持微笑跟目光的接觸,有些人呢是讚美應徵的公司,這些正面的行動都發揮了效果,說服了面試官,這樣子討人喜歡又會應對進退的應徵者,可能很適合公司,應該要錄取他們。
所以關於這個部分哦,過去我有很多的分享,特別是我的實體課程【人際回應力】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然而你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啊我的履歷上就有一些可能不太討喜,可是又不能欺騙的地方,那到底我該怎麼辦呢?
我是應該要主動提起這些缺陷嗎?還是要遮蓋它們?如果我要給他們好的第一印象,到底什麼時間點,我才能夠去提出這個可能是缺陷的資歷呢?
關於這個問題呢,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愛德華.瓊斯跟艾瑞克.高登,他們就做過一個經典的研究,來探討這個議題。
在這個實驗裡面呢,他們請受試者去聆聽一個男子,而這個男子其實是一個實驗人員,去談關於他們人生經驗的錄音;然後再請他們評估這一個人的討喜程度。
而這一個人呢,在錄音裡面提到,他有一個學期因為作弊被逮到,而遭受退學的處分;而研究人員呢,剪接了這個錄音帶。
讓一半的參與者,在一剛開始就聽到這一個可能是資歷上面的污點;而另外一半的,都是一樣的內容,但是到最後才聽到他因為作弊被退學。
這樣的操作得到的結果,這些受試者他喜歡那個錄音帶裡面的人的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這個錄音呢,一剛開始就提到作弊事件的哪一組,對於這個人的好感,比後面才聽到這一個污點事件的那一組人高很多。
在另外的實驗設計底下,也有同樣的效果。比如說吧,在法庭上,律師在審訊的一剛開始,就提出論據的弱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他們的論據更強而有力。
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我不知道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哦,就是一個人一剛開始就說出自己的缺點,反而會讓人有一種開誠布公的感覺。
所以呢,那個面試者一剛開始就說出了自己的污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誠信的人,不會企圖遮掩自己的缺點,然後來誤導我。
可是反過來呢,如果一剛開始就非常強調自己履歷表上面的優點,是不是會加分呢?答案是「沒有」!
因為呢,在同一個實驗裡面的另一段延伸研究,這個參與者聽到錄音當中這個男的啊,他少唸一學期的真正原因,比如說是獲得知名的獎學金,然後呢到歐洲遊學。
當他們做了這樣的操弄跟前面一樣,有些人是在錄音的一剛開始,就聽到這一段資歷;而有些人是最後才聽到,得到的結果剛好相反。
當他們聽到這個錄音,是到最後才提到獎學金的時候,參與者呢對他的好感度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要提到自己過去的戰功赫赫,這時候謙虛一點反而比較好。
晚一點才提到自己的優勢優點,自己的豐功偉業,會讓人覺得你是想讓優點自然的顯露出來,你太早、太急的打出王牌,會讓人有一種你在自鳴得意的感覺啊!
所以呢,透過今天的分享,希望你在年後,自己無論是要求職或轉職,都能夠掌握這些原則。
因為畢竟你的資歷很漂亮、你的能力很好,這些都很重要;然而你在第一時間,別人喜不喜歡你,那會更重要!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跟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起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呼應今天跟求職有關的主題,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如果呢,我們放大到整個人生的維度,我們要怎麼樣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我們在面對世界的變化的時候,有可能有哪些迷思,造成我們在職涯,或者是生涯上面的阻礙或挫折?
在【過好人生學】的這一門課裡,會幫助你點出這些迷思,並且給你具體的方向,讓你培養因應時代變化的重要能力。
然而呢,我們【過好人生學】的這一門課喔,在1月31號12點之前,你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來加入學習;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請你把握1月31號晚上12點之前的機會。
希望呢,你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讓你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歡迎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 大家都怎麼知道自己喜歡或是適合某份工作的? - Dcard 的八卦
如題,因為出社會也2年多了,上一份工作因為受不了公司文化適用期內就離職了,現在想多方嘗試,但是又很怕會找到不適合的工作,大家都是怎麼找到自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