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新冠病毒充滿未知,醫學界至今學到了什麼?
【新冠病毒從武漢擴大散播到全球,科學家們持續研究並不斷有新發現。目前已知在美國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且五分之四患者染病都來自無症狀帶原者,且病毒在抵達人體後,會劫持人體的正常細胞不斷繁殖製造,損害肺泡或肺囊,但肺不是唯一受侵襲的器官,包括腸胃道、骨髓、肝臟、甚至腦部神經都可能受到影響。目前就算五六月會到達染病高峰,但疫情減緩可能還需要數個月的時間】
{內文}
(新聞旁白)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對於未知完全一無所知,一個在飛機上臨座的人打噴嚏,可能是過敏,也可能真的有可能他們染上了新冠病毒而不自知,公共汽車 地鐵 計程車,還有餐廳裡那個剛遞給您菜單的人,他們有(感染)嗎?我們真的很難考慮這些東西,畢竟對於一個擁有3.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確診病例的數量非常少,當然,我們不知道真實數字,因為檢測手段還不夠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稱,我們正進入「新冠病毒的時代」,在所知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蒙眼打怪」。
(新聞旁白)
在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一個正式聲明,在過去的兩個星期裡,COVID-19在中國境外的病例數,已經增加了13倍,在未來的幾天,甚至幾周內,我們預估確診人數 死亡人數及受影響國家數目會大幅攀升
這個階段,中國內部疫情已漸趨和緩,全球確診與死亡病例卻在快速激增,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感染並攻擊人體,科學家花了兩個月不斷研究,每次總以為摸出了大概,卻又有新發現冒出來全盤打翻。
(古柏塔醫師/CNN醫療特派記者)
追溯五分之四的新冠病毒確認病患,發現病毒多是從不知道已感染者的人身上傳來,五分之四的人,從不知道已感染的人那裡得到了它,所以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假設自己感染了病毒,這就是我們從這些研究中學到的全部重點
曾經執著於旅遊與接觸史的美國學者,在新冠病毒進入大流行期後,親眼見識到它的獨特狡猾,紐時更把重點放在美CDC近期針對,境內2500名新冠確診病患的報告研究,點出美當下病患年齡層已年輕化,且多介於20到44歲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這和疫情最初發展以攻擊老年人居多,如義大利及南韓的情況大不相同,這也使得逐漸升溫的美國疫情,在處理上格外棘手。
(古柏塔醫師/CNN醫療特派記者)
孩子們基本上對病毒來說存在保護力,這是基於某些早期數據所顯示的,的確,他們因病毒而感染或演變成重病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但是我看到同一份研究,該研究調查了大約2200名患者,其中一名十四歲男孩,一個孩子死了,他們發現 雖然成年人,其中約20%會發展成重症,但孩子們也有大概6%,雖然較低,但也不能忽略不計,如果您提到嬰兒,嬰兒也有11%可能被感染,可能發展成為重症
紐時近期一篇整合專家看法,深入探討新冠病毒致病機制的文章,再次確認了確診病患幾乎都具備,發燒 咳嗽 呼吸急促等主要徵兆,但也強調疼痛與其他輕度症狀仍可能發生。
(Julia Belluz/資深醫療記者)
根據中國所公布的數據,絕大部分的案例都沒有性命危急的情況,在80%的案例中,病患只會出現輕症,但是剩下的20%,這種疾病會造成更嚴重的病症,就會發展成較嚴重的肺炎,嚴重到病患必須住院治療 並且裝上呼吸器
報導稱,新冠病毒在抵達人體後,它的遺傳物質某種程度上,會「劫持」人體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也就是逼迫人體幫助病毒不斷進行繁殖製造,它們「逐漸在支氣管中爬行」,一抵達肺部就會導致黏膜發炎,損害肺泡或肺囊,肺部一旦充滿膿液和死細胞,人體就會因缺乏足夠的呼吸支持致死。
(Chris Smith/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家)
實際任何年齡超過40歲的人風險都在增加,任何已存在健康宿疾的人也有較高風險,這意味著心臟病 高血壓 糖尿病 腎臟病和胸腔問題的人,包含老菸槍都更容易染病
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家Chris Smith教授說,新冠病毒比起流感更具傳染力,感染後平均五到六天才會感到身體不適,並開始出現症狀,這些症狀嚴重程度不盡相同,但可怕的是,某些已確診感染的病患,絲毫沒有外顯症狀,卻已具備傳播的能力。
(Chris Smith/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家)
潛伏期大約為5天,在此期間,您不會明顯地知道自己生病了,但是症狀通常會接踵而來,當症狀出現時,它們通常會在三到五天內變得更加強烈,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等比較久的時間才出現症狀,有些人症狀則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更嚴重,相較於其它人來說,如果您生病時間更長,則可能要拖好幾週才能康復起來
幾乎同一時間,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病理教授蕭書淵,近期深入研究了中國新冠病毒患者的病理報告,發現新冠病毒多始於肺兩側的外圍區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抵達上呼吸道 氣管及中央呼吸道,這導致武漢最早的許多病例,沒有立即被發現,而中國一開始的治療方案,並未著重於肺部周圍的感染,這才導致疫情迅速擴散,如今病毒散播全球,真正的高峰也恐將比預期要來得晚。
(Chris Smith/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家)
據我們所知 在英國可能會有大約五分之四的人會在這個季節感染新冠病毒 現在還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繼續前進 我們期望 我們可能會在五六月的某個時間點看到病例數的高峰 顯然從那時起 這不意味著它會突然消失 它會慢慢消失 但是可能還是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肺不是身體唯一受影響的部分,感染也可以從鼻子透過黏膜或血液通往直腸,換言之,就算肺部看起來毫髮未損,仍能傷害腸胃系統,造成患者腹瀉或消化不良,此外,治癒美國第一名確診新冠病毒患者的華盛頓醫學中心感染科負責人喬治迪亞茲George Diaz教授,甚至驚訝發現,患者的骨髓和肝臟等器官,在感染新冠病毒後也會發炎,至於對大腦的影響,有鑑於SARS病毒,可能會侵入某些患者的神經系統,科學家也不排除,新冠病毒在這方面的殺傷力。
(Chris Smith/英國劍橋大學病毒學家)
我懷疑這種(新冠)病毒,會和它的冠狀病毒家族一樣,將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您會在年輕時感染它,就像我們兒時感冒的一個小症狀,所以這就像是冬天的小感冒,然後您將終生免疫,所以我認為從長遠來看,其後果將是我們年輕時,就會感染這種病毒,我們會對此免疫,我們再也不會得到它,處於危險境地的老年數量將真正減少,因此我認為這在未來將不再會是頭疼問題
美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Bacow,日前在通知學生,因COVID-19病毒撤離校園的信中寫到,沒人能預知後面幾個星期,我們即將面對什麼樣的處境,但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COVID-19將考驗我們在危機時刻所顯示,超脫自我的善良與慷慨,如今你我共同的職責是竭盡所能,在這個非我所願的複雜混沌時刻,展現自己最好的品格與作為,願我們與智慧和風度同行。
如何幫助嬰兒爬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孩子發脾氣時,他並非樂在其中。有其他選擇時,沒有人會選擇訴諸那種方法。
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麻煩時,你不能把它想成那是孩子的選擇,彷彿成人做選擇那樣。孩子希望獲得你的愛,想與你連結,想跟你當朋友。有時他迫切渴望你的關注,即使是從你那裡獲得負面的關注,總是比得不到關注更好。
取自《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
各位朋友,晚安:
這篇文章很棒的地方是,它把身教的重要性,拉高到,高於賞罰對行為所造成的效果。孩子透過「模仿」這個機制學習,最自然,副作用也少。
這本書很常回到一個人的價值層面去談,而非停留在表淺的操控孩子的行為。當一個人願意認同自己為願意尊重他人的人,在待人處事上,自然會多一些同理與詢問。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深度,雖然對一般家長來說,難度會稍微高一點。然而,我們終究不是為了孩子改變,我們是為了自己而改變。
孩子渴望連結,其實父母也是。然而,父母會為了制約孩子的行為,採取「撤回愛」的教養策略,這類似於威脅。
像是「你下次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做法或許短期有效。但長期來說,是拿孩子的信任與在乎來當籌碼,對親子關係不利。親子間的信任被玩壞了,對孩子行為的約制力也就自然而然變弱了。
「你可以把孩子的情緒爆發、發脾氣或生悶氣,視為他尚未達到發展的里程碑,不是故意的。」
祝願您,設立好界線之後,願意以善意待人,願意保持連結!
*********************************
行為合宜所需要的特質
【文/ 菲莉帕•派瑞】
誠如前述,你的任務是以身作則,用一樣的同理心來對待孩子和他人,並希望孩子也能展現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為了適應社會,舉止合宜,我們也需要培養四種技能:
1.忍受煩躁
2.靈活性
3.解題技巧
4.從他人的角度觀看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以前例來說,1在購物回家的路上,我想回家,但弗洛想坐在臺階上休息,我設法忍受了煩躁的情緒。2 我靈活應變,因為我改變了對回家速度的預期。3 我解決了「弗洛需要休息」這個問題,讓她休息。4 我從弗洛的角度觀察,想要停下來休息是什麼感覺。事實上,我也設法從那個老人的角度思考了當下的狀況,所以當下我的反應,對弗洛和那個老人來說都很合宜。
有些孩子很自然就能學會這四種社交行為的技能,因為他們會自動模仿周圍的行為。但孩子在什麼年齡達到發展的里程碑(包括上述四種能力),則因人而異。有些孩子不到三歲就會讀書,我到九歲才能流利地閱讀。有些孩子一歲之前就到處活蹦亂跳,有些孩子十八個月大還喜歡爬行。這些身體技能的學習年齡,人人不同;同樣的,行為技能的學習年齡也因人而異。
我常聽父母說,孩子「快把他們逼瘋了」。換句話說,就是「我無法阻止孩子尖叫/哭泣/哭鬧/索求」或是任何讓他們抓狂的行為。我覺得,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麻煩時,你不能把它想成那是孩子的選擇,彷彿成人做選擇那樣。孩子希望獲得你的愛,想與你連結,想跟你當朋友。有時他迫切渴望你的關注,即使是從你那裡獲得負面的關注,總是比得不到關注更好。
在孩子的身邊管理你自己的情緒時,如果你能理解導致孩子做出那些麻煩行為的情緒與環境,那更有幫助。
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很難理解與安撫。那可能是因為肚子痛或其他不適,例如不喜歡燈光或噪音,或尿布裡已經有一大包了,或感到害怕或疲倦,或非常敏感,或許多其他的狀況。通常我們可能不知道他痛苦的原因,但這不表示我們不該想辦法安撫他。或者,你的孩子在嬰兒時期很容易安撫,但後來年紀大一點反而比較難自控。無論孩子處於什麼階段,安撫與接納他比失去耐心更有可能把他推向下一階段。
通常,孩子面臨的挑戰太大而無法處理時,會感到沮喪。孩子在熟悉新階段或新技能之前,沮喪感最強烈。在他學會走路、說話、思考、寫作、有性行為、獨立之前,都是最脆弱的時候。你可以把孩子的情緒爆發、發脾氣或生悶氣,視為他尚未達到發展的里程碑,不是故意的。孩子發脾氣時,他並非樂在其中。有其他選擇時,沒有人會選擇訴諸那種方法。
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孩子之所以展現這種麻煩的行為,是因為父母管教太鬆。其實不然,許多管教不嚴的家長依然教出行為合宜的孩子。有些家長的管教很嚴,即使父母的管教方式很一致,也很公平,但孩子的行為依然造成別人的麻煩。有時孩子的行為是否麻煩,和父母管教嚴不嚴無關,而是和孩子學會這四種技能的速度有關:對煩躁的容忍、靈活性、解題技能、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如何學會行為得體,不要製造麻煩,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使一個孩子行為得體的原因,不見得能為另一個孩子帶來同樣的結果。孩子是人,不是機器。我們希望孩子與人聯繫,培養關係,而不是變成機器人。我不喜歡以貼紙或賄賂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因為那比較像在評斷行為,而不是在培養關係。孩子從那種方式中學不到忍受煩躁,學不到靈活性,學不到解題技能,也學不到如何為他人著想。以貼紙來獎勵行為是一種操弄伎倆,如果我們這樣操弄孩子,將來他學會操弄我們與其他人時,你不要抱怨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家長應該學習理解孩子,而不是以制約的方式讓孩子想要收集星星貼紙。
我們展現合宜的行為,很少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獎勵或害怕遭到懲罰,而是因為在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為我們知道,相較於對立,合作可以帶來更和諧的生活。我們之所以幫別人一個忙或是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是因為不那樣做會遭到懲罰。我們那樣做是因為,我們想讓對方的生活更容易一些。我們希望孩子為人處事時顧慮到他人,對他人發揮同情心,而不是受到懲罰與物質獎勵這種比較狹隘的概念所激勵。不過,話又說回來,我認識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內,沒有一個是從來沒用過賄賂的方式對待孩子的,但賄賂應該只是例外,不能當成常態。
讓孩子對家事感興趣的最好方法(例如把碗盤放進或拿出洗碗機),是讓孩子在幼童時期就玩類似的遊戲(別忘了,玩樂對小孩來說是工作)。你配合他玩耍時,他會模仿你,也會配合你。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之後,你會教出一個願意處理碗盤的孩子,而且他之所以願意處理,是因為他想幫忙,不是因為你賄賂他。有些人認為花錢請孩子做家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但我認為培養金錢觀之前,需要先教他「人」的價值。
孩子從別人對待他的方式,學會如何待人處事。當別人對他表達感謝與尊重時,他才真正學會如何說「請」和「謝謝」,之後才會落實。如果你只是灌輸孩子講這些話語,他可能永遠無法心領神會。有人送孩子禮物,但孩子沒道謝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尷尬,因為我們希望別人跟我們一樣愛孩子,不希望孩子反映出我們家教不好。但這時我們應該把愛面子的心態擱在一邊,不要逼孩子說出他內心沒有的感受,使孩子當場難堪。我們可以自己向對方道謝,以免對方覺得自己的好意無人領情。孩子看到別人表達感謝時,他會學到什麼是真心的感謝。這是從他小時候跟你玩遊戲時,假裝遞給你茶杯無數次,而你每次都欣然接受開始做起。那些小動作都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你為教養投入的時間。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755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幫助嬰兒爬行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八卦
【搞怪說故事育兒法】
我的演講,常讓主辦單位很頭痛,很跳針,想甚麼講甚麼。下午,教大家一套"搞怪說故事"育兒法,讓你的孩子愛閱讀。新書發表會,下午3點在信義誠品見!
新書大綱如下
CH1:食
Point 1:0~6個月的飲食重點
Point 2:7~12個月的飲食重點
Point 3:1~3歲的飲食重點
Point 4:母奶的最新醫學觀
Point 5:寶寶的十大健腦食物
Point 6:讓孩子開心吃光光的祕訣
Point 7:孩子吃不好,口腔問題學問大!
Point 8:寳寳到底該喝多少奶?
Point 9:從餐具使用看孩子的動作發展,重要!
Point 10:挑對食具,幫寶寶飲食行為加分
Point 11:動手抓食物,有助手部精細動作發展
Point 12:嬰幼兒便祕與營養
Point 13:如何戒奶嘴、戒吃手又不傷心理呢?
Point 14:母奶喝到2歲還斷不了:戒母奶的方法
Point 15:不要再瘋狂地餵ㄋㄟㄋㄟ了:戒配方奶的策略
Point 16:挑食行為的處理
Point 17:不要長時間把孩子綁在餐椅上吃飯
Point 18:0~3歲的「鐵」存款,跟4歲後的認知及學習有關!
CH2:衣
Point 19:新生兒包巾,大家恐怕都包錯了!
Point 20:選錯揹巾會影響寶寶髖關節發展
Point 21:買童鞋的5大NG觀念
Point 22:如何訓練穿、脫衣服與鞋子?
Point 23:挑對時機,戒掉尿布真輕鬆!
Point 24:白天如廁訓練
Point 25:如何讓孩子戒除晚上的尿布?
Point 26:觸覺敏感的孩子的解決策略
CH3:住
Point 27:新生兒睡眠的規律
Point 28:如何幫助寶貝自己睡覺?
Point 29:同床還是分床?
Point 30:別以為讓小寶寶一直躺著就好
Point 31:給夜驚寶寶的建議
Point 32:別讓寶寶熱醒!
Point 33:有午睡的孩子智力高
Point 34:孩子的晚睡問題
Point 35:該分房睡還是同房?
Point 36:會認床的孩子怎麼辦?
Point 37:孩子的依賴物該不該戒?何時該戒呢?
Point 38:寶寶做家事,刺激心智成熟
CH4:行
Point 39:3歲以前的動作發展里程碑
Point 40:寶寶學翻身:4~7個月
Point 41:寶寶坐得好:5~8個月
Point 42:寶寶爬得快:7~9個月
Point 43:愛爬行的寶寶比較聰明
Point 44:正確的走路訓練與時程:10~16個月
Point 45:走沒兩步就討抱抱,可能跟肌肉張力不足有關!
Point 46:2歲以後推車能免則免
Point 47:運動對於幼兒的益處
Point 48:3歲的孩子就該學會腳踏車
Point 49:孩子可以好好走路,不跑跳嗎?
CH5:育
Point50:早期教育在學什麼?
Point51:10個嬰幼兒啟蒙的科學觀念
Point52:什麼是感覺統合?
Point53:嬰兒七感發展
Point54:我的孩子有感覺統合問題嗎?
Point55:哭,抱不抱?
Point56:解決寳寶會打人的育兒策略
Point57:家有尖叫寶寶,該如何互動?
Point58:寶寶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嗎?
Point59:解決寶寶分離的焦慮
Point60:寶寶為何不找爸爸?
Point61:幾歲該讓孩子上幼兒園呢?
Point62:0~3歲寶寶語言發展與潛能指導
Point63:8大智能遊戲,讓不愛閱讀的孩子變悅讀!
Point64:對付壞脾氣的2歲兒
Point65:3歲以前有效的處罰方式
Point66:減少手足紛爭,從懷孕開始
Point67:如何排解手足糾紛?
Point68:別讓3C產品接管孩子心智發展!
Point69:孩子老愛丟東西或搞破壞,該怎麼辦呢?
Point70:不能堅持的教養是一種溺愛
Point71:教育孩子自動自發,從加分教養開始!
Point72:訓練挫折容忍的教養5步驟
CH6:樂
Point73:挑對玩具最聰明──0~1歲嬰幼兒建議
Point74:挑對玩具最聰明──1~2歲嬰幼兒建議
Point75:挑對玩具最聰明──2~3歲嬰幼兒建議
Point76:0~3歲嬰幼兒的遊戲發展指南
Point77:感覺統合式嬰幼兒按摩
Point78:讓孩子推理邏輯更好的DIY遊戲及訓練原則!
Point79:如何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Point80:音樂遊戲,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Point81:嬰兒不能帶出門的迷思
Point82:泥土裡的微生物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Point83:坐車坐不住,如何搞定孩子?
Point84:寶貝會暈車,怎麼辦?
★《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育兒百科+DVD=>http://goo.gl/Sw6Hfv
★幫媽媽省荷包,教具全國最低折扣=>http://goo.gl/a9w4Zb
如何幫助嬰兒爬行 在 Re: [寶寶] 怎麼幫助寶寶矯正爬行姿勢? -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 引述《allyisqueen (ally)》之銘言:
: 寶寶會爬已經兩個月了
: 但是寶寶的爬行姿勢一直很不正確
: 她用雙手撐起前半身
: 腳大拇指撐起後半身像要站起來這樣
: 然後讓身體往前,兩隻手一起放
: (好難形容啊.....)
就可能像是小熊那樣吧 屁股高高 肚子離地 雙手掌完全張開按在地面上
: 以為讓她多爬就會改善
: 結果爬到腳破皮了
: 她也就不怎麼爬了
: 最近一直很想站起來
: 我希望寶寶能爬久一點
: 畢竟才六個多月而已
: 我們也爬給寶寶看過
: 但是沒有什麼變化
: 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寶寶
: 希望有經驗的媽媽可以教我
: 謝謝
雖然我不是媽媽 不過我還是想回應一下這一篇文章
妳說妳的寶寶已經六個多月了 ,而且爬齡已經至少兩個月 .
這比起我們家的餅端寶是相當優秀的 ~
爬行的定義一般而言廣泛地指
"保持腹部朝下甚至貼附地面 ,用肢體的力量進行任何形式方向的移動"
而爬行的動力最主要是來自於手臂
不過妳的寶寶喜好的爬行姿勢似乎有點接近靈長類的立行 (手足並用)
這一種爬行方式若膝蓋與蹠部力量不足是幾乎無法穩定移動行進的
面對六個多月大的寶寶
"訓練站姿 跟 訓練爬姿 動作要分開來引導"
小朋友如果表現出會想要站立的動作 ,也不用擔心 ,那只是她的模仿能力發揮而已 .
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可以透過幫助扶站 (雙手繞過寶寶兩腋底下並以虎口輕貼兩肋)
讓寶寶體驗站立的感覺 .
而平時除了鍛鍊寶寶的雙臂以外 ,可以嘗試安撫寶寶先完全趴下 .
然後大人用手掌伸入寶寶肚子下方墊住 ,就像托著盤子一樣 ,慢慢上抬 .
直到寶寶腹部離地 ,但手臂 (手肘以下不離開床或地) 腿部 (膝蓋以下不離開床或地)
可以施力 .
這時候大人再緩緩移動著自己的手去誘導寶寶往某個方向移動 .
要訓練寶寶的雙腿的話 ,可以讓寶寶試著做空氣腳踏車 .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 ,成人雙掌輕貼附寶寶腳底 .
然後慢慢將腳底板往下壓讓寶寶慢慢屈膝像回到出生前的那姿勢 .
當寶寶開始覺得大腿正面肌肉有點緊繃的時候 ,就會出力把腳蹬直 .
就左右左右依次地讓寶寶練習蹬腿的動作 .
--
我們家的寶寶 ,本月中要滿十一個月 ,現在的進度是訓練爬樓梯中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1.3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75370976.A.3AB.html
... <看更多>